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知道當次的「訓練效果」如何?】
只要有帶心跳錶的話,每次用GARMIN的運動錶訓練完,選擇「詳細資訊」後,錶上都會顯示15項分析數據,其中一項是我到今年才搞懂的數據,那就是「訓練效果」(Training Effect,以下簡稱TE)。
【請參考圖一】
這項數據是由FIRSTBEAT這家公司的演算法所分析出來的,目前除了GARMIN的運動錶有之外,Samsung與Suunto的穿戴式裝置也有。對FIRSTBEAT這家公司有興趣的可以參依這篇:http://rocky549.blogspot.tw/2015/08/firstbeat.html
我原本以為這個數據沒什麼意義,但每次訓練完它都會在列表中,實在很礙眼,所以才下定決心要把它搞懂,看它到底是怎麼被定義出來的。而且我也想更客觀地確認「我這次訓練到底算是『輕鬆』還是『辛苦』?」訓練效果(TE)似乎就是為了滿足這項需求。
曾得過七次山徑跑世界冠軍的傳奇人物強納森.懷亞特(Jonathan Wyatt)曾說:「我真的很看重『TE』這個分析數據。它不但即時告訴我當前訓練的費力程度,也為我的訓練情況提供了很棒的資訊。這就是科學化訓練該有的樣貌啊!」
他的這句話讓我更有動力要把它的來龍去脈給搞清楚。
==
【TE替你的訓練效果分級】
從FIRSTBEAT的官網上的資料可查出:TE是一項個人化的量化指標,它的數值是從1.0~5.0。當然,數值愈高也代表訓練愈辛苦,身體承受的壓力愈大。
ⓄTE1.0~1.9
自覺量表:非常輕鬆
有氧效益:動態恢復
效果描述:它主要的目的在「縮短恢復時間」,當你在這個訓練效果中訓練達一個小時以上,可以替有氧體能打好基礎,對入門跑者來,這種訓練量的課表很適合用來發展有氧耐力的基礎。但對於訓練有素的跑者而言,此種訓練量對運動表現完全沒有幫助。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訓練結果一直在這個區間,你的成績永遠不會進步。
ⓄTE2.0~2.9
自覺量表:輕鬆
有氧效益:維持體能
效果描述:這類的課表有助於維持你目前的有氧能力。此外,具有這類效果的訓練也能替未來的高強度訓練打下穩固的基礎。此級訓練量的課表對任何訓練計畫都是不可獲缺的一部分,它是體能維持穩固的基礎,就像建築物的樑柱一樣。
ⓄTE3.0~3.9
自覺量表:中等強度
有氧效益:提升體能
效果描述:TE3.0以上的課表,若能每週練2次就能有效提升有氧運動表現(但不宜超過4次),而且這級訓練效果還不需要特別的恢復時間。
ⓄTE4.0~4.9
自覺量表:很辛苦
有氧效益:大幅度提升體能
效果描述:TE4.0以上的課表若能每週練1~2次就能大幅提升有氧運動表現,但前提是中間需要穿插TE1.0~2.9之間的恢復訓練2~3次。
ⓄTE5.0
自覺量表:非常辛苦
有氧效益:訓練已經超量(Overreaching)
效果描述:這類課表也能大幅提升有氧運動表現,但休息時間要延長很多,身體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TE5.0雖然代表效果十足,但這種下猛藥的練法對身體同時也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不宜多練,太常進行這類特效藥的課表會導致過度訓練(Overtraining)。不建議入門跑者吃下此類課表,只適合體能水準較高(跑力50以上)的跑者在特定的情況下服用。
==
【TE到底是怎麼定義出來的?可靠性如何呢?】
計算TE需要兩種資料:(1)背景參數與(2)即時參數。
(1)背景參數就是指使用者資料,像是: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以及最重要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一定要實際檢測出來,不能套公式。檢測方式請參考本書前面的章節。另外還有一些資料是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傳訓練結果後所計算得到數據,像是活動量級(Activity Class)、恢復時間與每月運動量。活動量級的分級標準是從每週的訓練時數與頻率來判斷。
【請參考圖二】
(2)即時參數就是在運動過程中不斷輸入演算模組的資料,以跑步來說就是心率、配速和高度以及「EPOC最高值」(Peak EPOC)來評估。前面已經談過,訓練結束耗氧量會比平常安靜狀態來得高,增加的耗氧量我們就稱為EPOC。因此他們就是利用下圖來決定你此次訓練的效果,座標軸中的橫軸是活動量級,縱軸是EPOC的最高值,裡頭的五條斜線分別代表TE 1.0~5.0。(若對EPOC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rocky549.blogspot.tw/2015/09/epoc.html)
【圖三】同樣的訓練量對活動量1級的跑者而言已是超量訓練,但對溉量5級的跑者而言,訓練效果僅僅只能維持體能而已。
如此,只要我們知道你的活動量級與此次訓練過程中的EPOC最高值,就能評估此次你的訓練效果為何。例如同樣是EPOC最高值為50 (ml/kg)的訓練,對活動量1級的跑者來說,訓練效果已達5.0以上,已經是超量訓練,但對活動量5級的跑者而言,效果還不到2.0,所以這種訓練幾乎無法提升他的體能。
換句話說,活動量級較高的人需要更艱苦的訓練,達到更高的EPOC,才能達到相近的訓練效果。比如說今天想要達到TE4.0的效果,活動量10級的跑者要達到EPOC 200才行,但活動量5級的跑者只要到100即可。
目前TE也可以在訓練當下即時顯示,所以運動員現在可以在開始訓練後,藉由監控TE的數值來判斷今天的訓練到何時可以結束。這樣就能確保訓練達到最佳化,又不會練得太累或太輕鬆。我建議跑者可以把TE設在跑錶的其中一個顯示頁面上,藉此監控即時的訓練效果。
TE很接近訓練量的概念,它是把「訓練強度」與「訓練時間」加成起來的數據,再量化你的訓練效果。比如說你全力跑一場10公里的路跑賽跟全程馬拉松的結果都會接近5.0,像間歇、節奏跑與長距離的LSD,雖然結果不同,但如果時間拿捏恰當的話效果都會落在最佳大的在3或4。
【註】目前具備FIRSTBEAT所提供的TE這項功能的裝置有:
GARMIN:610, 620, 910XT, 920XT, Fenix 2, Fenix 3, epix (GARMIN的跑錶,從610之後就加入這項分析功能)
Suunto:t3, t4, t6, Abit3
Samsung:Gear S, Gear Fit, Gear 2, Gear 2 Neo, GALAXY S5, GALAXY Note 3, GALAXY S4
身體活動量分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每天15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即可為健康帶來益處】
絕大多數人都認同運動對身體有益,但總是礙於工作忙碌、多坐少動,「運動量不足、肥胖」儼然已成為一種現代人共同的現象。總到身體出現健康警訊時,才會想到「運動保健」的好處。
累積足夠的身體活動量能有益健康並延年益壽,「身體活動量多」的人較少罹患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或某些癌症。而對於罹患慢性病的高危險群,甚至已經得了慢性病或失能的人,都能從身體活動得到好處,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維持足夠的身體活動。
雖然不同的身體活動量、類型對健康的促進效果不盡相同,少量的身體活動量即可獲得一些健康益處,如國內學者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Lancet》的研究發現(註1),每天15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即可為健康帶來益處,若能進一步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如健走),將會有更多的好處,而且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以及降低其他健康危害。(資料來源: 註2 )
也許有人要問:「每天走15分真的那麼有用嗎?」我們研究發現對糖尿病病人、高尿酸病人,每天至少規律15分鐘運動的健康促進好處很多。規律15分鐘運動可以防百病、治百病,美國CDC主任(相當於國健署署長)說運動幾乎是萬靈藥 (closest thing to a miracle drug)。(資料來源: 註3)
罹患慢性病不僅影響個人健康,更是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的沈重負擔。因此,推廣健康體能、提倡動態生活,鼓勵國人達到足夠的身體活動量,不僅有助於提升國民的健康體能水準,並能降低慢性病的發生。(資料來源: 註2 )
【Reference】
(註1) Wen CP, Wai JP, Tsai MK, et al. Minimun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reduced mortality and extended life expectanc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11; 378(9798): 1244-53.
>> http://bit.ly/2RZ6EJA
(註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 http://bit.ly/2YXTsWV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新版運動指引】http://bit.ly/2JBmYNK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 來源:
➤➤資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 http://bit.ly/2YXTsWV
➤➤照片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日常體能活動強度分級表: http://bit.ly/2YXTsW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新版運動指引 #身體活動 #健康 #Lancet #每天15分鐘 #中等費力身體活動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身體活動量分級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每天15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即可為健康帶來益處】
絕大多數人都認同運動對身體有益,但總是礙於工作忙碌、多坐少動,「運動量不足、肥胖」儼然已成為一種現代人共同的現象。總到身體出現健康警訊時,才會想到「運動保健」的好處。
累積足夠的身體活動量能有益健康並延年益壽,「身體活動量多」的人較少罹患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或某些癌症。而對於罹患慢性病的高危險群,甚至已經得了慢性病或失能的人,都能從身體活動得到好處,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維持足夠的身體活動。
雖然不同的身體活動量、類型對健康的促進效果不盡相同,少量的身體活動量即可獲得一些健康益處,如國內學者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Lancet》的研究發現(註1),每天15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即可為健康帶來益處,若能進一步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如健走),將會有更多的好處,而且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以及降低其他健康危害。(資料來源: 註2 )
也許有人要問:「每天走15分真的那麼有用嗎?」我們研究發現對糖尿病病人、高尿酸病人,每天至少規律15分鐘運動的健康促進好處很多。規律15分鐘運動可以防百病、治百病,美國CDC主任(相當於國健署署長)說運動幾乎是萬靈藥 (closest thing to a miracle drug)。(資料來源: 註3)
罹患慢性病不僅影響個人健康,更是醫療支出與社會成本的沈重負擔。因此,推廣健康體能、提倡動態生活,鼓勵國人達到足夠的身體活動量,不僅有助於提升國民的健康體能水準,並能降低慢性病的發生。(資料來源: 註2 )
【Reference】
(註1) Wen CP, Wai JP, Tsai MK, et al. Minimun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reduced mortality and extended life expectanc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11; 378(9798): 1244-53.
>> http://bit.ly/2RZ6EJA
(註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 http://bit.ly/2YXTsWV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新版運動指引】http://bit.ly/2JBmYNK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 來源:
➤➤資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 http://bit.ly/2YXTsWV
➤➤照片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全民身體活動指引】-日常體能活動強度分級表: http://bit.ly/2YXTsW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新版運動指引 #身體活動 #健康 #Lancet #每天15分鐘 #中等費力身體活動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身體活動量分級 在 認識身體活動— 動動150 的相關結果
身體活動量 與18〜64. 歲成年人相同,每週. 累積達150 分鐘的中. 等費力身體活動。 □每週至少3 天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 □每週至少2 天肌力訓練活動。 ... <看更多>
身體活動量分級 在 運動強度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 運動科學網 的相關結果
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 2018 年公佈的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報告中,建議成年人每週應該至少要達到150-30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才能達到 ... ... <看更多>
身體活動量分級 在 運動強度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的相關結果
輕度身體運動(Low-intensity Exercise):不太費力的輕度身體活動,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累積量。 坐式生活型態(Sedentary):僅止於靜態生活的內容,不能列入每週15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