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 1949-2019
9月2日「花園裡有一顆雞蛋」的短文發表後,除了人民日報、央視等等眾多國家級媒體強烈反應之外,數萬的大陸讀者翻牆過來閱讀、怒罵,我才發現,雖然海峽隔絕,臉書禁止,這個「個人小客廳」裡所寫的字,大陸讀者其實是可以看見的。兩萬多條留言,90%來自翻牆的讀者,語言粗暴者不少。
沒有關係,粗暴往往是因為不了解,而不了解往往是製造出來的——牆的目的,就是使人看不見,使人無知,使人粗暴。
十月一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七十年前,飽受戰爭和天災蹂躪的中國宣告重新出發。這一天,幾億人將臉龐轉向清晨的陽光,夢想一個休養生息、民安樂利的未來。
在習先生升任總書記提出「中國夢」這個願景口號之前兩年,2010年8月1日,我在北京大學演講,主題就是「中國夢」。
那是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和中國大陸讀者面對面的溝通。當天,到我踏上講台前十分鐘,主辦方南方週末和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會不會被現場通知:演講取消。甚至在極其緊張、恐懼的氛圍裡,踏上了講台,演講開始了,我也都準備隨時突然斷了電。
那是十年前了。此後不曾再有那樣溝通的機會。
演講後來整理出逐字稿,在廣州南方週末和台北聯合報同步發表。南週版本有一點點刪減,已經極其不易。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把這篇講稿找出來,讓願意思考的讀者在這樣一個意義深沈的日子裡,做一點深沉安靜的、獨立的思考。
讀了講稿你也許還是憤怒的,或者更憤怒,沒關係,憤怒之餘,沈靜片刻,想一想很多事情的「為什麼」,那麼你的初心,就越過牆了。
——————————————————
文明的力量
—從鄉愁到美麗島
編按
二○一○年八月一日,龍應台應邀於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發表演說,現場擠進滿座一千八百名聽眾。
主辦方一直擔心演講會被臨時取消,但結果順利舉行;演講內容談及「美麗島事件」等敏感議題卻未遭官方封殺,深具意義。
在「中國夢」裡長大
第一次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裡還有中國夢啊?」
可是沉靜下來思索,一九五二年生在台灣的我,還有我前後幾代人,還真的是在「中國夢」裡長大的,我的第一個中國夢是什麼呢?
我們上幼稚園時,就已經穿著軍人的制服、帶著木製的步槍去殺「共匪」了,口裡唱著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陸去〉:(播放歌曲)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陸去
大陸是我們的國土
大陸是我們的疆域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疆域
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
不能讓俄寇盡著欺侮
我們要反攻回去 我們要反攻回去⋯⋯
這不是一種「中國夢」嗎?這個夢其實持續了滿久,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圖騰,也被人們真誠地相信。
倉皇的五○年代進入六○年代,「中國夢」持續地深化。余光中那首〈鄉愁四韻〉傳頌一時:(播放歌曲)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一九四九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殘酷的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海島上。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份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縈,不是「中國夢」嗎?
我們都是名為「弘毅」的孩子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種「悲憤」的情結中掙扎著,我這代人在他們鄉愁的國家想像中成長。但是支撐著這個巨大的國家想像下面,有一個基座,墊著你、支撐著你,那個基座就是價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麼?台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裡面,牆壁上也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裡找出那個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
小的時候台灣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裡對孩子的解釋: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管子.牧民篇》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 —顧炎武
「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這些價值在我們小小的心靈有極深的烙印。
二○○六年,上百萬的「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飄著大氣球,一個一個氣球上面分別寫著大字:「禮」「義」「廉」「恥」。我到廣場上去,抬頭乍見這四個字,感覺好像是全台灣的人到這廣場上來開小學同學會了。看著那四個字,每個人心領神會,心中清晰知道,這個社會在乎的是什麼。
除了價值基座,還有一個基本的「態度」。我們年紀非常小,可是被教導得志氣非常大,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灌輸要把自己看成「士」,十歲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將來就是那個「士」。「士」,是幹什麼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老師叫林弘毅,數學老師叫陳弘毅。同時期大陸很多孩子可能叫「愛國」、「衛東」,我們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們都是要「弘毅」的。
對自己要期許為「士」,對國家,態度就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這是蔣介石的名言,我們要背誦。十一、二歲的孩子背誦這樣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為國家去死。
然而在「國家」之上,還有一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對那麼小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期待,氣魄大得有點嚇人。饒有深意的是,雖然說以國家至上,但是事實上張載所說的是,在「國家」之上還有「天地」,還有「生民」,它其實又修正了國家至上的秩序,因為「天地」跟「生民」比國家還大。
十四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國語》,《國語》是兩千多年前的經典了,其中一篇讓我心裡很震動: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國語.周語上》
最後一句,簡單幾個字,卻雷霆萬鈞,給十四歲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這個價值系統,形成一個強固的基座,撐起一個「中華大夢」。
低頭看見腳下的泥土
這個中國夢在七○年代出現了質變。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台灣人突然之間覺得自己變成了孤兒。可是,最壞的還沒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正式斷交,這個「中」指的是當時的中華民國,也就是台美斷交,中美建交。長期被視為「保護傘」的美國撤了,給台灣人非常大的震撼,覺得風雨飄搖,這個島是不是快沉了。在一種被整個世界拋棄了而強敵當前的恐懼之下,救亡圖存的情感反而更強烈,也就在這個背景下,原來那個中國夢對於一部分人而言是被強化了,因為危機感帶來更深更強的、要求團結凝聚的民族情感;大陸人很熟悉的〈龍的傳人〉,是在那樣悲憤傷感的背景下寫成的。這首歌人人傳唱,但是一九八三年,創作者「投匪」了,歌,在台灣就被禁掉了,反而在大陸傳唱起來,情境一變,歌的意涵又有了轉換。
你們是否知道余光中〈鄉愁〉詩裡所說的「海棠紅」是什麼意思?
我們從小長大,那個「中國夢」的形狀,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地圖,包含外蒙古,正是海棠葉的形狀。習慣這樣的圖騰,開始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前面好幾年,我都還有種奇怪的錯覺,以為,哎呀,這中國地圖是不是畫錯了?
七○年代整個國際情勢改變,台灣的「中國夢」開始有分歧。對於一部分人而言,那個「海棠」中國夢還虔誠地持續著,可是對於另外一部分人就不一樣了。
夢,跟著身邊眼前的現實,是會變化的。一九四九年被連根拔起丟到海島上的一些人,我的父母輩,這時已經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孩子也生在台灣了—這海島曾是自己的「異鄉」卻是孩子的「故鄉」了,隨著時間推移,無形之中對腳下所踩的土地產生了具體而實在的情感。所以,你們熟悉余光中寫的那首〈鄉愁〉,卻可能不會知道他在一九七二年的時候創作了另外一首詩,詩歌禮讚的,是台灣南部屏東海邊一個小鎮,叫枋寮:
車過枋寮
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
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
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
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
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哪一株甘蔗下午睡
余先生這首詩,有「中國夢」轉換的象徵意義。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還有一首我稱之為「里程碑」的歌,叫〈美麗島〉。
一位淡江大學的年輕人,李雙澤,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七○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質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裡頭小山小河的名字?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
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渺,是不是該看看腳下踩的泥土是什麼樣?他寫了〈美麗島〉,改編自一首詩,一下子就流行起來,大家都喜歡唱。
〈美麗島〉真的是代表了從中國夢慢慢地轉型到「站在這片泥土上看見什麼、想什麼」的「台灣夢」里程碑:(播放歌曲)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一九七五年,我二十三歲,到美國去讀書,每天泡在圖書館裡,從早上八點到半夜踩著雪光回到家,除了功課之外就有機會去讀一些中國近代史的書,第一次讀到國共內戰的部分,第一次知道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對共產黨員的殺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那麼多都是被黨和國家機器所操縱的謊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震撼。十年之後寫了《野火集》,去「腐蝕」那個謊言。
一九七九年,我個人的「中國夢」也起了質變。在中國夢籠罩的台灣,我們是講「祖籍」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問,龍應台你是哪裡人,我理所當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
這麼一路做「湖南人」做了幾十年,到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開放了,我終於在紐約生平第一次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匪」站在我面前,這個樸實人剛剛從湖南出來,
一口濃重的湖南腔。有人衝著他問「你是哪裡人」,他就說「我是湖南人」,問話者接著就回頭問我「你是哪裡人」—我就愣住了。
我不會說湖南話,沒有去過湖南,對湖南一無所知,老鄉站在面前,我登時就說不出話來了。這一輩子的那個「中國夢」突然就把我懵在那兒了,這是一九七九年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原來啊,我是台灣人。
一起作夢,一起上課
從海棠葉的大中國夢慢慢過渡到台灣人腳踩著泥土的小小台灣夢,人民在七○年代末八○年代初開始問「我是誰」。八○年代後,台灣兩千多萬人走向了轉型,自我感覺就是越來越小,什麼事情都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做。所以,台灣人就一塊兒從大夢慢慢轉到小夢的路上來了,開始一起上八○年代的民主大課。這個民主課程上得有夠辛苦。
〈美麗島〉這首歌,在一九七九變成黨外異議人士的雜誌名字,集結反對勢力。
當年十二月十日,政府對反對者的大逮捕行動開始,接著是大審判。面臨巨大的挑戰,國民黨決定審判公開,這是審判庭上的一張照片。(播映照片)
你們認得其中任何一個人嗎?第二排露出一排白牙笑得瀟灑的,是施明德,他被判處無期徒刑。施明德右手邊的女子是陳菊,今天的高雄市長,左手邊是呂秀蓮,卸任的副總統。
我想用這張圖片來表達八○年代台灣人慢慢地腳踩泥土重建夢想和希望的過程。
如果把過去的發展切出一個三十年的時間切片來看,剛好看到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圖裡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叛亂犯,包括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等;第二種是英雄,在那個恐怖的時代,敢為這些政治犯辯護的律師,包括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等;第三類是掌權者,當時的總統是蔣經國,新聞局長是宋楚瑜。
從這些名字你就看出,在三十年的切片裡,政治犯上台變成了掌權者,掌權者下台變成了反對者,而當時得盡掌聲以及人們殷殷期待的,以道德作為註冊商標的那些英雄們變成了什麼?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道德徹底破產的貪汙嫌疑犯。
這個轉變夠不夠大?親眼目睹這樣一個切膚痛苦的過程,你或許對台灣民主的所謂「亂」會有新的理解。
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所以,容許我這樣說:台灣民主的「亂」,不是亂,它是必上的課。
表面上台灣被撕裂得很嚴重,但不要被這個表面騙了。回到基座上的價值觀來看,從前的中國夢慢慢被拋棄了,逐漸發展為台灣的小夢,然後一起上非常艱辛、痛苦的民主課,然而台灣不管是藍是綠,其實有一個非常結實的共識,比如說:
國家是會說謊的,
掌權者是會腐敗的,
反對者會墮落,
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
資本也可能產生一樣的壓迫。
而正因為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所以個人的權利比如言論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這是大多數台灣人的共識。你所看到的爭議、吵架,立法院撕頭髮丟茶杯打架,其實都是站在這個基礎上的。這個基礎,是以共同的價值觀建立起來的。
誰在乎「血濃於水」?
回到今天中國夢的主題,可能有很多台灣人會跳起來說:中國不是我的夢,我的夢裡沒有中國。
但是,你如果問龍應台有沒有中國夢,我會先問你,那個中國夢的「中國」指的是什麼?
如果指的是「國家」或「政府」,「國家」「政府」在我心目中不過就是個管理組織,對不起,我對「國家」沒有夢,「政府」是會說謊的。但如果你說的「中國」指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這個社會,我怎麼會沒有夢呢?別說這片美麗的土地是我摯愛的父親、母親永遠的故鄉,這個地方的好跟壞,對於台灣有那麼大的影響,這個地方的福與禍,會牽動整個人類社區的未來,我怎會沒有中國夢呢?
我們就從「大國崛起」這個詞說起吧。我很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可是我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來崛起的。
如何衡量文明?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它不太難。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這個城市怎樣對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對於殘障者的服務做到什麼地步,它對鰥寡孤獨的照顧到什麼程度,它怎樣對待所謂的盲流民工底層人民。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具體的文明的尺度。
一個國家文明到哪裡,我看這個國家怎麼對待外來移民,怎麼對待它的少數族群。我觀察這個國家的多數如何對待它的少數——這當然也包含十三億人如何對待兩千三百萬人!
誰在乎「大國崛起」?至少我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剛才我所說的文明刻度——你這大國怎麼對待你的弱勢與少數,你怎麼包容意見不同的異議分子,這,才是我在乎的。
如果說,所謂的大國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軍事的耀武揚威,經濟的財大氣粗,政治勢力的唯我獨尊,那我寧可它不崛起,因為這種性質的崛起,很可能最終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類社區帶來災難和危險。
誰又在乎「血濃於水」?至少我不那麼在乎。如果我們對於文明的尺度完全沒有共識,如果我們在基座的價值上,根本無法對話,「血濃於水」有意義嗎?
我的父親十五歲那年,用一根扁擔、兩個竹簍走到湖南衡山的火車站前買蔬菜,準備挑回山上。剛巧國民黨在招憲兵學生隊,這個少年當下就做了決定:他放下扁擔就跟著軍隊走了。
我的父親在一九一九年出生,二○○四年,我捧著父親的骨灰回到了湖南衡山龍家院的山溝溝,鄉親點起一路的鞭炮迎接這個離家七十年、顛沛流離一生的遊子回鄉。
在家祭時,我聽到一個長輩用最古老的楚國鄉音唱出淒切的輓歌。一直忍者眼淚的我,那時再也忍不住了。
楚國鄉音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父親一輩子是怎麼被迫脫離了他自己的文化,過著不由自主的放逐的一生。一直到捧著他的骨灰回到那片土地,我才深切地感覺到這個七十年之後以骨灰回來的少年經歷了怎樣的中國近代史。而我在浙江新安江畔長大的母親,是如何地一生懷念那條清澈見魚的江水。
因為開闊包容,所以柔韌長遠
所以,請相信我,我對中國的希望是真誠的。但是請不要跟我談「大國崛起」,請不要跟我談「血濃於水」,我深深盼望見到的,是一個敢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
這樣的中國,因為自信,所以開闊,因為開闊,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韌、更長遠。當它文明的力量柔韌長遠的時候,它對整個人類的和平都會有關鍵的貢獻。
一九八五年我寫《野火集》,一九八六年一月,《野火集》在風聲鶴唳中出版。
一九八六年八月,離開台灣前夕,做了一場臨別演講,是「野火」時期唯一的一次。演講在害怕隨時「斷電」的氣氛中進行。今天,二○一○年八月一日,在北京大學,我想朗讀一九八六年那篇演講的最後一段,與大陸的讀者分享:
「在臨別的今天晚上,你或許要問我對台灣有什麼樣的夢想?
有。
今天晚上站在這裡說話,我心裡懷著深深的恐懼,恐懼今晚的言詞帶來什麼後果,我的夢想是,希望中國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個晚上站在任何一個地方說出心裡想說的話,而心中沒有任何恐懼。我們這一代人所做的種種努力也不過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會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那是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的台灣。
—————————————————
簡體:http://www.infzm.com/content/48505
繁體:http://blog.sina.com.tw/alexchuit/article.php?pbgid=99354&entryid=594875&
全文收在《傾聽》,印刻出版。
圖:湖南——父親的故鄉,LYT攝
同時也有6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dR. X 黃浩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仔】現在可在各大平台下載: iTunes: http://goo.gl/6G9QPL KKbox:http://goo.gl/QnsjoC MusicOne: http://goo.gl/fa8yFk 3Music: http://goo.gl/fprdit EOLAsia: http://g...
「介詞國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nagee Facebook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dR. X 黃浩邦 Youtube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阿滴英文 Youtube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請益] 國文詞性請教- 看板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介詞國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介詞國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中文介詞有哪些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介詞國文 在 中文介詞有哪些的蘋果、安卓和微軟相關APP,PTT、DCARD 的評價
介詞國文 在 nagee Facebook 八卦
【真.檢舉達人.文壇黃安.余光中】
這篇算是余光中事件總整理
收入許多明徹的點評和新聞事件
先來個歷史脈絡導讀:
你不知道的白色恐怖時代:「抓匪諜,賺大錢」的維穩產業鏈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7613
余光中出版什麼文學作品呢?
應該出
檢舉達人余光中教你怎樣陷害忠良致富
第一次檢舉就上手
之類的
有人會說,一碼規一碼,文學規文學,政治歸政治
這就好笑了
余光中自己就是用文學搞政治鬥爭
把文章當成構陷同行的工具
以文人自居,卻是白色恐怖的加害者
要說他在文學上的貢獻?
本圖文後半段還有精彩的文學成就神話分析
轉型正義還要遲到多久:台灣文學的「余光中難題」
https://goo.gl/m28DuF
[新聞] 掀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曾密告作家「思想傾共」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3303383.A.80E.html
林艾德:
余光中的死在同溫層引起一片毫無人性的歡騰,如果你不懂,我幫你整理如下,也歡迎大家補充:
https://goo.gl/KJXSfd
「早年余在《文星》雜誌發表文章,自許為《文星》的朋友,但當文星雜誌因批判政府被警總查封時,人在香港的余光中馬上替蔣介石擦脂抹粉,指出《文星》是因為經濟而非政治壓迫而停刊。
1973年,台大客座數學系教授唐文標發表文章批評台灣的現代詩風格,其中也包括余光中的作品。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余光中,發表了《詩人何罪》,批評唐文標以人民為標準,其思想左傾,更進一步把唐文標的言論與中共的文革相提並論。
1977鄉土文學論戰中,面對逐漸威脅到自己文壇地位的鄉土作家們,余光中刊載一篇長達2000字的《狼來了》,批判台灣的鄉土文學根本是「工農兵文藝」,並用毛澤東的「毛語」來暗指鄉土文學的寫作者是共產黨。
明槍不夠,還有暗箭,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收集陳映真作品中可能涉及新馬克思主義的字句,私下寄給當時國防部政戰主任王昇,所幸王在友人勸說下,並未將才剛白色恐怖出獄的陳映真再次關回大牢。
如果你對白色恐怖稍有了解,就知道余為了個人的文壇地位做出的指控有多麼惡劣,至於他的作品,那些用糜爛華麗的詞藻,替兩蔣、馬英九甚至某夫人歌功頌德的就不說了,這些中華民國御用詩人、應該說中華民國權貴都一個樣,在過去親共就該死的年代,不斷羅織他人罪名謀取私利,到了晚年,最親共的成了自己,說穿了,他們心中哪有什麼鄉愁故土、哪有什麼國共情仇,老一輩喜歡說人死為大,那我們就說到這裡,不然以這人的生平,文章一長很難不罵人。」
Yu-Min Shih:
「我做過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口述歷史,所以很清楚,余光中在鄉土文學論戰當中的行徑,是如何的缺乏人性,國民黨的前現代監獄,裡面長得什麼樣子,在當時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不明白,余光中所做的,就是企圖把他的論敵丟到監獄裡去。
更奇葩的是,白色恐怖時代,人就算是當抓耙仔(jiàu-pê-á),也是默默的幹,報了老鼠冤或者領了黑心錢了事,而這個余光中,竟然大喇喇的把抓耙仔行徑署名寫成文章刊報紙,好像自己做了多光榮的事,這不是沒人性,什麼才是沒人性?
我寫「狼死了」有人覺得不禮貌。我不只不禮貌我還放鞭炮,幹!
祝福余光中在面對死後的審判時,有勇氣挺直腰桿。至於留在人間的,歷史會審判。
#狼死了」
不愧是螂性
螂走了~
文壇血滴子
朱懷寧 :
「時間流逝會讓人忘記很多事,只好一再地提醒台灣人,那些中華民國文人的所作所為。
*余光中
余光中反對臺灣鄉土文學,參與了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在《聯合報》上發表《狼來了》,一口咬定台灣的鄉土文學就是中國的「工農兵文學」。利用中華民國在軍事戒嚴下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來排除他在文壇上的競爭對手。
*張大春
在鄭南榕自焚後,義士詹益樺追隨鄭自焚而死。張大春於《中時晚報》論詹自焚一事:「台獨人士誠徵烈士一名,皮薄大餡類似湯包者佳,這樣點起火來不只易燃,還會滋滋有聲耶!」
只可惜台灣人任由中華民國加害者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是像德國人一樣,挖掘那些積極追隨納粹加害者的事實。」
潘震凱覺得喜氣洋洋:
「小時候,鄉愁是一本厚厚的課本
我們在外頭,文壇大師在裏頭;
長大發現,鄉愁是一道森森的鐵柵欄
他們在這頭,告密叛徒在那頭;
現在,鄉愁是一抹年輕人的微笑
大家在上頭,你插在土裡頭。
檢舉非中國派的跟寫臺灣的對手,讓他人輕則
被封殺重則受警總威脅生命,最後只剩這派
緬懷秋海棠派,他就成了文豪,擺老靠吹捧,
喜愛中國厭惡臺灣卻把持臺灣資源,
他這生的行為,就是成功受敬重的黃安。
有沒有文壇黃安 - 余光中的八卦?」
有人說余光中文學還是有貢獻的
是這樣嗎?
來欣賞一下民國詩豪的文筆
一代馬屁精台奸寫的專欄
【某夫人畫像 ◎余光中】
http://cendalirit.blogspot.tw/2015/11/20151107.html?m=1
現在是怎樣
會換行就是詩?
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
http://bit.ly/2oaSVlu
有沒有「詩壇祭酒」的八卦?
https://paste.plurk.com/show/2250053
構陷害人入獄槍斃才是專業
中華民國來台
把菁英殺光
換上自己的廢材
劣幣驅逐良幣
說台灣沒人才
車壇有嚴凱泰
文壇有余光中
黃聖峰:
「中華民國人之護航人渣三部曲:
死者為大
功過並陳
功過未定
張小博:
「對中國心心念念又不滾回去的黨國既得利益者過世,講個棺蓋論定而已就在那邊「死者為大,輕輕放下,塵歸塵土歸土」。
鄭南榕詹益樺等民主鬥士,為了台灣民主跟國民黨搏命身故,數十年來被你們說死不足惜暴力份子。
死者為大還要先看身份跟國家認同?!
所以應該是死者為大,跟黨國有關係的更大。」
James Hsieh:
死者為大中國法西斯主義者
吳濬彥:
「余光中活到九十歲,活超久,可以用粉色系+Hello kitty來妝點佈置喪禮,我們稱這年紀葛屁可適用的習俗叫喜喪。
很多台灣人不爽過去余光中低級、淹滅人性的「抓粑仔」作法點名戴紅帽,抱怨一下「死好」,確實無聊,因為這只是證明我們根本拿這種人沒皮條,到2017年才通過促轉要開始遲到很久的轉型正義...的調查而已。
死好,哪裡死好了?都九十歲了,也不是橫死,活的超久耶超爽,此生不虛此行根本賺翻了。」
伊洛人:
「我不能認同 王奕凱 參選人所說「死好」
轉型正義法剛剛通過,余光中這麼快就死了,真的很不好。
詆毀本土文學運動,並且通過告密取得國民黨給予的獎賞與文壇地位,同時代文人被其毒害並稱他是「血滴子」。他的告密罪惡,無疑比僅僅吹捧毛澤東上位的郭沫若,或是近期被判徒刑的納粹書記員嚴重很多。
可惜死的太早,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同場加映再一發
馬上就有人消費余光中了
結果是個大騙局
騙了一萬八千多分享捏
大文豪死了連弔唁的緬懷都是假的
文西,這樣對嗎?
https://goo.gl/x9YE2y
介詞國文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讓法國人傻眼的影集「艾蜜莉在巴黎」–法國網友評論:打破你對巴黎的浪漫幻想🇫🇷】
這禮拜好多學生推薦我看Netflix的新影集:Emily in Paris ,也有許多粉絲「敲碗」,請我介紹這部影集。雖然老早就聽過這部影集了,但在看到法國朋友在網路上的吐槽,我其實對這部片沒有太大的興趣。這兩天,甚至連法國媒體 « Le Parisien »、« Madame le Figaro » 等,都開始轉貼批判 Emily in Paris 的言論。但在許多學生和朋友的熱情推薦下,今天我終於看了第一集。
好不容易決定要打開來看了,沒想到在看影集前,又看到 法國媒體« Ouest France »轉貼法國網友在推特上寫的評論:« Je ris à gorge déployée à chaque plan plus cliché tu meurs de Emily in Paris, je soupçonne que cette série soit faite pour faire rire les Français tellement c’est absurde ! » (每次看 Emily in Paris 我都忍不住笑瘋了,從來沒有看過這麼荒謬的影集。我現在很懷疑這影集根本就是故意用那些老舊的刻板印象來笑死法國人!實在太荒謬了!)各位朋友們,我是真的有打算想看,但總是會有法國的朋友、媒體評論,跳出來阻止我看影集?!真不知道是碰巧,還是命運的安排🤣
所以到底, Emily in Paris踩到了法國人哪個點,惹怒許多地方媒體報導跟網友,讓大家忍不住站出來諷刺這部影集呢?雖然今天只看第一集,但影片中有許多點,完全可以看出美國對法國的刻板印象。今天就來和大家娓娓道來,這些採中法國人的「地雷」有哪些?
簡單介紹這部影片的劇情:女主角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女孩Emily,被派到巴黎的行銷公司去上班,故事主軸是敘述她在巴黎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愛情故事、多采多姿的晚會等等,相信大家聽到這樣的故事劇情,勢必會覺得這是一部「認識巴黎」的影集,也因此受到許多國家的喜愛,但在法國卻引起了不少網友與媒體報導的批評。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用不真實的角度介紹巴黎,還有影集中的成千上萬個法式刻板印象,讓法國人完全傻眼。
首先,法國人覺得開場很假,感覺是觀光部會拍的彆扭宣傳片😂
片中女主角從機場搭計程車到市中心會經過好多巴黎的景點、美景等。然而,從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到市中心主要會經過巴黎北邊93省的Seine-Saint-Denis,一個比較複雜的地方,和影集中的畫面根本就是天壤之別。法國網友就寫:« Les Américains qui regardent #EmilyInParis sur Netflix et qui salivent déjà en s'imaginant arriver dans #Paris depuis CDG en taxi ... les pauvres le choc sera terrible. »(看 Emily in Paris 的美國人心裡應該充滿了憧憬,嚮往到巴黎坐計程車的路程。可憐的美國人,他們到時候真的會嚇呆了。)其他網友也分享,為什麼我從機場到市中心的路上,眼前所見的是「骯髒的人行道、被塗鴉的牆壁、被燒掉的車子」,而Emily卻可以看到超美的景色?!
延續「街景」的話題,其實影集中的巴黎街景,是受到最多法國網友最多的批評與諷刺的畫面。有網友驚訝的表示:« Vous vous rendez compte que dans toute la série on n'a pas croisé un seul SDF ???? #EmilyInParis. Ah oui c'est vrai, elle allait au boulot à pied et elle n'a jamais eu à utiliser le métro... D'ailleurs elle n'a croisé aucun pickpocket sur les marches de Montmartre.»
(你們有沒有發現 #EmilyInParis 整個影集一個流浪漢都看不到。再來,女主角走路去上班,不需要搭捷運 …。還有一件事,她逛了蒙馬特的時候,怎麼都沒有遇到扒手呢?)
巴黎人的通勤時間是全法國最長,因為房子很難找,又很貴,常常需要坐很久的捷運,用走路的方式到辦公室是一種奢侈。許多女網友也注意到,巴黎的街頭很多是用鵝卵石鋪路,女主角走路去上班還可以穿高跟鞋,真的很奇妙。因為這些細節,法國人看的時候都覺得很假。
除了不切實際的街景,片中有許多文化議題,也不像現代法國主流的文化樣貌,比較像是美國眼中的法式刻板印象。就有一位網友表示:« Personne n'a informé les scénaristes que personne ne fume plus dans les bureaux en France et qu'un PDG ne fait jamais la bise à un étranger qui débarque travailler chez lui ?... Ridicules ces clichés »
(怎麼沒有人通知寫影集腳本的人,現在法國已經好久沒有人在辦公室抽煙呢?再來,主管不會跟新來的員工碰臉頰打招呼,更何況是對外國人!這些刻板印象有夠荒謬!)
另外一個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的畫面:Emily 在巴黎租的房子,在影集中被稱為 « une chambre de bonne »「傭人房」。但現實生活中的「傭人房」,其實會比影集中的房間再小兩到三倍。法國網友就忍不住諷刺:« Je bloque sur #EmilyInParis. Elle gagne combien ? Parce qu’un appart de 30m2, des achats chez Chanel et la note de pressing qu’elle doit se fader, on est a plus de trois SMIC tranquille. Ça a changé les salaires de junior en marketing. »
(我在還在想 #EmilyInParis 到底月薪賺多少呢?房子這麼大,都去Chanel買奢侈品,還可以把衣服送洗。他的薪資最少領三分 SMIC(大約15萬台幣)。行銷公司新來菜鳥的薪水真的變很多欸。)
大家都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面,這麼不符合現實的細節讓很多法國觀眾看不下去。甚至連背景音樂也是一大問題,一位網友說:« 5 min du premier épisode, déjà 2 chansons "françaises" jamais entendues et clairement pas chantées par des Français avec tous les mots de politesse possibles, ça me saoule déjà »(看了前五分鐘,已經出現了兩首所謂的法文歌,法國人都沒聽過的歌,歌手的法文也不標準,歌詞很怪,這影集我已經看煩了!)
影集中有太多文化不正確,甚至是刻板印象的問題,我在今天的文章真的說不完。不過,法國人的民族性「愛批評」,其實也是法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塊,他們認為批評是一種交流,批評才能讓人進步,因為希望喜歡的人或事情能進步,我們就得批評。法國人特別愛批評的這個文化,我想不只有法國,在國際媒體報導的時候都會有類似的反應。我當時還在義大利唸書的時候,只要到外面走一步我就會很興奮,想著:「哇!被義大利充滿了歷史的建築物和浪漫的街景完全征服了。」那時候的義大利室友都無法理解我對於他們國家的心動,他們也只注意人行道不乾淨、遊客太多、物價一直在漲等,住久了也開始無法珍惜現在的生活像住在「藝術作品」一樣的感覺,我想巴黎人也是一樣的。
想認識更多法國文化的話,我在最近的線上課程裡面,除了入門法文之外,我還介紹了30堂文化課。其中一堂文化課,就是介紹關於法國人愛批評的民族文化。這堂文化課會分享如何學會法式批評(畢竟在法國批評也是有規矩,跟法國人還有其他法語區的人交流時,要注意不要踩雷,而我們確實也有很多點 😅),有興趣知道更多的朋友們可以到這個頁面看更多的資訊👇
https://jella.tw/native_languages/66
看完了Emily in Paris 的第一集,我看的還蠻開心的,畢竟是娛樂性的影集,失去了真實感也沒關係。很期待疫情結束後可以去巴黎玩,身為來自瑞士山區的鄉巴佬,一定會好好珍惜巴黎的美景,陶醉於巴黎的浪漫,絕對會忽略巴黎的比較不美的一面,畢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認為不完美的一面,最後還是要看個人選擇,把眼界專注在哪個層面 😊
有人願意跟著我一起去體驗浪漫的巴黎嗎?😍🙋♂️
#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宇inParis
#法式批評
#文化分享
#線上課程
介詞國文 在 dR. X 黃浩邦 Youtube 的評價
【香港仔】現在可在各大平台下載:
iTunes: http://goo.gl/6G9QPL
KKbox:http://goo.gl/QnsjoC
MusicOne: http://goo.gl/fa8yFk
3Music: http://goo.gl/fprdit
EOLAsia: http://goo.gl/J7tTyu
Hong Kong Records:http://goo.gl/Xiox5v
Spotify:http://goo.gl/HTqqOd
【香港仔】
主唱:RX黃浩邦
作曲:RX黃浩邦
作詞:RX黃浩邦
編曲:Anton WONG/ DON 劉兆年
監製:Anton WONG
Beatbox:RX黃浩邦
Mic check 12345678
Ladies and gentlemen girl”s & boys is RX
In the house right now In the back sit in down
Please stand up係無耐之前我記得
曾經有個訪問咁樣介紹過我出場
以下落嚟呢位嘉賓可能有啲唔正常
佢除咗口技了得 佢係亞洲第一
嗱呢啲我唔認架 名次呢啲嘢患得患失
佢最勁係佢帶太陽眼鏡
咁有太陽帶太陽眼鏡有乜咁出奇
佢有太陽無太陽佢都帶太陽眼鏡
吓唔係話事不宜遲請佢出來
我帶住超四圍騰 我想做男神
點知比人當左我係盲人
先生你邊位當自己係大明星
我從來都無咁諗過我要再次澄清
可能LOCAL個label無料到
連帶超都比人藐到串到一棟都無
我唱RAP用你同我都熟悉既廣東話
點知一比你聽完你就話
黃皮膚 黑眼睛
LOCAL香港仔邊有市場
represent HONK KONG我勸你趁早收檔
無謂再獻世啦拎番去雪藏
黃皮膚 黑眼睛 LOCAL香港仔邊有市場
同族為乜打仗 同伴又為乜點相
香港幾時先會變強
D鬼仔室內帶超so cool係自然
香港人室內帶超so poor 係癡線
鬼仔係街唱歌係藝術係自由人
我Yoyo 聲話我有書唔讀似足流氓
d鬼仔撘你膊頭你就話佢份人nice
我撘你膊頭你就話我係咸濕鬼 賤格
我着衫多啲layer你又話我浮誇
話我扮G Dragon你著起龍袍都似太監咪扮韓仔啦
係呢個香港地個個都睇唔起自己人
有理冇理都當左你係MK
自問 香港嘅文化 ah 係咪真係咁差
外國做乜都NO.1香港做乜都係次等
一班圍埋bilibala你一句我一句
高登Brother post 你上高登公審你郁佢我郁佢
香港本地文化想再次萌芽要靠大家
咪睇都未睇就dislike話香港人算吧啦
紅色?中間一朵洋紫荊花
香港七百萬人都係住係同一個家
我呢段rap唔係要對外國文化Reject
我只係想香港人對自己多番D respect
Yo如果你下次見到我帶黑超又或者
聽到我RAP 你就咪再話
黃皮膚 黑眼睛
LOCAL香港仔邊有市場
represent HONK KONG我勸你趁早收檔
無謂再獻世啦拎番去雪藏
黃皮膚 黑眼睛 LOCAL香港仔邊有市場
同族為乜打仗 同伴又為乜點相
香港幾時先會變強
Right now
一起身我就帶住黑超 你地咪洗指意叫我除左副黑超X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Zero8music 2014
Instagram:RXbeatbox
RX黃浩邦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xbeatbox
RX黃浩邦e-mail:
hkbeatbox@gmail.com
RX黃浩邦個人網頁:
http://www.rxbeatbox.com
RX黃浩邦sina:
http://t.sina.com.cn/ricoxenophon
介詞國文 在 阿滴英文 Youtube 的評價
介紹滴妹最愛,真愛每一天 About Time!主角們 Domhnall Gleeson, Rachel McAdams, Bill Nighy 大愛!
訂閱阿滴英文 ▶ http://bit.ly/rde-subscribe
支持阿滴英文 ▶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上一部影片 美國文化?用梗漫學英文 #2 http://youtu.be/V_ExOW1egCQ
下一部影片 10句常用英文#6【餐廳點餐篇】https://youtu.be/PTPxl5Jz5NM
更多阿滴: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rayduenglish.com
合作邀約:rayduenglish@gmail.com
介詞國文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來採訪我在英國的19歲的親妹妹,帶大家認識一下英國的Z世代的想法以及他們有甚麼與其他世代不同的觀點與價值觀(順便給大家練習英語聽力的機會喔🎧)
00:04 介紹我的親妹妹
00:17 'Z世代'與其他世代的的想法差異
00:43 臉書在Z世代中已經沒有人在用了?!
01:16 透過網路交友是常態
01:43 與其他世代不同的回訊息的習慣
02:22 對中國的印象
03:02 英國的平均出生率
04:10 知道中國國家主席是誰嗎?
04:46 喜好的電視節目 (電視劇推薦🤩)
🔔在英國剪髮如何用英語與髮型師溝通 ► https://youtu.be/Pzy26evhpnM
🔔使用英文時避免要注意避免去做的事 ► https://youtu.be/EXflW99p4zE
*在我的IG還有更多 #英語學習 與 #英國文化 的分享,歡迎關注才不會錯過更多實用的內容喔。
👇🏻
https://www.instagram.com/susiewooe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月的英文時事通訊:
► https://susiewoo.com/contact/
Clubhouse
► @susiewoo
Bilibili (B站)
► https://space.bilibili.com/6966083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報名我的小組課程(4人為限)請聯繫
➡ susiewooenglish@gmail.com
https://susiewoo.com/
更多課程資訊
➡ http://ow.ly/eG3f50Cp2h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國 #英語 #實用英語
介詞國文 在 介詞國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八卦
關於「介詞國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 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 <看更多>
介詞國文 在 介詞國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1年12月 的八卦
關於「介詞國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 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 <看更多>
介詞國文 在 [請益] 國文詞性請教- 看板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最近碰到了幾題國文問題
想請各位老師幫我想一下,不知該怎麼跟學生解釋會比較好?
1.斧斤以時入山林
以:依,按(介詞)自修是寫介詞.我查過字典及網路也確定是介詞
但是學生一再跟我反駁,認為以是動詞
請問這該怎麼解釋?國中程度的學生比較聽得懂
因為如果講深入一些的中文語法,對他們來說可能越弄越亂@@
2.待到重陽日
到:此當介詞用
我到台北了
到:此當動詞用
請問一下,這邊該怎麼教他們判斷呢?謝謝!
有時候會碰到兩個動詞連用,但有時候會碰到動詞後面加介詞的
該怎麼教他們區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21.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