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誤很大
許多父母對於「副食品」這個議題,有著許多的迷思誤解。奶爸Dr. 整理了一些跟大家分享一下。
補充說明:
#糖:
父母必讀的兒童甜食注意事項
因為過多的糖份、熱量,會儲存變成脂肪
除了兒童肥胖、蛀牙問題外,甜食有什麼影響?
㊙影響生長激素‼️
㊙色素還會引起過動症‼️
㊙一杯多多綠超標3倍😵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
1. 2-18歳的兒童每天「人工添加糖」應少於6茶匙/25克
2.每星期最多喝含「人工添加糖」飲料240cc(是每星期唷)
3.小於兩歳的兒童不應吃任何「人工添加糖」
#鹽分:
英美等國的建議量為:
1歲內: <0.4g 鈉 (約1/6茶匙)
1 -3 歲:0.8g 鈉 (約1/3茶匙)
6-18歲:2.3g鈉 (約1茶匙)
台灣兒童統計顯示居然高達4克鈉,超標近一倍!大家不要忘記了:奶粉中本身也有鈉!幼童本身不太需要在副食品中額外加入鹽份。近年很熱門的米餅中的鈉含量也要注意喔!
本篇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吃鹽,是要注意不要過量。因為很多食物中隱藏著鈉(白吐司、麵包),不知不覺中很容易超標。口味是從孩童時期就開始陪養,并且一直跟著我們長大。父母也要少鹽飲食, 孩子跟著大人吃飯,才能一起吃得健康。
#大骨熬煮(更正資訊)
有幸能與好食課 林世航營養師討論: 豬肉不容易被鉛污染,就算是微量也是會以磷酸鉛的形式。結論:大骨熬煮後不會有鉛重金屬的問題,但是其營養成分不高,不含有鈣,也不特別建議給小朋友吃。
延伸閱讀:
#父母必讀兒童甜食建議 🎥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719575014875349/
#兒童可以吃鹽嗎?🎥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774405262725657/
參考資料:
http://www.aappublications.org/news/2016/08/23/Sugar082316
http://twkid.com/p/2647
http://www.nhs.uk/chq/Pages/824.aspx?CategoryID=51
https://sodiumbreakup.heart.org/how_much_sodium_should_i_eat
http://www.actiononsalt.org.uk/salthealth/children/
https://www.cdc.gov/vitalsigns/children-sodium/
https://health.gov/dietaryguidelin…/…/guidelines/appendix-7/
https://www.cdc.gov/salt/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949320
多磷酸鈉過量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八卦
副食品誤很大
2018更新版
#糖:
父母必讀的兒童甜食注意事項
因為過多的糖份、熱量,會儲存變成脂肪
除了兒童肥胖、蛀牙問題外,甜食有什麼影響?
㊙影響生長激素‼️
㊙色素還會引起過動症‼️
㊙一杯多多綠超標3倍😵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
1. 2-18歳的兒童每天「人工添加糖」應少於6茶匙/25克
2.每星期最多喝含「人工添加糖」飲料240cc(是每星期唷)
3.小於兩歳的兒童不應吃任何「人工添加糖」
#鹽分:
英美等國的建議量為:
1歲內: <0.4g 鈉 (約1/6茶匙)
1 -3 歲:0.8g 鈉 (約1/3茶匙)
6-18歲:2.3g鈉 (約1茶匙)
台灣兒童統計顯示居然高達4克鈉,超標近一倍!大家不要忘記了:奶粉中本身也有鈉!幼童本身不太需要在副食品中額外加入鹽份。近年很熱門的米餅中的鈉含量也要注意喔!
本篇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吃鹽,是要注意不要過量。因為很多食物中隱藏著鈉(白吐司、麵包),不知不覺中很容易超標。口味是從孩童時期就開始陪養,并且一直跟著我們長大。父母也要少鹽飲食, 孩子跟著大人吃飯,才能一起吃得健康。
有幸能與好食課 林世航營養師討論: 豬肉不容易被鉛污染,就算是微量也是會以磷酸鉛的形式。結論:大骨熬煮後不會有鉛重金屬的問題,但是其營養成分不高,不含有鈣,也不特別建議給小朋友吃。
#開胃藥:
開胃藥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止吐藥,有時候會被拿來當成開胃藥—Primperan ,可能出現所椎體外症候群EPS的疑慮。
#吃飯時候的習慣:
看著平板/電視,請巧x大神、YouXube姐姐來陪吃飯,旁邊的大人趁他專心盯著螢幕的時候,順利把他餵完,好像 #完成了一件事情、可以去洗碗、或者繼續做下一件家事、或是跟朋友聊天。
當下把飯餵食完,是完成「當下」的事情,但是飲食習慣/餐桌禮儀是「長久」的。當然如果只是偶爾,那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把這樣的習慣,每一餐都周而復始,讓孩子覺得是理所當然。
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吃飯(不看平板手機),正向回饋讓他有成就感,也同時培養他:「自己做得到的事情,要自己完成」的觀念。當然也要父母從旁隨時注意他會不會嗆到的問題。
如果是採取BLW自動離乳的方法,也要請父母在一旁隨時留意。
另外有些家長會跟我反應說,小朋友都要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或者都要追著餵,每一次吃飯都要一兩個小時。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要盡快導正,要讓他覺得大家吃飯的時候都是好好坐著吃,坐在餐桌餐椅。吃完後再玩耍,各個時間有各個規律的作息,久而久之就會有概念了。
還有一件事情要勸一下大家,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左手拿筷子,請不要「矯正」孩子。人類本來就有10分之一的人口,是左撇子。不要覺得不方便,或甚至不吉利。這是孩子的一部份
#左手夾菜_右手按追蹤偶的instagram: https://goo.gl/EgNyYr
延伸閱讀:
#父母必讀兒童甜食建議 🎥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719575014875349/
#兒童可以吃鹽嗎?🎥 https://www.facebook.com/drblackeye/videos/774405262725657/
參考資料:
http://www.aappublications.org/news/2016/08/23/Sugar082316
http://twkid.com/p/2647
http://www.nhs.uk/chq/Pages/824.aspx?CategoryID=51
https://sodiumbreakup.heart.org/how_much_sodium_should_i_eat
http://www.actiononsalt.org.uk/salthealth/children/
https://www.cdc.gov/vitalsigns/children-sodium/
https://health.gov/dietaryguidelin…/…/guidelines/appendix-7/
https://www.cdc.gov/salt/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949320
#副食品 #誤很大 #食物 #加工食品 #糖 #鹽 #運動飲料 #均衡飲食 #米餅 #兒童 #兒科醫師 #兒科醫師
多磷酸鈉過量 在 趙強營養師這樣說 Facebook 八卦
💢#攝取過多添加於食品的磷會使你的血壓上升!
由於目前市售的許多加工食品中,會另外添加磷酸鹽,以至於許多人不論是外食或自行烹調,只要多吃一些加工食品,很容易就吃到高量的磷酸鹽!!
有慢性腎臟病(CKD)的人應該減少攝取含磷量高的加工食品,但是,對於健康人而言,#磷酸鹽吃多了是否有害健康?
一份關於腎臟功能正常的人額外攝取磷酸鹽的研究報告發表在2018年的美國腎臟學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註]~~
20名平均23歲左右的受試者,飲食中額外添加磷酸鈉 1 mmol/公斤體重/天
這篇論文刊登在2019年 impact factor為9.274的醫學雜誌,實驗內容我就不在此贅述了。
結論如下:
腎功能正常的人,增加磷酸鹽的攝取量,可以明顯地增加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和心率(pulse rate, PR),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增加交感神經的活動。
血壓上升,不只會危害心臟,更會大大增加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會!
#我知道大部分加工食品的磷酸鹽添加量合乎法規
#但因為加工食品氾濫的現代人很容易磷攝取過量
#所以不需要再跟我說這些都是合法使用......
💢真心建議大家,#少吃添加磷酸鹽的加工食品,尤其是在買以下商品時,應該要看看「成份標示」,是否添加了磷酸鹽!
1️⃣香腸、火腿、火鍋餃、丸、捲之類的加工品(不論葷素)
2️⃣餅乾零食,如洋芋片.....
3️⃣沖泡式飲品,如三合一咖啡、二合一咖啡、奶茶.....等
4️⃣汽水、可樂
💖#不怕血壓變高的人可以喝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配洋芋片
💖#吃好吃的加工火鍋料一定要配汽水才能讓你的血壓high起來
【參考閱讀】食品添加磷酸鹽是否有害健康
https://professorlin.com/2020/05/13/食品添加磷酸鹽是否有害健康/
[註]
A Controlled Increase in Dietary Phosphate Elevates BP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Jaber Mohammad, Roberto Scanni, Lukas Bestmann, Henry N. Hulter and Reto Krapf
JASN August 2018, 29 (8) 2089-2098; DOI: https://doi.org/10.1681/ASN.20171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