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給台灣的提案37-40:強本國策】
我說過,我是個「務實的台灣獨立支持者」,要建立一個強大不被併吞的國家,除了良好的制度與充沛的國力,國民體魄與智能的涵養,也極為重要。今天我們就再次從體育、科學、文化這幾個方面,來看如何建立強大的台灣國!
【3Q給台灣的提案37:全民體育】
強健的國家,需要有強健的體魄,我思考「體育政策」的出發點,會先以「普及生根國民體育、促進健康」為優先,「得金牌」、或是某個草包連體育也要扯的「發大財」才是其次。我和許多台灣囝仔同款,從小就打野球長大,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在球場上班。現在,雖然已離開紅土的日子多年,過年還是會手癢,選舉行程跑到一半,有時還會下場揮揮棒。
我們就以棒球為例,台灣的棒運太專注在如何贏球,但這並不是三級棒球的重點,應該採取越基層越寬廣的模式,在少棒以普及和推廣為第一要務。
我們看看國外的社區參與方式,以少年棒球為例,通常學生不會參加校隊,也沒有集訓,會參加社區少年的球隊或是訓練營,在課外的時間加入棒球的活動 (前提是他們通常很早下課),通常收費都不便宜,連家長去看比賽也收個2-4美元,在這裡除了體育競技之外,講解棒球相關團體的角色扮演、傷害防護、團隊合作與運動心理,在參與專業、全面、安全的活動同時,也不排擠學生上課的時間,除了成為職業選手這條路,更多的成為了棒球迷、體育用品店老闆、棒球科技研發者、社區教練、棒球作者與評論員等不同的人生道路。
與其把「體育」狹隘化為「辦比賽」、「發大財」,我們須同樣以「體育分級,全民參與」概念,先從最基本的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學校到社會人的運動組織開始參與改變,各體協必須全面權力下放,以運動參與者為本來組織。
政府則可輔導投入運動產業合作,釋出運動空間讓協會代管,要求各縣市盤點閒置空間增建社區球場、微型運動中心,開放民眾免費時間,讓運動不只是競技,更是存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興趣。
如果我當選,我希望協調體委會,修正國民運動中心設置辦法,推出A/B/C分級,A級由中央補助,BC級以台中市預算為主,再搭配其他計畫型預算。
A:國民運動中心:全市先設置3~5所完整運動中心,並結合專業選手培訓甚至場館、集會多功能。
B:社區運動中心:以現有場地和共構改建,做到區區有運動中心。
C:運動據點鄰里化:每座學校、鄰里據點、甚至大型公司行號與社區,均能申請經費利用小型場地改建,普及化微型運動中心。甚至和長照服務據點結合,讓長輩能做簡易運動與低強度重訓,延緩老化與失能。
ABC分級國民運動中心、社區運動環境改善、自行車路網的基礎設施,加上從學校到社區,全齡體育課程的實踐,我認為都比短期賽事有更重要的價值!
【3Q給台灣的提案38:競技運動】
其實,台灣的體委政策一直存在很大的問題,始作俑者,就是中國國民黨。各類「體育協會」,安插了一堆外行人、退休政要,毫不照顧選手福利,只顧自己名利,這樣的制度,就是在中國國民黨長期獨裁專政的年代建立的!直到近年才有越來越多改革與透明化的努力。
原本體育主管機關叫做「體委會」,是二級獨立部會,然而,因為效率太差,在馬英九時代政府組織改造被併入教育部成為「體育署」。韓國瑜要成立體育部,應該先研究一下中國國民黨是怎樣搞砸台灣體育的? 若造中國國民黨的執政習慣,韓國瑜的體育部預算加多少,都只會養出類似老棒協、老足協,這樣吃垮國家的組織而已。
我認為,金字塔基礎要廣才能高,我並不反對舉辦國際賽事、以及吸引國外優秀選手和運動愛好者來台等「體育觀光」。但更重要的是本地運動風氣如何從小深耕,例如「競技」的觀念,更專門、菁英的訓練,應該是到了高中以後才漸漸導入。就以棒球而言,引進專任教練、增加三級棒球投資更為重要。而最上端也不是將資源投入補助職業隊,而是先強化甲組球隊屬地主義的建立、加強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從訓練基地建立開始,在肥沃的土壤下,才能長出碩大的果實。
【3Q給台灣的提案39:基礎科學】
在【提案25:成為世界三大島國】 之中,我曾提到台灣的科學研究實力,位居世界前二十。然而,台灣的基礎研究支出在近10年停滯不前,而有意願投身基礎研究而非業界的人才也很難增加。
科技部長陳良基在去年就曾警告:「在科技部成立後,科技部扮演的角色似乎反而被弱化了。自從科技部在103年成立之後,全國科技總經費仍然持續增加,但科技部的經費反而被壓抑,與全國科技預算的成長曲線脫鉤。該有的職掌不僅沒有發揮,好像也失去照顧大學基礎科學研究的能量,學術研究經費反而逐年降低,基礎研究經費不增反減的態勢,現在看來非常令人驚訝。」
原本以台灣的科研創新體系,科技部負責知識創造,教育部負責知識傳遞,各部會負責知識應用的工作,就算是教育部管的大學,各種科學技術研究案也常由科技部提供經費,好讓成果發芽茁壯。然而,在近十年基礎科研的經費停滯不前,2017年後雖然前瞻計畫加入挹注全國科技預算,讓預算小幅成長,但比起鄰近國家的努力,我認為仍不足夠。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體系,一個國家必須有足夠強的基礎研究,才能在中後段的應用上創造價值,若把研發經費集中在產品開發、製程優化的應用面上,雖然技術可能改善快速,短期收益大,但因應十年以上週期的國際產業變遷,恐怕就沒有這麼穩固的應變能力,產業轉型所需的大量創新活動也會不足!日本雖然經過「失落的二十年」,但在經濟成長年代,日本政府勇於投資基礎研究,讓失落年代過後,在21世紀頭20年日本諾貝爾奬得主輩出,日本企業也從大量生產的B to C公司,許多轉變為握有關鍵技術,毛利率提升的B to B公司,足見科學研發投資的重要。
我雖然認為,台灣不可以小看自己,但如果要更上一層樓,對比歐洲人口相近的先進國家,我們在科學研發上面的投資實在太少!未來我進入立法院,將不僅支持基礎學術研究計畫擴大匡列,還要要求科研經費穩定投入,並逐年增加,年輕學者待遇和獎助,包含就讀博班與博後研究時的收入、生活協助與身心支持,以及由政府支持與國外學術交流所需的費用,也要更加提升!
【3Q給台灣的提案40:文化生根】
很多人說我台語講得好,其實我自已承認,比起能在全台語環境成長的長輩,或是真的認真學習過台語文修辭遣字的前輩而言,我講的語言還是有很多不足,有許多從華語直接借用來的說法。不只是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等語言的凋亡,其實是台灣的國家危機,當我們失去了這些語言,以及伴隨來的文化後,我們也會失去許多獨特的文化珍寶,以及自我認同的依據。
韓國瑜之所以要拒絕「母語教育」,之所以用「母語在家學」(結果韓冰不會講)當幌子,其實就是要滅絕母語。欲亡其族,先亡其語,韓國瑜的目的,就在徹底消滅「台灣民族意識」,以「全球化」當掩護,把台灣中國國內化。
和中國國民黨不同,蔡總統領導的民進黨政府,是歷史上對母語最友善,最尊重本土文化多元發展的政府。距離2019年1月9日,蔡英文總統公布《國家語言發展法》剛剛好一年,我認為這一年文化部在支持公視台語台、推廣台語影視等方面上有很多很棒的作為,但我覺得,我們還能投入更多資源,開發出本土文化的更多可能。
當我們羨慕韓國影視產業成功時,不要忽略韓國大量運用了自身的近代歷史經驗,拍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這樣的寫實片。對比台灣去年才有商業片《返校》,戲劇《國際橋牌社》上映更是橫生枝節,這些都是很可惜的弱點。另一方面,對比日本將傳統文化如能劇包裝成外國旅客也有興趣體驗的藝術,對於台灣本土傳統戲劇,我們在文化精緻化、正典化甚至全球行銷上,付出的努力就少了許多。當我們習慣出門去吃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泰式料理時,我們卻沒有把「台菜」結合傳統與創新經營成一種品牌,把味覺與視野都自我限縮,甚至在日本刮起台灣飲食風前,習慣的小看自己。
我認為,這些千百年來在台灣土地生成的傳統,就是我們的文化,就是發展文化產業、文創產業的基礎,最本土的就最能走向國際。我若能當選,我發誓一定要付出全力,讓我們這一代、下一代找回失落的傳承,從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寶藏,加上我們新一代的創意,以政府民間之力,合作讓台灣文化驕傲地登上全球舞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7月起,宜蘭有一個全新打卡點。這處曾是全台灣最大的造紙廠,現今化身為中興文創園區,廠房、倉庫亦已陸續開放,並有工坊進駐,老紙廠注入新靈魂,令人振奮。 台灣的文創園區何其多,宜蘭五結鄉的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有些許不同。從入口處開始,近35公頃大的遼闊感迎面襲來,放眼望去,大多建築經過修整,卻刻意保...
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時代變遷下的飲食文化。
戰亂改變了很多人,也形塑了很多不同的職業角色。情報員在每一個國家裡可以是偉大的英雄,也可以是完全被遺忘的人群,而台灣情報機構,當年在國共戰爭,或者是更早在日本侵華歷史裡頭就扮演著角色。情報員效忠國家,得讓自己沒有自我到為國捐軀,也不可以進忠烈祠,一生都不可以透露從事的情報任務。所以一些退休的情報員為了照顧自己的同袍和他們的家屬,1971年成立了台北一家著名的餐廳叫做天廚,有一段時間它是日本觀光客的最愛,但沒有人知道這背後有多少的心酸淚,那是一個同袍互相照顧的溫暖故事。
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漢堡王最早在臺灣是叫「漢堡飽王」嗎?謝謝網友 Eliza Yeh 提供這張 Burger King 在臺第一家店於1990年4月9日開賣時的報紙廣告。
美國最早販售漢堡的連鎖餐飲業者「Burger King」在1989年由臺灣老字號食品大廠「大成長城企業」旗下的「家城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臺灣地區代理權,以「漢堡飽王」之中文名開設的第一家門市於1990年4月9日在臺北市外雙溪的中影文化城開始試賣,同年5月5日正式揭幕(後於2010年關閉)。
不過就在同一年(1990年)某個時候,沿用自香港地區 Burger King 中文名稱的「漢堡飽王」被悄悄地改成了「漢堡王」並沿用至今。
2007年8月,大成集團表示旗下代理漢堡王的子公司家城將切割獨立,轉移至盛威投資公司,這是漢堡王打破50多年來慣例,在美國境外成立的第一家合資公司;據悉是因為美方對亞洲市場興趣濃厚,再加上臺灣經濟環境相對穩健,民眾儲蓄率高、消費能力強,美國漢堡王總公司十分看好臺灣市場,有意一改原本代理授權的做法,變成直接入股,擴大與大成合作,加速臺灣漢堡王拓點,又因為美方在北京已有一家據點,雙方更有意一同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2008年10月22日,大成集團與美國漢堡王總公司正式宣布合資公司成立,由大成集團持股70%,美國漢堡王持股30%,臺灣漢堡王更規劃5年內在臺總店能達到100家;然而多年後回顧,卻發現後續發展與其預估相差甚遠,主要是因為臺灣的經濟情況和飲食口味的變遷與其預想不同,而漢堡王的定價又比麥當勞等速食業者稍高,加上便利商店也賣起了漢堡,導致數年後開始出現漢堡王倒閉潮。
下面是三篇關於 Burger King 進軍臺灣市場的新聞報導:
第一篇刊登於1989年12月30日《經濟日報》第27版:
漢堡飽王 明春登台
【台北訊】Bunger King(漢堡飽王)是全世界最早以販賣漢堡為主,同時開始以連鎖的觀念來經營餐飲業的第一家公司,將在明年三月登陸國內市場,目前已正式授權台灣歷史最悠久食品公司之一的大成長城企業集團為中華民國之加盟代理。
漢堡飽王係國際知名的快速服務餐飲業中最受大眾矚目者,卻至今一直還沒在我國建立灘頭堡的公司。根據美國小型商業局的統計,以營業額計算,漢堡飽王在全美國五十個州和三十三個國家,合計約有六千家餐廳的實力,是僅次於麥當勞。因此自從一九八三年麥當勞登陸我國以來,有關漢堡飽王即將在台開始營業的傳聞層出不窮,最近這項備受大家注目的傳聞已被證實,即將在國內推出上市。
這項締盟行動頗受國內業者注意及消費者關心,其原因是漢堡飽王在我國進軍的計畫主持人韓定國,是當初領軍麥當勞一舉攻下台灣快速服務餐飲業市場,而造成服務業大革命的功臣;同時韓定國也為當初在我國為快速服務餐飲業披荊斬棘的拓荒者,也都在漢堡飽王的創業陣營中出現,而其大成長城企業又是國內食品業者老字號上市公司,未來一場漢堡大戰的氣息隱然可聞。
第二篇刊登於1990年1月4日《聯合晚報》第5版:
韓定國領軍 5年內在台佈滿50家分店
就在三月 漢堡飽王VS.麥當勞
【記者陳宗仁/台北報導】在美國本土僅次於麥當勞(McDonald's)的漢堡飽王(Burger King)將於今年三月大舉登陸台灣,目標是五年內佈滿50家分店,無疑將對國內現有西式速食市場帶來震撼。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領軍漢堡飽王來國內攻城略地的韓定國,當初也是執行麥當勞登陸台灣計畫的核心人物之一;如今麥當勞與漢堡飽王兩軍正式在台對壘,這場「漢堡大戰」的勝負格外充滿戲劇性。
台灣漢堡飽王的「後台老闆」,是老字號的食品上市公司大成長城企業;與台灣麥當勞50%美方資金不同的是,台灣漢堡飽王由大成長城企業百分之百獨資,並由韓定國出任董事長,未來並將走向股票上市的方式經營。
在美國本土,麥當勞有7000家分店的實力,漢堡飽王則以5600家緊隨在後,居第二名;但在國際市場上,漢堡飽王由於起步晚,而且前幾年總公司遭逢購併,無暇顧外,所以遠不敵麥當勞的規模。亞洲國家中,漢堡飽王迄今未打入日本市場,而麥當勞在日本已設立了800家分店。漢堡飽王此次進軍台灣,對未來拓展整個亞洲市場也有「探路」的意味。
漢堡飽王在台的第一家分店,預定三月下旬在台北市北區開張;今年內計畫開4家,待一切運轉正常後,將以吸收「加盟店」的方式快速擴充,預計五年內佈滿50家分店。
美國漢堡飽王產品價格平均比麥當勞高20%左右,而且使用生菜與蔬果的比例超過麥當勞產品。韓定國表示,未來台灣漢堡飽王的定價策略將緊盯麥當勞;他也不排除掀起「價格戰」的可能。
據指出,漢堡飽王目前已完成市場規劃、廣告企劃,並加緊人員訓練;初期對抗麥當勞雖是「以小搏大」,但由於來勢洶洶,麥當勞自然不敢輕視,也在全盤部署,準備應戰。
第三篇刊登於1990年4月9日《聯合晚報》第5版:
速食大戰 漢堡飽王 開賣拉
第一家賣場在外雙溪 佔地600坪 奮戰麥當勞
【記者陳宗仁/台北報導】全美排名第2的速食聯鎖店漢堡飽王(Burger King)正式來台叩關,第一家分店今天開始營業;將對國內西式速食市場帶來何種程度的衝擊?業界都在拭目以待,「漢堡大戰」已是一觸即發! 原定3月間在台開張的漢堡飽王,受到場地裝潢及設備的延誤,拖到今天才開始營業,起頭並不順利。第一家分店選在外雙溪中影文化城內,將原來人物蠟像館拆掉改裝而成,佔地600坪,號稱是國內最大的速食賣場。
漢堡飽王人員指出,從今天起是「試賣」,正式的揭幕典禮定5月5日舉行。今年7月以前,陸續還有兩家分店在台北市區開張,共同的特徵是「都很大」。
在漢堡飽王的價位方面,所採取的是「緊咬麥當勞」的戰略,各單項產品的差價都在2至3元之間;唯一例外的是,漢堡飽王推出的一種「大漢堡」,每份80元,是國內目前最高的漢堡價格。
據指出,漢堡飽王的「後台老闆」──大成長城企業,對漢堡飽王的成敗相當在意;主其事的負責人韓定國,連日來也親率從麥當勞挖來的「子弟兵」,忙碌進行各項衝刺準備,期能一炮而紅。
對於漢堡飽王登陸,西式速食業者普遍的看法是開始會「很艱苦」;經過6年多來的市場競爭與分配,麥當勞「獨大」的市場優勢很難被打破;再加上目前房租高漲,人手短缺,對初期僅有幾家分店的漢堡飽王而言,成本攤算方面也很不利。
被當成「箭靶」的麥當勞,上午重申以「平常心」應戰的態度;麥當勞高級主管表示,他們自認目前在硬體設備及軟體管理上,明顯超過漢堡飽王一大截;而且,據麥當勞的調查,漢堡飽王的廚房設備及食物材料選用標準比不上麥當勞嚴格。
他並說,麥當勞也不願見到漢堡飽王在宣傳上搭麥當勞的「便車」,他們門將會注意防範。
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今年7月起,宜蘭有一個全新打卡點。這處曾是全台灣最大的造紙廠,現今化身為中興文創園區,廠房、倉庫亦已陸續開放,並有工坊進駐,老紙廠注入新靈魂,令人振奮。
台灣的文創園區何其多,宜蘭五結鄉的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有些許不同。從入口處開始,近35公頃大的遼闊感迎面襲來,放眼望去,大多建築經過修整,卻刻意保留原始的樣貌,中央寬敞的人行道是園區的康莊大道。
這裏的歷史可追溯至中興紙廠的前身,1935年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直到光復後至50年代左右,它已是全台最大造紙廠,一條龍生產,產出新聞用紙、鈔票紙、衛生紙等,產量在當時是東南亞第一。數十年後,時代變遷,紙廠面臨歇業,廠房荒廢達13年。
目前園區仍保留一半以上的廠房、倉庫的原貌,能恣意穿梭其中。我留意到牆面上不時出現大大小小、不工整的破洞,原來當年停工時,為了將值錢的機具遷出廠,乾脆直接敲洞。
在這裏,你會看到時代變遷的痕迹,建築群、水泥牆互相配合,確是到哪裏都能拍到特色照片。
編輯:黃愷晴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地址:268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8號
開放時間:平日10am-6pm,星期六日10am-8pm (星期三休館)
戶外場域:全年開放(10pm閉園)
電話:+886 039699440
網址: https://chccp.e-land.gov.tw/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 在 台灣飲食文化心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八卦
提供台灣飲食文化心得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台灣飲食文化ppt、台灣飲食文化報告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 ... ... <看更多>
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 在 台灣飲食文化心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八卦
提供台灣飲食文化心得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台灣飲食文化ppt、台灣飲食文化報告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生活提供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