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中醫師平常在幹嘛 - 其之二》
週六週日固定放假?嗯?那是什麼?
有人問我:「當中醫是不是周末都很養生很悠閒啊?」
幹,最好是啦
事實上呢,每年中有不少假日,中醫師都會固定進行一種叫做「研討會」或是「課程」的神秘儀式
如果不幸走上中醫師這條路,要有很多假日因此消失的心理準備呵呵呵…
就結論而言「增進臨床戰鬥力,獲得新知以及取得積分」是大家參加這些研討會的主要目的
對了,實際上也不是只有中醫師,大多有執照的醫事人員都有類似各自的研討會課程和積分制度
聽留在大醫院當外科醫師的學長說過,當年曾經還有周六徹夜開搶救刀值班,周日早上去研討會報整個早上的慘劇
#超慘
#外科的人血都超厚的
---------------------------
【關於研討會和課程】
每個月每個月呢,各地公會、學會...等團體組織所開設的課程非常的多
舉例來說,根據神祕的中醫同道台灣中醫課程分享這邊的整理
光是今年九月,就有這~~~麼多課程
0930 盧文瑞軟組織及骨骼損傷徒手療法實務課程 盧文瑞 台北
0903 黃連阿膠湯之應用 蔡宗憙
……....針灸理論重構與臨床應用 溫崇凱 台南
0903 婦女卵巢早衰防治/經方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張玉珍 婦科
0907 傷寒纘論(一) 鄭宏足 台北
0910 婦科腫瘤處方對策 賴榮年 台北
0910 糖尿病的綜合療法 蕭安廷 新北
0910 仲景平脈辨證法介紹 陳偉坤 新北
0910 何時用針何時用藥 鍾箴禮 新竹
0910 常見內科疾病辦證治療6 蘇三稜 彰化
0910 不孕症治療 黃蘭媖 高雄
0910 小針刀在骨關節疾病的臨床治療經驗 黃建魁 黃庭
0910 「失智症照護推薦醫師」暨「臺北市失智症照護團隊」培訓課程 北市聯
0910 鼻過敏及鼻竇炎之中西醫大師對話論壇 耳鼻喉
0917 蘇三稜常用80顯效方劑經驗傳承講座(一) 蘇三稜 台北
0917 從醫案談脈藥結合 李蔡榮 新北 �
0917 惡性腫瘤西醫治療副作用的中醫補教病例討論 鄭淑鎂 新北
0917 桂麻劑的解析與臨床應用 鄭宏足 彰化
0917 疾病與經方的深度探討(四) 吳財秀 經方
0917 肝腫瘤病因、病機的前因後果 葉育韶
.........肺癌中西醫互補療法 吳景崇 癌症
0917 經方辨治睡眠障礙之水煎藥應用 林慶恆 神經
0917 失智症及癌症細胞免疫治療法中西結合研討會 整合
0924 耳醫學視診法 黃麗春 台北
0925 視診陽性反應的類型、特徵及臨床意義 黃麗春 台北
0924 陰火臨床應用舉隅:腫瘤 張東迪 台北
0924 新九針及火針在外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及傷科的運用 黃建魁 新北
0924 李政育眼科治療經驗:白內障/老花眼 李政育 皮膚
0924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醫學會研討會暨會員大會 家醫
0924 經方臨床應用暨疑難雜症驗方分享(一) 李蔡榮
..……..江氏頭皮針:腦科疾病 江國輝 抗衰老
0924 美國骨病醫師Greenman:腰椎關節錯位結構性診斷與關節復位手法 譚仕馨 黃庭
0930 耳醫學電測法 黃麗春 台中
......嗯超多的對吧?
嗯。
事實上這些課程不可能有人通通上的完,大家都是看自己的臨床專長去選擇相對應的課程
在這些研討會或課程中,各地的中醫師會聚在一起發表新的中醫藥研究,
分享臨床經驗,討論特殊案例,或是實際學習新的手法和技巧…
不同種類的課程內容都相差很多,
唯一的共通點呢,就是大家都想變強吧
畢竟能力不足而無法處理好病人的感覺,那是一種黏膩而厚重的不快感,
沒有負責任的醫生會喜歡這種感覺的
而在比較大型的研討會或是各學會的年會,也有很多新的醫藥或器材廠商也會在會中發表新的產品爭取曝光
有些課程是帶狀式的半天半天,比較大規模的則是一整天從早到晚
老實說挺累的,更別提有時候有興趣的課程都在別的縣市
難得的假日一早就要開車或搭車殺過去,晚上才能疲憊地回家,然後隔天通常又是周一工作日
心情怎麼想都很難美麗呢?
唯一的慰藉,大概就是如果有學到一些東西的充實感,以及偶爾分散到各地天南地北看診的同學好友可以碰面這樣吧
【關於積分】
大部分有執照的醫事人員,執照是有使用期限的
在這個期限內,政府規定你一定要上滿多少積分的課,才能夠在期限到達後進行「換照」,繼續取得合法的
以中醫師目前來說,六年必須上滿120積分的課程(包含至少12積分感染管制及性別議題之課程
http://law.moj.gov.tw/News/news_detail.aspx…
如果沒有上滿法定的要求積分,六年一到,執照可是會被封印的喔A_A
---------------------- 延伸閱讀 -------
《不良的中醫師平常在幹嘛 - 其之一》
https://www.facebook.com/…/a.488814371290…/79717315712082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天氣冷颼颼又潮濕,很多朋友的頭痛和身體疼痛都開始蠢蠢欲動,緊繃僵硬甚至疼痛發作,我推薦大家五件重要的事幫忙預防天冷的疼痛,一起來看看! #天冷頭痛身體疼痛又發作☃☃ #五招對抗天冷疼痛😍😍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天氣改變跟疼...
「神經內科推薦台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腦神經內科權威台北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腦神經內科權威台北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神經內科醫師推薦,這樣飲食就能預防失智! - YouTube 的評價
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八卦
#新書上市📖|#你怎麼看待老年_它就怎麼回應你
《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
◎#劉秀枝醫師
★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從現在起,我決定要「#快樂老」。
◎研究顯示,對老年的負面看法是一種慢性壓力,可能會間接引發心血管疾病。
變老,並不一定是負面詞彙,
重要的是你用什麼心態面對「老後」,
消極或樂觀,年老卻不衰老,
只在你的一念之間。
◑◑◑
父母和二姊皆失智,她是失智症的高風險群。
作為醫師,她也得過乳癌,動了白內障手術,頸椎、腰椎開刀,
銀髮獨居的七十三歲,面對「老」的狀況一樣也沒少。
不一樣的是,她從不哀嘆,她選擇樂觀。
她要活出一個閃亮的鎏金歲月!
▘怕「#失智」?多閱讀、多動腦、多遊山玩水、歡聚共餐,就能防失智。
▘怕「#生病」?老年人的健康不是沒病痛,而是跟疾病「們」和平相處。
▘怕「#癌症」?如果生病,別問「為什麼是我」,好好治療就是了。
▘怕「#獨居」?有老本和老友,能自立又自主,是很快樂、很自豪的事。
愈怕變成怎樣,反而愈容易變成那樣。
面對年老,你愈是從容看待,愈能活出精采。
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
◑◑◑
【六個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主張】
❶ 獨居而不孤獨:接受變老的事實,往好的方向看,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❷ 求助,也能自助:老而能自立、自主,是很快樂、很自豪的事。
❸ 年老卻不衰老:旅行能增加認知存款,運動能帶來健康長壽。
❹ 一起預防失智:多動腦、多活動、多做家事、多與人互動,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❺ 積極照顧健康:生活有目標,維繫社交人脈,健康的生活型態。
❻ 持續學習新知:銀髮族也要有目標,才會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感。
【劉秀枝醫師的「每日必做清單】
退休十四年,從來沒間斷。她寫道:如此,身心、人際都顧到,大腦、腸胃都滿足,相信失智會遠離我(詳見內文第72頁)。
●運動(如至少走路四十分鐘)和心智(如看書):可強身、健腦。
●愛己(如吃美食)和利他(如讚美人):是人際潤滑劑。
●應做(如參加醫學討論會):貢獻所長,且覺得自己有用。
●感恩(如被讓座):提醒自己有多幸福。
▘有讀者問劉醫師,「為何你得了癌症,還能如此樂觀?」也有病人問她:「為什麼是我?」她回答:就想著是剛好抽籤抽到了。
▘許多人自認:「老了還打扮什麼?」「這年紀沒辦法了。」「體力不行了。」她卻說:別被自己對年齡的刻板印象拖累了。
▘獨居老人,失智症遺傳高風險群,得過癌症,動了白內障、頸椎和腰椎手術……年老可能有的狀況,她已遇上不少。但她總想:既然這些是人生的過程之一,與其哀嘆,她選擇樂觀以對!
[專文推薦✍️]
王署君(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汪詠黛(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創會理事長)
[聯合推薦❣️]
王培寧(臺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
夏韻芬(知名作家、主持人)
蔡佳芬(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
☀️☀️☀️
📣 #新書分享會預告📣
📍3/13劉秀枝《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新書分享會
時間:3/13(六)下午3點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5樓龍顏講堂(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近捷運東門站,鼎泰豐隔壁)
#你怎麼看待老年_它就怎麼回應你3月8日上市
#快樂的老後實踐從今天開始💪
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八卦
#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 #陳乃菁 醫師
══════════
【專文推薦✍️】
朱為民(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有感推薦❣️】
朱偉仁 (愛長照執行長)
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詹鼎正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
#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8月20日溫暖上市💕
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最近天氣冷颼颼又潮濕,很多朋友的頭痛和身體疼痛都開始蠢蠢欲動,緊繃僵硬甚至疼痛發作,我推薦大家五件重要的事幫忙預防天冷的疼痛,一起來看看!
#天冷頭痛身體疼痛又發作☃☃ #五招對抗天冷疼痛😍😍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天氣改變跟疼痛有關嗎?
2. 天冷的飲食注意重點!
3. 怎麼穿最預防疼痛!
4. 哪種運動最簡單有效?
--------------------------------------
📲📲 #快tag需要看到這個的朋友家人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O9hFaQk_BQ/hqdefault.jpg)
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天冷頭痛 #身體痛 #五招對抗天冷疼痛 最近天氣急凍又潮濕,很多朋友的頭痛和身體疼痛都開始蠢蠢欲動,緊繃僵硬甚至疼痛發作,怎麼穿最預防疼痛!我推薦五件重要的事幫忙預防天冷疼痛,一起來看看!🔜🔜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天氣改變跟疼痛有關嗎?
2. 天冷的飲食注意重點!
3. 怎麼穿最預防疼痛!
4. 哪種運動最簡單有效?
#頭痛 #偏頭痛 #慢性疼痛 #神經痛 #肩頸僵硬 #手腳麻木 #鄭淳予醫師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b9HgfSdZRU/hqdefault.jpg)
神經內科推薦台北 在 神經內科醫師推薦,這樣飲食就能預防失智! - YouTube 的八卦
根據統計,2017年台灣的#失智人口已逾27萬人,未來人數恐持續上升。罹患失智症不只患者本身痛苦,需要擔起照護責任的親人也因此承受莫大壓力。 神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