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dPartner 呼籲媒體及民眾 】正妹、滿級分、名醫千金、考上醫科、憂鬱症、輟學、知名作家。這一系列標籤,不管是哪幾個組合再一起,都充滿了點閱的誘因,許多媒體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湧上,鄉民們也議論紛紛,有些人開始隔空診斷、有些人義憤填膺、有些人開始檢討受害者,但 MedPartner 希望大家一起想想幾個問題、一起做幾件事情:
#我們為何有權評論別人的生命?
在當了這些年醫師之後,見識了生命的無比強韌卻又無比脆弱,才明白:如果你越懂得生死,就越不會去評論別人的生死。如果你越理解生命,就越不會輕易評價別人的生命。
生命有厚度、深度、溫度、長度的不同,但每個人都只能自己品味,或偶與有緣的人分享,其他人就請遠觀吧。
#滿級分正妹這類的標籤什麼時候才能被撕下?
我們都很難真正認識一個人,貼上標籤是簡化我們理解的方式,這很自然。但整個社會一起瘋狂標籤化特定的個人,不願意深入思考議題背後的結構,這個社會就無法從各種錯誤以及傷痛中獲得前進的能量。我們要鄭重譴責部分媒體,你們可以報導事件,但是不應該強調細節來賺取點閱,也要呼籲大家不要轉貼這類新聞,在無心下成為了幫兇。
#關心你身邊的人
這個社會忙碌但越來越疏離。許多我們追求的,往往不是我們最需要的。回想一下你人生最美好的時刻吧,通常都不會是跟金錢或權力有關,而是與你深愛的人相處的吉光片羽。每個人都有低落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或有能力主動尋求援助。我們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但也因為我們都脆弱,所以我們學會相愛與關懷,讓我們緊緊生活在一起。
#媒體在報導自殺相關新聞時應謹守的倫理分際
媒體在報導相關新聞時,應該嚴守分際!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媒體報導自殺新聞時,有「六要」與「六不」原則。
「六不」:
.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不要過度責備。
「六要」:
.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提到自殺時,用「自殺身亡」而不要用「自殺成功」這樣的字眼。
.只報導相關的資訊,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我們要鄭重呼籲部分媒體停止報導相關細節,或去追問相關當事人,避免模仿效應。這個社會隨時都有人處於脆弱的時候,你們的點閱率,不能建立在別人的苦痛與生命之上。
#辛苦的路讓專業醫療人員陪著你走
醫師的工作,是解除人們的憂勞痛創,不管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我們常會跟患者說,我們能同理你的難過。但我們也清楚,每個人有各自的痛,從不是另外一個人能夠完全理解的。但我們很希望,有幸能夠得到你的信任。如同我們的名字 MedPartner ,我們相信最美好的醫病關係,是「夥伴關係」。即便有在尋求專業治療,也不能保證一定會很好,但從你給了醫療人員信任的那天起,無論是風光明媚,或是死蔭幽谷,我們就算不能代你受苦,但將始終與你同行。
請相信台灣有非常多專業的醫療人員值得你的信任,希望大家給醫療人員更多協助你的機會。
0800-788-995 請記下這支電話,你可以 24 小時找到專業人員給你協助。如果嫌太長,1995這電話也可以喔!
社會從沒有一天真的美好過,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每位朋友,一起用行動讓世界更像是我們期待的樣子。如果暫時想不到做些什麼,請拿起電話,撥給你最愛的人們,聽聽彼此的聲音吧。
本文版權沒有,歡迎分享。希望讓更多人真的得到幫助。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0211 黃偉民易經講堂 失控了! 中共闖了大禍,武漢肺炎失控了。 共產黨這個政權是不怕死人的,大躍進死四千萬人,文革死幾百萬人,唐山大地震一夜死六十萬人,他們的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但今次,從他們的身體語言看到,他們害怕了。 直轄市、一線城市,一個一個的封城,北京、上海、廣州...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愛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羅素》分享好文
*很奇怪,大多數社會對愛通行的態度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愛是詩歌、小說、戲劇的主要題旨;另一方面,它又為大多數態度認真的社會學家所完全忽視,他們認為對於經濟或政治改良計劃來說,愛不是必須的。我個人認為這種態度是不正確的。
*我把愛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之一,任何制度,只要它不必要地干涉愛的自由發展,我就認為它是壞的制度。
當愛這個字用得適當的時候,它並不一定指兩性間的關係。愛是含有充分的情感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不單是身體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的。愛可以達到任何熱烈的程度。像崔斯坦與易沙德這一戲劇裡所表現出的那種情緒,是與無數男女的經驗相符合的。
要將愛的情緒藝術地表達出來,這種能力是不多見的,但是愛這種情感本身,至少在歐洲是很多的。在有些社會中,愛的情緒要比其他社會更普遍些,我想這並不是因為各處人民性情兩樣,而是因為各地的制度和風俗不同的緣故。
在中國,愛的情感很少見,並且在中國歷史上,愛徬彿成了那些受不良妃子蠱惑的昏君的一種標徵:中國傳統文化反對一切強烈的情緒,認為一個男子無論在什麼情形之下都應該保持理性的主權。
這一點類似於歐洲18世紀的早期。
我們經歷過浪漫主義運動,法國革命和歐洲大戰,因而感悟到人生理智的部分並不如英國女皇后在位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佔主導地位。而且理性在創造心理分析學說的同時,就已經背叛了它的本職。
現代生活中有三大理智之外的活動,即宗教、戰爭和愛情;三者都是理智之外的。
*但愛情並不是反理智的,換言之,即一個有理性的人能夠合理地享受愛情的存在。現代世界里宗教和愛情之間存在著一種敵對。我不以為這種敵對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於基督教和其它宗教不同:基督教是根深蒂固地建立在禁慾主義基礎之上的,只是因為這個事實,宗教和愛情才有一種敵對關係。
*然而在現代世界中,愛情還有一個比宗教更為危險的敵人,那就是人們工作和經濟上的成功原則。
*一般都主張——尤其在美國——一個人不應該讓愛情妨礙他的事業,假如他為愛情而犧牲事業,那他就是一個傻子。但是此事和一切的人事一樣,需要一種平衡。為愛情而犧牲了整個的事業,雖然有時也許是一種悲壯之舉,然而總的來說是愚蠢的;為事業而完全犧牲愛情,同樣也是愚蠢的,而且絲毫沒有悲劇意義上的英雄氣概。但是在一個人盡爭利的社會裡,這種事還是會發生,而且不可避免地要發生。
我們試注意一下今日一個典型商人的生活,尤其是美國的:從他成人的最初時候起,所有他的最優秀的思想,所有他的最旺盛的精力,都通通用在發財的事務上,其餘的一切在他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消遣罷了。他年輕的時候不時以嫖娼來滿足肉體上的需要,不久他結婚了,但是他的興趣完全和他太太的興趣不同,他從未曾和她真正親密過。他每天又晚又倦地由公事房回來,第二天早上在他太太未醒之前就起來了。禮拜天呢,他會去打高爾夫球,因為他需要運動以保持健康的身體來為繼續賺錢而奮鬥。在他看來,他太太的興趣大部分是屬於女人的,他雖然贊成卻不想去分享。
他既沒有時間談婚內的愛情,也沒有工夫搞婚外戀情,不過當他因公外出的時候,也可能偶爾去尋花問柳。他的太太在性方面對他多半是冷淡的,這是用不著奇怪的,因為他從來就沒工夫去向她求愛。在下意識中他是感到不滿足的,但他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
他把不滿大部分排遣在他的工作中,有時也排遣在其他不甚合意的方法中,如參觀拳擊比賽或懲治激進黨人之類,以此獲得一種淫虐狂的快樂。他的太太和他一樣地不滿足,她通過消磨歲月於次等文化之中找到一個出路,她還通過磨難那幫生活自由的人以維持自己的德行。這樣一來,夫妻雙方在性生活上的不滿就轉而變成為憎惡戴著公德心和崇高道德標準的假面具的人類。
這種不幸事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我們對性的需要這一觀念的錯誤理解。
聖保羅顯然地主張,我們之所以需要結婚,只是因為有機會做愛的緣故,這個觀點曾一致地受到了基督教道德家們的鼓勵。
*這些道德先生因為厭惡性的緣故,遂對性中優美的方面都蒙蔽不見;結果,幼時受了他們這種教育的人們,活了一世,竟對自己最優良的潛能都不認識。
*愛情絕不只是性交的願望,愛情是逃避寂寞的主要方法,這種寂寞使大多數男人和女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上承受痛苦。
大多數人對於冷淡的人世和人類可以達到的殘酷程度,都懷有一種深沈的恐懼之心。因而他們都渴求人之情愛,而這種渴求的心理又常常被男人的粗暴、鄙陋或魯莽的態度以及婦女的蝶喚不休所理沒。
只要男女彼此有熱烈的情愛,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愛情可以把自我的堅壁攻破,產生出一個合二為一的新生命。
大自然造人,並不是叫他們各自孤立著,因為除了憑藉愛戀對象的幫助,人不能完成生物學上的目的;並且文明人若沒有愛情就不能充分滿足他們性的本能。
*倘若一個人的整個生命——肉體的和精神的——不一致地參加性的關係,性的本能是不能完全滿足的。那些從未曾經歷過相互愉悅的愛情中沈酣的親密和真摯的情誼的人,實在是失卻了生命所能給予的最美好的東西,他們會無意識地——倘若不是有意識地,感到了這種損失;結果,他們因為失望的心理,每每發生妒嫉、欺壓與殘酷的行為。
*給熱烈的愛情一個適當的地位,於是成為社會學家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假如人們失掉了這種經驗,他們的發展就不能達到充分的高度,對其餘的人們就不能發生一種仁愛的熱情;而要是沒有這種熱情的話,他們的社會活動一定會是有害的。
大多數的人,只要具備適當的條件,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熱烈的戀愛。
但是沒有經驗的人很難把熱烈的愛情和一時的誘惑區分清楚,尤其是大家閨閣中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們領受過父母師長這樣的教育:要是一個女子不愛一個男子,她是不會和他接吻的。這樣的女子對於上述的區別,尤其難以清晰瞭解。假如我們希望一個女子到結婚的時候仍是處女,那麼她平常受的教育和得的經驗會使她很容易墜入別人臨時設置的性誘惑的圈套里;要是一個有性經驗的婦人,則很容易把這種誘惑和真正的愛情分開。
這無疑是造成不幸婚姻的一個常見的原因。
即使是彼此都有愛情的時候,只要一方或另一方覺得愛情是罪惡的話,他們的愛情也是會受到傷害的。這種心理也許是很有根據的。譬如巴涅爾的通好無疑地是犯罪,因為他這樣一來使愛爾蘭希望的實現延遲了好些年。縱使罪過的心理是沒有理由的,愛情也一樣地會受損壞。
*倘若愛情要產出它所能達到的一切好處,它必須是自由的,慷慨的,不受拘束的,傾心盡力的。
俗世的教育覺得愛情中有罪惡的成份,這種心理在下意識中,不但女人有,男人也有;不但拘泥禮教的人有,自命思想解放的人也有。
這種態度的影響很多。
它常常使男子做愛的時候是獸性的、笨拙的,並且不會體貼和同情,因為他們不能夠溫文爾雅地把他們的愛情表達出來,以確定女人的感情。
性的最後一幕應該漸漸地推進,這樣才能使女人感到快樂,對於這裡面的價值,他們也不是十分明瞭。
事實上,他們每每不知道婦人也應該有快樂的經驗;假如她不能感到快樂,那就是她的情人的過失。受過習俗教育的婦女常常有一種冷淡的驕態,她們在身體方面非常矜持,不願意輕易讓人親近。手段高妙的求愛者或者能征服這類怯懦行為而達到目的;但假如他以女子的謹小慎微為貞操的表示,欣賞並且誇獎這類行為,則他多半不能成功,結果就是婚後多年夫妻的關係仍然是勉強的,多少有些形式的成份。在我們祖父那代人的時候,做丈夫的從來不希望看見他們妻子的裸體,而他們的妻子若聽到這樣的提議,也會為之驚恐。這種態度在今比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普遍些,即使在那些不守這類束縛、思想比較進步的人當中,許多舊習慣的約束仍然是免不了的。
現代社會關於愛情的充分發展,還有一個心理上的障礙,那就是許多人害怕不能保持他們的個性。
這是一種愚蠢的恐懼心理,然而又是比較現代化的恐懼。個體本身並不是一個目的,它必須和外面的世界發生多結果實的接觸。既然要和世界發生接觸,那它肯定不能保持孤零獨立。
*一個在玻璃箱子藏著的個體會萎謝,而一個在與人類接觸中自由發展的個體則變得更加充實。
愛情、子女與工作,是繁榮個人與世界上其餘的人發生接觸的源泉。在時間上,三者之中,以愛情為最先。並且男女的愛情對於父母子女之愛是很必須的,因為小孩子容易模仿父母雙方的特徵;假若父母彼此不相愛戀,當雙方的特徵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時候,各人就只欣賞自己的特徵,對於對方的特徵總覺得苦惱。工作不見得總是能使人與外界作有益的接觸,工作能否發生這種效力,要看我們用什麼樣的精神去工作;以金錢為唯一動機的工作,不會有這種效用;唯有體現某類奉獻的工作,或是對於人的,或是對於事的,或是對於某個理想的,才會有這種價值。愛情若只是佔有性的,它本身就沒有任何價值,它與目的只在於金錢的工作是一樣的。要想愛情發生剛才所說的那種價值,我們的心中必須敬重愛人的人格,有如我們對待自己一樣,並且我們需要知道對方的情感和願望,猶如是自己的一般。換言之,我們不單要有意地、而且要出自天性地把我們自己的情感擴而充之,以包涵對方在內。部分源於基督新教、部分源於浪漫主義運動的愚蠢的個性崇拜,兼之以我們的競爭好勝的社會,遂使上述那種愛情是很難得了。
現代思想解放的人們使適才說的那種真正的愛情遭受著一種新的危險。
當人們在每個甚為微小的衝動下就傾向於性交而不再有任何道德上的防範時,他們會養成一種習慣,把性和真摯的情緒割裂開來,並把它和愛情割裂開來。他們甚至於會把性交和厭惡的情感混為一談。
關於這一點,阿爾都斯·赫肯黎的小說有極好的例子。他小說中的人物,和聖保羅一樣,以為性交只是一種心理上的發洩;性交所能聯結的那種更高的價值,他們似乎都不知道。從這樣的態度到禁慾主義的復興,中間只隔一步罷了。
愛情有它自己理想的模式和它本身道德上的標準,這些理想和標準給兩件事弄得糊塗了,一是基督教的說教,一是在現在許多青年中對一切性道德不分皂白的反抗。離開愛情的性交不能使我們的本能有深刻的滿足。我並不是說,離開愛情的性交應該永不發生,因為要保證它不發生,我們就不得不設計一套很嚴格的障礙,這將使愛情也不容易發生了。我所說的是,離開愛情的性交沒有什麼價值,最多只能視作為愛情而做的一種實驗而已。
所以,愛情在人生中需有一個被承認的地位的要求,在我們看起來的確很重大;但是愛情是一種不聽支配的力量,倘若任它自由,它就會跳出法律和習俗的範圍之外。
只要不牽涉到小孩的問題,這也許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一有了小孩,情勢就不同了,愛情就不復是自管自的了,而是為了種族生物學上的用處服務。我們應該有一種與兒童有關係的社會倫理道德,
遇有衝突的時候,這種道德就可遏止熱烈愛情的要求。
不過,一個聰明的倫理會減少這種衝突到極小的限度,這不單是因為愛情本身是美好的,而且,假如父母彼此相愛,對他們的子女也是有益的。
聰明的性倫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孩子幸福的範圍之內,極力減少干涉愛情的東西。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陳小Q - 護理師x插畫日記 Facebook 八卦
【所有的醫師都是希望病人被治好之後「不要再回來了」,而非「歡迎(因為我的服務好而)再度光臨。」】
(文轉自:林靜儀 醫師)
______ 關於是否醫療服務業,在半年多前我也發表過我的想法,有很多人支持,但也很多專家提供不同想法給我;其中一個論述如同上午陳部長所說「職業不分貴賤」,這部分我認同;也就是說,不該認為醫療高於其他服務業而強調醫療與服務業之差別。這也是必須檢討長期以來台灣民眾對於各種服務業的不尊重,動輒摔盤子拍桌子「叫你們家經理出來」,是非常糟糕的文化。
不過,商家可以選擇不賣產品,員工可以選擇不提供服務;但是醫療人的天職卻不可以見死不救,這是醫療倫理的底線。
各種服務業也都有其「專業」,與醫療之專業不該有職業種類之高低,這無庸置疑 (例如電信服務、資訊服務的專業對我們來說就是隔行如隔山,一個鍵錯就可以人仰馬翻乖乖捧著主機去求救);但是醫療業務被賦予了「無營利」「不圖利」的重要精神,也被期待除了「不傷害 (no harm)」原則之外要能夠協助病患重回健康;除了慢性病需要長期規律照顧之外,所有的醫師都是希望病人被治好之後「不要再回來了」,而非「歡迎(因為我的服務好而)再度光臨」;這和我們一般「消費型的服務業」是有巨大差別的。
或許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服務業,也藉此重新檢視過去對於醫德的無限上綱吧。
老實說,林部長剛上任的時候,也是因為不熟悉如何應對媒體,而出現了幾次「看到會讓人腦充血」的標題報導;但是後來與各團體積極溝通討論之後,大家肯定彼此都是願意讓台灣更好的。
陳部長大概不知道,其實前幾年在年輕醫師群組裡面已經流行了新的「醫師誓詞」(如附圖);雖然有點誇大戲謔,但是這或許可以說明,為甚麼過去政府很多決策,醫師在世代之間的想法有極大差異。因為健保20年過去,現在年輕醫師們所面對的,跟他們的老師已經不一樣了。
-----------
還是把正式版的醫師誓詞貼在這邊供參考
准許我進入醫業時: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
我將要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秘密;
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手足;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
我將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
我鄭重地,自主地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
--------------日內瓦宣言
世界醫學協會一九四八年日內瓦大會採用
來自台大醫學系網頁
http://www.med.ntu.edu.tw/main.php?Page=A4B3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20200211 黃偉民易經講堂
失控了!
中共闖了大禍,武漢肺炎失控了。
共產黨這個政權是不怕死人的,大躍進死四千萬人,文革死幾百萬人,唐山大地震一夜死六十萬人,他們的眉頭都不曾皺一下;但今次,從他們的身體語言看到,他們害怕了。
直轄市、一線城市,一個一個的封城,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
那個什麼至高無上的人大會議,三月還敢開嗎?
全世界如臨大敵,但香港,仍然中門大開,假封關,假檢疫,虛應其事。
香港人搶口罩,搶食糧,搶廁紙,人心惶惶,終於明白到,過去大半年,我們抗爭什麼?
真普選為什麼重要?
不是虛無飄渺的民主自由,一個不是香港人選出來的林鄭政府,如何面對天災人禍?如何保境安民?
林鄭的政府,只是配合北京權貴的政策和方便,鄙視香港人的身家性命。
她鄙厭記者,因點為記者報道真相;她憎恨律師,因為他們忠於人人平等的法律;她厭惡前線醫護,因為他們的真話示警。
她要香港和大陸看齊,懲罰社會公義,對付社會良心。
特首受薪,天職是保護香港,但林鄭為香港做了什麼?
她去信國際領事館,投訴各國對港封關;不合理、無根據。
她崇拜的習近平和中共政權,連面對事實的勇氣都沒有。
武漢肺炎就是武漢肺災。
是天災還是人禍,也是武漢肺炎。不面對禍源,解決不了今次災難。病毒無眼,不會見高就拜,見低就踩,所以,中國大陸人人自危。
北京不喜歡人叫今次的瘟疫做「武漢肺炎」,因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病就是病,在武漢出現的非典型肺炎就是武漢肺炎,像其他病症一樣:伊波拉病毒、德國麻疹、日本腦炎……
這本來就是面對真相的態度,但心中有鬼,自然那裡都是鬼影幢幢。
正名,有崇高的政治意義。
《論語》子路篇章第三章:
子路曰: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停留的時間最長。
有一天,子路和孔子討論為政的大原則問題。
子路問,假如衛君有意搵老師來主政,第一件事你會做什麼呀!
孔子答他說:
第一件事是要正名。
子路聽了,嚇了一跳!
吓,唔係卦?有是哉!意思是,正名?有咁重要咩?人家說你迂腐,真是無講錯,正不正名,有無咁重要呀!
孔子說正名,是端正名份。不單是一個名字,指的是確定了思想邏輯,價值取向。
一個政權,追求的是什麼?是霸道政治還是王道政治?
是強凌弱,眾暴寡,有權有勢就大晒;還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大家可以安居樂業?
孔子意思是為政,先把文化思想,價值追求搞清楚。
子路的反應是,文化思想,價值追求這些東西,抽象空洞,有乜好搞呢?
所以孔子罵他:
你這個傢伙真是粗野無知,唔識就唔識,唔好扮識,蓋闕如也。
他說,為政的重心,名不正則言不順,價值目標不清楚,沒有清晰的信念,理論上便講不通。
講不通的政策,連自己都不信,又怎會成功?
沒有文化信念的政權,無法建立社會的核心價值。
沒有核心價值的社會,無法成立一套大家信服的法律和規矩。
沒有一套公平公正的法律和社會禮法,老百姓就無所適從,好似手腳都唔知放在那裡好。
所以,政治領袖的重點,始終是思想領導,文化領導。
信念定了,價值追求定了,行政上才能行得通,人民才能跟隨。
這樣施政,不是空叫口號,邏輯上要站得住腳。
無所苟而已矣,不能隨便說一些,無法實行,什麼「為人民服務」,「階級鬥爭」,「敵我矛盾」之類的政治口號。
這就是中國政治哲學的大原則。
林鄭政府已經無法施政,因為全個政府的目標,都不是為了香港人的福祉。
她將香港推到《周易》第十二卦天地否卦的處境。
政府和市民各走極端,社會閉塞不通,互不溝通。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
整個政府,都是匪人——只是外表是人形物體,但都不是人。
他們打擊社會的正義力量,有良知,說真話,為香港好的人,都備受打壓。
目前香港正處於否卦第二爻和第三爻的位置。
否卦六二:
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承,包容承受。
政府沒有盡到保護市民的責任。承受那種缺乏政府保障的局面,申訴無門,只能逆來順受,自求多福。
天災,人禍,施政目標不在港人,社會氣氛急速惡化,世道人心都變了。
這種時勢,小人得利,因為這些匪人,無底線,無原則,不分是非,為生存,為利益,乜都肯制。
所以,在世道不佳時,只有小人吉,張牙無爪;堅持原則的君子,就過得很辛苦,英雄落難,失業、官非,樣樣來臨。
所以爻辭說:小人吉,大人否。
但最後結論是亨的。
因為在這樣的時局,堅持理念,不肯同流合污,雖然否於一時,但做人,守住了原則尊嚴,在一生的高度來看,便是亨。
在否的時代,全是匪人,失意才是最大的亨通。
這便是古人說的:身雖否,道卻亨。
世道沉淪,小人得利,社會變成兩個對立的集團。
小人們見到大人們不識時務,唔懂轉膊,死牛一面頸,不知變通而失意,當然幸災樂禍;大人們又睇唔起那班無原則,無底線,隨波逐流的小人,所以又嚴厲批評。
兩大陣營,各自指摘,爭訟便起。
所以,否卦六二爻變,變成了天水訟卦,社會下滑,小人群大人群自然壁壘分明,互相批評,社會爭訟不斷。
《小象傳》說:
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大人否得來也亨,因為不亂群也。
大人們和小人們,涇渭分明,無法合流,所以,即使否,也亨通。這是生命價值的大亨通。
否卦六三:
包羞。
否卦六三爻,是泰否兩卦的谷底,整個社會沉淪到深淵,不止經濟民生的惡劣,最可怕是人性的沉淪,全部都是匪人,社會已成人間煉獄。
人人喪盡廉恥,囤積口罩、物資,高價販賣。官員執法不公,大陸客騙入境,騙醫護,騙醫院。
社會上完全沒有保障弱勢的力量,包羞,無論多壞多可恥的事都被包容。
《文言傳》說: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社會倫理的敗壞,並非突然變壞的。是逐漸,慢慢的,大家一步一步的接受。漸漸更糟的,像臣弒君,子弒父,咁誇張,都見怪不怪了。
這是統治集團,立壞榜樣,社會已見怪不怪的包容。
中央領導家族貪污一萬億,各級官員貪污弄權便理所當然;新聞記者、維權律師、真話醫生,被捕入獄至死亡,社會大眾接受,誰叫他們多事講真話,慢慢全國人都講大話。病了,對著醫生,在醫院,說病歷,講地址,都說謊。
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不早辨也。
在否卦第二爻,社會部份人仍有是非之心,所以仍分為小人集團和大人集團在對壘。
當社會跌落否卦第三爻,君子大人都噤聲了,社會一片黑暗,所以羞恥邪惡,統統都被社會包庇,再沒有正面力量和它抗衡了。
因為否卦六三爻變,為天山遯卦,大家放棄了,能跑的,都走了,移民隱居天涯了。
否卦是閉塞不通,政府和百姓不通,最可怕的不通,是資訊不通。
資訊不透明,六三,這個時候,不知道,否,會過的,去到第六爻,就是「傾否」,將整個否的時代推翻,走入天火同人卦,面向世界大同的光明時代。
六三的包羞時期是谷底,歷史上任何黑暗時代都不會長久,推翻了,便是明天的同人大有兩卦,即「同樣是人,大家都有」的大同世界。
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地,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兩卦開始,以既濟未濟兩卦作結。
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第六十四卦火水未濟。
乾為天,指的是宇宙天體的一切規律。
是形而上的自然法則。
坤為地,指按這個自然規律形成的具體人間。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地既成,人間的一切,就跟自然規律在運轉。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去到第六十三卦既濟,是解決了。
濟,是渡河;既濟,是已經渡了河。解決了。
兩個卦都用狐狸渡河作譬喻,渡了河,即事情搞定了。
一個階段結束,就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
所以,既濟之後是未濟。
古人心意,是完成一個階段,也展開了另一個新階段。生生不息,永不休止。
既濟,是開始了之後的結束。
未濟,是結束了之後的新開始。
我們結束了求學的階段,亦開始了踏進社會的階段。這時才體會到學校裡面的困難,原來是這麼的溫柔。
我們結束了單身的身份,便開始了共同生活的婚姻。愛情是浪漫的,婚姻卻是柴米油鹽。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後卻多了一倍親戚朋友。女孩子總是幻想,出嫁後,便有張長期飯票;誰知持家後,才是萬事皆憂。
沒有永遠的終結,因為終結正帶來開始。
終結和開始,其實是一體兩面。
中山先生推翻滿清,結束千年帝制;隨即軍閥割據,群雄並起。
北伐成功,中原一統,但中共又開始立足上海。
日寇侵華,逼使國共合作;內鬥稍歇,但又板蕩中原。
日本投降,國民未享半日和平,內戰又起。
中共建政,結束百年動盪;但更大的人禍,亦正式展開。
沒有了亡國的危機,但開始了飢餓和人性的泯滅。
鄧小平七八年挽狂瀾於既倒,毅然反共,一百八十度轉向資本主義,結束了飢餓貧困;但中國人的醜陋卑劣,即湧現世間。
解決了內地的吃飯問題,卻又招來了全球的排華巨浪。
一事既濟,開展了另一事的未濟。
明末才子李漁說,千古興亡,都只不過重覆台上的一場戲,劇情重覆,不外乎,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非洲第一高峰的雪山上,冰封了一隻野豹的屍體。
這現象違反常識。
動物的足跡,跟著食物走。
冰峰上,只有寒冰,野豹上來追尋什麼?
這引起了美國文豪海明威的興趣,來到非洲,寫下了他半自傳式的名著────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荷李活後來將它拍成電影,香港譯作《雪山盟》,由格力哥利柏和蘇珊希活主演。
香港人,經歷了這半年的流血抗爭,這次武漢肺炎,大概體會到雪峰上那隻野豹的追求,嚮往野豹的足跡。
與其活得長,不如活得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MpVNMg6xkc/hqdefault.jpg)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河內峰會,金正恩南寧落車點煙新聞圖片藏著什麼訊息。理工大學民主牆風波學生被踢出校,跑馬地聖保祿畢業生,被訓導主任報警驅逐,都是異象。香港的學校,老師,為什麼和學生對立,忽視了師生之間的倫理,走上邪僻之路呢?(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理大民主牆 #聖保祿 #南寧 #河內峰會 #港獨 #雨傘運動 #特金會 #三權合作 #蔡若蓮
==========
易經課程現正招生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2019/03/05/星期四易經班/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理工大學的民主牆風波,最後導致學生被逐,踢出校,永不取錄。
跑馬地聖保祿的畢業生,Last Day,在校門外拍照留念,訓導主任報警驅逐。
校方事後都說,學生觸犯了學校的條例,他們都是按程序規矩,保持校風。
他們覺得這便是直,只能這樣做。
什麼才是直呢?
孔子說:人之生也直。
生命最自然的狀態便叫直。
一個衰敗社會,應該堅持的沒有堅持,便是斜曲了。這個時候,他們會追求一個形式上的直。
子路篇第十八章:
葉公語孔子曰:
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
吾黨之直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這個情況,保持緘默,是自然的人性,不傷害倫理人情人性的直。若只是追求一個形式上的直,堅持守法凌駕倫理,其實,只是作偽,邪僻得不堪了。
香港的學校,老師,為什麼和學生對立,忽視了師生之間的倫理,走上邪僻之路呢?
《周易》《文言傳》有一段說到中華文化中因果報應的文化原則,和社會風氣敗壞,是其所由來漸變的規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都是社會異象,不是突然出現的,這種風氣,是漸變的,是累積出來的,像踩到霜,不改變方向,不做預防措施,堅冰的結果,必然會來到的。
傳統中國人,深信報應,根源便在這裡。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告訴你這個報應邏輯,重點在個「餘」字。
餘,花不完的便是餘。
積善之家,福蔭是花不完的,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積不善之家,災殃也是還不完的,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否定了中華文化,便可以放心做壞事了。因為不信這一套,可以為所欲為,說權術,論財勢。
英國殖民地官僚,讓香港中國人高舉中華文化旗幟,九七之後,中華傳統的價值觀卻日漸凋零。
根據《周易》的卦序,乾坤兩卦,開天闢地之後,便是第三卦水雷屯卦和第四卦山水蒙卦。
屯卦說的是創業維艱,蒙卦說的是啟蒙教育。
九七之後,香港固有的一切被刻意的破壞,他們要建立新香港。屯卦說的生命的開始。
這是一個革命的卦。
香港年輕人,學生,以香港為家,不願見香港沉淪,他們年輕,熱血,不惜以身試法,衝擊制度,或入獄,或流血,或被逐出校門。
既得利益的腐爛階層,覺得絕對權威備受挑戰,所以,小題大做,趕盡殺絕。
水雷屯卦,上卦坎水,為險;下卦震雷,為動。卦象是動乎險中。繼乾坤天地造化之下,自然而然的新生。面對的,是萬事起頭難了。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卦,元亨利貞,但有條件,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勿用,在乾卦初爻見過,潛龍勿用。並非不可用,不該用,是時機未到,條件不好,所以《易經》建議勿用。
有攸往,即有所往,有一條路在前面,有很好的光明遠景,但目前勿用。
目前做什麼最好?利建侯。
古代建侯,是地方封建,有別於中央。建侯,即在自己的地方,範圍,儲存實力,等自己壯大。
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孔子說,屯卦是繼純陽的乾卦,和純陰的坤卦,始交而來的。像香港和大陸,是絕對相反的,是矛盾的,但矛盾往往產生新的東西,當中會有極大的困難,剛柔始交而難生,任何大事業的成就,都要經過千錘百煉。
動乎險中,卦象告訴我們,在坎卦的大海中,底下有股力量,震卦,要衝上來,衝破上面巨大的壓力。
有困難,有危險,但往往促成人加倍努力,所以大亨貞。大吉大利,但要貞,要堅定的走正路。在險中,走歪路便出事了。
雷雨之動滿盈,目前的處境,大雷大雨,烏雲下面在閃光,滿山滿野,都是水,代表了人類歷史的開創。宜建侯,但永遠不寧。
欲想成功,永遠不寧。沒有在享福中建立事業的。
一個時代的開創,一個事業的起步,宜建侯而不寧。這是孔子給今日香港的年輕人的。
香港的既得利益階層,要迎合港共,對年輕人絕不手軟,用力痛打,要馴服他們,按政治上的需要,乖乖讀書,在社會努力搵銀,儲錢做首期,盡快上車,結婚生仔旅行自助餐,幫兒女排隊入名校……
不得有夢,不得亂說亂動。
但孔子在《彖傳》鼓勵大家:
動乎險中,大亨貞。
宜建侯而不寧。
2019年3月5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TJ8hPtz7y8/hqdefault.jpg)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床邊上演的真實故事,透過她臨床的第一線觀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生命有極限、醫療也有極限,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如何真正活著。
被截肢的阿嬤給我的省思
陳秀丹醫師分享,當她在台北榮總當總醫師時,遇過一個病人是一位阿嬤,送醫時因嚴重的敗血性休克,已意識不清。施予各式各樣的急救措施後,仍無法恢復意識,加上兩隻腳都已壞死,為了保命,最後鼠蹊部以下部位以及手指頭全都截肢。
當時因為阿嬤心律不整,陳秀丹醫師想替其做心電圖,卻突然發覺「阿嬤根本沒有雙腳及手指能夾心電圖的導線」,又想到這個被自己救回來的老人家,會是一個沒有雙腳、沒有手指頭,只有頭與軀幹的人;而當阿嬤呼吸器用到期限,將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時,她的兒子與陳秀丹醫師開玩笑說道:「醫師,我們沒有錢可以辦出院,我要去賣外幣才行。」
「到底我們救人是要把病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陳秀丹醫師說,上述的案例給她很大的省思。當醫師把病人救回來,理論上應該要有生活品質;而若急救只是讓病人「痛苦、苟延殘喘」地活著,生活品質及尊嚴全部失去,她認為,這樣的醫療結果是失敗的。
陳秀丹醫師提及,英國醫學會對醫療的目的有一個定義:「醫療的目的是要增進病人的健康,或是減少傷害。」一旦無法達到如此的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消失,此時若撤除或不給予維生醫療,是既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
「醫療的本質是行善,」陳秀丹醫師進一步說,當給病人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時,此時的醫療就成了一種「惡」。
病床上的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陳秀丹醫師坦承,很多人平常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等到雙親身體出狀況,他們無法面對父母即將往生的事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彌補過去的失責,所以要求醫師搶救到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理由,包括為了維持父母還在的假象;為了領取退休金、高額保險金的私心;害怕他人指責不孝等錯誤觀念,都讓這些家屬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急救,不願意放手。陳秀丹醫師透露,上述都是真實案例。
「真正的孝順是平常就要做的事,」陳秀丹醫師強調,父母親還能說話、走路,子女就應該多陪伴;有空時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天,而不是整天當低頭族滑手機,這些都是能做得到的。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陳秀丹醫師指出,人要將心比心,作為子女、親屬的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假如今天躺在床上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被怎樣對待?
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如果有一天她老到、病到不能吃,死亡就是無法避免時,我不要被插鼻胃管,也不要被打點滴;如果心跳停了,我也不要做心臟按壓術。」
陳秀丹醫師說明,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可以保障國人生命末期不要受苦;也有《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國人遇到五種情境時,能選擇有尊嚴地自然老化。
《病人自主權利法》5大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末期病人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兒子很孝順你,他就會完全聽你的。」陳秀丹醫師連忙說了好幾聲「不」,她表示,很多孩子在父母親面臨緊急關頭時容易失去理智,可能旁人的一句「唉呀,你怎麼沒有急救?」就會讓他們內心動搖。
陳秀丹醫師呼籲,每個人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善終權,平時就應跟家人談論生命無常之事,以及因應對策。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方式,簽署預立醫療指示,及早為未來的善終準備。
不只手要寫,嘴巴也要說,能讓周遭的人都知道,未來你的家人也就比較沒有壓力。」除了預立醫療指示外,陳秀丹醫師說,更應「廣為宣傳」,包括孩子、親友在內都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張。到真正發生狀況時,就能讓這群了解自己意願的親友團,當自己「善終後援會」的成員。
「善待你周圍的人,就好像他明天即將離你遠去。」陳秀丹醫師如此總結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G-F2baV7Bs/hqdefault.jpg)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生命倫理四原則 - 凡鳥手札 的相關結果
不過,若是要概括性介紹生命倫理學的核心內容,不外乎就四個大原則:. 尊重自主原則; 不傷害原則; 行善原則; 正義原則. 以下將分別進行簡單的介紹。 ... <看更多>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生物倫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生物倫理學,或稱生命倫理學、生物學倫理等(英語:Bioethics),是對因生物學、醫學和技術進步而出現的倫理問題的 ... 尊重自主原則; 不傷害原則; 行善原則; 公平原則 ... ... <看更多>
生命倫理學原則 在 生命倫理學之四原則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的相關結果
1.尊重自主原則(The principle of respect for autonomy) · 2.不傷害原則(The 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 · 3.行善原則(The principle of beneficence) · 4.正義原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