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張曼娟(文/孫梓評)
還穿高中制服的年紀,每天搭很長一段公車從黃昏慢慢晃進黑夜,在台南市區中心處換車。車窗外亮晃晃店招流動著,城的邊隅落車後,穿行各戶人家的晚間新聞與飯菜香,回到賃居房間。房間臨巷,書桌背對街道,天熱時將通往陽台的門打開,讓風透進來。然而多半時間心思無法聚焦課本:陌生的英文單字、無解的數學題,腦中世界未能飛遠,仍隨身體困在最近距的惑惘之事。我總睜睜注視著檯燈,直到眼睛承受不了,視線轉而巡邏書架:少少幾冊文學書,心神無法安頓的片刻,不曉得第幾次又從架上取下《緣起不滅》,讀一次,再讀一次,情緒裡最敏感的騷聲彷彿有人聽懂了,是一個全然的陌生人哪,卻用她的文字遞來溫暖的擁抱,眼淚,就那樣掉了下來。
那時大家都讀她的書:課堂上與我丟紙條的女孩,文藝營認識的吉他男孩,陪我走路去西港鎮上搭車的學姊,寫信字跡俊逸彷彿書法的遠方友人……冷天夜晚,室友吹乾頭髮,拋下物理課本,埋進被窩裡睡了,我坐在地板戴耳機聽她的廣播節目,暖暖的聲音來自無法想像的彼端,我想,若告訴她心裡最腐朽的事也是無妨的吧?就誠實把祕密一字一字寫下,夾在書裡,始終沒有寄出。
每日茫茫然跟隨眾人上下學,像一滴滴在湖裡恐懼被稀釋的海水,無法預知(或是,早有預感卻拒絕面對?),沒多久,自己就成為升學浪潮下的波臣,留級,轉學,去到一處如今已是荒墟的學校。那百無聊賴的國文老師,面對一班上課時用打火機烤魷魚、打撲克牌、瞌睡,或直接蹺課走人的學生,是否在我蒼白的臉上讀出了什麼?斜陽午後,召我到辦公室,遞來兩冊《今生今世》,要我讀,就那樣中了胡蘭成文字的魅。在易被捏塑的模仿年代,決心把情節都藏妥了,把事情都說曲了,曖昧,流離,不曝露任何核心。那時已搬回家裡住,每天無照駕駛機車往返省道、躲著交通警察的我,又怎會想到,峰迴路轉,竟旁門左道考上大學,且成為她的學生?
溪畔的課堂,還不捨得放棄過去書寫時習得的粗糙技術,第一回作業發還,她在稿紙上寫著:「文字已經夠好了,試著說說故事吧。」她所贈的名言之一,「說一個好聽的故事,便於世人有益。」但是故事,該怎麼說呢?我一心妄想匿藏的,不就是細節的暴露嗎?她耐心建議,「想像你有一個盲人朋友,可以試著向他轉述一部你剛看完的電影嗎?」於是,我在大張空白計算紙上,密密麻麻寫下我能想到的某電影內容。當我嘗試說明角色、形象,以及人物所遭遇的來龍去脈,而又如何不顯瑣碎,囉嗦?才發現這個提議內建太多技巧的練習。於是,第二回作業,我交出第一個短篇〈女館〉。那是一篇疏陋的習作,然而她的回應,是初學者最需要的支持。她是絕不吝於掌聲的。
那幾年,恰也是她書寫的轉向?《我的男人是爬蟲類》、《火宅之貓》兩本迥異的長篇,向過往風格告別。她曾慣愛在古典裡汲取養分,以獨到的散文語言對世界給出溫柔詮解,但生命在轉變,兩度赴港,地球上的移動,使《夏天赤著腳走來》的譬喻系統,更傾向以童話甜美視角注視苦澀現實——這些,都是我不自覺的靈魂食物。我亦將揣在懷裡的片段筆記,暗中發展成第一本長篇《男身》,書信體的想像、援引歌詞做為人物心情背景樂,都襲自《我的男人是爬蟲類》的結構策略。有過那樣的幸福時光:下午茶聽她分享一本詩集;把列印成A4大小的新稿,遞到她的研究室;在夏日素書樓階梯,進行一場小野宴;當她離開台灣,貼心寄來一封封卡片與信,我則沒忘記追蹤她在雜誌發表的新作,企圖跟上一點點她的裙襬曳過的街角……
記得那一年在紐約,抱著未及完成的《傷心童話》,聽從她對長篇小說臨近結尾的想像,試圖修改;也記得在愛徒樓的地下室,她如何小心叮囑我簽下第一份出版合約,像一個擔憂望著孩子學飛的母親;記得那些我將自己以偏執捆綁的臨山歲月,確實可以將祕密寫在信紙裡寄給她了,卻沒想過,她是否沉默背負著我們無法慰解的愁雲?
後來,我當兵,讀研究所,進入職場,閱讀與書寫成為無法切割的生活必需。屋內成堆四散的書,密密麻麻的鉛字如同寫作者的密咒,等待讀者解碼。各類書充塞知識,歷史,娛樂,囈語,精準的轉述,想像奇觀,痛與甜蜜的幻覺,經驗所縫製的新衣……為我睡前、通勤、空虛、麻木、偽裝忙碌的生活,一次次注射陳舊或美好的汁液。但好難解釋,唯獨她的說話,總像催眠,使我在傾聽瞬間,獲得安慰。或許已經無關乎作品,是她面對世界的價值觀與處事之道?而我,是否曾不自覺,模仿她的說話?不僅僅是書寫時口氣的擬仿,還包括,相信了她說:「散文,不過就是我們欠這世界的一個解釋。」而以類近眼神,凝視那些綻逝在生命中的種種福氣與缺憾?
時間經過,再一次被她的話語治療,是書寫《爺爺泡的茶》和《邊邊》等少年小說的事了。我寫過一些帶有色情描述的故事,也嘗試在創作裡回答自己所體現的困境,但我沒想過,有一天會需要對孩子們說故事,便落入小小的慌張。她有條不紊在既有的材料裡,為我撥霧,指點迷津:人物長出骨肉,情節有了溫度,與其說,我被那些還沒有被自己完成的故事給感動,不如說,我被她口中那些故事的可能給感動。這些平凡又瑣碎的人間關係,令我感到纏縛憂懼的,如何就這樣輕巧地轉了彎,拓出新的可能?我一邊小心翼翼謹記著,一邊想像:別無選擇的書寫,大概也是我們欠這世界(包括自己)的一個解釋吧。
在眼淚再度登場之前,有一瞬,我好像又跌回那個書架前、絕地尋求回聲的高中男生,像無數彼時無法連線上網按讚的同代人,在各自的房間,因為翻讀書頁,在某行句,獲得無可言喻的安慰,忍不住要說:啊,我愛張曼娟。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短篇散文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張曼娟 Facebook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散文集-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評價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散文集-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評價
- 關於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散文集-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評價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八卦
#2019Openbook好書獎 #文學類
#評審報告 #好書與遺珠
2019Openbook好書獎,共有52部作品入圍文學類的決審。若比較去年,今年的書單在文類比例上的最大變化,是詩集的倍數成長;而這應也只是再更適切地反映了,在更長時程中,詩集出版在台灣,早已遠較其他文類作品的出版更為蓬勃的實況。
總體看來,今年書單依隨創作者各異的關注,紛陳為個人化的蹊徑獨闢:新生代創作者盤整私我啟蒙經驗與文學養成,交出他們各自的「起源之作」;非新生代創作者,則走在個人既驗之作品系譜的延長線上,持續著個人的探索。而這般蹊徑紛陳,可能,也為讀者示現了另外一種,屬於台灣文學創作的宏觀實況⋯⋯
走進好書獎評選擂台現場🥊🥊🥊
────
▞ #2019Openbook好書獎▚完整書單&評審報告▚ https://ppt.cc/flc53x
▚導讀講座 全台接力▚ https://ppt.cc/fpp8hx
▞訂閱電子報 好文不漏接▖https://lihi1.com/EbuBe
▚ OB的IG很好看▘https://goo.gl/Enkzy3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八卦
爬格子的人
[首100位訂閱Patreon的讀者將會收到我親手寫的明信片一張,馬上訂閱:https://www.patreon.com/filmforweirdos]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這個專頁兩年多,今天整理在這邊發布的文章時才發現,原來我為這個專頁寫了至少二十萬字。剛開始這個專頁的時候,我被Medium的口號”where words matter”吸引,想說如果那是一個使文字更有價值的歸宿,也不妨一試。兩年過後,最近我一直收到Medium的電郵要求我填寫報稅資料,抱著好奇心查看到底我在Medium有多少收入,發現是0.01美金,文字依然matter,文字依然有價,只是這個價值有點使人失望而已。
同一時間我發現有些博客朋友開始使用Patreon這個平台,讀者以月費方式訂閱,創作者在平台寫專屬於訂閱者的文字、影片、音樂等等,月費由創作者而定,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方案,所以我今天也加入了Patreon,嘗試再努力多創作一些,嘗試證明文字並不如煙,以下是我在Patreon提供的三種方案:
Official Patron(月費5USD) :
* 每週電影散文
* 生活隨筆、隨影(每週至少一篇)
All-access Patron(月費10USD):
* 一切文章包括最新短篇或小說
* 電影/書/歌單(每月至少一條)
* 每週電影散文
* 生活隨筆、隨影(每週至少一篇)
VIP Patron(月費15USD):
* 線上諮詢(每月一次,跟我分享你的心事,因為我喜歡聆聽)
* 生活美學雜誌(網上版,希望讀者夠多的話可以推出實體版!)
* 一切文章包括最新短篇或小說
* 電影/書/歌單(每月至少一條)
* 每週電影散文
* 生活隨筆、隨影(每週至少一篇)
每個月五元美金,以香港的物價來說大概就是一杯咖啡的價格(對了,為什麼香港的物價這麼高,文字的價值卻那麼低呢?),以一杯咖啡換至少十篇文字,聽起來也很合理吧?VIP方案更可閱讀我的短篇及小說,最近寫完了一篇長散文還有一篇短篇,將來也會在這邊分享跟多最新創作,包括生活美學雜誌,訂閱者也可以每月一次在線上與我聊天,讓你慢慢地分享,讓我好好的聆聽。
村上春樹說過,他跟讀者們的關係很純粹,讀者付錢買他的書,他就努力寫故事娛樂讀者,就是這麼簡單。當然我覺得他的文字不只娛樂,還有陪伴和療癒的作品,帶我們到心的深處,看見之前一直不敢面對的自己,我也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在我有能力出版實體書之前,希望能更專注的在Patreon這個平台好好為大家寫作。
專欄作家也被稱為爬格子的人,因為他們以前在原稿紙上寫作,每寫多一格,收入也多一些,就像《酒徒》中的「我」,就像《花樣年華》中的周慕雲,我也想一嚐爬格子的滋味。
今後我大部分的寫作會專注在Patreon上發表,這邊除了分享少量散文外,會以分享電影短評、對白,與一些短貼文為主,其他散文也會不定期發布立場新聞,希望大家見諒並理解。
即便我們的生活開始面對種種不自由,但市場還算是自由的,每一次消費代表著你每次的選擇,還有你心中所認同的價值。如果你選擇訂閱我的文字,我會感激和努力,如果你現在沒有選擇訂閱,我同樣感激,並且會用加倍努力來期待未來與你相遇。
我平日的工作其中一部分就是小心翼翼把陶瓷作品包好,送到客人手上,透過Patreon這個平台,我也希望能夠把我的文字珍而重之地包好,雙手奉上給每一位同樣珍惜我的文字的你。
從網誌到Patreon,從網上的貼文到將來的實體書,從線上的相聚到將來真實的見面,感謝沿途有大家,希望將來有更多的里程碑與你見證,以後,請繼續多多指教。
圖為正在爬格子(和抽煙)的周慕雲和應該不是在爬格子的蘇麗珍。
訂閱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filmforweirdos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sT7YyX6IaQ/hqdefault.jpg)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2LxHXn9Jvo/hqdefault.jpg)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你相信感情有保鮮期嗎?已經腐壞的感情,還可能更壞嗎?有什麼比失戀還更慘的?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中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短篇小說〈為什麼你們不跳個舞?〉,一對年輕小情侶(男孩與女孩)遇上一位在車道上變賣家具的中年男子。頹廢的中年男子幾乎是無條件接受小情侶的殺價,自暴自棄,一路慘賠到底。
這對撿到便宜的小情侶,開了張購買清單給男人。而後男人便邀請男孩和女孩對酌(他手邊正好有剛買來的威士忌和啤酒),又打開了電唱機,悠閒地聽起音樂。男人帶著些許醉意,提議:「為什麼你們不跳個舞」。Why Don’t You Dance?小情侶說:Why not?
於是他們真的相擁跳了支舞。先是女孩和男孩,而後是女孩和男人。臉頰相貼的時刻(伊格言說,「他們感受彼此的體溫與氣息,於一短暫之瞬刻,彷彿依戀,那陰魂不散的,曾經的愛情」),男人輕聲給予祝福(「希望妳喜歡妳的床」),女孩也溫柔回應(「你一定是為了什麼事情很急,」她說)。
這女孩還滿體貼的對吧?不,對卡佛而言,無論是體貼或溫柔都易於朽壞,帶著殘酷的保存期限。小說的結尾是這樣的:
幾個星期後,她說:「這男人大約中年,他所有的家當都擺在院子裡。我們真的醉了,還跳舞呢。他放唱片給我們聽,你們看這台電唱機,還有這些破舊的唱片。你們能想像這些爛東西嗎?」她不停地說,告訴了每個人。不只如此,她還想辦法把這件事流傳出去,但是過了一陣子,她就放棄了。
小說結束。在此一萍水相逢的經歷中,所有曾短暫存在的善意或溫柔皆被摧毀(女孩殘忍地說:「你們能想像這些爛東西嗎?」),男人的哀傷自棄維持原貌,而女孩和男孩也終究只是撿了個便宜而已。伊格言如此分析:
他們所獲得的並不比那些便宜的二手貨更少或更多──它們就是些二手貨,陳舊,酸腐,如同他們多年以後的愛情(以及男人現在失敗的愛情),注定疲累困乏。So why don’t you dance?Why not?那只是為期一個小時的小小奇遇,笑料,某種談資;此刻賞味期限已過,甚至連當個談資的資格也沒有,因為那不夠聳動辛辣,也沒人想聽;所以,「過了一陣子她就放棄了」。
一切終將朽壞──這是卡佛小說的重要主題。比失戀更慘的是,對失戀的體貼不是真的,而你失戀的故事甚至還沒人想聽。同樣的主題出現在另一則短篇〈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中。。。。。。。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luqGlCkLU/hqdefault.jpg)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散文集-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八卦
2022散文集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散文集線上看,現代散文集,短篇散文集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 ... ... <看更多>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散文集-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八卦
2022散文集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散文集線上看,現代散文集,短篇散文集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nbsp;... ... <看更多>
短篇散文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散文集-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源 ... 的八卦
2022散文集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散文集線上看,現代散文集,短篇散文集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討論內容就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