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蝴蝶姑娘長崎の蝶々さん
演唱:美空ひばり(みそらひばり) 作詩・作曲 米山正夫
昭和31年1956年的作品
蝴蝶夫人的故事,時空背景發生在明治初期的長崎,蝴蝶夫人(前佐賀藩武的女兒),懷抱著對新世界象徵,對美國的嚮往,遇見美國海軍軍官並陷入熱戀,這美國海軍與日本長崎藝妓之間的羅曼史,它其實是源自美國小說家John Luther Long在1988年發表的「長崎夫人」短篇小說,後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一幕劇,在1900年在紐約上演後,同年帶亦到英國倫敦上演,而受到了普契尼的注意,進而創作了蝴蝶夫人。
翻唱為台語歌曲版本後、是很多台灣人經典的回憶殺👍🏻👍🏻
#謝謝瑞祥提供的歌曲
🎼2021姜采希箏樂演奏會
2021/1/19晚上七點三十分🎼國家演奏廳
#購票連結🔗👉🏻https://reurl.cc/v12qOl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Lolita行街—28歲女玩足14年Lolita 出街家人唔肯企隔籬 記者實試變身:喺條街無啦啦畀人鬧 2004年,日本電影《下妻物語》掀起了香港的Lolita(蘿莉塔)熱潮,如今熱潮雖減退,但依然有人鍾愛穿着Lolita服裝。記者邀請了作Lolita打扮14年的方可欣(Melody)帶路,走訪...
美國小說 在 作者 Facebook 八卦
《The Queen's Gambit》原著的作者叫Walter Tevis,這位美國小說家卒於1984年,擅長描寫失敗,首作《The Hustler》便講一個桌球打賭的故事。Tevis在研究勝負問題上有一個獨到的見解:「有時要輸比要贏更需要技巧。」
人人都想贏,人人都鑽研成功的技巧,為甚麼?因為沒有人情願輸啊,因為失敗代表我失去對結果的控制權,但失敗的技巧,則講求如何只在我情願下輸掉博弈,如何在對手擊倒我之前先行把自己擊倒,令到現實仍在我可控的範圍之內。不服輸嗎?愈想可控愈不受控,最終像Harmon墮進了賭棋的圈套,輸光所有錢才安樂。
Tevis的小說彌漫一種自傳意識。他在肯塔基州生活,在俄亥俄大學教書,喜歡捉國際象棋,待過桌球室工作,又是一個酒鬼。小說許多時便是作家的心理投影,描寫失敗不單是描寫他自己的失敗,更是指向了人類的失敗。對世人失望和沮喪,相信這種感覺你已不太陌生,生活在冷戰時代的Tevis也有同樣體會,因為世界正在失控。面對集體墮落,人人都無得救,唯有用酒精和大麻麻醉自己,這也算是一種可控的失敗。
然而,當一個酒鬼倒上一杯清水,埋頭苦幹地寫小說時,那就證明他還是渴望清醒,尋求自我救贖。文學便是屬於清醒,相對而言不閱讀便屬於是自我麻醉了。這不是我作的,而是我走進Tevis的內心世界發現的,來自他另一本小說《Mockingbird》,這本我接下來會再講。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驚人發現,如果你有看《The Queen's Gambit》的劇集版,記不記得戇男Harry捧着一箱棋書找上門嗎?勸她該要閱讀更多,鏡頭也多次捕捉Harmon看棋書的特寫,及至在後頭的某一幕,Harmon坐在酒吧中間格格不入地看書,正是想凸顯閱讀和麻醉的對立——唯有閱讀使人保持清醒,其餘不閱讀的全都買醉。對Tevis來說,酒精就是象徵失敗的心魔,才會把宿醉寫成Harmon輸棋的因。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644989
作者
美國小說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八卦
【每日一句學管理】無所畏懼並不是重點,因為那是不可能的。重點是學習控制你的恐懼,並且讓自己不受影響。–– 薇若妮卡.羅斯(Veronica Roth),美國小說家
Becoming fearless isn't the point. That's impossible. It's learning how to control your fear, and how to be free from it.
★ 看更多名言>>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quotes/
美國小說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跟Lolita行街—28歲女玩足14年Lolita 出街家人唔肯企隔籬 記者實試變身:喺條街無啦啦畀人鬧
2004年,日本電影《下妻物語》掀起了香港的Lolita(蘿莉塔)熱潮,如今熱潮雖減退,但依然有人鍾愛穿着Lolita服裝。記者邀請了作Lolita打扮14年的方可欣(Melody)帶路,走訪三間她喜歡的店舖,感受她華麗打扮背後的熱情。
「Lolita」一字是來自俄裔美國小說家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所寫的小說《Lolita》。故事講述一位中年男子愛上名為Lolita的12歲女主角。小說因多次被改編成電影而為人所知,Lolita一詞亦變成了戀童癖的代名詞。不過,這個字傳到日本後卻變成一種衣着的風格。Lolita時裝是演變自歐洲洛可可時期和維多利亞時期的宮廷服,日本早在八十年代便開始出現Lolita。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4/COGW5EX7UJFGXL452JJMA7YUW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Lolita #下妻物語 #蘿莉塔 #日本 #次文化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美國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美國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美國小說 在 《中性》美国文学最高奖作品【听书】普利策文学奖小说 的八卦
《中性》豆瓣評分8.2- 美国 文学最高奖作品【听书】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每日更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