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與五一勞動節大遊行,爭取勞工權益,一直是我在議會的重要課題,然而許多事項礙於中央法規,難以改進。新黨自創黨便是小市民代言人,我及好友為新黨提出五大勞工政策,期盼執政黨盡速落實!
第一、 #縮短勞工工時, #刪除被民進黨修惡的勞基法:依照勞動部統計資料,在39個主要國家中,2019年我國就業者平均年工時高居第四名,甚至超過以加班聞名的日本近四百小時;2019年全年因為工作不堪負荷促發腦心血管疾病而過勞死就有15人,另有20人因此而失能,還有25人因而傷疾。因此新黨主張政府應推動修法,將民進黨修惡的「放寬加班時數上限54小時」恢復為「 #加班時數上限46小時」,並將「鬆綁的輪班制間隔8小時」恢復為「 #輪班制間隔至少11小時」,縮短勞工工時,避免過往一再因為過勞出現客運失事全車人員受害的悲劇。
第二、 #恢復七天國假、 #增加資淺勞工特休假:在民進黨政府砍掉勞工七天國假後,比較世界各國在同一企業任職滿一年的資淺勞工,法國、德國、英國、南韓、日本一年享有的國定假日與特休假都超過25天(當中法國更高達36天),我國勞工卻只有19天,因此新黨主張恢復勞工原本享有的七天國假,並保障轉換工作勞工權益,比照南韓,勞工轉往新企業後任職每一個月就可以享有1天特休假,滿一年時享有15天,讓需要休假的勞工可以避免過勞好好休息,有加班需要的勞工則在這些假日上班亦可多賺到加班費
第三、 #調高囤房稅率、 #加快蓋社會住宅:台灣房價漲幅遠高於其他物價和勞工薪水的漲幅,但民進黨政府無視外界建議,始終不願意調高囤房稅率,只會裝模作樣呼籲縣市政府提高房屋稅稅基,而各縣市政府礙於提高房屋稅稅基會傷及多數自住者難以輕舉妄動,此外蔡總統說好的8年完成20萬戶社會住宅,但加上包租代管至今也只完成4萬4千戶,凡此種種均導致房價房租高居不下,不僅一般民眾買不起租不起,許多小企業也因為高房租成本難以獲利,給不起員工好的薪水待遇,惡性循環。為此新黨主張在 #不增加持有單一自住房屋民眾負擔的前提下, #調高囤房稅率,並加快蓋社會住宅,使市場上房屋供給量增加,降低價格,減輕民眾與小企業的負擔。
第四、 #強化工會組織、 #降低組工會人數門檻:台灣職場上長期存有薪資不透明,勞工只能各自向雇主爭取權益的現象,雖然理論上可組工會,但法律卻規定需要30人以上才能組成,在97%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的現實下,導致截至2020年底,僅6.45%受雇者能參與企業工會,為此新黨主張調降成立企業工會門檻,讓勞工有更多集體捍衛自身權益的手段。
第五、 #增加勞檢員、 #提高違反勞基法罰鍰金額下限,避免就業市場充斥違法企業:基層勞工就業時,常遇到領不到加班費也不能補休的違法黑心企業,但離職跳槽後,卻也容易在新公司遇到同樣不合理待遇,然我國勞檢員人數不足(全國僅千人),加上企業縱使被抓到違法,依法罰鍰金額介於2萬到100萬,導致許多違法企業被抓到也只會輕罰2萬,寧可平常持續違法苛待勞工。為此新黨主張,藉由 #增加勞檢員並提高違反勞基法罰鍰金額下限,讓企業不再心存僥倖違法行事,保障勞工權益,避免勞工處在眾多企業都違法的惡劣環境下,只能忍氣吞聲接受不公的待遇。
.
2017年民進黨修惡勞基法,諸多議題轟轟烈烈,可惜時過境遷,勞工只能繼續默默承受。我沒有忘記、將繼續努力、只有落實政策,才能真正祝福勞工朋友們,勞動節快樂!
---
關注漢廷的生活IG
instagram.com/houhanting
關注漢廷質詢及政論影片
https://youtube.com/c/HantingHou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全台約有45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8成以上的人並未治療,但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打呼、打鼾」症狀,其實暗藏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包括: 心血管系統 腦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系統 蘇一峰醫師指出,有很多...
台灣心血管疾病統計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八卦
《打疫苗 風險族群為什麼不先警示?》
~高金素梅 2021.06.28
6月15日,85歲以上的長者開始接種AZ疫苗,可是疫苗施打短短十天之後,卻發生了不少死亡的案例。截至6月24號為止,接種AZ疫苗的人數將近173萬人,接種後死亡的人數,竟然高達169人,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在日本,他們從今年二月份開始施打疫苗,直到六月,已經有超過2243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但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到了6月9日為止,總計才196人在接種後猝死。
面對著超過4%的確診死亡率,還有每天不斷增加的疫苗接種死亡人數,台灣人民在沒有充分具體的醫療資訊和警示的情況下,不得不徘徊在希望和恐懼之間,猶豫著該不該施打疫苗。於是,台灣明明疫苗不夠,但施打的人數,卻從先前的每天15萬人,減少到5萬人。
陳時中部長冷漠地說:「疫苗施打利大於弊!」 蔡英文總統只說:「輪到你,就去打。」
但是,一定有很多人想問:
有癌症病史或正在治療癌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精神病和憂鬱症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腦和血管疾病的人,可以打嗎?
有心臟手術史、心血管裝有支架的人,可以打嗎?
手術之後還在恢復期的人,可以打嗎?
長期使用生物製劑的人,可以打嗎?
正在服用抗過敏藥物的人,可以打嗎?
有甲狀腺疾病、定期服藥的人,可以打嗎?
懷孕三到六個月的孕婦,可以打嗎?
正在哺乳的媽媽們,可以打嗎?
中重度貧血的人,可以打嗎?
肝炎患者和帶原者,可以打嗎?
剛打過流感疫苗的人,可以接著打嗎?
政府難道就不能為人民著想,有溫度地、有人性地消除人民心中的疑慮,溝通好接種疫苗的風險嗎?
台灣心血管疾病統計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八卦
《民進黨輕忽5萬老人健康!封殺長照機構禁用瘦肉精提案!》
#民進黨封殺「長照機構禁用瘦肉精提案」!
今天在衛環委員會召開的聯席會議,審查萊豬進口的三項行政命令,結果我們卻看到民進黨的趙天麟委員,居然無視林奕華委員正在講台上說明提案意旨,在台下大玩手機遊戲,事後還大言不慚是因為國民黨都是「無腦提案」!
# 民進黨立委無腦投票,不顧民意!
以林奕華委員的提案來說,是因為考量老人的代謝能力較差,食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恐怕會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危害,因此要求長照機構應該禁用瘦肉精豬肉,結果民進黨委員全數反對,無腦封殺照顧老人健康的提案!
#蔡政府放棄長照機構5萬人食安!
民進黨口口聲聲說自己在乎食安,但先是否決了「居家式托育場所禁用瘦肉精」的提案,造成2萬6千名以上嬰幼兒面臨食安風險,現在又反對「長照機構禁用瘦肉精」。
肝腎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不適合食用萊克多巴胺的高風險族群,而高齡人口恰恰是罹患這類疾病的大宗,根據衛福部統計至今年6月,長照機構的實際進住人數是5萬1282人,這麼多的老人,未來都可能因為接觸瘦肉精而出現危害,請問民進黨真的在乎國人的健康嗎?
#執政就傲慢!國民黨守護國人健康
重要的提案,卻在民進黨和基進黨共35位立委的多數暴力下無法通過,甚至成為趙天麟委員口中的無腦提案,另國人感到心痛,國民黨更為台灣的嬰幼兒和老人的健康感到擔憂。
台灣心血管疾病統計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45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8成以上的人並未治療,但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打呼、打鼾」症狀,其實暗藏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包括:
心血管系統
腦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系統
蘇一峰醫師指出,有很多病患睡到一半會突然心律不整,甚至突然心肌梗塞,就會增加猝死機會。打呼其實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很重要的慢性病,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睡覺時常常吸不到氣、睡到一半又被打呼打斷,長期睡不飽,導致身體一直處在缺氧狀態,時間一長就會發炎,引發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是一般人的3至4倍。
此外,蘇一峰醫師也提及,臨床上有些人高血壓一直找不到原因,吃好幾顆降血壓藥都沒效,結果打呼問題一解決,高血壓就不藥而癒,可見對身體影響甚鉅。
睡眠呼吸中止症亞洲人更易罹患
以前多半認為只有體重較重、肥胖的人我才會呼吸中止症,但蘇一峰醫師表示,現在發現很多體型標準、甚至偏瘦的人,都有中度或重度的呼吸中止問題。
蘇一峰醫師進一步解釋,亞洲人的頭骨比西方人來得小,所以我們的下顎骨有點向後縮,造成我們的呼吸道、口咽的容量也比西方人還要窄,原本空腔構造就比較小,再放上舌頭、咽喉、其他軟組織等,剩下的空間就變得更小了。東方人明明肥胖的比例少,但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卻比較多,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在台灣,女性到中年大概有一成、男性到中年可能三至五成都有相關的困擾,但潛在人口多半都不會就醫治療,但它其實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惡劣習慣導致打呼
有些惡劣的生活習慣會導致打呼疾病,蘇一峰醫師舉例,常喝酒、常吃安眠藥或肥胖都可能是原因。前二者會讓喉嚨的肌肉失去張力,一躺下來呼吸道就扁了,會造成很嚴重的呼吸中止症。
如果一開始不想就醫,也可以嘗試從改變生活型態下手,蘇一峰醫師表示,患者可從減肥、少喝酒及少服用安眠藥、肌肉鬆弛等藥物改變,並多運動保持肌肉的張力及活力,執行一段時間後觀察身體是否有改善。假如症狀都沒有好轉,而且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仍維持在中度以上,就會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進行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治療?
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如何治療,蘇一峰醫師說明,臨床上有外科或內科的方式可供患者選擇。外科可以動手術將喉嚨附近的軟組織清除、切除扁桃腺等;有些人甚至會整形,將下巴骨頭打斷後拉出來再接回去,藉此增加空間。
但蘇一峰醫師也說,有一半的患者無法靠手術一勞永逸,也有患者不想開刀,此時就可以改由內科協助。內科的治療方式是給患者戴上呼吸器,在睡覺時使用。呼吸器會吹開患者塌陷的呼吸道,輔助患者吸氣。
蘇一峰醫師分享,他有很多病人使用呼吸器後都表示能睡得比較安穩,白天也變得更有精神。他也表示,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狀況好轉,其實呼吸器也不必戴上一輩子。
【相關影音】
打鼾真的要命!睡眠呼吸中止症【蔡欣蓓牙科醫師】
https://youtu.be/85bDZw4fYxs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日本院長教你這樣走,跟高血壓說再見!
https://youtu.be/lvsnxbPegAI
【相關文章】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戴牙套能改善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798
粗脖子短下巴,好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快避開3種NG睡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516
小心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也和心血管疾病相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63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灣心血管疾病統計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除了致死率外,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
中外都有不少名人中風的例子,國內包括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前東吳大學校長蔣孝慈、企業家溫世仁等皆因腦中風辭世。國外也有多位名人有中風病史,像是前美國總統羅斯福、艾森豪、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等。
造成中風的一大原因即為「動脈硬化」,研究指出,動脈硬化的其中一種:動脈粥狀栓塞,引發心臟病的機率高達30%,導致中風的機率高達25%,且在造成嚴重疾病之前,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動脈硬化可以避免嗎?
「我們人都會老化,」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回應,當我們年紀大了,血管會愈來愈硬;頭髮愈來愈少、愈來愈白;皮膚愈來愈鬆等等,所以動脈硬化也相同,隨著老化血管壁會一天天愈來愈厚。
洪惠風醫師進一步說明,有些人因為遺傳因素不好,例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家族病史,或其他家族性疾病時,動脈硬化的速度會比一般人快很多。但無論是否擁有這些因素,人人都會動脈硬化,只是速度的差別而已。
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
洪惠風醫師將危險因子分為可控制及不可控制兩部分,這些原因造成動脈硬化,最後就可能引發心臟病或心肌梗塞。
動脈硬化不可控制的因素:年齡、遺傳。
動脈硬化可控制的因素:血壓、血糖、血脂肪、吸菸、體重、運動
洪惠風醫師指出,雖然動脈硬化無可避免,但若能夠將可控制的危險因子控制得宜,硬化的速度就會減慢。「只要能夠老得慢一點,就已經很謝天謝地了。?
動脈硬化延緩之道:控制血壓是關鍵
「台灣人特別容易中風,」洪惠風醫師說,相較外國人我們比較容易中風。而與中風最相關的因素是「血壓」,因此特別要注意自身血壓,標準也比外國人更嚴格。
此外,洪惠風醫師也提及,台灣人很熱衷選舉活動,他建議大家面臨選舉時期、參加活動時都不要太激動、不要生氣等,放輕鬆對血管較好。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月號《清血管防中風》,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549
【相關影片】
脈差大就是動脈硬化?正確量血壓提早警覺【洪惠風醫師】
https://youtu.be/rh0urJI_HJM
血管變窄還可能腦中風,頸動脈硬化,怎麼面對及治療?【周孫立醫師】
https://youtu.be/_4l5Yt5urno
頭暈、麻痺、走路不穩...忽略這些症狀,中風機率增5成【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YdISrBgFMkE
【相關文章】
動脈硬化延緩30年!心臟科名醫6招防中風、心肌梗塞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826
心肌梗塞發作有前兆嗎?心臟名醫洪惠風:8成無症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633
動脈硬化是什麼原因?動脈硬化預防之道搶救心血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355
#洪惠風 #動脈硬化 #中風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灣心血管疾病統計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癌症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十大死因第一名,但隨著醫療進步,許多癌症的發生率都在下降,唯獨乳癌發生率卻仍節節上升。
江坤俊醫師表示,癌症能夠蟬連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如此多年,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大家愈活愈久」。癌症有一個共通點是「你活愈久得到的機會愈高」。
他指出,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跟「環境」的影響,基因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當我們活得愈久,暴露在環境裡面威脅因子的時間就會愈長。
但現今許多癌症,例如胃癌、肝癌的發生率都在下降,為甚麼乳癌發生率不降反升?江坤俊醫師回應,我們都知道胃癌、肝癌的危險因子,因此都已做特別預防,像是預防肝癌,我們會知道要先治療B、C肝炎、要戒酒。
而為何罹患乳癌的人口反而增加?江坤俊醫師也歸納兩個原因:
飲食西化
「我們都知道肥胖是乳癌的一個危險因子。」江坤俊醫師說明,飲食西化的就代表吃的東西是屬於高油脂的,就比較容易肥胖,成為罹癌的高危險群。
食安問題
相較歐美國家乳癌好發的年紀大約落在50-55歲,台灣統計數據更年輕,大概是45-50歲左右。江坤俊醫師指出,很多人會問說,如果飲食西化是其中一個原因,西方人不是應該更容易罹患乳癌嗎?怎麼會反而我們好發年齡更年輕?答案是我們的「食安」沒有人家好,把關不像歐美那麼嚴格,導致我們常常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之中,罹癌機率也因此上升。
江醫師推薦的飲食法?
針對預防乳癌該怎麼飲食,江坤俊醫師表示,飲食當然還是要多樣化、營養素多元攝取,此外就是要「控制體重」。
「停經後的婦女,BMI每增加1,得到乳癌的機率約增加18%。」江坤俊醫師說,控制體重很重要,但減肥的方法也要慎選,很多人會用像是節食的方法減肥,當開始效果很好,但到後期都很容易復胖,因為這些方法太嚴格。
「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江坤俊醫師提及,減肥不是一時半刻,所以一定要選擇自己能夠接受、又可長久執行的方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他說,工作忙碌的關係,自己也常常吃外食,但一定會謹記下列原則:
原則1:雞腿去皮、三層肉去肥肉
江坤俊醫師指出,雞皮與肥肉脂肪量較高,少吃對身體總是比較好。
原則2:夾自助餐時甩一甩
「現在自助餐不是大部分是秤重算錢嗎?但我不是為了要省錢,是要甩油啦!」江坤俊醫師笑說,自己會以此方式盡量減少食材上附著的油量。
原則3:白飯只吃半碗
江坤俊醫師分享,像是聚餐或是吃便當時,來的是白飯而非糙米飯時,一定會先撥掉一半,只吃半碗就好,藉此控制澱粉的攝取量。
原則4:盡量不吃燒烤
「只要看到食材有燒焦的地方,我一定會把它剪掉,因為當中有太多致癌物質。」他透露,一般是不吃燒烤類的食物,除非遇上節慶,好比中秋節有烤肉之約,就會盡量注意。
江醫師最擔心的國人慢性病?
?其實對我們外科醫師而言,血管健康最重要。」江坤俊醫師強調,運輸營養及代謝廢物都要靠血管,所以若是血管不好,「就等同一個國家的運輸管道沒有建好,」就算有再好的資源也無用,因為送不到目的地,也就是無法供給器官運用。
江坤俊醫師進一步解釋,現在很多人有「三高」問題,也就是高血糖、高血脂與高血壓。「這對日常而言其實很恐怖。」他提及,高血糖久了就容易高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開始產生異常,對身體的侵害非常大。
確實,高血壓可能引發中風;高血脂也會引發許多心血管疾病,而高血糖更是會引起全身性的周邊血管硬化及鈣化,血管不好就容易誘發許多病變,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江坤俊醫師分享,在臨床上就常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管循環不好,每次只要開刀,像是縫合腸道後,患者就特別容易產生滲漏的現象,因為癒合力差。
另外,像是電視廣告的橋段,阿嬤雙腳被壓過但都沒感覺,江坤俊醫師也透露,經常看到糖尿病患者,腳上傷口已經4公分大,患部紅腫糜爛,差點蜂窩性組織炎才到醫院求診,詢問之下才發現患者根本沒發現自己受傷,「因為他根本感覺不到痛啊。?
「所以我才說我最害怕的是血管出問題。」江坤俊醫師強調,無論今天是三高中哪一高引起的都不可輕忽,因為這對傷口癒合、手術而言,常常都會造成影響。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乳癌風險大增118%!美最新研究揪出乳癌兇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225
它讓癌細胞自動凋亡!缺少則罹癌機率增48~84%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088
#江坤俊 #癌症 #乳癌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台灣心血管疾病統計 在 健康好生活20220614 僅次癌症的重要死因「心血管」疾病莫 ... 的八卦
根據 統計 ,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而致死率最高的「心臟衰竭」,死亡風險更是勝過多種癌症!一般人總以為「累、喘、腫」等症狀是正常老化現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