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年均溫逾23度 每增1度重度憂鬱風險增7%】
高溫可能增加憂鬱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大學醫學院」合作的本土研究發現,居住在年均溫在攝氏20.3至23度地區的人,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最低;當居住地年均溫高於23度,每升高1度就增加7%的發病風險。
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總體環境科學》(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由「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協同研究員陳乃慈、「台大醫學院教授暨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郭育良等人共同完成。(註1)
郭育良表示,溫度影響憂鬱的可能解釋是,暴露於高溫會活化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長期下來使得交感神經占優勢,因此使人容易焦慮緊蹦,而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生理不適也會增加精神壓力。另有動物研究顯示,暴露於高溫會影響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與血清素的平衡,進而提升憂鬱風險。
郭育良表示,這份研究顯示,避免罹患憂鬱症的最適居住氣溫可能在20至23度左右。國家應正視氣候暖化對國人健康的影響,並研議長期性的因應策略;民眾個人難以因應高溫帶來的壓力,但至少能透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規律運動,以促進生理健康與好情緒。(資料來源: udn.com 聯合新聞網 : http://bit.ly/2Yh8Zjv )
「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胡海國表示,統計性研究能看出兩個因子間的相關性,但未必能確認因果關係。憂鬱症患者經常面臨社交困難、煩惱難解、成就感低落、自我要求過高等,「但生活中的壓力無法免除,只能迎戰,也因此倡導民眾培養腦力」。
要培養腦力,首要之務是睡眠充足。胡海國表示,在睡眠階段,大腦神經膠細胞中的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活躍,會運用腦脊髓液將代謝廢物帶出大腦。另外,大腦也會削去無用的腦神經連結,讓大腦有空間建立新連結,迎向隔日新生活。(資料來源: World Journal 世界日報 : http://bit.ly/31Qqauo )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簡介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1.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2.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3.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4.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http://bit.ly/2ZQdiCq
「註1」: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i-Tzu Chen,Po-Hsiu Lin,Yue-Liang Leon Guo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659, 1 April 2019, Pages 1016-1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0048969718353300
1.來源:
➤➤資料
∎(udn.com 聯合新聞網)「國衛院:年均溫逾23度 每增1度重度憂鬱風險增7%」http://bit.ly/2Yh8Zjv
∎(World Journal 世界日報)「高溫壞心情 台研究:每升1℃ 憂鬱風險增7%」
http://bit.ly/31Qqauo
➤➤照片
∎(公視粉絲團)「本土研究:高溫恐增罹患憂鬱症風險」
http://bit.ly/2LaNXi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憂鬱症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大學醫學院 #總體環境科學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陳乃慈 #台大醫學院教授暨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郭育良
#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 #胡海國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社會保險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lsevier醫學資訊站
udn.com 聯合新聞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記得返鄉投下重要的一票!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
總體環境科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國衛院:年均溫逾23度 每增1度重度憂鬱風險增7%】
高溫可能增加憂鬱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大學醫學院」合作的本土研究發現,居住在年均溫在攝氏20.3至23度地區的人,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最低;當居住地年均溫高於23度,每升高1度就增加7%的發病風險。
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總體環境科學》(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由「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協同研究員陳乃慈、「台大醫學院教授暨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郭育良等人共同完成。(註1)
郭育良表示,溫度影響憂鬱的可能解釋是,暴露於高溫會活化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長期下來使得交感神經占優勢,因此使人容易焦慮緊蹦,而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生理不適也會增加精神壓力。另有動物研究顯示,暴露於高溫會影響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與血清素的平衡,進而提升憂鬱風險。
郭育良表示,這份研究顯示,避免罹患憂鬱症的最適居住氣溫可能在20至23度左右。國家應正視氣候暖化對國人健康的影響,並研議長期性的因應策略;民眾個人難以因應高溫帶來的壓力,但至少能透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規律運動,以促進生理健康與好情緒。(資料來源: udn.com 聯合新聞網 : http://bit.ly/2Yh8Zjv )
「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胡海國表示,統計性研究能看出兩個因子間的相關性,但未必能確認因果關係。憂鬱症患者經常面臨社交困難、煩惱難解、成就感低落、自我要求過高等,「但生活中的壓力無法免除,只能迎戰,也因此倡導民眾培養腦力」。
要培養腦力,首要之務是睡眠充足。胡海國表示,在睡眠階段,大腦神經膠細胞中的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活躍,會運用腦脊髓液將代謝廢物帶出大腦。另外,大腦也會削去無用的腦神經連結,讓大腦有空間建立新連結,迎向隔日新生活。(資料來源: World Journal 世界日報 : http://bit.ly/31Qqauo )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簡介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1.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2.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3.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4.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http://bit.ly/2ZQdiCq
「註1」:
Long-term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i-Tzu Chen,Po-Hsiu Lin,Yue-Liang Leon Guo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659, 1 April 2019, Pages 1016-1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0048969718353300
1.來源:
➤➤資料
∎(udn.com 聯合新聞網)「國衛院:年均溫逾23度 每增1度重度憂鬱風險增7%」http://bit.ly/2Yh8Zjv
∎(World Journal 世界日報)「高溫壞心情 台研究:每升1℃ 憂鬱風險增7%」
http://bit.ly/31Qqauo
➤➤照片
∎(公視粉絲團)「本土研究:高溫恐增罹患憂鬱症風險」
http://bit.ly/2LaNXi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憂鬱症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大學醫學院 #總體環境科學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陳乃慈 #台大醫學院教授暨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郭育良
#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 #胡海國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社會保險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lsevier醫學資訊站
udn.com 聯合新聞網
總體環境科學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八卦
【台灣又熱又缺水,還有蚊子威脅?】#與地球和好
這幾天,你感受到爆熱的天氣了嗎?小心熱出病!
國際期刊《總體環境科學》指出,當氣溫超過30℃時,全台腎臟疾病就醫率,比25℃時多出45%。
若持續暖化,2030年前,全球每年將增加25萬人死亡。死因包括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與熱浪引起的相關疾病和營養不良等。
📌5張圖表,看台灣環境風險有多高>>https://bit.ly/2Z8SRSI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天下雜誌39週年特刊《與地球和好》>>https://bit.ly/2B94ArY
總體環境科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記得返鄉投下重要的一票!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15 能源公投有哪三項?
00:32 我們關於本集的聲明
00:48 「反深澳電廠」
01:20 「反空污公投」
02:06 「以核養綠」
02:57 總體來看三項公投
03:05 公投不一定能解決你心中的問題,怎麼說呢?
03:40 台灣近未來的能源政策
03:44 能源會互相消長
04:05 「2025 非核家園」、「20/30/50 法案」
04:34 未來能源發展的挑戰
05:06 政策與公投提案的關係
05:55 我們可以如何考量?
06:58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特別感謝 】
泛科學の y編、T編,做本集的內容顧問!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潔淨能源結構 經濟部訂立明確目標20-50-30:https://bit.ly/2QqNQze
→ 台電系統歷年發電量(動態資訊圖表):https://bit.ly/2O3G2m8
→ 天然氣(維基百科):https://bit.ly/2yVatoG
→ 以核養綠公投(維基百科):https://bit.ly/2RFgGfk
→ 盧秀燕拒絕空污、中電北送(反空污提案方論點):https://bit.ly/2JIWc2v
→ 核子動力/核能(維基百科):https://bit.ly/2PkwGpQ
→ 火力發電廠(維基百科):https://bit.ly/2PdUGM6
→ 深澳火力發電廠 藍推公投案/提案說明(中廣):https://bit.ly/2OupgeR
→ 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 推動新能源政策(行政院):https://bit.ly/2F5kBAE"
【 延伸閱讀 】
→ 台灣發電廠列表(維基百科):https://bit.ly/2yTgFxy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卡關 始末一次看懂(中央社):https://bit.ly/2DojwSU
→台電發電資訊圖表總表:https://bit.ly/2PJHRbE
→反駁「以核養綠」 環團:能源轉型才是根本(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FazCRT
→深澳發電廠(維基百科):https://bit.ly/2uZXgcY
→深澳電廠的代價:千億、空汙、能源轉型成空話(報導者):https://bit.ly/2HEgY5F
→供應鏈中的甲烷外洩,抵銷了天然氣的減碳效益(泛科學):https://bit.ly/2RDFsg8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總體環境科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大夫山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市橋以西三公里處,跨市橋、鍾村兩鎮,毗鄰順德碧桂園,北與祈福新村接壤。總面積約9000畝,是廣州地區生態型森林公園。公園內連綿不斷的群山環抱著,海拔226.6米的番禺第一高峰大夫山。還有大小山塘和多個人工湖,從而形成了峰戀起伏、湖光倒影的景象。大夫山森林公園被稱為“番禺的氧吧”。大夫山早年叫大烏崗,後因當地人民紀念西漢初年的朝中重臣陸賈大夫而改此名。中國當時中原一帶,各路諸侯為得天下,刀兵相見,戰火瀕紛,百越人趙佗便趁機在南越(今廣東、廣西一帶)番禺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祖得天下後,不想用兵征伐南越趙佗,於是派謀士陸賈南下說服趙佗歸順漢朝。陸賈憑著他出色的口才,深陳大義,終於收服了趙佗,並代表漢朝廷授印封趙佗為南越王。陸賈因此有功,被封為上大夫。劉邦死後,太后專政,偏聽朝中一些自命清高的官員之詞,視嶺南一帶為蠻夷之地,加以岐視。趙佗因此對朝中不滿,再次自立為南越武帝。至後漢,孝文帝只好又派陸賈大夫南下,再次說服趙佗歸順漢朝。前後17年裏,陸賈大夫從中原兩下南越番禺,說服邊民,為維護國家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段歷史典故,在南越大地傳為美談,廣州市內陳家祠現有精美的雕塑重現了這一史實,大夫山上建有大夫閣、大夫書院等。1996—2000年,番禺區政府投資1億多元興建大夫山森林公園,首期工程湖光花木觀賞區建設基本完成,並於1999年8月免費開放至今,平均每天遊客有2000多人,節假日近萬人。公園建設的主要專案有聚秀湖、紅山湖、竹山湖、鳳山湖、翠景湖、雲岫湖、半島觀景台、果合景區、燒烤場、兒童活動及成人活動場、釣魚區、遊艇碼頭及配套、鳳山茶軒、園區道路11.8公里、登山步級路20公里、南區所在的景區相關景點、公廁以及完成所有項目與之配套的綠化工程,完成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 多年未見的野鴨、毛雞等經常在公園裏出現。公園總體規劃以森林文化為主,以優化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科學利用、適度建設為指導思想。公園由湖光花木區,田園生態觀光區、大夫山攬勝區、中心風景區、草坪曠野區、森林逗趣區、水寮野趣區和文體康樂區組成。園區有單車1千多台,其中包括單人車,子母車和情侶車和三人車。騎著自行車南北暢遊大夫山,約需時一個小時,沿途高山流水、綠樹成蔭,登山遠眺。
2016鍾村街道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番禺區西北部。轄區總面積52平方公里,下轄4個社區8個村民委員會,總居住人口13.5萬人,戶籍人口4.5萬人。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81.5億元人民幣。鍾村街下含鍾一、鍾二、鍾三、鍾四,另有冼敦、勝石、漢溪、謝村8個村。

總體環境科學 在 窩窩 Youtube 的評價
關注窩窩:https://www.facebook.com/wuowuo.tw/
面對流浪動物問題,關於TNVR能與不能:
面對2017年即將到來的零安樂死,我們到底能做什麼?TNVR是最好的處方籤嗎?日前吵的火熱的小琉球犬貓絕育事件,三日內共絕育了114犬貓,其中包括孕貓與健康不良的貓也進行手術,加上結紮後立即原放,未留置犬貓做術後觀察情況,引起不少反彈的聲浪。
山羌為台灣特有的保育類動物,近日卻在短短半個月內,於高雄壽山發生3起遭流浪狗攻擊致死的案例,由於民眾的棄養,加上不斷餵食流浪狗,造成狗隻在山區長期繁衍與聚集,使得具野性的流浪犬對野生動物造成威脅,引起生態學者等各界的擔憂,甚至ㄧ度引起部份民眾的恐慌。
當我們誘捕,將流浪動物進行絕育的同時,實際上對社區、環境、生態、人文上造成了哪些影響?當今日「為求有效控管繁殖數量,是否能接受墮胎手術的道德衝突?」,「術後回放的狗,有可能追車咬人、因而通報收容所、陷入被領出來、再被抓進去的迴圈」,再者「犬貓會不會其實就是野生動物的頭號殺手?」這些我們所能見與不見的衝突,究竟孰重孰輕,透過講座,我們ㄧ同再反思。
《關於無盡的迴圈-流浪動物解方的雙面刃》
數十年來,每年仍有十萬餘的動物進入收容所,在我們引頸期盼的零安樂死政策即將落實的前夕,「龐大的流浪動物的數量」仍是個不爭的事實。在流浪動物無法全數送養、收容所環境飽和及零安樂的過渡期中,TNVR( 捕捉、絕育、疫苗、回放)成為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所有候選人的共同動保政見,TNVR儼然在「源頭控管」裡扮演頭號先鋒。但在缺乏完善配套措施下,著眼於短期內的大量絕育,背後同時涉及了更大更廣的問題:動物福利、公共議題、環境整潔、交通安全、生態保育等問題。在這灰暗的衝突地帶裡,反覆交雜成了無盡的迴圈,各種解方有如雙面刃,如何才能藥到病除?如何能在流浪動物議題的困境中,斬除亂象、殺出重圍?
∎∎∎∎∎ 與談講者 ∎∎∎∎∎
|EMT 李榮峰
∎ NOE行動組織
∎ EMT急難應變團隊的負責人
∎ 《十二夜》動物維護執行長
∎ 野生動物保育
∎ 松菸護樹志工
∎ 防身術教練
∎ 動保稽查員
∎ 藝術家
關於EMT,這次我相信大家一定再熟悉不過。
在窩講堂首發中,李榮峰公開表示:『 我不支持,定點定時餵養流浪動物!』
這樣公開的言論,在第一場窩講堂後像似火苗般開始起燃
『愛,但有沒有先問對方需不需要?』
救人也好,流浪動物TNR也好,在愛之前確實我們都需要好好再想一想。
透過EMT我們探討,真正去做以後,才發現原來原來我們以為拯救的同時也有迫害的可能。
|林雅哲
∎ 台灣之心常務理事
∎ 湖光動物醫院院長
∎ 流浪動物TNR的推手
作為ㄧ位擁有30多年救援流浪動物經驗的獸醫,林雅哲認為要減少流浪貓狗數量,必須從源頭的絕育控管做起,「光靠絕育不能解決問題,但若沒有絕育,絕對無法解決解決」在這樣的立場下,林醫師也認為,立法於更嚴格的飼主責任制,以及精確捕捉制度,同樣得並行不悖,作為台灣資深的TNR推手,林醫師持續為台灣流浪動物貢獻十足的心力與行動,也期待能與更多反對的聲音尋求共識與對話
透過林雅哲我們探討,在流浪動物的救援裡,在效益、效率與人道關懷的取決中,我們該如何共同努力。
|賴亦德
∎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
∎ 東芬蘭大學 (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 博士班研究生
∎ 個人部落格經營:《潛在解方:賴亦德的胡思亂想》
∎ 主修動物行為學、行為生態學和寄生蟲學。
『流浪動物就是個多面向的公共議題,不能只想到流浪動物本身死活而已啊。TNR應該是無法把動物收容起來不得已之下的選擇,就算一定要做,也該做得很細膩啊。』
2014年開始注意到流浪動物TNR議題,因而在泛科學上寫出一系列回顧相關科學文獻探討TNR效果的科普文,另外也在部落格(潛在解方:賴亦德的胡思亂想)上發表自己對於流浪動物議題與政策的觀點,改寫後發表於關鍵評論網。目前也繼續貢獻腦力,希望台灣流浪動物的問題能夠盡快解決。
透過賴亦德我們探討在動物學的總體環境,怎麼樣我們才能找尋一個最好的共存環境。除了愛,還有更多是我們要努力的。

總體環境科學 在 Foodbank - 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 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 ... 的相關結果
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 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 <看更多>
總體環境科學 在 行銷個體環境與總體環境 - 電子歷程e-Portfolio 的相關結果
l 總體環境:指影響層面較廣大深遠的、較難以控制的力量,像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這些力量會影響所有的廠商與產業,同時也會影響到個體環境。 ... <看更多>
總體環境科學 在 環境分析與行銷資料科學 - Medium 的相關結果
現在,企業在透過行銷資料科學進行總體環境分析時,可下載全世界的線上開放資料,或是利用網路爬文技術來蒐集相關的初級資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