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週二(0617)晚安! 今晚最新消息.....
1.(1)集中市場融資增6.28億達2114.61億
融券減4322張達34萬3460張
(2)新台幣收盤貶0.5分達30.066元
(3)國泰金控(2882)經濟研究團隊表示 在外需成長動能
拉動台灣經濟成長下 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GDP)
預估值從 2.98%上調至3.29% 預測區間2.8%至3.6%
(4)金管會表示 6月30日開放先賣後買當日沖銷
2.鴻海夏普合作案 郭台銘嘆被騙
(1)郭台銘接受日本東洋經濟雜誌專訪 傾吐鴻海與夏普
合作意向的峰迴路轉 郭台銘透露:當時鴻海與夏普談
合作 夏普誆騙了他
(2)媒體引述東洋經濟專訪:郭台銘並未把話說死 若夏普
同意他以股票市值購得股權 郭台銘願意即刻出資
(3)郭董首度透露 當時鴻海與夏普談合作 夏普誆騙了他
夏普因液晶及太陽電池事業不振 公司面臨存亡危機
2012年3月鴻海與夏普締約業務資本合作,由鴻海投資
約1300億日圓(約台幣382億)其中半數投資夏普主體
其餘投資位於大阪府堺市夏普的液晶面板廠"堺工廠"
是以郭董個人資金投資 看似台日合作上軌道
但2012年 夏天開始協商時卻呈現模糊 至2013年3月
26日 資金必須到位的最後期限 鴻海資金仍未到位
(4)鴻夏怎麼戀 經營面板是關鍵 鴻海(2317)郭台銘向
日媒透露鴻夏戀秘辛 整體觀察 鴻海不放棄投資並
參與經營夏普機會 面板技術的「經營」程度應該
是鴻夏之間該怎麼戀的關鍵。
---整個事件的觀察?欺騙過程,郭台銘如何描述?
---郭台銘此刻說出被騙,郭董心中真正用意?想法?
---鴻海.夏普未來有可能的關係變化?
3.(1)記憶體模組廠金士頓(Kingston)將參與記憶體控制晶片
廠群聯(8299)私募增資 將認購500萬股 每股新台幣185元
(2)春源鋼鐵(2010)今股東會中順應股東提議增派現金股利
由原本的每股現金股利0.9元增加為1.2元
另新光鋼(2031)榮剛(5009)改選董監事
(3)殯葬業龍巖(5530)今股東會中通過增派每股現金
股利至新台幣4元 龍巖總經理劉偉龍:今年下半年
將推出無暇二代產品 處分不動產 下半年業績樂觀
台股再創六年新高,細看,原來是國際盤帶動,美股再創
歷史新高;蘋果.特斯拉股價大漲;就連近期油價大漲,
也成為推升台股創新高理由,彼此關聯性?
---昨蘋果大漲理由?美國蘋概股?台灣蘋蓋股?宸鴻傳
獲四大訂單,哪四大訂單?麥格理上看350元,理由?
---特斯拉最近傳出"釋出專利"為何要釋出專利?利空?
利多?電動車概念股?汽車股?
---國際股大漲的還有 美國美光、韓Hyxnix創12年高
大漲理由?最近全球DRAM市場熱理由?dram股操作?
---國際光電展今登場,內容?油價飆漲下,太陽能股?
1.收9240 漲37 量1005億 外資+37億
---再創六年新高 下一步挑戰9309?何時?靠誰?量夠?
---外資連9買逾296.8億 外資憂心七月?訊號?
---明天期貨結算 台股?期貨,選擇權,台幣,借券訊號?
---國際分析師:上週13號星期五不可怕,本週五三巫日
才真正可怕,為何?啥是三巫日?美股?美股VS台股?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創紀錄連5個月下調人民幣兌美元
中間價後 上週讓人民幣中間價升值0.2%創今年來最大
升幅 摩根大通集團表示:代表央行"行為有明顯改變"
投資人應利用3個月期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
交易 繼續押注人民幣
※人行調高人民幣中間價後,人民幣轉升趨勢將捲土重來?
人民幣?陸股?陸股VS台股?
2.今天股東會
(1)華碩(2357)股東會重點 華碩董座 施崇棠
‧配發現金股利19.5元 再創歷年新高
‧今年將推更多英雄產品 達到全產品線出貨成長
估2017非PC業務大成長
‧外資指出 第2季NB和平板出貨恐不如預期 華碩:NB
出貨可順利達標 平板6月還剩下2星期 可拚拚看
(2)華邦電股東會重點 華邦電董座 焦佑鈞
‧下半年產業景氣不錯
‧DRAM在過去幾年整併後 不再盲目擴產 市場可望安定
‧看好物聯網發展 焦佑鈞:還有10~20年好景
(3)寶成股東會重點 寶成董座 蔡其建
‧配發現金股利1元 ‧今年資本支出估3億美元
‧中國(風波)是短空長多 未來訂單會掌握更好
‧投資1億美元 在緬甸設生產基地
---華碩今股東會 施崇棠說:將推更多英雄式產品!哪些
叫做英雄式產品?競爭力?華碩未來業績表現?操作?
---華邦電,寶成,股東會內容解讀?未來業績?操作?
3.股息配發
(1)台塑配息率58% 小股東不滿 台塑董座王文淵
‧(6/13)台塑股東會→配息率低 職業股東砲轟
"王永慶交代來問台塑績效"
王文淵臉色沉 李志村道歉
‧(6/17)台化股東會→王文淵短暫受訪快閃
(2)威強電股東會加發股利 威強電董座 郭博達
‧股利從3元提升到5.4元
現金股利從2.4元→4.8元 股票股利維持0.6元
‧樂觀今年營運
(3)利多!群聯股東會股息加碼 群聯董座 潘健成
‧加發0.5元現金 從10元→10.5元 創史高
‧群聯通過辦理私募 估私募普通股總額
不逾5000萬股 增加實收資本總額不逾5億
---台塑配息率低 小股東「幹譙」如何看待?操作?
---威強電 群聯加發股息 如何看待?操作?
4.焦點股
---股東領的股息少,但公司員工領的紅利卻很多!為何?
---大立光員工分紅57萬,那些公司員工分紅多?理由?
年輕人找工作,可以多朝分紅多的公司去應徵!??
5.三星推出史上解析度最高的平板?也是最輕薄?
---三星 新平板GALAXY Tab S 長?多薄?特色?
---標榜最高解析度 是有多高?影片.照片看起來?
---市場第一台支援4G LTE全頻通,啥是全頻通?
---三星新平板GALAXY Tab S 和其他平板比較?
比重量?薄度?解析度?價格?....
---平板電腦不同尺寸從小到大的演變,看出趨勢?
***精采內容都在(周二)錢線百分百,睿涵與您分享專業
低解析度照片轉高解析度 在 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 Facebook 八卦
#攝影史上的今天
【太空漫步】2月7日,1984年
http://immian.com/spacewalk/
.
在人類征服太空的歷史中,這張最知名、最具標誌性意義的照片被時代雜誌選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 100 張照片」,在美國論壇 reddit 上也被評價為「史上最偉大的照片」。不過,它是怎麼被拍出來的呢?
.
35 年前的今天,人類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美國太空人 Bruce McCandless II 在一趟編號為「STS-41B」的任務中,完成了長達 5 小時 55 分鐘的太空漫步,並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不受繫繩束縛、真正意義上的太空人。拍下這張照片的當下,他與太空站的距離長達 97.5 公尺之遙(320 英尺)。
.
【休士頓,我們需要一台最耐操的相機!】
要打造出一台可以用在太空拍照的相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應付太空人的工作環境之外,最主要的困難點在於太空中的溫度變化相對劇烈,即使是在條件相對穩定的太空站,每 90 分鐘就會繞行地球自轉一圈,換句話說,只要每 45 分鐘就會經歷一次日出與日落。在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下,被太陽照射時溫度會很輕易地超過 120°C,同時在陰影中又會降低到零下 65°C,因此太空人所使用的相機若沒有一定的耐候性,是很難完成這趟任務的。
.
在登月任務和太空任務期間,NASA 所選擇的合作對象是當時以耐操著名的「哈蘇」(Hasselblad),採用的是 70mm 中片幅規格底片。雖然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沒有很明確的記載,但用於任務「STS-41B」的相機應該是 Hasselblad 500EL,被記錄的焦段是 100mm,雖然也沒有詳細鏡頭的型號,但推測應該是 1968 年發表的銘鏡 Carl Zeiss Planar 100mm F3.5,使用的底片則是 220 規格的 Kodak Ektachrome 64。
.
【找回那百中選一的原始檔案】
這張經典的「太空漫步」照片並非僅只有一張,實際上它是取自任務過程中拍攝的一連串照片。為了找到這張照片的原始檔,我在 NASA 官方網站找到了「STS-41B」任務中所拍下的全部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專屬的編號,而這項任務的照片號(NASA Photo ID)則為 STS41B-35-1584 至 STS41B-35-1702。
.
從末四碼流水號來看一共有 119 張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嘗試拍攝的各種構圖,其中不乏全黑與過曝的照片,還有一些照片不知道是在拍三小的失敗照XD
.
其中最經典的「太空漫遊」在美國太空總署中的照片編號(NASA Photo ID)是「STS41B-35-1604」,我原以為這張有經過一些後製與裁切,但實際上它與原圖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僅加強了一些對比而已,構圖也幾乎沒有改變。
.
實際上如果我們一張一張去看那整批的 119 張照片,即便有些照片構圖十分接近,但「STS41B-35-1604」仍然是其中最亮眼、構圖最平衡的一張。
.
【35 年前的高解析度:70mm 底片】
保存 1984 年的老照片說來並不稀奇,但 NASA 了不起的地方是竟然還在官方網站提供了 5700x5900 的大圖檔案供免費下載,這相當於 3,363 萬畫素的高解析掃描圖檔,許多照片放大後仍然有很好的細節,可見"底大一級壓死人”在外太空仍然適用XD。
.
當然以現代的科技來看,要拍出 3,363 萬畫素的照片絕非難事,但在 1984 年,哈蘇相機、蔡司鏡頭與 220 底片確實是拍出太空中高解析照片的最佳選項之一。另一方面,70mm 底片除了可用在中片幅相機上(例如國民中判 Pentax 67),在現代也可用來拍攝 IMAX 電影,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就是 70mm 膠片的擁護者之一。
.
(編按:NASA 在 Hasselblad 500EL 機身上使用的 220 底片實際顯像尺寸是 55x55mm(即 6x6),這雖然是 120 中片幅的一種規格,不過與電影規格的 70mm 膠片仍有不同,像是以同為寬 70mm 的 Todd-AO 規格為例,因為須具備額外的 5mm 來容納音軌,因此實際使用的膠片尺寸是 65mm,其顯像尺寸則只有 48.5×22.1mm,算得上是比中片幅的 120 要小上不少。而這裡指的 70mm-Format 指的僅只是同為 70mm 寬的底片。)
.
除了上述這些知名照片,在「STS-41B」任務中,太空人也分別使用了 100mm 和 250mm 焦段的鏡頭(後者推測應該是 Carl Zeiss Sonnar 250mm F5.6 )來拍攝地貌。從更早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從太空中所拍攝的地球局部照片,範圍分別包含衣索比亞、巴拉圭、巴西、巴哈馬、玻利維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照片編號 STS41B-35-1585~STS41B-35-1594,共 9 張)。
.
【後話:關於拍攝者與被攝者】
照片中的太空人 Bruce McCandless II(下圖合照的後排右,身著太空衣)同時也是位美國海軍上校,他已於 2017 年 12 月 22 日在美國加州的家中去世,享年 80 歲,拍下這張照片的則是駕駛員 Robert L. Gibson(前排右,藍色衣服),現年 73 歲仍然在世。而在「STS-41B」任務中,執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還有 Robert L. Stewart(後排左,著太空衣),不過其名聲就沒有 Bruce McCandless II 來的那樣響亮了。
.
即便艙外活動任務風險極高,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仍未有太空人因此受到災難性的意外或死亡。不過在「太空漫步」拍攝後 2 年,搭乘同一艘太空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挑戰者號太空梭(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在 1986 年 1 月 28 日的升空過程中解體,機上 7 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這件意外從而使得美國太空梭計劃被冷凍長達 32 月之久。
.
關於人類「太空中的攝影史」其實還有許多值得一書之處,本文 Hasselblad 500EL 的故事也僅僅是佔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將來【攝影史上的今天】還會持續再提到各種被帶上太空的攝影器材喔!
.
.
關於【攝影史上的今天】
透過攝影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照片視角,帶大眾走入照片中的情境與攝影師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個描寫影像力量的專欄,在未來「攝影史上的今天」會以一個月 4 則的頻率,持續分享一週年的攝影故事。
.
#攝影史上的今天
低解析度照片轉高解析度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肺纖維化到底能不能恢復?張上淳解密:時間可以讓它慢慢復原】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根據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臨床期刊報導,從一位50歲因病死亡男性案例的屍體解剖發現,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徵與SARS和MERS非常相似,除了對肺部有「瀰漫性肺泡」、「纖維化損傷」外,也會造成嚴重「免疫損傷」。(資料來源:【註1】)
■ 什麼是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當肺臟受到損傷自然出現的結疤現象,如果肺部傷害時間過長或是破壞的面積過大,就會導致肺臟組織硬化並逐漸喪失功能,嚴重會導致病患死亡,這種硬化的過程部分醫師會這樣形容:肺臟從柔軟如絲瓜般逐漸纖維化到如菜瓜布般的發展,因此又有「菜瓜布肺」的俗稱。(資料來源:【註2】 )
■ 「肺纖維化」俗稱「菜瓜布肺」,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纖維化疾病
菜瓜布肺患者:下肺纖維化,常有爆裂聲;近年因天氣變化劇烈加上空氣汙染嚴重,誘發「菜瓜布肺」患者因急性惡化而送醫的比例逐年升高。
「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指出,菜瓜布肺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纖維化疾病,由於患者的肺功能持續惡化,對於空汙的敏感度高,極易引發急性惡化造成乾咳、呼吸喘而住院治療。
此外,菜瓜布肺相較於其他肺部疾病的特別之處在於,菜瓜布肺通常從下肺葉開始纖維化,因此,當醫師聽診患者後背下背肺葉時,會聽到類似撕開魔鬼氈的連續性爆裂音,此時醫師會高度懷疑有菜瓜布肺的可能性,並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做進一步檢查。
「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分享,診間就有一名65歲的男性,一年前確診菜瓜布肺,原本病情穩定,但最近因為感冒導致疾病急性惡化,感到嚴重呼吸困難,血氧濃度從百分之九十幾下降到百分之八十,緊急安排住院治療。(資料來源: 【註3】)
■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日前更有痊癒患者出現「肺纖維化」後遺症,究竟什麼是肺纖維化?又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特發性肺纖維化】可能是大家比較陌生的一個病名,但近年來發生率持續增加。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肺部發展出許多疤痕組織而影響氣體交換能力,導致肺部功能逐漸惡化,使患者呼吸困難,預後相當不好,目前醫學界尚未了解肺纖維化的確切病因。
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年齡介於50到70歲。全世界約有五百萬人患有特發性肺纖維化,近年來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正常肺部功能
空氣進入體內經過氣管、支氣管,最終抵達肺泡。肺泡壁很薄,周圍密布微血管。氧氣在此擴散進入血流,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回到肺部呼出。
■萬一罹患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肺部變得像菜瓜布一般粗糙,不再有彈性。堅韌的纖維組織阻礙氣體交換,使身體難以獲得氧氣,也無法排除二氧化碳,肺部失去功能。
■罹患特發性肺纖維化會怎麼樣?
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最常表現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倦怠。隨著疾病持續進展,會出現發紺,杵狀指,身體逐漸消瘦。若肺部功能持續惡化,心臟功能亦會受到影響。
■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生原因至今仍無法斷定,但可能和「抽菸」、「空氣汙染」、「病毒感染」、「胃食道逆流」、「基因」等原因有關。
■該如何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
目前醫學無法根治特發性肺纖維化,但接受治療能減緩疾病進行並提高生活品質。
● 【服用藥物】:目前有能夠延緩病程的藥物,科學家也繼續努力開發療效更好的藥物。
● 【補充氧氣】:補充氧氣增加血氧濃度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及睡眠品質,並減少低血氧帶來的併發症。
● 【肺部復健】:透過運動增強耐受力,學習呼吸技巧讓肺部運作更有效率,也要攝取均衡營養。
● 【移植肺臟】:若各種治療方式已無法幫助患者,手術移植肺臟是最後的選項。
除了要按時服用藥物以外,患者還需記得戒菸、多運動、攝取均衡營養,並定期接種疫苗減少肺部感染。(資料來源:【註4】)
■肺纖維化到底能不能恢復?張上淳解密:時間可以讓它慢慢復原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但大家還是很擔心台灣400多個案例,會不會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
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在他的經驗中,肺纖維化是可以慢慢恢復的,大概半年之後就會慢慢回到正常。
台灣首例個案的女台商被證實有肺纖維化的狀況,跟以前SARS病患、H7N9病患的肺炎變化情形很類似。而肺纖維化俗稱「菜瓜布肺」,是指肺部從柔軟的絲瓜,變得像乾掉的菜瓜布一樣,又粗又硬、沒有彈性,所以沒辦法將空氣吸入肺部、運送到全身,不只呼吸會變得很困難,身體也會缺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說,肺纖維化的確有機會完全恢復,但要滿足3個條件:「當初的肺炎不嚴重」、「年輕」、「不要讓肺部再受傷」。
■出現肺纖維化的人,該做什麼來幫助恢復?
蘇一峰說,現在並沒有一個幫助肺纖維化恢復的超有效方法,「有抗纖維化的藥物正在研究,但也還在研究中。」所以只能保護肺部、多休息、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讓身體有能力製造材料去修復。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醫師王智亮說,在肺部纖維化的這段期間,要小心注意不要感冒,「如果再次讓肺受傷,比如說感冒,肺功能就會快速的惡化。」
■ 用運動來幫助恢復肺纖維化?
蘇一峰說,運動幫助恢復的是肺活量、肺功能,因為在肺纖維化之後,肺功能也會下降,透過游泳、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恢復肺功能,身體會比較舒服。
「但不代表肺纖維化的部分好了,只是比較不會惡化。」
王智亮也提到,運動其實增強的是血液循環、是心臟輸送氧氣的能力,對於肺部細胞的幫助不是很大,但氧氣輸送能力變好,其實也可以減輕肺部負擔,是可以嘗試的作法。
(資料來源:【註5】)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COVID學術專區(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
---學術文章 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journal/
-----轉譯摘要 https://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279/
📋 (2020/02/18)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中文摘要轉譯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蔡慧如博士摘要整理)
論壇FB貼文,連結網址: https://bit.ly/2Zpn0ib
■文獻資料:
📋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uthor:Zhe Xu, Lei Shi, Yijin Wang, et al.
原文連結:( The Lancet ) https://bit.ly/2LJmN1d
∎【註2】
( 康健雜誌 - KB康健知識庫)【什麼是肺纖維化?】: https://bit.ly/3eaaKq8
∎【註3】
振興醫院【空汙嚴重 「菜瓜布肺」恐急速惡化】:https://bit.ly/3gbwtQ5
∎【註4】
天下雜誌【新冠肺炎後遺症「肺纖維化」是什麼?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治療?】:https://bit.ly/36grUzq
∎【註5】
Yahoo 新聞「肺纖維化到底能不能恢復?張上淳解密:時間可以讓它慢慢復原」:https://bit.ly/2Trzgev
➤➤照片
∎【註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肺纖維化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瀰漫性肺泡 #纖維化損傷 #菜瓜布肺 #下肺纖維化 #下肺葉 #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 #抽菸 #空氣汙染 #病毒感染 #胃食道逆流 #基因 #服用藥物 #補充氧氣 #肺部復健 #移植肺臟 #肺炎不嚴重 #年輕 #不要讓肺部再受傷 #保護肺部 #多休息 #均衡飲食 #充足睡眠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 / 長庚醫院 / 林口長庚醫院 / 林口長庚醫院 病理大樓 血液腫瘤科 /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低解析度照片轉高解析度 在 找到了讓低解析度圖片變成高解析度圖片的方法【新增圖片】 的八卦
是因為低解析度圖片移入,666dpi文件,放大時,photoshop會運算畫素填滿鋸齒嗎? ... 低解析度圖片變成高解析度..? 你本來就像素不足了,變高解析度(高DPI) ... ... <看更多>
低解析度照片轉高解析度 在 關於畫質- 看板AVEncod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先釐清一個觀念
畫質的定義是什麼?
這絕對沒有一個什麼官方強而有力的定義
不過我以下說的畫質,不代表「解析度」
解析度高,不代表畫質好
我採用比較嚴謹的定義:雜訊少,影像顏色分布均勻、正確
也就是單純只看影像好不好看,不管影像大小
影片需要編碼,為什麼需要編碼?
其實編碼是一種壓縮過程,原始的數位影片容量大的驚人
如果不壓縮的話,一部100分鐘的800x600電影,可能需要上千G的儲存空間
所以需要壓縮,以方便媒體的傳遞
而壓縮之後,必然會有失真的問題
所謂失真,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畫質變差
ps:為什麼常聽到人家「轉檔之後畫質一定變差」?
因為轉檔的過程之中會重新壓縮,以A壓縮格式轉B壓縮格式為例
電腦要知道A格式,要能夠播放,就要能夠為A格式解碼(就需要Codec啦)
解碼成原始影像資料後電腦才能播放,才能進一步做其他處理
才能再將影像轉成其他壓縮格式
所以A轉成B的過程中,至少必須經過一次解碼過程,才能再重新壓縮成B格式
因為A原本就是壓縮過的,已經失真了(也許肉眼看不出來)
再解碼,再壓縮一次,又失真一次,所以畫質一定變差
以一段影片來說,用哪種影像格式比較好?
相同影像時間長度,相同影像檔案大小,也就會是相同Bitrate,也相同畫面解析度大小
以各Codec的預設值,轉出來的影像畫質會是:
MPEG4 > 常用網路串流格式 > MPEG2 > MPEG1
(>表示優越於)
其中,MPEG4只是一種概稱,這種技術有許多衍生的格式
有ISO MPEG4(.avi或.wmv),Microsoft MPEG4(.wmv),
DivX(.avi)、Xvid(.avi)、RMVB(.avi)、VP3(.vp3).......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MP4裡面哪一種比較好?其實很難說,因為他們應用的地方有點不同
通常網路上的電影都用DivX或Xvid比較多,大陸的喜歡用RMVB
(有比較多人說Xvid比DivX好,這有爭議)
這邊的常用網路串流格式只是一個概稱,但是包含範圍很大,有部分跟上面的MP4重疊
這裡指的是一般用的串流格式,壓縮率沒以上那些那麼好的
包括:Windows Media Video Codec (.wmv) 、Apple QickTime(.mov)
Real Media(.rm ) .viv ........
而MPEG2
在DVD與SVCD上面就是使用MPEG2的編碼方式
DVD與SVCD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影像大小與Bitrate,其壓縮率是差不多的
因為DVD與SVCD畫面大小不同,所以檔案大小也差很多
所以基本上,DVD與SVCD畫質相同,畫面大小不同
ps:
Bitrate指的是影音檔案播放時 每秒所需要讀取的容量大小,
這跟檔案大小、影像大小與影像品質成正比。 ※已更正
再來,MPEG1
VCD用的編碼方式就是MPEG1
我是用固定畫面大小,固定檔案大小來討論這些不同壓縮格式的畫質
事實上這樣是不適當的,可是要把這些東西的畫質比出來要這樣才能做比較
原因是因為這些格式原本應用的地方就不相同
例如.wmv與.rm.rmvb,原本就是用來給人作線上即時觀看的
所以目的是求檔案最小,而影像品質「能看就好」
而那些MPEG4格式的.avi檔,主要是要求畫質不能太差,要跟DVD差不多
檔案不能太大,要能夠用網路傳,要能用光碟裝 (不然不能備份 XD)
所以網路上幾乎看不到rm(&rmvb)跟avi大小相同的電影
rm類型的檔案大小都會小很多
(沒有人會把rm檔案做的跟avi電影檔案一樣大.....-.-")
所以他們本質上是不能做比較的,因為應用的地方不同
而MPEG1跟MPEG2就很好比
因為應用的地方都相同
毫無疑問,
MPEG2能有較大的畫面,較好的畫質,檔案大小卻跟MPEG1差不多(以SVCD與VCD而言)
而因為他們壓縮效率的不同,所以通常使用的人會將他們設定成不同的畫面大小
假如是相同壓縮格式,畫面越大,需要的儲存空間就越大
可是如果壓縮率好很多,就可以用相同的儲存空間放畫面更大的電影,而畫質差不多
所以
相同畫面大小轉檔時,畫質會如何,就像上面所說的
但是別以為電影原本的畫質差,用比較好的編碼格式重新轉檔一次,畫質就會變好
再重複一次先前所解釋
因為原本畫質差,解碼後成為原始影像,顯示在螢幕上,畫質還是差
用這差勁的畫質的原始影像(未編碼,因為已解碼)不管壓成什麼格式,畫質不可能變好
(頂多是變模糊,讓你看不到雜訊,也看不到細節)
再順便說說解析度的問題
有人會拿解析度低的影片,用其他格式轉成解析度高的檔案
以為這樣畫質會變好
舉例來說,有人拿VCD轉成DVD,以為這樣畫質會變好
其實畫質不會變好,只是解析度變大
但是這樣子的解析度其實不太正確,因為也只是從原本比較低的解析度轉換來的
就像拿小照片去照相館放大一樣,變大了而已,而且也會變模糊
再用一次電腦轉檔的過程解釋這個東西,以NTSC的VCD轉成DVD為例
VCD的畫面大小是352x240,DVD的畫面大小是720x480(寬螢幕)
(為什麼原本DVD的畫質比VCD好很多,因為他們都是從解析度更高畫質更好的母片轉來的)
VCD要轉成DVD,電腦內部的處理過程大致上是這樣的
VCD要先經過MPEG1的轉瑪器,轉成電腦可以直接處理與輸出的原始影像格式
才能在電腦上看,或是做其他處理
所以經過解碼之後,要轉成解析度高的DVD,必須再經過放大,把352x240轉成720x480
小解析度要怎麼轉成大解析度?要經過運算,通常是先將352x240的像素點平均放到
720x480的的格子裡面(想像一下電螢幕腦上是由許多小格子組成的)
然後會有些空格填不到,這時候電腦就會算近似值,模擬未知的像素
所以放大後會變模糊就是因為這個
然後,原始影像放大了,再經過壓縮成MPEG2的DVD格式
這時候,原本畫質就不完美(因為壓縮過,有失真)的VCD,解碼後
經過放大,模糊了。再經過重新壓縮,失真了
所以畫質必然不會變好,會產生比原來更嚴重的色差與模糊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做這種「把低解析度影像格式編碼轉成高解析度影像格式」的無聊舉動
因為你用電腦看影片時,只要按下全螢幕或是兩倍螢幕的功能,電腦就會自動幫你放大
這樣就不會有多餘的失真
而如果你是要用電視看
Player也會自動幫你把影像轉成電視的大小讓你看
不用多此一舉自己轉
因為到時候你的DVDPlayer還要先想辦法把影像解析度縮小再輸出到電視上
不過,如果把高解析度影像轉成低解析度影像就不會有模糊的問題
畫質也不會變差太多(還是會變差),因為有足夠的畫素讓電腦去做處理
至於轉檔的畫質,會變成多差,就要看自己轉檔時的設定了
有時那個差異根本看不出來
祝大家影音編碼順順利利
註:本文只討論影像編碼,所有的專有名詞都只討論影像編碼的部分,不包括聲音編碼
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是可以做補充的歡迎直接改(互相漏氣求進步嘛)
歡迎任意轉載與修改
(文章是我寫的,要怎麼改,無所謂,不過請不要改了之後又說改的部分是我寫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33.2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