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這段路,並非理所當然》
過去兩個月,我們曾經恐慌疫苗短缺,彼此爭奪,權勢者匡列自己人先打⋯⋯直到日本捐贈、美國捐贈、特別是三大慈善機構終於獲准捐贈,我們才從人性的污濁泥淖中,爬了出來。
過去兩個月,中央與地方權鬥,北農、環南市場群聚感染,人們想到的是嗆聲和搶麥克風。
但這兩個月,我們可以慢慢走出來,並非靠著這些噪音。
公衞專家學者要求普篩,經過一年爭執,最好的專家被政府孤立,近期終於同意了。
北農爆發群聚感染,最危險時默默走入病毒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的是台北榮總團隊。那是一個週末,由副院長陳威明帶隊,他們犧牲假期,大熱天之下,包得像棕子,全副武裝。
走進市場前,拿起一個小小的運動飲料,即傳照片給我,表示「感恩」。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又多麼謙虛的人格。(圖一)我受之有愧。
過去兩個月,北榮團隊冒險深入多個病毒區,沒有人搶麥克風。沒有人宣揚自己的功積。
過去兩個月,公衞專家及若干台灣僅存的知識份子,選擇勇敢對抗威權。
過去兩個月,以霸氣知名的大企業家吞下所有的不合理,掏出可以炒五十棟豪宅的資金,盼求全政府支持,只為完成救人的使命。那背後是多麼強的大愛與意志。
過去兩個月,在台灣最痛且最恐慌的兩個月,他們共同圖繪了另一個台灣,人性自私恐慌的另一面台灣。
於是我們共同目睹搶奪疫苗、不承認政策錯誤的無情領導、網軍攻擊迫害言論自由尤其科學專業的現象,⋯⋯終究,那只是台灣一時籠罩的烏雲。
烏雲密佈,終有散盡之時。
以下是:也算高齡了,但仍駐守北榮專責醫院副院長高壽延,傳來他的專責醫院駐守日記:分享他點點滴滴的日記,讓人們知道,我們大多數的人,可以一一度過危機,因為這塊土地上仍有許多奉獻者。
* 6/29 週二
全國54例 台北 20例
B107 12/30 剛到108 趁大夥交完班空檔和護理長哈啦了些言不及義話題,才驚覺自己沒有戴N95,可能是因為108是口外病房,多年來慣了、潛意識裡在108䕶理站心情會比較放鬆。
趕緊換上N95和明主任繼續今日行程。離開108時看到牆上快20年前的心血,不勝唏噓。
看看思源7~11F專責病房、應是回不去原狀了,未來五官科(Eye、ENT、OS)專科病房何去何從,在原先Cov疫情前的全院病房空間配置規劃中、並無此節,看來勢須再作調整。
今天多了一位由T031轉入疑似其它病毒感染重症患者,1天內肺變白 、30多歲 heavy smoker,二採陰,狀況不佳、原因仍待查。每天吞吐吸納的肺、平日真要善待它!
B097 CU 7/17、 分子雖愈來愈小,今天97卻特別熱鬧,不巧的是少掉的數字不是轉輕症,而是CPR後往生。
另一位急送思源OR負壓手術室氣切,平日慣例是由OR派人接,Cov現況特殊,而是由三位醫師護理師全套披掛親自由9F送至思源3F手術室。
為了坐那一部電梯(應該是坐3號)和找人先來控管電梯問題,大概略事折騰了一下。原則上、常規性工作如一,碰上了特殊狀況時,才知問題何在。
簡言之、平常有Cov病人要轉上來的時候都會預先通知,所以事先安排專人控管特定電梯、不是問題,但是緊急要往下運送的時候,才出現狀況。
一個患者就是如此,可見平日做消防的演練更是重要,小狀況定要當場解決。
笑咪咪的婉明副護理長不忘我們離去前説,昨晚大夜熱爆了,但不知原因為何。
97CU是電動門、遇上隨病患移送後面的消毒外包人員,還真拿他沒辦法,電動門有兩個開法,一種是使用按鈕、一種是使用暴力。他選了後者、自己推開門出去😄。
B098 13/36 正巧 軾旋護理師已換好裝入艙,提水壺入房給病人房間裡倒水,倒完後要把空壷拿到門口,由另一位外面護理師把艙外的水壺裡的水在門口倒入內艙水壼裡,我不是在繞口令、S O P就是這樣!
B087 17/34 目前維持一人一間其實比較好照顧,也是因為居隔檢疫的關係。每天都有意外!
預定7月4日解隔的15位中又出現一位陰轉陽,確診後只得轉107,可見得在專責病房不要小看檢疫病人,Cov說變臉就變臉,一定要以同規格標準的重裝備伺候、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B077 12/22
佩瑩副護理長很慎重介紹現況後,看到兩位專責住院醫師在護理站,問了他們、再兩天他們也要"解隔"了。
值完後,回到原單位。
B078 8/22 張婉筠副護理長提到,一大早送走了一位病患。
難怪前兩天聽住院醫師説光接新病人就蠻辛苦的;78就等同是急診重症的後送單位,其實照護工作的確並不輕鬆。
並非Cov確診就比較難照顧,像78的肺炎+高齡+重病,光收了8位就夠嗆了,另一方面照護時身上穿戴的的也是差不多一樣。一位中年患者猛咳又有心肌炎,挺麻煩的。反而是肺部呼吸道症狀重的病人,病況不好時,需10分鐘才能換了衣服進去抽啖。
RCU 6/18 今天也走了一位NonCov。護理長穿著便服月底拿來加班,要完成一些文書作業,真辛苦。改裝後的新CU、進來易走,臨離去時、因為要轉個彎,突然找不到門在哪裡。
巧遇眼科理長、暫時調去支援精神科,好給別的護理長年中休個假,聽起來,左臂做做復健針灸𢓭好多了。可喜可賀!
* 6/30 週三
防疫日記
晨防疫會:
院長表示疫情趨緩個案減少、改善疫苗殘劑注射流程、協助北市府北農篩檢。
討論事項:
~常規麻醉支援專責插管;一般專責插管先送重症,麻醉支援144、031、CVSB 防護完整。
如何擴大至所有專責病房與緊急插管檢討。
院長總結:
1、馬副、侯副院長主持,共同與麻醉及相關部門研商訂出SOP於專責病房插管妥適流程,協助麻醉進行迅速安全之病患插管。
2、疫苗有效率服務、非常感謝家醫等相關部門。
3、北市北農篩檢由威明副院長帶隊、7月1日前往。
4、行政部門加強紙本公文一>電子公文比率。
*下班前馬副院長表示已完成麻醉插管協調任務,制定SOP規範*
2PM全國55例 北市20例
專責病房日記:
下班離峰時段到思源專責,小夜入艙、白班離開了、護理站冷清許多,倒是多處見到月底交班中的住院醫師。
叮嚀他們最佳的防疫,要靠自己做好防護SOP。
B107 10/30 僅7臥床了,工作是專責護理師全了、但還是要年輕有力氣點的護理師去作翻身比較合適。
記得清潔大隊求才、不就是考背沙包跑50米嗎?💪😆⋯⋯不好笑。
CVSB 4/6
4位醫護同處理一位葉克膜患者。
B097 7/17
出到剩7位,副護表示、這些多bed ridden..。😞
B098 12/36、 看來每個病房都比昨天更少了,對國家疫情真是好事,但每個病房剩下的多是"重裝特種部隊"病患,頑強抵抗,挑戰!
B087 17/34、交班中的住院醫師也提到長照這批、能解隔前、快要再做一次PCR,希望事不過三,前面出現兩個陽性的、故事就到此為止,則甚幸。
B077 12/22
護理長打趣、我不到她不下班。
小弟強烈虛榮心油然而生,奉上雞肉照一張供覽閲。看到病房休息室裡一大堆善心人士當日捐贈的高卡飲用食品,疫情结束,姐妹們的BMl🤨⋯⋯不胖死才怪。
B078 6/22
幾位二採陰的胸腔重症轉出,回到CM加強照護、勉強鬆口氣,但見護理長一人還沒下班在電腦前整理月底的報表。
* 7/1 週四
~有月/有日/幸無年~
~最近NBA東西區決賽、太難看了,每隊5個人在場上鬥牛,全是單打~
~北榮戰疫、今天威明副軍團出征北農愈來愈精彩~
全國<50、北市20
T031、 外艙5、負壓2
裡外多插管重症,外艙並無生理監視器,差不多CU患者的病情、多是高齡重症、然照顧確是不方便。
B107 10/ 30 此時不大變動的分子,代表的住院中病患的高齡與難癒,即便解隔,也是全身系統性問題多。就須時日消化,希望不是消失。
CVSB 3/6 護理人員在CU中工作負荷量原本很大,尤其是護理長眼看著處理葉克膜患者問題時、臨時需要更多人手,在專責小規模的CU裡真會捉襟見肘,那護理長承擔的壓力就更多了。
能前去多聽聽、也當作是一個讓她們釋放壓力的出口。
B097 7/17 97CU也是如此,摩術數字停在7,多是極高齡;好多時候副護理長也是要披掛上陣、協助翻身、照護、諸般雜務,擔任救火隊,婉明副護理長依舊笑容可趜如是説。
B098 12/36 護理長也表示、未來病人太少的病房,會依疫情趨緩的現象作整併,這應該也是免不了的。
阿長來自B118、也相當關心未來思源11F的何去何從。117/118這兩個單人房病室過去曾經在已走入歷史的時代、經歷許多風華。
記得自己還是住院醫師時,偶爾就會見到大批大直七海官邸的衞隊人員出現在此。主治醫師時奉命來給已彌留的老夫人拔搖搖欲墜的牙齒,還沒到牙就不見了、引起家屬和醫護一陣恐慌,最後發現是藏在舌下。
B087 18/34、7月4日就是這15位長照老人家再篩檢的日子,前兩天出現一位陰轉陽,大夥殷殷期盼結果順利。要費事披戴、進進出出為許多位病患每兩小時的翻身和防止很多已經壓紅了的屁股惡化,如履薄冰。
B077 14/22 還見兩人一室,剩下一個夫妻檔 ,真鶼鰈情深,太太已呈陰性、還要繼續留下在裡面照顧先生。聽副護理長説在專責的護理長居然沒有一個月600NT的補助。這又似乎有些奇怪了,需要進一步瞭解。
B078 7/22 這病房、出入換率高,多重症病患、照顧真是辛苦,副護理長上午一進艙直到4PM才出來吃中飯。
著藍衣褲的住院醫師也跟著跑出來加入阿長行列,直說肺炎高齡重症多,簡直就是急診部的E I C U,然而整個病房照護設施、又遠不如ICU。它的存在確是為急診一採陰的重症患者找到一個暫時"中途島",等二採陰後上轉。
上:忙碌交班中的T031
中:進艙前98護理師
下:一湯匙一口的協助臥床病人餵食。
* 7/3 週六
防疫日記
全國 本土76 北市48例
今日北榮重點:
1、承接公路總局1500員工+外送人員、週末順利完成施打疫苗。
2、北榮篩檢快打部隊清晨出發環南市場;國家社會需要時、北榮責無旁貸。
一早、其實也不早了,7點半至孝威館看看今天週末北榮承接政府任務、大量施打公路總局駕駛同仁和快遞外送人員(Food Panda、Uber eat⋯),現場來得人真不少,幸好幾個部門、護理部明主任、社工室陳寶民主任和向主秘和許多有經驗的同仁都在、辛苦支援的分局駐區警員、院內警衞、許多志工也駕輕就熟、指揮協調非常順暢。
凡事起頭難,雖然八點前已排至大門口,但裡面幾個大棚子報到等待區、直通孝威館內有冷氣設備,施打區一樓大廳和內部幾間韻律體操室都放好位子、供大家坐定,由護理師走動施打;畢竟家醫陳曾基部主任和陳育群科主任指揮疫苗施打過去在平日已有相當經驗,當時頭一回85yr老人家疫苗施打的塞車現象早不復見,過程非常流暢。
開始打了段時間,孝威最大間的施打室已坐滿、坐定,當工作人員一喊"張先生"請舉手,結果滿屋子人的手全舉起了,原來電腦資料安排是按照姓氏規劃的。
同一個時候、陸續看到北榮同仁在環南辛苦篩檢的數字和新聞陸續傳至手機,孝威這時也非常順暢,跳出放心的數字,北榮南北戰線狀況穩定,孝威的來訪媒體也愈來愈多,差不多是時候了,接著黃副、侯副院長都陸續會到,小弟一身輕衣勁裝短褲球鞋,還是當個快閃族,和同仁小別,深深一鞠躬致謝趕緊回去做家事、接著準備帶女兒去學開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路總局的員工和外送員多少可以直接從樣子區分得出來,當然外送多年輕人、頭髮長些、偶有刺青、小胖子男女皆有,但他們都是默默的社會基層、關鍵服務業的大眾,少了他們、大家都會很不方便,年輕人只要願意外出工作就該要鼓勵!
工作人員不斷用手提廣播器、提醒大家熱天打完回去休息了,要記得先拿瓶冰筒裡的水喝掉。這批辛苦年輕人(有些也不小了)、搞不好打完就接著要上工、記得騎車騎慢點,還要多喝水。
最不捨的是一位50多歲男性外送員、稍胖、平日少醫療控制,大熱天老遠騎個摩托車才到了、坐下一量血壓就>200,接著頭暈就立刻送急診⋯,現在在神經加護病房,幸好這是在醫院裡。
多少基層、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又想到要有平安的身體,跑來注射疫苗。
誠如最後陳曾基主任晚間留言,1212總局員工+外送員,疫苗全數施打完畢、一支殘劑不剩。稍感安慰!
[註]107 年騎乘機車造成人員當場或24 小時 內死亡案件之死亡人數①881 人,占整體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493 人)59.0 %,死亡率②為每10 萬人口3.7 人。~當中又以年輕人居多,別忘了當時外送員可沒現在那麼多。~
專責病房:
晨護理部明主任在孝威忙至中午自己先去巡一趟。
小夜時段,先搞定其他事了,自己再快走一趟,去聽聽輿情打打屁😆、那當然早已洗好澡、又換了另一套乾淨輕衣勁裝"去嚇人。不然會臭死人、戴N95都會聞得見。回家自然要再沖一回。
B107 9/30、 幾位同仁在䕶理站、她們耳聞幾個病室因為病人數少了,要作合併,目前就屬10F的後勤區、大小、位置都相當寬敞,應優先保留,我也一定把意見反應。確實在所有病室的員工後勤區域、只有這間病房可以聞到麥當勞🍔和炸雞香味。
CVSB 3/6 小夜leader見到我、提了一下稍晚從97CU要上轉入一位,兩個葉克膜的都還在,目前思源專責、就這病室的6間獨立加護床位有前室,最符合遠距監控的加護中心規格。比B097的17CU床理想,不過未來有機會、就一定要再修繕提升規格成標準負壓,目前尚屬微負壓,氣流外排。
B097CU 6/17、 重症集中的病室,小大夜間往生了一位極高齡。
敬業的醫護人員態度,面對再不容易的病情、大家還是盡力而為,目前這現象多少正也反應了台灣的醫療現況。
也是真佩服亞東醫院前後收了那麼多加護重症,這大概和現任林芳郁院長過去是心臟血管外科權威的"超前部署"有點關係吧!
台大醫院首當萬華熱區、其實能先快速內控篩檢、維持正常運作又收了那麼多病患、著實不容易,不愧是台大!
回憶5月中時、自己所屬的北榮一警覺情況不對了,許院長也隨即緊急召集防疫會,把戰況急迫性升至最高,動員+動工、在CDC要求的期限內交出了全院1/10床數的246張全國最多的專責病床數,緊接著隨著救護車每天將患者一批批送至,一層層開出專責病房至今,不過也才2個月。回去真該看看"危機總動員"這部老電影!
B098 11/30 包括98和其他專責病房多位參與出征環南市場篩檢的護理師,趁住院病患少了些、專責區年輕護理師的特質,就是生怕自己閒下來被調來調去、不怕忙、不畏艱險、見義勇為、連CPR時都奮力到自己N95口罩都鬆掉。
B087 18/34 剩14位頤園長照高齡,正好一人一間了,已預定好了未來幾天要篩檢和注射疫苗流程,希望別再有陰轉陽!屆時87很容易再清空,方便調整。
B077 13/22
思源頭一個成為戰區的77病房依舊靜靜的擔任守門人,兩人一間的夫妻、一位同樣默默的照顧另一位的復原。待久暫出不了院的多不年輕,就讓專責同仁的努力、讓時間來消化病情的好轉,當高齡醫學遇上Cov照護。想起一部好來𡡅影片"當沙莉遇見哈利",保証專責的年輕醫護沒聽過這部電影!
B078 6/22
78每日病患數的浮動最大,送來等待二採陰各科重症有時待上2~3日才送得出各自專科病房,高齡全人重病照護大不易。
回首,北榮上下展現的領導效率、團隊紀律、動員協調、和行動力,讓我們身為北榮一份子為榮。
⋯⋯⋯⋯
因為以上這些人,我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牙醫234,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地方媽媽Ellie健身筆記 Facebook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牙醫234 Youtube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求解】牙齒抽神經會痛嗎嗚嗚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牙醫根管治療,需不需要麻醉?(已經填藥殺神經)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問題] 抽神經是越晚抽越好嗎? 的評價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我們將連續至少三個禮拜,為所有的觀眾朋友的健康,跟你們應該接受的醫療權益,給予你們真正專業的知識。不要因為自己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或是家屬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成為不良醫院或不良醫師再次敲詐的對象,這樣的病人真的太可憐了。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正式頒給了免疫療法,但什麼樣的醫院可以進行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在什麼狀況裡頭患者才應該接受,而他是不是一個副作用很大的一個療法?什麼樣的情況裡頭,當你接受免疫療法的時候,你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免於你還沒有死於癌症末期,你就因為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而不幸的往生。
這是我們接下來為大家報導的幾個議題,我們先從幾個個案開始,讓大家瞭解其實免疫療法本身充滿了各種的危險,但也充滿了希望,未來其實整個癌症的治療將走向免疫療法 細胞療法 標靶療法,還有質子療法等等,這整個專題裡頭,我們將採訪中國醫藥大學,他在這個領域裡頭和美國最著名的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在許多的交流裡頭是唯一台灣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的最重要的醫院。
另外我們也特別採訪了即將落成試營運的台大癌症醫院,台大癌症醫院是在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費盡心血,在永齡基金會的創辦人也就是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慷慨捐贈150億台幣成立的。他的方式就是比照美國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麼接著我們也會為大家採訪長庚的質子中心。我們希望能夠瞭解各個台灣的幾大醫院,他們的整體免疫療法以及癌症的相關療法,給大家的各種勸告。
我們先來看一些病患,當他們接受免疫療法,或是面臨癌症的末期的時刻,他們的困境,他們所面臨的危險。
{內文}
== 案例A 腦癌患者 ==注射免疫新藥 陷入昏迷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一位台灣優秀的醫者身上,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他繼續深造 獲得美國哈佛醫學博士。
然而 他被宣布罹患幾乎是絕症的腦癌時,一位閱覽過無數患者案例的白袍醫者,同樣也得經歷,癌症患者的無奈和茫然。主治醫師告訴他想存活,他只能進行免疫療法。
當他躺在病床上準備要被注射免疫藥物時,他只知道 他要被注射的是"新藥",因此免費,而且此"新藥"是免疫藥物中當紅的PD-1抑制劑。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將被注射的免疫藥物,只在臨床試驗第二期,僅有約8位患者測試過這個藥物,他同樣不知道的是,這個紐約州小藥廠 編號2810的藥物,合約書上寫明"已有五人因施打此藥死亡",主治醫師也沒有告知他,抑制PD1的藥物早有穩定的已上市藥物,包括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本庶佑和小野藥廠開發的Nivolumab,以及默沙東藥廠生產的Keydruda。
你怪他怎麼不把一切都了解了才進開刀房嗎?那麼我們可能忘了,當你處在罹癌的晴天霹靂時,我們很難會去看治療藥物的合約書,我們只會全然相信醫生,包括一位哈佛醫學院博士。有些人 死於癌症,但有些人是死於醫生的無良。
完成注射後,這位A醫師全身顫抖 劇痛,一天後陷入昏迷,慢慢醒來後又神智不清 ,甚至痛苦到失去求生意志。免疫新藥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而這個讓他差點致命的藥物,外傳也有台灣醫療機構使用過。
== 案例B 肺腺癌患者 == 棄高價免疫細胞療法 改傳統化療 抗癌成功
第二個真實故事 他罹患的是肺腺癌。
醫生告訴他"你罹患的是罕見突變肺腺癌",建議他直接跳過傳統性療法(手術.化療.放療),進行免疫細胞療法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院方開出的免疫細胞療法,價格高到他必須先賣掉房子才有錢進行治療。他只好尋求另一位醫師建議,先進行傳統化療,而且這是健保給付的醫療,結果這個原來的醫生口中"恐怕是無效的治療法",卻讓他的腫瘤 成功由大縮小,也且他不必負債。
== 案例C 肝癌患者 == 注射幹細胞 抗癌失敗死亡
第三位癌症患者C,醫生告訴他 罹患了肝癌。
台灣衛福部九月正式公佈「特管辦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但無助和恐慌下,他實在分不清楚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的差別。於是他在朋友介紹下,走入一家診所,聽信了診所"幹細胞加上NK細胞能解癌症"的宣傳,決定以此治療自己的末期肝癌,結果他花了上百萬,體內的癌細胞卻不到三個月就全面擴散,最終很快的離世。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現在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幹細胞的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出來的產品,免疫細胞現在有了,幹細胞現在還沒有,大家全部在做人體實驗當中,所以(幹細胞在醫療上)未知數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亦是台灣研究腦癌免疫細胞療法的先驅,對<文茜世界周報>採訪團隊解釋,幹細胞研究未來可能很重要,但目前仍未完全成熟,在人類還沒學會控制幹細胞的相關功能時,並不適合就大膽的拿幹細胞來治療癌症。周德陽說明,目前幹細胞的功能 主要並非來對付癌症,而是在對付中風 心肌梗塞 帕金森等疾病上。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幹細胞)真正打進去心臟的話,它其實不是真正發展成幹細胞,它只是利用幹細胞一些分泌的誘導因子,讓我們自己旁邊的細胞 發展增加而已,腦部也是一樣,(注射幹細胞後)它沒有發展成神經細胞,它只是誘發旁邊的神經細胞長多一點來修補
人類的癌症新療法,使醫療科技出現革命性的改變,也改變了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然而這三個真實案例更反映出,從一般民眾到醫界對於治癌新療法,不是懂得太少而「誤入歧途」,就是在資訊混亂中,葬送了寶貴的健康甚至生命,這個現象震撼的敲響了醫界警鐘,也敲醒了我們媒體工作者,決定以一系列專業報導 幫助癌症病患和家屬。
[癌症有四大治療方式]:
一. 傳統療法:手術 化學藥物治療
二. 放射線治療: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電腦刀/螺旋刀 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
三. 標靶治療
四. 免疫細胞治療
傳統療法包括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則包括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 電腦刀 螺旋刀等則屬於新一代的進階X光放射治療技術,其中最先進的 屬質子治療和重粒子治療,能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特性是精準且副作用較低。而約5年前出現第一瓶免疫新藥後,如今"免疫細胞治療",更被認為是解開癌症治療的秘密鑰匙。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我大概在10年前就想到細胞療法,那時候還是在很多在動物實驗當中,我覺得免疫細胞是最自然的,現在所有的化療 放射治療 開刀都還是有傷害的,利用免疫細胞去抑制癌細胞,人類本來就可以到2013年以後,
台灣神經外科權威周德陽教授笑稱自己在學生時代,聽聞老師講免疫療法時就產生極大興趣,並在10多年前就在手術與治療之外,投入大量時間在研究室,鑽研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治療分四大類]:
1.NK 2.CIK
3.樹突細胞DC
4.CAR-T
*(NK和CIK缺點:難以找到癌細胞目標)
周德陽仔細的告訴採訪團隊,<免疫細胞治療>大致分成四種。包括最低階的NK以及第二種 再從NK培養出來的CIK,但NK及CIK的缺點是欠缺免疫細胞療法中的「導航系統」,亦即病人注射後難以找到癌細胞的目標。第三種是具有「導航系統」的樹突細胞DC,一種從腫瘤抗原淬取出來,間接訓練自體本身的免疫T細胞,去追捕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第四種是更高技術的CAR-T,從患者的體內抽取出血液,在實驗室裡從中挑選出T細胞,再於T細胞上裝上特殊的蛋白,蛋白內鍵能識別腫瘤的編碼,於是T細胞好像裝上"彈頭"一般,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症。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CAR-T是很有效打下去的話 80%癌細胞就殺死了,可是他有一些副作用太強,會造成免疫力的增強太厲害,會攻擊到不應該攻擊的器官,現在CAR-T最大的問題在這裡,可是它很清楚 它是一個希望,未來癌症的希望可能還是在CAR-T
另一個問題是細胞療法中的DC和CAR-T,都必須自病患自體血液中抽出後,在具備一定規格的實驗室GTP或GMP內,才能製作為專殺癌細胞的殺手,再回輸體內對抗癌症,因此若不是醫學中心的實驗室 恐怕難以做到。
而若是委外製作,也要小心委外單位是哪裡,私人生物科技公司是否具有通過認證的實驗室,有的生技公司宣稱送到日本,問題是 患者根本無從查證,也有過程中污染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癌症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但令人痛心與不忍的是,癌末患者成為誇大不實免疫療法下犧牲者的亂象,也正遍地開花的發生在台灣。周德陽建議多管齊下 ,仍是當前治療癌症最好的辦法。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免疫治療沒有排除傳統治療,所以 免疫治療可以當作是一個附加的,附加的治療就是你是"ADD ON",那這樣的話,病人堆成治療的保障,理論上現在認為說,這兩個加成(傳統治療+免疫治療),反而會更好,就是比兩個單獨用還好,現在目前醫學上的報告 都是這樣講
[案例]:何小姐/乳癌患者 以手術.放療.免疫疫苗療法治療
何小姐就是多管齊下,勇敢又成功的打了一場抗癌仗的戰士。7年前這位才剛40歲出頭,美麗又瀟灑的新銳企業女性,忽然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初期。
(何小姐\曾罹患乳癌患者)
剛開始是因為 覺得會痛,那種痛和平常的痛不一樣,它就是偶爾會痛,好像東西會抓住那種痛
她用一貫的瀟灑 沒有難過太久,2011年3月確診右側乳房罹癌後,立刻手術切除1.3公分的腫瘤,4月 進行抗賀爾蒙的治療。我們不知道,當一位女人得多堅強。當治療才剛告一段落,醫師發現她的身體再度出現了警訊。
(劉良智\中醫大外科主任)
在尾底骨的地方有一些明顯的訊號,今天會再出現變異性,再出現轉移的狀況,一定是她原本的細胞出現了變異,或者是 她原本的細胞,逃脫她原本治療的控制,所以我們覺得在它轉移了之後,應該除了做傳統治療以外,還要再用免疫細胞治療,去加強它癌症控制的那個部分
醫療團隊當機立斷,以CIK(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DC(樹突細胞)的細胞療法,抽取出何小姐的血液,透過細胞激化讓免疫T細胞變成殺手細胞,再打回體內裂解或殺死腫瘤細胞。過去,傳統的手術化療與放療不足以幫助人體抗癌時,人類只能驚駭而絕望的走向死亡深淵,如今,免疫細胞療法似乎成為一群特種精銳部隊,幫忙人體打贏棘手的深淵。
(何小姐\乳癌患者)
我的長輩都這麼跟我講,啊你怎麼去想這個(免疫療法),你就照舊的方法去治療就好了嘛,我有除了傳統 又有這個(免疫療法)治療,我反而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然後這個團隊是我信任的,而且它不是坊間開業醫或是什麼隨便的儀器弄的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想要 一個完整的軀殼。何小姐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下,幸運的打贏了很多女性因此倒下的硬仗,而且五年來沒有復發,但許多癌末患者一旦無常臨頭,卻淪為醫療白老鼠。
台灣衛福部今年九月正式發布「特管辦法」期能整治亂象,將細胞治療技術透明化,並且要求醫療機構進行細胞治療時,需名列治療方式 費用及收費方式等等,再上報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防堵過去細胞療法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坑人案例。
<文茜世界周報>團隊關注"癌症突破性療法"的議題,特別走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它與拿下了2018諾貝爾生醫獎 世界最頂尖癌症中心<美國MD Anderson>密切合作多年,亦是MD Anderson唯一在台灣的姊妹醫院。
(蔡長海\中國醫大董事長 亞洲大學創辦人)
以往我們的觀念癌症是絕症,它現在因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發明,它現在已經是把癌症變成絕症變成"慢性病",所以它的細胞免疫療法,它其實是有特異性 而且整體(特異性)就是它可以辨識特異性的抗原,然後來殺癌症細胞(持續性),因為它是有記憶力的,或許在人體裡面 可以活比較長,它可以持續殺其他的癌症細胞,但是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整體性)就是因為持續在病人體內,所以癌症比較不會轉移和復發,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治療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 MD Anderson教授)
整個醫療教育體系來講,我想在未來幾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革命,因為細胞治療的部分,在過去 在傳統理論中都還沒有這一段,這一部分一定會有很多的涉及,不只是IM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謝謝喔 還有放射計算,接下去還有那麼多的粒子,還有質子 還有氦 還有碳元素,還有現在的中子捕獲治療,還有這些的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未來有可能就是突破的一個新的契機
台灣的癌末病人正承受著錯誤或昂貴不合理的醫療嗎?建立一個正確的免疫療法知識,這是我們深切的期望。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地方媽媽Ellie健身筆記 Facebook 八卦
周先森工作站了一整天,
還一度腳要抽筋的情況下,
晚上還是分段完成了100個波比跳,
100個呀我的天,還是全波比!!
而我呢?我在幹什麼!
我躺在沙發上耍廢,其實胃只有一丟丟痛,
但只要老公眼神飄過來,我就假裝糾結一下!
胃痛是痛啊,自己做的乳酪蛋糕還是好吃,
吃了一塊,然後,胃就更痛了!!!
胃酸趕不上口慾是一個什麼遺憾,
稍有壓力就胃痛是什麼神經體質~
胃的自我意識,其實從我學生時期就開始了,
懂事之後也經過積極治療保養溝通,
但是現在,我那感性的胃袋,
依然愛在我情緒緊繃的時候刷存在感!
以前剛開始訓練腹部的時候,經常“溢赤酸”,
(所以我餐後必須要等兩小時後才能運動)
在腹部開始慢慢變緊實的過程中,
我開始覺得胃的脹氣不再那麼囂張,
一痛就直不起的腰桿,現在可以直直的隱痛,
也許是運動改善了體質,也許是強健了心智,
我躁動的胃袋,這一兩年有比較文靜一點!
壓力真的是惡魔,讓我們長胖,讓我們爆痘,
亂搞我們的免疫系統,還催眠我們變得難相處~
當鴨梨在心中逐漸變大,還沒喚醒胃之糾結之前,
先用運動把自己搞到喘兮兮溼答答,
往往能扭轉情勢,
而這次,完全是惰性讓橫隔膜失守,
下次一定,稍微感受到心有壓迫,
絕對要用運動,把那股氣震出去!!
💁♀️苔苔:疫情過後我們去冰島玩!
💁♂️先森:妳這麼怕冷的人,那種氣候,
不會讓妳出門很有壓力嗎!
💁♀️我的:「鴨梨」去到那邊,就會變成「凍梨」了!
所以,我可以!
🤳攝影 手機自拍
🔍照片故事:當腹肚開始團結時脹氣特別嚴重,
圖為腹肚開始撕裂時,
我的胃脹氣肚脹氣,一直想放屁已經開始忘記!
周琨瑾 你的全波比跳100 讓我好有鴨梨啊!
我的深蹲100在波比面前已經是小蛋糕了!!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牙醫234 Youtube 的評價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小腿抽筋 #自救預防 最近天氣好冷,不知道大家在睡覺時,有沒有突然發生抽筋的狀況呢?抽筋發生當下,多半感到無助,只能忍耐疼痛到懷疑人生!難道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今天物理治療師劭玟和詠荃就要教大家「簡單自救」舒緩小腿抽筋的方法,以及平時要怎麼預防抽筋!小腿容易痠緊脹的人做也很好!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狀況容易發生抽筋?
🔸抽筋時,自救三招緩解方法!
🔸平時如何降低抽筋的發生機率?!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狀況下容易發生抽筋
1.天氣氣溫較低。
2.運動過程,如:暖身不足或肌肉過於緊繃或疲勞。
3.身體不適,如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時。
🔸小腿發生抽筋時,自救三招
▫患側腳板回勾動作:當小腿發生抽筋時,可將腳板往身體方向回勾,降低疼痛症狀。若疼痛比較嚴重而無法自己施作時,可以請身旁親友協助喔!
▫利用毛巾放鬆緊繃小腿肌肉:可以拿一條毛巾,穿過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回拉,直到小腿肚感覺緊緊痠痠時,停住10秒保持呼吸,重複5到10次。
▫採弓箭步方式,放鬆緊繃小腿:可以將緊繃小腿往後跨一步,記得五個腳趾頭都要朝前,腳後跟往下踩,緊貼地板,維持10秒保持呼吸,重複5到10次。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該怎麼做?
▫熱敷:每日可以1到2次,熱敷約15-20分鐘。
▫容易抽筋者,可以穿長褲或襪子,維持小腿肌肉柔軟度及溫度。
▫加強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伸展。
#抽筋 #預防 #自救三招 #熱敷 #小腿緊繃 #姿勢+ #運動不足 #氣溫降低 #電解質 #神經很有事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五股香舖爆炸4死38傷 爆竹貨源難追
前天晚上新北市五股的金紙鋪大爆炸,造成4死38傷的慘劇,今天已經是第三天,現場依舊是滿目瘡痍。目前估計總共有53戶住家房屋都受到波及。新北市政府已經決定先給每一戶、兩萬塊的慰問金,之後再給每戶四到八萬元的房屋補助。至於,肇事的大貨車因為疑似載滿、一噸重中國製的高空煙火,卻沒有向警消申報,不過現在司機又已經死亡,所以要追查貨源,難度不小。
大型機具忙著拆除被炸到破的牆面跟招牌,五股金紙鋪發生大爆炸第三天,現場的狀況依舊是滿目瘡痍。這一次遭受爆炸波及的房屋共有五十三間,其中有十間幾乎全毀,剛好就住在香鋪正對面的嚴先生,房子被炸到面目全非,卻還是希望政府能保留住自己老家。
無辜受害的,還有當時開車路過金紙鋪,被烈火奪走性命的死者林文宏,他的老父親難以接受惡耗,心痛不已,要求政府一定要找出事發原因,若真是公務員在爆竹管制上有疏失,不排除會提國賠還給兒子公道。
一場大爆炸,帶走四條人命,究竟肇事車輛上大批中國製煙火是從哪裡來?警消清查發現,這輛車從三芝住家經過淡水,最後到五股,運送爆竹過程中,都沒有依規定向警消登記通報,也增加追查貨源難度。
當時是什麼原因造成車輛起火?警消還得深入調查。只是載滿煙火的貨車能夠到處行駛,卻沒有受到管制,最後還釀成災情,也顯露出爆竹管理的法令沒有確切落實的漏洞。
五股大爆炸 8歲女童勇救母親
這起造成4死38傷的大爆炸,也波及到了路過的轎車,當時一對母女被卡在車內,尤其媽媽的臉、被玻璃碎片割得都是傷,當場陷入昏迷,不過,同樣也在車上的8歲郭小妹,卻不顧自己的手也受傷,他自己一個人使盡全力,把媽媽從車裡拖出來,並且趕快路人求救,救了媽媽一命,非常勇敢。
金紙鋪爆炸案 炸出爆竹安檢漏洞
這起事件,也炸出了爆竹的安全問題,雖然對爆竹的管制,國內已有一套法令規範,不管是進口、運送或儲存,都需登記報備,而消防單位也會在每一到兩個月,進行抽查安檢,不過,卻還是有業者,沒有按照法規走。
五股金紙鋪的大爆炸,威力驚人,但事發前,金紙鋪疑似在屋內,堆放大量爆竹,安檢卻過關。還有肇事的車輛,能滿載爆竹到處走,卻沒見到任何安全管制,面對種種缺失,新北市長朱立倫強調,一定要全面檢討。
爆竹意外讓官員繃緊神經,想辦法改善,只是類似的爆竹傷人的事件,早就不是第一次。
民國92年,苗栗的爆竹工廠大爆炸,熊熊烈火,一次就奪走六條人命,時間再拉近一點,去年四月份,在台北市西園路,有屋主在家中放大量爆竹,疑似因為小孩玩火引爆,造成二死五傷的悲劇,同年六月份,台北市有民眾在家中,堆積沒用完的煙火,也不慎引起大爆炸。只是國內對爆竹管制,從進口、運送到儲存,都有一套法令規範,卻還是有業者,不斷找花招掩護,逃避安檢。
違法業者可能會把爆竹分頭藏放,甚至運送時也沒照法規走,進行通報登記,跟安檢人員大玩捉迷藏,難道真的無法解決嗎,消防署表示,會針對這些問題做重新檢討,但是否有修法的必要,還要再做評估。"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牙醫根管治療,需不需要麻醉?(已經填藥殺神經) - Mobile01 的八卦
超怕下次去死不幫我打麻醉又超痛不知道有沒有人有經驗可以分享嗚嗚另外醫生說這次去就會完全弄好根管治療但我看許多人都說大臼齒起碼要三四次這樣正常嗎? ... <看更多>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問題] 抽神經是越晚抽越好嗎? 的八卦
如題,我的左上第一大臼齒蛀到非常接近神經看了好幾位牙醫都建議我抽神經,不過我最後還是選擇先補上補上之後也只有喝冰的會痛、一般吃飯都不會痛我的 ... ... <看更多>
抽神經過程會痛嗎 在 【求解】牙齒抽神經會痛嗎嗚嗚 - 閒聊板 | Dcard 的八卦
【求解】牙齒抽神經會痛嗎嗚嗚. 閒聊. 2015年2月24日17:28. 突然發現蛀牙去看牙醫第一間說蛀牙三分之一要抽神經做牙套了燈愣!!! 對我來說根本晴天霹靂牙醫就已經夠恐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