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群傻瓜,不要再等了,你們等的那個人不會再回來了」
今天早上一路往求救地點甲仙山上前進,狹窄又顛簸不斷,只容一台車身寬的產業道路,讓我開的膽顫心驚,一路上也看不到任何住家
這麼偏僻的山上狗狗要怎麼活下去
當我抵達後,看到的不是一隻,而是有三隻狗狗
「怎麼都瘦成這樣?」
「你們到底餓多久了?」
趕快拿了肉乾和飼料
每一隻都吃的狼吞虎嚥,沒幾口就吃光了
躲在屋簷下的一隻袋鼠狗,也正努力的撐起身體,滑著前腳朝我走過來
看到眼前孩子的災難,讓我原本感到悲憫變得氣憤難平😡
真的很夭壽!
這裡沒有人帶路根本找不到,更不用奢望有人會看到他們
你看每一隻都瘦到皮包骨,還受了傷身體殘缺
家已經人去樓空,而不知道已經被主人遺棄的這群傻孩子,每天還是苦苦的守在這裡
這麼偏僻,孩子又行動緩慢,你要他們怎麼活下去
現場有碗,不過已經覆蓋了厚厚一層灰塵
有半包飼料,卻已經塵封不知多久了
傻孩子每天顧著空碗,餓著睡著,又餓著醒來
「肚子好餓,主人怎麼都沒有回來?」
生活艱苦時,狗狗不離不棄⋯是感情
搬了家就把他們丟下不管⋯是無情
三個孩子,
一個前腳發黑壞死裸露白骨
一個兩腳中了山豬吊變成行動緩慢的袋鼠狗
一個被無情的項圈緊緊束縛,脖子已出現勒痕,傷口潰爛發臭
這就是你的幸福,也是造就他們災難的開始
※照片連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84744751700296&id=482873861887397
※影片,照片連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05835219780371&id=100010617129187
※上山找孩子們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84381048403333&id=482873861887397
我幫小白取名小乖乖
小乖乖目前先以內科治療
再進行手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85547664953338&id=482873861887397
小乖乖,袋鼠,小虎住院治療康復後,會在第三園區安養
第三園區 傷老病犬貓安養中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88940291280743&id=482873861887397
新聞報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119936511374732&id=124616330906800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40948095989752&id=110699089014688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413393592065245&id=770327363038571
同時也有6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說到血壓,從今年二月以來,國內降血壓藥接二連三出包,還爆出疑似含有致癌物質,雖然後來檢測合格,但過程中已經引起大眾的疑慮與恐慌。很多人都想問:改善高血壓有沒有不用吃藥的方法? 答案是有的,有一種食物可以幫助你穩定血壓,而且在我們的餐桌上幾乎每天都看得到!到底是什麼食物這麼神奇?又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它最...
內科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醫護超負荷,需要超補償】
有在健身的朋友知道鍛鍊後的肌肉受傷,是為了長的更大更好,使用肌肉時是超負荷,回復時是超補償,作為防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也需要超補償。
因此我主張,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防疫期間加碼補償,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方法包含:
1. 疫情期間,給予實質補貼,擴大減稅額度。
2. 疫情期間,健保點值恢復 「一點一元」 實質補償醫事人員。
3. 持續檢討健保財務,拒絕壓榨醫事人員。
4. 落實各級醫師之勞動保障,改善護理師、社工等醫療現場人員職場狀況,維護醫療品質。
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呼籲,主要是基於武漢肺炎疫情延續至今,世界各國病例日益增加,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僅臨床工作負擔加重,甚至出現便當店不送便當,學校家人要叫醫護人員小孩不要上學等恐慌性歧視,都增加醫療工作人員的壓力。
和戰爭中我們還能換防、輪調前線部隊不同,醫護人員必須永遠在第一線,甚至政府為了保存戰力,還要限制醫護人員出國至部分地區。雖然禁令的執行範圍已經調整限縮,但仍引發許多不同聲音。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在戰爭中,傷亡可以補充;但在防疫戰中,我們不可能立即增補專業人員。除了病床等硬體設施以外,人力將直接決定患者能否得到充足的照顧。
舉例而言,培養一位感染或胸腔專科醫師,要經過6年醫學院、2年PGY、3年一般內科專科醫師、至少2年次專科醫師訓練,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取得獨當一面的資格。若是一位專科醫師被隔離,中小型醫院連值班、會診排班都可能立即會出問題。 因此,在考量防疫優先、超前部署下,政府才決定管制醫院醫事人員與社工等無法取代的專業人員出國。 但「義務」和「權利」必須對等,這些醫事人員犧牲青春取得資格,承受繁重的工作與當今險峻的臨床壓力,又要在遇到公衛危難事件時聽從指揮被推上第一線,政府給了他們什麼? 超前部署,難道不該「超前補償」嗎?「為國犧牲,權責相符,才是合理的政策!」
上週我就提出:而在防疫期間,受政府管制之醫事人員與社工,至疫情結束為止,期間從事醫療業務所得全部應酌予減免稅;而政府也應針對受影響人員的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退票作業,提供一定協助。值得肯定的是,後者政府已經有所規劃,而前者也已開始著手。這不但是肯定與感謝其奉獻,更可在疫情後發揮振興經濟之作用。
我也籲請政院,除了直接補貼、減稅以外,我們仍須考量如何持續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例如,健保實施總額給付,導致點值被壓縮,我希望在疫情期間,能恢復「一點一元」來實質補償醫事人員,並透過健保財務的檢討來避免以長期剝削醫事人員達成健保生存之怪現象。對於這些偉大奉獻犧牲的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不但防疫期間加碼補償,更重要的是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
台灣的醫療品質是世界一流,但我們不希望透過醫事人員的犧牲,達到「俗又大碗」的醫療。我在這裡請各位國人給予醫事人員更多肯定,以及制度面上的更多支持,唯有如此,我們的醫療體系才能打贏防疫這仗,並長久守護國人健康!
內科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醫護超負荷,需要超補償】
有在健身的朋友知道鍛鍊後的肌肉受傷,是為了長的更大更好,使用肌肉時是超負荷,回復時是超補償,作為防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也需要超補償。
因此我主張,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防疫期間加碼補償,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方法包含:
1. 疫情期間,給予實質補貼,擴大減稅額度。
2. 疫情期間,健保點值恢復 「一點一元」 實質補償醫事人員。
3. 持續檢討健保財務,拒絕壓榨醫事人員。
4. 落實各級醫師之勞動保障,改善護理師、社工等醫療現場人員職場狀況,維護醫療品質。
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呼籲,主要是基於武漢肺炎疫情延續至今,世界各國病例日益增加,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僅臨床工作負擔加重,甚至出現便當店不送便當,學校家人要叫醫護人員小孩不要上學等恐慌性歧視,都增加醫療工作人員的壓力。
和戰爭中我們還能換防、輪調前線部隊不同,醫護人員必須永遠在第一線,甚至政府為了保存戰力,還要限制醫護人員出國至部分地區。雖然禁令的執行範圍已經調整限縮,但仍引發許多不同聲音。 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在戰爭中,傷亡可以補充;但在防疫戰中,我們不可能立即增補專業人員。除了病床等硬體設施以外,人力將直接決定患者能否得到充足的照顧。
舉例而言,培養一位感染或胸腔專科醫師,要經過6年醫學院、2年PGY、3年一般內科專科醫師、至少2年次專科醫師訓練,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取得獨當一面的資格。若是一位專科醫師被隔離,中小型醫院連值班、會診排班都可能立即會出問題。 因此,在考量防疫優先、超前部署下,政府才決定管制醫院醫事人員與社工等無法取代的專業人員出國。 但「義務」和「權利」必須對等,這些醫事人員犧牲青春取得資格,承受繁重的工作與當今險峻的臨床壓力,又要在遇到公衛危難事件時聽從指揮被推上第一線,政府給了他們什麼? 超前部署,難道不該「超前補償」嗎?「為國犧牲,權責相符,才是合理的政策!」
上週我就提出:而在防疫期間,受政府管制之醫事人員與社工,至疫情結束為止,期間從事醫療業務所得全部應酌予減免稅;而政府也應針對受影響人員的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退票作業,提供一定協助。值得肯定的是,後者政府已經有所規劃,而前者也已開始著手。這不但是肯定與感謝其奉獻,更可在疫情後發揮振興經濟之作用。
我也籲請政院,除了直接補貼、減稅以外,我們仍須考量如何持續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例如,健保實施總額給付,導致點值被壓縮,我希望在疫情期間,能恢復「一點一元」來實質補償醫事人員,並透過健保財務的檢討來避免以長期剝削醫事人員達成健保生存之怪現象。對於這些偉大奉獻犧牲的醫事人員與社工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不但防疫期間加碼補償,更重要的是疫情結束更要持續改善。
台灣的醫療品質是世界一流,但我們不希望透過醫事人員的犧牲,達到「俗又大碗」的醫療。我在這裡請各位國人給予醫事人員更多肯定,以及制度面上的更多支持,唯有如此,我們的醫療體系才能打贏防疫這仗,並長久守護國人健康!
內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說到血壓,從今年二月以來,國內降血壓藥接二連三出包,還爆出疑似含有致癌物質,雖然後來檢測合格,但過程中已經引起大眾的疑慮與恐慌。很多人都想問:改善高血壓有沒有不用吃藥的方法?
答案是有的,有一種食物可以幫助你穩定血壓,而且在我們的餐桌上幾乎每天都看得到!到底是什麼食物這麼神奇?又該怎麼吃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播出日期:2019/04/27
★節目來賓★
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醫師
中醫大附醫心臟內科醫師 #蔡松恩
營養師 劉怡里粉絲團
前英語新聞主播/健康管理顧問 #閔傑輝Jeffrey
醫藥記者 洪素卿的食品醫藥資訊網
國宴御廚 雷議宗饕寶食尚生活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7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內科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評價
睡不好容易頻尿淺眠怎麼辦,今天來聊睡眠!到底睡覺時容易頻尿的原因是什麼?面對淺眠睡不著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分享四個好眠小秘訣!一起來看看!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鄭淳予醫師的睡眠著作《#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http://bit.ly/39RppVm
本書上市即登:博客來-醫療保健書暢銷排行榜Top1
#鄭淳予醫師的記憶力著作:《健忘失神腦當機,你腦霧了嗎?:腦科醫師教你33個關鍵自救,提升專注、記憶、思考三大腦原力》:http://bit.ly/2w59eoF
本書上市即登:誠品書店-健康生活類書籍 暢銷排行榜第一名Top1
#其他熱門影片
身體累但躺在床上大腦就是不關機!入睡困難的好眠tips:https://youtu.be/U-l4Uns_7ic
睡不好容易頻尿淺眠怎麼辦?:https://youtu.be/NQcOlpO5rps
治療失眠淺眠睡一場好覺的有效方法:https://youtu.be/CARIhZD_snE
預防失智強化記憶力腦力的好方法:https://youtu.be/Elvuk0r-8hs
--------------------------------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睡前喝酒好嗎?!
🔸運動就會睡得好嗎?!
🔸怎樣算睡覺時頻尿?
🔸如何改善頻尿和淺眠!(4個小秘訣)
🔸淺眠原因有哪些?
🔸(影末有一段小彩蛋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這裡都能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goo.gl/8Tigkr
▶🎧 Spotify reurl.cc/Gk4WLy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睡眠 #失眠治療 #鄭淳予醫師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腦神經科學博士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內科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氣溫每天在下降,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案例開始多了起來。心血管疾病在發作之前,常常都有症狀出現,只是人們沒有發覺罷了。據調查,10個人裡面不到1人能夠辨識出心臟衰竭的症狀,超過5成的患者不瞭解心臟衰竭的危險因子,直到初次急診送醫才知道罹病。心臟衰竭的徵兆可能出現在身體的許多部位,從雙腿、手指,到眉心,當我們觀察到哪些訊號,就可能表示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呢?播出日期:2017/12/10
★節目來賓★
【心臟內科醫師 林承箕】
【博仁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蘇上豪】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
【中醫師 吳明珠】
【媒體人 胡孝誠】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專科護理師 劉俊廷】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內科 在 一般內科看什麼?不舒服該看哪科?專業醫生用一張圖表 ... 的相關結果
「不知道骨科與整形外科有什麼不同。」 「不懂精神科與神經內科哪裡不一樣。」 這樣的人應該很多吧? 其實這些 ... ... <看更多>
內科 在 台灣內科醫學會 的相關結果
... 內科專科醫師甄審口試結果查詢 · 內科專科醫師證書暨會員入會線上申請 · 112年第三期「醫學倫理、醫療法規及醫療品質」網路繼續教育:9/1起更新題目,歡迎會員上網作答;12 ... ... <看更多>
內科 在 內科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廣義的內科學更包含了皮膚科、眼科、精神醫學、復健科(康復科)、放射科、安寧緩和科、環境及職業醫學科等非用外科手術方式治療之專科。 參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