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各位這幾天對我的大量指教。
不管是台女不意外、母x母x夜裡哭哭的揶揄,或「只會離開」、「步步高升選不上」的祝福。
惡意中傷的言語,都是讓我更進步的力量,非常感謝。
猶記得2015年我告訴全家人,一定要投給時代力量。因為時代力量對我來說很重要,是318運動以來累積的能量。我在318認識了許多運動青年朋友,明白社會對傳統政治不滿,期待我們這些青年世代,能夠勇於發表年輕人的聲音,勇於挑戰僵固與不法體制,勇於讓社會大眾知道,並且勇於與社會溝通。
青年世代精神,從來不是大家和諧好棒棒,大家都來鄉愿,大家最好都不要把問題說出來,大家來修理提出疑問的人。好似只要提出問題的人離開,問題就解決了?
對,我認為不應該這樣,但我離開,確實就是真實感受到主流黨內聲音認為,只要我離開,問題應該就解決了。
所以我離開了。
感謝2018年選舉時,台北黨部主委林昶佐非常照顧台北候選人。由於選舉必須很早開跑,會開始有許多支出,他當時大力奔走幫中央黨部募款,讓黨得以捐款挹注到我們身上。
2018年選舉是各分區主委負責,該候選人接收到黨的捐贈,至少在台北部分,都是由林昶佐努力募款而來。在此我非常感謝曾經的時代力量台北市黨部主委,對2018選舉的資源奔走和照顧。
我也很感謝時代力量的黨工和議員們,在我擔任時代力量發言人期間,我們有許多合作默契,尤其是和李兆立、吳崢,當時大家共同一心為黨努力。而在我選上議員後,陳薇仲、林于凱、林彥甫、曾玟學、廖子齊、廖郁賢議員與郭稟翰主委、前智庫彭盛韶及邱顯智、王婉諭委員皆不吝惜提出地方問題找我協助,一起合作,我總是義不容辭。
更直白來說,我總是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大家一起合作的感覺。
特別感謝黃捷議員,雖然北高距離遠,但許多議題總能互相提供協助合作,很多時候總是能想到彼此,也很感謝黃捷辦公室的許多可愛助理們總是想到我。
我很喜歡時代力量的夥伴們,我很喜歡過去以來一起合作,為了同樣理想一起努力的感覺。
自318運動後,我便對時代力量一直有很高的期望,我期許自己要讓時代力量在未來有機會能做穩健的執政黨,能有彈性與各本土政黨友善合作對話,共同抵禦中共強權、消滅中國國民黨獨裁遺緒、消滅黨國裙帶資本主義開啟自由公平經濟、推進國家正常化、政黨政治正常化、原住民族權利、推進中間偏左的社會福利與教育政策,讓台灣未來不只在國際做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更做一個主權獨立、驕傲進步的海洋多元民族國家。
然而,就算時代力量看起來是一個新創公司,但黨內卻有一股主流意識,是看血統的、看DNA來辨識異己的。儘管我在加入時代力量前只是個普通業界APP開發團隊人員,只是個抱著熱血的政治素人,但很抱歉,我在2016年加入時代力量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林昶佐的法案助理。
林昶佐是我在政治道路的亦師亦友,我們在台獨、人權左派價值都非常一致。而由於我們都同樣來自業界,因此在政黨路線期許也較傾向「本土對話」而非「本土對抗」,在政黨經營與對外宣傳策略戰術的方法論上,也較傾向「參考業界經營模式」而非「學院社運模式」。
去年,林昶佐因這些經營理念策略戰術不同,便與時代力量主流派發生衝突而退黨,當時我便知道,林昶佐已心死,說破嘴也不想回到時代力量。
但我沒有退。如果我要退,當時我便早退了,然而,當時的我自覺不能退也不想退,因為我想要好好在黨內努力一次,我想要再努力直到無法努力為止。
當時我相信,我還能在黨內暢所欲言,因為還有這麼多同世代的夥伴,我們不需要因為「上一代」的恩怨而停止溝通,我相信我們青年世代,可以好好互相理解,權衡出對黨未來最能擴大基礎、人才、最健康穩健的作法。
然而,沒有料到的是,我的這個被加諸的先天「昶系」身分成為了加深成見的主因,今年我從黨員得知,黨內有主流聲音將我定位為「林昶佐派來的奸細」。當時我非常震驚也非常難過,幾經求證,甚至已知道是哪些黨內人士對我如此。
然當時我仍未理會,仍相信只要持續認真做好議員工作,對所有黨內委員議員黨工保持善意,盡力協助,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理解。
事實上,直到現在發生那麼多事情,無論罵我的討厭我的,我都還是喜歡著大家,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無法真正討厭大家。
總之,今年至離開前,我確實依然不放棄溝通,有支持者反應不認同黨中央對外經營的方法論問題時,我都會直接訊息給黨中央,請求說明或者提供方法,希望時代力量藉由問題的提出和討論,可以更加穩健。
然而我錯了,這種說出真話的過程,不只是換來黨中央已讀不回而已,更是加深某些人對「我是林昶佐奸細」的成見。
近幾個月,已不再只有發生釋放錯誤消息給部分黨員的情況,而是更變本加厲,有些人不斷用聯合報御用媒體匿名「黨內知情人士」單方說詞放話,編造故事,延續上一代的恩怨,沒有求證,莫名其妙把林昶佐拉進來指他要拿回時代力量,當時前主席徐永明甚至樂於回應,不懷疑這種新聞的真實性與荒謬性。
儘管如此,我仍然持續不放棄讓黨中央瞭解該新聞是刻意捏造事實的謊言,但仍無任何回應與討論,沒有人真的想知道真相是什麼,只默許這樣的成見不斷延燒至黨工、黨員。直至週三,這是最後一根稻草,「黨內人士」媒體放話,幫我說我要退黨。
當下我心情只感受到,我被退黨了。
頓時今年來種種發生的大小事,所有放話謊言惡意攻訐,都讓我深刻感受到,原來黨早已不需要我,我又何須戀棧。
是的,你們贏了。
我知道離開時代力量對我非常不利,影響日後我的政治生涯,對我沒有任何好處,然而在黨內我早已是孤獨一人,既然要我走,那我便成全黨。只希望日後時代力量不要再拿「昶派」當作衝突和不面對黨內經營路線問題的理由。
很抱歉各位支持者,我在時代力量做的最錯的一件事情,就是從未利用「黨內人士」匿名放話編造故事謊言來讓黨員獲得不對稱資訊、來指責主流黨內同志。
我在時代力量做的最錯的一件事,就是沒有認知自己被加諸的「昶系」身分,太相信可以改變,總是具名發言,總是沒有保持安靜,沒有放棄用各種管道對黨內溝通。
對不起支持時代力量的大家,我錯了。
而成全,就是我的回答。
我知道我這番話一定還是會被酸言酸語,但我相信還有許多黨內正常人非常明白這樣的情況。而我希望這種被加諸的「昶系DNA」完整離開,可以成為時代力量真正面對核心問題的契機,在未來沒有機會再把問題指向莫名其妙的「昶派」。
而時代力量黨內仍有部分還在努力的朋友,我們一起加油,台灣未來仍需要青年世代,我也還有很多對台灣的理想需要繼續完成。不管我們未來在哪裡,只要目標一致,我們終會再次一起戰鬥。
—送給這個我曾經深愛過的時代力量。
林穎孟,2020.8.7
原住民權利有哪些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有意思的杰論|「窮人永遠只能是窮人!?從「富二代」到「富二十代」的故事 😱】
「階級」的概念在「台灣」跟「法國」有多明顯?過去在歐洲,我常常觀察到社會階級的問題,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跟歐洲的社會很不一樣,所以想透過這篇文章多了解一下台灣的狀況。
目前,我覺得在台灣,好像不存在明顯的社會階級。不過,有個台灣朋友告訴我,如果硬要說的話,政治世家、醫師世家身份會比較顯赫。
在比較傳統的年代,家長會鼓勵女孩子長大以後,找醫師結婚,因為「醫師娘」是一個人人羨慕的身份。
之前,和台中姐姐一起看台灣的八點檔,也常常會看到類似的片段。兩個人的社會階級差得太大,常常在婚姻上出現「門不當戶不對」的爭執,而且可能「硬生生遭家長拆散」😅
「社會階級」這個概念最早來自歐洲。我曾經看過一份十幾年前,《 經濟學人》所做的一項調查:歐洲在500年前的有錢人家,跟今日的有錢人家是差不多的一群人,顯示出歐洲的階級流動程度很低!
我覺得社會階級的流動是一件重要的事。就算家裡很窮,因為這個社會給你平等的機會,未來也能出頭天;家裡雖然有錢,自己仍然要很努力,才能獲得名聲與權力。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該有的樣子。
以外國人的角度,我看不出來台灣有階級,不過,法國是一個很明顯有階級的國家。不只是從人的穿著、住的地方等,也可以從很多其他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階級。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法國的狀況,下面會分成三個歷史、教育、語言三個部分來討論。請大家跟我一起來看看台灣跟法國有哪些差異吧!
👉 過去的法國社會把人民劃分成不同身份_這一段歷史居然延續到今天?😨
在法國,有兩種人的身份被視為與「普通人」有天壤之別,我想熟悉法國的朋友應該馬上就猜到了:第一種是貴族的後代,第二種是資產階級世家。
大家可能會疑惑,這些人應該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消失了呀?其實他們還是存在!只是現在已經沒有法律上或制度上的「地位」。根據統計,法國今日有15萬人、3000個家庭,屬於貴族後代,這些家庭被稱為 « Les familles aristocratiques »,佔法國人口的0.2%。
有時候只聽一個人的「姓氏」,就會知道這個人是不是貴族的後代、身份高不高貴、「是從哪一個地區來的」。許多貴族會於名字後冠上封地名,並在名字與領地名中間加上助詞 « de »,代表他的地主身份,也彰顯跟農民之間的身份差異。比方說,法國家樂福集團有一位董事叫 Amaury de Sèze,同時是法國多家跨國企業的首席執行長、董事會成員,家族裡有許多祖先都是法國的政治家。
法國一直以來都有嚴重的城鄉差距、資源不足的問題。這其實有點像台灣的狀況,可能你是台北人,就會被認為有比較高的社經地位。在法國,如果你的「姓氏」明顯來自偏鄉地區,你就有可能會因為社會上的眼光,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貴族」跟「資產階級」在法國受到比較好的待遇,也有比較多的資源,舉例來說,法國政府裡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屬於這兩種社會階級:在2017年國會大選後,有76%的新任國會議員都是法國的知識份子、企業的管理階級;而馬克宏的政府中,32名部長級官員之中,就有15位是百萬富翁,被人稱為「富人政府」« Le gouvernement des riches »。這常常是法國人批評的問題!
在當代法國社會,還是存在所謂「階級鬥爭」的現象。每個政黨有特別依賴某一種階級。勞工階級是之前左派政黨的票倉,資產階級是右派政黨的票倉等。這也是為什麼,法國社會階級的差異到現在都還是無法被撼動。
👉 從教育上就註定的社會階級 一 幾乎跟台灣相反的法國菁英學校😥
我覺得台灣的公立學校跟私立學校,平均下來的表現都很好。台灣最有名的台灣大學,雖然是公立學校,但是它擁有的資源最多,學術表現也很優秀。在台灣,為了取得較好的教育資源,不一定要付出很高昂的學費去唸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如果我們來看看台灣的「教育」有沒有被社會階級影響,我覺得可能還是上面提到的,「城鄉差距」的問題。曾經在台灣媒體上看到一份資料報導,有一位台大教授的研究顯示:就讀台大的學生,大約50%都是台北市民跟新北市民,其中住在大安區的學生最多;而且台大學生的平均家庭所得,也比全國平均高出1.15倍。我覺得這其中的差異,很讓人深思🤔
那麼法國呢?
法國反而是私立學校資源非常多,最有競爭力的學位大多來自「大學校」« Grandes Écoles »,像是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 Paris »。這些「大學校」的預備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而且非常競爭。一般學生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要經歷兩年艱辛的入學準備班 « Prépa »,再通過大學入學競考« Concours »,最後,費盡千辛萬苦取得入學資格,還要支付4000~15000歐元的學費,大約是13.2萬~49.7萬台幣😱
大家應該可以想像,這些「備考」的準備已經花掉一個家庭的許多資源,更不用說每年要繳納超級貴的學費了。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就讀不起這些私立學校,但如果不是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就得不到那些超級好的工作機會,因此法國的教育制度,強化了法國的「階級複製」問題。
比方說「巴黎綜合理工學校」平均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法國高階管理階層的家庭,卻只有1%的學生家長是工人。與此同時,工人階級的學子,能夠進到入學準備班的比例也非常的少。也就是說,「大學校」的複雜制度,一層一層都在篩選出,來自菁英家庭的學生。
除了上面列舉的幾個「大學校」之外,「國家行政學院」« L'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L’ENA » 的制度也常常被法國人拿來討論。國家行政學院訓練法國的高級文官或者行政法院法官,是負責培養法國高官 « Les hauts fonctionnaires » 的殿堂。這些高官擁有很大的權利,卻都是由國家行政學院培養出來的人。國家行政學院的入學門檻非常非常高,能夠入學的人大多都是同一個社會階層的人,不僅無法真切了解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且使用他們「同溫層」的單一思想,管理國家、協助執政,因此國家行政學院常常被批評為「文官機器」。前一陣子,有不少人主張應該要廢除這個學校,因為國家行政學院製造出一個「行政貴族階級」,而且能夠進入該學院就讀的人,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社經地位,而導致「階級複製」的問題。
反觀,法國公立大學的費用每年往往只有200~300歐,稱為「註冊費」。也就是說,這些學校幾乎是免費的,只需要付出一些基本的費用,就能就讀。這跟台灣的公立大學有點像,但是,法國的公立大學不像私立學校有那麼多的資源,而且也有城鄉差距的問題。
所以,就教育面來說,我認為法國的階級差異比台灣明顯很多!
👉 一開口就知有沒有 一 法文的使用居然有這麼多種!?
法國人在不同場合下,會使用不同的法文,這被稱作 « Les registres de langue »,把法語分成好幾個不同的等級,包括典雅用語 « Le langage soutenu »,標準法語 « Le langage courant »,通俗法語« Le langage familier »,還有年輕人用的俚語 « L‘argot »、顛倒語« Le verlan » 以及其他外來語等等。
很多台灣人雖然法文很厲害,到了法國卻無法溝通,就是因為他們的語言有太多不同用法,尤其是流行用語,常常會有新的字出現。不過,在法文的外來語中,有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從阿拉伯文來的外來語,都是貶義詞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外來語給大家看,前面放的是一般大家會學到的法文,冒號後面的是外來語:
- le village (村莊):le bled(阿拉伯文的村莊,在法文變成偏僻,落後的村莊)
- le chien (狗):le clebs(阿拉伯文的狗,在法文變成很兇的狗,死狗的意思)
- l'argent(錢):le flouze (阿拉伯文的錢)
- aimer (喜歡):kiffer(阿拉伯文裡面的「樂趣」唸kif,我們再把他法文化,加上 -er)
這些字雖然有貶義,不過現在也有些年輕族群喜歡使用,例如 kiffer 這個字非常常用。不過,上流社會的人會看不起這些單字,似乎只有中產階級會接納阿拉伯人的外來語。一般如果說話都是用外來語或是俚語,可能會讓人覺得他是在街頭長大的,社會觀感認為這種社會階級比較低。
所以,在法國,光是聽一個人說話,就能聽出他是什麼樣的「家世」,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如果他說話用 « le langage soutenu »,可能他的「身份不俗」,或是年紀比較大。
語言跟社會階級的這種關聯性,其實在台灣好像也存在。我的台灣朋友幾乎都是說中文,很多年輕朋友都已經不會說客家語、台語、原住民語了。比方說,台語會讓我們聯想到比較傳統的行業,在搭計程車時,我的朋友常常會自動使用台語,跟司機哈拉聊天。
👉 你覺得台灣在哪裡看得出明顯的社會階級呢?
我自己覺得,在台灣光是用聽的、看的,很難判斷一個人的背景,但是法國人一開口就很明顯。所以我認為台灣的社會階級,在各方面來說,都沒有法國那麼嚴重,台灣是一個很開放又有流動性的社會!大家覺得呢?
台灣人的身份有哪些明顯的差異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討論🤗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的杰論
#社會階級
#法國
#台灣
研究數據參考資料:
https://www.monde-diplomatique.fr/2019/02/PINCON/59561
https://www.comptazine.fr/post/cout-des-grandes-ecoles
https://www.lexpress.fr/styles/familles-royales/le-vrai-pouvoir-des-aristos_1653341.html
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NTU.pdf
原住民權利有哪些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八卦
有人說:「雖然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有各種問題,像是愛滋病比率高等等的,所以不應該讓他們結婚和養育小孩,但我不會歧視同性戀,我認為還是要給他們相關的權利,只不過是要透過專門法律來規範他們的婚姻,不能和我們採用同樣的民法。」
這樣沒有歧視嗎?來,以下各選項也來超級比一比。
A. 「雖然有些人認為外省人有各種問題,像是投共比率高等等的,所以不應該讓他們結婚和養育小孩,但我不會歧視外省人,我認為還是要給他們相關的權利,只不過是要透過專門法律來規範他們的婚姻,不能和我們採用同樣的民法。」
B.「雖然有些人認為原住民有各種問題,像是酗酒比率高等等的,所以不應該讓他們結婚和養育小孩,但我不會歧視原住民,我認為還是要給他們相關的權利,只不過是要透過專門法律來規範他們的婚姻,不能和我們採用同樣的民法。」
C. 「雖然有些人認為窮人有各種問題,像是魯蛇比率高等等的,所以不應該讓他們結婚和養育小孩,但我不會歧視窮人,我認為還是要給他們相關的權利,只不過是要透過專門法律來規範他們的婚姻,不能和我們採用同樣的民法。」
D. 「雖然有些人認為巨乳控有各種問題,像是盯著胸部看比率高等等的,所以不應該讓他們結婚和養育小孩,但我不會歧視巨乳控,我認為還是要給他們相關的權利,只不過是要透過專門法律來規範他們的婚姻,不能和我們採用同樣的民法。」
E. 「雖然有些人認為軍警有各種問題,像是白痴命令比率高等等的,所以不應該讓他們結婚和養育小孩,但我不會歧視軍警,我認為還是要給他們相關的權利,只不過是要透過專門法律來規範他們的婚姻,不能和我們採用同樣的民法。」
以上哪些是歧視,哪些不是?
「以上這些族群都已經受民法保障啦!都在裡面了,要分出來,當然就是歧視囉!」
那設立專法和民法到底差在哪?如果沒差,為什麼不可以把上面五種人分出來?社會上有一些人很憂心耶。如果真有那麼讓人憂心,當然應該立一套專法,把這些人區分出來。
如果同性戀者有差,到底是差在哪?以專法管理的原因到底是差在哪?
歧視的定義是「以無關的條件排除具某種特質者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那有關的條件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主張是「幹我就是覺得同性戀又髒又臭,所以不可以和我們用同一部民法。」那討論就結束了,很好,你可以抱持這種主張,我們就進入投票。
如果不是,那你要動腦的部份可多著了,是不是要立專法,是個法學專業問題,有各種深刻的法理,把這種東西拿出來討論,就能看出ABCDE這五例和同性婚姻是否立專法有關鍵的不同。是以「我覺得應該用專法」,這種「覺得」回答不了任何的問號。而且這覺得很可能會指向上一段引號內的話,即便你完全否認這點。
我就直接說吧,另立專法,只是反同方的緩兵之計罷了,之前兩三年給你立,你是立出什麼毛?等到真寫出專法,這些人又有新理由了。
原住民權利有哪些 在 何謂都市原住民? 都市原住民族政策的制定與發展 - YouTube 的八卦
... 地區原住民族發展條例草案」召開了為期兩天的研討會,該草案旨在保障都市地區原住民族生存及基本 權利 。而條例擬定的方向和未來規劃 有哪些 重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