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每一天,當我哭著醒來,哭著吃飯,哭著坐車,哭著走在巷弄中時,我都好痛苦。我每一刻每一刻都在想著成為二十二年前的她,代她受苦,替她受罪,然後我有自信可以原諒了,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只能每天趁洗澡時,捶打牆壁宣洩、無聲哭泣,就怕平時忍不住拿刀弄殘了自己的手,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因為我有太多包袱在身上,別人給我的,我自己給我的。
好多標籤,好多惡意,好多該死的人,好多該死的我。
我多想代替她。
我好想好想代替她。
我真的只是想代替她。
大家好,我是囧星人。
我想跟各位坦白一件事,並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我想要去相信,如果多一點人知曉真相,在這世界上最在乎我的她,會不會比較不痛苦。
在我因為囧說書的集資計劃成名之後,接受過很多次的專訪,有的談及閱讀對我的影響,有的談及我坎坷的成長背景,但無論對誰的發問,我從來都刻意忽略掉我人生經驗中,可以說最不堪回顧的一塊記憶拼圖。
在我 9 歲那年,我被父親放置在香港的一位朋友家數個月,在那期間我受到虐待和性侵。
被帶離香港時,父親強迫我要對加害人說謝謝和再見,之後許多年,我的父親持續用他重男輕女、對我的性別本身極其輕蔑的方式養育我。幾年前,加害人去世了,父親得意洋洋告訴我,他負責主持那個人的喪禮,稱讚那人是多正直的好人。
對這一切,我只是沉默不回應,我知道父親如果知道事實一定會無比心痛和內疚(儘管他歧視女性,畢竟是我的父親)。一直到 25 歲尋求諮商之前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曾想像父母離婚感情不好是自己的錯,他們不會放過拿任何事當作武器責怪對方。
聽慣了他們互相指責對方是個壞家長,我必須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任何疑似不好的事情,都要隱瞞,何況我 9 歲的時候,加害人明確指示了什麼叫做「不乖」。
在我繼續長大的歷程中,家長的偏袒和威權式教育令我的心理越來越不平衡,我的性格一度變得扭曲暴躁,回台灣後試著對母親透露這件事,她的回應卻是「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要告訴你爸」。我對這兩句話直覺上的解讀是,第一,我是被害,卻是羞恥的;第二,這件事又變成了你們指責對方的武器。
痛苦一直得不到紓解,我曾求助於心理諮商和宗教,最後放下怨恨的有效方式是跟父母保持距離,不再指望他們打從心底的了解和關懷。我足夠愛我的父母,不忍去恨他們,不得不去相信世界上沒有苦痛值得比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好或壞事都是一種恩賜。
無論怎樣我都沒有對外說出自己最痛苦的回憶,在成為知名人物的今天也是,我只是幼稚的想要證明,即使不是受害人也有資格教人寬恕,如果放任怨恨滋長,誰都會變成一頭恐怖的怪物,最後我跟其他的受害人都得不到救贖。
隱藏傷痕,我才有辦法當別人的盾牌,我必須承受得住不管受到什麼樣的辱罵、嘲諷、誤解,都能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在安慰別人時,卻讓別人窺見自己心中那巨大的瘡疤。我不希望自己在鏡頭的從容搞笑,引來的卻是同情的淚水。我身上已經貼了太多的標籤,經歷了足夠多的歧視,不怕再多的羞辱和指責,只恐懼不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的經歷構成了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很難懂困惑的人格面向,從早期尖酸刻薄的搞笑到現在正經八百的說書,越來越不迎合大眾,我到底是怎樣的人?有人會認為我是遵循著所謂的「商業嗅覺」,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跑,事實是,我只是從一張面具換到了另一張面具,但我在越來越接近真實裸露的自己,那種強大的違和感難免引起誤解。我體諒因為多數人並不知道我行為背後的意義。
可以原諒和寬恕任何人,輕易對他人掏心掏肺,時而有嫉惡如仇的一面,又對背叛和控制行為極度敏感,是我性格中的矛盾面向,看似混亂,其實又是整合的。我的伴侶一直對我這種近乎聖人的善良很心痛,我對她說,這不是善良,是我不得不這樣活。
擴大影響力,讓他人相信我,我才能做更多事。這種死命的追求,就容易令脆弱面曝露。我對背叛與誤解的敏感常常讓我失去理性而情緒用事,但我自己知道那不是惡意(也盡全力讓人相信)。
打個岔,讓我們說回許多人關心的那件事——
(我想最近我犯的錯,不管怎樣都會有人提起,這是很糟糕的時間點,請容我一起在這篇文章解釋。)
今年的 4/1 前夕,跟我親自見過面,說她也是我的粉絲的林記者,兩天不回覆我的信之後,選擇用偏激的方式在她的個人臉書頁面,指責我為一個不講理又蠻橫的網紅,且鼓動讓越多人知道越好,那不是事實。在看到她貼文後,我迅速去回應了,並寫信表達想要打電話再進行溝通。
但她單方面缺乏證據的指責卻被瘋狂轉發,到達了七八百轉貼的數字,連我朋友圈內的人也相信了她的言論。
我的情緒一片混亂,不懂為何明明這幾天我一直在認錯、道歉、讓步,結果卻遭來這樣的對待?幾天的壓力下來早已疲憊不堪,一夜未眠之後,第二天晚上,林記者撥通了我的 LINE。(有人質疑打電話的順序,請看這裡解答:https://imgur.com/a/jzF8TOy )而我思考了幾秒鐘後,按下臉書直播按鈕。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不想要再多生什麼各說各話的枝節來。
我心急如焚、一廂情願的想只要釋出善意就好,而且她好歹是個資深媒體人,她知道如何應對。為示出我想要溝通的真心,我沒有戴鬍子。
可是林記者表現得出乎我意料,我克制不住流淚。心裡非常懊悔,確實不該做這件事,即使面對觀眾,我努力冷靜說話,並答應不會刪直播,即使這不是最終結論,這絕對是我最大的錯誤,是我的錯就不該抹去痕跡。
可是結束後我想起在直播中提過她的真名,而且很多粉絲一味站在我的立場指責記者,一邊轉發直播。看著直播轉貼數字持續上升,我決定刪除記錄。這是我能為對方做的事。
4/1 凌晨,我沒有多做解釋,立刻給林記者寫了道歉信,然後刪除直播。第二天看到林記者把她自己的貼文刪除了。(有人說她沒刪,這點我不確定,因為我只看到我的轉貼回應不見了,可能是我被封鎖了)
林記者到現在也沒有回應我,沒關係,我想我可以原諒她做的那件事就夠了,她不該原諒我。
這件事跟我前面談到的許多回憶關聯在哪呢?
因為就在 4/1 凌晨,我被自責的情緒逼迫到近乎崩潰的躺在床上,我好想要消失,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再說書。我的伴侶試圖鼓勵我,無意間問了一句:「你有什麼秘密不能讓人知道嗎?」
我以為她在我們交往之初就很清楚了,所以很自然的答道:「我小時候發生的虐待和性侵,我想要保護父母,不敢說出口。」
她聽到我的回答卻愣住了,我沒有意料到,原來她第一次聽的時候,出現了記憶斷片,她選擇性遺忘不想面對的部分,所以我這樣回答的時候,她才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她幾乎是立刻崩潰的大哭了,難過她為何忘記了這點。
她的痛苦情緒遠超過了我。我振作得很快,接下來的兩個月,我不再需要安慰,但她卻陷入了重度憂鬱中,甚至出現了躁狂的症狀,她恨一切傷害我的人,恨我的家人。所有針對我而來的攻擊和不諒解,我沒有特別的感覺,她全部代為承受,她一到夜晚就在哭泣,再重的藥也沒有用。
她只能獨自承受這個秘密,每天都在重播我被害的情景,她說不能殺人的話,就只能殺了她自己。我的立場無法安慰她,越說寬恕,她越發憤怒。陪著她去看醫生,看她每天白天狀況有一點點好轉,晚上再故態復萌,有時候連續幾天的以淚洗面。
關於我自己的事,我不是沒有發出過求救訊號,在我的第一本書收錄的《說不出口的傷與痛》開頭想要說三個故事,最後只說了兩個,因為第三個故事的主角是我,當時我還沒有勇氣說出口。
我選擇要說出來,一部分原因是,在幫助其他人之前,我必須拯救我的伴侶。如果這個秘密由更多人分擔,說不定她的痛苦可以少一點。那被我保護了 20 幾年的父親,他必須受到指責,他承擔得起,我伴侶的代償可以不用如此沉重。
更大的原因是,雖然我說不想曝露受害人身份是我的一個堅持,但那何嘗不是我粉飾軟弱的藉口?
在受害事件中,我沒有任何的錯,作為公眾人物反而可能更應該表現出勇氣,否則我要如何讓人相信受害人放下怨恨、活得堂堂正正、甚至……療癒他人、取悅他人,活成一個報章雜誌報導的「囧星人」?
所以我要說出來。
我是 #囧星人,這個名字是朋友給我的。
我戴著 #假鬍子,這個鬍子是朋友做給我的,用來遮掩牙套。如今雖然沒有牙套,但我繼續戴著鬍子,因為如此大家才能認得我。
我在網上說書,被人稱作 #知識型網紅。
我主張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生產許多人嗤之以鼻的 #心靈雞湯。
我是一個有 #同性伴侶 的 #無性戀者。
我以前沒有說過,但從今以後你們知曉了,我還是個童年受到 #虐待 和 #性侵 的 #倖存者。這是一份遲到的 #MeToo 自白。
多了幾個標籤,不過我還是會在這裡,只要有人願意聽,願意看,我就會繼續搞笑和說書。所有事情都不會因為早就存在、只是被翻覆出來而改變,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更糟或更好的未來。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7歲的小風蓄一頭短髮,身型亦比大部分男士健碩,加上日常社交以男性打扮示人,有多少人會猜到「她」竟是女兒身? 小風中學時就讀女校,發現自己喜歡女生,又從同學間聽到,原來喜歡女孩子的人就是女同志,於是小風整個中學階段都以「Tom boy (TB)」的身份渡過。 不過,她漸漸發覺自己有別於一般的女同...
無性戀香港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八卦
《衝鋒車》入面嘅「反路西法效應」
—
喺6月9號「反送中」遊行之前,
寫一篇拆解《衝鋒車》嘅文章,
聊以個人對時代之一紀錄。
—
「呢個世界真係怪啊,龜苓膏無龜,奶茶無奶,壞人唔壞,架小巴邊度有落,你哋自己諗。」飾演「真警察」徐安良嘅古巨基中槍受傷,喺暈低之前同演盧西發嘅吳鎮宇等四個「假警察」講咗呢番說話,比佢哋幾個主角自決個人嘅命運。
—
《衝鋒車》究竟好睇喺邊?「表裡不一」,係《衝鋒車》嘅命題,幾乎所有電影嘅細節同設定,都可以同呢個命題拉上關係。
—
「以前左輪改AK,今日小巴改警車」,裡面係紅VAN,外面係警車;「四人幫」裡面係大賊,外面係差人;徐安良裡面係警察,外面係小巴司機;而佢外表只係沙展,但內裡竟然係查案奇才;跨境貨櫃車表面係運送遺體,而入面係洗黑錢嘅工具;外賣表面係炒麵,內裡係炒飯;蝙蝠俠表面係富豪,內裡係英雄;表面係IRONMAN同美國隊長,但入面係慶祝萬聖節嘅小朋友;表面係露營營地,但內裡係走私秘道。例子眾多,不勝枚舉,真亦假時假亦真。
—
盧西發之所以叫做盧西發,唔好同我講同「路西法效應」無關係。所謂「路西法效應」,簡單去講,就係人「惡」嘅思想、行為同性格,會喺特定環境之下被誘發出嚟。有一個好出名嘅實驗叫做「史丹福實驗」,實驗入面搵咗班普通大學生做獄卒同監犯,本身大家都以為只係做場戲,點知最後「獄卒」同「監犯」之間「假戲真做」,情況開始唔受控,實驗被迫提早結束。由此證明,人嘅思想行為會被身份所左右同擺佈,令人做出他人難以理解嘅行為。
—
呢個理論,亦解釋到演盧西發同自己嘅兄弟周大寶(任達華)、杜公子(譚耀文)同林東(鄭浩南)講,「做賊梗係打劫㗎啦!」嘅呢句說話。每個身份背後都有佢「應該」做嘅行為。而當佢哋四兄弟第一次著上有戀舊意味嘅皇家香港警察制服嘅時候,幾兄弟就開始扮警察「搜身」,亂咁摷嘢,大寶仲扮幻想自己拎住警棍打人。權力使人腐化,即使幾條友只係「扮」緊差人,都已經以為自己有至高無尚嘅權力,可以任意妄為,可以隨時充公市民嘅咖哩角。
—
《衝鋒車》,係一套反「路西法效應」嘅電影。著起警察制服,可以唔係差人,而無著警察制服,又可以係滅罪嘅精英,喺徐安良做返軍裝之前,佢係一個臥底,佢唔知自己究竟係差人定係小巴司機,唔知自己係查緊案定係揸緊車。好多時候,人在江湖,心不由己,人往往都會喺靜好之中迷失,唔知自己做緊咩,忘記咗自己塵封已久嘅初心。
—
咁究竟乜嘢係假,乜嘢係真?人喺唔同身份嘅拉扯之下,又應該如何自處?成套《衝鋒車》,都係想去回應呢一個問題。大寶因為英雄主義驅使,見義勇為去救細路女,開始咗同悍匪嘅鬥爭,其實佢可以當視而不見;林東因為要救喺對家手上嘅杜公子而同盧西發反面,其實佢可以苟且偷生;最後盧西發四兄弟決定要衝去露營嘅營地救人,因為佢哋知道悍匪係無性,會濫殺無辜,但其實佢哋可以遠走高飛。
—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乃人性使然。
—
《衝鋒車》最大嘅訊息係,無論你係粗枝大葉嘅盧西發、細心謹慎嘅周大寶、無主見嘅林東,定係做事一絲不苟嘅杜公子,無論你係警察定係賊,大人定細路哥,面對大是大非,除咗件制服,去除一切身份之後,你仍然係一個「人」,就好似嗰架遍體鱗傷嘅「衝鋒車」咁,最後金蟬脫殼,變返原初嘅十六座小巴。
—
無任何嘢可以真正阻止到你想做嘅事,蒙蔽到你嘅思想,摧毀到你嘅個性。可能你覺得自己只係一個淨係識打保齡球,甚至連碌拎都會落坑,比場租都要籌期嘅廢柴,但正正就係因為大寶最後嘅嗰球落坑,引起蝴蝶效應,曱甴無心插柳,擊敗咗象徵極惡勢力嘅悍匪集團。
—
39633,係盧西發嘅囚犯編號,但同時係徐安良嘅警察UI。重點唔係以前嘅你係點,或者你係一個咩人,有咩背景,有乜包袱,有咩性格,而係做好人定做衰人,原來自己都仲有得揀,仲可以做啲唔令自己會後悔嘅事。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
(而家已經好少寫咁長,因為咁長無人睇,又好似文不對戲,但就好似套戲片頭話齋,「本片根據虛構事實改編」,都係唔知講緊咩,都係「表裡不一」,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領神會足矣。)
—
衝鋒車 Two Thumbs Up
劉浩良
無性戀香港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八卦
雖然前幾天才講不會更新,不過比起我自己在鬧的小彆扭,這件事情更為重要,我最近慢慢在IG上談我的過去,那些我開始經營粉絲頁以來不曾告訴過你們,甚至連我的朋友也不見得知道的過去,在治療憂鬱症的這些年,我的病情反反覆覆,直到今年我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應該不會再發病了,不是吃了多神奇的藥或是看哪個厲害的醫生,我只是選擇了接受過去,然後原諒加害者。
身為受害者,我可以放下仇恨,選擇原諒,然後去做我可以改變的事情,例如讓這世界能夠有更多的愛。以下是我IG部分內容,全文請至我的IG閱讀
【可惡的你、可憐的我、今後應該怎麼辦?關於阿德勒對我的影響】
.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親戚誘姦,大概從四五歲開始,一直持續到小學三四年級或五年級吧我不太記得了,當時的學校對於性教育是非常保守的,而我的父母也是絕口不提有關兩性的話題,甚至連電視播到男女主角擁抱、親吻的畫面都會立刻轉台,所以我沒有得到正確的觀念,遇到被親戚誘姦這樣的狀況時我該怎麼做。
.
我用我小小的腦袋去試著理解這樣的行為,我認為對方應該是很喜歡我,等我長大後他會跟我結婚,所以他才會對我做這些事情吧?結果後來他結婚了,但新娘子不是我。當時的我認為自己被拋棄了,就像沒人要的破鞋一樣,我開始行徑變得很花痴,上國中後甚至一天到晚想要跟人談戀愛,不過當時的我長得實在太醜太噁心,完全不會是正常男孩子會喜歡的類型,因此我的國中三年很平安的過去了。
.
國中畢業後我的臉開始比較正常,也學會打扮自己,慢慢有些男孩子對我有意思,不過他們並非只是單純想跟我做朋友而已,而是有其他更進一步的意圖,我就在國中畢業後開始過著不愛惜自己身體的生活,直到遇到我前夫才結束。那段時間我的行為就是在報復,報復那個誘姦我的人拋棄我,報復我的父母對我不聞不問(直到現在他們仍然不知道我有這段過去),我今天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們這些人害的,你們要負起全部的責任!然而我的日子沒有過得比較好,這些人沒有來負責我的人生,我的痛苦絲毫沒有減輕反而日漸加劇,最後變成憂鬱症。
.
2016年八月是我最近一次發病,我重新開始吃藥控制的日子,直到兩個月前醫生判斷我可以停藥了,我想藥物的輔助肯定是有的,但最重要還是我終於決定不要讓自己困在「可惡的他、可憐的我」這樣的負面循環中,我決定面對「今後應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能改變的只有當下的自己,重點不在於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你賦予這些經驗什麼樣的意義。你認為它是創傷,那麼它就只能是創傷,並且重複地、不斷地傷害著你。
.
我選擇面對「今後應該怎麼辦」,當時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傷害我,因為沒有人教過他這是不對的,後來他選擇停止也許是他終於了解到自己不應該這麼做。雖然我無法保護當時年幼的自己,但我已經有能力保護現在的自己,並且教育我的下一代如何正確的尊重他人,尤其是身體。那一刻起,我終於能夠感受到自己不是一雙破鞋,而是一雙漂亮的舞鞋,舞著屬於我自己的人生。
.
憂鬱症帶給我的傷害未來還會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我不知道,但那不是我現在要煩惱的問題,現在的我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好好的跟身邊每一個人相處,好好的善待自己,努力的把每一天當成全新的一天去面對。世界很單純,就看你怎麼去看待它。
IG:huahua.323
大家好,我是囧星人。
我想跟各位坦白一件事,並不是一件很大的事,但我想要去相信,如果多一點人知曉真相,在這世界上最在乎我的她,會不會比較不痛苦。
在我因為囧說書的集資計劃成名之後,接受過很多次的專訪,有的談及閱讀對我的影響,有的談及我坎坷的成長背景,但無論對誰的發問,我從來都刻意忽略掉我人生經驗中,可以說最不堪回顧的一塊記憶拼圖。
在我 9 歲那年,我被父親放置在香港的一位朋友家數個月,在那期間我受到虐待和性侵。
被帶離香港時,父親強迫我要對加害人說謝謝和再見,之後許多年,我的父親持續用他重男輕女、對我的性別本身極其輕蔑的方式養育我。幾年前,加害人去世了,父親得意洋洋告訴我,他負責主持那個人的喪禮,稱讚那人是多正直的好人。
對這一切,我只是沉默不回應,我知道父親如果知道事實一定會無比心痛和內疚(儘管他歧視女性,畢竟是我的父親)。一直到 25 歲尋求諮商之前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曾想像父母離婚感情不好是自己的錯,他們不會放過拿任何事當作武器責怪對方。
聽慣了他們互相指責對方是個壞家長,我必須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任何疑似不好的事情,都要隱瞞,何況我 9 歲的時候,加害人明確指示了什麼叫做「不乖」。
在我繼續長大的歷程中,家長的偏袒和威權式教育令我的心理越來越不平衡,我的性格一度變得扭曲暴躁,回台灣後試著對母親透露這件事,她的回應卻是「你不要告訴任何人」「我要告訴你爸」。我對這兩句話直覺上的解讀是,第一,我是被害,卻是羞恥的;第二,這件事又變成了你們指責對方的武器。
痛苦一直得不到紓解,我曾求助於心理諮商和宗教,最後放下怨恨的有效方式是跟父母保持距離,不再指望他們打從心底的了解和關懷。我足夠愛我的父母,不忍去恨他們,不得不去相信世界上沒有苦痛值得比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好或壞事都是一種恩賜。
無論怎樣我都沒有對外說出自己最痛苦的回憶,在成為知名人物的今天也是,我只是幼稚的想要證明,即使不是受害人也有資格教人寬恕,如果放任怨恨滋長,誰都會變成一頭恐怖的怪物,最後我跟其他的受害人都得不到救贖。
隱藏傷痕,我才有辦法當別人的盾牌,我必須承受得住不管受到什麼樣的辱罵、嘲諷、誤解,都能保持自我,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在安慰別人時,卻讓別人窺見自己心中那巨大的瘡疤。我不希望自己在鏡頭的從容搞笑,引來的卻是同情的淚水。我身上已經貼了太多的標籤,經歷了足夠多的歧視,不怕再多的羞辱和指責,只恐懼不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的經歷構成了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很難懂困惑的人格面向,從早期尖酸刻薄的搞笑到現在正經八百的說書,越來越不迎合大眾,我到底是怎樣的人?有人會認為我是遵循著所謂的「商業嗅覺」,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跑,事實是,我只是從一張面具換到了另一張面具,但我在越來越接近真實裸露的自己,那種強大的違和感難免引起誤解。我體諒因為多數人並不知道我行為背後的意義。
可以原諒和寬恕任何人,輕易對他人掏心掏肺,時而有嫉惡如仇的一面,又對背叛和控制行為極度敏感,是我性格中的矛盾面向,看似混亂,其實又是整合的。我的伴侶一直對我這種近乎聖人的善良很心痛,我對她說,這不是善良,是我不得不這樣活。
擴大影響力,讓他人相信我,我才能做更多事。這種死命的追求,就容易令脆弱面曝露。我對背叛與誤解的敏感常常讓我失去理性而情緒用事,但我自己知道那不是惡意(也盡全力讓人相信)。
打個岔,讓我們說回許多人關心的那件事——
(我想最近我犯的錯,不管怎樣都會有人提起,這是很糟糕的時間點,請容我一起在這篇文章解釋。)
今年的 4/1 前夕,跟我親自見過面,說她也是我的粉絲的林記者,兩天不回覆我的信之後,選擇用偏激的方式在她的個人臉書頁面,指責我為一個不講理又蠻橫的網紅,且鼓動讓越多人知道越好,那不是事實。在看到她貼文後,我迅速去回應了,並寫信表達想要打電話再進行溝通。
但她單方面缺乏證據的指責卻被瘋狂轉發,到達了七八百轉貼的數字,連我朋友圈內的人也相信了她的言論。
我的情緒一片混亂,不懂為何明明這幾天我一直在認錯、道歉、讓步,結果卻遭來這樣的對待?幾天的壓力下來早已疲憊不堪,一夜未眠之後,第二天晚上,林記者撥通了我的 LINE。(有人質疑打電話的順序,請看這裡解答:https://imgur.com/a/jzF8TOy )而我思考了幾秒鐘後,按下臉書直播按鈕。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不想要再多生什麼各說各話的枝節來。
我心急如焚、一廂情願的想只要釋出善意就好,而且她好歹是個資深媒體人,她知道如何應對。為示出我想要溝通的真心,我沒有戴鬍子。
可是林記者表現得出乎我意料,我克制不住流淚。心裡非常懊悔,確實不該做這件事,即使面對觀眾,我努力冷靜說話,並答應不會刪直播,即使這不是最終結論,這絕對是我最大的錯誤,是我的錯就不該抹去痕跡。
可是結束後我想起在直播中提過她的真名,而且很多粉絲一味站在我的立場指責記者,一邊轉發直播。看著直播轉貼數字持續上升,我決定刪除記錄。這是我能為對方做的事。
4/1 凌晨,我沒有多做解釋,立刻給林記者寫了道歉信,然後刪除直播。第二天看到林記者把她自己的貼文刪除了。(有人說她沒刪,這點我不確定,因為我只看到我的轉貼回應不見了,可能是我被封鎖了)
林記者到現在也沒有回應我,沒關係,我想我可以原諒她做的那件事就夠了,她不該原諒我。
這件事跟我前面談到的許多回憶關聯在哪呢?
因為就在 4/1 凌晨,我被自責的情緒逼迫到近乎崩潰的躺在床上,我好想要消失,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再說書。我的伴侶試圖鼓勵我,無意間問了一句:「你有什麼秘密不能讓人知道嗎?」
我以為她在我們交往之初就很清楚了,所以很自然的答道:「我小時候發生的虐待和性侵,我想要保護父母,不敢說出口。」
她聽到我的回答卻愣住了,我沒有意料到,原來她第一次聽的時候,出現了記憶斷片,她選擇性遺忘不想面對的部分,所以我這樣回答的時候,她才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她幾乎是立刻崩潰的大哭了,難過她為何忘記了這點。
她的痛苦情緒遠超過了我。我振作得很快,接下來的兩個月,我不再需要安慰,但她卻陷入了重度憂鬱中,甚至出現了躁狂的症狀,她恨一切傷害我的人,恨我的家人。所有針對我而來的攻擊和不諒解,我沒有特別的感覺,她全部代為承受,她一到夜晚就在哭泣,再重的藥也沒有用。
她只能獨自承受這個秘密,每天都在重播我被害的情景,她說不能殺人的話,就只能殺了她自己。我的立場無法安慰她,越說寬恕,她越發憤怒。陪著她去看醫生,看她每天白天狀況有一點點好轉,晚上再故態復萌,有時候連續幾天的以淚洗面。
關於我自己的事,我不是沒有發出過求救訊號,在我的第一本書收錄的《說不出口的傷與痛》開頭想要說三個故事,最後只說了兩個,因為第三個故事的主角是我,當時我還沒有勇氣說出口。
我選擇要說出來,一部分原因是,在幫助其他人之前,我必須拯救我的伴侶。如果這個秘密由更多人分擔,說不定她的痛苦可以少一點。那被我保護了 20 幾年的父親,他必須受到指責,他承擔得起,我伴侶的代償可以不用如此沉重。
更大的原因是,雖然我說不想曝露受害人身份是我的一個堅持,但那何嘗不是我粉飾軟弱的藉口?
在受害事件中,我沒有任何的錯,作為公眾人物反而可能更應該表現出勇氣,否則我要如何讓人相信受害人放下怨恨、活得堂堂正正、甚至……療癒他人、取悅他人,活成一個報章雜誌報導的「囧星人」?
所以我要說出來。
我是 #囧星人,這個名字是朋友給我的。
我戴著 #假鬍子,這個鬍子是朋友做給我的,用來遮掩牙套。如今雖然沒有牙套,但我繼續戴著鬍子,因為如此大家才能認得我。
我在網上說書,被人稱作 #知識型網紅。
我主張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生產許多人嗤之以鼻的 #心靈雞湯。
我是一個有 #同性伴侶 的 #無性戀者。
我以前沒有說過,但從今以後你們知曉了,我還是個童年受到 #虐待 和 #性侵 的 #倖存者。這是一份遲到的 #MeToo 自白。
多了幾個標籤,不過我還是會在這裡,只要有人願意聽,願意看,我就會繼續搞笑和說書。所有事情都不會因為早就存在、只是被翻覆出來而改變,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更糟或更好的未來。
無性戀香港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評價
27歲的小風蓄一頭短髮,身型亦比大部分男士健碩,加上日常社交以男性打扮示人,有多少人會猜到「她」竟是女兒身?
小風中學時就讀女校,發現自己喜歡女生,又從同學間聽到,原來喜歡女孩子的人就是女同志,於是小風整個中學階段都以「Tom boy (TB)」的身份渡過。
不過,她漸漸發覺自己有別於一般的女同性戀者。
除了「發現自己都鍾意男仔」這個明顯的分別,其他TB會紮胸或遮掩胸部,她卻從一開始就想「點解唔將佢變成男人嘅胸部,可以露出嚟」。她覺得自己與同志的圈子有點格格不入。
在同志這「小圈子」中找不到共鳴,而在進入大學前,小風經一位女性朋友認識到「跨性別」的概念,開始重新定義自己是跨性別人士。但到了後來,她又發覺自己不像主流的跨性別人士般,想動變性手術,便再次為自己的性別感到困惑。
經歷多年的迷茫,在香港大學就讀比較文學系期間,她反覆鑽研跨性別的議題,希望為自己的性別和性傾向找到定義。最終,她認為自己是個「性別酷兒」(Genderqueer),亦稱「性別流動」,即是將自己的性別定義在「男性」和「女性」的二元結構之外,覺得自己「不是男又不是女」,但在某些情況又「可男可女」。
至於其性傾向則是「泛性戀」,即她對於任何性別(包括跨性別)的人,皆有可能產生愛慕之情,或被他/她們的身體吸引:「我鍾意一個人就係鍾意一個人,唔會因為佢係男定女先鍾意佢,或者因為佢係跨性別先鍾意佢。」
現職該系教學助理的小風指出,不少學術研究都顯示大部分人都是雙性戀,只是大眾為自己設下了性別想像的框框。
他又說,很多人對於雙性戀或泛性戀的人都有誤解,會覺得他們很「濫」或「乜嘢都得」,其實不然:「我哋都有喜好。我自己鍾意陽光啲嘅人。男仔我鍾意好大隻嘅,感覺要好強壯,女仔我鍾意佢性格獨立。」
話雖如此,但小風亦曾墮入「男女定型」的迷思。
事源於三年前,小風開始接觸健美運動,觀察到外國女性健美運動員比大部分男士健碩,是她心目中迷人的身型,於是開始加入這項運動的行列,後來更到海外參加形形式式的健美比賽。
但由於身份證上的限制,小風要以女性身份參與比賽,更要穿上性感的比堅尼。平時習慣以男裝打扮示人的她,也花了半年來跨越心理障礙:「因為我一開始覺得呢啲係好女性嘅嘢。我哋啲bikini仲要再少布啲,一嚟就著咁少布,我覺得係個幾大嘅挑戰。
「我漸漸覺得,原來我都內化咗一啲男女二元化嘅框框畀自己。」小風後來反思到,比堅尼只是普通的衣服,只要自己不為它加上女性化的標籤,穿上它來展示身型根本不用尷尬,現在反而覺得它很「順眼」,亦很享受選購比堅尼的過程。
雖然她自己能跨越一個個心理障礙,但在不少人眼中,小風是個「不男不女」的人,有時會有人惡言相向,但她笑言:「最多係話我『唔男唔女』,但我話『唔男唔女就啱喇』,因為我嘅身份狀態就係『唔男唔女』。我覺得唔係一句難聽嘅說話,反而我覺得好中point!」
作為性小眾中的小眾,小風看得很開,然而,她觀察到性小眾在香港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她希望社會能拋開男女二元化的局限和減少歧視,思考性別多元化的可能性,例如設立「性別承認法」制度,和建設「無性別」的更衣場所,讓性小眾的生活變得較舒適。
今集《港。故》,帶大家走進小風「不男不女」的世界。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無性戀香港 在 Carl Ho卡爾 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 背景音樂 BGM ◁
Mystical Ninja Starring Goemon OST - Theme of Princess Yuki
Pokémon Shuffle OST - Easy Stage
ヽ(∀゚ )人(゚∀゚)人( ゚∀)人(∀゚ )人(゚∀゚)人( ゚∀)ノ
*註1: 這類人稱為「無性戀」:無論對任何性別的人都沒有感覺
*註2:「吃檸檬」一般是指表白時遭到婉拒而感到尷尬
感覺就像吃檸檬般難受
σ`∀´)σ 加入成為我的會員 :3 一起種瓜子:
https://bit.ly/2LOqm6A
情感相關困惑疑問(匿名投稿專區1):
https://bit.ly/34sknij
趣味情感經歷分享(匿名投稿專區2):
https://bit.ly/3l0Fw8p
時間戳記:
00:00 - 開場簡介
00:54 - 治癒失戀的傷痛
02:44 - 怎樣認識異性
03:58 - 純友誼
05:51 - 從來無有感覺
07:05 - 找人陪的戀愛
07:58 - 從來沒有談過戀愛
09:34 - 酒醉做錯事
10:18 - 擴闊異性社交圈
12:07 - Bonus
想聽更多關於個人成長、學習與經歷分享,歡迎收聽Carla的Podcast:
Spotify: https://spoti.fi/3cGkcSJ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RXxmky
Google Podcasts: http://bit.ly/carlaGooglePodcasts
(*´∀`)~♥
更多關於我 More About Me
實用 Useful:
▷ 生活妙招 Life skills ◁ https://goo.gl/ZTLG18
▷ DIY教學 DIYs Guide ◁ https://goo.gl/u4ENC7
▷ 卡議題 https://goo.gl/njp4rC ◁
搞笑 Fun:
▷ 趣味話題系列 Funny Video ◁ https://goo.gl/SrmBPm
▷ 惡搞混音曲 Parody Remix ◁https://goo.gl/sdbRM4
▷ 挑戰系列 Challenges ◁ https://goo.gl/IGt6Kg
▷ 智障劇場 ◁ https://goo.gl/RKDPQM
實測 Practice:
▷ 文具開箱評測 Stationary Unboxing ◁ http://bit.ly/2Xwkq9F
▷ 各種開箱系列 Product Unboxing ◁ https://goo.gl/CE6MpC
▷ 實驗系列 Experiments ◁ https://goo.gl/MzwL7f
寵物 Pet:
▷ 我的搞笑倉鼠 My Funny Hamsters ◁ https://goo.gl/8sNzHy
▷ 倉鼠養育教學 Hamster Care Guide ◁ https://goo.gl/zZWYF7
放鬆 Relax:
▷ ASMR系列 ◁ https://goo.gl/KSvmVF
---------------------------------------------------------------
▷ 臉書粉絲專頁 Facebook Fanpage ◁ https://goo.gl/699CdS
▷ Instagram ID ◁ CarlHo117

無性戀香港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評價
成長背景差太多婚姻真的行不通?長期分居的原因竟然是...
怒轟張菲兄弟毀謗!恆述心寒抖出驚人內幕
👉https://youtu.be/778n7pHbW-Q
擅自移遷公媽牌 驚悚下場讓全場發毛
👉https://youtu.be/r8qm7GSGci4
妻奴偷吃好姊妹 狠招重傷老婆心如刀割
👉https://youtu.be/4hoIFC-p9PI
【婚姻不同調!夫妻生活不性福?女星淚崩老公不愛我!】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xtAu5g5tJdI
精華版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無性婚姻 #離婚 #米可白 #新聞挖挖哇 #鄭弘儀 #新聞挖挖哇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