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該多吃蔬菜,但千萬別吃錯菜!吃這些菜時請當心!
玉米、南瓜常被做成菜餚,但含澱粉的蔬菜不只這兩種喔!
依據蔬菜的澱粉含量多寡,蔬菜分為兩類:
🔎#澱粉類蔬菜(#StarchyVegetables) 與
🔎#非澱粉類蔬菜(#NonStarchyVegetables)
由於我們常以 澱粉類蔬菜 製作菜餚,吃飯時,若需要控制澱粉攝取量,就要注意控制以下食物的攝取量:
🍴#玉米 ( #番麥、#玉蜀黍 )
🍴#栗子
🍴#菱角 ( #WaterChestnut )
🍴#蓮子
🍴#甘薯 ( #番薯、#地瓜 )
🍴#馬鈴薯( #洋芋 )
🍴#芋頭
🍴#甜菜根 ( #Beetroot )
🍴#蓮藕
🍴#荸薺
🍴#牛蒡*
🍴#豌豆仁
🍴#紅豆
🍴#綠豆
🍴#皇帝豆
🍴#蠶豆
🍴#白鳳豆 ( #刀豆 )
🍴#花豆 ( #大紅豆 )
🍴#鷹嘴豆
🍴#雪蓮子 ( #埃及豆 )
《補充》
1️⃣ 這些 澱粉類蔬菜,在台灣的 #食物代換表 中,是被分類在 #全穀雜糧類 喔!
2️⃣ *牛蒡,每100公克可食量含醣總量是19.1公克,扣除膳食纖維5.1公克後,是14.0公克,如果吃很少則無妨,愛吃牛蒡、會大量吃牛蒡的人,則要當心。
此外,常有人以為 #冬粉 的熱量很低,但一般狀況下, #一把乾冬粉相當於半碗白米飯,所以吃到 #螞蟻上樹 這道菜時,也該扣飯量喔!
食物代換表地瓜 在 趙強營養師這樣說 Facebook 八卦
糖尿病人該多吃蔬菜,但千萬別吃錯菜!吃這些菜時請當心!
玉米、南瓜常被做成菜餚,但含澱粉的蔬菜不只這兩種喔!
依據蔬菜的澱粉含量多寡,蔬菜分為兩類:
🔎#澱粉類蔬菜(#StarchyVegetables) 與
🔎#非澱粉類蔬菜(#NonStarchyVegetables)
由於我們常以 澱粉類蔬菜 製作菜餚,吃飯時,若需要控制澱粉攝取量,就要注意控制以下食物的攝取量:
🍴#玉米 ( #番麥、#玉蜀黍 )
🍴#栗子
🍴#菱角 ( #WaterChestnut )
🍴#蓮子
🍴#甘薯 ( #番薯、#地瓜 )
🍴#馬鈴薯( #洋芋 )
🍴#芋頭
🍴#甜菜根 ( #Beetroot )
🍴#蓮藕
🍴#荸薺
🍴#牛蒡*
🍴#豌豆仁
🍴#紅豆
🍴#綠豆
🍴#皇帝豆
🍴#蠶豆
🍴#白鳳豆 ( #刀豆 )
🍴#花豆 ( #大紅豆 )
🍴#鷹嘴豆
🍴#雪蓮子 ( #埃及豆 )
《補充》
1️⃣ 這些 澱粉類蔬菜,在台灣的 #食物代換表 中,是被分類在 #全穀雜糧類 喔!
2️⃣ *牛蒡,每100公克可食量含醣總量是19.1公克,扣除膳食纖維5.1公克後,是14.0公克,如果吃很少則無妨,愛吃牛蒡、會大量吃牛蒡的人,則要當心。
此外,常有人以為 #冬粉 的熱量很低,但一般狀況下, #一把乾冬粉相當於半碗白米飯,所以吃到 #螞蟻上樹 這道菜時,也該扣飯量喔!
食物代換表地瓜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八卦
[食物vs份量] 解碼「全穀雜糧類」食物_1.基礎篇
在之前文章中我們知道了想要均衡營養,就要廣泛攝取六大類食物,而透過將熱量均衡分配到醣類、蛋白質和脂肪三大營養素中,及使用食物份量這個工具,我們就可算出自己到底每天該吃多少”份”的主食類、肉類、蔬菜和水果。
在接下來[食物vs份量]這一系列的文章,Stella要帶大家來認識各類食物的份量,知道所謂一份的主食或肉類是該吃多少的量,並學會如何將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與家人能吃出營養與健康。
今天,我們要先認識的是「全穀雜糧類」食物,也就是俗稱的主食類,同時也會介紹所謂份量的概念。
▍基本知識:份量,同一類食物間彼此代換的工具!
食物依主要營養素不同可分為六大類(請參考之前的文章),正也因此,不同類食物”每份”的營養素與熱量是不同的。舉例來說,每份主食類含15公克醣類、2公克蛋白質,熱量為70大卡;每份肉類(中脂)則含7公克蛋白質、5公克脂肪,熱量為75大卡…以此類推。所以你可以把份量想成食物的代幣,而因為食物有六大類,所以有六種不同食物代幣,而使用的原則就是”同一類食物是用同一種食物代幣”來替換的。例如白飯和土司都是屬於主食類,所以它們就是使用主食的份量來替換(參考附圖)。
食物份量之所以可被用來做為替換的工具是因為一份的量(食物代幣)所含的三大營養素與熱量是固定的,所以經由此”共同點”,讓同類食物彼此間得以互換(就像透過貨幣可以以物易物般)。因此以”份量”這個工具作為樞紐,我們就可以在兼顧飲食營養與熱量的前提下,輕鬆地更換所吃的食物,以達到”廣泛攝取不同食物”、均衡營養的目的。
[簡易食物代換表] 各類食物每一份所含的營養與熱量~
*「全穀雜糧類」(簡稱主食類):每份含2公克蛋白質、15公克醣類,熱量70大卡。
*「乳品類」(以全脂為例):每份含8公克蛋白質、12公克醣類、8公克脂肪,熱量為150大卡。
*「豆魚蛋肉類」(簡稱肉類,以中脂為例):每份含7公克蛋白質、5公克脂肪,熱量為75大卡。
*「水果類」:每份含15公克醣類,熱量60大卡。
*「蔬菜類」:每份含1公克蛋白質、5公克醣類,熱量25大卡。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簡稱油脂類):每份含5公克脂肪,熱量45大卡。
[食物份量的應用]
1.快速算出該食物的熱量。舉例來說,飯1/4碗=1份主食,故一碗飯=4份主食。由於一份主食為70大卡,所以一碗飯就是280大卡。
2.快速掌握該食物中醣類/蛋白質/脂肪的含量。例如糖尿病的人需要限制醣類,透過份量他很容易就可了解自己到底吃了多少醣類。舉例,小華吃了一個4份主食、3份肉類、2份蔬菜的簡餐,那麼小華就是吃了4份x15公克(每份主食含15公克醣)=60公克的醣類。而若想知道這一套簡餐有多少蛋白質,那麼只要用4份x2公克(每份主食含2公克蛋白質)+3份x7公克(每份中脂肉類含7公克蛋白質)+ 2份x1公克(每份蔬菜含1公克蛋白質)可算出為8+21+2=31公克蛋白質。
因此,份量這個工具非常適合用於體重管理(計算熱量),或者糖尿病等需要限制醣類/蛋白質或脂肪攝取者來使用。
▍那些食物是用主食類份量來計算的?
由於不同類食物每一份所含的熱量及三大營養素是不同的(使用不同的食物貨幣),所以想要使用份量這個工具,你需要先了解食物分類,知道哪些食物是要用主食類的份量來換算,而那些要用肉類、那些又該用水果類的份量來計算。
那麼,到底哪些食物屬於主食類,是用主食份量來替換的呢?主食類的正式全名是「全穀雜糧類」,所以全穀和雜糧,如米、麥等五穀雜糧等,以及地瓜、馬鈴薯等地下根莖類食物均屬於之。這類食物因富含澱粉,所以多半吃起來粉粉的、會有飽的感覺,且多為世界各地人類的主食(如東方以米為主食,西方以麵、馬鈴薯為主食),因此「全穀雜糧類」也常被簡稱為主食類,或俗稱澱粉類食物。下面是常見主食類食物,提供給大家參考:
[主食類家族成員介紹]
*米類:包括白米、小米、紫米等,及其相關製品,如蘿蔔糕、年糕和湯圓等。
*麥類:包括小麥、大麥、蕎麥和燕麥等,及相關製品。例如各種麵條、麵食;餃子皮、餛飩皮;吐司、麵包、餅乾、饅頭、燒餅和油條等麵粉所製成的加工食物。
*根莖類:包括地瓜、馬鈴薯、芋頭、山藥和蓮藕等。
*雜糧類和其他:如玉米、薏仁、蓮子、菱角;紅豆、綠豆等。
▍主食類食物的份量該怎麼算?
一份主食的”份量”是固定的,為2公克蛋白質、15公克醣類、70大卡,但不同主食類食物的三大營養素與熱量是不同的,所以當我們要把所有食物都換算成符合主食的"份量"時,不同食物換算的重量可能會是不同的。例如米、麥20公克為1份主食,紅豆、綠豆則是25公克一份主食(參考附圖)。
大體上,水份含量較多的食物營養與熱量密度較低,故每份的可食重量會較乾料食物多。例如甜玉米、馬鈴薯水分含量介於76~81%,故85~90公克才算一份主食,而米、紅豆等乾料食物水分含量只有13~14%,所以20~25公克就算一份。
而同樣的食物也會因為乾、濕、煮熟等不同狀態因水分含量不同,而導致重量也跟著不一樣。例如乾麵條20公克算一份主食,濕麵條30公克為一份,煮熟的麵條則60公克算一份。白米(生)20公克為一份主食,煮熟後(飯)則為40公克,加水煮成(稠)粥後則是125公克算一份主食。
總結來說,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所吃的某主食類食物,如饅頭到底算幾份、熱量有多高。方法就是1.秤重,先知道你所買饅頭的重量;2.查詢饅頭多少算一份,然後將該饅頭的重量除以一份主食饅頭的重量,即可算出饅頭份量。
例如小華常買的饅頭一顆重180公克,因饅頭30公克為一份主食,所以這顆饅頭就是180/30=6份主食。而因為一份主食就是2公克蛋白質、15公克醣類、70大卡,所以這顆饅頭的熱量就是420大卡(含是12公克蛋白質、90公克醣類)。
大家不妨應用本章所學,拿手邊常吃的主食類食物來練習,試著秤重、計算它的份量,並寫出該食物的熱量及三大營養素含量。有興趣的朋友可在留言處貼上食物圖片、重量及你算出來的份量等資料,Stella會協助幫忙確認是否正確喔^_^
[註]對於主食類食物份量有興趣者,可上網搜尋” 食物代換表”,即可查到一個可下載的PDF檔,裡面有包括主食類食物等各種常見食物的份量資料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