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師太 開講】
有些人說,老師~你不是TRX的講師
為何你自己做訓練時,都沒用TRX
反倒是做重量、舉重比較多?
呵呵~這有很多因素的
一來,運動中心不方便我懸掛
二來,你「只」看到我一部分的訓練
三者,舞蹈體操底,動作協調本來就好
我更需要加強的是力量與連動
許多人對肌肉力量的認知
就是簡單地從
肌耐力、肌力、肌肥大、爆發力等分類來理解
甚至加上時間變項組成週期
分為純粹肌力期、基礎力量期
肌肉肥大期、最大肌力甚至爆發力期
然而~這都只是針對
肌肉訓練的成果與週期來思考
在策略上呢?好像顯少著墨
甚至現在在訓練界又分成兩大極端
「動作功能導向」與「力量表現導向」
有些人甚至把TRX定義為功能導向
奧林匹克舉重定義為力量爆發導向
硬是把訓練分成兩端點
站在兩端點評論另一端點的價值
認定功能訓練者只追求功能卻無法產生對抗性
或認為力量訓練只有力量沒有細節
容易受傷也容易喪失協調
其實~這兩個都沒有錯
訓練本就只存在訓練者個人的喜好
並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定論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當作對事物判斷的依據
應該把對被訓練者最有效的訓練途徑
當作最好的決定準則為出發點
具有 #傷後復健 與 #運動表現強化
這兩極端訓練能力的我
在訓練中,我更強調
#獨立後整合 #整合後獨立 這兩個依據
受傷後,需要很多的獨立式訓練
先把局部的力量加強
等到局部力量有了之後
必須在丟到整個動作連結中吃連動
有了連動後,必須在動作路徑中
繼續找尋不夠或衰弱的點
再進行「獨立式強化」來補強
最後還要再丟進連動式動作路徑中
完全不是誰好誰弱的討論
而是時期、需求與狀態的評估
在動作選擇上
這張圖應該可以給大家一些想法
TRX是個很容易誘發全身連動的訓練
幫助你穩定軀幹、連結各個部位
但就因為它在單一動作中驅動了多元部位
因此對單一部位的訓練功效就會比較低
如果你喜好「局部腫脹」、追求「肌肥大」
或是復健強化中想獨立某一肌群避開代償現象者
#局部式肌力訓練 或許是你的選項
局部式訓練的判斷依據不在量的大小
在著重的部位參與
量小走復健或穩定
量大走肥大或塑型
而想要肌肥大的人
可以把TRX當作訓練前暖身
讓周邊肌肉喚醒,穩定
之後再執行局部訓練時,更不容易產生代償
關節壓力也比較小、動作路徑更穩定
如果關節很不穩定,或是復健後局部力量已經足夠
想要把力量延續到與周邊肢段進行溝通
此時TRX這類的「#整合式肌力訓練」就很適合
其透過肌群間的神經肌肉整合,提升動作效能
根據現今市場的分類,比較像是「動作優化式訓練」
讓你把動作做得更好,透過動作牽拉筋膜
刺激更多肌群參與,讓腦部神經訊號更多元
多數對身體鍛鍊沒特殊要求
只追求健康、順暢、無痛需求者
這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你是運動員,或是運動愛好者
想要追求更多力量的展現,甚至自我挑戰
「#連動式肌力訓練」就會是你的選項
奧運舉重動作是連動式訓練動作的 #選項之一
還有許多連動式訓練可以幫助創造產力效能
除了力量之外,還強調「效能」
要用最短的時間把負荷従A點移動到B點
需要學習對地心引力的借力、身體力量傳導
甚至到最後的力量釋放與輸出
這類型的訓練就會希望紀錄每種運動數據
負荷移動的速率、腳步接觸地面與推凳的時間差
動作產出的表現(高度、遠度)
甚至移動負荷的重量與效度
要走到這裡~多半是有一定訓練經驗者
甚至對運動有著莫名的自虐情操才做得到
也必須承擔一定程度的訓練風險
當然~還有一種訓練我把它叫做
「#不顧一切式肌力訓練」
不管你用了什麼樣的策略
就是努力把重量舉起、推出
或許會犧牲一點關節穩定、或許會用最大關節角度
但那目的都在鎖住關節,透過結構的支撐
創造出最大的肢體剛性,讓軟組織能產力
健力就屬於這一類的技術
更需要高深的訓練技巧、指導與監控
肌力訓練是門學問
不是有去推重量就會有效
要從技術、週期、目的、能力...等許多部位
進行分析、監控與探討
今天~話多了點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
在台灣開課,面對面地跟大家分享
#這只是我的觀點
#你可以聽你也可以不信
#無論如何卻不能不練
#玩人體
#信念教育學院
很難懂嗎!?難懂就請教練幫你
別以爲訓練一定能自修
自修就會好我幹嘛還花二十多年在進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Podcast #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 #何立安 本集節目由美國止滑訓練衣【A7 Bar Grip】贊助播出 折扣碼:【CHIOUGRR】享優惠折扣! 🔗 A7官網傳送門:https://www.a7tw.com/ 🔥 A7夏日免運節,官網即日起至8/1,消費滿$1,000,全台超商免...
學習自我效能量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有人看論文快,有人卻很慢?
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 緊急插播 🔥 4 月班即將額滿!
🔹 全新梯次|4/17(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名額倒數|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因為,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
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
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
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 特別公告 🔥 4 月班即將額滿!
【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是你!】
🔹 全新梯次|4/17(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年輕研究者的起步首選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不需跑 IRB
☑ 不需花錢請助理蒐集檢體
☑ 不需要砸錢一次一次的進入加值中心
☑ 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醫療相關人員
☑ 只要能組成研究團隊,還可擁有飛快的發表速度。
▎3 階段,快速引你入門。
✓ 實例教學
以「指定論文」為核心,不講空泛概念,與您分享研究規劃技巧、論文架構、Meta-analysis 的重要關鍵。新思惟,珍惜你的週末進修時間,不廢話,直接講重點。
✓ 互動實作
使用「指定論文」的原始資料作為學習素材,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配合講師與助教的協助,從 Excel 內的數據開始,經過統計軟體,變成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被 SCI 期刊刊登,離你不遠!
✓ 課後回饋
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給予回饋,用多年的指導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
▎學員見證
🗣 PGY 結束前,讓自己走出「論文初學者」。
「不論是課前提問、課堂分享新手常遇到的問題,或是課後 Q&A,我覺得講師們的建議都非常實際且切中要點。希望上完課的自己能趕緊加快腳步、學以致用,將課堂的收穫轉換為實際的產出!」
🗣 爬再多文,不如親自扎實地上一堂。
「這是在學校或醫院絕對沒辦法學到、體驗到的,不得不說,這本秘笈手冊真是太厲害了!從打開軟體,對陌生介面感到滿滿自我懷疑,到跟著指引做出 forest plot & funnel plot,自我效能感直逼最高點。這不是情緒化,跑出好看且能發表的圖片,就是這麼激勵人心!」
📣一日工作坊,幫你省下試誤的時間,學術快速起步!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學習自我效能量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為什麼有人看論文快,有人卻很慢?
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因為,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
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
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
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7 月班報名踴躍已額滿,8 月班請把握機會!
【現在投資自己,下一個登上 PubMed 是你!】
🔹 全新梯次|8/2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年輕研究者的起步首選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不需跑 IRB
☑ 不需花錢請助理蒐集檢體
☑ 不需要砸錢一次一次的進入加值中心
☑ 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醫療相關人員
☑ 只要能組成研究團隊,還可擁有飛快的發表速度。
▎3 階段,快速引你入門。
✓ 實例教學
以「指定論文」為核心,不講空泛概念,與您分享研究規劃技巧、論文架構、Meta-analysis 的重要關鍵。新思惟,珍惜你的週末進修時間,不廢話,直接講重點。
✓ 互動實作
使用「指定論文」的原始資料作為學習素材,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配合講師與助教的協助,從 Excel 內的數據開始,經過統計軟體,變成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被 SCI 期刊刊登,離你不遠!
✓ 課後回饋
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給予回饋,用多年的指導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
▎學員見證
🗣 PGY 結束前,讓自己走出「論文初學者」。
「不論是課前提問、課堂分享新手常遇到的問題,或是課後 Q&A,我覺得講師們的建議都非常實際且切中要點。希望上完課的自己能趕緊加快腳步、學以致用,將課堂的收穫轉換為實際的產出!」
🗣 爬再多文,不如親自扎實地上一堂。
「這是在學校或醫院絕對沒辦法學到、體驗到的,不得不說,這本秘笈手冊真是太厲害了!從打開軟體,對陌生介面感到滿滿自我懷疑,到跟著指引做出 forest plot & funnel plot,自我效能感直逼最高點。這不是情緒化,跑出好看且能發表的圖片,就是這麼激勵人心!」
📣一日工作坊,幫你省下試誤的時間,學術快速起步!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學習自我效能量表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SBD怪獸Podcast #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 #何立安
本集節目由美國止滑訓練衣【A7 Bar Grip】贊助播出
折扣碼:【CHIOUGRR】享優惠折扣!
🔗 A7官網傳送門:https://www.a7tw.com/
🔥 A7夏日免運節,官網即日起至8/1,消費滿$1,000,全台超商免運!
📍下單U Bag運動後背包,全台宅配免運!滿額再享A7好禮
📍滿$3,000贈A7手工香氛皂1個
📍滿$6,000加贈A7運動帽1頂
.
#46 心智訓練《全面啟動?》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Part 5.【SBD怪獸Podcast】最重要!
📍 10. 心智訓練|心智工具
➤ 心智訓練是具體可操作的一套技術,也可以向上適應。
➤ 增強心智之前,需要先取得增強心智的工具
➤ 先學習使用心智工具,才可藉由心智工具變強壯。
➤ 直銷團體喊口號,擁抱大會:沒用~~~~
➤ 心智工具:【目標設定】【自我對話】【意象訓練】【情緒策略】動機/注意力控制...等等
➤ 【目標設定】短期目標與規劃,策略性訂定目標。💪
➤ 『恆心』與『毅力』是稀缺資源,容量有限,不能隨意浪費。
➤ 目標設定,關鍵在於:『有挑戰性』&『可控管』的目標。
➤ 遠程目標設定討論,與目標設定失敗舉例,小女生學游泳破奧運紀錄?
➤ 自我效能,【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
➤ 可控因素:成功為成功之母。不可控因素:失敗為成功之母。重要!🔥
➤ 一年的平均,三年的平均之進步設定與觀察。
➤ 可控因素要以『目標設定』來控制。👍
➤ 學習判斷:可控因素 / 不可控因素,再以目標設定來執行。
➤ 目標設定,練習編排。
➤ 虎爸虎媽?保加利亞式訓練?
➤ 動機策略?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差別在哪裡。
➤ 自我決定論的內在動機:自主性,勝任感,歸屬關係感。
➤ 【意象訓練】:在腦海裡重新複製經驗。
➤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差異在哪?
➤ 腦海重複經驗的意象引導訓練要點:
1. 【意象清晰度】👍 靜態
2. 【意象操控度】👍 動態
➤ 以上兩點的深入解析與解說,重要!🔥
➤ 主觀角度,旁觀者角度,對於意象操控度的重置?
➤ 意象訓練經驗,回饋到真實表現的討論與具備要件。
➤ 成功運動員在競技舞台上的高超表現與欣喜歡呼,其實已經在他腦海裡重複千遍?
➤ 『心理疾病』(憂鬱/躁鬱症或其他),需要諮詢心理醫師尋求協助。
➤ 『心理狀態功能不佳』,則可藉由運動心理學提供學習與進步。
➤ 需要『心智高功能表現』的相關領域:商場,戰場,考場,競技場....等,都可藉由心理學來強化。
➤ 考試的覺醒策略?Arousal
➤ 最佳功能區,不一定是最高覺醒區?最低最高狀態說明。
➤ 舉重與健力選手所需要的Arousal程度不同?越高越好?
➤ 倒U理論?個別差異,工具掌握度。
➤ 比賽結束的那一刻,絕對是人生最特殊寶貴的經驗。
➤ 何博士在運動心理學的相關經驗分享。
📍 11. 【伸展】
➤ 伸展發展到極限,會與力量相衝突?BUT你的柔軟度已經到極限?
➤ 可開發之活動度/柔軟度:『髖關節』,『肩關節』。
➤ 【不建議伸展腰椎】體操選手?討論與說明
➤ 臥推拱腰:縮短行程,斜下推,自然拱腰之相關討論。
➤ 健力臥推世界紀錄的變態觀察?肢段比例
➤ 因為健力競賽規則的引導,成為某種程度的柔軟度競賽,與力量相違背?
➤ 籃球選手的肢段比,爆發力相關討論。力量 v.s. 速度。
➤ 力量表現,與槓鈴成績表現的偏差觀察。
➤ 想在某項運動出類拔萃?重點是慎選爸媽?
➤ 坐姿體前彎?NO!!!不要弄這個!
➤ 柔軟度的動作選擇?如果還想做重量的話,不要選擇伸展脊椎的伸展動作?Why?
➤ 腰椎自然活動度:保存,但不增加?胸口碰腳尖?那是什麼。
📍 12. 【睡眠】
➤ 新冠失眠?作息不正常,晝夜顛倒?
➤ 訓練恢復,最重要的手段是:睡眠!
➤ 睡眠劑量 7~9小時的連續睡眠,1~2小時的補充睡眠(或半小時),有規律訓練者所需。
➤ 監控HRV心跳變異率?晨間血糖高低?反應睡眠品質。
➤ 肌力訓練,需要睡眠來收割。
【自我對話|自我書寫】心智訓練補充:
➤ 隨筆書寫,列舉問題,找出精準關鍵字。
➤ 化繁為簡,整理脈絡。
➤ 提出逆轉自我對話,將負面轉成正面,舉例。
➤ 雙瓢飛舞?滿滿的正能量?三小.....
➤ 需利用書寫,而不是隨想式的掉回負面思考的漩渦.....
➤ 【情緒策略】未來有機會再聊。
➤ 12個方針總複習。
#SBDTaiwan #邱個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學習自我效能量表 在 1.2.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改善項目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