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全在鬼扯=皿=
說明:
1.維他命k拮抗劑不是降血壓藥
2.只有一種維他命k拮抗劑可能會增加失智風險但這種藥台灣沒有
#酒醉跌倒硬說是被人打的化學教授請不要危言聳聽 新聞連結 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nY6HxqaqVpc
#打不完的怪好煩( ̄∇ ̄)
好可怕的文章!
另一位化學教授跨足醫學界的名人
害我還以為我知識落後這麼多,有那一種降血壓藥是維他命K拮抗劑?
內文似乎是在說,維他命K對於維持腦細胞功能是重要的,所以,維他命K拮抗劑對腦細胞不好(寶寶驚呆了,寶寶不說,可以這樣推論)?
要民眾使用納豆激酶(Nattokinase)與少量的阿斯匹林(Aspirin)代替他命K拮抗劑(這更恐怖)!!!
吳教授你認為維他命K拮抗劑是用於正常人嗎?可邁丁(Coumadin)大多都是用於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如心房震顫患者
這類病患不使用抗凝血劑,萬一得了腦中風,失智的風險更高
已經有很多研究顯示,使用Coumadin可以降低這類高風險患者的失智風險
吳家誠表示,最近大型科學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長期用藥,有更高的比率產生健忘症、癡呆症、阿茲海默症。
我還去查了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幾乎所有的高血壓研究都顯示高血壓藥藉由降血壓控制危險因子,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而維他命K拮抗劑和失智相關的研究,找到一篇
Vitamin K Antagonist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Pilot Study Among Geriatric Patients
http://goo.gl/6TdwCn
這篇研究發現維他命K拮抗劑fluindione(此藥台灣沒有)和認知功能減退(MMSE分數)有關,但是可邁丁(COUMADIN)沒有這樣的發現。
(其實這篇研究很多問題,主要是有selection bias,沒有控制變項,不過既然人家文章被接受,我不多說)
#原來維他命K拮抗劑是降血壓藥
#維他命K拮抗劑是好藥對特定族群用於預防腦中風
#用藥問題問醫師藥師不要問化學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50的網紅香港喵喵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淘寶開箱 】#刮痧 #震動 #發熱 #拔罐 #充電式 #儀器 #刮痧儀 #愛用推薦 #刮痧 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較專業的牛角骨等製成的刮痧板,在病人身體的施治部位上順序重複刮動的治療方法,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療法。 目錄 1 痧的定義 2 痧証 3 現代醫學觀點 4 刮痧過程 5...
pilot study研究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八卦
[📣新年防疫新希望—-從腸道菌開始的病毒防疫觀念]
今年的除夕在 #流感 跟 #冠狀病毒 夾攻中不太安寧,臉書一直被惶惶不安的文章洗版。(成大的感染科病房聽說完全爆滿、不能探視病人、也無法轉院,辛苦的小夜醫護人員也都忙到凌晨兩三點才下班😢)除了戴口罩跟避免接觸人群的被動防護,有什麼是我們可以主動積極採取的措施呢?
之前在「疫苗有沒有效⁉️腸道菌跟代謝產物是關鍵❗️](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586387235497578/?d=n)的文章有提到病毒的傳播,#細胞性免疫反應 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特別是CD8+T細胞,當遇到病毒直接刺激時,可以直接殺死被病毒感染的細胞;過去免疫學跟腸道微菌的關係一直被研究跟關注,2019年分數超高的免疫學期刊《Immunity》的研究發現 #缺乏腸道微菌的小鼠無法正常發揮免疫功能!而其中一群產生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尤其是丁酸(butyrate)的腸道菌參與其中分化的機轉。
2019同年的國際期刊《Cell Reports》上一個用糞便移植改變小鼠腸道菌的研究,發現擁有 #健康腸道菌的老鼠,在感染流感病毒後有80%可以存活,但是經 #抗生素破壞腸道菌的老鼠在感染後只有1/3可以存活。
由於干擾素是免疫的第一線,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啟動干擾素來活化肺部基質細胞的 #抗病毒MxA蛋白質,對抗流感病毒跟冠狀病毒這類易突變的 #RNA病毒,但如果腸道菌有被破壞⚠️肺部就容易受到感染😨。
我常在門診提到不當使用抗生素不但會產生抗藥性,也會破壞正常的好菌菌叢,全球的家畜家禽飼養方式若有抗生素當預防疾病的手段,也會讓動物更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
今年一個針對冠狀病毒在貓身上的研究,發現容易被感染冠狀病毒的貓身上的腸道菌有Firmicutes太多跟Bacteroidetes過少的狀況(這跟肥胖者身上的表現類似),這不禁令人想起,2009年H1N1流感肆虐的時候,世界各國都驚訝地發現, #肥胖者比較容易併發重症或死亡。台灣對H1N1流感大流行的前一百位住院病例的統計,也發現兒童病例中有16%肥胖, #成人的比率則高達43%。
⚠️可見肥胖者跟所有易感染的高風險者,都有 #腸道菌異常 (dysbiosis)導致的免疫低下的情形存在。
都說提升免疫要正常作息、健康飲食跟適量運動,那具體來說究竟要怎麼吃才能增加腸道菌抵抗病毒的能力呢❓🤔
研究給我們一些線索,包括攝入高纖維食物🥦後腸道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以影響T細胞 #粒線體 的 #能量代謝方式,從利用葡萄糖的糖解作用大量轉移為使用脂肪酸跟丁酸本身氧化後的產物,來進入形成電子傳遞鏈的檸檬酸♻️循環(TCA cycle),#飲食➡️ #腸道菌➡️ #短鏈脂肪酸 這條生產鏈是否有順利運作,都影響了記憶性CD8+T細胞的反應跟保護性。當然環境壓力、藥物等等會破壞腸道菌的因子,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腸道菌跟免疫力。
除了 #高纖維 #高蛋白質的攝取增加抗體跟免疫途徑的有效傳遞, 避免❌高糖高脂肪這類增加發炎反應跟破壞腸道菌的飲食攝取,多喝水早睡覺,不要濫用抗生素,才能從自己本身開始,建立完整的免疫系統。
新的一年,祝大家🐭年身體健康外,也要好好建立「鼠於你的腸道好菌」喔!🤗
Reference:
1. Microbiota-Driven Tonic Interferon Signals in Lung Stromal Cells Protect from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Bradley et al., 2019, Cell Reports 28, 245–256 July 2, 2019.
2. Felin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feline coronavirus infection: A pilot study. Res Vet Sci. 2019 Aug;125:272-278. doi: 10.1016/j.rvsc.2019.07.003. Epub 2019 Jul 9.
#提升免疫力跟抗癌從養好菌做起
#養好菌從杜絕壞食物跟增加好食物做起
#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被感染有人痊癒有人重症關鍵在本身免疫力
pilot study研究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八卦
[疫苗副作用、抗體產生與腸道菌]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叫做「疫苗認證的老人/年輕人」,是來自於目前疫苗的各大廠牌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愈大,副作用也就愈少,強烈的副作用反應通常發生在年輕接種者身上,尤其是女性。
男女差異的原因推測是賀爾蒙的關係,睪固酮會降低發炎反應。而年齡的因素,推測是老年人免疫反應較弱,也就是「免疫老化」(immunosenescence)。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Science Advances》去年的研究發現 #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沒有比較弱,而是 #受到積極抑制,而且這種抑制 #是可逆的。身體裡面有兩個互相拮抗的激素,一個是介白素-6(IL-6),它會讓身體持續在 #發炎狀態(也就是低度的免疫激活狀態),所以老人家因為各種慢性病及衰弱,呈現一個長期IL-6很高的狀態,這叫做「老化發炎」(inflammaging),所以身體另一個 #抗發炎相關激素—-介白素-10(IL-10),就會越來越高,來對抗IL-6,避免身體因為過度發炎造成對組織的破壞。
這兩種激素在年齡增長中,因為疾病跟感染的過程,反覆的你來我往,使老年人體內 #同時存在著過量的IL-6和IL-10。
而研究發現,老人家體內過多產生IL-10的輔助T細胞「Tfh10」,導致疫苗造成的 #免疫反應被抑制了,所以動物實驗在年老小鼠接種疫苗時「短暫」阻斷IL-10,可以讓抗體反應幾乎恢復到年輕小鼠體內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是年輕人卻沒什麼不舒服
#不一定代表你是老人
#可能只是身體的IL-10偏高
#抗發炎激素偏高似乎並非壞事
再者,韓國今年五月發表在《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 #副作用有無跟抗體產生無關,在135人當中(42人打AZ,93人打Pfizer),最後副作用的 #嚴重程度跟抗體的濃度並無相關性。
#既然像被卡車輾過也不代表抗體比較高
#那打完後的不適感當然越輕微越好
那麼,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抗體產生,又能降低副作用呢?➡️從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可以看出一些線索。
去年《Cell Host & Microbe》期刊有一篇探討腸道菌相對於人類施打疫苗的綜論,發現 #某些菌會抑制抗體的產生,而 #某些菌會有助於抗體的產生,尤其是在 #病毒感染相關的免疫。(這也就是為何常用抗生素的人對流感疫苗反應很差),而《Cell》也發現1000種藥物裡,有250種非抗生素藥物都會抑制腸道菌生長,影響了藥物的效力跟副作用。
也就是說同一種藥物(疫苗),面對千百種人不同的腸道菌相就可能有千百種不同反應。
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為了知道「腸道微生態可影響疫苗的安全及成效」,正進行一個隨機雙盲研究,招募500名糖尿病患者及65歲或以上人士,服用「微生態免疫力配方」或安慰劑,3個月後接種疫苗,並追蹤1年,研究微生態與疫苗關係,預計1年內完成招募。
在這個研究之前先做了一個小型的前導研究(pilot study,是在正式大型研究計劃開始前,為了評估可行性、時間、成本、負面影響,因此事先進行的小型實驗或研究,其結果也可以改善正式的研究計劃)。
十位新冠疫苗接種者其中四名在接種疫苗前兩個月先服用了改善腸道菌的配方,初步結果顯示,相對沒有服用配方的六位接種者,該四名服用了配方的接種者血液樣本中的 #四種發炎相關指數最多可下降達八成,而 #製造抗體的細胞(又稱B細胞)水平則增加近五成。
雖然這個小型研究數量太少,還要等待明年或後年大型研究的結果,但給我們一個暗示, #疫苗的不良反應包括發燒、關節酸痛其實跟許多發炎反應的上升有關,若腸道菌及其相關代謝產物可以在其中扮演協調者,降低發炎,或許可以減少疫苗引起的異常活躍免疫反應,又能幫助抗體的產生。
我在之前的文章[疫苗有沒有效⁉️腸道菌跟代謝產物是關鍵]有分享過,抗體的產生與否跟有沒有一群特殊的「好菌」有關。
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586387235497578/?d=n
免疫相關的好菌,除了常作為益生菌的「產乳酸菌」,乳酸桿菌跟雙歧桿菌以外,還有要靠健康飲食才能養出的丁酸製造者們(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944962129640085/?d=n)),其中的機轉,是腸道菌代謝產物改變了 #檸檬酸循環裡的供給能量來源,從以糖跟氨基酸為原料轉為用脂肪多一點,因為 #丁酸結構跟脂肪的代謝產物酮體類似,可以直接成為加速抗體形成的能量來源。
而過去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比較豐富的人,對 #疫苗形成的免疫效果有加成的效果,而且許多腸道菌紊亂的人,會有抗體產生困難的狀況。
目前研究皆顯示腸道微生物生態系,對疫苗的安全性及成效有影響,不容忽視,一個健康的飲食(益生源)或精準的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的介入,除了幫助 #改善腸道菌相增進免疫力,或許也可有助於降低施打疫苗副作用的不適,以及提高抗體產生的有效性。
————————————————————————
💉後記(王醫師 #自己施打疫苗後的反應):
我原本就有每天服用各種益生源、益生菌跟後生元複方的習慣,在5/30早上注射AZ疫苗,大概睡前總計喝了6000cc的水,在注射後12小時有點眼眶周圍酸痛的感覺,半夜2點多精神亢奮的睡不著,除了眼眶周圍仍微酸沒有其他不適,於是凌晨4點多起來補充一些水後覺得舒服多了便一路睡到早上8點多起床,起床覺得精神大好(是打了大力丸?XD)。目前已經24小時,整個過程 #沒有發燒,老實說, #非常非常像吃R1的前幾天感覺(頭重微酸痛、精神亢奮、微發熱),也就是說,是我熟悉的類似 #身體開始用酮體當能量的情況。有趣的是,我並沒有在吃低碳飲食,反而最近天天都有精緻碳水。
如果疫苗相關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頭暈精神亢奮這些,都跟keto-flu的複合症狀有很高度的重疊性,我認為除了用發炎解釋,或許的確是身體製造抗體過程中,正轉換著使用能量的方式,而轉換的順暢與否,就跟每個人的腸道菌有很大的相關性。
#留言不要問我吃什麼益生菌
#飲食為主益生菌為輔
#個人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Reference:
1. Science Advances,29 Jul 2020:Vol. 6, no. 31, eabb0806
2. Cell Host Microbe. 2020 Aug 12; 28(2): 169–179.
3. Cell 181 (7), 1661-1679. e22, 2020
pilot study研究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評價
【#淘寶開箱 】#刮痧 #震動 #發熱 #拔罐 #充電式 #儀器 #刮痧儀
#愛用推薦
#刮痧 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較專業的牛角骨等製成的刮痧板,在病人身體的施治部位上順序重複刮動的治療方法,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療法。
目錄
1 痧的定義
2 痧証
3 現代醫學觀點
4 刮痧過程
5 刮痧效果
6 刮痧的禁忌
7 資料來源
8 參考資料
#痧的定義
中國民間醫學傳統認為:皮膚出現紅點如粟,以指撫摸皮膚感到稍有阻礙的疹點,是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應在皮膚的一種表現,是臨床許多疾病的共同症候。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痧」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出痧」意味著「給邪以出路」,從而改善氣血平衡。
痧証
中國民間醫學傳統認為:四時不正之氣,毒氣外發所造成的多種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有痧點和酸脹感。
現代醫學觀點
在英文醫學期刊以隨機對照實驗方式研究刮痧的發表並不多,一篇在2011年在「疼痛醫學」(Pain Medicine)發表的研究指出刮痧能顯著減低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人的頸部疼痛嚴重度並提升他們頸部功能的水平。該項研究是針對24名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人進行一次的刮痧,並追蹤一週後他們的情況。對照組的24名病人則只接受局部熱敷[1]。然而,刮痧對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人之長期效果則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刮痧的機轉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定論,對於疼痛的功效可能是與刮痧部位的微循環上升有關[2]。
刮痧過程
刮痧前,先用75%酒精為器具、操作者雙手和刮痧部位消毒,在刮痧部位塗抹水、面霜、綠油精、清涼油、嬰兒油或刮痧膏等潤滑物。
刮痧時,操作者利用腕力、臂力以刮板用力在刮拭部位刮拭,刮痧順序一般以頭部、頸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為序,刮拭直至局部出現痧點或微紫紅斑塊為止。
刮痧也和針灸一樣,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的不良反應。暈刮的症狀多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噁心欲吐等。遇到這樣的情況,應立即讓患者平臥,並飲用溫暖的糖開水,用刮板重刮患者百會穴、用稜角輕刮人中穴及重刮內關穴、足三里穴和湧泉穴。若未明顯好轉,要及時送往醫院[3]。
刮痧效果
刮痧後有些病人感到局部或周身輕鬆、舒適、胸腹開暢、症狀消失,其原理在於人體應對疼痛刺激分泌的內啡肽。
刮痧的禁忌
刮痧
傷口或潛在感染傷口
出血傾向的疾病
危重病症
新發生的骨折
傳染性皮膚病
傳播性的皮膚病
年老體弱
空腹
妊娠婦女
婦女經期
面部對刮痧具有恐懼或過敏者
資料來源
Braun M, Schwickert M, Nielsen A, Brunnhuber S, Dobos G, Musial F, Lüdtke R, Michalsen A.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ua sha"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Medicine. 2011, 12 (3): 362–369 [2011-05-29].(英文)
Nielsen A, Knoblauch NT, Dobos GJ, Michalsen A, Kaptchuk TJ. The effect of Gua Sha treatment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surface tissue: a pilot study in healthy subjects.. Explore. 2007, 3 (5): 456–466 [2011-05-29].(英文)
刮痧的17個禁忌. 人民網《生命時報》. 2011-05-18 [2011-05-29].[失效連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中文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文字記載,在古希臘,公元前400年,就有人使用拔罐療法。[1]
目錄
1 定義
2 所用器具
2.1 玻璃罐
2.2 真空灸(也稱:灸罐)
3 分類
3.1 排氣方法
3.2 拔罐形式
3.3 綜合運用
4 進行步驟
5 起罐方法及處理
6 注意事項
7 禁忌
7.1 疾病
7.2 年齡問題
8 總結
9 名人
10 參考資料
定義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通常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法」,是指藉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療法經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所用器具
海口,路邊攤的拔罐竹杯
玻璃罐
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囗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約為30-60毫升,可以稍大一點。(囗徑約4公分,高約6公分,容積約60毫升,為中形之玻璃小罐,呈鐘形,口略向外。)
根據部位,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
皮膚面積小,肌肉薄處( 如頭部、,頸部等 ) ,可用小型罐子。
皮膚面積大、肌肉厚處 ( 如臀部、大腿、背部等 ) ,可用大型罐子。
真空灸(也稱:灸罐)
真空灸是艾灸與葫蘆型結構拔罐器相結合的新型拔罐器。傳統拔罐器如角罐,陶瓷罐,竹罐,玻璃罐,塑料罐等,均由硬質材料製作。而付罐,真空灸則由柔性材料製作,如橡膠,矽膠等。由於真空灸的特殊結構,可以很方便的輕輕一按,就能造成罐內真空,立刻形成真空負壓,操作起來十分方便。真空灸的罐內頂部有一個容積較大的遠紅外加熱室。加熱室可以放入直徑和高為40mm×25mm體積的藥物。遠紅外對放入的藥物可產生180℃的高溫,使藥性緩慢揮發出來直接作用於皮膚。在皮膚作用部位溫度大約為43℃,是使用者的適宜溫度。
真空灸的柔性材料屬醫用優質材料,與皮膚具有良好的親和力,特別適應於人的臉部皮膚和人體柔細皮膚如乳房、腹部等。
真空灸有大小不同的罐,可適用於臉部、四肢、軀體,以及全身不同部位操作。
分類
海口,女人接受拔罐子
排氣方法
火罐:利用火的熱力使罐內空氣膨脹並排出罐外,罐在皮膚表面時冷卻,使罐內產生負壓。
水罐:利用煮水法使罐內空氣受熱膨脹並排出罐外,罐在皮膚表面時冷卻,產生負壓。
抽氣罐:利用儀器抽去罐內的部分空氣,產生負壓。
拔罐形式
閃罐:火罐吸拔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
走罐(滑罐):即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選用較大的罐子,罐囗須平整光滑,並塗油少許,先將罐子拔上,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胸、背部。
留罐:吸拔後留置一段時間,約5至20分鐘,根據病人的體質,耐受能力以及病情的不同而決定。
綜合運用
藥罐:用藥水煎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貯藥液。
針罐:針刺穴位上在留針的過程中,在針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刺絡拔罐: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的一種方法。
進行步驟
施術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潔淨後,再用紗布抹乾,必要時用酒棈消毒
然後塗以凡士林或其他油類,以便罐囗與皮膚得到嚴密結合,但絕不可使用碘酒。
用鉗子鉗住棉花球,吸沾酒精燃點之
棉花球點著後在拔火罐內刷一下,很快的拿出來。
然後驟然的將罐口按於皮膚上,如此罐囗即能很好的吸著在皮膚上。
起罐方法及處理
起罐方法。起罐時,一手按壓罐旁之皮膚, 一手按住罐子,稍一傾斜,使空氣進入即能取下,切記勿硬拔。
起罐後的處理。起罐後局部皮膚呈現紅紫色而潮潤,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是正常現象。如顏色紫黑,應用紗布包好,以防止擦破皮膚。如起罐後起水泡或有皮膚燙傷的跡象請立即求醫
注意事項
患者宜採取躺臥姿勢,切不可亂動以免罐子由身上墜落。
罐子宜拔於皮膚平滑之部位,應避免有皺襞,突起,尤其是有骨頭的部位,最適於拔火罐的部位是肌肉脂肪層厚、血管較少之處。男子之前胸部、女子鎖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之背、腰部皆適於拔火罐。肥胖者、脂肪過多者拔於肩胛骨、側胸部皆可,需要時可拔於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
保護患者,勿使著涼,避免吹風。
向下取罐子時,為避免疼痛宜用一隻手使罐子傾斜,用另一隻手壓迫罐子對側之皮膚,使之形成一個空隙,空氣由此得以入於罐中,此時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墜落,如今患者自行皮膚收縮亦很易使罐子墜落
若於同一部位重覆拔火罐時,必須選擇未拔過的空隙地方施行。
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
時間不宜太久,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禁忌
疾病
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請勿嘗試拔罐,否則可能引起問題:
心臟病
血友症
全身浮腫
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
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
高熱不退、抽搐、痙攣
年齡問題
四個月以上之孕婦。六歲以下之兒童及七十歲以上之老人。雖不是絕對禁忌,但應選擇小口徑的管子,拔罐數目要少,距離要遠,操作時應特別慎重。
總結
拔罐對於疏緩肌肉的彊硬疼痛,效果快速良好。也常用於疲勞所致的膏肓緊崩疼痛。而配合刺血拔罐,更是民俗療法常見的手法。但對於虛弱所致的疲勞痠痛,當以調理氣血為主,不宜頻繁反覆使用。
名人
歷史上奧運金牌數保持人飛魚菲爾普斯(23金)就有使用拔罐調養身體。[2]
曾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格溫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2004年參加一次電影首映時,身上帶有拔火罐形成的紅圈圈。
加拿大歌手賈斯丁·比伯(Justin Bieber)、維多利亞·貝克漢姆(Victoria Beckham)以及女演員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都被拍到過身上帶有拔火罐留下的紅斑的照片。
NBA騎士隊勒布朗·詹姆士就多年用拔罐,火箭隊哈登與雷霆隊韋斯布魯克今年(2018)季後賽也開始拔罐。[3]
參考資料
Cupping therapy: History.
「東方拔罐力量」菲爾普斯最愛 俄媒:跟服用禁藥一樣. 2016年8月10日.
拔罐有效!詹皇7顆後仰跳投平紀錄. 2018年5月4日.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交鋒聯盟 fight leagu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1085637274178/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未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魔靈召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遊戲王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交鋒聯盟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五 JAPHK 8:30PM 魔靈召喚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owEJHQaVmU/hqdefault.jpg)
pilot study研究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評價
PTT is one of the most ope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ough it’s not more populous than Facebook, it’s arguably more impactful than Facebook here in Taiwan. It’s a reflection of Taiwan's spirited democracy, and it’s used heavily as a source for local journalists.
We speak with two INDSR researchers on a year-long project, “A Pilot Study on PTT in the Context of Influence Operations” (批踢踢影響力作戰前導研究)which attempts to identify CCP state actors on the platfor. The researchers are Oddis J.F. Tsai (Policy Analyst at the Division of Defense Strategy and Resources) and Dr. Jui-Ming Hung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at the Division of Defense Strategy and Resources).
The paper lays out mechanics and -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 identifies types of suspect behavior on the world’s largest non-commercial, forum-based, open-source online bulletin board system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interview was recorded in January 2021 after the paper was published by INDSR.
Today’s host is J.R. Wu - a non-resident advisor at INDSR (Institute for National Defense and Security Research) in Taiwan. Wu is a former journalist with nearly two decades of media 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Asia. She has led news bureaus for Reuters and Dow Jones.
Support us on Patreon: http://patreon.com/taiwan
Follow us o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ghostislandme
EPISODE CREDIT
JR Wu (Host)
Emily Y. Wu (Producer, Editing): https://twitter.com/emilyywu
Alice Yeh (Researcher)
Music: MB01I2MT5YPZMMW
A Ghost Island Media production
www.ghostisland.medi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J56PSaWjG0/hqdefault.jpg)
pilot study研究 在 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 Youtube 的評價
アラフォーになると、ちょっとしたことで体調を壊したり、疲れやすくなったりしがちです。
ほんのちょっとの違和感を放置していると、ちょっとやそっとじゃ集中できない体になってしまうことも…
その原因は、もしかしたら集中力が下がる食べ物を食べているからかもしれません。
ひーこわい。アラフォー・アラサーは働き盛り!パフォーマンス上げましょう!
#集中力
#パフォーマンスアップ
#集中力が下がる食べ物
-----------
▽長谷川ろみの活動概要
・元おデブ-20kg/アラフォー
・発酵ライフ推進協会 通信校 校長 &プロデュース
・東京商工会議所認定 健康経営アドバイザー
・腸活メディア「腸内革命」編集長 & 講師
・著書「発酵菌早わかりマニュアル」
・2019/6~腸活youtuber始めました!
Twitter:https://twitter.com/haserom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asegawaromi/
-----------
▼関連動画
食べると丸1日【集中力がなくなるヤバイ昼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KUqx8_ji8
【警告】必ず控えて下さい!集中力が下がる食べ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HA3hDkMuBU
【勉強中の食べ物と飲み物】集中力が上がるおすすめの食事を公開【元中学校教師道山ケ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kHT60GfCQ
記憶力が2倍になる科学的に最強の食べ物と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eE9kck2fs
▼参考論文&研究結果
Microbiome potentiates endurance exercise through intestinal acetate productio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860879/
Effect of a Protein Supplement on the Gut Microbiota of Endurance Athl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Pilot Stud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534465/
Afternoon distraction: a high-saturated-fat meal and endotoxemia impact postmeal attention i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abstract/111/6/1150/5835679
Our ability to focus may falter after eating one meal high in saturated fat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5/200512134433.htm
※この動画は、診断・治療または医療アドバイスを提供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あくまで情報提供のみ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
※診断や治療に関する医療については、医師または医療専門家に相談してください。この動画は医療専門家からのアドバイスに代わるものでもありませ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72Ra0sQEo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