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三高的高效飲食原則】
三高可以用飲食預防,更可以靠著飲食逆轉;甚至嚴重的心臟病只要進行飲食控制,都可以改善甚至康復。
最知名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他常年受心血管疾病困擾,並且因心肌梗塞而數次接受手術治療,於是透過歐尼斯醫師(Dr. Dean Ornish)建議的飲食法,維持他的心血管健康。
主要原則為:
1⃣ #攝取全穀類、豆類、蔬果等脂肪含量低且富含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可提供飽足感及許多抗氧化營養素,清除體內自由基,避免 體組織發炎、損傷。
2⃣以豆類的 #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不吃紅肉,只吃非常 少量的魚,大幅降低飲食中的脂肪來源並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
3⃣ #乳品限量攝取,並以低脂乳為主。
4⃣選擇涼拌、蒸、煮、滷、燉等 #不需額外用油的烹調方式。
5⃣避免攝取富含油脂的食物,#將脂肪含量限制在10%。酪梨、堅果 雖然屬好的油脂,但歐尼斯飲食法認為仍需控制攝取量。
👉你可以做到哪幾項原則?
柯林頓不僅改善靜脈血管的淤塞、減少鈣化,不再需要手術, 還減重 24 磅,回復高中時期的體重,腰圍更只有 29 吋。
研究證實,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調節胰島素。
#每天吃3份全榖
主食最好採用全穀類,如糙米、燕麥、薏仁,都可降血脂和血糖,每天吃 3 份 (約 3/4 碗)全榖就能實現降血壓、降低糖尿病風險和減重的效果。
#每天攝取25公克的大豆
豆莢類食物,如豌豆、鷹嘴豆、扁豆和毛豆,不僅能改善膽固醇、調節胰島素,還能減少腰圍。尤其大豆含有高成分的異黃酮,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纖維,這些成分都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建議每天至少攝取 25 公克的大豆(煮熟約 2 ~ 3 湯匙),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多攝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成分的食物
像是魚類、堅果、南瓜、番茄、菠菜及花椰菜等,都是降低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最佳利器。
【高纖精力湯】食譜&更完整的三高飲食↘https://lihi1.com/6X5s5
===每天一杯喝的蔬菜===
🥬綠拿鐵+豆穀漿 鮮凍包 超商店取↘https://lihi1.com/7FIIa
🥬綠拿鐵+豆穀漿 鮮凍包 宅配到府↘https://lihi1.cc/GHLIk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全台約有45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8成以上的人並未治療,但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打呼、打鼾」症狀,其實暗藏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包括: 心血管系統 腦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系統 蘇一峰醫師指出,有很多...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Facebook 八卦
[大齡又如何?更年期後的絢麗人生]
更年期後該怎麼好好照顧自己?
刊載在自由時報,許醫師寫的一篇衛教文章,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50874
也是一直在持續努力的事情-將婦女醫學做整合
歡迎轉傳給身邊的美魔女!
====================
現下社會文化氛圍無形逼迫著女人要逆齡、要成為美魔女。對照柯P的台女不化妝上街嚇人說,減肥,變美,抗老似乎成了女人的緊箍咒。但其實女性有時也無法放過自己,面對大齡、更年期、停經、衰老,我們心中是否多少有些失落,無法坦然以對呢?
更年期是指在停經前後期間,卵巢功能由正常逐漸衰退到不具功能的過渡期。在這樣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的過程,造成了熱潮紅、心悸、肌肉痠痛、疲倦、失眠、情緒不穩定等更年期早期症狀。除了處理早期的症狀外,站在預防的角度,一些慢性疾病,因少了雌激素的保護,也會在停經後變得容易發展出來,影響女性的生活品質。人生有1/3的歲月停經後才開始,怎樣過得健康有風采、怡然自得,您可以提早注意下面幾件事。
一、小心骨質開始快速流失
人一生骨質密度頂峰大約是35歲,之後隨著年齡增長會持續流失。女性更年期後因為雌激素的缺乏,流失速度更快,越早停經,骨質疏鬆的風險越高。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 30 %,有1/3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其中髖骨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0%,相當於中風或乳癌末期死亡率,是非常嚴重而不得不防的。
建議飲食中攝取充分鈣質,並適量地曬曬太陽,讓身體製造維生素D,增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或過量飲酒,另外適當的運動也可增加骨密度及肌力,改善平衡,減少跌倒骨折風險喔。
有機會的話,就諮詢您的骨質疏鬆專科醫師吧!更年期也是個評估骨折風險的理想時機。若經評估,有骨鬆的危險因子或骨折風險高,建議就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來做個骨密度檢查吧!
二、容易發胖!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因為基礎代謝率降低,熱量消耗減少,本就容易變胖。加上雌激素降低、內臟脂肪增加,衍生出胰島素抗性及血脂肪上升的問題,因此代謝症候群及三高也伺機漸漸發展。
雌激素對心血管是有保護作用的,承蒙眷顧,女性五十歲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只有男性的一半,但更年期後就失去了這樣的保護,六十歲後男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相上下。因此更年期後女性除了注意體重控制,生活飲食上的調整,更要把握成人健檢等慢性病檢查追蹤的機會,注意三高問題,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妳的心情,美麗嗎
女性一生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男性高,在更年期發展出憂鬱症的風險更是更年期前的3倍。為何如此?更年期的荷爾蒙波動、生理多重不適、中年壓力、身體形象問題等排山倒海而來,就如骨牌效應一般,讓女性在這段時間特別敏感。若發現自己有失眠、容易焦慮緊張、憂鬱等情形,不用猶豫,就勇敢向您的身心或家醫科醫師求助吧!
皮相是一時,年華不可久恃,真正的身心健康能幫助您從內而外散發光彩,面對更年期,及早投資健康存摺,讓人生下半場持續絢爛吧!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Facebook 八卦
[大齡又如何?更年期後的絢麗人生]
更年期後該怎麼好好照顧自己?
刊載在自由時報,許醫師寫的一篇衛教文章,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50874
也是一直在持續努力的事情-將婦女醫學做整合
歡迎轉傳給身邊的美魔女!
====================
現下社會文化氛圍無形逼迫著女人要逆齡、要成為美魔女。對照柯P的台女不化妝上街嚇人說,減肥,變美,抗老似乎成了女人的緊箍咒。但其實女性有時也無法放過自己,面對大齡、更年期、停經、衰老,我們心中是否多少有些失落,無法坦然以對呢?
更年期是指在停經前後期間,卵巢功能由正常逐漸衰退到不具功能的過渡期。在這樣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的過程,造成了熱潮紅、心悸、肌肉痠痛、疲倦、失眠、情緒不穩定等更年期早期症狀。除了處理早期的症狀外,站在預防的角度,一些慢性疾病,因少了雌激素的保護,也會在停經後變得容易發展出來,影響女性的生活品質。人生有1/3的歲月停經後才開始,怎樣過得健康有風采、怡然自得,您可以提早注意下面幾件事。
一、小心骨質開始快速流失
人一生骨質密度頂峰大約是35歲,之後隨著年齡增長會持續流失。女性更年期後因為雌激素的缺乏,流失速度更快,越早停經,骨質疏鬆的風險越高。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 30 %,有1/3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其中髖骨骨折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0%,相當於中風或乳癌末期死亡率,是非常嚴重而不得不防的。
建議飲食中攝取充分鈣質,並適量地曬曬太陽,讓身體製造維生素D,增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或過量飲酒,另外適當的運動也可增加骨密度及肌力,改善平衡,減少跌倒骨折風險喔。
有機會的話,就諮詢您的骨質疏鬆專科醫師吧!更年期也是個評估骨折風險的理想時機。若經評估,有骨鬆的危險因子或骨折風險高,建議就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來做個骨密度檢查吧!
二、容易發胖!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因為基礎代謝率降低,熱量消耗減少,本就容易變胖。加上雌激素降低、內臟脂肪增加,衍生出胰島素抗性及血脂肪上升的問題,因此代謝症候群及三高也伺機漸漸發展。
雌激素對心血管是有保護作用的,承蒙眷顧,女性五十歲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只有男性的一半,但更年期後就失去了這樣的保護,六十歲後男女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相上下。因此更年期後女性除了注意體重控制,生活飲食上的調整,更要把握成人健檢等慢性病檢查追蹤的機會,注意三高問題,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妳的心情,美麗嗎
女性一生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男性高,在更年期發展出憂鬱症的風險更是更年期前的3倍。為何如此?更年期的荷爾蒙波動、生理多重不適、中年壓力、身體形象問題等排山倒海而來,就如骨牌效應一般,讓女性在這段時間特別敏感。若發現自己有失眠、容易焦慮緊張、憂鬱等情形,不用猶豫,就勇敢向您的身心或家醫科醫師求助吧!
皮相是一時,年華不可久恃,真正的身心健康能幫助您從內而外散發光彩,面對更年期,及早投資健康存摺,讓人生下半場持續絢爛吧!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45萬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但8成以上的人並未治療,但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打呼、打鼾」症狀,其實暗藏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包括:
心血管系統
腦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新陳代謝系統
蘇一峰醫師指出,有很多病患睡到一半會突然心律不整,甚至突然心肌梗塞,就會增加猝死機會。打呼其實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很重要的慢性病,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睡覺時常常吸不到氣、睡到一半又被打呼打斷,長期睡不飽,導致身體一直處在缺氧狀態,時間一長就會發炎,引發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是一般人的3至4倍。
此外,蘇一峰醫師也提及,臨床上有些人高血壓一直找不到原因,吃好幾顆降血壓藥都沒效,結果打呼問題一解決,高血壓就不藥而癒,可見對身體影響甚鉅。
睡眠呼吸中止症亞洲人更易罹患
以前多半認為只有體重較重、肥胖的人我才會呼吸中止症,但蘇一峰醫師表示,現在發現很多體型標準、甚至偏瘦的人,都有中度或重度的呼吸中止問題。
蘇一峰醫師進一步解釋,亞洲人的頭骨比西方人來得小,所以我們的下顎骨有點向後縮,造成我們的呼吸道、口咽的容量也比西方人還要窄,原本空腔構造就比較小,再放上舌頭、咽喉、其他軟組織等,剩下的空間就變得更小了。東方人明明肥胖的比例少,但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卻比較多,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在台灣,女性到中年大概有一成、男性到中年可能三至五成都有相關的困擾,但潛在人口多半都不會就醫治療,但它其實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惡劣習慣導致打呼
有些惡劣的生活習慣會導致打呼疾病,蘇一峰醫師舉例,常喝酒、常吃安眠藥或肥胖都可能是原因。前二者會讓喉嚨的肌肉失去張力,一躺下來呼吸道就扁了,會造成很嚴重的呼吸中止症。
如果一開始不想就醫,也可以嘗試從改變生活型態下手,蘇一峰醫師表示,患者可從減肥、少喝酒及少服用安眠藥、肌肉鬆弛等藥物改變,並多運動保持肌肉的張力及活力,執行一段時間後觀察身體是否有改善。假如症狀都沒有好轉,而且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仍維持在中度以上,就會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進行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治療?
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如何治療,蘇一峰醫師說明,臨床上有外科或內科的方式可供患者選擇。外科可以動手術將喉嚨附近的軟組織清除、切除扁桃腺等;有些人甚至會整形,將下巴骨頭打斷後拉出來再接回去,藉此增加空間。
但蘇一峰醫師也說,有一半的患者無法靠手術一勞永逸,也有患者不想開刀,此時就可以改由內科協助。內科的治療方式是給患者戴上呼吸器,在睡覺時使用。呼吸器會吹開患者塌陷的呼吸道,輔助患者吸氣。
蘇一峰醫師分享,他有很多病人使用呼吸器後都表示能睡得比較安穩,白天也變得更有精神。他也表示,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狀況好轉,其實呼吸器也不必戴上一輩子。
【相關影音】
打鼾真的要命!睡眠呼吸中止症【蔡欣蓓牙科醫師】
https://youtu.be/85bDZw4fYxs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日本院長教你這樣走,跟高血壓說再見!
https://youtu.be/lvsnxbPegAI
【相關文章】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戴牙套能改善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798
粗脖子短下巴,好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快避開3種NG睡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516
小心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也和心血管疾病相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63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癌症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十大死因第一名,但隨著醫療進步,許多癌症的發生率都在下降,唯獨乳癌發生率卻仍節節上升。
江坤俊醫師表示,癌症能夠蟬連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如此多年,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大家愈活愈久」。癌症有一個共通點是「你活愈久得到的機會愈高」。
他指出,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跟「環境」的影響,基因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當我們活得愈久,暴露在環境裡面威脅因子的時間就會愈長。
但現今許多癌症,例如胃癌、肝癌的發生率都在下降,為甚麼乳癌發生率不降反升?江坤俊醫師回應,我們都知道胃癌、肝癌的危險因子,因此都已做特別預防,像是預防肝癌,我們會知道要先治療B、C肝炎、要戒酒。
而為何罹患乳癌的人口反而增加?江坤俊醫師也歸納兩個原因:
飲食西化
「我們都知道肥胖是乳癌的一個危險因子。」江坤俊醫師說明,飲食西化的就代表吃的東西是屬於高油脂的,就比較容易肥胖,成為罹癌的高危險群。
食安問題
相較歐美國家乳癌好發的年紀大約落在50-55歲,台灣統計數據更年輕,大概是45-50歲左右。江坤俊醫師指出,很多人會問說,如果飲食西化是其中一個原因,西方人不是應該更容易罹患乳癌嗎?怎麼會反而我們好發年齡更年輕?答案是我們的「食安」沒有人家好,把關不像歐美那麼嚴格,導致我們常常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之中,罹癌機率也因此上升。
江醫師推薦的飲食法?
針對預防乳癌該怎麼飲食,江坤俊醫師表示,飲食當然還是要多樣化、營養素多元攝取,此外就是要「控制體重」。
「停經後的婦女,BMI每增加1,得到乳癌的機率約增加18%。」江坤俊醫師說,控制體重很重要,但減肥的方法也要慎選,很多人會用像是節食的方法減肥,當開始效果很好,但到後期都很容易復胖,因為這些方法太嚴格。
「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江坤俊醫師提及,減肥不是一時半刻,所以一定要選擇自己能夠接受、又可長久執行的方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他說,工作忙碌的關係,自己也常常吃外食,但一定會謹記下列原則:
原則1:雞腿去皮、三層肉去肥肉
江坤俊醫師指出,雞皮與肥肉脂肪量較高,少吃對身體總是比較好。
原則2:夾自助餐時甩一甩
「現在自助餐不是大部分是秤重算錢嗎?但我不是為了要省錢,是要甩油啦!」江坤俊醫師笑說,自己會以此方式盡量減少食材上附著的油量。
原則3:白飯只吃半碗
江坤俊醫師分享,像是聚餐或是吃便當時,來的是白飯而非糙米飯時,一定會先撥掉一半,只吃半碗就好,藉此控制澱粉的攝取量。
原則4:盡量不吃燒烤
「只要看到食材有燒焦的地方,我一定會把它剪掉,因為當中有太多致癌物質。」他透露,一般是不吃燒烤類的食物,除非遇上節慶,好比中秋節有烤肉之約,就會盡量注意。
江醫師最擔心的國人慢性病?
?其實對我們外科醫師而言,血管健康最重要。」江坤俊醫師強調,運輸營養及代謝廢物都要靠血管,所以若是血管不好,「就等同一個國家的運輸管道沒有建好,」就算有再好的資源也無用,因為送不到目的地,也就是無法供給器官運用。
江坤俊醫師進一步解釋,現在很多人有「三高」問題,也就是高血糖、高血脂與高血壓。「這對日常而言其實很恐怖。」他提及,高血糖久了就容易高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開始產生異常,對身體的侵害非常大。
確實,高血壓可能引發中風;高血脂也會引發許多心血管疾病,而高血糖更是會引起全身性的周邊血管硬化及鈣化,血管不好就容易誘發許多病變,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江坤俊醫師分享,在臨床上就常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管循環不好,每次只要開刀,像是縫合腸道後,患者就特別容易產生滲漏的現象,因為癒合力差。
另外,像是電視廣告的橋段,阿嬤雙腳被壓過但都沒感覺,江坤俊醫師也透露,經常看到糖尿病患者,腳上傷口已經4公分大,患部紅腫糜爛,差點蜂窩性組織炎才到醫院求診,詢問之下才發現患者根本沒發現自己受傷,「因為他根本感覺不到痛啊。?
「所以我才說我最害怕的是血管出問題。」江坤俊醫師強調,無論今天是三高中哪一高引起的都不可輕忽,因為這對傷口癒合、手術而言,常常都會造成影響。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相關文章】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乳癌風險大增118%!美最新研究揪出乳癌兇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225
它讓癌細胞自動凋亡!缺少則罹癌機率增48~84%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088
#江坤俊 #癌症 #乳癌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預防癌症該吃什麼呢?日本熊本大學名譽教授前田浩(Hiroshi Maeda)為癌症患者奉獻了畢生心血,過去曾獲諾貝爾化學獎提名,是世界知名的抗癌藥物權威、標靶治療的奠基者,他始終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多年來研究指出消除活性氧就是在防癌,而防癌上選,就是蔬菜中的植化素!他推薦了一道簡單又有效的超強抗癌蔬菜湯,快來看看怎麼做、怎麼喝,能讓我們享受美味的同時輕鬆抗癌!
前田浩長年研究抗癌藥物,但抗癌藥物不是只會殺死癌細胞,也會傷害到正常細胞,引起嘔吐、掉髮、食慾不振、造血功能障礙、神經障礙等多種副作用。而前田浩的研究目標,是可以在不傷害正常細胞的前提之下殺死癌細胞,可以降低患者痛苦、保證患者生活品質。
前田浩強調,罹癌和活性氧脫不了關係,紫外線、化學物質、香菸、慢性發炎等因素,都會增加人體內的活性氧,並造成細胞、DNA損傷,讓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因此,消除活性氧和預防癌症有直接的關係。
然而,人體內可以幫助消除活性氧的物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漸漸減少。蔬菜中植化素(Phytochemical)強力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幫助消除活性氧,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他舉例,番茄的茄紅素、菠菜的葉黃素、蘿蔔的類胡蘿蔔素等,都具備強力抗氧化效果。在歐美也有各種研究,指出植化素具備抗癌解毒的效果,能抑制癌細胞成長、增殖,因此蔬菜可以說是防癌上選。
日本麻布醫院院長、醫學博士高橋弘也表示,植化素是植物為了對抗從紫外線產生的活性氧、害蟲等危害所製造出來的天然成分,具備強力抗氧化效果,但人和動物只能透過食用植物來攝取,無法自行製造。而植化素也因其強力的營養、預防疾病的功效,而經常和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各大營養素相提並論。
美國癌症學會專刊《Cancer Research》的一項針對肝炎帶原者的研究也發現,
一週攝取蔬菜超過6次,肝癌發生率少4.7倍!
前田浩推薦一道強效抗癌蔬菜湯,攝取植化素的同時,也能補充溶進湯裡的維生素、礦物質,
一,將洋蔥、胡蘿蔔、高麗菜、南瓜洗乾淨
二,再切成小塊,並放入鍋中開火,蓋上鍋蓋
三,快要沸騰時轉弱火煮30分鐘讓蔬菜變軟
四、加入自己喜歡的調味料即可食用
一天喝1~2次,每次喝250~300ml即可。
夏天也可以冷藏後喝冰的。
也可以裝在夾鏈袋、容器中後放入冷藏或冷凍保存。
健康好處通通喝下肚,趕快來做一道吧!
【抗癌影片報你知】
3重抗癌力!名醫喝豆漿蔬菜湯,1個月擊退癌症
https://youtu.be/3cWdla1NwC8
抗癌成分比毛豆多6倍!海苔:防大腸癌還能降膽固醇
https://youtu.be/eE-tSwmegCg
抗癌大王「大蒜」,護肝強免疫(蒜頭雞湯)
https://youtu.be/kDdiAKuPlFA
【抗癌文章看這裡】
抗癌蔬菜明星「玉米筍」降三高!這2種人要少吃玉米筍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449
過午不吃地瓜!地瓜餐將她從鬼門關前救回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409
罹癌23年!天天「蔡依林」、「王力宏」肝癌零復發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5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2022 年心臟病和腦中風統計資料更新版資料表 的相關結果
本文件包含有關心臟病、腦中風、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其風險因子的關鍵統計資料, ... 根據2005 年至2014 年的資料,估計美國每年心臟病發作的發生率為605,000. ... <看更多>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109 年男、女性心血管疾病之分析 - 新北市衛生局 的相關結果
若以死亡率觀察,109 年新北市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每10 萬人口死亡率分別為. 93.0 人、37.4 人,以性別分析來觀察,男性每10 萬人口死亡率為110.9 人、44.9 人,. 女性每 ... ... <看更多>
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在 「憂!台灣心臟出問題?!」-青壯救『心』7行動 的相關結果
歷年國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趨勢如附件1)以健保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之發生率,則發現青壯族群發生率有上升的現象。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特別呼籲民眾發起「救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