很多人看完「解盲」記者會後,說自己很「茫」^_^
沒關係,你只要記得這幾點(白話翻譯)
1. 二期解盲成功
2.疫苗安全、副作用少
3.打完幾乎都會產生足夠量的抗體
4.製造過程品質穩定
5.大家所關心的三期臨床試驗、還有其他研究試驗,會依計劃同步進行。
感謝Huang TC分享的各種疫苗副作用比例比較表
以下給那些還不太「忙」、又不太「茫」的人看:
====
高端疫苗二期臨床期中解盲成功,將立即向食藥署申請EUA(緊急授權藥證許可),期待7月可提供國人開打。
將盡快向歐盟EMA及其他藥證主管機關諮詢及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以取得疫苗常規藥證以及國際認證為目標。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採用次單位重組蛋白平台進行開發,以S-2P抗原搭配鋁鹽與CpG1018佐劑(可幫助抗原吸附以維持疫苗穩定,增強免疫反應,以及誘導免疫偏向),製成疫苗成品。
這是4000人的臨床試驗,在全國11家臨床試驗中心進,期間分析涵蓋3815名有效受試者,最高齡受試者達89歲。
期間分析數據顯示:
#1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副作用低是次單位重組蛋白疫苗的優點)
全身性不良事件分析(所有事件,不區分等級),發燒比率:疫苗組為0.7%,安慰劑組0.4%;疲倦比率:疫苗組為36.0%,安慰劑組29.7%;肌肉痠痛比率:疫苗組為27.6%,安慰劑組16.6%;頭痛比率:疫苗組為22.2%,安慰劑組為20.0%;腹瀉比率:疫苗組為15.1%,安慰劑組為12.6%;噁心嘔吐感比率:疫苗組為7.7%,安慰劑組為6.7%。
局部不良反應:最主要的局部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感,疫苗組受試者為71.2%,安慰劑組為23.3%,且多數為輕度
整體不良反應監測:期間分析期限內,並未發生與疫苗相關之嚴重不良反應。
#2血清陽轉率高:在免疫生成性部分,不區分年齡組情況下,疫苗組在施打第二劑後28天的血清陽轉率(seroconversion rate)達99.8%;中和抗體之幾何平均效價(GMT titer)為662,GMT倍率比值為163倍增加。而20~64歲之疫苗組,血清陽轉率則為99.9%,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GMT titer)為733,GMT倍率比值為180倍增加。(安慰劑對照組陽轉率則為0,之前有人擔心的自然感染的情況並未發生)
#3批次一致性(lot-to-lot consistency)高:三個獨立疫苗生產批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製程穩定
#4目前仍同步有多項臨床評估進行中,包含:
以第一期受試者追加第三劑疫苗施打的延伸性試驗,測試第三劑追加劑的安全性與免疫原性。
高齡族群的高劑量比較試驗,測試安全性與免疫原性。
未來會擴大年齡層,評估12~18歲青少年族群的臨床試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健身 #彈力帶 #訓練菜單 XiUPER彈力帶開賣摟👉🏻https://bit.ly/38M8JzS 現在購買 XiUPER彈力帶 你可以得到: ✅ 4條不同磅數的彈力帶 ✅ 1條專用熱身帶 ✅ 專屬電子書(超過30個動作教學) ✅ 一週訓練菜單 ✅ 蜜桃絨收納袋 ✅ 3堂線上教練指導課(早買早...
頭痛部位分析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高端正式開打 常見疑問一次看清楚!】
高端疫苗今天正式開打,近期有許多一再出現的問題,我們特別整理較常出現的十則,從臨床證據和世界狀況,來回答大家更多有關高端疫苗的疑惑。
■1.#高端疫苗只有第二期臨床試驗資料不該發EUA?
在武漢肺炎流行期間,為加快疫苗研發速度,各國、各藥廠對於研發時程做了許多調整,例如過去各期依序進行的試驗,不計成本的透過合併或重疊進行等方式加快。例如一般二期臨床試驗通常僅有數十人,用來探索療效與安全性,並預估三期人數。但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往往有所謂一二期合併,或二三期合併的臨床試驗加快疫苗研發。
第一波疫苗問世,且大量施打後,一來有些國家感染獲控制難以驗出疫苗效力,再者以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的試驗已經不可能,因此政府與藥廠均嘗試尋找能有效反應療效的「替代性指標」,其中最多人研究的就是以「中和抗體」進行免疫橋接,這也是流感、肺炎鏈球菌等諸多疫苗行之有年的模式。雖然過去採用免疫橋接的,大多是「改良版」疫苗而非全新疫苗,但在各種平台的疫苗都已經研發出的狀況之下,就有越來越多的資料,可以支持免疫橋接。因此,台灣在本土疫情不嚴重,根本做不出疫苗有效性研究的狀況下,就採用擴大二期,免疫橋接的模式,作為EUA標準。
■2.#怎麼不整本照抄美國FDA的EUA標準?
什麼叫做EUA?就是「緊急使用授權」,和一般的藥物使用授權不一樣,有很多條件的限制,正式的說,是在疾病管制署已認定我國疫情及疫苗確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在疫苗之整體利益明顯大於風險下,在核准的期間內獲准使用。
而當緊急事態解除,或是發現疫苗風險太大,利益不足等狀況下,EUA隨時可以被終止。換句話說就是一種臨時性的「戰時政策」(和病毒作戰)。
因此各國的EUA其實也有點不同,各家藥廠在不同國家進行的三期資料,也多少有差異。各個有研發疫苗能力的國家EUA,都是自己說了算,例如英國優先核准,世界使用量最多的AZ美國就沒准;俄羅斯提早啟用史普尼克疫苗,這都是各國自己的判斷。
在這個情境下,國內狀況「是否緊急」就要自己決定,什麼是國人的「整體利益」是由台灣評估,疫苗有任何不良反應也是由台灣政府負責,都國難當頭了,你還要問美國人什麼叫國難,怎麼評估國難嗎?
科學證據必須結合社會狀況,必須符合公共利益,必須承受國民監督,台灣的EUA標準,重點在於台灣內部的利益是否大於風險,這點當然可以討論,但沒有全球一致的標準。
■3.#免疫橋接是全球首創沒人這麼做?
自從前幾隻疫苗上市後,免疫生成性和疫苗有效性的關係就越累積越多,WHO幾乎每個月都開會討論免疫橋接,到了5月的時候,歐洲、韓國方面都已表達高度意願,果然不等WHO談出一致結果,各國都已經開始制定自己標準。目前國際上除了高端、聯亞以外,已經至少有三個國家為了發展疫苗,主管機關核可以免疫橋接設計進行臨床試驗,如果達到預期的結果,則將核發緊急使用許可。這三國分別是:英國核可法國Valneva VLA2001(滅活疫苗,對比AZ)臨床試驗, 日本核可日本第一三共Ds5670(mRNA疫苗,對比mRNA疫苗)臨床試驗,韓國核可韓國SK生技GBP510(重組蛋白疫苗,對比AZ)臨床試驗。這三家進行的都是第三期臨床試驗,但收案人數均遠小於傳統三期,以SK為例,GBP510僅進行樣本很小的一/二期混合試驗,三期則是實驗組3000人,對照組990人,收案人數和高端二期相近。
■4.#中和抗體無法反映保護力?
在各個保護力相關性(COP, corelation of protection)的指標中,累積最多證據的就是中和抗體效價,認為中和抗體完全沒意義的,可能沒有仔細關心近期的研究。除了極少數病原體(如肺結核桿菌外),中和抗體效價均與保護力有正相關性,在武漢肺炎病毒上目前看起來也是如此。目前中和抗體的COP研究方向大致來自兩個,一是透過康復者血清作為標準品,來校正各家實驗室算出的中和抗體濃度,最常被引述的研究就是今年Khoury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以及Earle在疫苗期刊(Vaccine)的論文。二是透過各家藥廠三期試驗的大規模資料,去了解中和抗體效價與保護力的關係,這部分藥廠釋出的速度較慢,不久前才有AZ和Moderna的資料。前者顯示,中和抗體效價與康復者血清比值,最高的是Moderna、Novavax、BNT,中等的是Spunik-5、AZ、J&J,最差的是科興,此比值和保護力相關,但非線性關係。後者顯示,同樣是施打AZ或Moderna的受試者,測到中和抗體與結合抗體濃度越高,疫苗保護力越好,突破性感染率也較低。 當然不同模型之間估算起來會有誤差,但由於高端的中和抗體可達康復者血清之1.7~2.3倍,在世界各家疫苗裡面,算是前段的(僅明顯遜於可達4倍的Moderna、Novavax),估算起來保護力均應超過8成,根據現有的資料,當然有很強的信心可表示疫苗有效。
以台灣的染疫人數而言,再做一個3萬人的傳統三期試驗,甚至收到10萬人,因為兩組都不會有太多人感染,因此根本分不出高下。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國外進行臨床保護力(Efficacy)或EUA施打後真實世界保護力(Effectiveness)試驗,我們希望的是,高端目前能詳盡說明在中南美州,如巴拉圭試驗與施打計畫的計畫,因爲這是高端要最快驗證保護力的方式。
■5.#高端沒有做三期臨床試驗所以不安全?
高端可謂我們手頭上最安全的疫苗,在符合FDA針對EUA的安全性試驗人數(3000人以上)標準下,其各項常見副作用,大多比市面上各種mRNA、腺病毒疫苗為低,例如發燒發生率約0.7%,更是AZ(7.9%)的1/10,Moderna(15.5%)的1/20,頭痛、倦怠、肌痛也都比其他疫苗來得低,唯一較高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71.2%),而臨床試驗中無明顯超過背景值的重大不良反應。
加以蛋白次單位疫苗使用經驗多,且高端的佐劑也已經在實際核可上市的B肝疫苗運用過,安全性相對已被掌握。說高端不安全,可以說是對疫苗特性,以及各疫苗臨床試驗資料的極度無知。
然而,高端畢竟含有一種新的蛋白質抗原,開始施打後,仍須密切監測大規模施打下有無罕見副作用。例如AZ的TTS,或mRNA疫苗的心肌炎副作用,發生率都在百萬分之5~10左右,也就是取得EUA大規模施打後才發現。這種類型的副作用,做三期也都不會發現。這代表臨床使用安全性監測(相當於第四期臨床試驗),以及隨時調整EUA的重要性。
■6.#國家在高端還沒通過EUA就先簽約採購?#高端提前量產有問題?
美國在曲速計畫(Operation Warp Speed)期間,和Moderna、Novavax、JJ、AZ、Sanofi/GSK、Merck等藥廠都是先期投入每家10億美元以上經費並預先採購,Pfizer儘管沒有直接從曲速計劃取得資金(他們希望保持策略彈性),也得到了預先採購訂單。而各藥廠在獲准EUA以前,也都開始進行量產,否則等到核准才量產,根本來不及提供疫苗。
而其餘未上市的疫苗也是一樣,英國今年向Valneva訂購6千萬劑還在免疫橋接試驗中的疫苗後,在2月1日又多訂了另外4千萬劑。據《路透社》報導,英國已又再追加額外了9千萬劑。若疫苗獲得批准,今年到明年間,英國將獲得1億劑疫苗,2023年至2025年將再獲得追加的9千萬劑,總計共1.9億劑。
■7.#高端良率不到兩成?
蛋白質疫苗雖然技術成熟,但關鍵在於製程須控制條件多,產能相對受限。使用昆蟲細胞平台分泌蛋白質的Novavax,因產能及品管問題,也影響其申請EUA使用的速度。
高端供應臨床試驗小量生產的反應槽僅2L,當要大量生產時,轉換到50L製程,最早做出的兩批糖蛋白修飾化程度有明顯上升,因此不符合標準,在調整各種條件後,後續50L製程生產的產品已證明與2L製程特性分析具一致性。這是疫苗進行批量放大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調整過程。有不明有心人士,拿新產線上線後試製的首幾批貨狀況,就說「82%產品被退貨」、良率僅2成,這是擷取疫苗產能轉換過程中一環來故意操作。
事實上,食藥署對高端疫苗的檢驗封緘比其他疫苗更嚴格,耗時更久,均需經過食藥署檢驗外觀、pH值、鑑別、無菌試驗、細菌內毒素、總蛋白含量、異常毒性試驗、抗原含量,甚至還有其他疫苗沒有進行的抗體效價測定等項目,確保品質及安全無虞,始可放行,耗時會將近一個月。因此民眾打到的疫苗,每一批都是完成檢驗的疫苗,自然沒有良率低的問題。
■8.#高端沒有WHO認證就不好?
疫苗之核准使用並非透過「國際認證標準」,而是由各國自行認證,屬於主權國家之權限。然而部分媒體或政治人物所稱把國際認證,和WHO認證疫苗,也就是WHO EUL(緊急使用清單)內的疫苗等同起來,實際是一種混淆。WHO EUL內的疫苗包含AZ、JJ、BNT-Pfizer、Moderna、國藥、科興,由於WHO列入清單內並無法影響個別國家核準與否,此清單最大意義其實是作為COVAX疫苗的採購選項,國藥、科興中選的原因之一是便宜並能供貨給COVAX。然而,歐美國家並不承認中國的科興、國藥疫苗,而不論三期臨床試驗,或實際施打的效果也顯示,中國疫苗的有效性明顯低於前幾隻歐美疫苗,科興疫苗的抗體生成,更只有高端的1/10。令人納悶,是否有人意圖透過WHO EUL「夾帶中國疫苗」。
疫苗要得到「國際認證」,正確的意義其實只有兩個:1.認證可施打:通過個別國家FDA核可取得EUA或藥證。 2. 認證可通行:通過個別國家承認為有效接種的疫苗。這都要和個別國家一一去談,前者如高端在巴拉圭進行臨床試驗並爭取EUA。後者如高端送交資料給歐盟EMA,或是台美洽談疫苗認證,都需要個別的談判。
■9.#為什麼國際上已經有疫苗了不大量採購就好?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看不見終止的一天,且無法估計未來變種病毒造成的突破性感染(打疫苗仍然感染),甚至免疫逃脫(疫苗對變種病毒無效),因此生技產業較發達的國家,都仍積極準備研發新疫苗,作為未來次世代疫苗、加強針(booster)、甚至應付週期性施打所需。例如,韓國雖然希望以BNT與Moderna為主力,完成大部分民眾接種,但韓國政府還是把疫苗和半導體與電池並列為「國家三大戰略技術領域」,將投入2.2兆韓元(約533億台幣)注資疫苗研發,並提供降稅優惠,希望達到技術與生產自主,將韓國打造為「全球疫苗中心」。前述SK生物的蛋白質疫苗之所以要透過免疫橋接力拼快速上市,根據韓聯社報導,就是「考量韓國國內尚無許可重組疫苗潛力」,希望手頭上能至少取得一種蛋白質疫苗,讓防疫選擇更多元。同樣的,日本目前也有鹽野義與第一三共準備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還有KM Biologics與AnGes投入開發,日本政府也預定投資15億美元(約419億台幣)加速臨床試驗。 由於海外三期臨床試驗成本相當高,例如高端在巴拉圭三期試驗經費就要超過千萬美元,要在疫苗競賽中勝出,更需要國家一定的支持。
■10.#打高端疫苗無法出國?
實際上,目前唯一認證「疫苗完整接種」才能入境免隔離的國家,僅有沙烏地阿拉伯。其餘有開放入境的國家多在「疫苗」、「檢驗」、「感染康復」等不同證明中,提供其一就可。例如歐盟的「武漢肺炎數位證明」(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包含「曾經接種疫苗」或「檢驗陰性」或「感染後康復」三種驗證,可以用不同同方式出具證明,不一定是透過疫苗接種。 至於許可疫苗的種類包含哪些,也都是各國自行決定,或與其他國家談判,並無世界一致標準。 因此,除非近期一定要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否則不用擔心打了高端就無法取得疫苗認證的問題。
頭痛部位分析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結果正式發表
#準備進入第三期三萬人臨床試驗
這幾天都在講疫情好沉重,來點有希望的消息吧。莫德納(Moderna)的疫苗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兩個月前新聞稿只公布有八位,現在完整報告出爐,全部受試者45人都有測到中和抗體,且完整回應了兩個月前的質疑,將於7月27日展開人數達三萬人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佛奇表示這臨床試驗結果看起來很好,且沒有嚴重的副作用。預測美國能在年底前達成開發出新冠病毒疫苗的目標!
第一期臨床試驗於3月16日開始收案,距離中國的新冠病毒基因排序公布只有66天。臨牀試驗有45位18~55歲成人健康受試者參加,4月14日完成最後收案。受試者分為三組(每組15人),注射的疫苗劑量各為25微克、100微克和250微克,注射完第一劑後,相隔28天再注射第二劑。
結果顯示:
1.施打第一劑之後,在第15天全部45名臨床試驗參與者體內都產出新冠病毒結合抗體(binding antibodies)。在第29天三個組別的抗體效價(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別為40,227, 109,209,213,526。較高劑量者產生抗體也較多。
2.施打第二劑之後可以看到抗體再度衝高。在第57天三個組別的抗體效價分別為299,751,782,719,1,192,154,可以達到新冠康復者血清相當甚至更高的抗體量(81,543 到 247,768之間)。
3.使用了兩個方式來測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 ),看是否可以對抗活的新冠病毒。在注射疫苗前全部受試者都沒有中和抗體,在43天的時候中和抗體的量都和新冠康復者血清中和抗體量相當(在抗體數值分布的上半部)。第一劑之後還沒有中和抗體,因此建議須要打兩劑。100微克和250微克以PsVNA測的中和抗體量差不多,因此第三期選擇100微克的劑量。以PRNT的方法測,100微克產生的中和抗體量是康復者血清的4.1倍。
4.新冠康復者的血清是來自38個病人,其中15%臨床上是重症(需要加護病房或插管),22%是中等症。63%是輕症。康復者的血清是用同樣的抗體檢測方式。
5.抗體之外也有測T細胞的免疫反應,目前只有25微克和100微克的資料,都可以測出有CD4輔助T細胞(Th1)的反應,但沒有什麼Th2的反應。
6.副作用方面,沒有發生第四級或是嚴重的副作用(SAE),也沒有發生嚴重到必須停止試驗的副作用。超過半數的受試者出現輕、中度副作用,包括疲勞、發冷、頭痛、肌肉痠痛與注射部位疼痛。全身性副作用在第二劑注射後較常見,特別是高劑量。250微克組在第二劑之後有三人發生了第三級副作用,全部副作用都是暫時性的且自己恢復。
7.全身性副作用:第一劑後全身性副作用在三個組別的比例如下:33%,67%,53%。第二劑後全身性副作用比例如下:54%,100%,10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劑後沒有人發燒,第二劑後發燒的比例如下:0%,40%,57%。
8.局部副作用:主要是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紅或是腫的比例都沒有到20%。
9.有3名受試者沒有注射第2劑,其中一人是25微克組,因為雙腿有蕁麻疹;另外兩人分別為25微克組與250微克組,都因被隔離而錯過注射機會,但之後的PCR檢查皆為陰性。
結論:mRNA-1273疫苗可以在所有受試者引發抗體,沒有發生嚴重到必須停止試驗的副作用。這些發現支持這個疫苗的繼續研發。
04b解讀:
1.討論中有提到兩個對此疫苗的重要質疑。免疫力到底可以維持多久?接下來受試者會追蹤一年,看抗體還有T細胞的免疫反應後續會怎麼變化。根據之前SARS和MERS的經驗,特別是輕症患者,抗體可能不會維持很長的時間。因此這樣的追蹤非常重要。
2.第二個重要問題是之前在動物的冠狀病毒疫苗,還有SARS和MERS動物模型中都有看到的疫苗引發的肺病變。這通常和產生效果不佳的中和抗體還有引發Th2的反應有關。mRNA-1273在老鼠的實驗中就可以看到引發很好的中和抗體反應和Th1反應,可以產生CD8 T細胞防止病毒在肺部還有鼻腔增生,而沒有看到免疫傷害。現在在人體試驗看到也有產生很好的中和抗體反應和Th1反應,這個疑慮有比較減輕。
3.佛奇接受訪問時表示,對美國開發疫苗的時間表感到滿意,並預測美國能在年底前達成開發出新冠病毒疫苗的目標。
"對疫苗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模擬自然感染而引發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反應。雖然人數很少,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事情。這臨床試驗結果看起來很好,且沒有嚴重的副作用。"
但即使疫苗成功引發免疫反應,佛奇表示,目前仍無法確定這種保護力能維持多久。這是我們目前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疫情爆發至今只有六個月。
4.另外第一期臨床試驗還收了七個組別:50微克在18~55歲(15個受試者),年長者(56~70歲,30個受試者,25,50,100微克),還有老年人(71歲以上,30個受試者,25,50,100微克)。
還有第二期臨床試驗包括18~55歲300人,還有55歲以上300人也已收案完成(50,100微克)。以上這些資料之後也會公開。
5.第三期臨床試驗(COVE study)預計招募3萬名受試者,分為兩組,實驗組是施打100微克的疫苗,對照組則是安慰劑。預計將在7月27日開始收案,收案地點都在美國,來看受試者是否可以真正預防得到新冠感染。研究會持續進行至2022年10月27日,但初步結果應該會提早出爐。在受試者發生53個還有106個新冠感染時都會有內部分析,發生151個感染時應該就可下結論。
6.莫德納聲稱若以100微克的劑量來說,他們每年可以生產五億甚至到十億劑疫苗。
頭痛部位分析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評價
#健身 #彈力帶 #訓練菜單
XiUPER彈力帶開賣摟👉🏻https://bit.ly/38M8JzS
現在購買 XiUPER彈力帶 你可以得到:
✅ 4條不同磅數的彈力帶
✅ 1條專用熱身帶
✅ 專屬電子書(超過30個動作教學)
✅ 一週訓練菜單
✅ 蜜桃絨收納袋
✅ 3堂線上教練指導課(早買早卡位)
-
很多女生對於外表有很多要求,今天想消滅蝴蝶袖,明天想要練成翹臀。但別擔心,今天就要來教妳們只用一條彈力帶,就可以解決女生最頭痛的6種問題,只要學會今天的訓練菜單,就連現代人超容易有的腰痠背痛問題都可以一次搞定喔!
【重點】
0:00 本集預告
0:17 開場
0:46 解決肥厚背-動作推薦
2:50 消滅蝴蝶袖-動作推薦
4:31 解決橘皮組織-動作推薦
6:51 改善腰痛問題
7:59 改善肩頸痠痛
9:07 改善駝背問題
10:18 隱藏版的超好禮物資訊在這裡
*想要瘦這些部位不太可能靠猛做單個動作就完成,還是需要有持續健身的習慣,搭配飲食調整、全身訓練,但這些動作還是可以幫助妳局部加強。
#運動 #蝴蝶袖 #miniband #肥後背 #大腿橘皮 #腰酸背痛 #駝背
---
📍新手的你,準備要開始《變身計畫》了
👉🏻https://bit.ly/3iUkwBQ
📍練了一段時間的你,成為神力女超人的第一步
👉🏻https://bit.ly/3smm9vj
📍想看更多Ashlee的課程、產品、文章
👉🏻https://bit.ly/3iUlfmy
-
更多影片 :
✨科學練美臀🍑 |新手必看|臀推動作分析 https://youtu.be/a3gWKJVsU4s
✨如何正確深蹲|一次到位 https://youtu.be/hlf7pmT-KMc
✨居家翹臀運動|在家也能做蜜桃臀訓練 https://youtu.be/Zthr3YkbzpQ
-
快來追蹤我:
✨官網 👉🏻 https://ashleexiu.com
✨ IG_Ashlee 👉🏻 https://goo.gl/m5Ro8b
✨ FB_Ashlee 👉🏻 http://bit.ly/39BZobY
✨ Weibo 👉🏻 http://weibo.com/ashleexiu/
頭痛部位分析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落枕 #居家復原術 #脖子怎麼這麼痛! 一覺醒來渾身不對勁,轉頭卻發現動彈不得,「糟了!是落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就站在我旁邊,而我卻因為落枕看不到你!」你的泣訴,謝老師都聽到了!落枕自救三招,緩緩做,快快好,開心不卡卡!🔜🔜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落枕跟環境溫度息息相關?
🔸舒緩落枕自救三招!
🔸 為何落枕選上我!?
🔸 不用專業器材也能做的居家伸展!
#影片大綱
🔸冰敷 - 落枕前兩天急性期時可於疼痛部位冰敷,冰敷溫度不宜過低,微涼即可,維持約10-15分鐘。若手持冰敷包有困難,可以圍巾或浴巾輔助固定。
🔸上斜方肌伸展
▫將疼痛邊的手固定於椅子上,身體挺起,下巴輕收
▫下巴往胸口方向靠近,頭緩緩轉向疼痛邊天花板方向,此時非疼痛邊的手輕扶頭部,協助肌肉更深層伸展,至稍有緊酸感即可。注意保持呼吸,維持十秒
▫十秒後頭慢慢回正,直至正中位置後,方將非疼痛邊手放下
🔸提肩胛肌伸展
▫將疼痛邊的手固定於椅子上,身體挺起,下巴輕收
▫下巴往胸口方向靠近,頭緩緩轉向非疼痛邊地板方向,此時非疼痛邊的手輕扶頭部,協助肌肉更深層伸展,至稍有緊酸感即可。注意保持呼吸,維持十秒
▫十秒後頭慢慢回正,直至正中位置後,方將非疼痛邊手放下
🔸上述2、3伸展動作每日兩回,每回五次,僅作疼痛邊即可
伸展復健運動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汪俐彣。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謝劭玟。汪雅惠。賴宜婷
#痠痛 #腦霧 #伸展 #姿勢不良 #電腦族 #上班族 #久坐族 #低頭族 #學生 #辦公室 #疼痛 #發炎 #疼痛 #肩頸痠痛 #肩頸緊繃 #溫差 #冰敷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頭痛部位分析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嘿!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冰敷或熱敷嗎?不管是肌肉拉傷、扭傷、生理痛或是組織腫脹部位,都可以利用冷熱敷技巧緩解不適,但大家常常會因為錯用冷熱敷的時間!導致組織腫脹更為嚴重,或者不甚造成局部傷害,大家跟著筱薇和俐彣一起來了解冷熱敷應用小技巧吧!#冷熱敷技巧大公開🔥🔥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冷熱敷分辨時機!
2. 錯用冷熱敷會發生什麼後果!
3. 冷熱敷的效果和使用原則
4. 怎樣避免燙傷跟冷傷害!
5. 溫度簡易測量小撇步!
--------------------------------
主講 :楊筱薇。汪俐彣
內容腳本 :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謝劭玟。 鄭淳予
#神經很有事 #神經有事知識 #熱敷 #冰敷 #燙傷 #冷傷害 #鄭淳予醫師
--------------------------------------
📲📲 #快tag需要看到這個的朋友家人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頭痛部位分析 在 頭痛部位圖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圖片全部顯示找頭痛部位分析相關社群貼文資訊圖片全部顯示。 頭痛部位分析-2021-07-05 | 輕鬆健身去。 | 頭痛部位分析圖,從位置找病因,用對方法有效... ... <看更多>
頭痛部位分析 在 頭痛部位圖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八卦
圖片全部顯示找頭痛部位分析相關社群貼文資訊圖片全部顯示。 頭痛部位分析-2021-07-05 | 輕鬆健身去。 | 頭痛部位分析圖,從位置找病因,用對方法有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