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晚餐:「GELINAZ!2020」在「logy」。
別開生面的跨國廚藝活動。「GELINAZ!」誕生於2015年,由「世界50 最佳餐廳」創辦人之一 Andrea Petrini 發起,初始是名廚們相互交換,前往各自餐廳演示廚藝;到去年則轉為交換菜單,在不知出自何地何人之手、連照片也沒有的情況下,依照所收到的神祕菜單和食譜自由發揮。
是國際交流昌盛頻繁到極致,往來客座、聯彈絡繹於途的時代應運而生的餐飲盛會;然今年,瘟疫全球延燒、國境全數封停、Fine dining 餐飲界一片困頓時節,「GELINAZ!2020」將主題訂為「Silent Voices」,邀請因疫情衝擊而陷入困難的主廚們將自己的故事境遇和夢想寫成菜單,發給世界各城市名廚們執行,因之更多了隔空連結並相互打氣、激勵的更深沈目的和意義。
而因疫情控制得宜,遂能自外於風暴之外的台灣,除了去年率先加入的 logy 和 MUME 外,這回不但更多了台中的 JL Studio 、今年甫開幕的高雄 Liberté & 承以及台北的 COAST,還一意回歸原初精神 ── 連地點都交換,六位主廚兵分兩地,Jimmy、武田、藤本在 logy,田原、Richie 和 Pod 在 JL Studio,同日同時,兩地攜手聯演。
我參加的是台北 logy 場。所收到的神祕食譜,經事後揭曉,來自三位奧地利主廚所組成的前衛廚藝團體「Healthy Boy Band」,果然按其向來不按牌理出牌作風,是一份「全雞宴」,從前菜、主菜到甜點,多種部位雞肉和內臟一一用上,很有意思。
Jimmy 說,食譜描述極簡、也有些天外飛來奇想……但照我看,這幾位從來特立獨行主廚們可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這命題下各自率性揮灑、任情演繹,遂而分外火花驚喜處處,且三位料理人一新加坡、一本格法式、一創意日式,風格路線既鮮明鼎立、又彼此呼應,更加趣味盎然:
比方武田,一道頗有酥皮濃湯意味的前菜,雞內臟、鴨肝以酥皮和小牛高湯、Gruyere & Mimolette 起司、馬鈴薯、菠菜濃稠包裹,濃郁香潤,暖胃暖心;主菜則偷天換日換雞為鴿(笑),胸、腿與肝以味噌提味、以可麗餅包捲,淋以巧克力肝醬,配以橙味山茼蒿,濃沉鮮芳苦甘交揉一盤裡,拍案叫絕。
Jimmy 的主菜從南洋風味入手,自otak脫胎,低溫蒸烤的薩索雞腿肉捲裹蝦和鬼頭刀慕斯、酸白菜,搭配豆薯薄片與椰香牡蠣醬,風味層次多端。甜點則遵從雞主題,但內容整個改換,從北海道 Royce 的巧克力薯片得來靈感,將雞皮烤後裹上巧克力脆炸,點以小荳蔻和柳橙百香果,香酥雋永,讓人恨不能多來幾片。
首次相遇的「承」主廚藤本看來非常年輕,廚藝卻讓人刮目相看;驚豔於他的雞肉義大利餃,簡簡單單佐上羊肚菇和白松露,淋上鱉湯,卻是清澈中,清芬清甘清鮮盡顯,好生回味。
※ 更多外食分享 https://goo.gl/UJJNUf
mume菜單2020 在 Facebook 八卦
[#台味甜蜜蜜 / The Sweet Taste of Taiwan] 誰說只有台灣人才能詮釋台灣味?#亞洲最佳甜點主廚 賴思瑩訪談筆記 / How Asia’s Best Pastry Chef translates the flavours of Taiwan in her beautiful desserts - Interview with Angela Lai ( Taïrroir 態芮 )
昨日台灣餐飲界最大的新聞,莫過於亞洲50最佳餐廳(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名單揭曉。台灣共有 祥雲龍吟Ryugin(46)、 JL Studio(26)、 logy(24,首次入榜)、 RAW(21)與 MUME(15)等五家餐廳上榜,另外還有一個極為驚喜的好消息,就是 Taïrroir 態芮 的甜點主廚,來自新加坡的 #賴思瑩(Angela Lai)榮獲「2021 亞洲最佳甜點主廚」(Asia’s Best Pastry Chef 2021)。
身為新加坡人,卻在一個以法式技法呈現台灣精神的餐廳工作,雖然過去早就是台灣通,Angela 還是得花大把精力將自己沈浸在本地的飲食文化中學習。不過外籍餐飲人的身份,卻讓她在觀察台灣事物時,有一分帶著新鮮感的目光與好奇心。她每回發想甜點,除了從自己過去的台灣飲食經驗出發,也經常查找資料、聽取團隊成員和朋友的分享,如果是沒有嘗過的食物,則會親自前往體驗。
#以甜點進行文化交流
以態芮 2020 年冬季菜單中的 「扉泥墨糬」為例,這個作品脫胎自「宜蘭麻糬米糕」。Angela回憶,「是外場的Nina跟我說的,她媽媽是宜蘭人。她說麻糬米糕只有宜蘭有,而且只有那一家有賣,宜蘭人都知道,我就特地去了一趟。」親自嚐過後,她被「奇妙的口感」觸動,決定把它做成甜點,「讓大家知道宜蘭有這個」。她以法式手法變化原始元素的口味和質地,由於想到「在台灣比較少吃到米布丁」,便嘗試「將花生打成花生醬、做成米布丁,上面撒上像綠豆糕做成的crumble(奶酥顆粒),鹹鹹甜甜的」;接著考慮「麻糬單吃可能有點無聊」,於是先將麻糬「煮到黏稠、再灌入Paco筒中」冷凍攪打做成冰淇淋,保留原本的Q度,「再加上黑芝麻脆片和初春蘭香茶的茶湯」的口感與風味變化,就成了一道清香繚繞、餐後享用特別舒心的作品。
態芮早期的甜點之一「椪餅」,也是Angela親自前去台南觀察老師傅製作後習得。但她不僅重現正宗的口味與質地,還轉化了台灣的傳統習俗。態芮的椪餅「烤出來後直接把底部剪開當成蓋子」,食客品嚐時敲開,會驚喜地發現裡面藏了薑汁冰塊、麻油冰淇淋和黑糖珍珠。薑汁與麻油的口味搭配,來自於她得知過去台灣婦女坐月子「會把椪餅加蛋、麻油、薑一起吃,還會用麻油煎椪餅」,黑糖珍珠的焦糖風味,則呼應了椪餅內部濃醇的糖香,為古早味瞬間添上現代的時髦風貌。她也親自跑去鹿港看麵茶的做法、傾聽夜市煮麵茶時「燒一壺水,讓它一直逼逼逼」的聲響,只因被團隊成員分享的故事感動,「家裡在耕田,阿公阿嬤為了讓小孩不要在大人農忙時餓肚子,就煮一杯麵茶,中午讓他們喝一杯撐到晚餐」。她設計一道以麵茶冰淇淋、海綿蛋糕、雪酪等組成的作品,記下台灣的故事,並還原傳統「加入油蔥提味」的特色,傳達給年輕的客人,宛如進行文化交流。
Angela熱愛鹹甜的口味搭配與多種質地、口感變化,前者很容易與台灣人的味蕾產生共鳴、後者則讓她的作品靈動鮮活、總有神來之筆。譬如她的「地瓜粥」,在地瓜達克瓦茲的基底上,放了醃漬脆地瓜、鹹蛋黃雪酪,再以烏龍茶口味的米糊泡泡覆蓋,最後加上以瓦斯噴槍炙烤過的地瓜脆片。一匙舀起,不僅僅是地瓜粥本身,搭配的鹹鴨蛋、醃漬小菜,以及飯後清口的烏龍茶⋯台式「清粥小菜」的餐桌風景便瞬間在眼前浮現。
#何順凱的菜_Angela的甜點共同打造態芮
在來到台灣之前,Angela 在新加坡的 Guy Savoy 服務,也是在那裡,她結識了態芮的主廚何順凱(Kai Ho)。同樣真誠開朗的兩人很快就變得親近,Kai 甚至幫 Angela 規劃過來台的旅行。2015 年他開口邀請 Angela 來台工作時,互相信任彼此的兩人只在三言兩語中就決定了 Angela 接下來五年的未來。「我第一次還沒接到,後來接起來,聽到他說:『你在幹嘛?』我回答:『在忙啊!幹嘛?』他說:『你要來台灣工作嗎?』我驚呼:『真的假的?』然後立刻說好,他才稍微解釋了一下,說:『我有一個project(計畫),你要來我才接。』」Kai 輕描淡寫的說法,沒讓 Angela 完全信服,但過了幾天後,「他寄來所有的合約」,她才發現「自己真的要來台灣了」。
在台灣餐飲界,如果說到對「台灣味」的探索與詮釋,態芮絕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餐廳之一。許多媒體形容 Kai做的是「台魂法菜」,但他自己從來不這麼定義。他認為「我的菜就是我的菜、就是台灣的菜」,無論使用甚麼技巧,做的其實都是自己喜歡的菜、想做的菜、曾經感動他、在記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菜。他是土生土長的台中囡仔,學中菜出身、且懷抱著「想為台灣、台灣餐飲做些什麼」的理想回台,很自然地會在做菜時從成長脈絡與飲食記憶中尋找連結;過去在美國工作、中國開店、新加坡接受正統法菜訓練的經歷,則讓他能夠在「扎實地把菜做好」的前提下,自由地以不同的技巧呈現心中理想的味道。這樣的彈性,正好給了新加坡出身的Angela相當大的空間去理解、揣摩自己心中的台灣味與台灣印象,端出只有在態芮才會成立的作品。
過去五年間,Angela 幾乎已經要變成台灣女孩,她說自己回新加坡的時候,「大家會覺得我是台灣人」,朋友甚至會開玩笑虧她,「你可以暫時不要跟我說話嗎?你現在太標準了我沒有辦法。」她對台灣的農產品和進步的農業科技大加讚賞,更驚豔於產地與餐桌之間的近距離,她曾經親自造訪過西螺的瑞春醬油工廠,也看過許多食材產地,過去在一切仰賴進口的新加坡,這些都是奢侈。她睜大眼睛和我分享,「進口的好處是可以看到各國不同的東西,但台灣有趣的是,自己的農業發展很好,自己做出來的品種、自己研發出來的也很棒。明明就一個芒果,怎麼會有這麼多種!每一個都這麼奇妙,每一個的味道、每一個香氣都不一樣!」
對不安於停滯不前的 Angela 來說,台灣給了她發揮的舞台、挑戰的空間;她也為台灣帶來許多驚喜,讓我們獲得一位比本地人還要用心做功課、把傳承視為使命的甜點主廚。昨日 Angela 獲獎的消息傳來,愛封「台灣之光」的台灣媒體沒有落後,立刻將新聞標為「台灣第一人」。新加坡籍的Angela是否願意在自己以外背負「台灣」招牌暫且不論,但她為自己身為態芮團隊一員感到驕傲、整個台灣餐飲界為她熱烈喝彩,同感榮耀卻一分不假。
再次恭喜 Angela,我們都以你為榮!!!
🔖 延伸閱讀:
新加坡與台灣的相互凝視,Taïrroir x JL Studio「Starry, Starry Sweets 星新鄉映」甜點餐會:https://tinyurl.com/5sfc2wpv
更多 Angela 的作品影音:https://tinyurl.com/d3z3cvjf
#Ying的台味甜蜜蜜 系列(點 hashtag 看系列專文!)
#yingspastryguide #taipei #yingc #Tairroir #態芮 #AngelaLai #2021亞洲最佳甜點主廚 #AsiasBestPastryChef2021
mume菜單2020 在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不用出國的跨國餐會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截至此刻,四手六手跨國餐會不知道辦幾場了,登機證我不知道拿多少張了。
這一晚,我又拿到一張登機證。航班是「Gelinaz! 2020」,目的地是TXG(你知道這是台中的代碼嗎?),登機門則在JL Studio!登機證又兼作行李條,撕開背面的貼紙,想像黏在行李提把上的畫面時,我看見一張菜單。
這是「The Grand Gelinaz! Shuffle」,號稱全世界最大的聯合餐會,今晚的主廚不必搭飛機,坐高鐵就能出任務:台北的MUME、logy、Coast,南下接管JL Studio;台中的JL Studio、高雄的Liberté與承,北上客座logy。
一個辦客座餐會,地主主廚卻不在家的概念。
其實,The Grand Gelinaz! Shuffle在2013年就誕生了,幕後推手是有「名廚製造機」之稱、World Restaurant Awards的創辦人Andrea Petrini。原始設定是餐廳交換主廚,就是主廚要長途跋涉到另一個國家,接手另一間餐廳,並做出結合自己與對方餐廳風格的菜色,如此混搭重組的菜單,被稱為「Matrix」。
去年,主廚們不動了,他們待在自家等著別人的食譜送上門。他們不會被告知食譜的作者是誰,在完全盲然的情況下備料試做,直到餐會登場那天(12月3日)才會知道謎底。這樣的 Gelinaz! Shuffle,主辦單位取了一個名字:Stay in Tour。
今年,Stay in Tour繼續,理所當然嘛,國際旅遊仍在冰封中。不過,在疫情容許的國家裡,餐廳可以交換主廚,而他們拿到的菜單,來自受疫情影響而歇業或休息的餐廳。無法營業就不能發聲,主辦單位為今年活動訂下主題:沉默之聲 Silent Voices,正常營業的餐廳要為不能營業的餐廳發聲。
在JL Studio,MUME、logy、Coast 拿到哪一間餐廳的菜單?
#猜猜看誰的菜
雪莉酒醃過的葡萄蝦與蛤肉,拌上了枸杞子與白柚,甜菜根漬過的珍珠洋蔥鮮紅帶酸,與清香白柚很能襯托散發紹興般香氣的蝦肉。蝦頭蝦殼也不浪費,熬成湯做成凍,覆蓋其上,用湯匙舀下一口,有如人參、芹菜的沈鬱香氣,來自山當歸葉。這是MUME的林泉主廚的菜吧!
形似小盅的日本柚子來到眼前,用木匙挖到底,嫩如豆腐的質感,是鱈魚白子,豆漿做的白醬溫潤雅緻,一片白花花軟呼呼之中,柚子胡椒的鹹鮮與烤青椒泥的墨綠香氣穿透而出,疊合上新鮮柚子的明亮芬芳,風味組合十分迷人。這分明是logy的諒悟主廚的創作吧!
那麼,青蘋果冰沙的明媚酸甜,撞上冷燻扇貝的燻香甜軟,就出自Coast的泰籍主廚Jessada "Pod” Khruapunt之手了,小黃瓜香菜冷湯帶來一陣清涼,綠意盎然。
等等,就算吃得出三位主廚的風格,也猜不出食譜的原作者是誰啊!受疫情影響的餐廳,來自歐洲嗎?可是亞洲風味如此鮮明......還是三位主廚改編太多了?
Pod主廚做的一道炭烤鮮鮑魚,塗上甜醬油甘鮮加乘,口感彈活,海帶剁碎與紅蔥頭一起,黏滑裡洋溢海潮,把人帶回鮑魚生長的的海底。烤魚骨泡泡多添幾許鮮美,這是日本主廚的菜吧?卻有番茄丁與鷹嘴豆泥來湊熱鬧,讓人無法判斷。
現刨的Comté起司有如細捲麵,癱軟在草叢般的酢漿草上,撥散開來,露出雲吞皮做成的ravioli(麵餃),用刀一切,喀嚓一聲,入口兼含香脆與甜蜜,炸過的雲吞皮搭配燙過的雲吞皮真是好,包藏香濃玉米泥,與鮮鹹的Comté起司是絕配。旁邊還有表面炙過的角蝦,蘸著白酒、紅酒、奶油做成的白醬,嫩彈有味。這真的不是logy的新菜嗎?
可是又出現紅咖哩與鴨肉。Richie主廚選用彰化玉露鴨,巨大的鴨胸,刷上可樂釉汁(glaze),妝點上迷迭香、小茴香、海鹽,皮脆味濃,鴨的風味滿載,蘸一蘸紅咖哩醬更加辛香濃厚,正當感覺味蕾被重擊時,嚐一口醃漬水果黃瓜,飽滿的水分與爽利的酸度很可以清口。
正當令的筆柿,與燒焦冰淇淋一同上桌,眼睛可見的煙氣繚繞,來自筆柿蒂頭明明滅滅的紅點。燒蒂頭這主意真好!竄入鼻腔的燻香,令人聯想到冬天的柴爐,窗外彷彿有厚厚的落葉。筆柿已成熟香軟,清甜可口,蒂頭餘燼串連燒焦冰淇淋的煙燻味,該怎麼把冰淇淋燒焦?其實是把燒紅的龍眼木丟進鮮奶油與牛奶中,過濾後做成冰淇淋就完成啦!連同杏仁焦糖巧克力脆片一起吃,香脆的口感也補足了。Richie主廚重新詮釋的這道甜點,非常精彩。
#後疫情時代的跨國餐會
還是猜不到菜單的作者是誰吧?
很榮幸地,Richie主廚與Gelinaz!創辦人Andre Petrini請我擔任謎底揭曉的主持人,餐會開始前,我與Petrini先生通了電話,我們決定在第二輪客人吃完主菜的時候,我傳訊給他,他回以正確答案。所以我也邊吃邊猜。
手機螢幕亮出通知,看到答案,我一愣。趕緊Google做功課。
因為疫情而暫時歇業的餐廳,的確位於歐洲,也經過封城與重啟經濟的循環。
謎底是:Ristorante Giglio,位於義大利托斯卡尼的Lucca城的一間摩登義大利菜餐館,由三位年輕主廚當家,其中一位待過東京龍吟。
這就解釋了菜單中的日本、亞洲風味。
「食譜真的就這樣寫!」Richie主廚秀出原始菜單,要我們親眼看,開頭一道蕎麥小塔,真的有生蠔、開心果、美生菜;那道柚子盅,是把原本的小牛胸腺換成了鱈魚白子;至於鴨胸主菜,真的就是紅咖哩、可樂與鴨肉。Richie主廚說,原始食譜很簡略,如果不自己改編,很難做出完整的菜色;Gelinaz! 本來也就鼓勵主廚加入自己的想法,替換當地難取得的食材,畢竟菜色也是大風吹的一環,三位主廚也自然而然烹出自身的個性,完成一次精彩的六手餐會。
疫情中的跨國餐會,捨棄人與物的物理移動,憑藉數據傳輸完成。感恩台灣生活日常,這一張不能登機的登機證,成為後疫情時代的見證。
GELINAZ
mume菜單2020 在 MUME|台灣食材的升級詮釋,第一次吃到破萬,米其林一星 的相關結果
MUME 在2018、2019台北米其林指南獲選一星,也連續兩年入選亞洲50最佳餐廳,今年(2020)更拿下第7名,是台灣所有入選餐廳中最好的名次。 ... <看更多>
mume菜單2020 在 RESERVATION | MUME 的相關結果
如有任何過敏或忌口的食材,請填寫於備註欄,或最晚於用餐日三天前告知我們。恕無提供素食與無海鮮套餐。 每人低消為「套餐價位+ 10%服務費」。適用於訂位人數 ... ... <看更多>
mume菜單2020 在 MUME,台北2020米其林一星、連2年亞洲50最佳餐廳(內含 ... 的相關結果
MUME ,台北2020米其林一星、連2年亞洲50最佳餐廳(內含2020菜單) · 點→ 這裡 加入愛吃鬼芸芸的IG · 軟絲/ 烏魚子/ 黑蒜 · 鰹魚/ 梅子/ 昆布 · 韃靼和牛/ 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