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單元-幼兒腦部的神奇發育」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嬰兒出生後,沒有自己求生存的能力?」
我生第一胎,看著還是嬰兒的女兒
我腦中就冒出這樣的疑惑
直到生了第二個孩子才算有找到謎底
可能你覺得我的問題很奇怪
嬰兒出生本來就只會哭、跟需要人抱啊?
但若你跟其他哺乳類動物比較:
剛出生的小馬立刻就學會站立
剛出生的斑馬甚至15分鐘便會奔跑
海豚生出來就會游泳....
是人比較不好?還是另有隱情?
表面上看起來,其他哺乳類生物似乎比人類厲害
但這些「求生機制」反而成為它們發展的限制
非人類的哺乳類動物,腦部在出生前就將線路組裝完畢
因此一出生「跑、站、游泳」這些求生本能
反應力遠高於於人類
然而,他們有點像是一台組裝好硬體的電腦
一出生就靠這些配置好的硬體來達到行為生存
出生後,就僅靠這些反射來生活著
(當然像海豚、狗狗都可以經過再訓練,
但可能需要非常多次的練習,才達到訓練效果)
然而人類則不太一樣,在出生的前幾年
(也就是我們稱為「嬰兒」的階段)
他們剛出生時,並不配備哺乳生物的求生技能
(例如:你看哪個嬰兒一出生就會走路的?
頂多偶而動一動腳、笑一下賣萌、再翻個身
爸媽或阿公阿嬤,就開心到一個不行)
他們用著極度緩慢的速度,
學習哺乳動物才剛出生就自備的「生存伎倆」
(例:七月坐、八月爬、甚至一歲才會走路...)
那我們在這段時間,腦部難道在放空嗎?
這段看似無用的小時光,
卻是腦袋發展的重要時刻
這些賣萌的小生物,
他們的腦部正受環境淺移默化的影響
剛出生的嬰兒,腦細胞數量跟成人差不多多
而發展的秘密在腦細胞的「連結」
剛出生的嬰兒,大部分的神經元並未連結
然而在生命的頭兩年,神經元開始迅速的連結
(嬰兒腦部,每秒甚至可多達兩百萬個新突觸連結)
換言之,這時的嬰兒像是個大海綿
吸收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例如:觸覺刺激、感官刺激、語言刺激)
所以第一個結論是:「出生的嬰兒盡量給予各種新鮮刺激」
當嬰兒接近兩歲時,腦中神經連結達到高峰
(若跟成年人相比,是一般成年人的兩倍)
兩歲多孩子開始學習著「剪枝」
也就是學習刪減掉不必要的連結,留下重要連結
第二個資訊:「反覆出現的會被留下、少出現的會被修剪掉」
換言之,重要的、需要被教育的
然而孩童腦內比你更加複雜
(他們小小腦袋瓜中,多了你腦部兩倍的連結)
因此你必須在三提醒他們,
反覆地說明,增加他了解
這個教養或技能必須留下來的必要性
他才有機會學習到這個資訊需要留下來的重要性
第三個資訊:「抑制孩子,創造力會被修剪掉」
雖然我不諱言地,
我女兒有時候太over會被我叫去罰站
但盡可能不要設限他的各種可能
順著他們腦部的發展,讓他們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在爸媽允許的狀況下,
給他們豐富的選擇跟學習刺激
孩子會用你想像不到的狀態,
記憶跟學習著,那些大人看似不可能學習的資訊
當然這不是全部的理論基礎
但我猜這一切,對於正在摸索跟思考的家長
可以也帶來一些小小的想法
所以分享給正培育小小幼獸的偉大父母們 ><
#附上看到媽媽就流口水的兒子
幼兒感官學習理論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八卦
⋯⋯活動已截止⋯⋯
[好書推薦+送書]- 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組-全套4本
《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跟我來!》、《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花園》、《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動物》、《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是大?還是小?》
★全新開發的《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系列,利用黑、白、紅三色圖形,激發嬰兒在識別形狀與特徵的能力。
這套獨特的幼兒啟蒙書,結合了新生兒視覺發育的科學和蒙特梭利教育理論,依照一歲前寶寶感官特性,0到12個月的幼童對黑、白、紅三色的視覺反應最好,而創造一系列培養圖像感知的精美插畫,以黑白對比界定事物的外型,配上最能吸引寶寶注意的紅色,引導幼兒的視覺與心智發展。
本系列特別針對0到12個月大的幼兒設計,讓寶寶認識動物和植物的形狀,了解大小的概念,並透過循跡觸摸建立手眼的協調性,是寶寶第一次接觸世界以及親子共讀的絕佳讀物。
1.《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跟我來!》
眼睛帶小手,跟著小路走~
書中插畫帶有紅色細節,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而黑白對比明顯的曲折路線能同時刺激觸覺和視覺,讓小朋友的手與眼球同步移動,培養手眼協調能力。現在就和寶寶一起,用手指觸摸書中凸起的路線,從起點的圖走到終點的圖,開始探索世界吧!
2.《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花園》
樹木、花草、昆蟲……奇妙的自然!
走到花園裡會看見那些東西呢?書中有許多能刺激視覺印象的黑白圖形,紅色細節特別能引起寶寶的注意。現在就和寶寶一起欣賞美麗的花園吧!
3.《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動物》
這是什麼動物呢?
這裡有好多動物啊!書中輪廓鮮明的動物圖形,都帶有能吸引寶寶的紅色細節。那些紅紅的地方是什麼呢?現在就和寶寶一起來認識動物吧!
4. 《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是大?還是小?》
西瓜和草莓,鱷魚和老鼠……哪個大,哪個小?
什麼是大?什麼是小?書中輪廓鮮明的黑白圖形,都帶有能吸引寶寶注意的紅色細節。現在就和寶寶一起來認識大小吧!
★本書特色
以蒙特梭利教育法為基礎
專為0-1歲小朋友設計的蒙特梭利三色學習書!
實踐幼兒視覺研究與蒙特梭利理論的腦部開發繪本:小孩出生後的第三個月開始會辨識紅色,本書以黑、白、紅三色作為主視覺,有效引導寶寶的視覺發展
★各式各樣的主題:動物、水果、蔬菜,讓小朋友從圖畫認識這個世界
★結合蒙特梭利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精神,因應兒童天賦自由發展,開創潛力
的無限可能
★硬頁紙板印製,不易撕破也耐摔,安全圓角設計
………………………………
『送書活動來囉』!
我們這次將會抽出四位幸運者,每人可以得到《蒙特梭利寶寶啟蒙繪本》套裝書的其中一本喔!
方法:
1.「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連結的「書本詳細介紹」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我想要得到這本書,因為⋯』,並tag兩位好朋友,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0/12/22 - 2020/12/2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5217?loc=P_br_60nq68yhb_D_2aabdc_B_1
幼兒感官學習理論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八卦
這兩天早上跟「 #臺中市第六區居家托育中心」的褓姆們分享「0~2歲幼兒成長遊戲」
1️⃣ 0~2歲的幼兒依據【認知發展理論】來看,屬於感官動作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遊戲大多圍繞著玩自己的身體為主,例如躺著吃自己的手,吃自己的腳,發出一些伊伊啊啊的聲音,或是當孩子會爬會走的時候,就動個不行享受著動作所帶來的回饋感。
2️⃣ 0~2歲的幼兒依據【性心理發展理論】來看,屬於口腔期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動不動就喜歡把手上的物品往嘴巴裡塞,除了透過口腔的刺激滿足安全感外,同時也透過嘴巴來認識手上的物品,您就會發現,只要他碰過的玩具,幾乎都會沾滿了口水,所以這時,您除了要注意衛生外,也要留意孩子不小心拿到過小的物品塞進嘴巴裡。
3️⃣ 0~2歲的幼兒依據【動作發展里程碑】主要都是在學習肌肉力量,發展平衡協調能力,包含了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所以每當孩子發展一個動作階段,您就會發現,孩子都會很忙碌的運用當下發展出的技能四處探索空間環境,讓您想要制止他也很難。
4️⃣ 0~2歲的幼兒依據【心理社會理論】來看,是發展信任與自主表現的階段,所以多給孩子安全感,多給孩子肯定,您就會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動機就會越高,假如您動不動就制止孩子,動不動就不理會孩子,孩子就容易對環境產生焦慮,甚至懷疑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
🤔0~2歲的幼兒成長遊戲在家可以怎麼做呢?
雖然0~2歲的孩子沒什麼特別性或是具有噱頭性的遊戲可以進行,不過0~2歲幼兒可以玩的遊戲卻很多,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要的很簡單,對生活也充滿了許多的好奇,只要生活中的任何一件新鮮的物品或是一項發展出來的動作,都可以讓孩子玩很久,例如一個箱子,孩子會把東西裝進去又全部倒出來,反覆的樂此不疲,或者是一顆小球,會試著自己丟出去,然後自己再去撿回來,常常玩的哈哈大笑,又或者當孩子學會翻身、爬行、或是學會走路了,任何一項學習到的動作都可以重複動個不亦樂呼。
0~2歲的孩子遊戲,很簡單,您只要陪著他們一起玩,一起瘋,多一點攀爬、多一點爬行、多一點移行,再來多一些口語對話、多一些姿勢語言、多一些表情動作,最後再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把玩、多一些互動,您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場景都可以成為孩子的遊戲項目。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幼兒感官學習理論 在 幼兒多感官學習5大教學策略!開啟多感官探索之旅激發孩子的... 的八卦
... 感官學習的好處,再藉由品格教育課程的並行,有效提升孩子的多元智能! 幼兒多感官學習是什麼呢?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從出生0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