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問我說,#愛吃麵包要如何減醣?
你做那麼多麵包真的能忍住不吃嗎?
首先要跟大家說,第一個是我非常愛做麵包,但是跟一般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家的麵包會減少精緻麵粉跟鮮乳的使用量,做的麵包是高纖的 #健康麵包。
也就是成份中高纖維質的麵粉、穀粉會比一般的更高,再來就是液體部份我比較愛用過濾水跟無糖豆漿、蛋這些取代鮮奶。
*水-無醣(廢話,哈哈)
*自家豆漿機煮的無糖豆漿每100cc是1.3g醣
*市售鮮奶每100cc約4.6g醣
以上相比之下,想要讓高纖的麵包保持柔軟度,就會常用無糖豆漿。
然而麵包的醣份,無論怎麼改材料、少放糖,它的醣份都還是不少,市面上所謂的生酮、無麵粉麵包大多以杏仁粉、雜糧粉或堅果粉取代,醣是減少了但熱量超高又昂貴,吃起來會比較像泡綿或是較粗硬的磅蛋糕(就是不像麵包啦)。
對於像我一樣,無法放棄做麵包的樂趣又希望能時常製作(家人每天幾乎都要吃)的情況下,我會比較推薦大家做健康版的麵包最經濟實惠又顧及身體需要,是較具CP值的做法。
但這時,就會有人說,老酥你不是講只要是麵包醣份都很高嗎?即便是你說的"比較健康"一樣醣很高不是嗎?
是的,但是對注重低碳少糖、減醣的族群來說,不是要你完全不能吃或此生放棄麵包喔,而是要懂得 #掌握麵包食用量 !
什麼意思呢?
舉例說好了,一片吐司約13~15g醣,如果我早餐要吃,我會只吃一片然後放最後順序吃;若是要吃三明治,我就會用兩片吐司,刻意夾多多的蔬菜、蛋、肉、起司等等,然後對切後只吃一半(等於還是吃進了一片的吐司而已),別小看這一半,其實吃起來很飽喔。
一個小餐包約16~18g醣,那我就一餐頂多吃一顆。
一個貝果約35~45g醣,那我一餐就夾餡後對切吃半顆。
可以吃,請掌握份量、放最後順序吃。
可以吃,請掌握份量、放最後順序吃。
可以吃,請掌握份量、放最後順序吃。
(飲食順序的建議請參考 https://bit.ly/2RSaHWF 這一篇)
別再看到人家一吃麵包就狂批高潮
人生那麼多美食、活著能吃美食是多麼重要的幸福,為什麼要剝奪啊?
#減醣 #可以吃麵包 #請控制份量
#愛吃麵包要怎麼瘦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糖餃子Sweet Dumpl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我們要來做一款非常經典又很家常的美式 BLT 三明治。(Classic BLT Sandwich)。 BLT 是一款盛行於英美地區的三明治料理,它的名字 BLT 是取其最主要的三樣食材 (Bacon培根, Lettuce 西生菜, Toma...
雜糧吐司熱量 在 我可是生活家 Facebook 八卦
#學起來再也不煩惱早午餐怎麼減醣
別再傳聞減醣不能吃澱粉了!
都不能吃那早餐真的很難為,不是嗎?
所謂的麵包可以減醣吃,是指份量必須控制唷。
很重要
減醣沒有不能吃的食物
但是一定要瞭解你想吃的食物它營養成份跟醣份熱量這些基礎的知識,進一步再去調配更仔細、瞭解蛋白質纖維質等等深入內容。
像我早上若想吃麵包,我會選市售的全麥吐司(其實一般我都是自製減醣全麥吐司居多),或是買最素款的麵包,像是原味或全麥的貝果、雜糧麵包,然後照以下的吃法。
之前減醣好好的學習單元有教過大家怎麼吃
舉例說好了,一片吐司約13~15g醣,如果我早餐要吃,我會只吃一片然後放最後順序吃;若是要吃三明治,我就會用兩片吐司,刻意夾多多的蔬菜、蛋、肉、起司等等,然後對切後只吃一半(等於還是吃進了一片的吐司而已),別小看這一半,其實吃起來很飽喔。
簡單點就是三明治配黑咖啡,吃豪華一點就搭配低醣的沙拉或湯品,照樣掌握在低醣範圍。
另外,一個小餐包約16~18g醣,那我就一餐頂多吃一顆。
一個貝果約35~45g醣,那我一餐就夾餡後對切吃半顆。
可以吃,請掌握份量、放最後順序吃。
可以吃,請掌握份量、放最後順序吃。
可以吃,請掌握份量、放最後順序吃。
(至於飲食順序的建議請參考 https://bit.ly/3f7wXGI 這一篇)
其他麵類製品或是米飯也是,請挑越"粗"的越好(如全麥、多穀粉多的,米食多選糙米,減醣時少選甜餡或甜抹醬之類的甜麵包,我已經超久不吃這類甜滋滋的台日式麵包了)
沒有什麼不能吃,只是,為了健康跟身材多少要飲食控制,偶爾放縱放自己一下假也沒關係,懂得調配就會非常自由快樂
#太常看大家以訛傳訛忍不住特別說明
#以後早午餐就不困擾了
#減醣 #減醣早餐 #減醣午餐 #低醣 #瘦身
-----------------------------
厚燒三明治機
👉這裡訂: https://09dwoc.1shop.tw/748i8h
雜糧吐司熱量 在 穆熙妍 Crystal Mu Facebook 八卦
春天要來了,又是露肉的季節,整個冬天我都沒上體重機,自己覺得維持就好,年後心血來潮量了一下.....
好的,原來維持只是美好想像。
於是我開始減肥了,有句話說abs are made in the kitchen「腹肌是在廚房練出來的」,其實就是指要減肥還得以飲食為主。這篇就來分享我年後的飲食內容,核心概念是把碳水和動物性蛋白質分開,目前三週瘦了2.5公斤,也沒有太痛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絕不能碰的東西:
各種零食:薯片巧克力冰激淋肉乾糖果完全不用想,精緻加工類食物,比如蛋糕丸餃類也不行。
脂肪類:雞塊豬排炸蝦糖醋排骨,任何裹了麵衣油炸過的都不行,炸過再烤/滷/煮也一樣。辣油麻油豬油奶油都要禁止,烹調以蒸煮烤為主,最多用一點橄欖油,不能吃芝士,调料避開芝麻醬花生醬沙茶醬,喝湯請把油撈掉。
含糖類:甜點不用說當然禁止,含糖飲料也不能喝,比如奶茶拿鐵冰沙果汁,注意蜂蜜/果糖/黑糖/果醬/奶酥也是糖份,不是只有白糖才算,減肥期間只能喝無糖的咖啡/茶/水。
勾芡類:喝湯只能喝清湯,西餐的濃湯都加了麵粉,中菜加了太白粉澄粉,讓料理呈糊狀的都不能吃,那也是澱粉類。
每天一定要做的事:
量體重:我是早上記錄體重(當然是脫光上秤,必須斤斤計較哈哈哈哈),不過只是為了監控大致方向,如果比前一天多幾百克不要太在意,數字每天上下起伏很正常,整體來說往下掉就可以了。
我的曲線突然暴增的那一天,就是前一晚被北京來的朋友拉出去吃宵夜,雖然我只敢吃一些不油的海鮮,但因為吃到凌晨,當時我就知道完了,果然第二天早上體重幾乎要回到一週減肥前。還好恢復飲食控制後又往下掉,所以宵夜真的不能吃。
每天喝2000cc的水:喝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我是喝水無障礙者,但有些人無法喝沒味道的水,可以加檸檬片或是茶包,不要加糖就行。
服用酵素:沒這個煩惱的人可以跳過,我本來就不是每天排便的人,減肥期間覺得更難,所以每天早上會吃一顆蔬果酵素,這款我吃很多年了,從粉劑吃到錠劑,效果一直很穩定。但我沒有要做廣告,大家也不一定要同款,啥對你有用吃啥。
服用燕窩:這是我長年的習慣,早上空腹吃一匙3-5g的燕盞,半小時後再吃早餐。燕窩對皮膚好,但和減肥沒太大關係,可以跳過。
運動:一週運動3-5次,必須是有氧。這篇講飲食,我就不寫太多,重點是每次運動至少要40分鐘,快走慢跑踏步機都可以,運動後記得拉伸。
不要熬夜:充足的睡眠會促進新陳代謝,水不飽的人不會瘦,也最好不要喝酒。
————————————————————
【第一週】每餐選擇無醣或素食,晚餐7點前解決。
第一週必須先讓身體暖身,一開始就極端改變飲食不但很難堅持,也容易復胖,所以第一週要先調整飲食內容,讓身體適應減肥這件事。
以一餐為單位,必須決定要吃澱粉還是想吃肉
。如果你想吃飯/麵/粉/麵包,那這餐就必須吃素,不能碰肉蛋魚(動物性蛋白質),只能搭配蔬菜。但也不是澱粉任吃,以一餐來說,飯不可以超過半碗。盡量用糙米五穀雜糧的製成品代替白飯白麵條和麵包,例如同份量的全麥/黑麥的歐式麵包就比同份量的白吐司好。
為什麼要這樣吃:發胖的最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而葡萄糖必須在”醣類”與”蛋白質”同時存在時才會產生,所以不要同時一起攝取。
注意蕃薯馬鈴薯南瓜芋頭等根莖類也是澱粉,減肥期間只有葉菜類才算蔬菜。
如果想吃肉,就不能接觸任何澱粉,含醣的碳水,奶類(含乳醣)。例如包子餃子炒飯包肉捲餅牛肉麵等等都是蛋白質+肉的組合,不可以。
肉類要避開肥肉和內臟,以雞肉海鮮和瘦的牛肉為主,豬肉脂肪含量高,減肥期間不要碰。盡量選肉類的原型,比如牛排比漢堡排好,雞肉比雞肉丸好。另外牛肉乾是加工零食,熱量過高,不是好的蛋白質。
選擇澱粉或蛋白質飲食都可以吃到飽的食物是:蔬菜,但注意水果不是蔬菜,不在任吃範圍內,果糖會讓人發胖。
晚餐無論吃澱粉還是蛋白質,都要7點前解決,之後不能再吃任何東西。
【第二週】每天選擇無醣或素食,晚餐可選一杯低糖豆漿+一個蘋果/一個大番茄(不能用過甜的幾個櫻桃番茄代替)/一個番石榴
和上週的規則大致一樣,但是原本的一餐改為以一天為單位,也就是說每天起床後你要選擇今天是吃澱粉還是肉,每餐熱量控制在400卡內,如果有運動可以稍微多吃一點。
晚餐一樣是7點前解決,很餓的時候可以吃5-8顆無糖和鹽的杏仁,或沒有鹽和奶油的爆米花。把注意力放在變瘦的快樂上,告訴自己忍住,早點睡覺,明天早上就可以吃東西了。
【第三週】每週只有兩天可以選含碳水的素食餐,其他5天都要吃蛋白質+蔬菜,晚餐一樣是一杯低糖豆漿+一個蘋果/一個大番茄(不能用過甜的幾個聖女果代替)/一個番石榴
到了這週你應該對飲食選擇駕輕就熟,比如你已經知道火鍋或壽喜燒可以放心吃,不要配飯就行。滷味也是你的好朋友,記得避開丸餃類等含油和澱粉的加工品。燒烤的油脂比較高,除非你只選雞胸或海鮮,蔬菜也不能刷烤肉醬。
注意一些隱藏的減重地雷,比如鮮榨果汁其實含果糖很高,百頁豆腐製造過程加了許多油,好喝的優格都有過多的糖等等。看食物包裝後的熱量表,計算攝取的熱量,沒有的話就上網查,有個app叫做myfitnesspal蠻好用的,裡面有很多中式料理的卡路里含量對照表。
————————————————————
一週可以選一次欺騙餐cheat meal,吃自己喜歡的東西鼓勵自己堅持,但不要暴食吃到不舒服,滿足大腦就可以停了。平常真的忍不住吃了高热量的食物,也不要馬上自殺式自暴自棄,可以當天增加运动量把卡路里消耗掉。
這樣下來我第二週結束已經瘦了兩公斤左右,減少的比例是以每個人原本的體重為準,也就是說基數越大瘦得越多,也瘦得越快。
如果幾天數字都沒有減少也不要灰心,停滯期是身體在調整你的外觀,以適應突然的體重變化。千萬不能放棄,繼續堅持,加上運動,一定會再瘦的。
雜糧吐司熱量 在 糖餃子Sweet Dumpling Youtube 的評價
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我們要來做一款非常經典又很家常的美式 BLT 三明治。(Classic BLT Sandwich)。
BLT 是一款盛行於英美地區的三明治料理,它的名字 BLT 是取其最主要的三樣食材 (Bacon培根, Lettuce 西生菜, Tomato 番茄)的英文字首之縮寫而成,以經典的 BLT 老三樣為基礎,許多人依據自己的創意或喜好,亦開創並衍生更多美味的三明治組合,例如加了太陽蛋的BLET Sandwich, 加酪梨則變成 BLAT。
雖然BLT三明治做法完全無難度,但要做出好吃的味道,食材就變得很重要,例如麵包除了最常見的土司,帶有堅果香的雜糧麵包或歐式麵包都很適合。
另外若擔心培根熱量太高,也可以選擇低脂的培根來替代。
另外番茄要怎麼切?西生菜等各種食材要怎麼堆疊,怎麼排序,都還是有點學問的哦!
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集影片,希望大家會喜歡。:)
這支影片還有無人聲的 #ASMR 版本:
https://youtu.be/OjwgVA29Z4g
-----------------------------------------------------------------------
Classic BLT Sandwich Recipe 經典美式 BLT 三明治怎麼作呢?
下面是經典美式 BLT 三文治的作法與食譜:
✎ 材料/ Ingredients
麵包 兩片(可用吐司或其他喜歡的麵包種類)
培根 3片
西生菜(萵苣) 1-2片
番茄 2片(切片厚度約 1cm)
黑胡椒 適量
無鹽奶油(unsalted butter) 10g
美乃茲 20g
番茄醬 10g
第戎芥末醬 5g
✎
1. 烤箱預熱到200°C。在烤盤上先舖上一張烘焙紙,然後再放上烤架
2. 將三片培根分別舖在烤架上,彼此之間要保持間距,以200°C烘烤12-15分鐘,烤到培根邊緣酥脆,但又保有一定的柔軟口感最佳。也可以用煎的。
3. 培根出爐後,用廚房紙巾吸取多餘的油脂,然後灑上一點黑胡椒調味
4. 將番茄切成 1cm 厚的片狀,片好的番茄平舖在廚房紙巾上,再用另一張紙巾吸除過多的汁液,備用
5. 將美乃茲、番茄醬、芥末醬混合拌勻,作為醬汁。
6. 在平底鍋裡放一點奶油(butter),開中小火融化奶油,接著把麵包擺上去,烘烤到每一面都呈現金黃焦色
7. 準備來組合三明治,先在烤好的兩片麵包上塗一層薄奶油,然後其中一個舖上培根,再來是番茄,並淋上適量調好的醬汁,以及折成接近麵包大小的西生菜,最後蓋上另一片麵包
8. 將麵包對切一半,就可以上桌享用了
更詳盡的作法與 Tips,可以參考我們的食譜網站喔:
更多的食譜:
https://tahini.funique.info
-----------------------------------------------------------------------
#美式三明治
#早餐食譜
#簡易食譜
本片是以 Panasonic Lumix GX85/GX80 4K 影片拍攝。
鏡頭:
Panasonic 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Panasonic LUMIX G 25mm F1.7 ASPH.
More Info:
https://www.sweet-dumpling.com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雜糧吐司熱量 在 學會食物替換這些都可以吃!?營養師教你這樣麵包 ... - YouTube 的八卦
... 對於食物的渴望,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所以~學會食物的替換是很重要的今天一共介紹8款馬可先生的 雜糧 麵包與 吐司 △傳統歐式麵包系列△(1) 03:00 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