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即將來到秋天🍁的第二個節氣 #處暑,相較於夏天,是否有感覺空氣漸漸變乾燥了呢?其實在秋天這個季節中,的確特別乾,尤其需要注意呼吸道的保養,中醫常說 #秋燥傷肺,就是指說乾燥容易讓肺、喉嚨、氣管乾癢,進而引發 #咳嗽 喔~
如果🍂秋天咳個不停😥,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先按按身體的 #穴位 做緩解,下方這4個穴位我都滿推薦的,每個穴位的功效略有不同👇
#定喘穴:能止咳平喘、治療氣喘特別有效。
#太淵穴:能補肺益氣、止咳化痰、治胸痛。
#天突穴:能治療喉嚨痛、哮喘與咳嗽。
#雲門穴:能止咳、舒緩關節、並舒緩胸痛。
📌大家可以參考圖片中的穴位位置喔
#如果咳嗽合併發燒請立即就醫
#咳個不停記得要注意咳嗽禮儀喔
太淵穴位置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八卦
禁針禁灸穴首見於《黃帝內經》,但其不是說禁針或禁灸,而是說不小心的話或可會發生事故的。在《素問•剌禁論》中提到,「剌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膺中就是中府穴,為手太陰肺經,又名膺中俞、膺俞、膺中外俞,是肺經的募穴,手足太陰二經之交會。針中府穴過深易引起氣胸,產生氣短窒息的症狀,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晉皇甫謐編著的《針灸甲乙經》已經開始說到禁針禁灸,如神闕「禁不可刺」,人迎「禁不可灸」,石門「女子禁不可灸刺」。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若針刺會產生諸多不良反應;人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灸會產生很不好的反應。石門穴乃任脈之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女性懷孕的話,此穴會較不合適,所以說是「女子禁不可灸刺」。
唐朝醫學巨著《外台秘要》,宋·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明•張介賓寫的《類經圖翼》,對禁針禁灸都有不同的增論。明代楊繼洲原著、靳賢補輯重編的《針灸大成》一書,載有禁針歌、禁灸歌各一首,總結了前人的認識。
3個頭部禁止針灸的穴位
◎腦戶穴
督脈,首先出自《素問•刺禁論》,按摩可治頭重、頭痛、眩暈、項強,但如果針刺太強,穿入腦部,會刺到延腦,會導致猝死;有「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之說,尤其是嬰幼兒,所以要小心。
◎玉枕穴
足太陽膀胱經,古名玉枕骨,穴居其上,故名。《針灸甲乙經》:「挾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針灸的危險之處同腦戶穴,也是怕傷到延腦,所以要小心。
◎承靈穴
承,承受也;靈,神靈也,天部之氣也。該穴名意指頭之天部的寒濕水氣由此匯入膽經。屬足少陽膽經穴,主治頭痛,眩暈,目痛,鼻淵,鼻窒,多涕。穴位位置在頭部,當前髮際上4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針刺時要沿皮刺,太深仍是怕傷到腦部。
由上述例子,我們可知,針灸處若內有重要臟器者,是要小心的,如雲門穴,手太陰肺經,位於胸膺部,內有肺臟,《針灸甲乙經》曰「不可深刺。」再來是有大血管通過者要小心,如人迎、手五里穴下有大動脈通過,《針灸甲乙經》曰「人迎刺過深殺人」。還有一些特殊作用的俞穴,如三陰交、合谷具有活血通經、墮胎的作用。故明朝高武寫的《針灸聚英•禁針穴歌》提到:「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
大紀元台灣網:http://tw.epochtimes.com/
線上訂報:http://order.epochtimes.com.tw/
太淵穴位置 在 我中醫你 Facebook 八卦
👨🏻🦲:「歐拉歐拉歐拉歐拉歐拉!!!」
🧑🦲:「木大木大木大木大木大!!!」
👨🏻🦲:「怎麼可能? 你區區凡人參,藥鬥力居然和我平分秋色?」
🧑🦲:「你沒注意到節氣嗎? 在你這種不懂養生的人眼中,每個日子都一樣吧? 」
👨🏻🦲:「難道是⋯秋分?!」
平分秋色,即秋分,
原意味著晝夜各得一半,也是冷熱季節正式交替的日子
這段期間表現出秋天典型的涼燥
養生之道如下:
注意肺系疾病以外,例如:感冒、過敏、氣喘、皮膚病
40~60歲的人則要注意耳中風的可能
📍食膳養生原則是:養血潤燥
之前提過的梨、山藥、芝麻、黃豆⋯等,都可以考慮
這裡再推薦一個:【核桃】
甘、溫、歸肺、大腸與腎,
可以潤肺歛肺,
尤其是久咳🗣或老人家的肺腎氣虛,更有針對性
📍《黃帝內經》:「肺主收,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
意思是說秋天要多吃酸味的食物助收斂,少吃辛辣的食物防辛散,
除了之前推薦的葡萄,還可以考慮【山楂】
山楂,味酸、甘、歸經入脾胃、肝
可以幫助消化,和胃生津、
酸甘化陰,防秋燥傷陰
由於可以消油膩肉積,也有益於血管的保養
要注意的是,他可以幫助消化,卻不是真正補脾胃的藥
如果胃潰瘍的人,食用上就要多注意啦❌❌❌
📍穴位養生介紹兩個肺經的穴位:太淵、列缺
✋【太淵】肺經原穴,拇指側的手腕凹處,也是中醫把脈的位置之一
補氣的要穴,平喘止咳化痰,最能體現「肺朝百脈」的穴位
🤚【列缺】解風寒效果,又為絡穴,
可絡手陽明大腸經而走頭面,正所謂「頭項循列缺」,
尤其針對感冒而致的頭項不適
秋分養生就介紹到這邊啦
#健康 #生活 #養生 #中醫 #學習 #知識 #養生之道 #中醫師 #養生餐 #我中醫你
#秋分 #節氣 #茯苓 #jojo冒險野郎
太淵穴位置 在 太淵穴:理血通脈,宣肺平喘,清泄胃熱 - PTT新聞 的八卦
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穴位解剖】. 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拇長展肌腱 ... ... <看更多>
太淵穴位置 在 太淵穴-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肺經濁降的陰液在此匯聚而成小澤。 1.太淵,「太」,大並達到了極至的意思;「淵」,深澗、深洞的意思,此處是指穴位的形態。故名「太淵穴」。 2.太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