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期間基本上做了兩件大事,第一就是西進政策使大量台商轉進中國,導致台灣內部投資不足,薪資水準下滑(不要再推給金融海嘯,這個以前我已經駁斥過了,真的很丟臉)。
第二就是鬆綁開放中資。真的很棒,讓台灣資金去中國,使台灣內部投資空虛,然後大家就會覺得天哪我們好需要中資。這真的不知道該說是笨還是心機深。
馬總統時期真的是弱台八年無誤,真的不要再賴給金融海嘯跟歐債危機,房價漲最高就那時候,經濟不好房價高,真的不要再找藉口。
還好蔡總統調整了大方向,我支持蔡英文根本就是因為這些事情,我跟綠營沒有淵源,整個生活環境也沒什麼綠營的人(當然現在有很多了,以前沒有),但我有眼睛我會看。
———————
中資來台許可辦法 6 年未修、開放中資業別及中資控制力定義更近十年未檢討。他細數,製造業已有 95% 開放,包括關鍵的高科技積體電路製造業等,形同對中資「開大門」,「馬英九離譜的決定,為什麼不把它畫上句點?」專研資訊戰的沈伯洋警告,制度上的不作為,等於拱手把台灣的安全都讓給中國。待疫情穩定後,台灣反而會從最安全變成最危險的地方。
賴中強說,馬政府時期利用行政命令五次修正,不斷開放中資投資業別。在製造業的部分,已有 95%項目開放中資投資,包括積體電路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被動電子元件製造業等關鍵產業。
在服務業則累計開放 160 項、佔服務業項數 51%,涵蓋幾乎所有批發、零售業、電信業、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等。在用 BOT 引進民間資金參與的公共建設部分,累計開放中資 43 項,佔公共建設 52%。在馬政府任內,認為可引進中資參與的項目包括:公立文化機構及其設施、依法指定之古蹟、大眾捷運系統、輕軌運輸系、轉運站、車站等。
資訊戰專家沈伯洋:中資滲透資訊業分化台灣人 是中共最想做的事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舉例,最近大同案沸沸揚揚,因為大同承包個人生物特徵系統、內政部移民署出入境電腦設備、全國戶政系統,甚至包括國防部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公文管理系統。他反問,如果懷疑承包的公司是中資,會不會很怕?
適逢罷韓剛落幕,沈伯洋觀察,照理說台灣每次選舉之後容易歸於平淡,但從 2018 年到現在,每一次選舉後都造成更多族群的激化。從昨天到今天的觀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帳號在 FB 或 Dcard 上去分化台灣族群,而且只針對特定族群產生仇恨言論,希望有更多的抗議事件在台灣發生。
沈伯洋認為,只會在特定地方看到仇恨性言論,是因為中國對於台灣的個資蒐集不遺餘力,個資的蒐集越完整才可以針對人群做分類。做好分類之後,才可以知道哪一群人比較容易受到特定言論的影響。這種廣泛的個資蒐集,就要透過很多的公司在台灣做營運。
沈伯洋指出,更可怕的是,如果台灣本來可以蒐集到資訊的業者,直接被中資滲透。像是大同案,不要認為只是公司派還是市場派之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購買大同股票的資金來源其實是很明確。若中資可以過來的話,根本也不用駭客,一天之內就可以把個資全部帶走。就更可以對台灣人做分類,然後再針對不同的族群來個別裂解、製造對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所想要達到的事情。
https://musou.watchout.tw/read/1CJ2rezTFhAoEXFstTOE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二月最新澳門博彩收入大跌48%。過去一年,如果大家有聽我的最新蕭析,或者蕭遙遊節目,講財經意見的話,我都是叫大家空賭股。現在我們知道這是準確。我過年前講樓市會出招。我作出這些預測,準確的機會也有六七成。有時,有些人喜歡抓住講不中的東西來講,如退聯的事。即使這樣,但我也會保持我的風格,很多時也會作出預...
零售業定義 在 周小葳的勇敢生活 Facebook 八卦
雖然這是 #自創品牌 或零售業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但還是想把這幾個月來,Wstyle的統計案例,
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尺寸不合想退貨,但是卻下水洗過了,
也有人都已把褲管拿去改短了,還是要求退貨⋯⋯
/ 鞋底已有穿著後的磨損,卻說只有在家試穿
/ 項鍊的金屬明顯是外力硬生生扯斷,卻強調是「莫名奇妙就壞了」
/ 衣服已穿到有嚴重汗味,仍退回來
也有沾到粉、弄到口紅或已經沾滿寵物毛髮與氣味的⋯⋯
這些案例,我們會怎麼處理?
非常抱歉,我們全都拒絕受理退貨。
-
雖然會因此引發一些怒氣,客服也得承擔顧客的發飆壓力,但是我仍然認為,對與錯,應該被分的清。
所謂的「七天猶豫期」,並不是指七天內用完或洗壞、弄壞都可以退回來,把損失丟到別人身上!
對,這樣當然最輕鬆!但是非常自私!
也完全沒有道德!
也一直都有人以「各種理由」,無論是出差、出國、忘記、被別人簽收⋯⋯等等,說自己超過七天退貨期,但還是希望可以退貨,甚至有超過30天之久的。
但無論幾天,只要客服告知無法受理,就被說:「你們的服務態度怎麼這麼差!」「一點通融都沒有嗎!這真的有為顧客著想?」
其實,如果可以通融,規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
難道,大家對於一個優質品牌的定義,
就是可以予取予求,什麼都要答應?
無論什麼原因,只要讓消費者失望、不開心,
就是服務差、態度差,罔顧消費者權益?
有這樣認知的顧客,失去真的不遺憾、不可惜!
因為,我們整個團隊的辛苦,包含我的專業與付出,本來就不是為了這樣的人而存在。
謝謝你們曾經的購買,
更謝謝你們選擇不再支持我們。
抱歉讓你們失望了!
就這樣放過彼此,其實對大家都好。
#我們不完美但是我們有原則
#我們不優質但是我們對得起自己
不會這樣對待我們的消費者,希望你們了解也知道,所以我有多重視你們、珍惜你們!
| Wstyle.com.tw 為了聰明女性而存在 |
零售業定義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外送平台是創新還是亂象?
#從都市規劃談新消費型態的衝擊
近期,外送平台Uber Eats與Food Panda屢屢發生外送員交通事故,也促使勞動部進行專案勞檢,認定兩家食物平台為「假承攬、真僱傭」,再次引發「新創/彈性」vs「納管/勞權」的辯論。作為立委競選人,我非常了解類似的狀況,會不斷的出現在變化快速的社會中,一方面要「鬆綁現有法令,鼓勵創新」,但另一方面卻得「補上法律漏洞,有效管理」,這兩種看似矛盾的作法,卻都是立委的職責。
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工作型態與勞動權益上,但我今天希望提出的,是外送平台對我們整個城市環境的衝擊。
台灣有8成人口集中於都市,而根據調查,台灣13—64歲民眾,近七成為三餐外食人口,也是以都會比率為高。也就是說,外食消費的改變所帶來的商機非常大!目前單就Uber Eats與Food Panda兩家業者來說,已在國內十個以上城市提供服務,擁有5萬名以上外送員,各位一定會發現,這些外送員改變了午晚餐尖峰時段街頭的面貌。
到底我們的城市面對這種改變,會受到什麼影響? 而城市的環境,適合這樣的外送生態嗎? 以下我們就分為幾點來討論。
#經濟型態
外送平台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就是以「物流」取代「人流」,把消費者上門用餐或外帶這件事,用外送取代。對傳統外送的影響,則是整合了眾多資訊,並把過去店家需要自己經營的外送服務切割出來,變成「勞務委託合約」的外包模式,把效率催高,達到專業分工目的。
外送平台在經濟學上的正面效應,就是減少供需之間的資訊隔閡,降低媒合成本,提升市場效率。商家不用再尋找金店面、不用費勁心思宣傳,只要登錄就會出現在外送平台App上,減少了很多把錢丟到水裡的無效廣告。
然而,外送平台的盈利,並不全來自創新,其中有許多來自「規避固定成本」。例如大家都知道,定義為「承攬關係」的外送平台,勞工規範限制較少,這單純就反映2000年以來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外包經濟」興起,「非正規雇用」增加,所節省的成本,並非來自技術進步成果。另外,透過獎勵機制,外送平台鼓勵外送員多接單,驅使外送員利用超速、違停等方式增加效率,增加風險,但這些「#外部成本」變成社會與外送員本身吸收,消費者在享受這些好處時,必須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一切我們正共同承擔。
#商圈變化
當「物流」取代「人流」時,人潮不再流向街邊餐廳、傳統商圈甚至夜市,而是窩在家裡等外送。這樣的情形,自然會造成街邊店面競爭力下降,傳統商圈衰弱。如果要走出不同的路,那只能提升「用餐體驗」,或是更緊密的和網路平台結合,增加「網路業績」。
然而,一來這兩者對於大多數店家而言是互斥的,二來也只有具較多資本的業者能投資餐點以外的消費體驗(裝潢、服務等),最後大型餐廳或連鎖商家,較能透過長期分析外送數據、優化餐點組合、或加強投資平台上廣告來吸引消費者。
近期,家樂福、全家已陸續和外送平台展開合作,擴大可外送的品項。對於一個「物流」為上的經營體系來說,本身就擁有完整採購鍊、倉庫、到中央廚房「物流」體系的大型財團,顯然更具競爭力。因此除了街邊餐飲商圈衰弱外,更可預見的是獨立小店連網路都賣輸連鎖集團的「大者恆大」狀況。
網購的興起,已經對傳統商圈、傳統百貨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唯有強調差異化、體驗化的新型態購物中心得以繼續壯大。然而,這些購物中心業績也有更高的比重來自餐飲,在外送餐飲平台市佔率也提升後,對於城市零售業的衝擊,可能會是更全面的! 也會讓商圈更不容易匯集人潮。若是政府只懂得「增加停車位」、「商圈營造(換招牌辦活動)」來振興商圈,過去榮景是不可能回來的!
#交通衝擊
台灣的店家設計、公司設計,幾乎都沒有考慮過外送取件送件的空間,因此我們會看到大批機車在商家前等候取餐、在學校前等候送餐的奇景,這是因為我們的城市長久以來,都沒有規劃良好「物流」介面的結果。
另外,外送的即時「物流」,也和傳統可在離峰時段運輸的物流不同,常擠在尖峰一同出現,無法透過運輸管理分散運能,將進一步惡化交通,造成壅塞。而台灣的道路事故死亡率本來就達到先進國家如日本的4~5倍之多,當然外送事故率自然也會高,這是在一個已經很爛的交通體系上,集中增加更多的負擔,必然出現的結果。
如果我們要管理,就一定得讓商家、外送平台與外送員、消費者都共同承受這些外部成本,這也會消弭目前外送的強大競爭力。然而,強化道安並非針對外送業,而是都市進步與安全,不得不做的結構改革,在這期間,也一定會更嚴格地影響外送的效率,但難道我們值得為了這些便利,而不去改革,不去繼續強化道安嗎?
我要強調,現有的台灣交通環境,光是你出現在街上,都承受著過度的高風險,這不是透過「外送員納保」就能解決的,長遠來看,我們還是要透過制度改革、道路安全設計、運具使用習慣改變,去提升交通的安全。短期來看,業者或學校、機關,設置停等空間,納入都審設計規範,都需要檢討。
#城市規劃
面對人口擁擠、缺乏規劃、交通危險、污染與碳排放嚴峻的台灣城市環境,我一向主張,透過大眾運輸導向開發(TOD),來提升運輸效率、抑制私有運具數量、減緩都市蔓延、提升舊市區繁榮與活力。隨著運輸節點建構適合人步行、停留、活動的複合機能街區是TOD重要精神之一,這樣的發展,也有助於街邊商業、餐飲業的發展,以及整體城市的活力。 舉例而言,美國市中心餐廳密度最高的城市前兩名分別是紐約、波特蘭,都是致力於建立市中心大眾運輸服務的城市,這並非偶然。
外送平台的普及,一方面創造了新興商機,但另一方面也取代了餐飲業部分的服務工作,促使就業人口流向非正規雇用(你看到的案例有許多高薪,但長期比較研究告訴我們非正規雇用比率與薪資成反比)。 背後更巨大的改變,是改變我們的用餐習慣,促使商圈衰退,卻增加城市交通網的壓力。
我不認為我們該刻意去禁止、限制新的營業模式,反倒應該鼓勵創新產生。但對於新興營業模式造成的「外部性」,我們就一定要加以管理,同時我們也必須積極調整城市基礎建設,容納「物流型態改變」造成的衝擊,也鼓勵各方也提出「重振人流」,強化城市間人與人互動的創意。要和外送平台競爭合作的不只傳統餐飲業,更是城市規劃者的舊有思維!
零售業定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二月最新澳門博彩收入大跌48%。過去一年,如果大家有聽我的最新蕭析,或者蕭遙遊節目,講財經意見的話,我都是叫大家空賭股。現在我們知道這是準確。我過年前講樓市會出招。我作出這些預測,準確的機會也有六七成。有時,有些人喜歡抓住講不中的東西來講,如退聯的事。即使這樣,但我也會保持我的風格,很多時也會作出預測。那是有時期,有定義的預測。那大約的反應是怎樣。其實我講了政改會行強硬路線,一定會篩選,也一早已經講了。所以泛民之前所講的東西都是假的,佔中後援會所防備的事都不存在。這都是我所預測的。
講回澳門賭業,由三百多億收入跌到百多億收入。其實道理很簡單,澳門賭業的收入有近四成是來自大陸官員。官員被捕情況嚴重,我不太相信他們還會去賭錢。即使覺得自己沒有事,也要多加提防,沒有心情再去賭。另外,很多人在國企,即使在民企,也會有很多人和官員有勾結,他們也會提心吊膽。跌了48%的賭場收入,我覺得還未見底,仍會再跌下去。
關於銀河,有一件事也很好笑。他們話七月便有一間新的賭場在氹仔開張。因為以前開新的賭場,澳門的賭股也便會升。現在這樣講我覺得非常可笑。因為生意好的時候,賭場擴大,生意會變好。現在生意這樣的話,即使一部分不開,也要請多很多人,加上其他雜費,結果會造成更大的負擔。
同樣,香港的零售業下跌。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曆時間和以往不同的關係。去年的農曆新年在一月,但今年在二月。過年大陸客的停頓在影響了二月。所以我覺得香港零售業未有受到嚴重打擊。當然奢侈品是受到重大影響。只是一件事也令香港的零售業受到打擊,在農曆新年的幾日,順豐停止辦公,沒有人寄到東西。港貨寄不到大陸,因為順豐停頓了,物流停止,令生意大跌了。基本上香港的零售業沒有重大的問題。當場奢侈品會再進一步下跌。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零售業定義 在 ALLEN小樂 Youtube 的評價
單元:跟著彼得林區學習尋找近在身邊的十倍股
影片文字大綱:
跟著十二位傳奇投資大師學習賺錢鐵則 小泉秀希
作者介紹:
1. 曾任職於日興證券
2. 撰寫「跟著傳奇大師學習賺錢的鐵則」專欄,連載五年
3. 2002-2007投資資產增加數十倍
4. 長期讓資產持續增加的方法:
回歸本質
遵守簡單且合理的原則
最重要原則:找出有成長潛力的企業,在超低價的水準買進
彼得・林區
1977-1990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平均每年約30%的投資績效。
投資戰略:在日常生活當中尋找十倍股(麥當勞/家得寶/美體小舖/Gap/沃爾瑪)
※常在大賣場中找尋投資靈感!
※關注餐飲連鎖店與零售業所擁有的長期成長力。
※投資對象屬於自己容易理解的領域,就能輕易觀察出該公司的優勢。
※檢查重點:
1.有多少成長空間
2.熱門商品對業績帶來多少貢獻(小型股的優勢)
3.有哪些競爭優勢(是否擁有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優勢,並掌握價格支配力)
4.業績(營收與經常利益等數據是否擴大)
5.本益比(本益比是否相對低點,確認股價水準是否划算!本益比15倍以下屬於價值股)
※兩分鐘訓練:確認自己能否為這檔股票說出兩分鐘左右的成長故事
效果:
1. 提升成功機率
2. 容易意識到失敗,認賠殺出
3. 容易掌握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增加經驗值
活用素人優勢:
1. 活用日常的資訊,直率地挑選個股。
2. 能夠輕鬆買進小型股(法人對於買進小型股有限制)
3. 能夠依照自己的步調投資,不會拘泥於短期成果。
※分散五檔可能成為飆股的小型股戰略。
林區心目中理想的股票:冷門產業的冷門股
應該避開的股票:熱門產業的熱門股(新進業者不斷增加,競爭變得相當激烈/變化相當激烈)EX:美國汽車產業在二十世紀初期有100多家,目前只有留下3家!
※冷門產業定義:
1.樸素不起眼的產業
2.利基產業
3.沒有成長性的產業
4.被人嫌棄的產業
EX:地毯製造商/葬儀社/事業廢棄物回收業者/廢油回收業者/瓶蓋廠/塑膠叉子與吸管的製造商

零售業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荒野夢二」書店介紹
專訪: 趙佳誼
「荒野夢二」書店,成立時間於 2013年7月13日,前身為台北市泰順街60巷的布拉格書店,店主為銀色快手及沒力史翠普,荒野夢二是陪伴讀者成長的書店。
開一間店不容易,如何持久經營不簡單。 2010年夏天我在台北師大商圈開了第一間實體書店,從那時候我被迫從一個文藝青年轉型成為賣書的商人,後來我又被邀請去開了一間出版社,不但要會賣書,還要會生產書的內容,而我自己也是個創作者。當我必須知道什麼是商業模式,什麼是零售業,什麼是通路商,什麼是服務業,我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認識我的客戶,瞭解買書是一種怎樣的消費行為,是哪些人在買書,又是為了什麼理由買書,我必須瞭解每一筆消費背後的意義、動機和想法。 七年過去了,我變成了現在的我,依然堅持書店該有的樣子,選好書給需要的人,讓知識可以回收再利用,把盈餘去照顧需要資源的人,把文學介紹給大眾,把理念傳達給讀者。當然,這些經營者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每個人都是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為了理解消費行為和定價心理學,我看了二十種以上的相關書籍,才開始對於商品定價這件事有所掌握。 我是個本來只讀文學書的宅男,會接觸商業領域純屬意外,因為我老婆沒力史翠普她超愛看商業書,不斷灌輸我各種商業知識和概念,我們苦的時候一起窩在小七吃同一個便當(那是一天之中唯一的一餐)拼命看各種商業雜誌和人物訪談,如今我得到更多的啟發,甚至看了商業書會有想寫詩的念頭,我開始游走在商業與文學與文化之間,任何事在我眼中看起來都有可能會是商機,任何商業模式在我眼中也有可能是文學是故事,然後接下來的我,就沒有辦法被定義了,我開始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獨有的世界,在商業模式裡面找尋文學的靈感,找尋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感動,這是我現在正努力朝向的目標。(文/銀色快手)

零售業定義 在 零售業拚「斜槓」! 超商.超市越開越多元|十點不一樣20220502 的八卦
... 結合更多不同種類的產品,囊括不同需求的消費者,也讓民眾有更完整的消費體驗。#日系品牌#超商# 零售業 ○訂閱【TVBS國際+】第一時間掌握全球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