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錯獎勵方式會變成賄賂孩子
前幾天有一個很認真在聽我直播的阿嬤,來問我一個問題,他說「老師!孩子吃飯很難餵,所以我就跟他說,快吃!吃完我就給你餅乾。一開始很有效,可是後來又不肯好好吃了,是那裡做錯了嗎?」
我跟奶奶說「先吃飯再吃餅乾,聽起來是訂好規矩了,但卻用餅乾去吸引孩子吃飯,是賄賂了孩子,無形中會破壞孩子主動想吃飯的動機。」
給孩子獎勵的教養當然比給處罰好,但也要正確及適當。因為獎賞的方式錯了,也會造成一些行為問題,例如:
1. 用零食當獎賞,會讓孩子更渴望零食
餅乾糖果幾乎每個孩子都愛,因此它很容易成為大人用來激發孩子潛能的工具。食物在心理學增強物的分類上,是屬於初級(或原始)增強物,意思就是孩子不需要學習增強物與事件之間的關聯,就有增強的效果,因此用糖果餅乾獎賞,只會讓孩子更覺得糖果餅乾珍貴,更渴望它。
2. 用手機平板獎勵,會讓孩子沈迷
為了要讓孩子做到大人設定的目標,有些大人就會用手機平板當作條件交換,小孩若用平板來學習倒還好,但多數孩子都會沉迷電動、看影片、瘋社群,反而讓孩子更離不開手機平板。
3. 過多物質獎勵,讓孩子討價還價
當孩子太常因做對行為而接受獎賞時,就會開始進一步討價還價,甚至主動要求獎賞,就曾有苦主媽媽說,連請孩子做個家事,都被問「可以得到什麼」,好像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一樣。
4. 小事也給大獎勵,讓社會讚美失效
太常給獎賞,特別是連孩子本來就有動機要做的事也給獎勵,過去研究證實,這反而會削弱孩子的內在動機,我們都希望孩子是發自內心地去做事,發自內心就是所謂的內在動機,若孩子都是要獎賞才去做,就完全是外在動機了。
5. 滿分才奬勵,讓孩子容易放棄
常會聽到抱怨,獎賞、集點制度一點用都沒有,深入了解,才發現這往往是大人太過急切的結果,例如常在學校發脾氣的孩子,我們透過獎賞,成功三天沒有發脾氣後,媽媽立刻跟他約定如果可以一個月都成功,就帶他去墾丁三天兩夜,結果卻失敗了,這是為何呢?因為30天真的太長了,孩子太難做到就會放棄。
6. 凡事先給獎品,這叫賄賂,會破壞做事動機
大人有時候,會先給孩子獎賞,希望孩子拿到獎賞後,就會努力,但,這樣的作法,不是獎賞,而是賄賂,東西都到手了,孩子注意力都在獎賞上了,還會努力嗎?因此結果往往就不如人意。
小心獎勵做錯了,對孩子反而是賄賂,一定要讓更多帶孩子的人知道!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胡蘿蔔與棒子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
外在 內在動機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八卦
#孩子老是拖拖拉拉_要小心拖延症
最近又來了一堆快氣死的媽,說孩子從開學後,起床拖、上學拖、寫功課拖、洗澡拖、睡覺也在拖,而且這個寒假完特别嚴重,你知道孩子為何總是拖拖拉拉嗎?
►小心不是動作慢_是拖延症:https://pros.is/Q5SMU
其實有拖拖拉拉習慣的孩子很多,了解十大原因才能根治拖延症:
原因1. 失敗經驗太多,沒成就感就會拖: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對於自己較不在行的事,就會拖,例如不善邏輯思考的孩子,數學作業就容易拖到最後才要動,這是因為,孩子知道這些事會令他 #挫折,沒成就感,覺得自己不行,就不想做。
此時,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跟你一起挑戰,把困難的事情簡化成多個步驟,讓孩子逐步學習,降低目標,給予獎勵,以獲得 #成就感,重拾信心。
原因2. 環境令人分心,無法專心就會拖:
當孩子無法 #專心 在要執行的那件事,一下看到A就去玩A,一下聽到B就去碰B,這樣原本該做的事一定就會被拖。
此時,要先控管環境,將可能讓孩子分心的 #干擾 源移除,所以,不想讓孩子吃飯拖、寫作業拖,那我們就要時時跟孩子一起把書桌、餐桌收拾乾淨,沒用到的東西不要放在視線範圍內。
原因3. 討厭被人命令,不能做自己就會拖:
孩子一回到家,就被催「去洗手」、「把書包放好」、「去吃飯」、「去洗澡」、「去睡覺」…,孩子每當想要好好玩個玩具,又會被大人催去做下一件事,這種感覺真的很討厭,就變成你越 #催,我越拖。
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給孩子一張checklist—回家要做的事,並跟孩子溝通好,你不喜歡媽媽提醒,那就 #主動 把事情做完,做完在表上打勾,你越快完成,剩下就是你的自由時間,你想要做的事也不會被媽媽一直打斷。
原因4. 同時有太多事情,不會規劃會拖:
大人其實也會如此,當事情都堆在一起,到底要先做哪一件,好煩,算了,休息一下再做。孩子也會如此,所以當功課一多,要寫、要複習、要預習,孩子不知道怎麼安排,就乾脆拖著不想面對。
此時,大人要教導孩子 #規劃 的能力,帶著孩子學會 #分析 事情的輕重緩急,低年級時,時間規畫都是一天一天看,但到了中高年級,課業變重,就要教孩子一周一周來規劃事情,例如知道每週四讀整天沒時間複習隔天的英文,就要把複習的事提前到周三或假日先完成。
原因5. 沒時間觀念,覺得還早就會拖:
這在寒暑假時應該最有感,催孩子寫作業,都會回一句,還有三週才開學,時間還很多耶!這其實就是有名的 #帕金森定律--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也就是說「就算給再多的時間,人總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完成。」
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訂定 #計畫表,把該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該做的事盡快完成就有越多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只要能按照計畫表完成,就該給予一點獎勵,記得帶給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欠債是要還的。
原因6. 做事龜毛,完美主義就會拖:
明明可以很快收好鉛筆盒,就堅持要筆按照長短一枝枝排好;明明可以很快寫完作業,就堅持連在計算紙上都要用尺畫線…,做事 #龜毛 畫蛇添足,難怪拖拖拉拉。
此時,要教導孩子一個觀念,你想慢慢來可以,但會妨礙到別人或之後會令你後悔就不行。別人在等你了,你就該想到別人動作快;因為你自己的龜毛,而壓縮了你後面玩樂的時間,就不能夠生氣,這類孩子在教導時,最好也拿個計時器,讓孩子了解他做的這些多餘的事,會佔用了多少時間,而這些時間孩子其實可以完成甚麼事,讓孩子學會做人要實際。
原因7. 焦慮害怕不想面對,沒有安全感會拖:
有沒有發現睡覺這件事孩子很愛拖,有些孩子其實是因為睡覺就會分離沒人陪,暗暗的好可怕,不想面對就會拖。其他像要道歉、要上台表演……等,孩子一直拖也可能因為這原因。
#害怕 這件事是需要更多的正向經驗去克服的,因此這時大人別再怪孩子拖了,而是要更多的愛與鼓勵,給予孩子安全感,並且讓孩子知道你相信他做得到,而他也真的要逐漸做到,記得誇獎孩子願意嘗試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唷!
原因8. 缺乏陪伴與支持,無助感會讓他拖:
上學適應不良的孩子,早上要上學時會明顯拖拖拉拉,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在學校就是自己一個人了,孩子不想要這種 #孤單無助的感覺。
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有個陪伴小物,並且家長要努力讓孩子感到,家長很是很信任這個環境、這個老師的,並且幫助孩子交友,同儕絕對是讓孩子擺脫無助,增加支持感的助力。
原因9. 疲累沒有精神,自然是能拖就拖:
大人上班累,小孩其實上了一天的課,當了一天乖寶寶,回家當然也會感到累,就會想要拖延。
工族睡眠、飲食均衡、規律作息,就是最佳的改善方法。
原因10. 怠惰是天性,沒有動機怎麼可能不拖:
對孩子而言不重要、不相關的事,一定會想拖,因為偷懶是人的天性。就像很多孩子,請他做個家事,總是拖拖拉拉。
此時爸媽最好的方法就是祭出 #獎勵,當然可以是集點制度,可以讓孩子透過勞務來賺取自己想要的報酬,一開始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體會其實家事沒那麼難,而且會讓環境變得很乾淨很舒適,才有可能由原先的外在動機,轉成內在動機。
媽媽真是教到懷疑人生了!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越是拖拖拉拉,你每天就得吼的越大聲?
外在 內在動機 在 Facebook 八卦
作弊、說謊
──「是不是我功課好,爸媽才會愛我?」
小布因為作弊、常說謊,而被導師轉介來輔導室。導師當時還一臉認真的提醒我︰「他講的話要打折扣,不要全部相信。他很會騙人,你要小心。」
小布不只一次被抓到考試作弊。如果犯了錯被發現,小布一句話也不肯說,除非人贓俱獲,他才肯認錯。有時候,小布還會故意套導師的話,看導師到底知道多少,而且他也不會全部承認。當導師透露一些,他才會承認一些。導師覺得他這樣很狡猾。
但奇怪的是,如果導師真的抓到他犯了什麼錯,他總能很快的向導師道歉,而且態度謙和有禮,不像有些孩子會「見笑轉生氣」。
導師說,他教了小布兩年,還是看不透這孩子。是不是小布城府太深?導師不知道小布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我試著讓導師了解︰「小布想在大人們面前表現好,代表他很在乎我們怎麼看他。有些孩子如果真的不在乎的話,就不需要說謊了。」
■沉重的誤解
在諮商室裡,小布看起來就是個溫和、有禮貌又誠懇的好孩子,有問有答。我關心的問他生活上有什麼困擾嗎?他也都說沒有。一直到發生了一件事。
學校有一棟大樓正在整修。學務主任再三的向全校學生強調安全第一,絕對不能擅入,違者依校規處分。某天放學後,小布不知為何卻從施工地點跳出來,摔得鼻青臉腫。
他被導師和生教組長罵個臭頭,還被記了一支小過,但卻怎麼也不肯講為什麼要進去工地。小布的爸爸也狠狠罵了他一頓,覺得他一定是因為貪玩才進去的。
過了大概兩個月吧,小布才悄悄跟我說,那天,他看到兩個小學生在花圃旁邊哭。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有一個小學生的一千元補習費拿在手上,不小心就掉進去了。他撿不到,怕回家被罵。小布才跳進工地,幫忙撿的。
我問小布,為什麼當時不肯說實話。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貪玩,是去幫忙的。不但摔得鼻青臉腫,還被記了一支小過,不是很冤枉嗎?
小布說:「他們都覺得我很愛說謊,我怕我說了,他們不相信……而且就算最後我爸相信,他也會說:『那幹麼要自己進去,找老師幫忙就好了啊!』我爸本來就覺得我貪玩,我就懶得解釋了。」
我肯定小布是為了幫忙而跳進工地,但有時候小布選擇不說,反而會讓大人對他的誤會更深。
這次的對話,就像破冰一般,小布開始說了一些家裡的事情。
■「只有我乖乖的,爸媽才會愛我。」
小布的家庭很傳統,爸爸工作賺錢養家,媽媽是原住民,也是家庭主婦。爸爸很大男人主義,家事都是媽媽一手包辦。爸爸回到家,就蹺著二郎腿、看電視、等著吃飯,彷彿等人伺候似的,而且一件家事也不肯做。
小布是老大,底下還有三個弟弟妹妹。當孩子們做錯事、表現不好或成績差,爸爸就會數落媽媽︰「你又沒上班,怎麼顧個孩子,還顧成這樣?」
因此,除了打理家務,媽媽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孩子們身上。好像孩子表現好,自己才是個合格的媽媽。
媽媽常常對孩子碎碎唸,小布和弟弟妹妹無形之間承受了媽媽背負的龐大壓力,覺得「只有自己表現好、考試成績好,才是個好孩子」、「只有我乖乖的,爸媽才會愛我」。
「我好像戴著一個面具。只有我做了某些事情,才值得被愛……」小布說。
■心疼媽媽,也氣媽媽
可能因為經濟壓力,爸爸一份薪水要養四個小孩,所以爸媽很難給出無條件的愛,總是期待著小布和弟弟妹妹要表現好。因此,小布開始學會說謊和作弊,因為只要不被拆穿或被發現,爸媽會對自己很滿意;若真的被拆穿了,小布也學會馬上認錯且態度誠懇,因為爸媽喜歡這樣的孩子。
「有時候覺得活著好累,好像都要符合大人的期望。我也很氣我媽媽為什麼都要一副低聲下氣的樣子。我阿嬤一天到晚罵我媽什麼事情都沒做好。我很想幫我媽說話,但看她那副好像都是自己的錯的樣子,又很不想幫她講話,覺得是她自找的。」原來,小布努力做個好孩子的同時,對於媽媽的處境又氣又心疼,小布感到好糾結……
●●●
每個人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從小到大「先天氣質」和「外在環境」互動而來的,因此,我從不認為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
當我們願意去理解孩子背後的動機(渴望好好被愛),而不是用外在行為(為了讓自己有好表現而作弊、說謊)來評價一個人時,才能真正的理解一個孩子。
小練習: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你都是怎麼許願的呢?想到之後,把它寫下來。
接著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現在孩子幾歲了,你對他的期待有什麼改變呢?一樣把它寫下來。
這個小練習有讓你發現什麼嗎?可能很多人會發現,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我們對他的期待也越來越多,例如希望孩子乖巧孝順、希望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希望孩子以後當 XXX(如醫生)、希望孩子繼承自己的事業、希望孩子趕快結婚生子等。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一開始許的願,是那麼的單純,但卻意義非凡,父母不妨提醒自己,別忘了初衷,那個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沒有那麼多枷鎖或包袱的你。
當我們開始不和他人比較,尊重孩子的選擇,看見孩子獨一無二的好,安心的陪孩子長大,那麼,我們就更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
1.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積極關懷」:讓孩子感受到不管他如何,無論表現好或不好,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愛他。不是因為他考得好,或是他乖乖聽話,才值得被愛。
2.當孩子考得好,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以及從學習獲得的樂趣(內在動機),而非成績(外在動機):例如對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很用心的準備考試,很棒!」「和媽媽分享一下你讀到了什麼很有趣。」而非「你這次考第一名,太棒了!」
3.如果父母常常讚美孩子的成績,那麼,孩子可能會致力於如何得到好成績,而不是感受學習當下的快樂。有些孩子甚至寧願鋌而走險,用作弊的方式來換取好成績,那就失去了原本希望孩子享受學習的本意了。
.
本文摘自《#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作者:蔡宜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愛一個人,特別是要愛情緒反應大,常有行為問題的青少年,真的很難。把「行為」跟「人」分開來的功夫,超級不容易,因為最剛開始,不是向外用力,而是向內用功。
深度認識自己,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黑暗面,那是個開始。然後推己及人,愛才能延展開來。
在我們的文化裡,實在做不到,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此自責就不必。但能開始接納自己,內心就能多一分寧靜安然,這是值得體驗的狀態。
祝願您,能先學著愛自己,不為了什麼,只是愛著自己!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外在 內在動機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胡蘿蔔與棒子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喜歡吃胡蘿蔔の土龍
|腳本:不喜歡挨棒子の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差點被修成兔女郎の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陳世哲:懲罰能讓員工績效更好嗎?:https://bit.ly/2MJdyR0
→獎勵、懲罰與內在動力:https://bit.ly/2nTq7Lg
【 延伸閱讀 】
→TEDTalks 》Dan Pink 談叫人意想不到的激勵科學:https://bit.ly/2MHsrDe
→圖文不符轟天雷:https://bit.ly/2BzDHgF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外在 內在動機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上集談到外在誘因不僅不能強化小朋友的良好行為,更會破壞他們的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才是一個人自覺自願去從事某項工作的最大動力。家長不免要問:懲罰不行,現在連獎勵也行不通,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推動孩子自願自發地做好一件事?
參考資料
Kohn, A. (2005). Unconditional parenting: moving from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o love and reason. New York: Atria Books.
Petri, H. L. (1996). Motiv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Tough, P. (2016). Helping children succeed: what works and wh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 《教育心理學》.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在 內在動機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你今次測驗攞到100分,我就買架全新的搖控玩具車俾你啦!」當小朋友有良好表現時,很多家長都想獎勵他,一粒糖又好,一張星星貼紙又好,為的是希望鼓勵小朋友繼續這些良好行為。有父母甚至會出動金錢「利誘」,認為可以早點讓小朋友認識到以努力賺取回報的概念,但這種以外在誘因強化行為的管教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參考資料
Allan, B., & Fryer, R. (2011). The Power and Pitfalls of Education Incentive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Hamilton Project)(7), 1-2,5-32.
Fryer, R. (2011). Financial Incentiv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Trial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6(4), 1755.
Tough, P. (2016). Helping children succeed : what works and wh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McNerney, S. (2012, May 31). What Motivates Creativity? Retrieved from Big Think
外在 內在動機 在 內在動機》:如何保持對學習和工作的興趣?你需要掌握這些技巧 的八卦
《 內在動機 》:如何保持對學習和工作的興趣?你需要掌握這些技巧,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每日更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