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師太 開講】
有些人說,老師~你不是TRX的講師
為何你自己做訓練時,都沒用TRX
反倒是做重量、舉重比較多?
呵呵~這有很多因素的
一來,運動中心不方便我懸掛
二來,你「只」看到我一部分的訓練
三者,舞蹈體操底,動作協調本來就好
我更需要加強的是力量與連動
許多人對肌肉力量的認知
就是簡單地從
肌耐力、肌力、肌肥大、爆發力等分類來理解
甚至加上時間變項組成週期
分為純粹肌力期、基礎力量期
肌肉肥大期、最大肌力甚至爆發力期
然而~這都只是針對
肌肉訓練的成果與週期來思考
在策略上呢?好像顯少著墨
甚至現在在訓練界又分成兩大極端
「動作功能導向」與「力量表現導向」
有些人甚至把TRX定義為功能導向
奧林匹克舉重定義為力量爆發導向
硬是把訓練分成兩端點
站在兩端點評論另一端點的價值
認定功能訓練者只追求功能卻無法產生對抗性
或認為力量訓練只有力量沒有細節
容易受傷也容易喪失協調
其實~這兩個都沒有錯
訓練本就只存在訓練者個人的喜好
並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定論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當作對事物判斷的依據
應該把對被訓練者最有效的訓練途徑
當作最好的決定準則為出發點
具有 #傷後復健 與 #運動表現強化
這兩極端訓練能力的我
在訓練中,我更強調
#獨立後整合 #整合後獨立 這兩個依據
受傷後,需要很多的獨立式訓練
先把局部的力量加強
等到局部力量有了之後
必須在丟到整個動作連結中吃連動
有了連動後,必須在動作路徑中
繼續找尋不夠或衰弱的點
再進行「獨立式強化」來補強
最後還要再丟進連動式動作路徑中
完全不是誰好誰弱的討論
而是時期、需求與狀態的評估
在動作選擇上
這張圖應該可以給大家一些想法
TRX是個很容易誘發全身連動的訓練
幫助你穩定軀幹、連結各個部位
但就因為它在單一動作中驅動了多元部位
因此對單一部位的訓練功效就會比較低
如果你喜好「局部腫脹」、追求「肌肥大」
或是復健強化中想獨立某一肌群避開代償現象者
#局部式肌力訓練 或許是你的選項
局部式訓練的判斷依據不在量的大小
在著重的部位參與
量小走復健或穩定
量大走肥大或塑型
而想要肌肥大的人
可以把TRX當作訓練前暖身
讓周邊肌肉喚醒,穩定
之後再執行局部訓練時,更不容易產生代償
關節壓力也比較小、動作路徑更穩定
如果關節很不穩定,或是復健後局部力量已經足夠
想要把力量延續到與周邊肢段進行溝通
此時TRX這類的「#整合式肌力訓練」就很適合
其透過肌群間的神經肌肉整合,提升動作效能
根據現今市場的分類,比較像是「動作優化式訓練」
讓你把動作做得更好,透過動作牽拉筋膜
刺激更多肌群參與,讓腦部神經訊號更多元
多數對身體鍛鍊沒特殊要求
只追求健康、順暢、無痛需求者
這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你是運動員,或是運動愛好者
想要追求更多力量的展現,甚至自我挑戰
「#連動式肌力訓練」就會是你的選項
奧運舉重動作是連動式訓練動作的 #選項之一
還有許多連動式訓練可以幫助創造產力效能
除了力量之外,還強調「效能」
要用最短的時間把負荷従A點移動到B點
需要學習對地心引力的借力、身體力量傳導
甚至到最後的力量釋放與輸出
這類型的訓練就會希望紀錄每種運動數據
負荷移動的速率、腳步接觸地面與推凳的時間差
動作產出的表現(高度、遠度)
甚至移動負荷的重量與效度
要走到這裡~多半是有一定訓練經驗者
甚至對運動有著莫名的自虐情操才做得到
也必須承擔一定程度的訓練風險
當然~還有一種訓練我把它叫做
「#不顧一切式肌力訓練」
不管你用了什麼樣的策略
就是努力把重量舉起、推出
或許會犧牲一點關節穩定、或許會用最大關節角度
但那目的都在鎖住關節,透過結構的支撐
創造出最大的肢體剛性,讓軟組織能產力
健力就屬於這一類的技術
更需要高深的訓練技巧、指導與監控
肌力訓練是門學問
不是有去推重量就會有效
要從技術、週期、目的、能力...等許多部位
進行分析、監控與探討
今天~話多了點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
在台灣開課,面對面地跟大家分享
#這只是我的觀點
#你可以聽你也可以不信
#無論如何卻不能不練
#玩人體
#信念教育學院
很難懂嗎!?難懂就請教練幫你
別以爲訓練一定能自修
自修就會好我幹嘛還花二十多年在進修....
Search
不顧一切式肌力訓練 在 肌力訓練基本概念2 中軸穩定四肢發力 - YouTube 的八卦
肌力訓練 基本概念2 中軸穩定四肢發力 ... 足夠的運動單位徵召,才能產生真正的 訓練 效果!! ... 自由重量/固定式器材效果差很大,你不知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