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剛剛走了。」
.
7月18日早上10點,老妹的訊息傳了過來。
一瞬間我還無法正確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花了半秒意會過來後
我趕忙打了電話過去,立刻就聽到老妹支離破碎的哭音:
「哥我們該怎麼辦......?」
.
嗨大家~不好意思消失了將近兩個禮拜的時間
事實上就是從這個訊息開始
不只我的粉絲團完全空白,連平日的工作效率都變得奇差無比。
好幾次我都想把這幾天的事情寫下來,不過最後都寫不下去
但最後我還是告訴自己:寫下來吧......
就當作是一個結束、也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吧。
.
身為一個寫歷史的人,「死亡」是一個很常見的主題
但當這些事真的發生在自己周圍時,那真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瞬間我只覺得自己好沈重,雖然想要取消今天行程
但連滑開手機的力氣都沒有、心裏只想:就這樣讓一切都放水流吧。
上一秒鐘還心心念念覺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現在竟然可以這樣毫不在乎了
.
在前往醫院的途中,我開始回憶起回來台灣後的一切。
坦白說,當我三年前剛從德國回來、創立海獅說這個粉絲團的時候,家裡反對的音量是很大的。
什麼叫「用說故事引起大家對歐洲史的興趣」?、什麼叫「成為學術圈與大眾的橋樑」?
長輩只看到:你就是收入不穩啊!!
.
不管我怎樣解釋,家中的長輩根本就不懂、當然也不贊成:
「不要再玩了,你趕快給我去找份正經的工作!」
面對家庭的壓力,再加上那時候的我根本還沒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好像現在也還沒找到@@)
所以也無法說服家人自己到底要怎樣活下來,只能嘴硬的反駁:
「我就是要這樣做!」
.
在整天就這樣吵個沒完時,我原本心想奶奶一定也不懂
畢竟網路臉書IG這些東西,離80多歲的她
真的太遙遠了。
.
我猜對了,奶奶的確不懂。
但是她的反應卻跟其他只會用命令語氣說話的長輩不同
有天晚上當我在寫文章時,
奶奶突然一拐一拐地出現在我房間
一邊問我錢夠不夠用,然後一邊拿出幾千塊塞給我。
.
「你先拿著,這些錢我也用不到.....」
.
一年前,奶奶罹患了老年憂鬱症。
這其實也有點跡象。記得在事情發生的一天晚上,我看到奶奶在回到自己房間前
和我囑咐了一句:「你要好好聽大人的話喔。」
那時候我沒想太多。不過隔了一天之後
我回家後才聽到消息:
奶奶自己一個人,坐車到我們的家墳那邊企圖自殺!
.
那天晚上,我走進奶奶的房間
被救起來的奶奶無力躺在床上,但是看到我,卻還是盡力擠出一絲絲笑容。
我抱著她,和她說了好久。要她不要想太多
但是從那天起不知道為什麼,我都覺得每天她好像都離開我們一點點
留下的只剩下一個空殼,沒有反應、也吃不下東西
不過就在某天回家後,家人很憤怒的跑來問我:
「你是不是現在還一天到晚在跟奶奶說,你生活很困難、都賺不到錢??」
.
我當下被問的一頭霧水,奶奶得憂鬱症了欸,我怎麼可能講這種事?
但在我否認之後,家人又說:「那為什麼奶奶在說,她擔心你??」
.
那一瞬間我愣住了。
一瞬間千頭萬緒湧上心頭,現在連話都說不好的奶奶
一開口就是「擔心我」。
回到房間之後我就哭了。原因不是因為被誤會很委屈
而是覺得自己真的很廢:「馬的,都三十幾歲了
還這麼讓人擔心......」
.
時間很快來到頭七這天。
在法事開始前,葬儀社的工作人員要我爸擲茭
「來問問看,奶奶回來了沒。」
等到確定回來後,「來讓奶奶享用豐盛的餐點,後人一起念經迴向給奶奶喔。」
說完後,一家叔叔伯伯十多口人就在工作人員的導引下開始誦經
一剛開始我也是在跟著念,但是念著念著我突然停下來了
我抬起頭,無法克制的看著眼前的靈堂,看著眼前的祭品
不斷的心想:奶奶就在那裡......
.
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
在家人的誦經聲中,我輕輕的對著眼前的靈堂說:不要擔心了.....
「我會照顧好我自己.....
我會努力,照我自己的辦法
去改變這個世界......
.
.......我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謝謝奶奶
不要再擔心了。謝謝妳。」
.
哎,現在寫著寫著眼淚又掉下來了,我真的很廢。
但是隨著之後出殯、撿骨、移靈,悲傷的情緒終於逐漸消退
如今我們原本各分東西的一家人,現在坐在一起分享著自己對奶奶的記憶。
堂妹對我說:你知道嗎?奶奶真的超怕我們餓肚子
你知道她都會背著一個超重的背包,真的超重
然後自己坐公車來到東區,一打開
接著拿出一大袋自己做的.....蔥油餅。」
.
我終於笑出來了。真的看到了奶奶拿出蔥油餅的樣子
也許這就是葬禮。在這一切結束後,我們互相分享自己記憶中的奶奶
不知不覺中悲傷就這樣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盡是快樂的回憶。總之,就在消失兩個星期後
如今的我終於稍稍恢復過來了。謝謝大家,
.
海獅,回來了:)
#海獅說背後的故事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積沙成塔的2元黑輪 低價吸客來 成觀光景點 台南一位黑輪伯 他賣的黑輪全都是用當地盛產的虱目魚 吃起來格外彈牙 一支才賣2塊錢貴的最多是5塊錢 吃過的年輕人紛紛在網路上大力PO文推薦 一起看一看 這個兩塊錢黑輪創造的 百萬身價傳奇故事 ☞米糕小店絡繹不絕 大老闆也是座上賓 台北一家米糕店 不同於...
周 家 蔥 油餅 歷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你我的永和豆漿記憶】
永和豆漿在永和的原創店,你去過嗎?
生意鼎盛,尤其是消夜
舊時光裡沒有24小時連鎖超商
深夜裡想吃個燒餅喝碗豆漿
真的是搭計程車的車資比豆漿還貴
#永和好吃的還有很多
#店開不夜通宵營業
#驅寒妙品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8/09/23
圖說:台北市交通,永和清晨即景車輛行駛逆向車道,交通警察網開一面。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進榮
歷史新聞節錄
【1978-10-11/民生報/08版/餐飲】
南北各式點心早餐各有所長
【本報訊】港式、蘇式、北方飲茶之外,大小咖啡廳都賣西式早餐,三十五元至五十元之間,土司、火腿蛋、咖啡、果汁,一成不變,西式早餐最考究的是希爾頓飯店的早晨西式自助餐,菜式豐盛,二三知友,所費不多,足以增進友情,如偕情侶同餐,情調尤美。台北原始性的早點是豆漿大餅油條,本來豆漿店都開設在永和,為了要吃豆漿,不惜乘計程車長征,一套大餅油條,一碗豆漿,至多十幾元,車資卻要化一百多元。永和的豆漿店,它的特點是一天一夜廿四小時不歇,成為台北夜市觀光節目之一。自從「喜萬年」在忠孝東路開設以後,吃豆漿油條原始早點的不必捨近就遠了。最近市區內又陸續開了幾家,裝潢衛生都勝於永和。
【1978-02-25/聯合報/08版/萬象】
永和鎮上的小吃
豆漿、燒餅、油條 早已馳名大台北
油粿、肉羹、煎包 排隊立等蟹殼黃
【顧景唐】台北縣永和鎮與台北市不過半座中正橋之隔(北半橋屬北市。南半橋屬北縣),別看它地方雖小,十餘年來的發展卻很迅速,特別是小吃,種類繁多,物美價廉,且各有它的特出處,很值得做一個介紹。
過中正橋在頂溪站下車,行數十步,兩旁就是遠近馳名的豆漿店。
永和豆漿厚稠稠的,是它的特色,若干年前,端上一碗,浮面起衣,這種情形近年已較少見,雖然如此,永和的豆漿比起台北市或是其他地方那些淡薄得喝不出豆漿滋味的程度,還是勝上一籌。至於油條、燒餅由於調配得法,鬆脆適口,不黏牙齒,絕沒碱味,可說是老少咸宜。
每家除了歷史悠久的甜、鹹爐餅外,近年都有蔥油餅、蘿蔔絲餅和蛋餅的供應,此外加上小籠包、餃子等以增廣號召,花式上已不像過去那樣單純、保守。
永和豆漿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打從傍晚六、七時起至翌日上午九、十時止,店開不夜,通宵營業,給那些夜戲晚歸以及影視、歌星、演員、舞女、新聞從業人員……等人不少方便,尤其隆冬季節,熱騰騰一碗下肚,確是驅寒妙品。
走前數十步,右為文化街、左為竹林路,這裡匯集不少南北口味的小吃店攤,包括冷熱飲,點心、如肉羹、肉圓、麵線、魷魚羹、粽子、湯圓、包子、餃子、兔肉、牛肉、螺肉、火鍋、海鮮……各式俱全,彷彿台中市中華路的縮影,其中比較特色的是文化街永和戲院前的蝦仁羹和蛋包蝦仁,花枝魷魚羹(兩種混合)。竹林路原十七巷口(中信公司附近對面)有個江浙籍的露攤,專烘蟹殼黃、有蔥油、芝麻二種,每天早上六至十時,下午三至六時各製作一次,每爐六十個,上下午各出一、二十爐,特點是質料道地,香甜酥口,風味佳美,所以攤內全家夫婦兒女動員;攤外顧客立候,雖沒有大排長龍,但每製一爐,瞬息即罄;也有一人包下一爐,常使後到者徒手而返,現在雖已漲到二元五角一只,十餘年來盛況始終不衰。
永和路(竹林路附近)大康西藥房隔壁有家不過半間店面專賣紅豆湯、綠豆湯的小店,他的紅豆經過一番挑選,甜濃適中,火候到家,不像一般偷工減料,看起來濃稠稠,其實是加了太白粉的紅豆湯,吃不出一點紅豆味來,另外粥拌豆和苦茶,也有其與眾不同處,是愛吃甜點的老永和常喜光顧的地方。
復興街口華南銀行旁邊有個專賣油粿(芋艿和米粉製成的圓糕)的小攤,別看它到處有售,是浸在油鍋中文火慢煎瞧不入眼的點心,由於配料合宜,吃起來香噴噴的極有風味,很多常臨的老顧客,於裹腹充飢之餘,還要包幾個回去帶給家人甚至餽送親友哩。
隔壁小攤的蒸排骨,也是上菜市場主婦們喜歡解饞的所在,一到晚上,同一地點,代之而起的是個專賣各種蛇肉、蛇丸、蛇粉和蛇湯的攤子,可以說是永和最早、最久的獨門生意(現在樂華戲院對面也開了一家大店)。
仁愛街永和路口,有家店面不大的板鴨店,除了門市零售外,還兼代客燒烤、油淋、鹽水雞鴨,工候到家,味鮮肉嫩,鹹淡也適中。
仁愛街的右邊(原郵局對面),聚集了許多當歸鴨、當歸羊肉、鵝肉擔、海鮮等小吃攤,也是消夜、充飢的好去處。
一路前行,鄰近教會中和堂,近年開了家揚州食堂「味和園」,以硝肉、乾絲、豆沙鍋餅見長,干絲作料講究,滋味鮮美,鍋餅別有風味、硝肉也頗不惡。缺點是必須耐心等候,急性子和有事在身的人不宜作座上客。
樂華戲院對面(永和國劇社樓下)有一家賣生煎包的上海飯店,包的全是瘦肉,較之時下只見白菜和肥肉的生煎包子,確有霄壤之別;這家的油豆腐線粉湯也不賴,為便利上班人員進早點,早上特在戲院門口加設一攤供應。豆沙粽子的豆沙,全是炒製的真正純紅豆,非常可口。
肉粽也是揀選上肉醃製數天後才包,所以非常入味,絕非一般急就章浸泡醬油後即行包製的鮮肉粽所可同日而語。樂華戲院旁邊有個出售肉圓、魷魚羹、四神湯的小攤,營業不錯,其實隔壁巷子內類似的小吃店何止五、六家,但是生意可就比不上這個露攤熱鬧了。
樂華戲院的後門旁(自強路站下車的右邊巷子內)有幾家小吃店攤,其中最叫座的要算香肉,牌子很老,幾乎終年有賣,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一杯在手,嚼皮吐骨,其樂陶陶。要吃香肉,中山路、保平路上也有公開寫出招牌的,目前售價每碗三十元,火鍋六十元,香肉的來源是否有問題(如經過毒殺等等),筆者不敢保證,有意嚐試的吃客,請你自己鄭重考慮。
每屆夜晚,保福路一段是各種地攤薈集之區,熙來攘往,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其中有家專賣赤肉湯圓(帶有五香味的瘦豬肉湯糰)和芝麻湯圓的小店,祇要你走過,經常可以見到陳列著三、四十碗預先置就作料的湯碗,準備隨時將已經煮熟的湯圓,滾熱後供應顧客(唯恐臨時忙不過來),純粹台省口味,風味絕佳。
如果你搭二三八號公車或公路車去南勢角或中和鄉,在永和路站下車,對面有家餛飩大王,他們家的大餛純,堪與中華商場二樓的老牌溫州餛飩媲美;還有豆沙蟹殼黃,香酥甜美,恰到好處,算得上獨步永和。
福和路永和路口,有兩家毗鄰而居的吃食店:一是天津肉餅和肉粥,每種六元,調味得宜,食量不大的人,一個肉餅、一碗肉粥,十二元錢就可吃飽,稱得上價廉物美。一是隔壁孫東寶鐵板牛排、豬排(其實與台北中山北路某條巷子內的孫東寶扯不上關係)不過火候到家,不像有些店家烤得老老的咬它不開。
福和路中正路口有家掛著「雞肉飯」大招牌的小吃店,供應蚵仔煎、雞肉飯、肉飯、魚圓燙、肉羹、豬血湯………售價為五元至十三元,純粹台省口味,吃客用流不息,看似便宜,其實每種吃下來,一算數十元,胃口大的老饕也許肚皮還難填飽哩!
福和路上有家裝璜得很古典型的餅舖,綠豆糕、花生糕、杏仁糕、豆沙、豆蓉小月餅、老婆餅、雞油餅、盲公餅、核桃酥、鮑魚酥、還有每屆中秋的各式月餅……純粹廣東風味,十年前開設在中正路大新巷口,名既不彰、店也不大,由於製作精良,信用保證,始終如一(毫不減味),現在產品遍及台北市各區大小食品店(而且還有仿製品一較短長),那位由港來台打天下的中年女主人,終日周旋於店堂、顧客間,經營有方,業已名遂利就,成了富婆啦!
周 家 蔥 油餅 歷史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八卦
#台北最老的北方菜館
#天廚菜館
#擋不住肺炎疫情
#四月中旬準備休息兩個月
#老派中餐廳的代表
#很多故事的餐廳
#江南案情報員陳虎門所經營
#獨臂刀王王羽被襲擊的地方
#國父的兒子孫科有提字相贈
#因為怕失去所以要常去
心中一直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雖然最近在廣播節目中一直呼籲聽眾,不要突然停止平日的消費行為,否則有些行業會慘兮兮,其中包括應變能力比較慢的老餐廳。
果然,我最常去的天廚菜館也準備在四月中旬暫時休息兩個月,即使我在廣播中介紹它的北方菜餚,它的老派服務,它的歷史故事,它的總經理還是跑來告訴我,三、四樓的偌大餐廳裡,平日中午只有一桌,晚上最多三桌的殘酷事實。
今天帶我娘去天廚吃飯就覺得怪怪的,其實昨天打電話去訂位就怪怪的,天廚有供應烤鴨,可是從來不必事先預訂,因為每日供應量大,尤其是日本觀光客必吃,但昨天在電話中竟被詢問要不要吃烤鴨?
就像幾個月前發現天廚不再供應很有嚼勁的現拉手工拉麵炸醬麵,原因是生意不好,點心師傅用不了那麼多人,也因此不供應現拉的麵條。
怪怪的天廚是因為關閉了三樓,營業空間集中在四樓,我很少上四樓吃飯,也因此更認識天廚的歷史,民國六十年成立的天廚菜館的故事。
每次都站在電梯口的領檯姊姊是天廚的門面,也是熟客的朋友,總是笑容可掬,噓寒問暖的她,在民國六十六年就進入天廚擔任領檯的工作,一做四十多年,四十年來如一日,還是美女一位。
理平頭的邱經理是開店元老之一,每次來吃飯都要刻意看一眼寒喧一下,擔心他年紀大久站吃力,今天他帶我逛四樓的包廂,才知道五十多年前紅極一時的武打明星王羽,民國七十年在這𥚃被砍殺時,是他背著王羽從四樓逃到一樓,背得一身是血。(請用王羽天廚上網搜尋,維基百科寫得好像黑幫電影情節)
四樓包廂掛的字畫很多,其中居然有國父的兒子,前行政院長孫科「精調蔬饈,藝稱天廚」的提字,是送給第一任總經理陳萬策,就是江南案情報員陳虎門的父親。
牆上掛著許多國劇人物的水彩畫,落款是王藍,他以抗戰小說「藍與黑」聞名,我依稀有印象,保師傅說藍與黑曾被邵氏拍成電影,關芝琳的爸爸關山和林黛是男女主角,片子還沒拍完林黛就自殺了,所以男女主角相擁的最後一幕是替身上陣。
今天是用故事佐菜餚,但隱約間感受到員工即將面對無薪假的恐懼,令我有幾分不捨,這種隨時都有可能「剉起來」的未來,有誰不害怕?
珍惜台灣的老派北方菜館,從無照片全文字還分大中小份的菜單,從餐具到濕毛巾都看得到紅色天廚兩字,從每道菜都有綠色公筷還有服務生都一直要幫忙分菜,從一開始免費的奉茶到最後送上有罐頭水果的杏仁豆腐和熱呼呼的炸芝麻球,所有種種都是快要消失不見的老派餐廳的習慣。
去天廚菜館吃飯,人多就會點北京烤鴨,他的烤鴨靠甜麵醬調味,烤鴨餅是我愛的荷葉餅,厚皮有嚼勁,像我山東老爸的手感。但大多時候是點我們愛吃的固定菜色,像今天五人用餐,點了:
素拉皮,炸蝦球,蔥燒海參,糟溜魚片,豌豆雞絲,酸白菜炒牛肉,手擀家常炸醬麵,蔥油餅,韭菜盒,素蒸餃,牛肉餡餅,而涼拌白菜心和杏仁豆腐與炸芝麻球都是店家送的,別桌也有送。
保師傅去買單,刷了3300多元,肚子吃很飽,價格很實惠,老餐廳的刀工,調味,份量都有一定的標準,這幾年吃下來沒有太大改變,這就是在台灣的北方菜。
其實帶我媽媽出來吃飯,自己也很緊張,到底要上餐廳吃?還是去店𥚃打包帶回家吃?一整個晚上睡不好。
我問天廚有跟外送平台合作嗎?答案是沒有,因為不堪外送平台的三成費用,所以即使要外帶也要親自跑一趟。期待疫情快快過去,所有擔心都消失不見。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fb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youtube超級美食家
#中廣流行網FM103和中廣線上聽app
#每天中午11點和晚上6點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一周9集內容全新
周 家 蔥 油餅 歷史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積沙成塔的2元黑輪 低價吸客來 成觀光景點
台南一位黑輪伯
他賣的黑輪全都是用當地盛產的虱目魚
吃起來格外彈牙
一支才賣2塊錢貴的最多是5塊錢
吃過的年輕人紛紛在網路上大力PO文推薦
一起看一看
這個兩塊錢黑輪創造的
百萬身價傳奇故事
☞米糕小店絡繹不絕 大老闆也是座上賓
台北一家米糕店
不同於一般的筒仔米糕
用竹簍蒸熟的糯米飯
口感相當Q彈
配上台式紅油抄手
簡單的美味吸引了許多大老闆上門享用
☞60顆鹹蛋黃塞鴨肉 全台獨創蛋黃鴨
南投埔里一家八十年歷史的餐廳
有一道全台獨家的料理
在鴨子裡塞進了60顆鴨蛋的蛋黃鴨料理
老闆還是蔣經國先生的友人
☞苦盡甘來三星蔥油餅 慕鈺華奮力扭轉人生
昔日的影星慕鈺華
自己下田去種蔥
製作出煎起來毫不油膩的三星蔥餅
現在光是一個月
就可以賣出15萬張
☞不加任何添加物 奶油乳酪蛋糕熱賣
原本是營造業老闆的一位單親爸爸
罹患了癌症
連他的太太也離開了
這位單親爸爸最後決定
製作健康跟原味的乳酪蛋糕
很快的贏得顧客的肯定
連陸軍總部也來跟他下訂單
☞泰國太太的泰國菜 料理暹羅味 香料要搞懂
台南有一對年輕的夫妻
因為丈夫是泰國人
他們就在網路上面
賣起泰國菜
光是一個月的收入
就可以高達20萬元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5IKFvC-Ff4/hqdefault.jpg)
周 家 蔥 油餅 歷史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無毒大閘蟹夾新台幣
台北三芝有一位養殖戶,利用三芝沒有汙染的環境,跟大屯山系潔淨的水質,做生態養殖,養出來的螃蟹頭好壯壯,通過多項的用藥檢驗合格,近年來成為當紅炸子蟹。
☞愛在車上賣披薩
雲林斗六,兩位引發旋風的Pizza達人,一位是雲林在地人,一位是一名法國人,最高紀錄一天賣出四百個Pizza。
☞愛兒子的三星蔥餅
彰化開日本料理店的夫妻,因為經營不善慘賠上千萬,為了還債決定齊心桿麵,做起三星蔥餅,這個兒子最愛吃的餅,再次翻轉他們的人生。
☞就愛自己來的燒冷冰
屏東潮州一種燒的刨冰,非常受歡迎,成為了冷熱交替的奇妙口感,每天只賣五種甜品,堅持自己耗費時間熬煮。
☞下午茶 漫步在雲端
在阿里山海拔2200公尺的地方,歷史最悠久的百年檜木賓館,設立下午茶專區,可以一邊吃著蘋果塔,一邊欣賞阿里山千變萬化的美景,變成全台灣,獨一無二的雲端下午茶。
☞萬里家庭理髮一條街
萬里的特產,除了萬里蟹,居然還有家庭理髮,萬里老街上,每幾步路就有傳統美髮店,密度之高居台灣之冠。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H-S5Ilj2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2xPGUATpqMmp08aYZoYIE3y-O4g)
周 家 蔥 油餅 歷史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不外傳的灌蛋蔥油餅
留著大鬍子的山東籍老闆
把蔥油餅餅皮內灌進蛋汁
然後就靠著餅皮的熱氣
把蛋給蒸熟
家傳蔥油餅成為竹科
點閱率最高的外送訂單
☞貼身管家伊豆賺台幣
國人泡湯的熱門地伊豆半島
距離東京大約一百公里左右
而現在有台灣的旅遊業者
買下百年歷史溫泉旅館
專門接待台灣遊客
還推出旅遊貼身管家的服務
☞靜岡吸客龍蝦歐伊洗
伊豆半島除了觀光業
因為靠海的關係
漁業也很發達
伊豆出產的龍蝦
有不少人冬天
都特地來伊豆泡湯
然後順道吃龍蝦大餐
☞團購冠軍濃醇生乳捲
榮登團購冠軍的蛋糕
是哪一種呢
就是這一款生乳捲
好多消費者都說
吃一口生乳捲
就好像喝了一杯鮮奶一樣
平均一個月銷量超過6萬條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1tG1Aql4k/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AYm74W2EaWeO3Xd3cqC1QPHDu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