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輕理,大家都要愛上寫八股文?】/彭菊仙
大家都知道,這次國中會考的比序,作文是最大關鍵。一位朋友的孩子拿了四個A++及一個A+,但是作文只拿了四級分(其實不錯了,滿級是六級分,也過半了,代表有一定文字表達能力),平時在校名列前茅的他,這一「筆戰」下來,志願得從第四、第五考慮起。三年苦讀的孩子,如同突然被戳破的氣球一般,全然洩氣,不發一語,愁雲慘霧。
另一位執教理化多年的老師私下跟我抱怨,特色招生只考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能力,他理解到不少志在考前三志願特色招生的孩子,早就開始跟著考試風向球,大膽重文輕理,暫把物理化學科學放在末節。
第一個案例將製造出來的新現象,必定是:作文班林立;大量父母開始送孩子去補作文。喜愛研究科學理工但是天生不喜文字操作或語文藝術的孩子,開始把親近理工、研究科學的時間挪給練習寫「結構式作文」。
第二個案例則更強化了所謂人人稱呼的菁英分子為求在制度上勝出,即使天性偏愛理化科學,也不得不跟著特招方向球,立拚閱讀理解的提升,並且花費大量時間來搜尋見識各類數學難題。
不論是會考或是特招,綜而觀之,似乎透出一個考試人才篩選主軸---文字表達力與理解力。
我國教育一向是考試主導教學,然而考試的目的是什麼?不正在於篩選與分類適當且有用的人才?國中會考以作文為標竿,特色招生亦輕略理科,這主導的出來的教學方向與學習方針必定有所變化,而此衍生而來的人才發展側重方向也跟著轉折。這個大力扭轉產生的結果非同小可,必定影響未來我國國力的偏廢。
不要忘了,我國是科技島國;更不要忘了,中國近代之所以殞落在列強之中,就是太過於著重虛幻的文體表現。翻翻儒林外史對科舉制度八股文的諷刺,看看當時西方在工業大革命中如何藉由具體的實業主義大躍進,再回頭看看當時中國的菁英分子如何鑽進八股文的死胡同裡而浪費天分,就可以知道,具有清晰的表達能力、具體的思想能力雖是人才的基本條件,但是進一步懂得以漂亮華美的文字來包裝想法,絕不是競爭力與進步力的首要條件。
但是六級分的作文,勢必不只有思想、內容,勢必要懂的文字操作與語文藝術,那是文學人才要雕琢的方向,不是人人都有興趣,也不是行行都有需要。但是考試方向球就是會侵蝕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向,而每個孩子學習項目的輕重緩急,的確影響國力的發展方向與強弱。
我要說,以作文作為評比首要關鍵,大錯特錯!真正需要的能力,一輩子都用得上的能力,可不是人人都需要熱愛文字操作、享受文字藝術。
當大部分的孩子把心力放在學習寫一篇文情並茂、修辭精確的結構式作文時,依據時間排擠效應,對理工科學有深厚興趣的孩子膽敢不把時間花費在練習寫結構式作文(不就是八股文嗎?)之上嗎?
當特色招生完全棄理化於不顧時,想爭取優良資源的上進孩子不會願意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繼續研究物理化學科學之上。
我們的科學人才怎麼辦?我國以科技立國的基礎何以繼續雄厚?
再來,我要大力批判所有被稱為明星學校的前幾志願,特別是北北基名聲響叮噹的學校,即使我自己是北一女畢業,我也要說,你們在這次會考投入的誠意與孩子們辛苦付出的心血完全不成正比。
這就是為什麼一堆用功上進的孩子到頭來一場空的原因,因為你們釋出的名額實在太小氣,格局太小器。
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媒體站出來好好剖析明星學校的怪異心態,既然十二年國教要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但是主角人物卻一點也不配合,這個目標終究就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明星學校只釋出少的可憐的名額給免試升學(哪是免試入學?會考大家都考的膽戰心驚),但是誰來同情孩子們已傾全力殫精竭慮日以繼夜地、付出所心力與誠意!
這不正像是花了大鈔卻買不到等價貨品,完完全全受騙上當的感覺,誰來承擔?
十二年國教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在 以專業實踐幸福-鄭秀玲 Facebook 八卦
[呼籲 蘇院長切莫把德政變成大災難]
*本文同步刊登於自由共和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21456
臺灣缺乏天然資源,唯有透過公平的教育制度培育人才,才能讓下一代藉由創新創意,自立自強,甚至立足天下。自106年度以來政府已經投入450億元經費(包括新年度的100多億元),和高中老師們一同努力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即108課綱),十分值得肯定。
推動108課綱是德政,學生可自主多元選課
在此新課綱下,今年的高一新生可以自主選課,部定和校訂必修的學分數下降,增加「加深加廣選修」和「校訂多元選修」。預期未來各高中將有多樣化的選修課程,類似已實施數十年的大學通識選修課程。因此政府花費鉅資,準備多時,努力推動新課綱讓高中生得以多元探索和適性揚才,高中生修課大學化,實在是德政啊!
然而,大學招聯會竟然於日前(8/31)公告了《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並預期在11月(下個月)正式通過。意即高中生需將其每學期修課紀錄和學習成果詳細列載於其學習歷程內,並在缺乏標準化與審核機制下,要求高中端校方自行將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課程對應至招聯會頒布的18個學群。而招聯會在沒有和個別科系充分溝通解說下,同時也要求大學端各系自行勾選對應學群,作為申請入學者的資格和備審資料參考。招聯會此項錯誤的學習歷程和考招連動新制,恐將使德政變成災難,詳述如下:
招聯會錯誤介入,德政恐變成災難
招聯會主委清大校長賀陳弘及其他委員們理應非常了解全臺各大學過去25年來推動通識選修教學的經驗,大學生們選修課程時,幾乎多以自己的興趣為主,不會戰戰兢兢地擔心少修哪一門選修課,就因而影響他們的升學和就業!因此唯有將高中生的學習歷程和考招脫鉤,才能真正讓他們多元選課、自由探索找出興趣所在。大學招聯會賀主委及其他委員為何反而要求志向尚未確定的懵懂高中生,其選課要和大學的申請入學互為連動呢? 為何會有如此強人所難的錯誤決策呢? 著實令人百思不解!
更何況經過我們團隊深入分析教育部課程計畫平台資料,發現不同高中間在課程品質和課程學群類別分布上有非常顯著的城鄉落差。預期在此學習歷程與考招連動新制度下,將導致「明星高中更明星,偏鄉高中更偏鄉」,對偏鄉弱勢原住民等小孩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例如都會區明星高中有人脈和資源可邀請各行業精英和大學教授到校開設許多門完善豐富選修課程,分屬於所有的18類學群。而偏鄉高中則因資源少,只有較少選修課程,有些學群甚且沒有任何選修課程。由此可知,偏鄉高一生在起跑點上就輸了明星高中一大節。冀望透過教育,來做階級反轉的夢想(例如礦工之子當醫生)將離他們更為遙遠!
由於對目前這個學習歷程考招連動新制度的反彈與不信任,有能力的中資產階級已經用行動反制,紛紛送小孩去念私立學校,長期以來頗受好評的公立中學教育系統恐將頹敗。很多私校早就打出「六年一貫特色課程學習歷程檔案」,從國中就規劃特色課程選修課、培訓參加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競賽等等。最近民間更盛傳,台北某私立高中今年考上醫學系的學生數較往年表現優異,主要是因為該私校事先邀請口試考官幫忙補習面試題目與情境。由此可知,這個新制恐讓十二年國教走向資本化和表面功夫化。教育部聲稱「準備好了」,明星高中說「我們準備好了」,私立學校也說「我們準備好了」,很多還沒準備好的學校(沒師資、沒教室、沒設備和沒資源)卻不敢說話,而家長們則煩惱著「錢,還沒準備好」……。那些沒有能力的弱勢家庭,則是面對更加狂風暴雨的人生路!
因為招聯會的錯誤做法,要求學生的學習歷程和考招連動,導致名為自由選修,實則在高ㄧ就給與桎梏,無法自由探索! 名為適性揚才,實則阻斷了弱勢偏鄉小孩的未來! 名為德政,實則讓學生和家長們惶惶終日,奔向補習班和私立中學!
因此,懇請 蔡總統和蘇院長明察學習歷程與考招“脫鉤”的重要性,為了人才培育及學生的公平受教權,期盼您們展現魄力,盡速諭令髙教司和招聯會撤回即將於11(下個月)通過的「大學參採學習歷程參採內容草案」。請招聯會繼續延用已實施多年的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備審資料審查和口試,即綽綽有餘。此外,也請您們追究高教司長監理不周的責任,並盡速建立一套監督招聯會運作的完整機制。既然政府花費納稅人450 億元,努力推動的108 課綱,國人期盼它是有感的德政,意即達成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培養出適應現代生活,面對未來挑戰的下一代。千萬不要因小失大,變成另一場教改大災難!
(鄭秀玲 立法委員)
十二年國教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八卦
距離國中會考越來越接近
但
這場考試除了決定你未來3年的生活外
還、有、什、麼、意、義、呢?
再次請好友─翔老師
解釋一下現階段還有以後階段的教育現實吧!
第 四十五 話 距離75天國中會考
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北北基版本,終於在上一週塵埃落定,廣招各個國中輔導主任或輔導教師參與說明會,再回到學校傳達給基層學生,瞭解會考重要入學制度。
PPT洋洋灑灑總共79頁,入學管道內容包含免試入學、獨招制度、產業特殊需求類科、技優甄審,實用技能學程入學,其中最主要的入學管道還是免試入學。
比照去年的會考制度,今年提出三大點的變革,主要是針對超額比序的問題做出因應的措施。
1. 一次分發到位
2. 五個志願序為一群組
3. 會考成績總點數206點。
避免超量同分的精銳學生,擠不進前幾志願的名額,哭喊高分低就又無所適從的窘境。只好讓成績前段班的學生們分出高下,細分為精銳、超精銳、霹靂無敵精銳考生,產出了現下的制度。於是怎麼比成績,比成績的次序,變成重要的課題。
超額比序順次如下
1.總積分 (包含2.3.4加總滿分90)
2.多元學習表現積分 (30分)
3.會考總積分 (30分)
4.志願序積分 (30分)
5.會考總積點 (各科10分滿分,5科乘4倍+作文滿分6=206)
6.各科計分基準(量尺分數依國數英社自)
7.志願序 (真再比不出來PK誰把志願填得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量尺分數」,滿分為10,總人數的50%以下開始只會得到「3」分以下的積點,有別於以往的常態分配,內心感覺贏一半的人應該至少是5分以上的實質成績,但是現在實際上剩不到三分之一,確實擠壓了後段班考生的成績。
那是一種這份考卷我答對一半的題目,結果我竟然只剩下十分中的1分的感覺,啟蒙子自然差,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在這場考試裡會更加感受到自己成績數字的渺小,特別是會考總積點換算時,各個科目還要乘以四,考一分放大四倍的概念。
可以預想到的是強者不只是追求高分,而是一題都不許差錯的緊繃,因為多錯一題可能在量尺上就多扣一分,在滿分90的比序當中,一路比到總積點,1分就是4分差。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是我對這份考試制度的感受。
考試中,我關心的不是強者變強,因為真正擅長念書的,他相對容易在升學上得到成就。
我更在乎「弱者變弱」的現象。
剩下75天,有很多同學已經放棄念書了,甚至放棄任何喜好與方向,就是在學校耗時間。我稱這群人是考試中的「弱勢族群」,他們會有這樣放棄考試的選擇,是國一國二累積的學習低成就,導致國三大複習的時候學習跟不上。所以不念書不努力,進教室睡著看考卷睡,都是很正常很合理的行為。
我向著我很在意的學生說到: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麼做,因為我根本不會寫啊,你要我在剩下75天要複習國一國二的各科觀念,讀通七個科目在融會貫通,這真是天方夜譚。
接著我在黑板上75天、100天、365天、365 X 3天、365 X 3 X 2天。
老師已經沒辦法陪你走這75天了,因為這條升學的道路你要自己努力,老師頂多是把升學考試的工具途徑介紹給你,可以確定一件事情,75天後、100天後你會離開國民中學,我不會再是你的老師,你也不再是國中生。
你將面臨到的是365天X3,你會再一次的看到國文、數學、英文、社會、自然的課程與考試,只會變難不會變簡單,只會變多不會變少,時間一切歸零重來,365X3,重點不是這75天,重點是在一個三年後的今天,你面對的是75級分的追逐戰。
你現在放棄了75級分的基礎,你升上高中或高職進入了這一場人生大考,你會更加體會到一個事實「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在擔任推甄申請輔導教師的過程中,曾經有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孩子來問我落點分析,孩子始終低頭不語,媽媽用緊張焦慮的口吻問著:老師我們家小明考差了,只有37級分,你幫他選一間大學好不好?他也不知道想念什麼?只要是國立就好,有沒有得念?(順便數落一下小明,叫你補習班好好上課就不上)
其實我內心早有定數,但我仍翻了翻入學簡章,給予幾間建議,那時的我覺得這不是在找一個自己想要學習的環境,而是找一個能上的生存空間,這可是重要的人生選擇與轉捩點,而你有限的成績讓你的選項「少之又少」。
更可怕的是不論是37級分或是73級分的同學,都有同樣的問題,不知道念什麼好?也對任何的東西沒有興趣,這不是「個案」,而是「很多」。「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同時,兩者都變成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個領域學習的考生。
考試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考37,或是73,我覺得那都是你付出學習上的結果,你如何為這個結果負責,讓這個結果所付出的代價是你甘心樂意的,讓這個結果是你可以延續學習的,讓這個結果是你真心踏實的努力而來的才更重要。
我們不必科科高分,但求自己清楚該往什麼方向走,如此十二年國教「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重要願景才得以落實。
我寧可你是一個37級分,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的人,也不要你是一個75級分,卻活不出適才適所的人生,分分計較後卻不知道何去何從的專業考生,你上課醒著,但實際上你睡了重要選擇。
希望三年後,你回頭看看這75天的倒數,你已經是一個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讀書的人了。
加油,這篇寫完還有74天。喔不!應該是說還有好長一段人生,值得你好好學習。
十二年國教學習表現學習內容 在 [111-2 PEC-5] 12年國教健體領綱導讀--學習內容、學習表現 的八卦
台師大運動競技系111-2體育課程設計上課紀錄影片。 學習 單可依下方連結下載: 學習 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