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Taster 美食加 Podcast 節目 #美食關鍵詞,第六集「餐飲週報:世界五十最佳餐廳募款活動、新餐廳報告」上線囉:https://taster.life/20200708/
這集我帶來一個新單元 #餐飲週報,為大家彙整國內外的餐飲頭條新聞,以及近期品嚐的新餐廳、新菜單或餐會,帶來最前線的餐飲趨勢。
本期週報的頭條新聞包括:世界五十最佳餐廳的募款活動「50 Best Bid for Recovery Auction」開跑;東京米其林二星餐廳 #INUA 由於COVID-19疫情,宣布無限期停業。近期品嘗的新餐廳,則包括 Chope Chope Eatery、 EMBERS 、 Deux Doux Crèmerie, Pâtisserie & Café 、 Chinois 等四家。
最後也要老王賣瓜,推薦一下 Taster 美食加 最新推出的當月專題 #在地進行式: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歡迎聆聽這集內容並留言給我們,喜歡我們的話更歡迎給五顆星喔!
⇣⇣⇣⇣⇣
《美食關鍵詞》這邊聽:
Spotify https://reurl.cc/KkYvMe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WdQVD7
Anchor https://reurl.cc/E7laGA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4GQzn
P.S. 特別感謝錄音室主人 修修 @ 不正常人類研究所,修修的節目也很好聽喔!
同時也有74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失傳小食】農家小吃$11/個炸油糍 皮脆蘿蔔絲餡微濕 後生仔食過未? https://bit.ly/2ZsGQYp 油糍,又稱為蘿蔔絲餅。沒有酒樓的蘿蔔絲酥餅般精緻小巧,形狀大小像個砵仔糕,一口咬下去外皮脆脆的,內裏有滿滿的蘿蔔絲,伴着五香粉的香氣,是五六十年代的人氣小食。 珍香園 地址:西灣...
當月專題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八卦
/ #當月專題 /
RAW 的料理是不是 fusion?RAW 主張打造「屬於這個世代的台灣味」,簡而言之是以法國料理的技術為本,重新詮釋台灣食材與台灣風味。RAW 的料理,紮紮實實重現了混血的本質。
夏季菜單裡,宜蘭鴨賞變身伊比利火腿,冬瓜模擬白蘆筍,胡椒餅偽裝為法式肉派,田雞腿媲美北西班牙普遍的魚下巴 Kokotxa,好像打開任意門穿梭東西方,巧妙連結起在地與國際。
而江振誠也認為,下一步是要有更精緻的台灣味認知,跳脫食材的框框。「陷入在地食材的陷阱,這東西根本不好,他是台灣產的又怎樣?我們身為廚師,要能夠辨認好或不好,而不是因為是台灣的就是好。另外,不認識季節食材,在一盤菜裡可以看到春夏秋冬,就是你沒有做功課。」
踏穩腳步,往下一階段的「台灣味」走去。
當月專題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八卦
/ #當月專題 /
說完了食材,讓我們來帶大家看看青森的 #特色美食!
你知道青森人會在味噌拉麵裡加牛奶與咖哩?從小吃到大的點心叫做「英式吐司」(English toast)?
除此之外我們還體驗了買券逛海產市集,能把所有你想吃的一次滿足的「 #放上去丼」。到了 #八食中心,則可以說是飲食主題樂園,海鮮市場食材現買現烤,由江振誠主廚掌爐,好是奢侈。而弘前市的「#津輕曉之會」,是由一群在地媽媽組成的鄉土私房菜,嚐起來溫柔暖心,保留著歷代傳承下來的智慧與功夫,療癒至極。
就讓我們從食材與飲食與在地人的反覆對照中,來理解了青森!
--------------------------
完整 #與江振誠遊青森 專題看這裡:
https://taster.life/issues/
まるごと青森
當月專題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失傳小食】農家小吃$11/個炸油糍 皮脆蘿蔔絲餡微濕 後生仔食過未?
https://bit.ly/2ZsGQYp
油糍,又稱為蘿蔔絲餅。沒有酒樓的蘿蔔絲酥餅般精緻小巧,形狀大小像個砵仔糕,一口咬下去外皮脆脆的,內裏有滿滿的蘿蔔絲,伴着五香粉的香氣,是五六十年代的人氣小食。
珍香園
地址:西灣河成安街12號地下
電話:2560 459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8am-8pm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息)
詳情: http://bit.ly/2MrVfQR
【失傳小食】粉嶺$10懷舊即炸油糍 每日限量100個 老闆:遲早無人賣
https://bit.ly/327539k
Stanley指如果跟從傳統做法,每天開店前要花2小時預備炸油糍:「用20斤蘿蔔,把蘿蔔切成絲後,要放到鍋中炒。把蘿蔔絲炒至出水,去掉蘿蔔的辣味,散發甜味。之後加五香粉、胡椒粉等調味料,把炸漿倒在模中,再放蘿蔔絲炸兩次就完成。」
祥豐小食 (祥華商場)
地址:粉嶺祥華邨祥華商場3樓L313號舖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6am-11pm
詳情︰https://bit.ly/3jMFobW
祥豐小食 (華明市場)
地址:粉嶺華明路21號華明邨華明商場地下華明市場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6am-11pm
詳情︰https://bit.ly/2QUm4wW
經典芝麻卷日賣150條 $30條日日鮮製 失傳菲林筒手工芝麻卷
https://bit.ly/311cXQP
黑漆漆渾圓一卷,賣相相當不討好,若非飄來陣陣芝麻香,乍看還以為是傳統相機使用的卷裝菲林。八九十年代茶樓點心車中,俗稱「菲林」的芝麻卷可謂深入民心.......
方太糕品舖
地址:佐敦上海街196號地下
電話:5628 5486
營業時間:10am-12mn
詳情: https://bit.ly/2Ve0jK2
失傳錦鹵雲吞以前有大蝦叉燒 今變無料炸雲吞 「甜酸=添孫」意頭好成昔日筵席菜
https://bit.ly/318M78d
金黃香脆的雲吞皮,佐以紅中帶橙的甜酸汁,入口鬆化不油膩,成就這一道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小食,就算疫情肆虐,仍有人願意暫時除下口罩,一嚐滋味。這不是一般街頭巷尾能隨意找到的地道美食......
粵軒
地址:灣仔告士打道72號六國酒店1樓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1:30am–3pm/6pm-11pm;星期六至日及公眾假期10:30am-3pm/6pm-11pm
電話:2866 3806
詳情: http://bit.ly/2L1gV43
【失傳小食】手拉麥芽糖13次 變出8,192條龍鬚絲 $20盒龍鬚糖 師傅望開班授徒:傳承畀年輕一輩
https://bit.ly/3lSV8ep
有說龍鬚糖歷史長達二千年,至今仍親手製作龍鬚糖的「民間手藝」師傅錢廣海說,據他所知至少也能追溯至清朝:「龍鬚糖係御廚喺滿漢全席,整畀皇帝食嘅……皇帝食咗就好開心,就封佢做龍鬚糖喇。」
錢廣海
民間手藝
地址:新界荃灣西樓角道170-184號華都中心1樓29號A舖
營業時間:不定
詳情: http://bit.ly/33kwyuV
【懷舊小食】日賣100條!軟糯香甜香蕉糕 其實無香蕉成份?$4件食師傅功架
https://bit.ly/3lWk58D
香蕉糕入口鬆軟煙韌,蕉味香氣濃郁撲鼻卻總帶點不自然。在充斥西式、日式零食的現今世代,香蕉糕或許相形見絀,但在昔日的香港,這是許多孩童的珍寶,吃一口就樂上半天。
奇趣餅家
地址:旺角花園街135號地下
電話:2394 172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8am-8pm
詳情: http://bit.ly/2QIqm8R
【失傳小食】昔日窮人零食蠔油豆 老店全手工製作 又炒又焗煮足4小時 $20/包粒粒皆心機
https://bit.ly/2GXMZqq
蠔油豆的口感煙煙韌韌,這全賴料理人的一番功夫。他們先早一天浸豆,第二天再把不完美的豆及豆衣挑選出來。用豉油及水等材料煮好醬汁,加入豆再慢慢攪拌。整個過程都要不停攪拌着,開首可以十至二十分鐘才攪拌一次
陳意齋
地址:太子道西157號別樹華軒地下3號舖
電話:2345 022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1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6fW0
【失傳小食】光酥餅其貌不揚兼老餅瀕失傳 深水埗餅家堅持天天鮮製 鬆軟幼滑 $10/4個平到笑
https://bit.ly/377UGox
光酥餅,是嶺南傳統糕點,和佛山西樵大餅是親戚,只是前者大如臉孔,後者做得小巧如手掌般大。
生隆餅家
地址:深水埗北河街68號地下
電話:2360 135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7am-8pm
詳情: http://bit.ly/2MYHyHc
【失傳小食】小鳳始創雞仔餅 肥豬肉南乳餡 油香滿溢外脆內煙韌 小學生未食過
https://bit.ly/2DvUsKZ
雞仔餅為甚麼叫雞仔餅?雞仔餅源自廣州,它的始創人叫小鳳,行內人多稱呼小鳳為雞仔,所以大家便以雞仔餅來命名。
年香園
地址:鯉魚門海傍道中43號D (合記海鮮側近球場)
電話:2346 333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0am-10pm
詳情: http://bit.ly/33kkubj
【失傳小食】佛山名菜化身平價小食 由5毫子賣到$18 碩果僅存蝦子扎蹄賣足80年
https://bit.ly/2BPOmEM
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只用水和生油掃過腐竹後,加入特製醬油及蝦子,圈成一個芯,再用腐竹包起,然後用繩扎好再蒸熟。
陳意齋
地址:中環皇后大道中176號B地下
電話:25438414/ 2543892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10am-7pm
星期日 10am-6:30pm
詳情: http://bit.ly/2PMOfi3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香港小食 #懷舊小食 #失傳小食 #香港傳統食物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當月專題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深水埗,一個跟「貧窮」長年掛勾的地區,是很多低下階層市民的「窩居」,所謂的「窩居」,指的是租金昂貴、質素極為惡劣的籠屋、板間房、天台屋及劏房等,據估計,這類人口約有20萬,20歲的鄧雯筠Connolly是其中之一。
由小公主變劏房少女
Connolly本來出生於小康之家,小時候住在三房一廳的公務員宿舍,可惜父母在她8歲那年離婚,她當時選擇了跟媽媽生活,從此由小公主變成一個住劏房的女孩:「你問我依家會唔會後悔,我又唔會後悔,始終係我細個果陣嘅決定,而且我媽媽係愛我嘅。」
貧窮無阻追求藝術夢
有着媽媽的愛,雖然生活環境差了,但Connolly仍舊快樂地成長,亦可以跟從自己的興趣修讀藝術,今年剛好畢業的她,透過實習的畫廊Eastpro,認識了攝影師張榮麟,他過去一年拍攝了一輯以籠屋、劏房、棺材房、天台屋為主題的相片,除了舉行「The Forgotten」攝影展之外,亦出版了一本相冊,相冊的第一頁,就Connolly的插畫。
「我用咗斜視嘅角度去畫,左上角表達有錢人住嘅地方,中間有條斜路係路障嚟嘅,路障係代表窮人好難、或者永遠都無機會到達另一邊嘅世界,呢個係佢哋之間嘅洪溝。」成長於深水埗的Connolly,感受非常深。
輪候公屋6年未果
香港貧富懸殊差距之大,令Connolly有很深的體會,過着基層市民生活的她,和媽媽正輪候公屋,至今已有6年,但仍然未有任何消息。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申請宗數超過25萬宗,平均輪候時間仍然維持5.5年歷史高位:「依家多咗咁多新移民嚟同我哋爭公屋,講真一定會唔鍾意、唔開心,政府對土生土長嘅香港人,其實又有幾多福利呢?」
目前申請公屋,二人每月最高入息限額為18,690元,即將投入社會工作的Connolly,很擔心跟媽媽二人的收入會超出這限額,面對兩難的她,惟有選擇先做兼職:「好無奈,都麻木喇,其實已經唔會盼望幾時有公屋。」
批評明日大嶼:不切實際
為了令公屋輪候人士快點「上樓」,政府力推「明日大嶼」計劃,填海1,000公頃,聲稱約可提供15至26萬單位,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雖然Connolly很想快點「上樓」,但卻不支持這填海計劃,認為政府是捨易取難:「以我所知香港其實有好多棕地可以發展,但政府偏偏唔攞嚟起公屋,你用咁多時間、精力、金錢去起一個人工島,我可以好肯定講一句,你唔係為咗基層人士去起嘅。」
置業是一個夢
雖然短時間內,Connolly仍然以申請公屋為目標,但正值大好年華的她,對將來的生活仍然充滿盼望,更視置業為追求目標:「租屋始終係寄人籬下,當然係有自己嘅物業會較安心,呢個係一個目標、一個夢想、一個希望。」
今集《港。故》用7分半鐘,帶大家走進深水埗的劏房,看看一個少女如何在陋室中成長、掙扎求存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當月專題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月薪五萬,老後生活真的就沒問題了嗎?日本出現大量「下流老人」,不少中產階級在老後成為貧戶,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是否會步入後塵?為什麼老人越來越貧窮?
-
⏏更多老貧知識請看:http://goo.gl/NLwO0s
►專題|當老後生活充滿貧窮與疾病,或許未來我們再也老不起:http://goo.gl/KpfHTT
-
更多TNL影音團隊內容→
http://www.thenewslens.com/topic/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