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為什麼糖尿病?]
根據新聞報導 https://reurl.cc/qmWQpg ,台灣最強壯的男人-館長,已經驗出糖尿病前期。對於產生原因,他跟某醫師有歸咎出一些原因,不過其中的內容有些錯誤的觀念,讓我不禁想要指出來:
1.吃得太多,每3、4小時就要吃一餐,他懷疑這樣造成胰島素一直分泌。→其實幾小時吃幾餐並不是重點,就算168斷食一天只吃兩餐血糖也不一定會穩定,而是「#你吃了什麼」才是重點,我的4+2R飲食法學員每天都吃四到五餐,曾扎飯前飯後血糖給我看,都是100以下,顯示一個「穩定血糖的食物」才是重點,#高糖高油 本來就會造成血糖震盪,跟進食幾餐根本沒有關係。
2. 三酸甘油脂過高,他認為是增肌使用生長激素(黑魔法?),生長激素會使胰島素受體產生抗性。→錯了,三酸甘油脂過高是因為你吃高糖高脂肪,和生長激素沒有關係喔。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發現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增加第1型或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但是對於有高風險的人: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又是黑魔法?)、體重過重、家族有第2型糖尿病, 則生長激素治療有可能引發第2型糖尿病,結論是沒事本來就不要亂打藥,好好睡覺不要熬夜比較實際。
3.每天要補充大量的蛋白粉、雞胸肉等蛋白質,有的甚至一天吃10幾顆蛋,累計下來一天吞下好幾千大卡的熱量。→注意到問題了嗎?增肌的人都吃什麼為主?動物性蛋白質啊!動物性蛋白質包括乳清蛋白,裡面過多的BCAA(支鏈胺基酸)會造成胰島素抗性!這也就是為何在腸道菌的研究當中,動物性蛋白質總是做出不利血糖控制的結果。
4.新聞裡醫師說「對很多重視增肌的人來說,常以為吃肥肉、喝油或是生酮飲食可以瘦身,還能增肌,或許這樣吃不會變胖,但是血中三酸甘油脂會快速升高,真的有可能導致突發性的血管栓塞。」→這位醫師的觀念部分有誤喔!生酮高脂肪其實肌肉掉很快,這些人是用大量重訓來抵銷高脂肪掉肌肉的壞處,生酮可以拿來瘦身沒錯,但增肌是負分喔!詳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849603479175951/?d=n
看到這裡⋯⋯孩子們,麻煩翻開課本XDD https://reurl.cc/Agz1pE
第25頁《血脂肪vs皮下脂肪vs內臟脂肪》裡面有詳細的說明。這三個完全是不能完全畫上等號的東西,雖然都是脂肪,但一定要分開來探討!
很多體脂率12%的健身教練,內臟脂肪超過10,有糖尿病,並不是體脂率越低越不會糖尿病!飲食不正常,亂吃會讓內臟脂肪飆高的東西,再怎麼瘋狂運動對降低內臟脂肪都是沒有用的。還有很多內臟脂肪才1的女生,血液膽固醇過高(可能是吃得不夠或是營養不良),所以請不要把三者混為一談。
記得之前館長說過自己因為長期生活不正常,壓力大又抽菸,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所以在跟別人對打之前就先去醫院進行換血療程。
他檢討生活、壓力、抽菸,啊就是 #沒有檢討飲食內容🤷♀️
以糖尿病來看,周邊胰島素抗性看的是肌肉量,肝臟胰島素抗性看的是內臟脂肪,「糖尿病前期」在抽血報告上看到的常是「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源頭來自他的內臟脂肪,但館長搞不好並沒有「飯後血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畢竟肌肉多,但是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是先產生IGT,周邊胰島素抗性,後來胰臟太操了,導致胰島素分泌不夠,連帶IFG也開始出問題,所以哪天他不練肌肉開始下降,應該飯後血糖也會hold不住。(不瞞大家,在下在住院醫師時期寫過另一篇paper是探討不同糖尿病前期跟血管硬化的關係,不過沒空投稿 )
要我來說,以館長平常飲食的內容,就算加上那個「減肥餐」,這樣吃沒有糖尿病才奇怪吧?長期這樣吃內臟脂肪百分之百超標,而且會有脂肪肝及肝癌高風險。
高飽和脂肪飲食本來就會增加胰島素抗性,增加糖尿病風險,除了讓內臟脂肪上升外,高脂肪氧化的自由基也會直接破壞心血管。 這就是為何我這本書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把專業資訊放進去,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想著要炫大肌肉、或想著要骨瘦如柴,有想過要怎麼讓自己健康嗎?比起食譜,這本書的健康識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怎麼變成打書文了
#我其實想看館長的內臟脂肪
#搞不好我可以幫你治療
飆捍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眾所周知,燕麥是健康食物,在這麼多麥類中,燕麥的營養價值最高,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熱量和維他命B雜,它的水溶性纖維可以維持正常膽固醇、血糖,以及給人飽腹感,有助控制體重。許多人想減肥,就想到吃燕麥。 它雖是瘦身人的至愛,但營養學家警告,不可以三餐也以它為主食,過量的話,除了總碳水化合物超標之外,體內...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在媒體及社群軟體的推波助瀾下,諸如「如何快速降體脂?」、「減脂你吃對了嗎?」、「用了這三個方法,某明星產後體脂狂降多少!」這纇的新聞或文章瀏覽量一時之間水漲船高。哪個藝人、網紅健身後降體脂的成果、用哪些飲食法可降體脂不減肌肉,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熱門的話題。就連我也常在診間、網路上被眾多朋友詢問「烏烏醫師,妳的體脂率是多少?」
這幾年,比起過去只在意體重單一個數字,現在的減重觀念開始考量到體組成、體脂率、肌肉量等,思維確實更加全面,但需要提醒的是,其實體脂率的測量誤差比我們想得還要大,並非一個精準的指標,如果過度追求低體脂、或甚至將之視為瘦身、健身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標,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誤判 。
*體脂計或Inbody的數字都是「推估的」
因為不管是一般家用小型體脂機或是健身房大台的inbody,都不是「直接」測量脂肪跟肌肉的重量,而是利用組織含水量、電阻的不同去做間接的推測體脂的比重。因此,測量前是否進食、是否因剛運動後而脫水,皆會大幅影響數值。且即使同一人、每天都同一時間測量,仍有8%-10%的誤差。這也是為什麼國健署對體脂正常的設定範圍如此的大(女生20-30%,男生14%-25%),而醫師在認定代謝症候群時,也是以腰圍、血脂肪(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來做診斷,不是用體脂率。
*女性賀爾蒙變化、低碳飲食也會影響體脂的準確性
如果是女生,體脂測不準的機會可能會更高。因為黃體素在月經前和懷孕時期,會有生理性的波動,容易因鈉滯留產生水腫進而影響數值精準,女生們也可能發現只不過隔一天,體脂的數字差異就高達10%。
當然脂肪不可能幾小時就長出來或消失,這種短期的改變其實只是細胞內含水量不同造成的差異,並不是脂肪。
不過,也有很多人會認為正是因為測量有誤差,體脂的數字不但應在正常範圍內,還要盡量越低越好,但體脂其實和血糖、血壓不同,高血壓和糖尿病皆有高血壓前期、糖尿病前期,接近邊緣值就要特別留心注意,體脂正常就是正常了,絕對不是越低越好。而且每個人理想的體脂因基因而不同,我在門診也觀察到有些女生體脂僅是降低到25%,月經就開始混亂不規則了。
如果妳正在嘗試利用特殊飲食法製造熱量赤字來瘦身,我就更不建議妳密集測量體脂率作為瘦身是否成功的指標。
因為在減肥初期,身體減掉的大多是水分,當身體含水量降低時,體脂率反而會變高,就會得到「體重下降、但體脂反而上升」的詭異數值。這種情形在低碳飲食尤其會更明顯。因爲碳水化合物本來就會攜帶水分儲存在身體,一旦減少攝取,身體含水量的差異性就會更高,體脂的誤差也跟著越大。
*體脂肪當參考就好!
這個時候,如果過度看重體脂,很可能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情況,認為自己哪裡做不好、是不是還是吃太多、甚至嘗試更激進的飲食、將運動強度提得更高。結果壓力指數上升,導致賀爾蒙失調、減脂卡關,反而適得其反。
我認為體脂可作為一個減肥的動力或是想要更健康的契機,和基本健康檢查一樣,年度測量一次即可,但絕不能視為減肥是否成功的短期指標。我相信比起inbody上的數字,妳的飲食型態是否越來越均衡健康,重量訓練的強度有沒有逐步提升、在改變的過程中,你的睡眠、免疫力及心情有沒有被影響, 這些問題的答案更能反映出妳健身、瘦身是否有效,而且還不用錢。
比起體脂我更在意健力三項總重是多少啊!
你也被體脂率深深糾結嗎?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八卦
前陣子上節目談高血糖如何導致胰臟癌,還有罹患胰臟癌時的症狀。今天一位門診病患向我詢問「要怎麼更早一點知道胰臟有癌變?」因為他的姐姐不抽煙、不喝酒、生活正常、也不肥胖,日前才因為胰臟癌離開,前後不到3個月,她很擔心。究竟胰臟癌出現之前,身體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美國的學者在今年五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描述在「胰臟癌出現之前」身體會歷經三個時期的變化。
1️⃣第一階段 ( 胰臟癌診斷前30至18個月)
這時高血糖會先出現,甚至在胰臟癌診斷前3年血糖就升高,此時身體組織還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2️⃣第二階段( 胰臟癌診斷前18至6個月)
這時血糖會繼續上升,而血脂肪(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會下降,體重和皮下脂肪會減少;此時內臟脂肪和肌肉量維持不變,高密度膽固醇也沒有變化。
3️⃣第三階段( 胰臟癌診斷前6至0個月)
到了這個階段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高血糖,而血脂肪、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和肌肉量皆會減少,整個人會明顯消瘦。
學者推測在胰臟癌診斷前1.5年,就會出現體溫增加和脂肪棕化(fat browning)的現象,也就是脂肪細胞會被燃燒消耗掉,這是因為胰臟癌細胞造成皮下脂肪特定蛋白質表現異常所致(所以肥肉消失可不要高興的太早!)。
胰臟癌的確是不容易提早發現,提醒大家若是「血糖」和「體溫」不明原因的持續上升;血脂肪,皮下脂肪和肌肉卻逐漸減少(體重減輕),要小心可能是胰臟出了問題!
㊙️健康2.0 胰臟癌相關影片
https://youtu.be/BFQHGhyIMfk
㊙️胰臟癌發生的原因
https://www.facebook.com/1259391184116950/posts/2196656210390438?sfns=mo
㊙️下圖手板是罹患胰臟癌的症狀(依發生頻率排序)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眾所周知,燕麥是健康食物,在這麼多麥類中,燕麥的營養價值最高,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熱量和維他命B雜,它的水溶性纖維可以維持正常膽固醇、血糖,以及給人飽腹感,有助控制體重。許多人想減肥,就想到吃燕麥。
它雖是瘦身人的至愛,但營養學家警告,不可以三餐也以它為主食,過量的話,除了總碳水化合物超標之外,體內的血脂也會出現異常,因為有部分燕麥生產商為了吸引消費者,會添加各種味道,例如糖分、杏脯乾和一些水果乾,吃了這類燕麥,血糖會快速地飊升,血脂也會上升。另外,不少人也誤會血脂等於膽固醇,以為吃燕麥降膽固醇,血脂也會下降,其實血脂有4個指標,包括總膽固醇、壞膽固醇、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吃了過量燕麥,會令三酸甘油脂水平上升。
市面上有即食、快熟和原片需要烹煮的燕麥,很多人都以為原片最有營養,但營養師解釋,研究發現,三種燕麥的營養沒有不同。並可以留意燕麥有沒有添加葡聚糖,這種營養素可以維持血糖、血脂和膽固醇的穩定性,還可以提高人們的免疫力,有預防癌症功效。
營養師又教路,急性痛風發作人士不宜吃燕麥,因為燕麥嘌呤含量高,會增加尿酸水平,令關節更加痛楚。患乳糜瀉或者麩質不耐症的人亦要戒吃燕麥,因為燕麥有可能令他們的腸胃不適,出現腹脹、腹瀉或腸抽痛問題,有部分人更會誘發濕疹、關節痛、偏頭痛等副作用。
採訪:張淑萍
攝影:周義安、關永浩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一連3集的生酮飲食專題,第二位主角Vivian初期進行很順利,身體成功入酮,體重亦因為生酮飲食而減輕。但有一晚因為受不住誘惑而進食了生果,或許是這個原因,導致身體內的酮體受到影響,在往後的日子,體重不跌反升。
完成6星期的生酮飲食體驗,Vivian再次接受身體檢查,發現體重只是輕微下降了1公斤,而脂肪百分比和BMI,則接近了標準水平。但與此同時,長期攝取大量油脂,卻令她的總膽固醇上升了。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女嫁穆斯林】:瞞家人拍拖4年信埋伊斯蘭教 為巴基斯坦老公學煮咖喱:佢話我Rubbish!(果籽) (https://youtu.be/xT3rvyE00eY)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生酮飲食 #減肥 #酮體 #BMI #膽固醇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提到脂肪肝,大部分人會覺得是胖子才會有的疾病,但你知道嗎?根據統計,雖然肥胖者有9成機率出現脂肪肝,但值得注意的是,BMI正常或偏瘦的人也是每4個當中就有1人有脂肪肝。究竟對於脂肪肝大眾還有什麼迷思呢?以下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一次解析!
對脂肪肝的誤解?
迷思1:「我體重很正常,我是一個瘦子,不會得脂肪肝。」
張振榕醫師表示,在門診當中最常見到的迷思,就是患者認為只有胖的人才會罹患脂肪肝,但其實這是誤解。根據統計,瘦的人當中也有一至三成有脂肪肝。他提醒,若是飲食熱量攝取過多、嗜吃高糖分甜食又運動不足,即使體重正常,還是可能得脂肪肝。
迷思2:「脂肪肝是良性疾病,沒什麼大礙。」
脂肪肝很普遍,所以有患者會認為幾乎大家都有,而且又是良性疾病,應該沒什麼太大問題,但這也是錯誤認知。
張振榕醫師指出,脂肪肝並非良性疾病,它可能造成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罹癌的機率也會提高,實際上是很多疾病的前驅,甚至是多系統疾病的開端。
迷思3:「脂肪肝老了就會自己痊癒。」
年齡並非決定脂肪肝的唯一因素,張振榕醫師說明,台灣的流行病學雖然顯示,超過65歲以上的民眾脂肪肝的比例有下降趨勢,這代表的可能是部分65歲以上老年人體重較輕,或因為飲食習慣改變,食量逐漸變小,所以造成統計顯示的比例較低。
但張振榕醫師強調,脂肪肝的致病機轉極其複雜,並非由單一一個年齡因素就可決定一切,還包括個人體質、遺傳因素;飲食及運動習慣,甚至腸胃益生菌多寡,都可能影響脂肪肝的狀態。
此外,有些患者在65歲以後,因為飲食習慣變差或腸胃道菌叢改變等原因,脂肪肝的比例反而可能上升。
脂肪肝的好發族群?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脂肪肝的好發族群以年齡及性別而言,可歸納出下列5種:
男性
40至65歲
缺乏運動者
中廣型肥胖者
飲食過油過糖
而若身體有下列4種狀況,也要多加注意可能併發脂肪肝:
三酸甘油脂過高
膽固醇過高
高血壓
高血糖
脂肪肝的前兆?
張振榕醫師表示,80%至90%的脂肪肝沒有症狀,也就是說我們平時很難自行察覺。而有少數患者會因脂肪肝過於嚴重導致肝臟發炎,此時可能出現疲勞倦怠、食慾不振或皮膚搔癢等症狀,因此就醫才發現有脂肪肝。
雖然脂肪肝沒有症狀,但張振榕醫師說,仍能透過檢視日常習慣及身體狀況,早期警覺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
脂肪肝自我檢測
□缺乏運動
□飲食習慣:高油脂、高膽固醇、嗜喝手搖含糖飲料
□膽固醇過高
□三酸甘油脂過高
□血糖過高
□中廣型肥胖者:四肢纖細、腹部肥胖
張振榕醫師指出,中廣型肥胖表示內臟脂肪過多,同樣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他也提醒,若符合上述狀況應盡速就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72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1月號《逆轉脂肪肝》,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相關影片】
半數人口都有!這樣做遠離脂肪肝【張振榕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0VGxB--yp9w
與癌症、脂肪肝相關,控制糖尿病,這運動最適合【林嘉鴻醫師】
https://youtu.be/YV3WC9r075Y
逆轉脂肪肝!比健走、喝咖啡更簡單有效的方法是…
https://youtu.be/gBnmzmAoqZ8
【相關文章】
脂肪肝不管小心肝癌、肝硬化!醫:3件事改善脂肪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122
預防脂肪肝變肝癌,靠減重根治脂肪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6634
睡不好脂肪肝風險高45%!醫:這樣睡最保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994
#張振榕 #脂肪肝 #糖尿病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正常值多少?用飲食改善高低密度膽固醇回復標準-第3頁 的相關結果
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5%的體重之後,壞膽固醇有所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也上升。建議的減重幅度為6個月減少5~10%的體重。 管理壓力:研究指出,慢性壓力也 ... ... <看更多>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斷食後上升到底是 ...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LDL上升或下降先要看你是#哪一種斷食,還有你的飲食背景、跟研究受眾。 ... 對照組更顯著的體重跟腰圍的下降、總膽固醇、TG、LDL的下降跟HDL的上升。 ... <看更多>
體重下降膽固醇上升 在 瘦子也可能膽固醇過高 - 康健雜誌 的相關結果
運動可以降低LDL(一般稱為壞膽固醇),增加HDL(一般稱為好膽固醇),減少脂肪斑塊沈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不過持續且有氧運動才有用。例如慢跑、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