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拖拖拉拉_要小心拖延症
最近又來了一堆快氣死的媽,說孩子從開學後,起床拖、上學拖、寫功課拖、洗澡拖、睡覺也在拖,而且這個寒假完特别嚴重,你知道孩子為何總是拖拖拉拉嗎?
►小心不是動作慢_是拖延症:https://pros.is/Q5SMU
其實有拖拖拉拉習慣的孩子很多,了解十大原因才能根治拖延症:
原因1. 失敗經驗太多,沒成就感就會拖: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對於自己較不在行的事,就會拖,例如不善邏輯思考的孩子,數學作業就容易拖到最後才要動,這是因為,孩子知道這些事會令他 #挫折,沒成就感,覺得自己不行,就不想做。
此時,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跟你一起挑戰,把困難的事情簡化成多個步驟,讓孩子逐步學習,降低目標,給予獎勵,以獲得 #成就感,重拾信心。
原因2. 環境令人分心,無法專心就會拖:
當孩子無法 #專心 在要執行的那件事,一下看到A就去玩A,一下聽到B就去碰B,這樣原本該做的事一定就會被拖。
此時,要先控管環境,將可能讓孩子分心的 #干擾 源移除,所以,不想讓孩子吃飯拖、寫作業拖,那我們就要時時跟孩子一起把書桌、餐桌收拾乾淨,沒用到的東西不要放在視線範圍內。
原因3. 討厭被人命令,不能做自己就會拖:
孩子一回到家,就被催「去洗手」、「把書包放好」、「去吃飯」、「去洗澡」、「去睡覺」…,孩子每當想要好好玩個玩具,又會被大人催去做下一件事,這種感覺真的很討厭,就變成你越 #催,我越拖。
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給孩子一張checklist—回家要做的事,並跟孩子溝通好,你不喜歡媽媽提醒,那就 #主動 把事情做完,做完在表上打勾,你越快完成,剩下就是你的自由時間,你想要做的事也不會被媽媽一直打斷。
原因4. 同時有太多事情,不會規劃會拖:
大人其實也會如此,當事情都堆在一起,到底要先做哪一件,好煩,算了,休息一下再做。孩子也會如此,所以當功課一多,要寫、要複習、要預習,孩子不知道怎麼安排,就乾脆拖著不想面對。
此時,大人要教導孩子 #規劃 的能力,帶著孩子學會 #分析 事情的輕重緩急,低年級時,時間規畫都是一天一天看,但到了中高年級,課業變重,就要教孩子一周一周來規劃事情,例如知道每週四讀整天沒時間複習隔天的英文,就要把複習的事提前到周三或假日先完成。
原因5. 沒時間觀念,覺得還早就會拖:
這在寒暑假時應該最有感,催孩子寫作業,都會回一句,還有三週才開學,時間還很多耶!這其實就是有名的 #帕金森定律--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也就是說「就算給再多的時間,人總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完成。」
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訂定 #計畫表,把該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都列出來,該做的事盡快完成就有越多的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只要能按照計畫表完成,就該給予一點獎勵,記得帶給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欠債是要還的。
原因6. 做事龜毛,完美主義就會拖:
明明可以很快收好鉛筆盒,就堅持要筆按照長短一枝枝排好;明明可以很快寫完作業,就堅持連在計算紙上都要用尺畫線…,做事 #龜毛 畫蛇添足,難怪拖拖拉拉。
此時,要教導孩子一個觀念,你想慢慢來可以,但會妨礙到別人或之後會令你後悔就不行。別人在等你了,你就該想到別人動作快;因為你自己的龜毛,而壓縮了你後面玩樂的時間,就不能夠生氣,這類孩子在教導時,最好也拿個計時器,讓孩子了解他做的這些多餘的事,會佔用了多少時間,而這些時間孩子其實可以完成甚麼事,讓孩子學會做人要實際。
原因7. 焦慮害怕不想面對,沒有安全感會拖:
有沒有發現睡覺這件事孩子很愛拖,有些孩子其實是因為睡覺就會分離沒人陪,暗暗的好可怕,不想面對就會拖。其他像要道歉、要上台表演……等,孩子一直拖也可能因為這原因。
#害怕 這件事是需要更多的正向經驗去克服的,因此這時大人別再怪孩子拖了,而是要更多的愛與鼓勵,給予孩子安全感,並且讓孩子知道你相信他做得到,而他也真的要逐漸做到,記得誇獎孩子願意嘗試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唷!
原因8. 缺乏陪伴與支持,無助感會讓他拖:
上學適應不良的孩子,早上要上學時會明顯拖拖拉拉,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在學校就是自己一個人了,孩子不想要這種 #孤單無助的感覺。
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有個陪伴小物,並且家長要努力讓孩子感到,家長很是很信任這個環境、這個老師的,並且幫助孩子交友,同儕絕對是讓孩子擺脫無助,增加支持感的助力。
原因9. 疲累沒有精神,自然是能拖就拖:
大人上班累,小孩其實上了一天的課,當了一天乖寶寶,回家當然也會感到累,就會想要拖延。
工族睡眠、飲食均衡、規律作息,就是最佳的改善方法。
原因10. 怠惰是天性,沒有動機怎麼可能不拖:
對孩子而言不重要、不相關的事,一定會想拖,因為偷懶是人的天性。就像很多孩子,請他做個家事,總是拖拖拉拉。
此時爸媽最好的方法就是祭出 #獎勵,當然可以是集點制度,可以讓孩子透過勞務來賺取自己想要的報酬,一開始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體會其實家事沒那麼難,而且會讓環境變得很乾淨很舒適,才有可能由原先的外在動機,轉成內在動機。
媽媽真是教到懷疑人生了!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越是拖拖拉拉,你每天就得吼的越大聲?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帕金森定律 在 李怡 Facebook 八卦
二十世紀西方三大文化發現
李怡
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不稱職的行政首長一旦佔據領導崗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便不可避免;而彼得原理就告訴我們: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因此,機構臃腫就是無法避免的事。
×××
二十世紀西方有被稱為「三大文化發現」的人類行為規律。
第一大發現,是「莫非定律」(Murphy's Law)。
它是1949年一個叫愛德華•莫非(Edward A. Murphy)的美國空軍基地工程師提出的論斷:「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比如,倘若麵包掉到地上,一定是塗了牛油果醬的一面著地;帶雨傘的時候不會下雨,但不帶雨傘時就會下雨;排隊時你選擇排的那一行,一定是最慢的;你要找的東西永遠找不到,你不找它時就會出現;你等的那條路線的巴士很久都等不到,你不等的時候那條路線的巴士就會不斷地到來……。
由於有許多這方面的經驗,於是西方人就把這種現象,稱為莫非定律。
機構臃腫不可避免
人類行為規律第二大發現叫「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稱「官場病」或「組織麻痹病」。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西里爾•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可以差別很大:他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
在職場中,一個人會放慢工作節奏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使他失去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搶掉自己的職位;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在上面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組織體系。
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稱職的行政首長一旦佔據領導崗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便不可避免,庸人佔據高位的現象也不可避免,整個行政管理系統就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人員不斷增加,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愈來愈低下。
人被擢升成負資產
第三大發現是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它是加拿大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在1969年出版的一本書提出來的。
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導出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而工作任務就多半由尚未達到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至於一個職工如何加速提升到他不能勝任的彼得高地,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係和熟人等從上面拉抬;其二,是自我訓練和進步的「推動」。被普遍採用的是前者。
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職位,就成為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而這是等級制度下難以避免的彼得原理。
「莫非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是二十世紀西方發現的人類行為的三大規律,而且都屬於負面的規律,而人類社會似乎找不到或不知如何可以避免掉進這種文化泥潭中。
帕金森定律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八卦
新詞介紹:「帕金森定律」。
#開眼界了
帕金森定律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2zd7ehM5bk/hqdefault.jpg)
帕金森定律 在 Better Leaf 好葉 Youtube 的評價
【你可以一天可以完成99件事】
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
所花的时间差别十分巨大
一份报纸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
也可以看半天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会自动膨胀
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
如果时间充裕
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者是增添其他项目
以便用掉所有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忙忙碌碌效率却不高
所以我们要打破帕金森定律
尽量缩短完成任务的时间
就可以省下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时间
影片概括:
00:00 拖延癥發作
00:56 帕金森定律
02:22 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03:06 你有緩衝的時間
03:38 你能養成高效習慣
04:05 你有改進的時間
【加入好葉進階課程】
《30堂課搞定價值投資》特價熱賣中 ☞ https://bit.ly/Value-Investing-YT
【讓你的金錢替你工作】
投資系列影片 ☞ https://bit.ly/3aSbmSH
好葉的投資組合表現 ☞ https://etoro.tw/3pQtu3t
eToro - 10萬美金體驗 ☞ https://etoro.tw/3dNXlap
【其他學習管道】
用聽的吸收,好葉Podcast音頻?️:https://bit.ly/betterleaf-himalaya
用寫的抒發,好葉的Instagram?:https://bit.ly/betterleafIG
用互動交流,好葉的臉書專頁 ?:https://bit.ly/betterleafFB
【更多相關影片】
3招擺脫拖延症:https://youtu.be/LLQMB2PpK_A
5個戒掉拖延症的方法:https://youtu.be/QB_o4Z6Vp7Y
7個導致你拖延的原因:https://youtu.be/bRdCH2isDPA
7個生出更多時間的方法:https://youtu.be/lmqaxj0qv4c
【更多優質影片】
動畫書評系列?:https://goo.gl/DtqYce
實用冷技巧?:https://goo.gl/wXmR7n
5分鐘心理學?:https://goo.gl/5YQpdK
好葉全集影片?:http://bit.ly/betterleafull
---------------------------
合作邀約:betterleafbusiness@gmail.com
#帕金森定律 #自我提升 #好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kgdMKCrd30/hqdefault.jpg)
帕金森定律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馬英九拿麥克風 #手抖 ? "手抖不停"是疾病警訊
手抖有哪些原因?分幾種?
#後天變聰明 不是夢!印度少年頭破傷腦 竟成"數學天才"!
降低失智癌症風險飲食可以吃什麼?
1分鐘學會" #唐鳳番茄鐘 " 提高效率!
幫助大腦更年輕的就吃這道料理!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副院長 江坤俊醫師
部立台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 丁賢偉
氣功名師 白雁時尚氣功
資深媒體人 黃敬平
雷神主廚 雷議宗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二、三、五下午2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江坤俊、韋汝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chekXcypB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jYyJajWftouN6u5eYx5EiddczKw)
帕金森定律 在 [問卦] 開晨會是不是帕金森定律的驗證呢? - Gossiping 的八卦
各位30CM,G罩杯鄉民中午好! 本魯聽說某組織要開晨會,突然想到一個定律好像叫做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理(英語:Parkinson's law),由英國作家西里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