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太容易想要放棄
不過
我一定會尊重你的放棄
前兩天無意中瞄到這則新聞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908/1531004.htm
說實話
對於這種感覺就是硬瞎扯出來的文章
我早麻痺了
只是這樣的寫法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看到這篇
其實我今天想聊的是非引導性諮詢(Nondirective counseling)
其實
我門診中或是訊息中每天都有人來問我
蘇醫師蘇醫師
我寶寶是唐氏症可以留下來嗎?
我寶寶心臟有問題可以留下來嗎?
我寶寶肺部有囊腫可以留下來嗎?
或者是像這則新聞寫的
我寶寶有兔唇可以留下來嗎?
太多太多了。
今天
我完全不想跟你討論兔唇寶寶該不該被留下來的問題
我也無意做任何道德審判道德綁架或者唱高調
這對我們這種每天要面對很多倫理掙扎的人來說這是bullshit
其實我也不想跟你討論這篇文章中有很多錯誤的地方
譬如說唇裂基本上指的應該是唇顎裂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兔唇和顎裂
但絕對不會裂到耳朵
更不用說這樣就可以推斷是長期抽煙造成的
確實抽煙會增加這個兔唇顎裂風險
但我覺得絕對不能因為叫大家不要抽煙抽煙真的非常不好而用這種威嚇式的說法說一定是它造成的這我也不喜歡
增加風險不代表就一定是它造成的這個我們還是要必須公平一點科學不是這樣搞的
但是
這些都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
其實我今天的重點是這句
“醫生搖了搖頭,歎了口氣建議「把孩子流掉吧」”
這樣說我不行。
很抱歉
這對於我們這種學遺傳諮詢的人
這樣的說法我不太能接受耶
這樣說吧
非引導性諮詢(Nondirective counseling)
是我們這個領域目前的臨床實務準則
這什麼意思?
這樣說吧
從1960年代開始
我們的遺傳諮詢一直遵循的就是這樣的法則
也就是
專業醫護人員的責任
是告知病人即將面對的狀況
但必須尊重病人自主決定的權利
盡量不要引導病人依照醫師的想法去做決定
我說盡量
其實過去有很多的討論在實務上要醫師完全中立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個水很深我們今天就不討論了
但就是盡量
所以
在這個案例當中
醫師這樣的說法是不太能被接受的
當然我相信這應該是寫文章的人自己掰出來的啦因為一看就知道很假但是當然我也看過有醫師是這樣說的啦這我也必須承認畢竟每個人的專長都不一樣
在我們的門診中
面對這樣的問題
我們都是必須花時間跟父母親解釋這樣的狀況和之後會面臨的問題還有可以提供的醫療資源
然後
父母親有些什麼選擇
然後
交給父母親來做決定
但絕對不是直接就跟父母親說
這不能留把孩子流掉吧
在法律的範圍之內
在充分告知跟溝通之後
我們會尊重父母親的決定
但絕對不是直接幫父母親做決定
或是直接引導父母親做決定
當然
經常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
父母親是很徬徨無助的
常常也會反問我們
蘇醫師蘇醫師如果是你會怎麼決定?
或者是
其他遇到同樣狀況的父母親都做什麼決定?
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體諒為什麼我們必須盡量保持中立
我們不是殘酷
這
應該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尊重
相關文章👇👇👇👇
關於終止妊娠
https://drsu.blog/2017/09/11/super-170911/#more-720
我希望下次可以很快回來找你
https://drsu.blog/2019/03/17/super190317/#more-2747
各位同學我們來複習一下抽菸的危害
關於菸害
https://drsu.blog/2019/07/05/super190705/
今天來聊聊電子菸
https://drsu.blog/2019/07/04/super190703/
關於孩童二手菸跟三手菸的暴露
https://drsu.blog/2019/07/02/super190702/
關於抽煙與懷孕
https://drsu.blog/2019/07/02/super190630/
關於酒精在這裡👇👇👇👇
酒釀湯圓和米酒水
https://drsu.blog/2019/08/24/super190824/
今天來談談酒精吧
https://drsu.blog/2017/07/27/super-170727/
中醫、民俗與科學
https://drsu.blog/2017/07/28/super-170728/
再來談談孕期酒精攝取吧
https://drsu.blog/2017/10/06/super-171006-2/
再來複習一下有關米酒水的功課吧
https://drsu.blog/2018/04/14/super180414/
今天再來聊聊酒精與塑化劑
https://drsu.blog/2019/01/23/super190123/
信仰與科學
https://drsu.blog/2018/05/30/super180530/
關於人生的態度 機率?0還是1?
https://drsu.blog/2018/04/30/super180430/
各位新同學沒事做的可以複習一下功課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我過去寫過文章的目錄在這裡👇👇👇👇
導覽目錄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對了
小弟新書出版了連結在這裡
嫌看手機必須滑啊滑手很酸的可以去買一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54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
生命倫理案例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八卦
我們都太容易想要放棄
不過
我一定會尊重你的放棄
前兩天無意中瞄到這則新聞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908/1531004.htm
說實話
對於這種感覺就是硬瞎扯出來的文章
我早麻痺了
只是這樣的寫法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看到這篇
其實我今天想聊的是非引導性諮詢(Nondirective counseling)
其實
我門診中或是訊息中每天都有人來問我
蘇醫師蘇醫師
我寶寶是唐氏症可以留下來嗎?
我寶寶心臟有問題可以留下來嗎?
我寶寶肺部有囊腫可以留下來嗎?
或者是像這則新聞寫的
我寶寶有兔唇可以留下來嗎?
太多太多了。
今天
我完全不想跟你討論兔唇寶寶該不該被留下來的問題
我也無意做任何道德審判道德綁架或者唱高調
這對我們這種每天要面對很多倫理掙扎的人來說這是bullshit
其實我也不想跟你討論這篇文章中有很多錯誤的地方
譬如說唇裂基本上指的應該是唇顎裂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兔唇和顎裂
但絕對不會裂到耳朵
更不用說這樣就可以推斷是長期抽煙造成的
確實抽煙會增加這個兔唇顎裂風險
但我覺得絕對不能因為叫大家不要抽煙抽煙真的非常不好而用這種威嚇式的說法說一定是它造成的這我也不喜歡
增加風險不代表就一定是它造成的這個我們還是要必須公平一點科學不是這樣搞的
但是
這些都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
其實我今天的重點是這句
“醫生搖了搖頭,歎了口氣建議「把孩子流掉吧」”
這樣說我不行。
很抱歉
這對於我們這種學遺傳諮詢的人
這樣的說法我不太能接受耶
這樣說吧
非引導性諮詢(Nondirective counseling)
是我們這個領域目前的臨床實務準則
這什麼意思?
這樣說吧
從1960年代開始
我們的遺傳諮詢一直遵循的就是這樣的法則
也就是
專業醫護人員的責任
是告知病人即將面對的狀況
但必須尊重病人自主決定的權利
盡量不要引導病人依照醫師的想法去做決定
我說盡量
其實過去有很多的討論在實務上要醫師完全中立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個水很深我們今天就不討論了
但就是盡量
所以
在這個案例當中
醫師這樣的說法是不太能被接受的
當然我相信這應該是寫文章的人自己掰出來的啦因為一看就知道很假但是當然我也看過有醫師是這樣說的啦這我也必須承認畢竟每個人的專長都不一樣
在我們的門診中
面對這樣的問題
我們都是必須花時間跟父母親解釋這樣的狀況和之後會面臨的問題還有可以提供的醫療資源
然後
父母親有些什麼選擇
然後
交給父母親來做決定
但絕對不是直接就跟父母親說
這不能留把孩子流掉吧
在法律的範圍之內
在充分告知跟溝通之後
我們會尊重父母親的決定
但絕對不是直接幫父母親做決定
或是直接引導父母親做決定
當然
經常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
父母親是很徬徨無助的
常常也會反問我們
蘇醫師蘇醫師如果是你會怎麼決定?
或者是
其他遇到同樣狀況的父母親都做什麼決定?
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體諒為什麼我們必須盡量保持中立
我們不是殘酷
這
應該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尊重
相關文章👇👇👇👇
關於終止妊娠
https://drsu.blog/2017/09/11/super-170911/#more-720
我希望下次可以很快回來找你
https://drsu.blog/2019/03/17/super190317/#more-2747
各位同學我們來複習一下抽菸的危害
關於菸害
https://drsu.blog/2019/07/05/super190705/
今天來聊聊電子菸
https://drsu.blog/2019/07/04/super190703/
關於孩童二手菸跟三手菸的暴露
https://drsu.blog/2019/07/02/super190702/
關於抽煙與懷孕
https://drsu.blog/2019/07/02/super190630/
關於酒精在這裡👇👇👇👇
酒釀湯圓和米酒水
https://drsu.blog/2019/08/24/super190824/
今天來談談酒精吧
https://drsu.blog/2017/07/27/super-170727/
中醫、民俗與科學
https://drsu.blog/2017/07/28/super-170728/
再來談談孕期酒精攝取吧
https://drsu.blog/2017/10/06/super-171006-2/
再來複習一下有關米酒水的功課吧
https://drsu.blog/2018/04/14/super180414/
今天再來聊聊酒精與塑化劑
https://drsu.blog/2019/01/23/super190123/
信仰與科學
https://drsu.blog/2018/05/30/super180530/
關於人生的態度 機率?0還是1?
https://drsu.blog/2018/04/30/super180430/
各位新同學沒事做的可以複習一下功課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我過去寫過文章的目錄在這裡👇👇👇👇
導覽目錄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對了
小弟新書出版了連結在這裡
嫌看手機必須滑啊滑手很酸的可以去買一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541
生命倫理案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英國將開展全球首個新冠疫苗「人體挑戰試驗」,且英國政府已經該項目進行了資助和簽約,最快在明年一月進行。
1. 什麼是「人體挑戰試驗」?(Human Trial Challenge)
讓健康志願者施打疫苗後,再"故意地"使其暴露在定量新冠病毒之下,造成感染,以快速測試疫苗到底有效與否。有科學家認為,人體挑戰試驗的價值在「速度」-- 得以在短時間內 測試到底哪一種疫苗有效。這種作法人類已擱置70年之久,如今 被認為"不科學"的作法再度出現。
(原來傳統臨床的疫苗試驗是: 疫苗研發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受測人數平均達上萬人的人體試驗。受測者通常分成兩組: 一組施打未含疫苗的安慰劑(placebo),另一組施打實驗中的疫苗,但受測者不會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組;之後 兩組人"自然地"返回正常生活以觀察他們一旦感染後的狀況。缺點是,整個過程動輒需歷時數年以上,且最後可能只能從"少數幾位"感染病毒者,來看疫苗是否確實有效 )
2. 英國作法
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已多年從事人體挑戰研究的公司hVivo合作執行。試驗地點將在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 -- 這是英國唯一一個具有最高階特殊生物防護房的醫院。
整個階段 有50-90名志願者參與 持續約2-4個月完成,主要測試約三款 列於候選名單中的疫苗。每名受試者報酬約在4000英鎊左右。
3. 三大爭議
1) 醫學倫理: 在仍無有效疫苗保護下,讓人故意染上一種疾病,存在"形同殺人"的倫理問題
2)控管傷亡的藥物有爭議:
一旦受試者出現生命危險,目前計劃是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來治療。然而 瑞德西韋當前的臨床試驗結果好壞參半,無法預知志願者最後是否會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
3)數據有意義嗎?
志願者年齡層目前設定於18-30歲的年輕人,不見得能反應出疫苗對年輕人和高齡者 有一樣的效果。
{內文}
從美國
(CNN News)
未來4-6周,美國感染案例將急遽增加,你將感到害怕 憂鬱
到大西洋的另一端歐洲大陸,全籠罩在新一波疫情的肆虐裡。
(ABC News)
第二波疫情正把無力戰鬥的病人,送滿全英國醫院,全英國已有超過4500名患者就醫,當參加派對的年輕人被感染之後,這就是接下來的情況
就在新冠病毒肆虐人類達10個月之際,英國<金融時報>率先披露,英國當局將率先進行一種,具有高度爭議性的作法,它被稱為"人體挑戰試驗"(Human Challenge Trial)。換句話說,讓健康志願者施打疫苗後,再"故意地"使其暴露在大量新冠病毒之下造成感染,以快速測試疫苗到底有效與否。這種作法,人類已擱置70年之久,如今被認為"不科學"的作法再度出現。
一般而言,疫苗研發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受測人數平均達上萬人的人體試驗,受測者通常分成兩組,一組施打未含疫苗的安慰劑(placebo),另一組施打實驗中的疫苗,但受測者不會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組,之後,兩組人"自然地"返回正常生活,以觀察他們一旦感染後的狀況,缺點是,整個過程動輒需歷時數年以上,且最後可能只能從"少數幾位"感染病毒者,來看疫苗是否確實有效。而"人體挑戰試驗",則是如同"大躍進",所有受測者都施打實驗中的疫苗不必分組,且所有人都會在一個限定的地方感染新冠病毒,有科學家認為,人體挑戰試驗的價值在「速度」,得以在短時間內,測試到底哪一種疫苗有效。
(安德烈希爾\牛津疫苗主持團隊負責人之一)
「人體挑戰試驗」可以僅40人參與就能得出非常豐富的資訊,了解究竟疫苗有效與否
安德烈希爾是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合作研發疫苗的主持團隊之一,也是呼籲英國當局進行"人體挑戰試驗"的支持者之一。
(安德烈希爾\牛津疫苗主持團隊負責人之一))
英國各界多人認為「人體挑戰」該進行,認為即使有風險仍然值得,因為目的是為了疫苗或治療藥物
<英國金融時報>透露,英國"人體挑戰試驗"已由政府簽發合約,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已多年從事人體挑戰研究的公司hVivo合作執行試驗地點,將在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這是英國唯一一個,具有最高階特殊生物防護房的醫院。整個階段 有50-90名志願者參與,持續約2-4個月完成,主要測試約三款,列於候選名單中的疫苗,每名受試者報酬約在4000英鎊左右,且做法也稍異於過往,第一階段的受測者會先不施打疫苗,就曝露於定量新冠病毒下,讓科學家能得以了解,會引發年齡層18-30歲感染的病毒"最小量"公約數為何。
(馬丁強森\hVivo資深醫療主任)
基本上,先觀察發病的動態變化,從最開端的接觸病毒開始,到整個病毒排除於體外,所以我們將有全盤的觀點,了解人體在整個感染過程的反應
然後科學家再對相同或不同的受試者施打疫苗,並且使其曝露於最小量病毒,以測試兩個重大問題,第一,哪一種疫苗有效,第二,了解疫苗是否真能避免感染。
(科學主管安德魯‧卡奇普爾(Andrew Catchpole)
從最小劑量的病毒開始,然後若沒有人感染,科學家會慢慢增加給志願者的病毒量,直到能感染上呼吸道,這是為了全力降低風險,因此受試齡層特別選擇可以承受最小劑量病毒,並能完成新冠研究者,所以我們才決定受試者是18-30歲
英國預定在明年春末開始試驗,若果真上路,將是全球第一個新冠疫苗「人體挑戰試驗」。但這項計畫目前目前尚未通過,英國專家倫理委員會的審查以及英國藥品監管機構(MHRA)兩大機構的批准,已經掀起全球流行病專家的正反兩極爭議。
(ABC News)
佛奇稍早向不同媒體證實,美國正研究病毒量的拿捏,以進行可能的人體挑戰試驗,佛奇強調,這項計畫非常謹慎,無任何預設立場
早在今年八月,急尋疫苗但進展不如預期「神速」的美國,各界對「人體挑戰」早已蠢蠢欲動,一份發表在《傳染病雜誌》的研究也指出,由30多個美國會議員組成的小組,也已敦促美聯邦政府考慮立法核准這種做法,將「對抗大流行病視同戰爭」。另一方面,一個名為「快一天也好」(One Day Sooner)的非營利組織,也在全球大規模召募志願者,參與可能的新冠病毒疫苗人體挑戰。早已獲得全球超過3萬人的報名。
(阿拉斯塔\英國人體挑戰 志願受試者)
雖然自己需承擔一點風險,但我有機會能保護成千上萬的人,免於在巨大風險中被感染
反對的科學專家認為,人體試驗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在仍無有效疫苗保護下,讓人故意染上一種疾病,存在"形同殺人"的倫理問題。第二,一旦受試者出現生命危險,目前計劃是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來治療,然而瑞德西韋當前的臨床試驗結果好壞參半,無法預知志願者最後是否會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第三,對效果而言,志願者年齡層目前設定於18-30歲的年輕人,不見得能反應出疫苗對年輕人和高齡者,有一樣的效果。
(塔德艾倫\美國流行病學專家)
我個人較支持先有具安全性的療方,讓健康受試者免於重症入院,若沒有,我個人質疑人體挑戰的道德問題,醫學不僅是處理病毒而已,這些年輕受試者有可能會發生後新冠症後群,並且這些降低病毒感染量,在年輕人身上的試驗結果,不一定能適用於具慢性疾病的高齡者
(塔瑞斯\英國衛生研究中心教授)
人體挑戰單位必須提出強有力的論點,證明對社會的益處遠大於風險
對疫苗問世的期盼和求快會付上什麼代價呢?原先最有希望率先完成人體試驗的牛津疫苗,於9月8號緊急宣布暫停全球臨床接種,因"受測者有嚴重不良反應"靜候獨立機構調查後,10月21號,一名參與牛津疫苗臨床試驗的20歲巴西志願者傳出死亡。雖然初步消息顯示,這名志願者並未接種疫苗,而是屬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組,但已經引發人類對疫苗的恐慌。但專家認為,這都是測試疫苗"安全度"的並經過程。
(塔德艾倫\美國流行病學專家)
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第三階段試驗,疫苗"安全第一"是認真而非說說而已,這些調查員以及研發機構都有安全至上的決心,因此這些暫停 是好事
人人都想摘下救世主的皇冠聖杯,科學界如今還得面對,是否能承受沉重生命的道德考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0_5Er-Gq8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生命倫理案例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床邊上演的真實故事,透過她臨床的第一線觀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生命有極限、醫療也有極限,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如何真正活著。
被截肢的阿嬤給我的省思
陳秀丹醫師分享,當她在台北榮總當總醫師時,遇過一個病人是一位阿嬤,送醫時因嚴重的敗血性休克,已意識不清。施予各式各樣的急救措施後,仍無法恢復意識,加上兩隻腳都已壞死,為了保命,最後鼠蹊部以下部位以及手指頭全都截肢。
當時因為阿嬤心律不整,陳秀丹醫師想替其做心電圖,卻突然發覺「阿嬤根本沒有雙腳及手指能夾心電圖的導線」,又想到這個被自己救回來的老人家,會是一個沒有雙腳、沒有手指頭,只有頭與軀幹的人;而當阿嬤呼吸器用到期限,將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時,她的兒子與陳秀丹醫師開玩笑說道:「醫師,我們沒有錢可以辦出院,我要去賣外幣才行。」
「到底我們救人是要把病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陳秀丹醫師說,上述的案例給她很大的省思。當醫師把病人救回來,理論上應該要有生活品質;而若急救只是讓病人「痛苦、苟延殘喘」地活著,生活品質及尊嚴全部失去,她認為,這樣的醫療結果是失敗的。
陳秀丹醫師提及,英國醫學會對醫療的目的有一個定義:「醫療的目的是要增進病人的健康,或是減少傷害。」一旦無法達到如此的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消失,此時若撤除或不給予維生醫療,是既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
「醫療的本質是行善,」陳秀丹醫師進一步說,當給病人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時,此時的醫療就成了一種「惡」。
病床上的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陳秀丹醫師坦承,很多人平常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等到雙親身體出狀況,他們無法面對父母即將往生的事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彌補過去的失責,所以要求醫師搶救到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理由,包括為了維持父母還在的假象;為了領取退休金、高額保險金的私心;害怕他人指責不孝等錯誤觀念,都讓這些家屬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急救,不願意放手。陳秀丹醫師透露,上述都是真實案例。
「真正的孝順是平常就要做的事,」陳秀丹醫師強調,父母親還能說話、走路,子女就應該多陪伴;有空時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天,而不是整天當低頭族滑手機,這些都是能做得到的。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陳秀丹醫師指出,人要將心比心,作為子女、親屬的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假如今天躺在床上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被怎樣對待?
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如果有一天她老到、病到不能吃,死亡就是無法避免時,我不要被插鼻胃管,也不要被打點滴;如果心跳停了,我也不要做心臟按壓術。」
陳秀丹醫師說明,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可以保障國人生命末期不要受苦;也有《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國人遇到五種情境時,能選擇有尊嚴地自然老化。
《病人自主權利法》5大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末期病人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兒子很孝順你,他就會完全聽你的。」陳秀丹醫師連忙說了好幾聲「不」,她表示,很多孩子在父母親面臨緊急關頭時容易失去理智,可能旁人的一句「唉呀,你怎麼沒有急救?」就會讓他們內心動搖。
陳秀丹醫師呼籲,每個人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善終權,平時就應跟家人談論生命無常之事,以及因應對策。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方式,簽署預立醫療指示,及早為未來的善終準備。
不只手要寫,嘴巴也要說,能讓周遭的人都知道,未來你的家人也就比較沒有壓力。」除了預立醫療指示外,陳秀丹醫師說,更應「廣為宣傳」,包括孩子、親友在內都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張。到真正發生狀況時,就能讓這群了解自己意願的親友團,當自己「善終後援會」的成員。
「善待你周圍的人,就好像他明天即將離你遠去。」陳秀丹醫師如此總結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生命倫理案例 在 生命的奇蹟(個案分享) - YouTube 的八卦
生命的奇蹟(個案分享). 62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天主教 生命倫理 講座「面對臨終的抉擇」. BRC cam•1.7K views. ... <看更多>
生命倫理案例 在 生命倫理學1970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八卦
2017年5月15日—Bioethics這個名詞,起於1970年美國。到80年代,「生命倫理學」已漸漸形成學術規模。但它不是傳統的獨立學科,因為生命倫理議題不是單一的學科可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