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剛踏入兒科領域時, 老師多是教我們一些疾病,特別是感染疾病的治療, 那時台灣衛生生活條件只列入開發中國家, 有病能得到適當治療, 減少疾病死亡率,就是最大目標!
曾幾何時, 台灣的醫療已邁入先進國家的「預防醫學」概念,不是有病才幫你治療, 而是要預防民眾得病。 就兒科來說,最常見的感染疾病,例如侵襲性肺炎鏈球菌、 輪狀病毒腸胃炎及一些早已列入常規注射的水痘、 麻疹、 德國麻疹、 百日咳等等感染疾病, 現在多用疫苗注射及公衛的手段來預防。所以兒科醫師有義務投入公衛領域, 以讓小孩不得病為最大目標, 不是得病後才幫你治療。
這些年來, 台灣受內外及政經環境的壓力, 導致國民身心狀況變差,與人互動不良, 有些甚至發展成精神疾病。一些社會邊緣人或疏離份子憤世忌俗,隨機殺人,防不甚防!衛福部及國健局應比照預防醫學的概念, 立即花錢、花心力, 投入國人心理衛生的預防保健工作,想辦法建立校園或社會追蹤輔導機制,而不是出事後,才派人去加強巡邏防堵。
這兩周被小孩”強押”出國, 美其名是陪我旅遊散心, 其實是要我刷卡付錢兼當保母(我帶了老大與女兒及女兒的同學,一行六人, 其中有四個是未成年的小孩),就像先生說的, 有能力的人, 人生到了某種境界, 行有餘力, 應帶著別人一起去旅遊…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對德國生活的報導, 其實心裡感觸頗多…
這篇報導說台灣生活便利, 醫療便宜又大碗, 大家不應再說台灣是鬼島,應該知足感恩才是!記得第一天下法蘭克福機場, 一行人搭地鐵到附近的一個小鎮旅遊,恰巧碰到德國百年高溫(38.8度),那天又逢星期天, 商店不開門,我們一時找不到食物及飲水,大家都熱到有一點中暑脫水的症狀,讓我們第一天就開始懷念起台灣24小時的便利商店了…等到第二天上班日, 一切恢復正常,理性又回到腦中,哈!原來我們的便利生活是建立在勞工22K的薪水和要求員工60秒內出餐的商業文化上…
台灣勞工,長期處於工時長又低薪,或許也是間接導致民眾身心健康出問題的原因! 看看隨處24小時營業的商店,醫院開了早、中、晚、甚至黃昏門診,例假日、國定假日、連續假期都不放過,還有 24小時隨時可掛的急診…, 這次塵暴意外,看到醫護累癱的畫面 ,大家便可體會,我們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 是犧牲了多少勞工的身心健康換來的…
本想多聊聊德國旅遊心得,但文章寫到一半, 突然接到郵差送來的法院刑事傳票, 喔喔! 原來是先生被控犯了「貪汙治罪條例等案」,28日下午要去地方法院應訊。先生以前當醫生有過被告的經驗, 但犯這種罪名, 好像第一次聽到。 唉 !實在寫不下去了,先生從政後, 所犯的刑事案件也跟著不同, 但好像罪名更重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皮蛇 #皰疹神經痛 頭部或身上有刺痛感,冒出疹子、水皰,有可能是皮蛇(#帶狀皰疹)纏身!皮蛇纏身有什麼症狀?我們訪問了真實案例現身說法,訴說這種疼痛萬分的感覺!什麼族群又該小心呢?讓我們來聽聽宜婷和培樺用道地的台語聊! #台語解說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是...
長水痘原因 在 Mom & Dad Facebook 八卦
最近趁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我們帶心心去補打5歲後要接種的常規疫苗,另外還自費施打了很重要的一針:「水痘疫苗第二劑」
開始介紹這個疫苗之前,先拋幾個問題給大家,如果你都可以正確回答,那恭喜你的觀念非常棒,可以略過這篇文章!😆
Q1。對於水痘民間有很多不同的迷思,像是老一輩常說,小朋友就應該得一次水痘比較好,是真的嗎?➡️這句話其實...完 全 不 正 確!
因為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當水痘消退後,並不會留下疤痕;但若結痂的膿泡不小心被摳破了,除了可能造成細菌感染,還可能會留下 #永久性凹陷的水痘疤痕 😱 而且水痘病毒可能會 #終身潛伏於背根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會再度活化。沿著神經皮節形成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研究指出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有機會罹患皮蛇,還有可能演變成至少持續 3 個月甚至數年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罹患水痘等同於留下一輩子的隱憂 😞
Q2。12個月大時已經接種一劑公費水痘疫苗,為什麼還需要再自費打第二劑? 第二劑水痘疫苗是否真的能夠提高保護力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我們一生中感染水痘的風險高達95%,主要感染對象為3~9歲的兒童,且水痘屬於高度傳染,同一個家庭有人感染水痘時,其他成員被感染的機率也高達 85%~90%
基於以上原因,政府已將第一劑水痘疫苗納入嬰兒的常規接種疫苗中,但 #接種過水痘疫苗還是有機會罹患水痘,因爲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依據台灣健保資料庫(NHI)的研究,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後,仍會有2.8%的孩童會得到突破性水痘(指雖然接種過疫苗但仍然被病毒感染)。因此政府將水痘疫苗第二劑與其他自費疫苗列成一頁,加入到109年3月最新版的兒童健康手冊黃卡裡。
所以,接種完整的兩劑疫苗是預防水痘最好的方法之一,能進一步減少水痘感染數與疾病爆發。疾管署建議滿1 歲時公費接種,4~6歲兒童可自費接種第二劑;13 歲以上未曾得過水痘且未接種過水痘疫苗者也應依醫囑自費接種兩劑。根據美國長期追蹤10年的統計指出,接種兩劑水痘疫苗的孩童,相比接種一劑者,可降低約70%的感染風險,兩劑疫苗保護力約高達98.3%。
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水痘疫苗的保護力!如果家長擔心醫院人潮太多,也可以在衛生所預約施打,節省等待時間,記得打完針亮出手臂的勇敢記號唷 💪,祝福每個寶貝都健康平安長大,把抗體庫補好補滿😍
p.s. 每種疫苗對不同個體可能產生不同反應,若發生不良反應如:注射部位皮疹、發燒、過敏反應等等...,請務必洽詢專業醫療人員。
#水痘疫苗第二劑
#預防勝於治療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
#MSD公益合作夥伴
長水痘原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Delta變種病毒:攻擊不分年齡。它可以更年輕、更快、更重症,而且年輕人一樣死亡率高:為什麼?》—紐約時報
一名 28 歲的患者在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的 CoxHealth 醫療中心,死於 Covid-19。
此外,上週一名 21 歲的大學生,也住進了重症加護病房。
現在在美國醫院的許多 Covid-19 患者不僅包括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還有許多年輕人,他們大多還不到 50 歲。
這與去年大流行首次爆發時,住院及加護病房幾乎都是體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形成鮮明對比。
在路易斯安那州,即使沒有任何嚴重疾病的年輕人也來到急診室,而且病危。
目前尚無研究追蹤報告他們為什麼染疫。
在全美國 Covid -19高確診熱點地區工作的醫生說,他們醫院裡的病人和去年看到的病人不一樣。幾乎不是未接種疫苗,或是往往更年輕,很多在 20 多歲或 30 多歲之間:而且他們似乎比去年的年輕患者病情更重,惡化得更快。
醫生們創造了一個新詞來描述他們:“更年輕、更病重、更快。”
許多治療他們的醫生懷疑冠狀病毒的Delta變種攻擊的對象年輕化。
目前Delta 病毒已佔全美國新感染的 80% 以上。
在少數其他國家進行的研究,Delta 變種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但沒有明確的數據這種新變種對年輕人更糟。
一些專家認為,患者人口統計數據的年輕化趨勢完全是由於年輕人群體的疫苗接種率太低所致。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週日,超過 80% 的 65 至 74 歲美國人接種了疫苗,而 18 至 39 歲的美國人中,接種率只有不到一半。
疫苗對感染包括 Delta 在內的任何病毒變種後免於嚴重疾病和死亡都非常有效。全美國絕大多數住院患者(大約 97%),皆未接種疫苗。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兒科和微生物學副教授亞當·拉特納 (Adam Ratner) 博士談到 Delta 變種時說:“我認為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證據它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他補充說:“這可能是年輕人的行為上的差異——包括美國正在解封。他們是敞開的面對病毒,沒有口罩,沒有疫苗接種,沒有社交距離,這與一年或 15、16 個月前不同。” .
但最近 Delta 變種給科學家帶來了一系列令人不快的驚訝,關於該變體的毒力和引起更嚴重疾病的問題,正變得更加緊迫。
美國疾控中心《紐約時報》上週獲得的文件將 Delta 變體描述為與水痘一樣具有傳染性,並稱它“可能導致比 Alpha 或原始菌株更嚴重的疾病。”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去年至今年1 月底,65 歲及以上的人佔所有住院患者的一半,而 50 歲以下的成年人佔 22%。
現在,老年人僅佔住院患者的四分之一多一點,而 18 至 49 歲的患者佔 41%。
“這種病毒在這個年齡段的情況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聖母湖地區醫療中心首席醫療官凱瑟琳·奧尼爾博士說。“我們總是看到一些我們剛剛說過的年輕人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過去這種情況很少見。現在我們看到年輕重症患者更常見了。”
“我認為這是一種新的 Covid,”她補充道。
阿肯色大學醫學部校長 Cam Patterson 博士表示,去年冬季入住 UAMS 醫療中心的患者平均年齡為 60 歲;現在,它是 40。
“我們的感覺是,年輕、健康的人比去年更容易感染 Delta 變體,”帕特森博士說。
5 月 1 日在美國大學醫院發現了第一例 Delta 變異病例,到 6 月 17 日,幾乎所有感染都是由該變種引起的。
帕特森博士說:“我們看到的向年輕患者和更快生病的人的轉變幾乎恰好與 Delta 在阿肯色州的出現相吻合。” “這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33 歲的唐納德·麥卡沃伊 (Donald McAvoy) 是一位名叫 Frue 的健美運動員,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經營一家健身房,他沒有接種 Covid 疫苗,因為他認為這種病毒只會影響有健康問題的老年人。
但到了 6 月底,他開始流鼻涕,他認為是感冒或過敏。他的女朋友堅持要他接受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他帶著一個叫做脈搏血氧儀的小裝置被送回家,用來監測他的血氧水平。
幾天之內,他的病情很快惡化,癱倒在臥室的地板上。他的血氧處於最低點:56。正常讀數為 95 或更高。
在 Baptist Medical Center Beaches,他先送醫吸氧最後送進重症加護病房,在那裡他住了 11 天,他形容這是“我一生經歷過的最可怕的事情,不僅是身體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他的醫生告訴麥卡沃伊先生,他感染了Delta變種。
他於 7 月 8 日出院,繼續靠著氧氣罐過日子。他已經減掉了 25 磅,並被警告說需要四到六週的休息和呼吸治療,才能恢復工作。而他擔心,時間可能會更長。
“現在這更像是一種機會均等的病毒,”拉斯維加斯大學醫學中心重症監護室主任安吉·洪斯伯格博士說。
在大流行的早期,患者會在出現症狀後在家中待一兩週後才進入醫院。在需要插管或重症監護之前,他們通常會在普通地板上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
洪斯伯格博士說,像麥卡沃伊先生一樣,她的年輕患者生病的速度要快得多。 “我懷疑 Delta 變種確實有所不同,”她說。
在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擁有 500 個床位的醫院 CoxHealth 的重症主任特倫斯·庫爾特博士說,該醫院的 Covid-19 患者比上一波感染者更年輕、病情更重。
“他們在第一輪認為年輕患者和孩子不會被感染,甚至不知道他們患有它或患有輕度疾病,”庫爾特博士說。 “對於 Delta 變體,它改變了一切。毫無疑問,它比原始變種嚴重得多。”
過去許多住院患者都有潛在的健康狀況,如糖尿病、肥胖症或高血壓,這些都是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
但今年所有的年輕患者沒有這些危險因素。
“這才是真正讓我害怕的地方,”他說。 “它正在打擊年輕健康的人,你不認為自己對這種疾病有如此糟糕的反應。因此忽略,不打疫苗。而事實上,年輕患者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有些人還會有持久的肺損傷。
在美國Delta 變種病毒是一個較新的醫療經驗,關於它的科學及醫療證據仍在積累。專家同意,它更具傳染性。一些研究發現,被感染的人即使已經施打兩劑疫苗可能會在呼吸道中大量攜帶這種變異。
一些研究人員建議,這種變種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發表在《柳刺胳針》醫學雜誌上的蘇格蘭研究,今年春季Covid 病例Delta 已成蘇格蘭主要毒株。
與感染早期 Alpha 變體(英國變種)的患者相比,Delta患者住院風險幾乎是其兩倍。作者說:患者也更年輕,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各國皆排在最後一輪才接種疫苗。
在一項已發布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初步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與感染其他變種的患者相比,患有 Delta 變種的患者進入重症加護病房的風險幾乎是其四倍。 Delta 變種的患者死亡的風險,是Alpha變種的兩倍。
即將發表在《刺胳針》醫學雜誌上的新加坡研究得出的結論是,Delta 患者更需要氧氣、更需要重症加護病房。他們死亡的機率也更高。
印度的一項研究也已發佈在網上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該研究發現,在研究印度第二波感染中,當 Delta 變種占主導地位時,患者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尤其是 45 歲以下的患者。
一些專家表示更大的病毒力可能只是 Delta 變體更具傳染性的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重症患者的絕對數量必然會增加,即使該變種本身不會導致比以前版本的病毒更嚴重的疾病。
“我沒有看到證據表明 Delta 有選擇地針對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彼得·霍特茲博士說。 “我的印象是Delta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任何未接種疫苗的人都會被捲入其中,包括年輕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3/health/covid-young-adults-sicker.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長水痘原因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皮蛇 #皰疹神經痛 頭部或身上有刺痛感,冒出疹子、水皰,有可能是皮蛇(#帶狀皰疹)纏身!皮蛇纏身有什麼症狀?我們訪問了真實案例現身說法,訴說這種疼痛萬分的感覺!什麼族群又該小心呢?讓我們來聽聽宜婷和培樺用道地的台語聊! #台語解說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開發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是皰疹後神經痛?
🔸真實案例現身說法!
🔸皮蛇發病原因!
🔸皮蛇期間注意事項
#影片大綱
🔸為什麼會長皮蛇 - 曾感染水痘,復原後病毒潛藏身體,抵抗力較差時發作。免疫力低下,如50歲以上、三高、癌症、營養不良、 壓力大者應特別小心。
🔸訪問真實案例 - 長皮蛇之經歷
🔸皮蛇的症狀 - 皮膚無表徵,但出現不適→長疹子、水皰→膿皰、結痂;有些人皮膚痊癒後仍感疼痛,此即「皰疹後神經痛」,為避免皰疹後神經痛,建議懷疑患有帶狀皰疹時儘快看醫生。
🔸長皮蛇的注意事項 - 避免傷口感染及刺激性食物(炸物、酒精、辛辣)、冰敷、多休息、多補充維他命,50歲以上可考慮施打皰疹疫苗。
🔸皮蛇長一圈會致命? 一般來說只會長單側,除非抵抗力極差,才有可能會長一圈。
主講 :賴宜婷。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楊筱薇。汪俐彣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水痘 #疹子 #水皰 #針刺感 #火燒感 #皰疹後神經痛 #皰疹疫苗 #免疫力下降 #三高 #壓力大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長水痘原因 在 出過就免疫了?破解水痘五大迷思| 感染科 - 元氣網 的相關結果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水痘痊癒不代表終身免疫,其水痘病毒(VZV)會終生潛伏體內保持休眠狀態,一旦免疫力下降,就會 ... ... <看更多>
長水痘原因 在 水痘十大須知 - 皮膚科王修含醫師 的相關結果
水痘 最好發於秋冬及早春,此疾病之致病原為「水痘帶狀皰疹(帶狀疱疹)病毒」,簡稱「水痘病毒」(Herpesvirus 3,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這種病毒對溫度非常敏感,在 ... ... <看更多>
長水痘原因 在 關於水痘的9大問答 - 親子天下 的相關結果
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感染者通常有發燒、發癢的紅疹等症狀。水痘是藉由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經由觸摸或吸入來自水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