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永遠都係最真實嘅證據⏳,今次可以親臨四十年代末嘅歷史建築,實在係好難得嘅機會,因為戲院翻新再重開已經係幾年後嘅事。一磚一瓦一拱橋都像在訴說動人嘅故事,如果坐車經過北角,不妨欣賞吓戲院嘅獨特建築風格。
#皇都戲院 #再說皇都 #保育 #古蹟保育項目 #CreatingSharedValue #LivingHeritage #Conservation #PreserveHKhistory #Revitalisation #StateTheatre #NeverEndingStory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古蹟—保育定「絕育」?三級古蹟芳園書室變死場 景賢里空置荒廢 活化計劃淪笑話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較早前指,不排除將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由非牟利團體承接管理,並將其改建及活化成有價值的文化地標。但計劃自2008年實施至今,卻曾鬧出古蹟復修後喪失歷史特色、無人承租長年棄置...
古蹟保育項目 在 趙綺婷 Elaine Chiu's Art Facebook 八卦
皇都戲院飛拱 State Theatre
#皇都戲院 #再說皇都 #保育 #古蹟保育項目
#CreatingSharedValue
#LivingHeritage #Conservation #PreserveHKhistory #Revitalisation #StateTheatre #NeverEndingStory
古蹟保育項目 在 Annielittlecake Facebook 八卦
【 #再遇旋宮 】
.
小時候住在港島,每次坐電車遊英皇道,都會經過皇都戲院看看今日上什麼劇目電影,看著門口大型嘅手畫畫布,驚嘆畫工之高超...
.
重遊舊地皇都戲院變老了,人也長大了...
經歷滄桑更富味道,期待我哋嘅下一代能再見不一樣嘅經典。
.
#皇都戲院 #再說皇都 #保育 #古蹟保育項目 #讓皇都說故事 #CreatingSharedValue #LivingHeritage #Conservation #PreserveHKhistory #Revitalisation #StateTheatre #NeverEndingStory #sohappy💛💟 #Annielittlecake
古蹟保育項目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古蹟—保育定「絕育」?三級古蹟芳園書室變死場 景賢里空置荒廢 活化計劃淪笑話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較早前指,不排除將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由非牟利團體承接管理,並將其改建及活化成有價值的文化地標。但計劃自2008年實施至今,卻曾鬧出古蹟復修後喪失歷史特色、無人承租長年棄置等爭議,令人擔憂一旦主教山配水庫以同樣方式保育,活化不成反加速「死亡」。
為釋除公眾對於政府古蹟活化項目過份商業化的疑慮,發展局於2008年推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下稱活化計劃),開放部份政府歷史建築供非牟利團體沿社企形式申請租用,而團體則須說明如何活化再利用有關建築物、財務上何以達至自負盈虧,從而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活化計劃目前推出6期共24個活化項目(不包括重推項目),但當中卻有部份項目乏人問津長年空置,或者經營不善交還政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28/AHEU4AGVAZGJRP6PLBIBGDA5M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古蹟 #保育 #芳園書室 #景賢里 #主教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古蹟保育項目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PMQ元創方Police Married Quarters,即已婚員警宿舍,為香港的一個創意中心,位於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總樓面面積達1.8萬平方米,設有5個門口,正門在其東面的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的前身為於2010年11月10日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的荷李活道已婚員警宿舍,經過活化後成為創意中心,於2014年4月14日起局部開放,於同年6月21日正式開幕。2007年,政府將其納入《西營盤及上環分區計畫大綱圖》的住宅用地,並計畫拍賣,卻有民間團體提出反建議。其中中西區關注組認為,已婚員警宿舍承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並且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將用地改為公共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社區用途。其後,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2009至2010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將該處與中環另外7處歷史建築,列為「保育中環」措施的項目。發展局於2010年11月15日宣佈,荷李活道前已婚員警宿舍項目將由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聯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設計中心和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活化成名為「PMQ元創方」的標誌性創意中心。PMQ元創方保留了荷李活道員警宿舍的兩座樓高7層的宿舍(A座及B座,分別以鄰近街名命名為Staunton及Hollywood)及少年警訊會所,另外在A座和B座間之中庭上興建一個600平方米的多用途會堂 QUBE,4樓平臺則設空中花園作為通道連接,並為PLATEAU。而地下對出的廣場空間前身為操場和停車場。活化後變身為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Aberdeen Courtyard及Marketplace廣場,而連接兩座宿舍之間的天幕則採用特殊玻璃,可阻擋紫外光,方便市民在地面平臺乘涼。宿舍採用半開放式設計,原本的廚房設於單位外的走廊,現用作展示商戶的藝術品及貨品外,亦可作為閒座區,讓遊人隨意休息。而洗手間則設於各樓層左右兩端,另附設升降機方便上落。作為三級歷史建築,元創方保留多個歷史遺跡,包括前荷李活道已婚員警宿舍正門、中央書院的石級與石牆、前中區少年警訊會所、中央書院入口石柱及柱座等。在中央廣場下開闢了地下展示廊Glimpse PMQ,展示前中央書院兩段最長的花崗岩地基,及6件從遺跡中發掘出來的鋪地瓷磚及建築構件。
2017西港城(Western Market)是一座商場,前身是舊上環街市北座大樓,位於香港上環德輔道中323號。大樓建於1906年,於1990至1991年間進行全面修葺。西港城的前身是舊街市及海事處舊址北座大樓的擴充部分,當年海事處因地方狹窄,不足應付日益增多的船政管理,因而搬往中環新填海區,舊建築物拆卸,改建成上環街市北座。大樓建於1906年,採用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以紅磚砌成,花崗石作地基,底層入口有大型圓拱,具有歷史價值。大樓最初是海事處總部舊址,後來才改建為街市。1983年上半年,街市南座因興建地鐵港島綫第2期建築工程而拆卸,原址興建上環市政大廈。自從上環市政大廈在1989年啟用後,街市各商販於8月起悉數遷入新大樓,街市北座於1989年9月起空置。1990年列為法定古蹟,同年6月由前土地發展公司(今市區重建局)修葺改建為西港城。西港城原本有上下2層,在修葺後加建了2層,成為共4層的建築,頂層開設了懷舊舞酒樓「大舞臺飯店」。
古蹟保育項目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舊中區警署在1864年落成,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舊中區警署與舊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香港賽馬會於2007年4月,向政府提交了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概念建議,並建議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及支付管理及維修保養費用與營運虧損。2008年7月,政府與馬會訂立伙伴合作關係推展項目,保育和活化古蹟。馬會曾預算耗資18億元活化整個建築群,擬加建一座「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大樓內更會有瞭望台、表演廳、兩間戲院,及零售店等。不過,大樓被指喧賓奪主,及過份商業化,引來大量反對聲音,最終馬會亦放棄該計劃。至2010年10月,馬會公布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修訂設計,包括兩座新建築物「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建築工程則到2011年11月展開。中區警署建築群由「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負責總體規劃及設計,該所建築師事務所過去曾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北京國家體育場。項目的執行建築公司為本地建築師嚴迅奇領導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保育顧問則為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而據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透露,負責活化保育工程的是金門建築。
曾為港督府邸,前身為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1917),有圓頂小教堂,大樓外亦有曾安放聖像的壁龕。大樓亦曾是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65)及最高法院(1989)等。1989年大樓成為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主權移交後,大樓成為終審法院,直至2015年9月搬至前立法會大樓。又名中央警署及大館,因應1850年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引發的難民潮而建設;最早的建築為1864年營房大樓,原高3層,1905年再加建1層;大樓屬維多利亞式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面向荷李活道的主樓建於1919年。正門寫著Hong Kong Police,並有G及R兩個紋飾,代表英皇喬治5世 (1910-1936年在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3年,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大樓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由紅磚及花崗岩砌成,設有狹窄長門供法官出入;門頂寫著1914年落成年份,並有英國皇冠標誌。當時疑人要到法院應訊,警察會將其由地道押解往來裁判司署、警署及監獄。附近的亞畢諾道,曾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域多利監獄又名中央監獄,是香港首個監獄,建於1841年。於二戰日治期間曾用作囚禁英軍及政治犯,1980年代改作接收越南船民及非法入境者。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2005年停止運作。域多利監獄為三層高、兩層高和單層式建築物各三幢所組成,於1841年落成,分為 A、B、C、D、E、F 倉。當中的 D 倉分有東翼和西翼,於1895年以新喬治亞式建築風格興建,另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 F 倉。整個監獄群大部份為紅磚屋,內部包括有單式、複式囚室及特別看守室,尚有醫院診所、廚房飯堂、洗衣工場、庭園操場、營房宿舍和行政大樓等。早期域多利監獄由印籍警察看守及巡邏,不定期有太平紳士前往視察及接受犯人的投訴。有記載指域多利監獄活像一個陰暗的古代地牢,三層樓內居下者為初犯;居中為在獄復犯者;居上則為女犯及罪應淹禁者。囚犯皆穿白衣,餐為各白飯一盂,鹽漬魚數尾;禁至三年者,則肉各一臠。至五十年代,黑暗的情況才逐步改善,舊監房陸續拆卸重建,新監房的光線較為充足,設施亦較完善。域多利監獄最初因拘捕大量海盜及土匪興建而滿額,為可容納更多囚犯曾改建和擴建。孫中山先生(1866年~1925年) 於1900年代在香港的革命地下活動至後期,曾一度在監獄拘留。傳聞港英政府當時收容了一些反清革命分子,再安排轉送外國,而國父孫中山據說亦在其中。另外,曾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的胡志明,於1931年亦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域多利監獄,並等候押返越南的法國政府處置。
古蹟保育項目 在 《香港新活力》第1集保育活化歷史建築變成打卡熱點 - YouTube 的八卦
香港開埠至今180多年,建於1950年以前的歷史建築只餘下8800幢,獲評為法定 古蹟 更只有132項。香港在發展的同時,如何積極傳承歷史,需要每一位香港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