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多想不開的母親,才會在生日當天主動提議要一打二帶吵得要命的小男孩出門溜直排輪?不是應該趁機請個單身假,徹夜狂歡趴替嗎?
整個下午都在暗罵自己太傻,但傍晚回家路上,看著兩兒紅撲撲汗涔涔的笑臉,又覺得我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棒極了。
忘了有沒有向大家報告過最新進度:寶哥去年八月出現嚴重焦慮和強迫症症狀,連續三個月勤跑醫院和心理諮商所,最後一次回診是去年十月底,十一月起已完全停藥。
心智科醫師和心理師都認為他的症狀大幅改善,OCD幾乎消失,不必再服藥控制,只要半年左右回診追蹤一次就夠了。
在短短三個月內,從必須服用精神科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生活,變回笑口常開的健康孩子,除了醫師、心理諮商師、學校老師和家人同心協力,修復哥易感的玻璃心,應該也跟我們重新安排人生優先順序,帶他嘗試各種運動、陪他大量接觸大自然有關。
去年除了超前部署返鄉定居啃老,沒什麼了不起的成就,只是活得更踏實開心。在網路上打滾十八年,已經進入寵辱不驚的半退休狀態,只想把時間留給自己和身邊重要的人。偶爾記錄些爽事或鳥事,就抱著把臉書當樹洞胡說八道的心情,視點閱數和評論如浮雲。
(回想十八年前剛開始寫部落格時,我可是會認真在留言板上跟網友辯輸贏的熱血少女,現在被罵不痛不癢,佛性到只差沒敲木魚說善哉善哉了。)
今年也會繼續朝身心健康的方向努力,謝謝還沒轉台的你們陪我長大變老,不嫌棄一個平凡中年婦人的碎碎念❤️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
失 智 症 傍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與明仁天皇相伴60載 日本平民皇后美智子的美麗 與皇室鬥爭的哀愁】
她的側臉,鼻骨高挺,細長蜿蜒的眉毛,內雙的眼睛,使她看起來格外溫柔,她是長伴明仁六十餘載的皇后美智子。
美智子出生於1934年10月20日,是日清製粉創始人的三男,正田英三郎的長女。1957年8月,在長野輕井澤的網球場,當時的皇太子明仁與正田美智子相遇。這時的美智子才剛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聖心女子大學英語系畢業,她彈得一手好琴,還是學生會長。
(美智子大學同學/古川裕子)
她運動神經超群,而且網球打得非常好,總之就是一位美麗佳人,有次她朝著月台的另一邊的人說再見,我們搭電車都會這樣做不是嗎?然後我聽到旁邊有人小聲說,"好美的人啊",她就是這麼美的人
這位美麗佳人在比賽中打敗了明仁,令皇太子對她朝思暮想,展開猛烈追求。當時日本皇室為了維持血統的純正,一直是近親結婚,從未接納過民間女子,正田家雖然不是豪門貴族,也沒有皇家血統,但是家境富裕,叔叔伯伯還都是大學教授,不願美智子嫁入皇家的正田英三郎,甚至以身份懸殊為由拒絕了明仁的結婚提議。但是明仁不肯放棄,終於在1959年4月10日如願抱得美人歸。明仁與美智子的世紀婚禮轟動日本全國,那一天沿途有超過53萬人夾道歡迎。
(新聞畫面)(1959年)
美麗又尊貴的美智子妃殿下,祝賀的呼聲濤濤不絕地湧來,(美智子)溫柔的回應大家
美智子成為日本皇室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太子妃,那一年,她25歲。但是王子與公主,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即使美智子的父親為她準備了相當於今日上億元的嫁妝,她的平民身分註定使她飽受折磨。嫁入皇室的美智子如同籠中之雀,遭到了以常磐會為首的舊貴族團體的十面埋伏,早在結婚前的一次記者見面會上,美智子就因為手套長度太短,沒有遮住肘部,不符合皇室禮儀而被惡語中傷,說她沒有教養。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這個事件對美智子打擊很大,因為在此之前她的母親,四處去買長臂及肘的白手套,沒有賣的,本來那個手套就不是一般人戴的東西,結果為這件事情向皇宮裡請示,然後皇宮裡送出來一雙手套,說就戴這個就可以了,等到媒體真正曝光了以後,內幕才曝出來,這是良子皇后(明仁的母親)送出來的手套
良子皇后對美智子的敵意,在美智子順利為皇室添了第一位皇孫德仁之後,也沒有好轉。1960年3月12日傍晚,美智子抱著出生才8天的小皇子出院,許多記者已經等候在門口,坐在車裡的美智子見狀,非常配合的搖下車窗,攝影記者感激地拍下了這個瞬間。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馬上人家皇宮裡說了,多麼輕浮的女人啊,甚至有人指責美智子說,搖下車窗會讓小皇子受涼,茲事體大,美智子實在是無知至極
承受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惡意,美智子不但日漸消瘦,而且患上了心因性失語症。在偌大的皇宮裡,明仁是美智子唯一的依靠。
1989年裕仁天皇去世,隔年明仁登基,美智子成了日本皇室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后,那一年,她已56歲。她怨嗎?
1992年,在山形的國民體育大會會場上,出現了這樣一幕。一名男子朝明仁丟擲煙霧彈。在當時拍下的影像中可以看到,皇后突然伸出右手,想要保護明仁天皇的畫面。
(前侍從長/渡邊允)
我們總是稱天皇與皇后兩陛下,都是這麼稱呼的。但(皇后)自己認為自己和陛下不同,也就是擁有皇位的是天皇陛下,能夠繼承皇位的是皇太子殿下,就是這樣的感覺,皇后總是站在天皇身後,支持著陛下
(正田美智子)(1958)
(明仁)是一個很誠實很優秀的人,我從心裡信任他
(日本明仁天皇)(2018.12)
皇后總是尊重我的立場,有她在我身邊總能讓我感到安心,這麼多年以來,我能夠努力履行至今作為天皇的職責,我真的覺得實在是很幸福
相知相守六十載,美智子早就不再是當年在網球場上的美麗佳人,但她永遠是日本人心中最美麗的皇后。
失 智 症 傍晚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高雄目前共有12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及11處日間托老據點,涵蓋16個行政區。今天,我參加大同醫院的6週年院慶,並宣示在市府團隊、大同醫院與高雄市失智症協會的合作下,高雄第一個、也是六都第一個利用學校閒置空間結合的日照中心啟航。
該日照中心利用大同國小閒置空間,開辦社區健康老人健康促進與學習,建構一個以人為本、溫馨、優質的照護環境,白天可將長輩、孩子一同接送來這裡,讓長輩到日照中心,孩子到學校上課,傍晚再一起回家,讓世代得以互相交流、理解。
台灣65歲以上人口293萬8,579人,占總人口數12.51%,高雄65歲以上者35萬448人則占12.61%。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及失能者長期照顧的需求是重要的議題,高雄努力營造更友善的長期照護環境,期待年長者可以愉快生活、兒女可以安心工作。
失 智 症 傍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資料,今天跟你做分享。它來自於這本一書,叫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它提到一個名詞,叫「時型」。時間的「時」,型態的「型」。簡單來說呢,就是你會發現有一些人喔,是越夜越美麗,「暗公鳥」啦,越晚他越有精神、越有活力、越有創造力。
而有些人呢,就是「晨型人」,早上起床一點問題都沒有,然後整個白天精力旺盛,但是隨著時間到越晚,他就整個是完全沒電的狀態。
所以在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時型」,它是用動物、鳥類作為比方;有些人是「貓頭鷹」、有些人是「雲雀」。就是有些人是「夜貓子」,有些人是「晨型人」。
然而關於這方面呢,他有引用了一些研究。其中呢,在上個世紀1976年,就開始有很多研究。但是最有名的是一位「時間生物學家」,他叫做羅內伯格。
他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讓我們自我檢測一下自己的「時型」。現在你也可以試著回答羅內伯格,他所設計的這三個問題,來幫助自己定位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時型」。
這三個問題就是哦,一般而言,你通常在幾點上床睡覺?
第二個問題,你通常在幾點起床?
而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兩個時間點的中間,是什麼時候?
比如說,如果你在晚上11點半左右睡覺,早上7點半起床,這時候你的中間點,就是3點半。如果你也按照順序,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最後得出你的中間點。
假設你的時間點,是座落在凌晨12點到早上3點,那你就是屬於「雲雀」,屬於「晨型」這樣類型的人。
如果你的中間點,是落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那你就是屬於「貓頭鷹」這個類型的人。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睡眠的中間點,是在早上的3點到6點這中間,稱為「第三種鳥」。
如果以一般人口統計來說,極端的「貓頭鷹」會多於極端的「雲雀」。然而「貓頭鷹」跟「雲雀」其實都是佔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是這「第三種鳥」。
後續的研究也發現,跟很多生理特徵是一樣的,每個人「時型」的呈現方式,其實是跟基因,也就是跟先天的因素,佔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不管你是「雲雀」還是「貓頭鷹」,大概都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的。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出生的「時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通常在秋天跟冬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成為「雲雀」;然而在春天或夏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變成「貓頭鷹」。
除了「基因」的先天影響之外,影響每個人「時型」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有一個叫做「年齡」。當過爸媽的人都知道,小孩子一般來說都會是「雲雀」,他們很早就起床,一整天跑來跑去;但是這個狀態,通常過了傍晚之後,就會沒電了。
然而到了青春期左右,那些「雲雀」開始會變成「貓頭鷹」。他們會比較晚起床,然後在下午跟晚上,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活力。有人就估算了喔,在青少年當中,他們的睡眠中間點,他們會落在上午的6點,甚至於是上午的7點。
然而,在我們20歲左右的時候,我們會達到「貓頭鷹」狀態的巔峰期;然後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慢慢的又變回「雲雀」。
除此之外,不同的「性別」時型的呈現也會有不同。男生在統計比例上來說,會偏向於夜晚型,也就是「貓頭鷹」。而女生會偏向於早晨,也就是「雲雀」。這樣的性別差異,會在50歲左右開始消失。
羅內伯格就指出,平均而言,當我們超過60歲,會變得比我們小時候的「時型」還要來得早。這其實也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隨著年紀越大,起床時間會越早。
另外,在人格特質裡面, 「貓頭鷹」跟「雲雀」也有一些差別。「貓頭鷹」會呈現出比較黑暗的特質,怎麼說「黑暗」呢?
「貓頭鷹」通常會比「雲雀」更開放跟外向,但是也比較神經質。通常會比較衝動,追求感官的刺激,活在當下的快樂主義者。
跟「雲雀」比較起來哦,「貓頭鷹」比較會抽煙、喝酒、喝咖啡,那更不要說去碰毒品的機率,貓頭鷹也會比較高。
所以喔,他們比較容易發生「上癮」的現象,出現飲食失調、得糖尿病、憂鬱症,或出軌。
這好像呼應了一些智慧的格言,比如說富蘭克林,他就說過:「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跟聰明。」
但是這本書裡面,也有針對這件事情吐槽哦。書裡面提到這些早起的人,產生優越品格的這件事情,是沒有合理的解釋。
因為這些被說的不太好聽的「貓頭鷹」,他們其實在創造力方面,是有比較高的展現,他們也表現出比較優越的工作技藝。
而且呢,在美國的一些研究所、管理類的入學測驗,和智力測驗裡面,他們的得分也比較高;他們甚至於整個人比較好玩、比較幽默。只是一般來說,為什麼我們會對於「貓頭鷹」有這樣的一個偏見?
是因為啊,整個社會結構,不管是企業、政府,或者是學校,在整個設計上面其實是針對75%或80%這種比較是「晨型人」,也就是「雲雀」型的,或者是「第三種鳥」類。
在時間的安排跟設定上,對於這些「貓頭鷹」的人,其實是比較辛苦的。所以有時候喔,「貓頭鷹」其實就像左撇子,他們是活在習慣用右手的世界裡。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是「貓頭鷹」還是「雲雀」,還是多數人的「第三種鳥」?
我想不管你是哪一種人哦,我們現在的社會,帶給我們最大的自由,就是來自於它的彈性是大的。只要我們願意,其實都可以找到在工作或生活裡,最適當的調整。
然而,在你做任何調整之前,其實你要先知道自己的狀態,你到底是屬於哪一種人?今天是用「時型」這樣的概念,來作為起始點。
然而我們生命當中的任何狀況、任何層面、任何特質,你是否有好好的去看待、去認識他們;並且幫助自己,找到最佳化的模式呢?
或許今天的分享,提供給你一個觀念,提供給你一個知識,但是我更期盼,你透過「時型」的理解,來開始把關注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到底是哪一種人?而你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讓自己活得更好、更圓滿。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呢,會幫助你有效的看懂、聽懂,別人真正的狀態。哪怕是一些言外之意或言下之意,當你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之後;下一步透過有效的提問,創造出必要的共識。
這就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你的幫助。我相信對於你來說,達成共識永遠是一個必要的能力,期盼在3月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PGcCk_oSL8/hqdefault.jpg)
失 智 症 傍晚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惡夢 #夢魘 #失眠 惡夢真的讓人心好累😭相信大家都有做惡夢的經驗,劇情太誇張的,噗哧一笑便過去了;但如果經常做惡夢,甚至讓你害怕 入睡,可就一點也不好笑了!到底為什麼會做惡夢,經常做惡夢又該怎麼辦?讓雅惠跟宜婷分析給你聽!🔜🔜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減少做惡夢的方法!
🔸 惡夢竟可能與生理問題相關?
🔸 為什麼會做惡夢?
🔸 我得了夢魘症嗎?
#影片大綱
🔸不斷惡夢的夢魘症
▫連續恐怖情境:重複出現恐怖情節,且在夢中自身安全備受威脅。
▫夢境記憶鮮明:惡夢記憶生動鮮明,但醒來後可以分辨惡夢與現實的差別。
▫嚴重影響日常:如注意力無法集中,疲倦,甚至害怕入睡。
🔸為什麼會做惡夢
▫壓力、焦慮所引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精神疾病產生的幻覺
▫藥物濫用或服用特殊藥物
🔸減少惡夢的方法
▫佈置睡眠環境:房間保持涼爽、昏暗、避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
▫適度有氧運動:傍晚時可適度運動,如伸展、快走、慢跑。
▫注意睡前飲食:睡前6-8小時避免刺激性飲食、酒類、含咖啡因飲料。
▫避免過度情緒波動:睡前避免情緒太大起伏,如吵架、看恐怖片。
▫書寫、分享夢境:透過書寫及分享察覺自身壓力及宣洩負面情緒。
▫尋求醫師協助:評估是否有潛在生理問題如: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藉由服用藥物降低惡夢發生率。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 Festiva Hsieh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夢魘症 #睡眠異常 #夢境 #自我察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潛意識 #睡眠呼吸中止 #不寧腿症候群 #睡眠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Z1eRzVIi4/hqdefault.jpg)
失 智 症 傍晚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睡不好 #台語影片 睡前看個電視,越看越激動,越看越焦慮,到了睡覺時間,反而心驚驚更睡不好;有些人還會說,其實我晚上也沒有睡不好,就是會一直跑廁所,這樣的睡眠品質真的好嗎?今天就讓培樺和宜婷教教大家,如果有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可以讓我們可以睡得跟豬一樣好呢?
#身為驕傲的台灣囝仔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為何夜間一直跑廁所?
🔸找出夜間頻尿的原因!
🔸改善淺眠與頻尿的方法!
#影片大綱
🔸夜間頻尿與睡不好的相關性:一般來說,晚上睡眠進入深眠時,膀胱體會放鬆,尿意感減少,讓我們減少半夜一直跑廁所的次數,但如果一個晚上起來兩次以上的廁所,就表示有頻尿的現象喔!
🔸夜間頻尿的原因:泌尿道問題如攝護腺肥大,內分泌系統的問題如糖尿病,或是睡前攝取過多水分都會造成頻尿的問題,除了上述,也可以觀察以下兩點:
▫末梢循環差:白天因為循環跟新陳代謝差,晚上平躺時,周邊水分及
血液會回流回心臟,這時候尿液就會變多,產生頻尿現象。
▫淺眠:大腦在深眠期會釋放一種抗利尿激素的賀爾蒙,使尿量減少、 尿液變濁,但如果一直處於淺眠狀態,賀爾蒙無法發揮作用,會使尿意感和尿量不斷生成,造成頻尿。
🔸改善頻尿與淺眠的四件事:
▫避免午後攝取咖啡因及睡前喝水。
▫睡前四小時避免宵夜。
▫睡前少用3C產品如手機、電視,可聽舒服的廣播或放鬆音樂。
▫適度淺傍晚前的有氧運動如跑步、快走、游泳,睡前可做緩和伸展運動或泡澡。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腦科學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失眠 #淺眠 #頻尿 #鄭淳予醫師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NHfiuSwOc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