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z公告 /
嗨大家,我是Liz。有重要的事情想跟大家說。
2018年,我創辦了 Taster 美食加 ,作為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的系統升級。「美食加」是「美食家」的延伸,我希望透過美食的加法,把人與美好的事物串連起來。
我希望「Taster 美食加 」成為 #美食愛好者的集散地。
二年來,我們做過不少嘗試。不再只是個人部落格,「Taster 美食加」提供更多元、更廣泛的飲食內容,我們有駐站作家,也有消費新訊,有專題報導,也有名單推薦;今年五月,我們也開始產製自己的 Podcast節目 #美食關鍵詞,跨入聲音的領域。
如今,進一步串連的時刻到了。
🏃♀️ #Taster美食加2020年的進擊
二件事情要跟大家報告:
1. 我們要成立全新的 #選物平台!名為 #美食加選物,我們將產製或精選我們喜歡的飲食產品,吃的喝的用的,以我們的觀點告訴各位,為什麼你可能也會喜歡。「美食加選物」將於 #7月23日正式上線,先跟大家做個預告!
2. 我們要成立全新的 #私密社團 !名為 #美食加的口袋名單,這個社團能真正實現「把愛吃的人聚集起來」的目標,加入的社員不僅可以參與我們規劃的線下活動、取得優惠、搶先訂購獨家商品,還有機會和我一起吃飯喔!
「美食加選物」上線前,請大家先幫我加入社團好嗎?
美食加的口袋名單👉https://reurl.cc/D95rYj
🍰#開團請你吃甜點
也許你還在猶豫,加入社團有什麼好,且讓我進一步說服各位。我們將舉辦一場很有趣的開團活動!
知名法式甜點店 Season 敦南旗鑑店 最近推出經典法式甜點變化而來的冰品,我要帶十位社團裡的幸運兒去品嚐一道沁涼美味的甜點,十位參加者同時可以申請挑戰「十道甜點完食挑戰賽」,在一小時內獨自吃完十道甜點,免費!
Season 原本就在推廣這個活動囉: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0630-3/
來來來,一起跟我吃甜點嗎?先來加入社團吧:
美食加的口袋名單👉 https://reurl.cc/D95rYj
未來還會規劃更多這類聚會喔!你也可以來幫我們試吃,給我們選品意見,還有還有,取得各種精選商品的優惠。
下週「美食加選物」正式上線,還會再張燈結綵一次,請大家期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臺中市政府」合作播出 臺中市第二屆青諮會委員招募❗️熱烈開跑 🏃♀️🏃 歡迎加入臺中青諮會,一起成為改變臺中的力量! ▌號召對象:15-35 歲(民國 75 年至民國 95 年出生),設籍、居住、就學或就業於臺中的青年 ▌報名時間:110/6/24(四) 至 110/9/3(五) ...
美食關鍵詞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八卦
#2020台北台中米其林短評
2020年台北台中米其林頒獎典禮,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登場,舞台上大合照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於是人人戴上靛藍色的米其林特製口罩套,喜怒哀樂被遮了大半。
只是口罩猶然遮不住白眼。
對,我就是在說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
今年榜單,平心而論,我認為米其林作為美食旅遊指南還是堪用的。然而,就如我以往提過的觀點,米其林的權威地位讓它不再只是一本覓食指南,它賦予廚師榮耀,形成飲食論述,就這層意義而言,本屆榜單出現幾個衝突難解的結果。
#新二星餐廳
還是要從讓人雀躍的部分開始講起。
米其林來台灣第三年,評鑑範圍新增台中地區,最大亮點便是首度入選即摘二星的 JL Studio!非常非常恭喜Jimmy 林恬耀主廚與其團隊!
JL Studio今年也首度入圍「亞洲50最佳餐廳」(第26名),其實這就說明了,JL Studio已經是一間成熟的fine dining餐廳,米其林開獎前已獲各方看好,只是摘幾顆星的問題。考量到台中首版米其林,沒有二星會有點糗,JL Studio果然擔任台柱,一舉摘下二星,可謂不負眾望。
另一個亮點則是升上二星的 logy!2018年11月開幕,一屆摘一星的速度相當快,其實田原諒悟主廚對於去年一星是不滿的(把獎牌放在廁所前面),今年果真「雪恥」,好樣的!田原主廚的確非常努力,「一生懸命」就是在形容他,過去一年的確可以感受到他做菜越做越細,風味組合巧思靈動,非常為他與團隊開心。
#新一星餐廳
台北新增三間一星餐廳:A Cut牛排館、渥達尼斯磨坊(Molino de Urdániz)、明壽司。台北國賓大飯店內的A Cut牛排館,前二年總不脫「遺珠」的討論範圍,今年總算如願摘星,牛排館是台灣fine dining餐廳的一個重要類別,A Cut也盡量在牛排專業以外充實其他菜色的精緻程度,非常恭喜凌維廉主廚與其團隊!
渥達尼斯磨坊(Molino de Urdániz)位於MVSA 慕舍酒店內,是西班牙米其林二星餐廳 El Molino de Urdániz 首間海外分店。我在今年三月去吃過,個人不偏好,因為我感覺在西班牙當地吃才能真正體會其魅力,在台北有點建立不起連結,但是米其林給了一星,我可以理解,因為它做的是標準的、帶有分子料理遺緒的西班牙式fine dining。
明壽司我還未造訪,但已耳聞不少好評。有意思的是,米其林好像特愛壽司,台北的懷石料理、割烹、天婦羅等等都不夠格摘星嗎?台灣的日本料理水準高,米其林開出的星級名單應該可以更多元才對。
台中首版只有四間星級餐廳,十分單薄,最終名單也與許多事前預測有出入。鹽之華是台中老牌法式餐廳,Forchetta遷至台中前在台北就是老字號,被挑去撐門面,理解。然而,事前許多人看好的滿堂、Yuan 元餐廳只被列入餐盤餐廳,鳥苑連餐盤都搆不上,檢視的壓力就落在「俺達の肉屋」身上了。這間燒肉店有何特出之處?還是米其林有燒肉保障名額?如果「俺達の肉屋」有一星,那台北的「梵燒肉」為什麼沒有?同樣是吃肉,更精緻的「肉割烹」為什麼沒有?一旦開啟這樣的疑問,沒完沒了。
#年輕主廚大獎太荒謬了
我對於「俺達の肉屋」沒有意見,我有意見的是米其林。
「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是什麼獎?網路上查不到完整的來龍去脈,目前我只搜索到2018、2019、2020都有歐洲主廚得獎,今年七月也有一位瑞士女主廚Marie Robert得獎。
怎樣才能得到此獎?根據媒體報導,米其林旨在表揚36歲以下的摘星主廚,聯合報更有以下說明:「此獎項主要是表揚在過去12個月,在廚房烹飪證明自己的廚藝及具有特殊潛力的年輕主厨,表彰主廚的個人風格和料理作品。」36歲這條線,態芮的主廚何順凱快要跨過,事前猜想也許就是他,結果不是,獎落「俺達の肉屋」老闆鍾佳憲,他今年30歲。
米其林是否僅僅在所有摘星餐廳中挑一個最年輕的主事者?
這是僵化標準造成的荒謬結果。鍾老闆本身沒有問題,但他是不是一位受過廚藝訓練、形成個人風格的主廚?米其林強加此身份於他,恐怕有千斤重。不做實質審查只問年齡,對於其他主廚也不公允。
#疫情中的米其林價值
於是,當世界疫情未見停歇,跨國旅遊難以復甦,米其林到底還具備什麼價值,是接下來該探問的。
原本,它作為一本美食旅遊指南,為觀光客指路很夠用,本地人有自己的心水名單,無足掛齒;然而現在沒有觀光客,指南暫時只能內循環,觀光的意義與效用似乎就不太一樣了。
即便如此,原本我想強調的論點是,米其林還有一重要價值,就是為主廚鑑價,就像奧斯卡為演員鑑價一樣,一位主廚有沒有實力,誰說了算?米其林是一個權威指標,針對法菜尤其有效。然而,米其林今年的評鑑結果,似乎又有不接地氣之處。十分可惜。
我私心是很看重米其林「評鑑」的這層意義,因為他是美食評論的一環,美食評論能推動餐飲產業的發展,讓菜餚成為作品,讓主廚成為職人與創作者。米其林對於台灣的西餐已經不陌生了,對於台菜、中菜、日本料理能否有更深入的觀照?對於其他餐飲類型能否有更全盤的理解?
又或者,這根本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米其林只要維持美食旅遊指南的本色就好?
疫情持續下,明年的評鑑該怎麼進行,耐人尋味。
今年因為新增台中,針對榜單的熱議,似乎又有點回到2018年台北首屆的調調。當我們表示認同或不認同,都是在做品味的比對,把我們的個人偏好如製作地圖一樣描繪出來(mapping)。如果不是因為台中,第三年的台北恐怕就淡淡的,又經歷一次這樣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有趣吧。
完整榜單:https://taster.life/announcement/20200824-2/
--
如果有時間,還想跟大家聊聊遺珠與餐盤餐廳的名單,台中許多遺珠都在餐盤裡,新增的台北餐盤餐廳也頗有趣。
本週 #美食關鍵詞 podcast 當然聊米其林,一些雜七雜八的念頭會放在那裡,可能還有不小心說出來的真心話,請大家鎖定。
美食關鍵詞 在 Facebook 八卦
【最新影音】專訪葉怡蘭(上)美食家並不是工作?+(下)跟隨生命的流動探索美食|Podcast 美食關鍵詞
探討「何為美食家?」、「美食家的養成途徑是什麼?」的專訪。
上下集節目裡,細細談了一腳踏入飲食世界的來龍去脈,為何不肯使用美食家做頭銜?為何認為美食家不是一種職業?如何看待美食評論?徜徉飲食世界的關鍵在於永遠保持好奇心──「我們涉獵的永遠只是冰山一角」;要怎麼看待飲食寫作的「江湖」?而2002年創辦「PEKOE食品雜貨鋪」前竟然是團購的始祖……
★ 各收聽平台:
→ spotify:(上)https://spoti.fi/3f7kHq2、(下)https://spoti.fi/3kJ7rsN
→ Apple Podcasts:(上)https://apple.co/35DwdpZ 、(下)https://apple.co/3fbapFf
→ Anchor:(上)https://bit.ly/2UzZtYr、(下)https://bit.ly/2UDPTUg
→ Google Podcast:(上)https://bit.ly/35CLY0m、(下)https://bit.ly/35G7Bgg
→ KKBOX:(上)https://bit.ly/3kIeVwf、(下)https://bit.ly/3f8nf7j
※ 更多影音 https://bit.ly/2X9Rh0x
美食關鍵詞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廣告與「臺中市政府」合作播出
臺中市第二屆青諮會委員招募❗️熱烈開跑 🏃♀️🏃
歡迎加入臺中青諮會,一起成為改變臺中的力量!
▌號召對象:15-35 歲(民國 75 年至民國 95 年出生),設籍、居住、就學或就業於臺中的青年
▌報名時間:110/6/24(四) 至 110/9/3(五) 截止
▌防疫第一!採網路線上報名方便又安全!
▌看更多招募資訊:https://contest.bhuntr.com/tw/3hc1ujwdnzuwy2ctfp/home/
#臺中青諮會
#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臺中市政府」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00:00 前導
01:06「臺中青諮會委員遴選活動」廣告段落
02:07 觀察一:超市食物搶空,居家浪費也大幅減少
02:40 觀察二:雖然民眾沒浪費,但生產源頭還是浪費了
03:34 觀察三:雖然可以用外送,但餐廳未必想要這樣做
04:23 觀察四:「非典型」外送平台興起
05:15 觀察五:講求「服務」和「氛圍」的餐廳,被迫轉型
06:10 觀察六:餐飲人才流失
07:18 觀察七:吃飯也要疫苗護照了嗎?
08:21 台灣的創意變通:聯名組合
09:16 台灣的創意變通:各種形式的外送與外賣
10:25 我們的觀點
11:14 結尾
【 製作團隊 】
|客戶 / 專案經理:Pony
|企劃:Elanor
|腳本:Elanor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如果餐廳要做外帶外送:https://bit.ly/3A8h8tG
→高琹雯:疫情警戒延續,外帶外送是一門長期生意:https://bit.ly/3h2VVK7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疫情下餐飲業可能的走向:https://bit.ly/2UDJ1th
→Lockdown: 'We will have to throw our beer down the drain':https://bbc.in/3dsf1Hk
→Covid-19: Pub closures 'will waste 87 million pints of beer':https://bbc.in/3w36LEl
→名廚: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https://bit.ly/3jlQN5u
→名廚: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2:https://bit.ly/3Aa9ajJ
→名廚: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3:https://bit.ly/3jkdx5U
→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4:https://bit.ly/3A98Xxh
→東京餐飲圈破產創新高,名廚是怎麼持續展店的?:https://bit.ly/3h1yaC8
→逾 300 間餐廳永久歇業的紐約,台灣團隊卻異軍突起:https://bit.ly/3A7l6Tj
→後疫情時代,麵包店不賣麵包要賣什麼?:https://bit.ly/3Abj8kL
→數度封城的倫敦街頭空蕩蕩,台灣飲食潮牌 BAO 卻將迎來第六家分店!:https://bit.ly/2SxfCQQ
→法國政府超強紓困方案,仍有三分之二餐飲旅館業者再也無法重啟生意:https://bit.ly/2Tk0lmX
→台菜餐廳募款送餐挺醫護 一個月捐出近9千個便當:https://bit.ly/3jwIN1o
→I spent 30,000 euros on food for the restaurant and now I have to throw it away? :https://bit.ly/3Aa9r6f
→「高雄好家載」計程車外送服務上線 「LINE熱點」點餐付款一鍵搞定:https://bit.ly/3gZcczL
→Food waste: Amount thrown away totals 900 million tonnes:https://bbc.in/3xYn9aq
→EXPLAINED: The rules in Germany on outdoor dining as bars and restaurants reopen:https://bit.ly/3qwvPm5
→抑制疫情 德政府將提供民眾免費快篩:https://bit.ly/3x5XsVw
→疫情沒人來!北市43年「菊元日本料理」宣布熄燈 餐具設備也要賣:https://bit.ly/2UbgKdi
→「疫起應援」萬華青年護家鄉 咖啡小店串連自救:https://bit.ly/2UFCuyg
→原文網址: 疫情沒人來!北市43年「菊元日本料理」宣布熄燈 餐具設備也要賣 | ETtoday旅遊雲 | 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hg06RQ
→防疫在家也能吃好料!台南「5家人氣美食」集合大禮包:糯夫米糕、蜷尾家冰淇淋,免排隊直接宅配到你家!:https://bit.ly/3y5DI4s
→餐飲抗疫應對祕辛公開!豊賀大酒家、週末炸雞俱樂部五大品牌聯手推「臺菜便當外送」,讓餐廳體驗走進居家:https://bit.ly/3jlRj3q
→外送平台比一比》熊貓、Uber Eats、Lalamove、Cutaway,誰對餐飲店家最友善?:https://bit.ly/2UQMbKr
→乾杯集團雲端燒肉「宅家乾杯」上線:https://bit.ly/3A9MC2M
→乾杯不打價格戰,推月付3600元和牛訂閱制!「雲端燒肉」有哪些新鮮體驗?:https://bit.ly/3xZhYHa
→未央咖啡店防疫咖啡車:https://bit.ly/2UeVljK
→疫情當前,Fine Dining餐廳的求生術:https://bit.ly/3y5vKZa
→2021當疫情襲擊,身為餐飲人的你可以怎麼做?Foodie Amber抗疫5大提案!:https://bit.ly/3w6fpSt
→Covid-19: Pub closures 'will waste 87 million pints of beer':https://bbc.in/3vYqQvq
→The New Eleven Madison Park Food Truck Will Deliver 2,000 Free Meals a Week to New Yorkers in Need:https://bit.ly/3h2ZuA3
→Solo Pasta:https://bit.ly/3AbMSOw
【 延伸閱讀 】
→Podcasts 美食關鍵詞:https://apple.co/3w12Pnr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美食關鍵詞 在 美食關鍵詞 的八卦
美食關鍵詞 ,一起談美食。「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Liz 高琹雯將帶給你最新的餐飲趨勢、名廚觀點、烹飪心得,還有我們關心的各種美食大小事。 ◇官方網站taster.life ... ... <看更多>
美食關鍵詞 在 [心得] LIZ關鍵詞-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最近時間瑣碎喜歡短篇。又吃是最簡便的舒壓方式,不只是吃本身,閱讀與書寫都是。
最近與友相詢幾本美食書都不甚喜歡,沒有鑽進食物的精髓中;食物,或是食記,不僅是
需要口感,也需要對於製程、歷史以及文字件件雕琢的事。自己試寫了幾篇,口中有沒有
敏感度或嫌主觀,但其他的都其差無比;惟若依此標準,恐怕光文字就能夠篩去大部份的
「寫作者」。美食要寫的身歷其境相當困難,尤其是如果不能在味覺上同步,對於讀者而
言多有指鹿為馬的情形。
買這本書是因為廣告打很大,一次兩次之後,意志薄弱就買了。作者是台大法律系,哈佛
法學院,兩個律師照,看來是個不可高攀的同行。部落格是「美食家的自學之路」,打開
書後看到這個名字,想了一下,它躺在我鮮少開的「我的最愛」書籤,點開滑鼠翻了幾回
,大多都是在介紹外國fine dining的盛事。
本書,開頭就直接,她是在探討fine dining。
fine ding不是個好翻譯的詞,但它是源自於法國菜。──大概就是因為記錄片《神廚東
京壯遊記》讓我找到這個部落格的。
噢fine dining,大概也只有在電視看略讀一二,吃嘛,是沒有機會的。唔,這本書,一
開頭就在探討fine ding的生成與發展,嗯,淺了些但問題不在這裡,是在於作者的文筆
不夠有趣,所以初讀會覺得似是資料多方堆積而來。
中間開始探討台菜的形態,以及,作者一直想在台菜中找尋fine dining的意圖,我覺得
作者對於台灣的飲食焦慮,致使她試著用他人的眼光自我審視,但畢竟一開始文化有別
生成不同檢視的模形就不一樣了,這本書,與其說她在給予什麼,不如說在找尋什麼。注
目著國外的範式,慌亂的面對自己的文化─說是範式不同又不那麼精準,即使是範式不同
的日本,亦有高度的美食精緻度。 但又找不到自我應然的定位,在本書昭然若揭。
嘿,講白點,就是這本出版的還太早。作者如果多一層的沉澱或自我評析,可讀度會高許
多。
我有時面對自己的文化也有這樣的感覺,不管是傳統還是現在的土地。不過高低之分,也
常常是評價或是塑造的問題。至於台菜,別說西餐,相較於外省菜,也一直覺得不夠精緻
,或許也多少與我不喜海鮮有關,精緻了菜我未必能吃,自然缺乏認識的可能。而書中討
論此點是著重於台菜沒有被「學院化」,沒有系統性的進入教學體系,所以慢慢的凋零而
難以傳承。
僅存的幾間書中列舉的,或許也該走一圈看看。不過前幾個星期才下定決心不該排拒食物
,昨天婚宴看到雞佛還是克服不了心裡的障礙。
那個豬肚跟鱉的,我們可能還是要有一段時間保持距離。
最後的訪談很好,對象是葉怡蘭、江振誠、詹宏志。尤其是我喜歡他們談夜市,大家對於
小吃的觀察與焦慮是很雷同的,怎麼找回自己的面貌,是幾位職人不斷反覆強調的點。尤
喜歡詹宏志講米其林評日本的部份:「一開始米其林還找不到方向,多次之後米其林也跟
著在地化了,名單的準確度也更高了。」我想對於台灣也是吧,慢慢的,他們會找到在台
灣應該要有的樣子。我們也能從中,或許也是很可悲的由他者的角度,找到自我的樣子。
這幾乎是現代(相較於西方強勢的)弱勢文化的某種徬徨與常態。
最後,作者在書末有推薦名單,有些店我的確不太喜歡或很不喜歡;不過略看推薦名單的
地域分佈,不免好似覺得知道作者的生活範圍在哪個區塊。
雖然可能有誤,但這也是讀書的另一個樂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97.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58879700.A.001.html
嗯..詹宏志的詮釋滿多面向的,你講的是其中一個面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