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尛外電 聽到咀嚼聲就煩躁 研究:恐音症患者大腦連結異常活躍
----------------------------
Artist: Eva Pu Illustration
----------------------------
你會不會對咀嚼聲或人的呼吸聲特別敏感,老是被這些噪音搞得全身不舒服,出現噁心、焦躁、生氣的情緒呢?若出現上述症狀,你可能患有恐音症(Misophonia)。
全球約有15%的人患有恐音症,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恐音症常被認為是聲音處理的障礙,但一項刊登在《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研究指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英國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最新研究發現,恐音症患者的聽覺皮層(auditory cortex)與前運動皮質腹側區(ventral pre-motor cortex)存在不尋常的「超敏感」(supersensitized)連結。
研究員舒賓德‧庫瑪博士(Sukhbinder Kumar)表示,「這是學界首次在針對恐音症的研究中,發現這樣的腦部連結。」
該研究對恐音症患者與非患者進行腦部掃描,發現兩者的聽覺皮層對聲音的反應一致,唯恐音症患者的聽覺皮層與控制臉部、嘴部和喉嚨的運動區有更多的連結,使他們對特定的觸發聲音(trigger sounds)特別敏感。
「令我們吃驚的是,研究也發現患者的視覺和運動皮層間的連結有類似的增幅情況,意即恐音症也可能被看到的觸發,」庫瑪博士表示。
這種交流會活化腦部的鏡像神經系統,為處理這些觀察到的行為,患者會不自覺在腦中模仿那些動作,彷彿他們自己也在進行那個行為。
在部分情況下,恐音症的人會模仿那些讓他們不舒服的聲音來減輕症狀,研究者提姆‧葛瑞夫教授(Tim Griffiths)相信這個新發現將有助於找出治療恐音症的方法,「比起像過去一樣關注大腦的聲音中樞,心理治療也應關注大腦的運動區。」
根據恐音症研究中心(Misophonia Institute),恐音症是種鮮為人知的疾病,許多患者都默默承受著這種痛苦,或被認為是脾氣暴躁、易怒的。
尛評:約0.07%的美國人口患有恐音症。
#每1500人中就有1人 #其實不是特別罕見 #但很少人知道它 #歪編
--
Source: Daily Mai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isophonia Institute
➤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 你知道尛? https://reurl.cc/4mjkGD
➤ 我們的MeWe https://mewe.com/p/ani3small/
➤ 我們的YT https://www.youtube.com/c/Ani3small
「newcastle美國」的推薦目錄:
newcastle美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坎培拉輕軌本週末通車
#一個價值拉鋸的故事
這週末,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輕軌通車,總長12公里,共13站,是坎培拉的第一條軌道系統,也是今年澳大利亞通車的第二條輕軌系統。而這兩條(另外一條是二月的Newcastle)都和高雄輕軌一階一樣,採用CAF製造的列車。而在興建規劃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反彈也有部分類似,因此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幾個可看的重點:
1. #未完成的花園城市理念
20世紀初,澳大利亞聯邦首都選擇在雪梨與墨爾本間相持不下,最後決定在兩者之間定都,成就了坎培拉的發展,因此坎培拉可說是一座「人造城市」。
1913年,由美國建築師葛里芬夫婦設計的總體都市規劃動工,採用當時盛行的「花園城市」理念,以「圈圈加放射線」方式規劃道路,並以大片的綠地和人工湖點綴期間。市中心和周圍的聚落。森林隔離,留下緩衝和未來發展空間。
然而,葛里芬夫婦的設計有些地方未被落實,原本他們希望市中心和聚落像是歐洲城市一樣呈現中高密度混合利用,沿街有店舖,人行道和廣場擺放咖啡店的室外桌椅,公寓往上發展,並透過電車連結各聚落區。
然而,政府偏向低密度的新市鎮發展,因此聚落間變成以封閉式的園道(Parkway,已類似快速道路)連接,電車從未建成,僅有公車服務。坎培拉也成為一座長期沒有軌道運輸的城市。
2.#私有運具 vs #大眾運輸
因為呈現低密度、住宅郊區化的發展,坎培拉演變成一座依靠汽車的城市,大眾運輸使用率僅有7.1%。
1990年代前期,隨著車輛日益增加,永續發展理念逐漸被重視,有許多研究機構紛紛提出大運量大眾運輸系統計畫,大部分方案均規劃輕軌。但1995年,自由黨(右派)領導人質疑輕軌計畫中的人口與運量運估,因而反對輕軌。在當年選舉獲勝後,自由黨便擱置輕軌路網計畫。
然而,在自由黨執政期間,不同的輕軌路線還是繼續被討論,1998年提出了運量較低的傳統路面電車方案,2001年甚至從雪梨和墨爾本借來了實際的輕軌列車,鋪設了非常短的軌道進行展示,讓市民更了解輕軌。公關手法和高雄2004年的中央公園輕軌展示也類似。長期看來,支持輕軌的聲音也逐漸增加。
2. #政黨立場與交通建設
2012年首都特區大選後,綠黨與工黨(左派)討論籌組聯合政府時,綠黨便提出輕軌計畫,作為加入政府的條件之一。然而,自由黨仍然持反對態度,在2016年大選時,輕軌問題便成為選舉關鍵議題之一,最終因工黨獲勝,輕軌變得以推動,並於該年簽約。由西班牙CAF提供車輛和機電設備,德國國鐵(DB)提供營運顧問服務,和當地廠商組成團隊,以7.07億澳幣(約152億台幣得標)。
在大勢底定後,坎培拉輕軌的發展相對順利,簽約後不到3年,就於2019年4月20日通車,由14列列車提供尖峰6分鐘,離峰15分鐘的服務。首日通車免費試乘便湧入大量市民,在下午就突破了25000人的運量。
然而,許多市民也指出,只是來嚐鮮,目前沒有改變開車習慣的打算,未來輕軌營運是否真的能吸引到夠多的通勤客群,仍待觀察。
整體來說,坎培拉的大眾運輸使用率可說比高雄還低,發展軌道運輸條件更不足,然而在長期規劃下,仍把較高容量的大眾運輸建設視為城市未來必要的基礎,後續更規劃輕軌二期擴充路網。如何爭取民眾使用習慣的改變,是值得觀察的!
澳大利亞除了主要城市外,普遍仍以私有運具使用為主,近年日益重視軌道發展,也成為軌道業者心目中的重要市場。地狹人稠的台灣,透過大眾運輸發展,抑制私有運具成長相形更為重要!
newcastle美國 在 Facebook 八卦
#COVID19患者院內心臟驟停(IHCA)的分析
美國及澳洲醫師根據PubMed, EMBASE等資料,分析COVID 19病患者院內心臟驟停(IHCA, Intra-Hospital Cardiac Arrest)的發生率、特徵和結果,並與非ICU住院患者相比,發表於6月的美國重症醫學會期刊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21)
數據收集期間: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0日期間
研究對象:
COVID 19患者IHCA並接受復甦急救的病人
數據分析:
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評估研究質量。數據合成是根據系統評估指引的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各項數據結果:
#總共IHCA病人:847例
#IHCA發生率: 1.5%至5.8%之間,
#ICU 患者的IHCA發生率: 8.0%至11.4%之間
#常見於老年男性患者。
#大多數發生時的心律是非電擊的(PEA, Asystole): 83.9%,其中
Asystole : 36.4%,
PEA: 47.6%。
恢復自主循環(ROSC): 33.3%,
#院內死亡率為 91.7%。
與 #非ICU的IHCA相比:
#ICU的IHCA有 #較高的自主循環恢復發生率(36.6% vs 18.7%;p < 0.001)和#較低的死亡率(88.7% vs 98.1%;p< 0.001) 。
#60歲或以上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顯著高於小於60歲的患者(93.1% vs 87.9%;p = 0.019)。
#非ICU的癌症,哮喘/COPD發生IHCA比ICU多,而發生致命性心律比較少。
結論:
#大約每20位冠狀病毒病住院患者,有一位因IHCA而接受復甦急救。
#ICU的IHCA住院存活率高於非 ICU,與疫情大流行前非電擊心律前存活率類似。
#IHCA後,CPR + ACLS是關鍵要素,目的是實現自主循環 (ROSC) 恢復 。不幸的是,#ROSC後的結果通常很差,#只有三分之一的肺炎或敗血症重症患者能存活出院。由於工作人員需要穿戴個人防護裝備,並且由於患者人數較多造成資源限制,因此對 COVID-19 患者進行復甦急救更為複雜。
資料來源:
Critical Care Medicine 49(6): 90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