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恐懼症】目前還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是對於年輕人卻有很大的影響 !! 2020年已經結束,你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註1】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FoMO 也被翻譯為「錯失焦慮症」、「資訊遺漏恐懼感」、「恐懼錯過」、「害怕錯過」或「擔心錯過」【註2】。雖然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這個縮寫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背後的成因卻已存在許久。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就有可能得到FoMO。早從巧人和直立人的時代【註3】,這些靠獵捕和採集為生的部落居民就很清楚自己擁有哪些東西,或者沒有擁有、但需要哪些東西才能安然度過每一天。
在那個時代,恐懼焦慮是有好處的。如果跟同伴一起遊蕩時,錯失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水源或安全的藏匿處,所有人的性命都會陷入危險。
此外,這些早期的人類知道生存還有另一項關鍵,那就是他們必須一直待在幫助他們行走在當時那種惡劣環境的群體之中。
若遭群體拋棄,或者沒有得到重要資訊,你就有危險了。你知道,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你必須跟著群體一起行動。你必須有所歸屬。沒有FoMo,人類這個物種可能早就消失了!【註4】
■美國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曾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
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兩者兼具的人身上,反之,「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1個結果,很多老師跟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為青少年、成年人因為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
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他們在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而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是網路成癮的現象。【註1】
■錯失恐懼症(FoMO)現象及衍生問題
目前錯失恐懼症(FoMO)相關學術研究可追溯自 Przybylski 等人(2013)以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觀點來探討錯失恐懼症的行為及相關因素,包括:自主性(autonomy)、效能感(competence)及歸屬感(relatedness),並發現高度 FoMO 傾向者,由於缺少能力(效能)、自主性(有意義的選擇)及歸屬感(與他人的聯繫)的基本心理需求,會經常感到焦慮、自尊心低落以及自覺不夠好,對於社交關係也比一般人敏感,因而出現高度的社交媒體參與行為,期望藉以減少害怕失去無所不在聯繫的心理焦慮。
FoMO對於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會帶來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尤在生理功能及心理狀態上最為研究所重視,初步彙整過去發現分述如下:
(一) 易使生活失序:
■睡眠及飲食作息異常、學習及工作表現不佳
越是頻繁、持續性關注網路社群,且密集地刷新動態(如:為了確保自己參與到朋友或同儕的各項活動及聚會),是 FoMO普遍出現的行為。
嚴重者不僅會間接出現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及手機成癮症,亦因耗費大量時間在社群媒體,導致睡眠時間大幅降低,睡眠品質隨之減損,因而產生失眠、睡眠不足等症狀,且飲食方面也會同步出現障礙、失調等現象,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或工作效率。
(二) 形成負向自我概念:
■自我價值感低落、情緒及行為兩極化
FoMO易使人產生沮喪、焦慮、不安等負向情感,且具有強烈的比較心態,在一次次的比較當中,常常衍生出自尊心不足與自卑感。
由於深怕自己不被他人所需要,使其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是否與他人保持聯絡及緊密關係,情緒亦受到社群軟體的動態所牽引,因此 FoMO者常會情緒化、神經質、過度敏感,致使行為也出現偏差(如:酗酒、嘗試許多高危險性行為),進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綜言之,過去研究一致指出,FoMO 對個人的情緒及生活滿意都帶來負面效應。值得一提是,FoMO 對各年齡層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皆不同,其中以對年輕世代的青少年影響最為顯著,亟須嚴加正視。【註2】
■三步驟遠離錯失恐懼症(FoMO)
研究發現,年輕族群的「錯失恐懼症」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被遺忘的感覺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有更大的影響。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青少年可透過3個步驟來避免社群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
▸第一步「辨識警訊」
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群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群使用時間。
▸第二步「自我增強」
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告訴自己不用這樣,可以「想想我有什麼,像是我很關心家人、我有莫逆之交」,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而不是否定自己去羨慕別人。
▸第三步「回歸真實」
應清楚知道社群中看到的照片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的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建議可暫時將程式關閉並拿起電話打給社群中的密友,與他們聊聊天或碰個面而非沉溺在負面、比較的情境裡。【註5】
FoMO 並非一種新的現象,而是現今社會比以往擁有更多媒介,進而助長了此種擔憂。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率提升與進步,以及青少年對於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下,FoMO 已然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FoMO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以如何有效協助及介入,乃是未來教育相關工作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避免 FoMO 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可能危機與日俱增。【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 1841-1848.
∎註1:
(元氣網)「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https://bit.ly/2KOhD7B
∎註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5),頁 68-71
淺談青少年的錯失恐懼症及改善策略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9-5/free/01.pdf
∎註3: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智人」:人屬(Homo)的物種,包括巧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匠人(Homo ergaster)、人屬魯道夫種(Homo rudolfensis)以及智人(Homo sapiens)。這些人種或已滅絕,或彼此間有親緣關係。其中,智人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而巧人則是人屬中的第一個物種,出現在距今250萬到200萬年前的東非與非洲南部,可能自南方猿人(Austropithecine)演化而來。
https://bit.ly/38WKqyz
∎註4:
獨立評論在天下 - 「FOMO錯失恐懼症:為什麼我們會一窩蜂跌進焦慮陷阱?」:https://bit.ly/38SjfVK
∎註5: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董氏快訊】2020/12/29
使用社群媒體莫名感到焦慮?不妨改變網路使用習慣吧!
http://www.etmh.org/News/NewsDetails.aspx?type=1&NewId=2679
➤➤照片
∎社交網絡帶來的恐慌—「錯失恐懼症」,緩解惶恐焦慮,你需要知道!:http://bit.ly/2Lmcbs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錯失恐懼症 #FoMO #資訊遺漏恐懼感 #恐懼錯過 #害怕錯過 #擔心錯過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同時也有2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5萬的網紅EHPMusic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分享出去喔~ 超級需要你們的支持!...
恐懼錯過 在 WealtHub睿富 Facebook 八卦
[i'M Reading] 黃元山教投資FQ
股神巴菲特常說投資「簡單但不容易」(simple but not easy),但幾多投資者的心理可如他的名言:「別人貪婪我恐懼」,長期都保持清醒。在這個股市大時代,小股民因恐懼,錯過低位入市;亦因為貪婪,蒙蔽理性高追。
在行為金融學理論,投資成功關鍵在於個人FQ(理財商數),即投資理財智慧的高低。本刊專欄作家、中文大學碩士課程講師黃元山,年初推出《FQ思維:投資其實很簡單》一書,提出了幾個針對人性弱點的投資建議,老手新手均不妨參考。
市況反覆下,人人都在捕捉入市時機和揀股,但黃元山接受訪問時談及此書想說的,正是要提醒從未沾手股票的新手和年輕人,切忌炒股價波幅,應趁理財意識增強時,學習做好資產分配:「巴菲特拍檔芒格(Charlie Munger)講過,在巴郡幾十年股票佔自己資產絕大部份,股價曾經三次大跌超過一半。如果不能承受股價下跌,就不應該只買股票。」
黃元山又以自己的分散的資產組合作例子:「我的股票資產有不只港股、A股,有美股和新興市場,亦有不同類型的債券和商品如黃金。半年前大家看好美股,不留意內地和港股市場,就捉唔到兩地股市升浪。」
如果持有的股票帳面有大增值,可以先略為減持套本套利:「例如資產組合有10%是A股,可賣掉一些股票,但A股佔的價值,仍應維持在組合約10%水平。」
股市雖無必勝法,黃元山建議新手可先「有紀律」入市,如買入月供藍籌股票,每月定額投資,按股價高低調整買入股數,可有「平均成本法」好處,長遠減輕股價波動影響。他在書中亦有推介追蹤大市表現、管理費低的指數基金和交易所買賣基金。目前他認為可吸納信貸風險低的長年期人民幣國債,和他一直看好的黃金,豐富資產類型。
今次的大升市,投資者渴望已久,只調整資產組合,買月供股票、ETF,會否過於保守呢?他說大部份股民都是重視價位,而非股票價值,靠估買賣股票,最終都會變羊『估』:「個個都覺得好難得,想低買高沽,但人性就是見股市高,你就入市去追,跌市時你驚蝕就沽,同理想情況正正相反。」
《FQ思維:投資其實很簡單》
作者:黃元山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年1月
◆◆◆◆◆◆◆◆◆◆◆◆◆◆◆◆◆◆
《iMoney智富雜誌》
訂閱:http://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
#iMReading #iMoney #黃元山 #FQ #巴菲特 #股票 #大時代
恐懼錯過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八卦
網路上曾瘋傳無數流行語或現象,都是來了又去。然而,FOMO持續了很久卻仍未退燒。
現在,這個詞已被廣為接受,尤其是在千禧世代之間。你知道FOMO人是指哪一種人嗎?它在流行文化中屹立不搖的原因又是什麼?
#恐懼 #錯過 #FOMO #千禧世代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恐懼錯過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
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分享出去喔~ 超級需要你們的支持!!! 也歡迎大家點歌!! **
- 歌詞在下面 -
作詞:石錦秋
作曲:石錦秋
編曲:勝嶼、隔路人樂隊
混音:呂曉菲
吉他:齊成剛
和聲:勝嶼
一封信 兩年都沒動筆
三個字 過了幾個四季
你是有多想逃避
來不及問問你
我已經錯過相愛的日期
那天你 消失在人海裡
你的背影 沉默得讓人恐懼
你說的那些問題
我回答得很堅定
偏偏那個時候我最想你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已經給你寫了信
又被我丟進海里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明明覺得自己很冷靜
卻還掉入我自己的陷阱
那天你 消失在人海裡
你的背影 沉默得讓人恐懼
你說的那些問題
我回答得很堅定
偏偏那個時候我最想你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已經給你寫了信
又被我丟進海里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明明覺得自己很冷靜
卻還掉入我自己的陷阱
一個人在夜裡 想的太多
離開我你的生活 不再寂寞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已經給你寫了信
又被我丟進海裡
我不曾愛過你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已經給你寫了信
又被我丟進海裡
我不曾愛過你
我自己騙自己
明明覺得自己很冷靜
卻還掉入我自己的陷阱
王北車 微博:https://www.weibo.com/u/5176726566
郵箱:531024388@qq.com
此歌曲已於騰訊音樂及酷狗音樂上線。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gmail.com
※歌曲跟影片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支持正版,如版權方認為影片有侵權一事,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徹底刪除影片。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wFKFy_DRk/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jjgFLbhYXEiLupcW1_ZnxHSdwsQ)
恐懼錯過 在 李佳薇 Jess Lee 官方音樂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作詞Lyricist:姚若龍
作曲Composer:馬奕強
有座巨大的停了的時鐘
傾倒在趕路的途中 擋我 向前走
有隻黑色的老鷹在俯衝
叼走了你送的承諾 回頭 冷冷看我
有陣將眼淚掃落的狂風
掀起了隱藏的疼痛 把我 變赤裸
我為蔓延的回憶除草了
心中卻長出盛開的 寂寞 原來是夢
有些傷痕像場大火 把心燒焦難以復活
不碰了好像忘了 恐懼卻在腦海住著
重複卡在一個 重要的時刻 不自覺就會退縮
連幸福也克制著 覺得什麼都會變的
防備著平靜到最後 連愛也透著冷漠(獨自寂寞)
有人說我的微笑是暖的
心裡卻很難被感動 狠狠 解剖我
從不是有意想害誰難過
甚至會沮喪一直沒突破 沉重的殼
有些傷痕像場大火 把心燒焦難以復活
可是我 想要忘了 恐懼如何把我上鎖
期待陽光熾熱 愛來的時刻 能用力去擁抱著
多幸福就多快樂 不讓未知成為負荷
投入的留下了每一刻 不怕的人 最富有
人太脆弱 會不停錯過
太多寶貴的 都需要跋涉 才可以獲得
太多璀璨的 越隔著夜色 越光芒四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ax1Rg6Oj7Y/hqdefault.jpg)
恐懼錯過 在 李友廷 Youtube 的評價
《直到我遇見了你》 數位收聽 ➔https://orcd.co/until_i_met_you
-
「所有我的經過和錯過,都是為了在這個瞬間遇見你。」
有時候我覺得世界就像一場盛大的化裝舞會,
不和諧的音樂響起,全世界著了魔般跳著舞,
萬花筒般多種顏色照映,大家臉上的片片磷光,把人切得零亂虛假。
每個人臉上妝容昏花,舞步雜沓,音樂調子凌亂,但沒有人察覺。
跌落在我身上的有時是光,有時是熱燙,有時是痛。
有時候我那麼害怕,害怕我的一輩子就是扯著勉強的微笑跟每個經過的人道好,
跳著一支支短暫而空虛的舞蹈,不時擦撞,不時疲憊,或踩痛誰的腳。
與面帶藍紫色的孔雀羽毛的女子跳了國標舞,
與身穿棉麻與刺滿古文在身上的女子跳了森巴,
與抹著落日般眼影的女子對眼,她卻轉瞬消失在人海。
或者在舞池人海中浮沈,絲毫不在意眼前共舞者的面容。
謝謝,對不起,再見。
不停迴旋,無意義的重複。
直到我遇見了你,
你一個鞠躬示意的姿態就使我著迷,
你面具下隱隱露出的笑意讓我恍惚,
說起來很奇怪,我知道你就是要帶我離開這場舞會的人。
我驚覺過往行差踏錯的每一步、
往昔毫無章法的迴旋和兜轉,
以及深植在我身上那些懸而未解的恐懼,
都是為了走向你,來自命運的領路。
更那樣的預感——
之後與你的每次共舞,都不再是浪費。
-
【直到我遇見了你】
以為生活就是重複
自己就是全部
直到我遇見了你
直到我遇見了你 yeah~
一個眼神交錯
請你別再對我保留
透露一點線索
像 夜空最閃亮的一顆星 你是
已知世界最美麗風景
如果沒有遇見你
全身細胞不會告訴自己
我渴望 我想要 你全部 的全部
你讓我醉的抓狂
都因為你 都因為你
你後退 我往前
走兩步再轉個圈
享受著與你的共舞
你盲注 我梭哈
這個遊戲多好玩
除了你還能夠愛誰
寫首歌曲
旋律是你
節奏是宇宙 oh
讓我們更靠近
文字就交給歲月慢慢填齊
我一天比一天更愛你
收藏你每個表情
每一秒更相信
愛是結果也是原因
像 睡醒後第一口溫開水
你是
盛夏中期待的冬天 使我瘋癲
就算有煩惱和憂鬱
也只是幸福的煩惱和憂鬱
呃 我這邊還是沒想好要怎麼唱
渴望 想要 你全部 的全部
你讓我醉的抓狂
都因為你 都因為你 Yeah~~~
你後退 我往前
走兩步再轉個圈
享受著與你的共舞
你盲注 我梭哈
這個遊戲多好玩
除了你還能夠愛誰
───────工作人員名單 ───────
演唱:李友廷
詞:李友廷、鵝毛筆
曲:李友廷
音樂製作
製作人Producer:李權哲 Jerry Li、李友廷 Yo Lee
編曲Arrangement:李權哲 Jerry Li、李友廷 Yo Lee
合聲 Chorus:廖文強 Wen-Chiang Liao
混音Mixing:黃文萱 Ziya Huang
貝斯 Electric Bass:Harun Bonnett
電鋼琴 Wulizter:李權哲 Jerry Li
鋼琴 Piano:李權哲 Jerry Li
木吉他:李友廷 Yo Lee
小喇叭 Trumpet:Jeremy Alvarez
長號 Trombone:Brandon Lin
中音薩克斯風:Tenor Saxophone|Anton Derevyenko
OP: HM International Music Inc.
OP: Downtown Music
SP: 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SP: 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Branch
TWEL52020004
MV製作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何育涵 Lisa Ho
經紀人 Agent:林峻立 Lee Lin
化妝師 Makeup:Jimy Wu (Backstage)
化妝助理 Makeup Assistant:Curry Tsai (Backstage)
髮型師 Hair Stylist :Edmund Lin (ZOOM Hairstyling)
髮型助理 Hair Assistant:Grace Huang (ZOOM Hairstyling)
造型師 Stylist:林欣潔 Tiffany Lin
劇照師 Still Photographer:青春期影視娛樂 Lisa H
製作公司 Production:不聽話映畫有限公司
導演 Director:黃婕妤 Remii Huang
製片 Producer:李光哲 Jay Lee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張丁文 Ding Wen Jang
製片組 Production Crew:蔡雅筑 Ya Chu Tsai、李佳樺 Chia Hua Lee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許貴婷 Kuei Ting Hsu
執行美術 Production Executive:陳乃菁 Chen Nai Jing
造型師 Stylist:蔡靜瑶 Charlie Tsai
妝髮 Hair & Makeup:王依潔 Koimi Wang
妝髮助理 Hair & Makeup Assistants:幸寧馨 Sasa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潘星佑 Hsin You Pan
攝影大助 Focus Puller:王士偉 Sway Wanze
攝影組 Camera Crew:張育甄 Eugene Chang、葉辰威 Chen Wei Yeh
燈光師 Gaffer:余志祈
燈光組 Electrician:邱麒叡 Chi Ruei Chiu、劉麗仁 Li Jen Liu
演員 Cast:温貞菱、薛仕凌
經紀公司Agency:紅花鐵馬映像所、大璽影藝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用力拍電影有限公司 TO GO FILM CO.
燈光器材 Lighting Equipment:貞寶企業 ZBTS FILM STUDIO
剪接師 Editor:林佳穎
調光師 Colorist:馮鈞稜 TimeLine Studio 時間軸
特效 Visual Effect:林貫洋 Guan Lin (Finger and Toe)
-
李友廷 Yo Le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youtin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eft7892
Weibo|https://www.weibo.com/u/5789213281
-
#李友廷 #直到我遇見了你 #Until_I_Met_Yo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RJKbrYznpk/hqdefault.jpg)
恐懼錯過 在 為什麼我們總害怕錯過(錯失恐懼) | 心理學暢銷書 ... - YouTube 的八卦
2013年,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新詞叫「FOMO」,意思是「害怕 錯過 」,這種「擔心 錯過 其他重要或者令人興奮的有趣的事件」的感覺,被稱為「錯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