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為主播 但我真的不是什麼都懂😶
前陣子好友來我家
看到我一堆大吟釀&獺祭放在櫥櫃裡
氣得罵我暴殄天物
立刻動手把酒”們”塞進我家冰箱:
「妳到底是要喝酒還是喝醋!?」
「紅酒也是!這麼熱的天就這樣擺在外面,味道早變了啊!」
😰被罵了後 我開始留意紅酒櫃⋯
但我家真的沒地方放😭
正當我準備放棄時⋯老天可憐我😂
我在Costco看到了這個👇🏻👇🏻👇🏻
#法國Vinvautz名望12瓶電子溫控單溫酒櫃
#瘦長型的設計根本是來拯救現代小家庭的!
但我不是很懂酒方面的知識
所以請教了愛喝也懂喝的閨蜜專家
沒想到她家買的正是這台!
上週去另位姊妹的高質感新居
她也買了一台這個!真的太巧😂
這台酒櫃確實非常好用!
✅可自由設定溫度(通常白酒適合10-12度/紅酒適合14-16度)
✅體積小不佔空間!一次可冰藏12瓶酒
✅可自動調控冷藏櫃內燈光
✅安靜不耗電
❓可能有人問為何不直接放冰箱?
🔜冰箱溫度偏低,葡萄酒無法熟成,酒的酸度平衡也會變差。此外冰箱時常開開關關,過大的溫度波動,會使葡萄酒在短時間內熱脹冷縮,導致軟木塞密封性降低,再加上冰箱裡其他食物各種味道混和,也會毀了葡萄酒本身的味道。
❓就放室溫不行嗎?
🔜溫度是葡萄酒的無形殺手啊!由於葡萄酒屬於發酵酒,存放溫度過高,對酒來說就像催熟劑,會讓紅酒喝起來感覺酸澀,失去應有的順滑感。
也就是說:
#你家紅酒不夠好喝不見得是酒的問題
而是 #保存方式不當!
使用能保持一定濕度溫度的酒櫃來存放好酒
紅酒真的可以越放越好喝的!
現在這個被讚許為 #CP值超高酒櫃 #新手入門大推 的法國Vinvautz名望12瓶電子溫控單溫酒櫃
在Costco就能買到喔!
我的姐妹們也都是從Costco搬的😄~
如果懶得到現場自己搬😂也可以線上訂購🔜https://victory.pse.is/Vinvautz_costco
🍷分享給跟我一樣:
家裡空間不大卻又想買個酒櫃的朋友參考喔!😊
白酒保存溫度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八卦
帶酒上餐廳
一對台灣夫婦要來巴黎玩幾天. 這對朋友愛吃愛喝, 也懂吃懂喝, 在餐廳用餐時挑酒尤其講究. 問題是, 他們自家的酒藏之精采豐富, 也是出了名的. 出門在外, 喝的酒不如在家裡享受, 總是有點掃興. 於是出發前兩個月早早告訴我了, 請我幫忙訂餐廳, 也問問餐廳是否有他們想喝的酒.
收到這份酒單, 我以為朋友誤傳了哪家拍賣公司的單子: Roederer Crystal 1964, 1966. Taittinger Comte de Champagne 1976, Corton Charlemagne Coche-Dury 1989, 1990. Domaine Romanée-Conti La Tâche, Richebourg, Grands Echezeaux 1942, 1947, 1962. Montrachet 1966. 或是任何保存良好的1940-1962年D.R.C.
為了陪朋友喝好酒, 我自然使出渾身解數, 賣命演出, 希望可以找到朋友期待的酒. 巴黎幾間以藏酒著名的餐廳銀塔La Tour d’Argent、Taillevent、Lasserre... 都問過了. 沒有. 這些金字塔頂端的老年份好酒越來越希罕, 喝一瓶少一瓶. 打聽之下, 這幾年巴黎餐廳裡的酒被不少外國觀光客喝掉了.
朋友聽到我的報告, 失望之餘, 化沮喪為達觀, 爽快地說: 沒關係, 我們自己從台灣帶酒去巴黎喝好了. 你幫我們訂幾家可以自己帶酒去喝的好餐廳, 大小館子不拘, 只要菜好吃. 可是這個任務難度可不輸尋找上述那幾支老酒呢.
在法國, 社會習俗是客人不能自己帶酒上餐廳的, 因為飲料是餐廳最大的利潤營收來源. 一般餐廳裡的酒價是專賣店或超市裡的三倍左右, 如果只是兩倍, 算是慈善事業了. 我遇過價格幾乎是超市8-10倍的: 一支3歐元的酒在餐廳的牌價是28歐元. 記得看到數字那一刻, 大概腦門充血, 忽然一度暈眩, 不知是氣憤還是不恥. 把老闆抓來問, 他的回答是: 如果定價在20歐元以下, 巴黎人會認為那酒肯定不好, 不會點來喝. 好吧, 巴黎人以為貴就是好, 活該.
花300元只買到價值100元的貨, 是不是有點傷感情和荷包? 如果是餐廳請客, 價值和面子豈不更打折了?
這個價差聽起來離譜, 卻是其來有自.
客人帶酒上餐廳, 在許多國家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英國美國, 台灣香港都是. 只要支付所謂的開瓶費(法文droit de bouchon)即可. 而開瓶費用則沒有一定的標準, 各家餐廳自訂. 一次跟朋友去摩納哥旅遊, 朋友在酒店裡看上一瓶1966年的老酒, 買了帶去餐廳喝. 年輕侍酒師還沒有機會嚐到這酒, 我們熱情邀他共享一杯, 當晚開瓶費自然免了. 有時遇上一樣愛酒如癡的侍酒師, 用一杯好酒也換得到免費服務.
其實所謂的開瓶費並非只是請服務生開瓶斟酒而已, 在法文裡用的是"préparer"(準備)這個字. 講究一點的, 可能是用餐前幾天, 就先把酒送去餐廳酒櫃裡存放幾天, 讓酒在控溫控濕的理想環境裡先穩定下來, 因為經過旅途的顛波搖晃, 即使時間短暫, 也會造成酒分子混亂, 立即開瓶品嚐, 往往表現不出酒最好的品質水準. 酒和人一樣, 經過旅行的折騰, 未經過一陣子的休養生息, 絕對是一臉疲累憔悴的倦容.
如果是香檳白酒, 還需要預先冰鎮, 控制溫度, 並且在上桌倒酒時呈現最佳的品酒溫度. 亦或是需要預先換瓶醒酒, 醒酒時間可能從半小時到二十四小時之間不等. 不論是溫度還是醒酒時間的掌握, 所有的細節都在考驗侍酒師對酒服務的認識和專業經驗. 也只有真正懂酒的人能瞭解與珍惜侍酒師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上所顯示的功力.
三倍以上的酒錢價差在法國, 特別是這個經濟危機的時代裡, 越來越受批評責難. 也是造成客人在餐廳點酒的比率和單價都下降的原因, 而客人又無法自己帶酒上餐廳, 結果是餐廳與客人雙輸的局面. 餐廳自然也有說詞, 比如儲酒與管理酒窖的成本: 一箱酒可能要在酒窖裡儲存多年才變得可口適飲, 可以放進酒單裡推薦給客人. 空間時間都是成本.
開瓶費曾在台灣引起一陣批評, 許多消費者認為, 不過就是請餐廳侍者幫忙開酒, 為何要額外支付服務費用? 可是對餐廳來說, 酒杯本身就是一個可能的耗損. 洗杯, 擦杯, 整理, 摔破的風險... 這些都是成本. 當然, 還有上述的各種準備功夫.
開瓶費服務的本質在這裡, 並非只是開瓶倒酒了事. 開瓶費也就有其合理的中心價值.
這當然是源於文化上的差異, 華人, 懂酒的人特別喜愛自己帶酒上餐廳, 尤其是請客的時候. 有時是因為餐廳沒有喜愛的酒, 有時則是跟朋友分享自己的珍藏. 也是這個文化背景, 餐廳的侍酒文化與酒藏始終發展不起來. 法國兩個名廚Joël Robuchon和Yannick Alléno在台北開餐廳, 這個問題至今仍非常困擾許多西餐廳的經營, 甚至一個曾經來台灣的法國記者曾在法國雜誌寫出來, 被法國人當作一種奇風異俗熱烈地討論過.
和幾個台灣的西餐廳廚師聊起這個問題, 他們各有各的應對方法, 對於這種的帶酒吃餐廳文化, 也各有各的看法. 但是大家都一致認為, 逼迫餐廳接受不付開瓶費的多半是熟客, 這些熟客也不是想貪點小便宜, 純粹只是希望餐廳給他們作為熟客的面子. 換句話說: 想要有”不必付開瓶費的”特權和優越感.
誰說的, "有錢人就是任性". 但是我更想說: 不是帶著昂貴的酒上餐廳就是懂酒. 有錢, 就更應該懂得尊重. 對人的尊重, 對專業的尊重, 以及對酒的尊重.
巴黎這幾年的餐飲流行走向輕鬆自在, 年輕一代乾脆將餐廳開在酒店裡, 也就是四周就是酒牆, 餐桌就在中央, 你可以起身在牆上挑一支你想喝的酒, 直接打開在餐廳裡用餐享用, 只須付一點開瓶費.
後來, 朋友果然從台灣扛了一箱酒來巴黎, 我動用了一點關係, 訂了幾家交情熟悉的餐廳, 可以自己帶酒: 1981 Montrachet, 1987 Bonnes-Mares, Chambolle-Musigny, Clos de Saint-Jacques, Grands Echezeaux, 1990 Crystal... 當然, 我們是開了包廂, 和其他餐廳的客人分開, 痛痛快快地喝掉這些"台灣空運來法"的好酒.
寫這篇文章時, 我只記得餐廳的侍酒師和主廚都跟我們一起喝得非常開心, 完全想不起來我們是不是付了開瓶費. 可是, 有什麼關係? 對服務付一點錢是應該的, 那是起碼的尊重. 如果我們沒付, 那是餐廳主廚對我們的禮遇, 而不是應該的.
強求特權, 其實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敬意.
白酒保存溫度 在 自炊食代 Facebook 八卦
阿木的好好吃早餐+補鐵計畫暨白飯保存復熱法
白菜雞肉蛤蜊湯+黑芝麻青仁黑豆飯糰
對於葷食尤其是紅肉不是那麼熱衷的阿木而言,要餐餐吃肉實在有點痛苦。話說過量進食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等)也是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的。查了資料,發現很多蔬菜的植物鐵也很可觀,只是人體對於植物鐵的吸收率較差,和常見的肉類內臟類的鐵吸收率 20~30%相比;植物性鐵吸收率卻約僅有5%左右。所以餐後如果能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可以增加鐵的吸收率,並應避免在一個小時內喝影響鐵質吸收的茶和咖啡。
豆類有優質蛋白質又有不錯的鐵含量,是我的補鐵食物之一。我很喜歡黑豆的花青素把白飯染成美美的顏色,浸泡過的黑豆和白米一起炊煮成黑豆飯,要吃之前再加黑芝麻,更加營養滿點。
但因為豆類是乾貨,每次都要浸泡6-8小時再蒸煮,所以每次煮黑豆飯時,我喜歡一次多煮一些備著放在冰箱裡,隨取隨用。
很多朋友總是會問我如何保存炊煮好的飯?我的回答一律是「冷凍保存」!澱粉老化的關鍵因子有溫度和時間,介於20度~1度時,溫度愈低,澱粉老化愈快;放愈久,老化愈完全。因此室溫下以及冷藏庫中的溫度,正適宜澱粉老化,而冷藏庫的 4~8度根本可以完美老化。奇妙的是我們都知道要冷凍保存麵包,卻總忘了白飯也是澱粉,也是需要冷凍保存的。
所以我一直倡議冷凍白飯,過去我是這麼做的:
溫熱飯→冷凍白飯→微波解凍→微波加熱
這樣一來幾乎可以完美複製剛炊煮的美味,卻又因為白飯曾經冷卻過產生了些抗性澱粉,就同等份量的白飯而言,冷卻再復熱的白飯含有較多的抗性澱粉,較低GI。
對於急性子的人來說,解凍一塊硬梆梆的冷凍白飯磚可能有點久,120克的飯需微波解凍100克*3,約4分30秒的時間,然後再微波加熱50秒,對於匆忙的早晨,有時會是一種時間上的負擔。
我發現,冷凍白飯這回事交給有新鮮急凍結和-3度C微凍結的Panasonic電冰箱,根本讓白飯保冷凍存與復熱的策略更加完美,澱粉不老化,美味不流失,加熱更快速。
1. 熱飯- 放入新鮮急凍結室按急冷 15分鐘,使白飯急速冷卻,保持最佳狀態
2. 一星期內要吃的飯放入-3度C微凍結室,呈現微凍結的狀態
3. 食用前無須解凍,只要微波加熱 (120克的飯只要 1200W/ 60秒)
為了補鐵,今天的湯品含有兩種蛋白質,花椒雞腿煮和高鐵質的白酒蛤蜊蒸,都是先預煮好放在-3度C微凍結室裡,保持鮮味,隨挖隨用。雞湯和蛤蜊湯的鮮美加上當令的大白菜,這樣的鮮甜好湯因為有備好的常備料理,10分鐘即可完成。
上週一位亦師亦友的好友傳了青峰的「極光」給我,早餐就在青峰溫柔的嗓音中,一個人慢慢地、好好地享受晨光。
今日菜單
- 黑芝麻青仁黑豆飯糰
- 白菜蛤蠣雞肉湯
- 蜜漬柚子白蘿蔔
- 小橘子
#自炊食代 #愛女冷凍食 #阿木補鐵餐 #極光家之味 #阿木的好好吃早餐 #極光飯糰課 #飯糰早餐 #冷凍白飯 #白飯保存
#Panasonic #日本製電冰箱 #負3度C微凍結 #新鮮急凍結
白酒保存溫度 在 葡萄酒保存,還有酒櫃挑選注意事項有哪些,精選3 個PTT 推薦 ... 的八卦
喜歡品酒、收藏酒嗎?紅酒、白酒保存要注意什麼?溫度、溼度等影響葡萄酒熟成的因素幫你整理,酒櫃挑選有哪些細節要注意?除了幫你條列選購要點外,再推薦3個紅酒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