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爸媽自己來講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不講,他就只能從班上其他同學的「開玩笑」中學習,如果對「性」一開始的學習,是和語言霸凌、髒話、性別歧視、身體歧視、不當碰觸連結,那之後要改,就麻煩了。
最近因為性別多元議題,網路上常出現「#不知道怎麼教小孩」的言論。
我想,作為醫學訓練出身,又做教育的我們,應該是可以自己想出一套方法,來教小孩有關「性」的各種事情。
✅ 教學重點
關於青春期發育,直接定義為「人類這種生物」就是如此,就像蝌蚪會長腳、收掉尾巴,變成青蛙(這個小學生會懂),人類從小朋友長成大人,也會有些改變。
這樣的切入點,可以避免小孩厭惡自己的發育與變化。很多小孩會不喜歡自己胸部變大、腳毛變長,這是因為在學校,性徵發育幾乎都是被取笑的對象。
作家長的,就是協助他建立知識的自信,甚至還能反擊回去:「你不要笑,那只是你長得慢,還好意思說,人類發育本來就是這樣。」
最重要的是,你早期主動地跟小孩教過這些事情,他會知道,日後有問題可以問你,而不是去問一些很敢講很會開黃腔的同儕。
遇到可能危險的狀況,他會跟你講,問你的意見,而不是羞於啟齒、獨自承受。
✅ 教學素材
總教學時間,只需要約 40 分鐘。前 5 分鐘暖身,先用他們都自己翻過的繪本(詳見內文)進入狀況,從卡通圖去認識大人與小朋友身體的不同。
這繪本價值很高,主要適合幼稚園左右的孩子。如果你只有小學生要教,直接看「青春期」節目是可以的。
記得,口氣要平靜、客觀,就像你在描述上弦月、下弦月、滿月、超級月亮一樣。你當科學知識教,小孩就會當科學知識學。
✅ 教學成效考核
講完後,我花了約 30 分鐘出了張考卷,給小孩考了 1 個小時。考核設計為 open book(其實是 open computer / open internet),也鼓勵 team work,減少挫折,增加複習效果與自信。(內文提供學習單檔案)
吃完晚餐後,小四女兒主動問:「為什麼只有男生的保險套,而沒有女生的保險套,那如果男生就是不想用的話,怎麼辦?」看來教育的效果不錯,於是我就繼續跟他講有關性自主、疾病傳染、合意性交法定年齡、懷孕的經濟考量面向等等。
知識可以帶來勇氣,知識可以帶來平靜。一起協助孩子,面對複雜世界。
✨ 素養教育:現代家長的必修課
💗 就從這個暑假開始,和孩子一起學習吧。
💗 2019 / 8 / 10(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刻報名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課程講師(#整堂課滿滿的蔡校長)
蔡依橙,知名小孩教養部落客,以符合數位時代潮流、順應小孩天分、給小孩廣闊的思考與視野等等特色著名。因創辦「新思惟國際」,有如新型態學校,江湖人稱「蔡校長」。
📍 互動實作時間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
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教孩子正確使用3C產品
讓 3C 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瞭解素養教育是什麼
懂得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 深度教養對談
由功力深厚的蔡校長主持,那些網路上沒辦法談的教養問題,都在這堂課能夠被討論回答,你的問題,或許也是其他家長的煩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八卦
這次是我被嚇到了。
那天晚上睡前,跟孩子一起看政論節目,這集講到中國的人民日報開始重提鬥爭,主持人作了些解釋,並說明目前像郭台銘這樣的資本家,可能是整肅的對象。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忽然在上面這個畫面,說了一句:「喔,這個就是那個德國人!」
我一開始想,德國?過了幾秒才想起來,我在暑假有空時,曾經跟孩子講過幾章 Politics for Beginners,由他們自己選主題,其中一個就是共產主義。裡頭提到,馬克思是德國人!
說實在話,過去我也被中華教育所限制,被許多家長網友說動,認為孩子或許太小,不適合講政治,所以當初跟他們講這本的時候,花了七個晚上、講了七章,就停下來了,認為概念可能太複雜,加上對小學生來說,英文生字很多,雖然都背得起來,但隔天考他們的時候都在唉唉叫,想說不要增加太多壓力,也是個好理由,暫停一下。
但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孩子對於資本家、工人階級、馬克思的論述,甚至馬克思是德國人,都還記得一清二楚,能在看 YouTube 的時候立刻抓回相關的記憶,表示他不是死背的,而是真正與他的認知體系相結合,擁有意義,擁有互文性(context)。
我幫把他抓過來問,你還記得「共產宣言」的英文嗎?
他想了一下,跟我說 The Communist Manifesto。我又嚇了一跳。
即使我自認在小孩教養上已經很自由,也努力打破過去成長的時代環境給我的觀念限制。但我發現,孩子的潛力還是比想像的更大,我自己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必須更仔細的注意孩子的改變,以及他們的表達。
🚩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的素養?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literacy/
▌延伸閱讀
➤ 6 個在旅行中,對孩子的整體能力培養的小技巧。
➤ http://bit.ly/2IyRRQd
➤ 旅行中,晚上無聊時,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
➤ http://bit.ly/2ATMTcB
➤ 帶著孩子讀紐約時報,步驟、方法與成果分享。
➤ http://bit.ly/2MLtDn6
➤ 去麥當勞吃飯,上臉書發文,也能學到生活素養。
➤ http://bit.ly/31Anrnp
「素養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沒有邊界,或者我們應該說,「邊界,是自己定義的」,不是課本學門定義的,不是教學進度定義的,不是課本自修定義的,不是考試範圍定義的。
這樣的引導、整合、輔導,很難要求一次要管 30 個小朋友的學校老師幫忙。即使家教老師,跟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夠久,也很難去串起這一切。跟小孩一起生活的我們,是最適合的老師。
《素養教育工作坊》,我們將分享,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瑣事,你可以怎麼觀察自己的小孩,並做跨領域的引導整合。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教過的,孩子會記得,即使是政治學的複雜知識也一樣。
➤ http://bit.ly/2MA9hOL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既然學會用 3C,就架個部落格,讓孩子學習歷程吧。
🔹 2019/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八卦
『一個小六、一個小二,我想就實驗看看,結果比預期好。』
我發現這則的英文,比之前我分享的新疆報導甚至更簡單,簡單到你會感受到,紐約時報為了擴大其世界訂閱讀者群,特別調低英文難度,以簡潔且常見的字彙撰寫,並不舞文弄墨。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How China turned a city into a prison / The New York Times
以下分享我的方法,以及孩子的理解成果。
▌教學步驟
▪跟孩子說,要來認識 737 Max 8 為何墜機。兩個都有興趣,於是小六女兒跟小二兒子都來到電腦前。
▪每一段文字出現時,我請女兒讀一次英文,在讀不順的時候,補充幾個他們不懂的單字,做點說明。然後請小六女兒,用中文講解給小二的兒子聽。
▪兩個都確定懂了,才換下一頁。整個講完約 20 分鐘,其實蠻快的。
▪跟他們說,作業是用自己的 iPad 開網頁,並錄影解說,上傳 YouTube。
▌學習成果
對小六女兒來說,難度算是剛好,錄影一次就 okay 了。我想對國中生來說應該更沒問題。
小二的兒子在理解上沒問題,只是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牽涉到整合跟組織,就比較辛苦。他自己說,錄了大概五六次,才認為夠好。
影片中,兒子常常說「我覺得你們可能不懂我在說什麼」,但其實我覺得不錯了。兩個孩子第一次自己閱讀國際新聞並講解,就能有這樣的程度,算是還行。日後多多練習,應該會繼續進步。
兩個在給我 check 影片結果時,我都覺得第一次這樣已經很棒,也都給他們應得的建議和鼓勵!
總之,紐約時報的多媒體報導,如果發現有英文難度低的,可以帶著中小學生一起閱讀,算是將英文閱讀、翻譯、解說、國際時事結合在一起的素養訓練,可行性已確認。
女兒的,建議 2 倍速
https://youtu.be/wi-OvQRSZeU
兒子的,建議 1.5 倍速
https://youtu.be/Qo_TTysHD8Y
🚩 寒假、年節出遊前的必修教養課程,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年前僅此一場,開放報名!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自助旅行,晚上無聊時,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
➤ http://bit.ly/31V8qxo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架部落格,一點都不難,2019 最後一班。
🔹 2019/11/30(六)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特別在開課之前,我都會邀請學生把自己的狀況、把自己的想法跟需求,盡可能的整理寫信告訴我。
那當然對於一些課程來說,它可能還會有「個別教練」的這樣的規格,那我就會更直接的知道,大家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他的內在狀態裡,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他想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然而,這麼多年的累積下來哦,我聽了很多、很多人告訴我,很多、很多的問題,那為什麼呢,我們一直是要專注在「人際」這一塊?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每一個人生命裡多數的問題,幾乎都指涉於他人;可能是跟某個人的關係,或者是跟某一群人的關係。
甚至於有一些問題放大到,比如說「生涯」好了;「生涯」可能是你跟這個社會,這個生存世界的關係。而這個社會,跟生存世界由誰組成?還是由「人」組成。
所以小到一般的交友、親子關係,跟特定的部屬、同事、上司,這些人的相處;大到是否要重新選擇親密關係,要繼續走下去,還是要離婚。
或者是生涯上面的選擇,我要不要換工作、我要不要轉職?我到底是要做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符合社會的期待,爸媽的期待,去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工作?這些問題。
那其實聽了這麼多這樣下來,我幾乎發現一件事情,大家都想要自己過得更舒服。這個「舒服」不一定是感官上「錢多、事少、離家近」這樣的膚淺的部分。
這個「舒服」可能是一種內心的自在,一種不需要負擔這麼多、不需要解決這麼多問題。或者是說的深刻一點,一種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就可以跟這個世界、跟其他人好好相處的運作模式。
好,那現在問題就來了,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就可以跟他人、跟這個世界好好的相處。那麼萬一回到根本,是我們的習慣本身就有問題呢?
那這個時候,難道是要世界或他人配合我們,變成是一個不甚美好,或者是一個扭曲的樣子嗎?
又或者是有些人,就會到一種哲學的討論。那萬一別人或者是這個世界,就本身就是扭曲的;那難道我要改變我的習慣,變成是一個扭曲的別人,或扭曲的社會一份子嗎?
這問題的答案很難,我也沒有把握能夠好好的回答。但是呢,在這麼多年的經驗裡面,我發現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大家都想要「舒服一點」。
而從這個出發點,我更想要跟你談我的發現,就是大家用什麼方法,來幫助自己更舒服一點?
所以囉,我很難跟你定義,到底是要配合別人、配合世界,還是配合自己,叫做舒服。但是呢,我們怎麼樣調整出,一個自己舒服的方式?
這個方法的選擇,我遇到有些人,當他自己的生活裡,遇到自己不舒服的狀況的時候,他想要讓自己回到舒服的狀態,於是他選擇的策略,就是去「調整別人」。
他可能會在我面對面的教練,或者是寫信告訴我,他的狀況的時候;他告訴我他的期望,大概的描述是「如果今天老闆不凶我就好了!」
「老師,我到底要怎麼做,讓我的父親跟我講話的時候,態度能好一點?」、「我到底應該怎麼辦,讓我的伴侶不要嫌棄我?」或者是「我可以怎麼做,讓別人不要來煩我?」
你或許聽出來了,在這些表述裡面,都是指向於「他人」。叫做「別人只要不怎麼樣就好了!」所以呢,他的信念當中有一個很穩固的「自我」,叫做我都不要動,我要「調整別人」來配合我自己。
那每一次,我遇到有這樣的朋友,告訴我這樣需求的時候,我在心中其實很想第一時間告訴他,叫做「我並沒有能力解決你的問題」。因為我教的是你怎麼樣去面對自己、調整自己,我不是教「巫術」!
是你在我面前,不是那個「讓你不舒服的人」在我面前,所以我只能陪伴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我沒有辦法透過跟你的互動,去改變你的爸爸媽媽、你的上司同事、主管部屬…等等等的,這些不在我面前的人。
然而我也遇過另外一種人,當他自己生命裡,發生了那些不舒服的狀況的時候,他選擇的策略是「調整他自己」。
比如說,他可能跟我說:「老師,你可以告訴我,當我的父親對我疾言厲色的時候,我可以怎麼回應;或者是我可以怎麼想這件事,讓這件事情不影響我?」你聽出來了沒有?
他並不是去指涉於「他人」,他並不是企圖從我這邊得到一個方法,讓他的父親閉嘴。而是他希望透過跟我的互動,找到一個方法是,當他的父親又在碎念、又在對他疾言厲色的時候,他怎麼樣調整他自己,可以不受影響。
或者是有些人,在面對生涯的選擇的時候,當他想要調整的是「別人」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用那種二分法,二選一的方式來問我問題:「到底是要做自己,還是要配合這個社會的價值觀?」
可是呢,一個願意調整自己的人,他問我的方向可能就會是:「我怎麼樣在盡可能的,朝向自己想去的目標的狀況底下,並且在這個社會裡,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方法?」
也就是說在他的心裡、在他的信念裡,並不是二分法的選項。而是從一個現況就是如此,我願意去接受現況,然後找出最適合的調整;並且朝向自己方向,這樣的一個思考途徑。
就好像是,如果我們航行在大海上,如果你沒有辦法控制海象,沒有辦法控制風浪。那麼我可不可以盡可能的,一方面提升我的船隻的安全性;而二方面避開暴風圈,就算是繞路,一樣可以到達我的目的地。
所以,今天跟你分享這個部分,有一個想法,就是2019也開始了。今年的你,在面對生命裡的「不舒服」的時候,你想要調整別人,還是想要調整自己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如果在今年,你想要更有效率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更靠近自己的夢想,那這一門課是你絕對不能錯過,一個線上學習的機會。
我會從回到本質的方向與角度,讓你知道我們的大腦是怎麼運作?並且透過切換我們大腦運作的方式,去找到自己效率最佳化的方法。
讓你能夠活出一個既實踐夢想,又能夠兼顧生活的平衡人生。希望你不要錯過,這難得的學習機會,期盼我們在線上相會,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如何運用多感官教學? - 香港教育城 的相關結果
「多感官教學法」是幫助學生透過互動,把「眼看」、「耳聽」、「口唸」和「手寫」等都動員和配合起來,更有效地學習。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2005). ... <看更多>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多感官教學在智能障礙學生的應用 -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由此可知,多感官教學即是利. 用多重感官,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動. 覺等多種通道教學( multi-modal teaching),來提升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 習成效。 參、多感官教學 ... ... <看更多>
多感官教學定義 在 多感官教學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在英語教學內容中加人多種的感官線索,綜合影像、聲音、觸感和動作等感官記憶,從而有利於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同時開啟聽、做、看等感覺器官讓學習者的學習經驗因這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