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同學不斷的許願,再次加開今年第9班
把握美味機會
11/15板橋大家發鰻魚飯
13:00-16:30
陽光深夜食堂7:日式鰻魚飯
加開再加開,獲得眾多同學口碑好評的鰻魚料理加開班,千萬別再錯過了
無刺鰻料理之心
這堂課,絕對超值 能學到專業的料理手法。
※鰻魚無土味與腥味教學
※日式照燒醬的豐富層次,如何燉煮?
※鰻魚如何保存,可達最佳效果越陳越香
※醬還可以烤雞腿跟豬肉喔~ ※無土味以及口感QQQ彈的鰻魚如何處理
※現場另提供白鰻魚選購
外銷日本等級鰻魚 歡迎妳前來學習
部分示範部分實作
1照燒鰻魚飯-每人一碗
無刺版本鰻魚飯
市價520元的鰻重鰻魚飯,每人一碗,絕不馬虎
2日式照燒醬:每人可帶回照燒醬成品1份
經典營業用老滷汁,保存期限可達2年之久,代表日式的美味醬汁,烤雞腿,烤香菇,沾水餃,抹蔥抓餅,蘿蔔糕,沾什麼都超好吃。
3鰻魚醬日式燒烤飯團:實作
米飯Q彈內裡香氣飽滿,刷上特製日式照燒醬,再加以烘烤出迷人醬香,超好吃
4藥膳鰻魚湯:示範
經熬煮的鰻魚湯,可說是補元氣精華的聖品,暖在心的美味
5去骨生鰻魚前置處理
指導處理過程,如何保持口感以及提鮮處理。
有上課的學員老師會提供鰻魚,不用擔心買不到哦。
費用:2500
請加賴聯繫:或私訊報名喔
*板橋大家發陽光超人創作廚房
地點: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一段101號
報名方式加line:skygod54
電話0963378383許俊宏
老滷汁如何保存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八卦
#外國觀光客喜愛的台灣第一碗有料牛肉泡麵
聽到滿漢大餐系列泡麵在量販店中經常被韓國等外國觀光客一掃而空,我忍不住笑了出來,三十五年前由家喻戶曉的國寶級烹飪老師傅培梅,參與開發的第一支泡麵至今依然搶手!
雖然牛肉麵是觀光客來台必嘗美食,但卻很少有實體店家開發出類似日本拉麵名店的常溫外帶包,好讓滋味得以延伸到世界各地,而聰明的觀光客自然鎖定口味接近真實、價格平易近人的牛肉泡麵做為回味之物。
吃是一種習慣,說到速食麵,談到肉燥麵和肉燥米粉當然就是統一麵,炸醬麵是維力,而有料的牛肉泡麵非滿漢大餐莫屬。
記得2006年曾因傅培梅指導7-11的微波番茄牛肉麵而跑去她家採訪,沒想到聊著聊著,傅老師拿出一張泡麵的包裝紙,上面印有她梳著包頭,身著旗袍的照片,以及「傅培梅女士親自指導調理」等字,那是1983年國內第一碗附有牛肉料理包的泡麵,就是現在還熱賣的滿漢大餐珍味牛肉麵。
珍味是什麼味?早年命名含蓄,不似今日直白,珍味意指珍貴的滋味,與品牌名稱滿漢大餐相互呼應,而珍味與蔥燒都屬紅燒口味,前者注重醬油,後者偏辣豆瓣,滿漢大餐日前在更改包裝時,也在紙碗上清楚描述味道輪廓:
珍味牛肉麵是經典紅燒鮮甜濃郁,蔥燒牛肉麵為川味豆瓣蔥燒提味,至於麻辣鍋牛肉麵是嗆麻香辣酒釀回甘。
應滿漢大餐邀稿、特地南下採訪,想弄清楚為什麼滿漢大餐系列牛肉麵的味道這麼香?
為什麼吃起來與一般沖泡麵的湯頭差那麼多?
為什麼牛肉明明偏瘦口感卻不乾柴?
為什麼一開始的麵條就比一般泡麵更粗?
也想知道傅培梅老師究竟傳授了什麼高招?
是否有同價位的牛肉泡麵比滿漢大餐更好吃?
直奔統一公司尋找答案,要求訪談、試吃、訪廠,這也是我吃了一輩子泡麵,第一次走進工廠與專家聊泡麵,揭開更多泡麵的有趣小故事。
●珍味牛肉麵是台灣第一碗有料的牛肉泡麵
1983年(民國七十二年)以前,當時「北有味王牛肉麵,南有統一肉燥麵」,國內泡麵是沒料的湯麵,一直到附有料理包的滿漢大餐珍味牛肉麵問市,才逐漸打破勢均力敵的局面。
拜訪三十多年前邀請傅培梅參與產品研發的統一資深研發前輩,得知當年其它廠商率先推出加熱即食的常溫料理袋,統一當時思考著,如何將罐頭導入午、晚餐的速食產品運用,便大膽把料理包和泡麵送做堆,
珍味牛肉麵是國內第一碗有料牛肉泡麵,並以高貴為概念,命名為滿漢大餐,從此開創泡麵的新路線。除滿漢大餐外,也陸續開發都會小館調理包、粥品、滷汁包等。
研發前輩表示,泡麵加料理包,點子大家有,但沒人敢做,常溫殺菌軟袋技術是美國軍隊所研發。滿漢大餐憑藉著新型態的產品概念,售價也有別於一般泡麵。
●蔥燒牛肉麵無料變有料
相隔三年,1986年乘勝追擊,推出滿漢大餐的第二款口味蔥燒牛肉麵,將統一原有暢銷的蔥燒牛肉泡麵附上牛肉料理包,蔥香明顯而異軍突起。
「我們遵循傅培梅老師傳授的手法,熱火熱油爆炒青蔥、蒜仁、薑末,再加高湯熬煮,製程宛如在家裡做一碗牛肉麵一樣。」
●麻辣鍋牛肉麵曾與名店聯名
「麻辣鍋牛肉麵是統一研究員吃遍坊間麻辣火鍋店而研發出來的口味。」緊追流行餐飲腳步,將傳統美食速食化,1998年上市的麻辣鍋牛肉麵是其中代表。
早期台灣麻辣火鍋重辣不重麻,而今麻辣並重又不能過分刺激,因此辛香料的比例逐漸改變。選中最狂野的大紅袍花椒,混搭不同品種的辣椒,再額外添加酒香中帶甜的發酵酒釀。
值得一提的是,滿漢大餐曾與麻辣鍋名店寧記合作,這也是當時領先食品界的名牌聯名款。
至於滿漢大餐的麵條為什麼會比別家的粗,甚至有寬扁陽春麵的聯想?研發前輩回憶,三十多年前賣牛肉麵的都使用寬麵,統一內部經過討論決定跟進,而當時現有的機器還做不出寬版泡麵,特別添加機器設備才有今日約0.3公分寬,也是滿漢大餐特徵之一的泡麵體。
研發前輩娓娓道來滿漢大餐三十多年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其中談到傅培梅的指導菜餚不一定每一道都能上市,料理的工業化過程得經過實驗室、小量製作、大量生產等過程轉化,技術更為繁複,而指導初期也曾建議傅老師以銷售抽成論酬取代賣斷配方,最終未被採納,因為當時沒人曉得珍味牛肉麵會一炮而紅!
在訪廠前,先吃泡麵,這不是圖新鮮,而是想透過捉對廝殺比較出不同品牌有料牛肉泡麵的特色,因此除了滿漢大餐亦穿插試吃其它品牌,包括非油炸麵體的$79升級版滿漢大餐。
不得不承認滿漢大餐在風味上更加鮮明,雖然泡麵本身有添加物,但是光靠添加物的調和是做不出八、九成牛肉麵的滋味。
料理包內的牛肉高湯,補足類似坊間牛肉麵的滋味;整體而言,滿漢大餐珍味牛肉麵鮮甜濃郁,蔥燒牛肉麵紅而不辣勾引食欲,麻辣鍋牛肉麵真有幾分嗆辣,額外添加的酒釀緩和了麻辣也圓潤了湯頭。
牛肉塊如果以大小論,滿漢大餐絕非第一名,其它廠商的帶筋牛肉塊有些可達5公分見方,但入口咀嚼除了風味不同,口感亦有差異。
在此次訪談中,廠商也透露讓牛肉飽含汁液從解凍就要開始注意,漸進式解凍法才能保留牛肉的彈性與嫩度,這是從早期改善硬體、提升品質後,一直堅持的牛肉SOP,至於具體溫度與解凍時間則列為機密而無法得知。
#泡麵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最後參觀速食麵工廠,同時解除不少疑惑,例如:媽媽都會告訴小孩少吃泡麵,因為泡麵添加了很多防腐劑,
然而事實是泡麵不論麵體、粉包、油包、料理包都沒有添加防腐劑的必要:麵體油炸乾燥、粉包和油包水份極低、料理包則是經過高溫高壓殺菌,透過生產條件及製程就可延長保存,根本不需倚靠防腐劑。
目前許多對泡麵的錯誤觀念,仍以訛傳訛,泡麵吃多了最可能是營養攝取不均等情況。
而我從小到大吃泡麵,最好奇泡麵為什麼都是捲捲的?參觀了工廠才知道,將麵片切成細條之後,透過上快下慢的輸送帶承接,形成了造波效果,再經過油炸定型,麵條都像燙了頭髮一樣。
此外,泡麵生產的自動化程度高,除了裝箱需仰賴大量人力,在麵體生產過程中只有麵條整型時看到人,兩位工作人員對坐在兩間小小的冷氣房裡,探出頭拿著勾,將即將下鍋油炸,少數外露的麵條盤整好,眼力要好,動作也快,勾麵在一秒間,才能配合自動化的速度。
我愛吃泡麵,但在很多年以前,吃泡麵就不用熱水泡,而是認真煮好一碗麵,不光是滿漢大餐,對待所有泡麵都一樣,熱水的高溫不夠持久,麵條泡久了也失去彈性。
因此,我個人偏好袋麵勝於碗麵;所以家裡有一個泡麵碗,專門用來盛裝煮好的泡麵,那是我從娘家帶出來的嫁妝之一,是我小時候使用至今的一只大同白瓷碗公,碗緣有一圈細細金邊與淺淺刻紋,此款早已絕版,而且金邊已被磨光殆盡,但我喜歡用它裝泡麵,不光是就手就口很習慣,吃泡麵很有時間感,記憶在碗中流轉、沈澱。
如果你有耐心花五分鐘以上,煮一碗什麼料也沒有的乾拌麵,那你對待泡麵的態度也應該改變一下,不一定像在電影《喜歡.你》中煮泡麵差一秒都不行那麼誇張,掌握麵條的軟硬、微調口味的輕重、享受現煮的滾燙,但我不會叫你一定要打蛋加菜擾亂原來的風味,均衡營養不一定在這碗泡麵裡,可以是下一頓飯,或是啃條小黃瓜也可以。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fb
老滷汁如何保存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八卦
《#從產地到餐桌 #那一夜這一咖(#浙義咖)十日談09》
不論新鮮或熟成都是指肉品的狀態,然而討論豬肉這檔事,最終還是要回到根本。
我認為豬的根本在於脂肪、肉質和膠質。
談起膠質,義大利稱為Gelatine。理論上含量最多處在於豬皮,但豬的品種和年齡會否影響膠質含量?我請教在宜蘭的豬隻專家,他分享幾組數據:「黑猪屠體猪皮平均厚度為 0.47 cm、白猪則為0.30 cm,黑猪猪皮彈性為1.03較白猪的 0.85高,黑猪猪皮剪力值為0.16 kg/cm2也比白猪的0.07 kg/cm2 高。此為畜試一號黑豬對三品種白豬的結果。」
數據很有趣,但無關這次餐會,因為兩位廚師用的是豬蹄而非豬皮。
「難道我應該針對豬蹄進行相關分析,找出最適合美味豬蹄的密碼,分析品種、年齡或部位的差異?探討膠原纖維及結締組織蛋白質含量?紀錄加熱溫度對於豬蹄蛋白質變性和口感軟Q的影響?」我扳著手指計算,思考要如何探討豬蹄的膠質。
「你真的想太多了。」王嘉平搖頭翻白眼,他表示自己要做一道1511年創出於義大利北方小鎮Mirandola的Zampone,當時在戰亂中,當大部分肉塊都被鹽漬保存後,還有許多切割下的碎肉,譬如肩肉、豬皮、豬臉頰和下巴肉等部位,在不想浪費的前提下,村民將這些部位剁碎,再將豬前蹄的骨頭和肉去除,留下的豬皮成了個袋狀物,然後將碎肉與香料混合後塞回,綁緊後再燉煮,就成了一道名菜。
幾百年後,這道Zampone Modena已經成為了義大利人傳統年夜菜的一部分,且通常會搭配綠扁豆,稱為豬蹄燴綠扁豆(Zampone con Lenticchie)。王嘉平表示煮老菜可用新方式,只要掌握原創者的原則便可,所以他將豬腳泡一晚鹽水,去除豬腥味,接著以低溫真空烹煮法,讓豬腳在68℃煮七小時,浮出的豬油再用來煮綠扁豆和馬鈴薯泥,那味道真是棒極了。
曹一聽完後,笑著表示他要做一道元蹄焗烏參,這道菜的原理在於以膠質提膠質,中餐處理豬腳腥味的方式通常是油炸,高溫不只去腥,還能定型、脫水和增加彈性,接著用滷汁慢慢燉,把豬腳的膠質提出,再利用這個膠質煮海參。
「我這道菜以經驗控制溫度,溫度不能太高,用浸汁的手法入味,當海參的膠質分離出來,再融入了豬腳的膠質,將湯汁再濃縮,取得味道的最後平衡,菜餚才算完整。」曹一如此說著。
林東源聽完後,表示膠質應該搭配有堅果風味的咖啡,於是他決定找瓜地馬拉地區的聖塔安娜莊園咖啡,這款咖啡口感甜美且豐富,帶有濃郁的可可味。他接著認為既然要談膠質,不如將咖啡做成果凍,口感上能呼應膠質。他停了停後繼續解釋,他將做兩種不同軟硬口感地咖啡凍,讓膠質更有層次,內裡會用甜菜糖提味,不同於一般皆以蔗糖提味,這樣更有趣。
老滷汁如何保存 在 請問所謂的『老滷』,是怎樣『保存』的? - Mobile01 的八卦
剛啟老滷的時候,跟一般的滷汁沒什麼兩樣,配方完全看個人的喜好而定。 重點是至少要保留一半以上的滷汁起來,不能進其他的食材,然後再加進去新的滷汁再煮, ... ... <看更多>
老滷汁如何保存 在 [問題] 滷汁可以放好幾年? - 看板cookclub 的八卦
我外婆...前幾天拿出冰箱一大甕滷汁,開心的拿來加熱,放料下去滷
他很得意的說這個滷汁放愈久愈香,滷出來的東西愈好吃
我隨口問他這滷汁放多久了
他說好幾年了
=口=阿!?
好幾年?
我這個從不踏進廚房的小鬼整個被嚇到,原來滷汁可以放這麼久喔!?
外婆說她每個禮拜都會把他從冰箱拿出來加熱,這樣就不會壞了
不過我看過他滷素雞耶,那不算豆製品嘛?怎麼還沒發酸呢?
我想po這篇文是想問說,為何滷汁可以放這麼久都不會壞呢?
我以為冰箱不是萬能的,以為食物放冰箱超過一個時間還是會壞....我的觀念錯了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6.250.10.73
※ 編輯: zo4 來自: 96.250.10.73 (10/14 07: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