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幫我分享這篇文章,讓大家能更了解維他命d,感激不盡)
回答一些關於維他命d的問題
因為有一些新朋友是最近才加入的,會錯過一些之前的貼文,對維他命d可能還不是很了解,我把一些大家一直詢問的和之前回答過的再一併發一次
1。為什麼要吃不活性的,不吃活性的?(這一段不想知道的請跳過)
這個問題大概被問了1000次,很驚人,很佩服大家的求知慾,我一直沒解釋是因為有點深奧,我在這裏試著說一下。
A: 維他命d被吃進去後,會先被肝臟轉化成25-d (我們測的血中維他命d就是指這個,我說你維他命d夠不夠也是在說這個)
B: 25-d 會接著到腎臟被轉成1,25-d ,這是活性的,會影響到鈣離子的吸收和骨頭的密度
C: 以前認為只有腎臟有能力把25-d轉成1,25-d,現在發現很多的組織都有能力做這件事,但有一件很重要的發現,那就是只有腎臟合成的1,25-d才會被放到血液中,其它地方合成的不會,只會自已合成,自已用。
D: 血液當中的鈣離子濃度是被人体嚴格控制的,因此血液中的1,25-d 濃度幾乎是固定的,只有在25-d缺很多時,才會造成腎臟轉化的1,25-d不夠,造成骨密度下降。
E: 那這樣我們補維他命d幹嘛? 因為我們要讓血中25-d的濃度上升,這樣細胞中1,25-d的濃度就會上升(因為來源多了,細胞自已把25-d合成1,25-d就多了),就可以行使很多對我們人体有利的作用,比如說抗癌,調節免疫力。你知道嗎,要抗癌所需要的1,25-d濃度是血中1,25-d濃度的好幾十萬倍。
F 你一補充維他命d,你血中25-d就會上升,細胞中1,25-d濃度就會上升,但血中1,25-d不會,因為只有腎臟合成的1,25-d會放到血液中,但血中1,25-d會受到嚴格調控,所以理論上你補維他命d是不會造成高血鈣的。
G 如果你補活性維他命d,那就是1,25-d,會讓你血中1,25-d上升,一不小心就高血鈣了,而且你能讓血中1,25-d高到那裏去,頂多高一點,如果你不補25-d,那細胞內的1,25-d又能高到那,會有效嗎?
結論就是: 維他命d是大家都要補,要讓血中25-d增加,進而增加細胞內1,25-d的濃度,來達到維他命d保護人体的功能。什麼人要補活性維他命d,那就是洗腎病人,因為他們腎臟已無法轉25-d成為1,25-d,所以你怎麼補25-d也沒辦法增加血中1,25-d,洗腎病人要同時補活性和非活性,補活性是為了你血中鈣濃度,補非活性是為了增加你細胞中1,25-d濃度,讓維他命d保護你。
2維他命d是荷爾蒙,那一些婦女相關的癌狀(如乳癌,子宮內膜癌) 和疾病(如子官肌瘤)能補充嗎?
可以,維他命d是荷爾蒙,但不是女性荷爾蒙,事實上維他命d的補充對一些婦女癌症和疾病是更有效。
3。到底那些癌症可以補充維他命d來預防?
什麼癌症都可以補充維他命d(有的證據很強,有的比較弱),目前很多癌症的發生率和血中維他命d的濃度成反比,但我必需說明的是,對每個癌症可能需要的維他命d預防濃度並不一樣,所以要建議一個最好的維他命d補充量很難,而且每個人的吸收也不一樣(飯後吃哦,因為維他命d是脂溶性),所以確實要補充多少,真的很難給一個最好的建議,我自已現在每天吃1500單位,我的癌症病患每天2000起跳,但我會定期追蹤他們血中維他命d濃度,因為我心中有一個我自已要的值(我同意有很多不同的值,但我心中有我自已的一把尺,根據病情不同會不同)。
4 癌狀病人什麼時侯開始補充維他命d?
從一被診斷出來就要開始補了,請從2000起跳,化療中請絕對不要停,維他命d早已被證實會增加很多化療藥物的效果,同時還可能可以降低一些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治療完畢後,請持續吃,因為你要利用維他命d來預防癌症的復發,癌狀是慢性病,所以要吃一輩子。另外維他命d還可以減少癌症病人惡体質的發生。
5 肝不好,腎不好可以吃嗎?
可以,反而更要吃,維他命d可以抗發炎,可以降低肝硬化發生的機率,另外腎不好的人補充可以避免副甲狀腺增生的問題。
6 一些免疫疾病的人已經在服藥,還可以吃維他命d嗎?
可以,維他命d可以改善你的免疫力,這和”增強”意思有點不太一樣,免疫力過高或過低都不好,適中最好,有很多過敏的人在補充維他命d後得到改善,因為維他命d可以”調節”他們過強的免疫力,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果感染了,維他命d可以幫助他們的免疫系統殺菌(現在臨床上已經有醫生在幫敗血症的病人補充維他命d來增加治療成功率了)。
7。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朋友,你們更需要補維他命d,它可以幫助穩定血壓和改善血糖控制。
8 有在補充的朋友們,你們之中可能有人有發現自已的腳比較不會抽筋了,因為維他命d可以穩定你的神經。
9 維他命d的補充在老人家還可以改善情緒及減少失智的發生。
10 維他命d的補充可以改善睡眠。
11 對孕婦而言,嚴重維他命d不足容易導致早期流產。
12 吃維他命d 不用特地補其它離子
13 要不要額外補鈣片,看你自已,如果你飲食均衡,不是特別需要
14 維他命d 主要是分d2和d3 (還有一大堆d4,5,6)主要就是2和3,d2是來自於植物,d3是動物,效果是d3比較好,如果你吃素,又很堅持,那就補d2,也是可以。
有人問我他胃食道逆流需要吃維他命d嗎? 或者是很多很奇怪的問題問我吃維他命d會不會改善,我只能說維他命d不是萬能的,你的毛病可能和維他命d無關,但你還是需要維他命d。
#亂買達人
#維他命D
#健康
#提升免疫力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laire Ch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念(mindfulness)的意義是:活在當下,對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進行如實的觀察,不加入任何個人的評斷與意見,就只是觀看。正念靜心為的是練習將心時時刻刻回到當下,不跟隨自己的感受情緒念頭起舞,讓自己成為靜心的參與者與觀察者,注意到自己的心所發生的一切,而不去貪愛或者抗拒。 😇 歐美的科學家...
改善情緒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八卦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愛運動的孩子,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有更強的學習動機、更好的閲讀能力、更好的人際關係。而且,挑對運動,對孩子有著不同的好處:
1、愈玩愈聰明的運動:足球、羽球、桌球、攀岩
2:改善情緒的運動:跑步、腳踏車、躲避球、直排輪
3、增加食慾的運動:游泳、跳舞、體操
4、讓孩子長高:籃球、跳繩...
See More
改善情緒 在 Facebook 八卦
▍恢復情緒平衡的六大步驟
我們部分的情緒調節能力,是透過學習而得來的,並不完全取決於自身的性格。儘管基本行為模式的建立從出生時就開始了,但這樣的過程會延續一輩子。因此,即便是成年人,仍然可以重新建立有效的調節系統。想做到這點,當然不是透過聽幾句心靈小語,或學習一些放鬆技巧就能達成。當我們的調節風格趨向頑固與僵化,想要產生深層且持久的改變,就得為它勾勒出清楚的畫面。
很多人會控制、迴避或直接忽視自己的情緒,並認為若是不這樣做,便會發生可怕的事情。在他們腦中,感受情緒意味著混亂、超載和失控;是一個只會導向痛苦的深淵,而且是沒有任何效益的事。他們處理情緒的方式,便是抑制、迴避或壓抑任何與感受有關的蛛絲馬跡,而且絕對不會放棄他們自認為重要的機制,因為他們並不明白,其實有其他更有效的替代方案可選擇。有些人則認為情緒無法控制,因此也就無法控制它們,他們完全不願嘗試,只會尋求外界的解方,像是藥物,或是找身邊的人安慰自己。而那些對自己的情緒絕望,容忍度又低的人,不管用什麼方法,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都想立即消除他的不適感。最後,他們非但無法啟動能改善情緒狀態的過程,連稍微平復情緒都難以達成。
有鑑於上述這些情緒管理方式的災難性觀點,我認為更實際的觀點如下:
1.想改變自己的情緒運作模式,沒有神奇的解決方案,但有「有效的解決方案」。
2.關於情緒,雖然有一些事情是自然反應,但也有很多是我們能透過意識訓練來改變的。
3.對於情緒,最好進行中長期的投資。修復與學習,勝過病急亂投醫。
4.必須在日常的糟糕日子不斷練習,以便遇到更大的逆境時能有應對的工具。
5.比起每天嘗試不同的方法,專注於一種方式,計畫整套步驟更為重要。
6.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不同,因此需要做的改變也不同。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描繪看看,建立一個健康的調節系統,其中需要包含的步驟。為此,首先我們必須真心想做這件事,並設立實際的目標、把沒用的想法拆除、制定路線圖、用理解的心看待路途中的艱難,並在改變的過程中保持動力,以及選擇可以專注進行的時機。
#步驟一:先了解自己為什麼想改變
了解自己有多想改變很重要。你可以想想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曾帶來的損失,以及若是完成改變,所能獲得的好處。照理說,若是我們曾想過這些問題,那便代表我們其實覺得自己目前的系統並沒那麼好,但「好」是一個過於模糊的目標,可能無法引發我們的動力。
當一個人開始面對以往所逃避的事情,能獲得什麼呢?他會清楚,當他走完這條路時,會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更平靜,也更幸福。當他逃避時,想達到的其實是一樣的效果,但結果卻恰好相反。當我們決定去面對一切時,首先感覺到的會是恐懼,但我們若持續下去,接下來便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動機,然後將它牢牢記住,因為調節情緒這條路很漫長。我想,在這條改變之路的盡頭所能獲得的豐盛成果,就是我們之所以進行這些改變的原因,任何人都不該錯過它。
#步驟二:理解正確的情緒觀念
實際上,人體的機能永遠都會自動恢復平衡。情緒調節,和心理以及人際關係的平衡有著密切關係。然而這種平衡並非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情緒並非永遠保持不變,而是會隨著周遭發生的事情而有所變化。情緒好,不代表活在天堂之中,彷彿所有的事物皆影響不了自己;情緒好也不代表將永遠保持幸福,不會受到任何痛苦。人們的情緒,有強有弱,有時開心有時難過,但我們相信,所有的狀態最終都會恢復。
有時,特別是當某些情緒超載了,或困住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將平靜想像成一個中立或平坦的狀態,但這和真正的健康相去甚遠。健康的狀態更像是大海,有時平靜,有時狂風暴雨,有著不同強度的海浪與潮汐,但最後總會回到最初的狀態。
#步驟三:捨棄無用的情緒機制
想要恢復情緒的平衡,不代表得做一大堆事情來平復自身情緒,而是要學會捨棄無用的機制,然後重新相信自己的情緒。就像騎腳踏車一樣,無須控制每個動作,不斷思考身體該傾斜多少、龍頭該轉幾度。若真的這樣騎,你可能馬上就跌倒了,或是會騎得很緊張而無法享受。當我們騎腳踏車時,只要讓平衡感,以及對操作的記憶自動導航,不用特別去注意,單純地享受風景就能騎得很好。學習騎腳踏車,和學習調節自身情緒一樣,重點都在於如何放手。
#步驟四:建立調節情緒的正確順序
許多管理情緒的方法,都和迴避、抑制及控制無關。這些方法,會在情緒處理的不同階段上發揮作用。如圖表2所示,想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就必須意識到它就在那,觀察並探索自己的內在。再來,無論發現了什麼,它的強度與長度如何,都必須允許自己去感受。第三階段,必須傾聽情緒想傳達的訊息。它們會發現有關於我們與這個世界的祕密,讓所有的感受相互交織,為我們描繪出現實的完整畫面。
第四階段是連結,你要和自己的身體與感受連結,以感知到這個情緒是屬於我們的;我們也要和自己的過去做連結,以便透過了解過去來理解現在怎麼了。你當然也要和他人連結,並分享他的情緒,但必須注意要能辨別出自己的情緒。第五階段,我們必須透過自身感受來幫助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什麼有幫助、尋求能調節自身情緒的方法,並接近能夠給予這些方法的人。最後,我們必須所有行動,找出支撐這個情緒狀態的需求是什麼?它將我們導向什麼結果?將把我們帶向哪裡?
#步驟五:辨認過程中的困難之處
改變是可以達成的,但在過程中也是困難的。這時,能夠諒解自己便非常重要。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停下來了解為何會如此,便能從自己身上學到很多重要的東西。當我們越了解情緒,則越有改變它的可能,而這更新、更寬廣的觀點也能夠幫助我們調節自身情緒。以下是一些人們在調節情緒的途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正確看待的觀點:
● 若我們嘗試了許多次,卻只有其中幾次能意識到自身情緒,這都是很正常的。
● 儘管我們的理性知道,所有的情緒都是好的,但只要看到生命中重要的人處理不當一次,從中吸取到的經驗,就可能會在其他時候間接變成我們的負擔。沒關係,這時我們只需理解它,並將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區分開來就好。
● 我們可能會覺得,和自身或他人的情緒連結會拖累自己,但其實只要多加練習,這樣的情況就會減少。
● 認知到自己才是需要改變的人,或許有點困難,甚至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因此人們便習慣等待其他人先改變。當然,要是其他人也能改變的話,事情便簡單多了。但我們必須認知到,若能在這過程中專注於改變自己,成功的機會便會大很多。
● 情緒感受本該幫助到自己,但我們卻為此和自己生氣,或感到羞愧。縱使我們知道照顧自身情緒很重要,也努力這樣做,但舊有的習慣仍會牽制我們。這些都很正常,只要我們繼續努力,這種情況便會越來越少。
● 改變可能讓我們感到恐懼。例如:因為擔心得面對衝突,而不想表達自己的憤怒;因為太怕犯錯而不敢嘗試等。我們必須不斷嘗試,最後將發現它的結果其實沒那麼糟。
即便遇到這些困難,也不應該讓我們放棄嘗試改變。當困難出現時,我們應該將它們視為一種重要的學習。唯有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才能為未來設計出更好的演練機會。當你能用理解的心看待自己,便能幫助自己突破困難,並對於如何改變有更實際的期待。
#步驟六:改變,從今天開始
前面談到了許多的困難,以及為了掌握新事物,可能產生的失敗狀況,藉此我們更能明白,想要能持之以恆需要多大的毅力。了解調節情緒能有所收穫,並且人人都能做到,這件事很重要。正如同鐘錶裡的複雜機械構造,我們的調節系統也能夠自行調整、重新設定,並成為一種精確且有節奏的自動裝置,告訴我們目前所處的狀況,以及接下來的生活會面臨什麼。
前面幾個步驟總是比較辛苦的。只要我們的調節系統建立的越好,就越不需要去關注它,因為它將能夠憑直覺自動運行。但一開始,我們必須將整個裝置拆開來,把每片零件散開,了解它是如何組裝的,並仔細評估系統的每一個部分。這需要耐心,但這個過程很值得。
就從今天開始吧!情緒調節系統的改變,並非巨大的變動,更像一個耕耘的過程。若我們開始做一些微小的改變,例如:每天花一分鐘來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腦袋中閃過的想法以及自身的情緒等,那麼這顆小小的種子便可能結出大大的果實。想等待最適當的時機再開始進行,那麼你可能永遠都等不到那個時刻。
.
本文摘自《#壞情緒_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
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
作者:安娜貝爾.岡薩雷茲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因為之前有朋友在留言的時候,提到如何平復自己情緒的問題,我特別找了這本書,也請出版社授權比較完整的篇幅,加上圖表,希望能幫到版面上朋友的忙。另外,這也是昨天直播講到的非認知能力,歡迎參與昨天的贈書直播。
照顧自己的情緒,也要長期養成習慣。尤其如果我們小時候不被允許表達情緒,長大之後,就更要靠自己把情緒找回來。
我自己是把情緒視為好朋友,理智很重要,但情緒的聲音也要兼顧。越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理智與情緒也越能走向平衡。
祝願您,能允許情緒自由,試著讓它來幫助我們生活!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改善情緒 在 Claire Chiu Youtube 的評價
正念(mindfulness)的意義是:活在當下,對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進行如實的觀察,不加入任何個人的評斷與意見,就只是觀看。正念靜心為的是練習將心時時刻刻回到當下,不跟隨自己的感受情緒念頭起舞,讓自己成為靜心的參與者與觀察者,注意到自己的心所發生的一切,而不去貪愛或者抗拒。 😇
歐美的科學家早已發現靜心的好處有:確實改善情緒問題、改變大腦海馬區灰質密度、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增進慈悲心、減輕痛苦、提昇專注力、提昇創造力、減少焦慮、對治憂鬱症.... 這些都由科學家獲得了驗證。
此「正念靜心」音頻的內容參考自葛印卡老師的內觀法以及德寶法師「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一書,主要以正念觀察呼吸為主。
音頻主要分為三部分:
首先,帶領大家放鬆身體,然後開始專注在氣息進出鼻子的感受。
第二,是一整段的空白,沒有任何背景音樂。旨在讓大家專注於呼吸,不被背景音樂所影響而分心。中間還會有幾處提醒大家從紛飛的念頭回到呼吸。
第三, 以自己在靜心過程中獲得的喜悅與平靜傳送給眾生做為結束。
此次發行的正念靜心分為20分鐘與40分鐘版本。20分鐘版本適合入門的靜心者,每天20分鐘正是適合入門練習。 進階的靜心者可以聆聽40分鐘版本(中間空白時間較20分鐘長,可以有更多安靜時間專注於呼吸)。 初次練習靜心,請放輕鬆不急不徐地來練習,不強迫自己必須馬上就坐上20分鐘,而是要以持續為目標,每天的持續練習會比強迫長時間的靜坐來得更加有效果。
一開始練習靜心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頭腦(心)就如猴子般騷動吵雜不已,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更要練習正念靜心,學習讓自己如實觀察(內觀)心所發生的一切,不加以評斷、抗拒或貪愛任何感受與念頭,如此持續練習,必會感受到正念靜心的妙不可言。
最新公開-- 正念靜心20分鐘完整版,請至:
https://youtu.be/VqwxKU2tehA
⭕️ 正念靜心MP3 ⭕️
購買正念靜心20分鐘MP3(適合入門者):
https://gum.co/zIQTu
購買正念靜心40分鐘MP3(適合進階者):
https://gum.co/mQjg
發行專輯的初衷:http://www.asiaqhht.com/recordings.html
專輯旁白:靈魂心旅程催眠療癒工作室Clair Chiu
專輯錄製:台灣奇思家錄音室
專輯發行:靈魂心旅程催眠療癒工作室
網站:www.AsiaQHHT.com
Blog:www. asiaqhht.blogspot.tw
Email:jouage@gmail.com
臉書粉絲頁:靈魂心旅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2JZTErWBrI/hqdefault.jpg)
改善情緒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評價
https://www.hypnohealinghk.com
https://www.facebook.com/hypnohealinghk
冥想或靜心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真正的修行者會以靜心作為修行的方法之一,而最終目的在於解脫,達到涅盤,脫離輪迴之苦;而現今更多人以靜心作為緩減壓力、培養耐性、改善情緒、建立正面思維、平靜心境、與內我連結的工具。
靜心方法有無數種,沒有哪一種比較好,只有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
當你的日子有功,你就會開始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及反應模式,你會發現自己行動背後的習性反應,我們每一次對事情的反應都在我們的大腦內一次又一次的加深那條神經路線的記憶。正如你比較容易向家人發脾氣,你的大腦就很容易讓你做出向家人作出發脾氣的反應。我們一生中已累積了很多負面的習性反應,第一步我們要覺知這些習性反應的存在,再以新的反應替代舊有的習性反應,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會創造一條新的神經路線,若日子有功,就能以正面的反應取代負面的習性反應。
要保持覺知,靜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開始學會連結你的內我,你的存有,它是你的根本,你的創造力、無條件的愛、憐憫心,所有正面的能量,通通都是你的本源,你不需向外尋找平靜或愛,而是向內重新連結屬於你的品質。
當我們活在三次元的空間,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線性的,由過去現在到將來,而煩惱、壓力或痛苦通常都是對過去的回憶或對未來的幻想所造成,苦的來源很多時都是來自對過去的回憶或對未來抱有期待的失望,所以我們要覺知當下的感受,觀察呼吸或靜心是幫助我們專注於當下的技巧。
唯有當下這一刻才是真實的,好好的活在當下,唯有當下這一刻你可選擇怎麼做,好好地做好這一刻,你才能改變未來,甚至改變過去的能量,而我們無法掌握未來是因為宇宙裡有無限可能的組合,每一件發生的事都是一件集體創作,因為發生的事(果)總有「因」,但我們無法看清所有的「因」,所以亦無法掌控未來的一切!可是,你的努力總會為你的未來貢獻了一點一滴,因為你亦是那無限可能性中的其中一個變數,你是能改變自己的未來的!
還有一個喜訊就是我們的大腦根本分不清真實或想像出來的事物,已有很多科學家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當我們經歷真實事件,或用大腦想像同樣事件,我們的腦波會有一樣的變化,所以現在有很多靜心方法都滲入了觀想(Visualization)的技巧,而觀想亦是催眠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讓個案在意識轉變狀態下去真真正正感受想要發生的事情,這也等同在大腦內創造了一條新的神經路線。若你相信有平行時空的話,這等同在另一個次元創造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D6iz9iCYCI/hqdefault.jpg)
改善情緒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假期後遺症】周一已經無精神 仲食白飯白麵包只會攰上加攰
打工仔最憎星期一,因為假期後遺症會特別眼瞓,即使不停飲咖啡亦趕不走睡魔,但營養師Minnie表示,原來只要食得正確,就可以醒腦提神,令全日有精神工作。
Minnie表示,維他命B雜是輔助酵素,是參與人體能量代謝及神經傳導功能的重要營養素。其中維他命B6更是血清素合成不可缺少的關鍵成份,對改善情緒有很大幫助。因此含豐富維他命 B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香蕉、堅果、燕麥、牛肉、三文魚、綠葉菜、糙米和一些五穀米,均有提神作用。
相反,會令人無精神的食物,通常都是一些升糖指數高食物,如白米、白麵包。原因是這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被迅速分解,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立刻提升。由於葡萄糖是腦部的能量來源,進食後能在短時間內令大腦專注力活躍,但血糖升得快亦跌得快,當血糖急降時,便會開始覺得疲倦,大腦專注力亦會減少,令人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營養師又提醒,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奶茶雖然有助刺激中樞神經,達到提神效果,不過如長期攝取,就有可能造成倚賴,若偶然不飲就有機會造成頭痛、疲倦及專注力下降。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打工仔 #星期一 #假期 #後遺症 #咖啡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TyTD3Za-g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