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悔過 再談和解
實現正義 才能共生
近年來,每到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就有很多人說
「又要消費了;又在操弄仇恨了;又要撕裂社會了」
「到底要怎樣道歉才夠?快點原諒!和解!」
「都過去這麼久了,為什麼還要一直講?」
其實這是值得認真回答的問題。
「和解共生」「修復式正義」是非常甜美的理想。也是我非常認同的目標。
不過,我在過往的法律實務工作,學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加害人真誠悔過,是和解的必要條件。
不管是過失傷害、竊盜、侵佔、詐欺等輕罪,或是性侵、強盜、殺人等重案。
如果加害人沒有讓被害人感受到真誠的悔過反省,就不可能真正和解、原諒,更不可能療癒、放下。
一般個人的案件是這樣,牽涉到成千上萬人集體受難的二二八事件,與後續的白色恐怖,更是如此。
有些人會質疑:
「都過了這麼多年,難道加害人做得還不夠嗎?要做到怎樣才夠?」
我的答案是:
目前所做的,距離和解共生,遠遠不夠。
在二二八事件後,長達四十年的時間,戒嚴與白色恐怖的摧殘,不僅讓受難者家屬無法發聲,還持續不斷增加更多受難者與家屬。
戒嚴與白色恐怖,讓一代人的創傷,延長到三代子孫。
直到民主化後,臺灣人才被允許說出受難的故事、發出苦痛的聲音。
但很諷刺的,因為受難者爭取到民主憲政的落實,當年的加害者集團,也同等獲得憲法的保障。
加害者集團利用受難者爭取的民主憲政程序,拒絕把關鍵的歷史檔案證物交給國家;拒絕把強取豪奪的不當利益物歸原主。
加害者集團用受難者爭取來的言論自由,訕笑、攻訐、嘲諷受難者家屬。
當時加害者集團的領袖,如今在首都的精華地段,還有專屬的供奉紀念園區。在全國大大小小的角落,還有塑造偶像地位的雕塑。
當受難者終於可以說出自己的歷史,加害者集團同時也用更大的聲量去掩蓋。
數十年的極權統治,受難者遍佈臺灣社會各界。我在地方基層,經常在意想不到的時候遇到受難者和家屬。
曾在一次地方餐敘遇到一位民眾,相談甚歡。
但當話題逐漸走向臺灣歷史,他說出家中長輩被極權政府迫害的故事,忍不住落下淚來。我正要安慰他,他卻立刻擦去眼淚、強顏歡笑。
他不想讓別人發現他在難過。
他怕被指責「都過去這麼久了,怎麼還不放下」「還想怎樣」「不要再操作仇恨」。
正因社會有強逼和解原諒的聲音,直到現在,還是有受難者家屬在黑暗的角落暗自流淚。
「和解共生」不會憑空發生。
必須先有「認錯悔改」,才有和解共生的甜美果實。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今天,台北市政府無視受難者團體的抗議和譴責,堅持邀請馬英九前總統出席二二八紀念活動。
馬前總統在致詞時,細數他從政三十年為二二八事件「付出」了許多。
我覺得很困惑。馬前總統曾任國民黨主席,如果他真的願意為歷史負責,
為什麼國民黨至今仍拒絕把關鍵歷史檔案交給國家?
為什麼國民黨至今不願把強取豪奪的財產、利益物歸原主?
為什麼國民黨至今不願意承認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的政治責任?
如果他真的悔過,為什麼國民黨堅持不願負責?
當馬前總統在細數他的「付出」時,我後面一排有受難者家屬忍不住說「我要走了,我覺得很不舒服」
現在,加害者不願意把關鍵史料交給國家,不願意把強取豪奪的財產物歸原主,還有人在對受害者叫囂「還要多少道歉才夠」。
加害者集團沒有真誠悔過,就直接要求和解,甚至由加害者集團的代表來高唱和解,就好似一邊虐打小孩、一邊怪小孩哭;一邊斬斷樹的營養、一邊怪怎麼還沒開花結果。
沒有真誠悔過的加害者集團要求「和解共生」是一種去脈絡、強迫式的和解。
不願負責的加害者談「原諒放下」,是對還在傷心的受難者的霸凌。
霸凌不是正義,強迫的和解是對正義的消費,是社會撕裂的真正兇手。
如果你問我
「到底要做到怎樣才夠?」
我的答案是:
加害者集團必須把所有歷史檔案交給國家,加害者集團必須把強取豪奪的利益物歸原主。
加害者集團必須停止強迫被害者原諒。
加害人真誠悔過,受難者自願的寬容、和解,才會帶來真正的療癒。
唯有加害者集團先真誠悔過,「和解共生」的果實才能降臨在臺灣這片土地。
——
Photo credit: 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撕去死刑犯標籤,看見真實人生。8月14日全台上映。 #台北電影節秒殺強片 #榮獲社會公義電影獎 官方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eandMyCondemnedSon/ 想包場點這裡 👉 https://bit.ly/3jTi8...
修復式正義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昨天在淡水發生了小三女童遭高一學生刺傷的事件,看到報導的當下我只有滿滿的悲傷和心疼。
女童及其家人的協助是當務之急,除了生理上醫療的照護外,心理所面臨巨大的焦慮以及恐慌,更是需要關心,對每一個家庭,面對到這樣的衝擊,必定會有一段難捱的時期。
今天開始有許多報導談論事件發生背後的原因,我和家長們的擔心、害怕都是一樣的,類似的事件會不會再度發生?我們的孩子是否可以在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中成長?也有著同樣的疑惑,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發生在校園內的社會事件,應該被重視與改善。我希望能藉由這起的事件,重新、全面地去檢視現行教育、校園以及少年事件等制度,是否能真正接住搖搖欲墜的學生?
這幾個我們努力的方向,也希望更多人能理解、一起努力,當然,政府責無旁貸,更應擔起責任。
一、創傷後的專業陪伴
目睹整起事件發生女童的 7 歲弟弟,以及周遭的同學們,後續是否有得到妥善的輔導和陪伴?因為這樣的目睹傷害,不僅會對孩童心靈受到打擊,更可能遠期帶來負面的影響。當事女童除了現行治療,後續更是需要專業的心理陪伴、諮商輔導,才能度過精神、生理受到嚴重創傷後的期間。此部分仍需學校之社工、心理師的介入,給予這起事件的目擊者、當事人更個別化的協助、撫平心靈創傷。
二、面對校園霸凌,目前的處理方式夠完善嗎?
這名高中生過去疑似長期被班上女同學霸凌,嘲諷「娘娘腔」、「沒雞雞」,積忍已久情緒失控,間接釀成今日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但校方昨日第一時間卻表示,「該生在校內表現無異狀,可能是課業壓力比較大。」似乎完全未察覺學生在學校被霸凌的情況。
這不僅凸顯了目前性平教育、情感教育的不足,也讓我們思考面對校園霸凌,我們應當如何建立更好的制度?教育部曾提倡使用修復式正義,但實際執行上卻淪為形式,缺乏通盤了解事件緣由,以及如何讓孩子增強認知能力去理解人際關係。不禁令人質疑,目前我們真的能有效防範、處理校園霸凌嗎?被霸凌者,是否會轉為霸凌者或暴力行為者?
或許過去許多人都曾因不懂事而用言語霸凌過別人,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得住這樣的辱罵及壓力。面對這樣的壓力及霸凌,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紓解、求助,不讓他孤立無援,以減少因情緒問題再次發生類似遺憾。
三、當青少年已經作出觸犯刑罰法律的行為時,我們的社會、司法應如何去看待這個現象?
青少年時期仍在人格形塑的階段,若單純將少年作出觸犯刑罰法律的行為,視為偶然個人行為,可能沒有辦法解決少年個人及整體社會的困境。
我認為應該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背後所反映出的社會困境,以及他在層層壓抑下所發出的求救警訊。當他們進入到少年司法程序後,不僅是要他們負擔起責任,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給予他們機會、空間及資源,協助其健全發展的可能?這部分的政策,我們後續會再提出,例如:少年矯正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兒童及少年偏差行為之預防及輔導辦法」中少年輔導委員會的任務定位釐清等。
事件發生至今,我收到許多家長的憂慮,同樣作為一個家長,我能理解孩子遭逢意外時,大家的憤怒、不捨及擔心,若被害人家屬有任何需要協助的部份,我們絕對盡力幫忙。同時,校園安全問題一再發生,除了對個案的協助之外,更應從根本檢討事情發生的種種原因,唯有從預防端做起,避免類似的事件一再上演,才能有減少無辜生命被傷害的可能。
修復式正義 在 潘文忠 Facebook 八卦
教育現場的我們始終希望,
讓不同特質的孩子都能為自己驕傲。
霸凌的成因與方法有許多種,根據影片中吳齊殷博士的研究,霸凌其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孩子有可能會模仿特定的社會化標準,競爭地位或權力。
當我看這個影片時,我也想起過去在學校帶孩子時也曾處理過霸凌事件,孩子可能不是真的有意,但「強凌弱、眾暴寡、同貶異」的情形仍偶爾發生,若是單純地制止、訓斥、懲處,並無法真正消弭這樣的狀況,也不易修復霸凌事件後的關係。
在教育現場,我們透過教育、機制、導入修復式正義來面對霸凌議題,也有一群教育夥伴,希望能透過創造更多元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彼此認識、理解,來幫助孩子更自信、更尊重包容,但確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家庭環境、個性、興趣,#面對不同特質的孩子,#該如何引導與面對,#也真的是教育工作者非常大的挑戰與課題。
影片中的這八位老師,他們代表了一群在教育現場每天面對學生千百種狀況的人,他們始終努力,跟所有人一樣,遇到困難時,有時也會懷疑、踟躕,今天,想跟大家借個七分鐘,看看他們的故事。
無論你是老師、家長、或是關心教育的人,我們都邀請你跟我們一起關心霸凌這個議題,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更多孩子能更健康、快樂長大。
另外,也歡迎大家前往 教育部 的臉書,製作自己的反霸凌制服,與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與霸凌經歷,陪更多人走出傷痛。
#你的標籤我的驕傲
#讓每個孩子都可以自由展現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成就每個不一樣的孩子
修復式正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撕去死刑犯標籤,看見真實人生。8月14日全台上映。
#台北電影節秒殺強片 #榮獲社會公義電影獎
官方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eandMyCondemnedSon/
想包場點這裡 👉 https://bit.ly/3jTi8d5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2:00 交鋒激烈的死刑議題
03:59 支持死刑的立場
05:24 反對死刑的立場
07:20 關鍵一:核心價值觀不同
08:34 關鍵二:資訊和認知有落差
10:37 我們的觀點
11:54 提問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冰鱸
|腳本:羊羊、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為何死刑議題爭論不完?:https://bit.ly/3iivxKc
→ 《心靈暗湧》思辨空間 - 應報式司法與修復式正義:https://bit.ly/31sr54z
→ 法律快易通:檢仔聊天室|臉書貼文:https://bit.ly/3gEK9TQ
→ 死刑存廢問題|維基百科:https://bit.ly/3gEoM4T
→ 應報理論|維基百科:https://bit.ly/3gwIgbA
→ 害和殺人未遂如何區分?(97年5月16日)─少年法律─國語日報社網站:https://bit.ly/2C4OtfS
→ 中華民國刑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bit.ly/3fC22B2
→ 我支持廢死?我反對廢死?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瞭解正反爭議:https://bit.ly/3fFoTvI
→ 殺人死刑錯了嗎?挺廢死的人在想什麼:https://bit.ly/3fCGsMO
→ 第一單元 總論(一):法律的意義、法源、種類及效力|陳怡如:https://bit.ly/3il56nd
→ 什麼是「法律」?|法律百科 Legispedia:https://bit.ly/2PzeYgJ
→ 「省錢」不應該成為死刑存在的理由 |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https://bit.ly/2Py4HBq
→ Erenlai - 再思死刑議題:https://bit.ly/2Pxm70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修復式正義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修復式正義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陳士齊(齋Sir)、楊穎禧、Frankie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
修復式正義 在 修復式正義理論與運作之再檢討(上) 的相關結果
註4:主張修復式正義學者以為修復式正義與當代刑事司法之主要差異:1.對犯罪之看法較為全面,認為. 犯人損害了被害人、社區甚至他自己,而非認為單純犯法。2. ... <看更多>
修復式正義 在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修復式正義:給所有受傷的人 的相關結果
可是在圓桌會議與相關會談的背後,支撐「修復式正義」的基礎概念是:社會裡頭的犯罪,不只是加害者對被害者的傷害,不只是一個點去衝撞、破壞一個點;而是 ... ... <看更多>
修復式正義 在 修復式正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修復式正義 (英語:Restorative Justice,或譯:修復式司法)基於「和平創建」(英語:peace-making,或譯:和平締造)的思維,主張處理犯罪事件不應只從法律觀點,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