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都學不到東西,是老闆同事藏私?】
.
近日來肩上的工作量,已經超越我能處理的範圍了,所以找個行銷助理是當務之急。所以每日花上一小時面試,也是合理的投資。
其中有場面試讓我印象深刻,來應試的是個甜美可愛的女生,聲音也細緻好聽,溫溫順順的,第一印象還不錯。大學畢業未滿一年,有兩份工作的履歷吸引了我的注意,兩份任職長度都約莫僅僅3個月。
「可以談談妳第一個工作離職的原因嗎?」 等她簡單的自我介紹結束,我提出了我的好奇。
「嗯...」她有點猶豫,畢竟還是新鮮人,還沒有東扯西藏、粉飾太平的面試功力。
「沒關係,什麼原因都可以說。」我溫柔鼓勵她。當面試官時,我會聰明的把殺氣與銳利度藏的好好的,看起來很好說話。
「因為他工作內容跟面試說的不一樣!」她隱約透露她的不滿。在我的微笑點頭下,她繼續說。「他們說工作會教我行銷,結果都沒有。只有安排我負責直播,我學不到東西。」
面貌姣好的女生表示,因為她談吐清晰、表達能力佳,3個月來負責社群媒體直播,在鏡頭上介紹產品。但那些屬於她本來就擁有的能力,她真正想學的東西都沒學到。例如,她也希望從敝公司、我身上學到的「行銷能力」。
「那妳直播的成效如何?都在哪裡直播呢?」直播是臉書當紅的傳達介質,觸及率遠超於影片、圖素、連結、貼文,也是各大品牌、社群、網紅正積極研究的功課。
「他們說我直播的成效很好!」女生難掩得意的表情,她表示公司負責直播的只有她一人,雖然無法跟別人比較,但她的確讓公司績效成長很多。
「你直播時同時上線人數多少?這三個月臉書粉絲數成長多少?業績又成長多少?」我問了幾個問題,女孩遲疑地連搖了幾次頭,臉上的得意笑容慢慢不見了。
她一個數字都不知道,連講出大概的範圍都辦不到。簡單來說,她根本沒概念,沒有詢問過同事,大概也毫不在意。她只知道直播影片在臉書跟雅虎播放,我問到最後連細部操作都懶得問了。好可惜啊,我也挺喜歡在面試的問答時多學點東西的,各行各業的學問都不一樣,面試時我常有獲得,只是…這次毫無斬獲。
突然間,我停下問話,全場陷入靜默。坐我旁邊全程不吭聲的人資長,也感到奇怪的看向我。
過了幾秒鐘,我再度開口。「妳知道嗎?他們…這就是在教你行銷。」我揚起了更大更深的笑容,看起來像是個諄諄教誨、循循善誘的前輩,但只有熟人會發現我的笑意沒有蔓延到眼睛裡。
「直播是目前當紅的行銷工具,公司只讓妳一人負責,就是一種重用。妳可以學到直播的技巧,例如怎麼準備直播腳本,打燈光的角度,還有所有的前置工作與後續接單的服務。」我實在不喜歡在面試時說教,尤其是不受教的孩子,看著女孩臉色越來越沉,我越覺得不吐不快。
「妳說妳這三個月來只負責直播這個項目,難道妳不會好奇妳唯一工作項目的成效嗎?」女孩幾次欲言又止,好像想要反駁,但又無話可說。「他們不說,你可以問,問到了之後還可以跟他們討論怎麼提升跟優化。這個過程,不就學到更多行銷的能力了嗎?」
「可能妳剛畢業不久,習慣的學習方式是像上課那樣,人家請你拿紙筆抄下來,把理論、方法慢慢講給你聽。但職場上的學習不是這樣的,妳要邊做邊學、邊問邊學,如果妳同事藏私不肯教妳,妳也可以回家查資料,然後觀察同事怎麼做。」女孩的臉色已經近乎鐵青,時間寶貴的我其實也不好為人師,我該收尾打圓場了。「這樣就可以在工作中學到行銷了喔!好可惜喔~如果重來一次,妳應該就可以學到更多了吧?」我微笑給了個台階讓她下。女孩急忙點頭。
工作上的成長,取決於學習能力。不學習,就算工作再久,還是零成長。
這讓我想到大家常說的:「你是擁有十年工作經驗,還是把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十年?」
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書中的智者曾對主角說:「存在於哪兒的這個世界,是個學校。生活是唯一的、真正的老師,他提供許多的經驗。如果光憑經驗就可以帶來智慧和滿足,那麼所有的老人都會是既快樂又能渡化人的大師。 偏偏經驗中得來的教訓總是隱晦不明。」
如果這位來應試的女生,能真正了解這句話,那麼她畢業這半年來最大的獲得,將會是這場面試的經驗。
(歡迎分享~給需要被點醒的朋友~)
(請她們來按讚女人進階,她們就會進階了 XD)
#Eva進階小語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在 女人進階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在 女人進階 Facebook 八卦
【提議不被接受,是主管打壓、同事嫉妒?】
這幾年來的面試官經驗,讓我有機會見到不少優秀的應徵者,不乏談吐佳見識廣、進退得宜又有想法的上進年輕人,常覺得江山代有才人出,台灣未來有希望了。
而那種浪費時間的踩雷經歷則越來越少,大概也是面試經驗多了,在人資幫我濾掉一半不適任的履歷後,我自己進一步履歷檢視,可以再濾掉九成有疑慮的。所以,預期之外的應試者總是令我印象深刻。例如,有個耿直的很有趣的年輕女生…
「可以請妳提一下妳最不喜歡的主管類型,並解釋為什麼嗎?」我習慣在面試中問這個問題,除了可以大略知道應試者的團隊能力、向上管理的模式,也多少可以察覺到她坦承與否。
「我...我不喜歡那種不聽別人意見的主管。」年輕女生給的答案很政治正確,個人意見強烈的主管的確不討喜。我點點頭,請她進一步舉例,是否之前有類似的經驗?
「比如說我前主管,不管我建議什麼,他都不太肯聽,但偏偏他的想法很老派。像是說…我有一次跟他說IG比臉書更有效,建議公司也順便經營IG,他竟然跟我說:『妳懂什麼?』」她壓抑的氣憤太明顯,讓我不禁莞爾。
「Instagram的確很紅,尤其是你們年輕人最愛用了。」我點頭微笑。 臉書與IG雖然都是社群媒體,但經營策略不同,年齡層、圖文效果、連結導流方式,都大有不同。如果這年輕女生會希望公司使用IG,應該是有獨到的想法吧?
「那麼,妳跟他提案的時候,是怎麼提案的呢?妳…應該不是只說了一句:『IG更有效』吧?」女孩突然愣住,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妳們公司本來經營臉書的KPI是什麼?換成IG也可以達成嗎?還是經營IG可以帶來其他面向的成效?還是說…妳發現公司的競爭對手有經營IG,那競爭對手的粉絲數、點閱率跟留言狀況如何?」我好奇的問,卻驚訝於她以啞然與搖頭回應我。
「公司資源有限,開發任何新的社群媒體工具之前,主管都有責任做審慎的評估。妳願意提出新的想法非常好,尤其是行銷手法推陳出新,需要敏感度高的年輕人給公司新創意。但如果妳可以整理一下幾個案例、數字、網友留言,甚至是妳自己曾經因為看了IG就有了品牌認同,或是下單購買的經驗,我想妳這個提案就可以更順利的『賣』給主管。」我誠懇地給出建議。
之前公司在社群平台上拍攝的一些影片,用了時下最流行的轉場效果,就是幾個年輕人建議我採納的,真的很吸睛呢!
他們先給我看他們拍攝的影片效果,再提供2、3個網紅的實際範例,佐以驚人的轉貼率與討論串證明,最後再現場拍幾個轉場給我看,證明簡單、快速、不需提高成本。我當下就決定接下來哪幾個影片腳本要採用新的拍攝手法,他們很開心被認同,我也很開心產品介紹影片有新意。
「否則,人家當然會覺得『妳懂什麼』啊!其實妳比他們想像的更懂,對吧?」看著沮喪的面試者,我微笑鼓勵做出結論。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我會像您建議的這樣去做的…」她低著頭,悻悻然地回應。
其實,願意提出對公司的建議真的很好,很多人明知公司做法老舊不實用,卻懶得出聲,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也有不少人,因為自己的提議總是沒被接受而氣憤不平,認為主管打壓、同事嫉妒,卻沒仔細想想「提案」是多麼深的學問。提出建議之前,請想想你的提案…
#解決了什麼問題
你提出的建議解決了主管哪些問題?是減少了成本,或是加快了時間、縮短了步驟,還是用一樣的資源卻提升了專案的效果?如果你的建議擊中了主管早就想消滅的痛點,提案通過的機率自然會大幅提升,反之,如果新提案帶來的效果不痛不癢,那麼主管當然反應也會不痛不癢。
#數據證明與範例
提案必定不能無中生有,數據證明、旁徵博引是一定要的。競爭者還沒使用的新方法有沒有其他產業已經看得出流行的徵兆?就算是自己的假想,多找幾個人做問卷也是一種有利的數據。或者先試做短期的小實驗,利用口碑來假設大量採用的效果,也是不錯的方法。
#成本有哪些
既有的執行方法必然會有他的沈沒成本,採用新的解決方法,就算還不需投入金錢,但可能需要投入人力資源、排擠正在進行的專案,或是會產生跨部門的溝通成本。
除了Why:為什麼要做、What:要做什麼、When:什麼時候開始做、Who:誰來做、How:如何進行,還必須要主管知道 How Much:到底要花費多少成本。如果看事情的高度不夠,無法將以上的幾個面向一次列足,把其中幾項的內容先寫下自己的初步構想,在提案中再請教主管的建議,也是可行的。
「我建議公司經營IG,因為目前臉書觸及到的年齡層介於25~45歲,IG可以接觸到15~25歲,更適合我們新系列產品的目標族群。我覺得可以綜合參考A品牌、B產品、C網紅的經營模式,他們各自的優點與效果我列出來在這裡給您參考。
目前有些臉書的圖文修改後可以使用在IG,IG影片比較適合短版的,可以把臉書的影片剪成幾段來播看看,素材可以先共用,設計部門不會新增太多工作量。因為我對社群經營蠻有興趣的,所以如果您覺得沒問題,我自告奮勇先經營3個月,之後再跟您報告,若需要進一步的資源再跟您商量。」
如果是採用這樣的提案方式,自己的創意就更容易被採用,不會老是覺得懷才不遇、主管打壓、同事嫉妒了吧?要記得,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被認可」,想被接納,就用對方可以接受的語言與頻率,不是認為自己的意見十分有用到位,別人就理所當然要接受採納。
這又讓我想到《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本書裡,很有深意的一段話:「你最好為你現在這樣的生活負責,而不是為你所受到的困境去責怪別人或環境。等你眼睛張開時,你會看到你的健康、幸福和你生活中的各種困境,大部分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間。」
成也自己、敗也自己,承擔起生活中所有成敗責任的,也只有自己。提出建議的成敗與否,也是一樣的。
(最近Eva職場心得大爆發~歡迎分享 <3 )
(邀請朋友來按讚女人進階,她們就會進階了 XD)
#Eva進階小語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在 女人進階 Facebook 八卦
【在工作上盡力負責…就夠了嗎?】
面試中,百分之百的必考題當然就是「自我介紹」。求職者最該預先準備,也最不該出錯的橋段。
我擔任面試官時,我不會特意準備問題,而是會從應徵者的自我介紹中,找尋我有興趣的話題去深入瞭解。所以自我介紹的重要性極高,不只能讓面試官快速認識你,更可以是整場面試的預先鋪陳。
短短的幾分鐘,可能會聽到應試者的家庭背景、學歷經歷、興趣專長…但其中我最想聽到的,其實是 #態度。
有一次某團隊的行銷主管臨時請了病假,我緊急救援擔任面試官,與熱情洋溢的Claire面談。雖然她的工作經驗不多,但在自我介紹中,卻有篇幅不短的詳細說明。
「我第一份工作是業務助理,主要是幫業務維持客戶關係,並且幫業務做出貨前的細節把關。」Claire笑容可掬的說明她的工作經歷,我對這個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女孩第一印象挺不錯的。
「我習慣彙整客戶們常訂的商品、下大訂單的時間點,幫他們留意貨況,並且預先幫他們搶貨,提醒他們趕快下單,客戶們都很喜歡我喔!」Claire說明她細心工作的方式。
「所以有時候,客戶還會私底下告訴我一些競爭廠商的消息,然後我就會趕快告訴我的業務,業務都叫我『包打聽』!哈哈哈哈~」她坦率的大笑,難怪我對這場面試印象深刻,面試中笑得出聲的人還真不多。
「有些小客戶,業務會直接交給我handle。」Claire表現出被信任的得意,而不是被業務推諉工作的埋怨,我很喜歡。「還有部分工作量落在出貨前的料號核對,因為我們的產品規格很多,各個國家、不同客戶的料號都不一樣,只要出錯貨就會很麻煩,所以我是最後一道關卡的把關者。」
核對料號這種細碎的工作,在Claire口中變成一種神聖的使命,我喜歡她這種 #看重自己工作的態度。不同的介紹方式,除了表述能力上的差異之外,我認為其實是看待自己工作的方式不同。
雖然業務助理的工作內容,會依公司不同而相差甚遠,但卻很常在面試自介中被快速簡單的帶過,有時細問下還會得到「喔,就是幫忙業務key單出貨,還有幫忙業務做客戶聯絡。」這種簡略說明。
我前老闆曾開玩笑的說過:「主管偷懶我還不一定會發現,但是只要業助沒來公司,就天下大亂。」這不是玩笑話,部分主管臨時請假還不至於影響例行業務,但只要業助生病,當天出貨就有困難,所以業助是我們團隊最重要的角色無誤。但是,卻不一定每個業助都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
其實,不只是業助,各種職務在自介中,多少都可以聽出應徵者工作的態度,以及看待自己工作的角度。
「我負責聯絡媒體、送產品給編輯試用。」v.s「我負責讓媒體、編輯們知道每個產品的優點、市場獨特的定位,擔任產品經理與媒體之間的溝通翻譯,第一線即時回覆媒體對產品的疑問,建立公司跟媒體之間的信任關係。」這樣行銷公關工作內容的簡單陳述,如果換句話說,就可以看出工作態度的不同。
面試結果不難猜測,我大力推薦Claire給該團隊的行銷主管。這個小女生在被錄用之後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雖然沒有任何行銷經驗,但她用非常高的規格看待自己工作,「我把自己當作產品在媒體曝光前的化妝師,以及產品經理與媒體之間的溝通翻譯」就是她曾經形容給我聽的有趣角度。
行文至此,明眼人就會發現,我在這幾篇面試文章中想談的,其實都不是 #面試技巧,而是 #工作態度與方法。
而在這篇文章中,我特別想談的是一種工作態度:#當責Accountability。
我曾經以為我最值得讚許的工作態度是「負責任」,直到我與Kate共事,精疲力竭之後,才發現「負責」還遠遠不夠,「當責」才能將事情做對而且做好。
Kate自詡為台灣牛,做所有事情都盡心盡力,常常加班,信件發出時間老是凌晨一兩點。但不知道是習慣直線思考還是怎麼的,她常把事情做對,但不一定做了對的事情。而且她總是很努力的把份內的工作做完,但卻總是我交代一件事,她就進行一件事。
詢問她活動該提供的獎項,她給了獎品項目。
那獲獎資格呢?她再傳訊告知獲獎限制。
那獲獎人數呢?下一封訊息來了人數。
那獎項預算呢?來了幾個獎品的成本預算。
最後我再開口分別問細項,這才拼湊出完整的概念。
Kate不認為她有什麼問題,她的確如實地回答了我每個詢問,而且數據上毫無差錯。但跟Kate共事讓我無比疲累,雖然交代她的事情,可以百分百保證她會如期完成,但總是覺得哪裡不對勁。而且她很常要做一件事情前就跑來問我該事項的問題,一想到就提問的節奏,常打亂我的工作進行。
Kate毫無疑問是個「負責」的工作者,但離「當責」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什麼是當責?當責的定義是:「工作者是如何看待自己,對自己與他人所許下的承諾」。當責的人會說到做到,並且為所做的承諾擔起責任。每當承諾要完成某件事,那件事就會狀況極佳的被完成。
聽起來有點空泛,舉個實例來說吧,如果要求Kate與Claire寄送產品給媒體測試。妳可以確認Kate會準時寄出,並回報媒體露出狀況。但Claire卻會回報媒體收到與否、測試狀況如何、最喜歡產品的哪個特色,若媒體編輯對產品疑慮,她會先行去跟產品經理確認,甚至詢問工程師解決方法,處理到一個段落後,再向主管呈報現行可選擇的解決方案。
或許職務上的要求真只有「媒體聯絡與產品送測」,但是Claire這種 #要5毛給1塊 的工作態度,讓我們獲得的成果永遠超乎對這職位的預期。
很自然的,在每一波晉升審核中,主管總會優先考慮當責的Claire,而非負責的Kate。
而這種當責的工作態度,不只可以在面試的對談中可以略知一二。你可以試著敘述一下你目前的工作給旁人聽,就會發現,你對於工作的認知、態度,很容易在介紹中洩漏出秘密。
如果你是個負責的人,但卻苦惱於不知如何達到當責的程度,那麼我有個小小建議:「#加大你的守備範圍吧!」
做事細節再細一點、資料考究再深一點、評估範圍再廣一點、思考的高度再高一點…加大了守備範圍,範圍內的獲得都是自己的,我保證你往後職涯「吃香,不吃虧」。
(應該是面試系列最後一篇了吧~歡迎按讚+分享 <3 )
#Eva進階小語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照片好像快用光了怎麼辦
行銷總監的碎碎念 在 【她的一天】品牌總監の上班日常(開會、碎念、發點心) 的八卦
... 我是品牌 總監 Blaire一整天見很多人、開很多會看似很能幹的外表下其實是在團隊夥伴眼中我就是個忘東忘西的「金魚腦」和囉哩八唆的「 碎念 王」一整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