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我刪掉了,因為被從不認識我的人導風向成我在炫富或是在虐童,刪文是因為會誤導其他人,會以為要填鴨式塞滿課程。
有在長期看我網頁的粉絲就知道,對於體驗/享受人生,我的小孩目前所經歷的人生已經是我盡全力可以給的多采多姿了
我從不是一個逃避的人,今天剛好趁這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育理念。
你們看到的是,我在強迫小孩做不喜歡的事。
但你們卻不知道,小孩的每個家教就像是他們的朋友一樣,他們每天都很期待跟家教老師玩(也因為如此,他們學習的過程並沒有任何的強迫練習,而是放任發展)
我們現在的人生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會趁不同的事件給小孩機會教育
舉例來說,去年下大雨我家店內淹大水,我會拿出游泳池當船在街上划,目的就是給他們苦中作樂的創意
我們會帶小孩環繞世界陪我們去拜訪代理商,讓他們了解什麼是做國際貿易
我們會讓小孩養大量的不同動物,為了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耐心(我相信沒有任何小孩的童年有像我們家的小孩養那麼多不同動物)
有人說這是用錢堆疊出來的,那你們絕對不知道我小時候(九歲之前)家裡很窮時,我那小學沒有畢業的媽媽每天都會帶我們去書局看免費的書,蹲在地版上看好多書,直到屁股痛到無法讀書才回家。所以我一直了解熱愛閱讀的重要,才會長大開了一間書店,就是為了提供大家一個更好的閱讀環境。
所以我的小孩已經從小就喜歡閱讀,無論中文或英文都很流利,這點我是驕傲的,因為這樣的語言能力是我長年累月以身作則,天天讀書給他們看,他們自然而然形成閱讀的習慣。
你們所看到的課程,幾乎都是到府的家教,都有家人陪伴,是在小孩最舒服自在的環境下學習的。我們的每個不同技能的老師都是我們細心觀察,確認他們搞笑輕鬆的個性,是可以讓小孩在玩耍中學習而不自覺。
我讓小孩從小就學不同運動,是因為我計劃讓他們長大一點去參加青少年比賽,不是為了成為職業選手,而是我想讓他們從比賽中嘗到失敗的痛苦,只有讓他們提早面臨挫折,他們才懂得未來面對的挑戰。
我讓小孩從小學音樂,也不是為了成為音樂家,而是讓他們了解,要累積大量的練習才能拉好一首曲子,他們才能因此欣賞他人的成功,而不是日後成為酸民。
你們看到的是我強迫小孩學音樂,但你們不知道的是音樂老師是我們小孩心目中的仙女,他們每天都很期待跟仙女老師上課,也很期待跟打鼓老師上課,因為世琦老師很愛講冷笑話給他們聽。
小孩去年第一次上夜店,就是為了看打鼓老師表演。
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能從音樂中分辨出各式各樣的樂器音,現在竟然還能聽到歌的旋律就能拉出歌曲,這其實並不是天份,而是靠老師從小有系統性的教學而習得的技能,這樣的技能只有小時候才學得會。
當很多人在反映這是金錢所堆疊的教育時,我想表達的是時間。
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資產。小孩的時間成本低可以快速學習,反而大人就不一樣了,重點是神經細胞的可塑性已經低很多了。
我年紀走到了四十歲,我在反顧我的人生,發現現在的自己的時間成本太高,無法有任何空閒為自己學習新的技能或語言。
我只要有任何空閒,就一定是陪小孩,我相信沒有人可以做到比我還陪伴更多時間的爸爸了(除非你失業),帶他們去高爾夫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或是每天接送上下學,都是我們父子最快樂的談心時間。 其中還不包括每年累積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旅遊玩耍。
當你們認為我的家是小孩的囚房時,卻不知道我讓小學受的是開放式的國外教育,我家小孩每天最受挑戰我的就是一直追根究底問我為什麼? 而我也很享受跟他互相思辯的過程。
如果你有好好爬文我過去十五年的文章,就會了解我總是努力學習讓自己更有邏輯思考,並且努力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福利,讓自己的企業從代工轉型升級為更好的品牌。而這也是我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小孩。
這個課表,是我們家長跟小孩討論過後的結論,我們也仔細跟他們分析每一個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
我家並非威權教育,如我文中所說,他們時常挑戰我,他們年紀很小就在練習區分fact or opinion,如果不開心、沒有成就感,我並不會強迫他們
我一直認為,創意這種東西,是需要大量的知識累積才能擁有的東西,而我也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擁有創意和獨特性,才會要求他們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
我兒子說他長大也想當老闆,所以當我昨天跟他玩大富翁時,他說要買地又反悔時,我趁機對他機會教育,說做人一定要承擔,講話要守信用,這比任何技能還重要。
這是我在教我自己小孩的方法,我帶他去世界各地陪我跟代理商談生意時,有時對方遇到賠錢的時候,我們會幫助代理商挺過困難時期,這些我都會教育小孩為什麼我要這麼做。
我在教他們的是,永不輕易放棄。
我現在看這個台灣社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大家的眼光都太狹隘,當大家一窩瘋的批判時,是否有人敢站出來發表不一樣的意見?
教育其實沒有正確答案,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在有限能力內,盡量給予小孩很多的嚐試,好讓他們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我想我做錯的事是,我以為我在分享有趣的育兒經驗(像是一個典型的虎爸、亞洲父母),但實際上會誤導讀者以為教育一定要這樣填滿課表,而不進一步解釋內容。我還蠻抱歉的,我輕忽了網路發言的責任。
其實我滿樂觀看待批評,很多人批評代表大家都反感傳統的填鴨教育,也很在意小孩子的權益,這代表整體環境的進步,不見得每個人都是為酸而酸
以下這些照片,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陪伴小孩所過的童年,我們的小孩快不快樂,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就讓你們從照片中來評斷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
開放式問題舉例 在 高虹安 Facebook 八卦
七月的第一天,虹安在線上參加了第十屆工程、技術與STEM教育研討會,今年主辦單位是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協辦單位是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IEEE台北分會 Young Professionals Group,研討會主題為「結合跨領域的工程教育」。虹安從資訊學碩士再到機械博士,現今又在立法院服務,橫跨了三個領域,當天的演講主題是「數據科學與國家治理」,由於疫情的關係,只能在線上跟各位老朋友、學界伙伴相見。
💡 科普時間:什麼是STEM教育?
✒ STEM,是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結合而成--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是近年相關產業最喜歡用的關鍵字,歐美也有許多STEM教育的相關計畫,希望未來教育能從「知識傳遞」進化為「學以致用」,著重於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跨領域資訊整合,使知識成為可用資源的思維。
虹安首先以自身的學習、工作經歷作為開場,就讀資訊工程系所時的虹安,也跟你我的學生時期一樣,熬夜寫程式debug、拼命K書📚、做研究;到了機械博班的階段,要在博士班的過程一口氣弄懂機械系學生四年學到的內容,結合自身的資工背景,激發出insight 💡變成博士論文。過程中也曾經怨嘆過為什麼想不開,為什麼要跨領域讓自己這麼累;再到了科智的創業時期,獲得了 #全球創業賽第一名 的殊榮,跨領域的學習逐漸展現出成果;接著又到了鴻海集團擔任工業大數據辦公室主任貢獻所學,同時也擔任郭台銘創辦人的特助,命運的際遇讓我來到了立法院擔任第十屆立法委員。這次跨離了工程領域,虹安仍然戰戰兢兢,但過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使我能把立委的角色擔任好,虹安的大數據專長讓我問政時更能以事實和邏輯分析為根據,以數據避免政治口水,也為立院帶來了不同的科技思維。
#而且立院的同事跟科技業的很不一樣
接著,虹安以「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作為切入,說明了零售業龍頭Amazon建立了「線下」實體通路的用意是什麼、又如何決定什麼商品該在架上展示,現今的一切,不再用經驗法則決定,而是 #大數據驅動的結果,「妥善用數據分析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在2011年,發源於辛辛那提的奇異(GE)公司,發表了GE Industrial Internet System,舉例說明了 Product (or Service) Data Life Cycle,強調了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等三個要素的Life cycle,這Life cycle適用於各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重點是,以數據驅動需求的首要原則是:From gut feeling To data agility,將主觀意識下有限的數據來源,轉變到客觀心態下更大更完整的#開放式數據來源,如此一來,養成數據化的工作模式,就能得到洞察數據敏感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
而在 #國家治理方面,虹安舉了去年質詢陳時中部長的 #口罩地圖 為例,說明了大數據分析用於口罩分配的成果😷,並可解決城鄉口罩用量不同的物流輸送問題,使每個需要的人都可以買到口罩。各縣市的口罩分配不應該只是齊頭式平等;而我用的方式,就是上述的「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三要素;虹安才能以明確的數據質詢蘇院長,7600萬片口罩到底去了哪裡。除此之外,虹安在立院密切關注的,還有 #數位發展部 的成立。數位發展部源自國家對於數位科技產業及發展的重視,成立數位發展部以進行國家數位發展政策之規劃、協調、推動與法規擬定及執行,並著重國家資通安全政策、法規、重大計畫與資源分配之擬定、指導及監督,這會是虹安在立院第四個會期的重要工作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會後教授們的提問十分精闢,虹安大致整理如下:
①女性工程師的教育環境、社會支持的情況
②科研成果的產出,凝聚成政策推動的的能量,再從政策回到高等教育的增進,形成正向循環的方式
③數位發展部的角色對於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否與科技部/國科會有所不同
很謝謝學界朋友的交流,這次的演講讓我暫離政治圈回到本業,虹安將會從這些面向進行研議與推動,希望我的分享也能給予學界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回歸自己的本業既熟悉又開心
#跨領域最難的是要花很多時間讀書
#想了解虹安的歷程可看面試郭台銘
開放式問題舉例 在 K & C 凱勒與夏綠妹 Facebook 八卦
有些家長對於我對孩子開放式自由發展教育的觀念誤解了。自由發展不等於=放縱,因為自由是發展是發揮、創造、發現與學習,而放縱基本上跟教育根本不適合放在一起,放縱,就是沒有教育性質的存在。我不認為自由發展的孩子就是沒家教,也不會批評這樣的父母教育失敗。
我的孩子在家很自由,跟 我的孩子在家很放縱,這兩者還是很有差別的。差別在,自由,是在父母的忍耐(規則)範圍內可以做被父母允許的事情,放縱是爸媽不管也不教,小孩也任意妄為、隨便。
所以可能有些人搞混了。
有些家長看到我給孩子玩了一卷衛生紙而寫了好多有關孩子這樣將來會很浪費,要珍惜資源⋯不要用美式教育來藉口,從小應該就要教育好⋯等等來「教唆」,好聽一點是「建議」。問題是,從小做起,從多小?剛出生嗎⋯?那⋯您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您是用紙尿布,還是布尿布?您孩子拉屎時,您用濕紙巾?還是直接用水清理?您孩子熱的時候您開冷氣?還真是用扇子扇冰?您自己,做到珍惜資源了嗎⋯?珍惜資源的程度大家都不同,對我來說如果我的孩子可以在那麼唯一的一卷衛生紙上反覆的玩,我可以省下很多錢買玩具,買玩具也是浪費資源⋯因為玩具是塑膠,廢物處理埋在土壤也會發生污染損害地球,還可以延伸很多⋯所以我要表達的是,孩子珍惜資源的態度當然要教育,但我會選擇讓他開始懂什麼是自然資源的時候找機會教育他。
就自由教育來說,我拿我給兒子玩了一卷的衛生紙來當舉例,他玩衛生紙,是我允許的,是在我的允許範圍,因為初衷是想讓他探索衛生紙的material⋯feel it, and play with it! 對我來說只要是孩子感到有興趣的,我都不會去阻擾。不會說不,但不代表我就不管小孩⋯
我的理想是讓孩子知道在家和在外的規矩是不一樣的,自由發展的定義,是要先把父母的rule擺第一,至於怎麼教,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我不會覺得my way is better! 請不要誤會。
另外,我不會在兩歲以前急著給我的孩子訂大大小小的規矩,因為在兩歲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是沒有控制能力,也沒有記憶(至少我自己本身、和身邊的人都沒有三歲以前的記憶。)在兩、三歲以前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什麼樣的situation是妳的責任,但請不要把孩子帶去音樂會那種安靜的地方然後對著2歲孩子說No還是打罵⋯真的是父母的問題,不是小孩。
我小姑的女兒要三歲了,三歲以前,我小姑對她的教育是很自由的,但現在三歲了,開始聽得懂話了,也稍微知道是非對錯,她仍然還是被自由的教育,但是程度是不同的。如果她在餐廳大哭大鬧,我小姑和她老公會把孩子帶出去溝通,不會讓她任意妄行⋯所以這個跟讓父母就讓孩子餐廳大哭而不管的放縱是不同的⋯。
大家都說,在美國很自由,最自由的國家,但不代表這個國家自由妳就可以任意妄行,超過了所規定的rule,還是會被制裁,所以自由就不代表放縱。對於孩子,我的觀念也是一樣的,自由,是在父母允許的規定之下自由發展。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太拘束的軍事教育,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的教育,很多時候只會阻斷了孩子的創造力,也不敢任意發揮。我老公也是學教育的,他在美國、日本、亞洲都教過書,就會發現亞洲比較被嚴格教育品格、規矩的孩子,在一個教室裡,勇敢舉手回答和發問問題的孩子很少,反而是在美國的孩子,因為比較自由式教育的孩子,小孩舉手發問或踴躍回答問題的孩子在一個教室裡超過一半以上。其實就大概可以看到差別⋯
沒有好,也沒有壞,就看妳想要當什麼的父母,妳希望妳的孩子以後發展成什麼樣子⋯是那種只一天到晚follow rules,卻不知道怎麼發揮自我、害怕做錯事,回家在父母一個樣在外一個樣的孩子,還是勇敢、大方、有自信勇於表達自我的孩子呢?
每個父母的教育標準跟教養理想都不同,但請不要因為別人的教育方式跟妳不一樣,就批評別別的孩子沒家教或是失敗的父母。
以上 我自己個人想法
祝福大家enjoy養育小孩的過程😌
開放式問題舉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評價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開放式問題舉例 在 55個開放式問題的例子 - Wikiejemplos.com 的相關結果
開放式問題 示例 ; 為什麼您認為您是與我們合作的合適人選? 哪些特質讓你在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幾年後你會在哪裡看到自己? ; 你叫什麼名字? 你何時何地出生? 你多大了? ... <看更多>
開放式問題舉例 在 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的區別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開放式問題 ,即讓被問者可以自由回答的問題例如:問者:「張工,你平時有什麼愛好?」。被問者:「有時候工作累了,我會去跑跑步」。這類問題沒有具體答案 ... ... <看更多>
開放式問題舉例 在 如何提出開放式問題(指南+ 80 個示例) - AhaSlides 的相關結果
什麼是開放式問題? · 事件你認為這種方法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 地点: 你聽說過這個活動嗎? · 為什麼你選擇成為一名作家嗎? · 时间你最後一次主動解決問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