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1一周年/《鏗鏘集》專題報道美國奪金獎!】
游大東影視筆記Telegram頻道👉🏻👉🏻https://t.me/yautaitung
「太子8.31事件」轉眼一年。
那夜透過電視直播全港的襲擊畫面和呼救聲音,經過365日發酵,漸漸變成很多香港人揮之不去的夢魘,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勇氣才能面對。就拿自己當例子吧。相比面對「7.21元朗黑夜」時極度憤怒,「太子8.31事件」是恐懼蓋過所有,令人無法站在理智一方,是一個不知應該如何處理的傷口,繼而變成一個情緒爛攤子 ── 我沒有勇氣重溫所有跟當晚有關的報道和直播片段,因為我知道只要打開那個盒子,無以名狀的自責和不安感覺便會來襲,加上警方和港鐵根本從沒坦白回應,當中有太多傳言和說不清,帶來更多思疑與抗爭疲勞,若然有得揀,都不會主動跟別人提起,亦不會刻意上網尋找任何相關報道和短片細看,但我知道那是一條長而深的刺,永遠卡在心中,那大概就是極度輕微的心靈創傷後遺,諷刺是,想自己舒服一點,唯一方法是直接面對那道陰影,於是乎,今夜趁有個小小空檔,打開YouTube收看一年前《鏗鏘集》團隊製作名為《濫暴?》(Minimal Force)的專題報道。
如旁白衛立言所述,這一集內容,旨在帶出一個重點:「警方多次被質疑濫『暴』,而佢哋就強調使用武力適當,所謂適當,界綫喺邊?」長約22分鐘的專題報道,分為兩個部份 ── 前者借「8.31」當天在港鐵太子站現場採訪的記者、救治傷者的義務FA、遭警察打傷的市民,憶述當天目擊的實況;後者則以27名受訪者講述身體出現的不同後遺症,以及化學工程師的社區採樣結果,揭開警方施放催淚彈帶來的問題。第一節,《鏗鏘》團隊找到(《米報》特約記者)獨立記者梁栢堅、義務FA阿謙、兩名傷者阿華與Peter,各自講解8月31日當晚在太子站的經歷,其中事發時沒有戴口罩,亦沒有防護裝備的Peter,遇上速龍小隊後遭扑頭流血,「當時我坐喺度,結果佢哋一棍扑落嚟,扑咗我幾棍,我就跑番去人堆,後期我先知流咗好多血,我都唔知點解佢哋要打我?!」
阿謙於港鐵車廂內(停在太子站)救治的三個傷者,同樣頭部受傷,「三個都止唔到血,我講緊用咗十分鐘都止唔到血,唯有隔住啲敷料,再冚紙巾又好,冚M巾又好,冚毛巾都好,我都一定要冚落去。」他批評警察濫用暴力,「每個(列車)門口都有速龍喺度指罵,要求啲人離開車廂,(速龍)就咁Full Gear企晒喺度,攞住支棍擺咗喺度,咁你叫啲人點出嚟?班速龍係好多粗口,亦都有用『曱甴』去稱呼裏面嘅市民,我真係覺得一班『有牌爛仔』去攻擊呢班人(市民),先毆爛佢哋嘅遮,再向(車廂)裏面嘅人襲擊,係一個無差別嘅攻擊囉,喺我角度,亦都係(有)一個濫用武力嘅情況囉。」
第二節,報道的焦點落在催淚彈之上。《鏗鏘》團隊成功邀請27名曾經在「反修例運動」期間吸入催淚彈而身體有事的市民受訪,發現他們有以下病徵,包括皮膚發炎紅腫、出疹;腸道出現灼傷而導致大便出血,亦有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受毒性影響,有受訪者的肺部花了,而且很痛,痛到不能側睡。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說,由於催淚氣體加入溶劑,密度比空氣高,容易向下沉,如果警方施放催淚彈時,市民剛好沒有關好家中門窗,令氣體走入室內,有可能黏附在家具、窗簾、毛公仔,有機會變成室內污染。
「係咪啲煙散咗,就等於冇事?」這是《鏗鏘》團隊的疑問,於是2019年8月25日,他們派人到荃灣實地採訪,一班化學工程師在警方施放催淚彈之後兩小時進行採集環境樣本,看看催淚彈之中的CS氣體(化學粉末)會否殘落在社區中,結果令人相當驚訝 ── 如果沒有人為清洗,其中一個樣本發現,化學粉末會殘留在採樣的位置長達到21天。
當然,《鏗鏘》絕對不是一面倒的只讓受害者發聲,在片段中,他們以警方多個回應的片段對剪,反過來令箇中的荒謬更加明顯,誰是誰非,太過明顯,不過沒有良知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自然會覺得《鏗鏘》在袒護市民。這集《濫暴?》是《鏗鏘》團隊傾盡全力製作,出動六位編導(蔡玉玲、鄭思思、尹仲然、楊月芬、徐岱靈、陳曉君)和兩位助理編導(馬可恩、許京妮)負責採訪,由五位攝影師(李俊華、容嘉樂、何超元、曾義生、羅肇年)拍攝,看罷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早前收到來自美國的喜訊,他們在「2020美國國際電影及電視節」(US International Film & Video Festival)贏得金獎(GOLD CAMERA),另外有7部奪獎的紀錄片,包括《封城》獲公共事務銀獎、《活在被消失的恐懼中》獲時事專題銀獎(SILVER SCREEN)、《這年初夏、這一年…十五歲的暑假》獲跟進報導銀獎、《誰的真相?》獲特寫銀獎、《大學變戰場 》獲公共事務優異獎(CERTIFICATE)、《721元朗黑夜》獲調查報導優異獎、《逃》獲人物特寫優異獎,合共8個獎項。(詳見:https://bit.ly/3hNTjxJ)
港台機構傳訊組總監伍曼儀回應本人WhatsApp查詢時直言,港台並非首次參加「美國國際電影及電視節」,亦不是第一次奪獎,但今次橫掃八獎,仍然甚具意義:「我們多年來一直有參加多個國際獎項亦感恩曾多次獲獎,這是對同事工作的鼓勵。」問到上述獲獎的《鏗鏘集》會否重播,她說:「過往都有機會安排重播,但這次攞獎的節目暫未定下重播時間,市民如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或在YouTube頻道重溫。」風雨飄搖之際,再三感謝《鏗鏘》團隊的付出。
👉🏻👉🏻重溫《濫暴?》:https://bit.ly/3lti7NI
👉🏻👉🏻重溫最新一集《8.31創傷之後》:https://bit.ly/3lx2Vz7
👉🏻👉🏻重溫《7.21誰主真相》:https://bit.ly/2OKYLEF
👉🏻👉🏻重溫《鏗鏘集:721誰主真相》請Click:https://bit.ly/2ZLoq6o
👉🏻👉🏻重溫《視點31:721一周年》:https://bit.ly/3fPlCLk
👉🏻👉🏻重溫2019年《鏗鏘集:721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16CiwPChpr0(YouTube)
http://bit.ly/2K3IeKG(fb version)
👉🏻👉🏻重溫2019年 Now News - 新聞《經緯線: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B8QRzVbfLCQ
👉🏻👉🏻「反修例運動」系列報道總覽:https://bit.ly/2YSVk4O
(0109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鏗鏘集 #港台電視31 #721元朗黑夜 #831太子 #反修例運動 鏗鏘集 Hong Kong Connection RTHK 香港電台 做乜膠睇電視 葉一知 William on the way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 RTHK 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gregory wong 王宗堯 Pazu 薯伯伯 陳朗昇 譚蕙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Yale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這個影片裡,Yale Chen分享了自己怎麼成為極簡主義者的故事,看他怎麼脫離世俗對物質的渴望,找到內心的快樂。 免費線上課程:https://yalechen.teachable.com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GGmQpT 極簡生活書籍推薦: 中文 1. 擁有越少,越...
minimal中文 在 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你豈止偶像歌手」
/ 馬世芳
陳珊妮所有舊作終於上了數位平台,新生代的聽眾可以一口氣補課了。那裡面,也有我的青春血汗啊。
第一次聽到陳珊妮的歌是1994年,那年她24歲,我23歲。總統是李登輝,台北捷運還沒通車,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台北市長直選,兩年後才將首次總統直選。那一年,台灣最暢銷的專輯是劉德華的《忘情水》和巫啟賢的《太傻》。
我坐在左營一輛軍車裡,聽到收音機播「茫然」,那個新人狠狠唱著「時間零零落落 / 事情繁繁瑣瑣 / 日子該怎麼過 / 到底想要什麼......」我如雷轟頂,從此成為粉絲。
後來只要她有演出,我都排除萬難到場,所以有幸親聆了許多只存在了一夜的版本,和從來沒有錄成唱片的歌。那是如今後生們google不到的,僅僅留在九十年代空氣裡絲絲縷縷的記憶痕跡。
在天后天王輩出、專輯動輒百萬銷量的九十年代,珊妮是歌壇邊緣人,一個模樣怪怪、MV怪怪、歌也怪怪的小歌星。那樣也好,我們一小小撮聽眾遂能心安理得把她當成一則共享的祕密。
第一次看她pub演出,大概是1995年,看客不多,珊妮穿一件印著超人logo的T恤,一副中二少女的造型。後來最常看她是在「女巫店」,再過幾年才有了小河岸。我曾衝過一場新公園音樂台「友善的狗」旗下歌手的拼盤演出,還是歌手的李李仁發行首張專輯, 一面唱一面向台下扔贈品海報,底下女孩們搶成一團。珊妮接著上台唱〈忽略〉:「偉大的愛情像納不完的稅 / 誰想滿足誰的嘴」,大家怔怔地看,不知道拿她怎麼辦才好。
她在第二張專輯《乘噴射機離去》(1995)把夏宇的九百字長詩譜成連唸帶唱的八分鐘長曲,我看過好幾次這首歌的實況,每次編曲都推倒重來,最近一次是今年在高雄衛武營,只用一把木吉他伴奏,仍然酣暢淋漓。她從不需要提詞機,一個字都不會唱漏。第三張專輯《四季末的唱遊》(1996)是我心目中台灣最最暢快過癮的女聲搖滾專輯,在我屈指可數的KTV經驗裡最難忘的一次便是點了〈抽煙〉和當時女友後來的妻一起嘶吼著唱「你~~抽完最後一支煙 / 喔喔我~~流一條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
1997年「女巫店」創辦才第二年,史無前例讓珊妮包下連續兩個月、每週兩個晚上讓她演出新歌,最後從這批幾十小時的錄音選出最好的版本,輯錄成現場專輯《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上在女巫店》。這是中文流行樂史空前絕後的企劃,竟敢以現場實況發表整張全新作品。開場曲〈不做夢〉唱著「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 只愛無關痛癢的憂傷情歌 / 不做夢」,我一聽眼淚就掉下來──當時我們都還很年輕,卻都很有世紀末繁華落盡的蒼涼之歎哪。
很長一段時間,〈不做夢〉是我衷心最最私愛的歌。我看過好幾個風格殊異的現場版〈不做夢〉,最記得一次小河岸她和吉他手徐千秀同台,珊妮舉著一只「大聲公」擴音器唱,秀秀把吉他噪音催到天崩地裂,那是足堪粉碎一切悲壯妄想的末日景象,但願我那天帶了錄音機,可惜沒有。沒趕上那年頭的聽眾,可以聽聽2004台北紅樓劇場《美中毒極限定演唱會》專輯的實況版:從冷冽壓抑到轟然炸裂,電音節奏重擊在心坎,那是直直奔向世界荒涼盡頭的史詩。
1999年《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是她出道以來風格轉向成熟,製作愈趨細膩的一次大躍進,我記得初聽〈來不及〉那種被緩緩拽進北冰洋海底的感覺,那是最溫柔也最揪心的悼亡之歌。〈夏雪〉她和黃中岳一把木吉他的對唱,也是靈光充滿。〈美麗的女生〉、〈ㄐㄧㄢ視〉、〈肥胖者的悲哀〉則不妨和〈聽美人魚唱歌〉、〈最後一班公車〉、〈地球上的女人〉、〈天冷怕黑〉一起列入她的「女性視角歌單」,在「慘情歌」氾濫、女性歌者「人設」經常被定位成「怨婦」的九十年代,這些歌寫出了非常不一樣的女生故事。
當時我以為《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已經夠厲害了,不過短短一年,她和吉他手徐千秀、香港音樂組合Minimal、鼓手肥仔明合作的《完美的呻吟》,竟又完成了一次跨度更大、距離更遠的飛行,簡直脫胎換骨,一舉站上了台灣創作樂壇睥睨群雄的顛峰。儘管銷售依然冷清,金曲提名依然無緣。在我心目中,這張專輯和同年王菲《寓言》、巴奈《泥娃娃》並列中文世界女性創作歌手的曠世鉅作。
你看二十年前她竟已經寫了「隨時開放的性慾 / 內衣不懷好意偷了別人的情......也不算什麼嚴重的病 / 讓我痛快為你呻吟」──女性歌者寫身體慾望,銳利辯證的思維和縱橫恣肆的氣場,放眼中文世界,至今不見替人。
21世紀初,我竟從一介樂迷,變成了珊妮的發行商和事業夥伴。那幾年我和朋友弄音樂網站,經營BBS社群,辦CD團購生意,自創獨立品牌。我們合作了兩張限量版實況《貳零零壹現場作品》、《貳零零參現場作品》,她親自繪製封面、手寫內頁歌詞,算是回報樂迷的紀念品。後來我們發行了兩張「拜金小姐」專輯,並且出版了《後來,我們都哭了》──她以這張專輯拿下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兩項大獎,「拜金小姐」也在2006年拿下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對一個小小的獨立廠牌來說,這樣的成績,算是很不賴了。
那幾張專輯都貫注了我的心血:我們想用最高的規格,把最好的音樂用最正確的方式送到最該聽到的人面前。我們邀請當時還是設計新銳的聶永真、羅文岑、林小乙做裝幀,找了印刷廠不少麻煩,不惜工本做出了和音樂內容相互輝映的實品。現在重聽,那些歌都頂住了時光的淘洗,益發光彩奪目。然而它們也會召喚出一種僅屬於我個人的,隱隱作痛的記憶:那時我很清楚,經手的音樂都是最美麗的第一流的作品,然而日以繼夜陷身在帳務、進出退貨、貸款、通路、物流、折扣、人事、倉儲、租金、媒體公關......這些我無一擅長的事務裡,結果是無窮無盡的自我剝削的痛苦。
那段搞獨立廠牌的經歷,讓我痛切覺悟:自己實在不是個生意人的料。後來我把公司收掉,花了好幾年處理善後,並且告訴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努力打零工吧,盡量做比較有把握、比較能發揮個人長處的工作。這個原則,我謹守至今。
但我並不後悔當年做了這幾張專輯。珊妮讓我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工作狂:她永遠不滿足於既有條件,從不輕易妥協,不斷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一切細節。一旦確定自己目標正確,她便能徹底無視他人眼光,那是令人膽寒的意志力。我所認識的創作人之中,沒有誰比她紀律嚴明,比她更願意學習,比她更不怕麻煩與痛苦。
不消說,和她共事亦不免痛苦,但你完全沒辦法對她生氣,因為她對待自己比誰都嚴厲。
當年珊妮做的很多事情知音寥寥,現在回頭看,新生代會驚歎她竟能走得這麼前面。然而,她早就move on到更遠更遠的前方,沒時間顧盼自雄、懷舊感慨。她之所以記不得很多當年自己創造的事蹟,原因大抵如此。
許多千禧年方纔出生的樂迷熱烈愛上她近年那些野心仍大,仍然未必容易咀嚼的歌。或許這位前輩歌手唱出了他們說不出也想不清的這個世代的核心狀態,或許我們的時代終於慢慢追趕上她了。
再過幾十年,我們都不在地球上了。後人聽到這些歌,會雙眼一亮,眼眶一熱,脫口問一句:「這是什麼?」
那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裡面寫滿了才華、紀律和不為人知的痛苦。然而,人間最美的不朽的物事,絕少不是用才華、紀律和無窮的痛苦換來的。
我何其榮幸,能夠參與這最美的不朽的小小的一部分。
__
#趁記憶消失之前
📀全專輯/單曲數位上架中: https://orcd.co/sandeechan
minimal中文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八卦
【 著名音樂人亞里安病逝 】
本地著名音樂人兼「人山人海」創團成員,原名歐陽永康的亞里安(Arion),周一(24/2)因病離世,終年52歲。亞里安生於1967年,由中學時代開始接觸音樂,跟三位同學,購買不同樂器,閒餘時在家中練習,最初是重編別人的歌,後來自行作曲填詞,及至1987年,#Minimal 正式成立,「由Jam歌到組樂隊,成件事都很自然而然,我們沒有想過要成名,只是單純想做一件事。」其後組合解散,對他打擊甚大,1994年再與李端嫻重組,翌年以此名義為 #王家衛 電影《墮落天使》配樂,不過最終王家衛選擇了陳勳奇的音樂,沒有向Minimal交代,為何不採用他們的創作。
他生前曾為不少本地及台灣知名歌手作曲及編曲,包括黃耀明與 #林憶蓮 合唱的《下落不明》、#黃耀明 與 #關淑怡 的《萬福瑪利亞》、梅艷芳的《艷舞台》、及郭富城的《最深愛的人是你》,以及為陳珊妮專輯《完美的呻吟》(2000)全碟擔任編曲等等。2019年,他為 #ViuTV 劇集《#婚內情》創作主題曲《快樂到死》,此曲由關淑怡與黃耀明合唱。不過對我而言,認識亞里安的原因是當年收聽叱咤903節目《不設劃位》,由1997年開始擔任節目主持,一做12年,亞里安接受當時《#明報》記者胡可欣訪問時(http://bit.ly/3c6kkKd)曾笑指節目「鍾意播乜就播乜」,而長達12年的「口水生涯」,令其口才大躍進。「我做節目最怕說話重複又重複,於是我特別留意用字,久而久之,寫作的文字多了變化,也順暢了。」
亞里安逝世的消息來得相當突然,震驚藝文界。其生前好友袁智聰在個人facebook發帖悼念:「相識30多年的知心好友亞里安在昨晚離世,令人難以接受。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我們不但有很多共同的音樂喜好,在多年來更有過好一些緊密的合作關係:大家一起做電台節目,一同搞show、一同做講座,甚至你協助我做過三首歌,這些回憶片段都從腦海裡閃現出來。你是一位很念舊很重情義的朋友。一個月前,你找我為一場音樂節活動做主持,當晚大家在panel台上閒聊起來,突然間你問我:『我哋點樣識㗎?』此句說話現在仍徘徊在我的耳際間。」(詳見:http://bit.ly/2w7xQg4)
之後,袁智聰再分享另一則帖文,分享他當年為何會加入商台節目《不設劃位》,與亞里安在咪前大講電影經文化事,「我只是阿松(關勁松)離開之後,亞里安拉攏我加入,就像一隊樂隊有創團成員離隊了,我就是加入頂替的後期成員而已。但《不設劃位》之後,我和亞里安仍有一些合作,把昔日做電台節目的方式變成現場,做過一些講座。而我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像在電台錄音室時那樣,我要坐在左邊,而亞里安則在右邊。」(詳見:http://bit.ly/2wOPeXH)
而另一位亞里安生前好友、資深唱片騎士黃志淙則說(http://bit.ly/2HSTAiL),他倆的友誼源於八十年代中期,「當時他把Minimal的Demo送給我,希望我可以在商業二台播出。90年代開始,我倆曾在903合作籌辦音樂雜誌節目《豁達音樂誌向》,而他亦與關勁松一同主持《不設劃位》。之後他曾在Agnes b(Sport b.擔任唱片部門總監)工作的時間,曾經在那邊發掘了很多精彩專輯,度過一段快樂時光。當然他在『人山人海』裏亦曾創作過一些很酷的廣東歌曲。感謝你透過音樂、電影與文字分享人生。」
亞里安由音樂界跳去文字界,全因當年與同學組成Minimal,有次經朋友介紹,獲得演出機會,觀眾席上,有音樂雜誌《音樂一週》的撰稿人Daniel Lee,因為彼時中文電子音樂樂隊在市場上極之罕見,所以獲Daniel Lee青睞,沒多久,亞里安在Daniel引薦下成為《音樂一週》助理編輯。這次機會,亞里安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做雜誌,「一開始寫得好亂,幸好有前輩不斷指點,改善寫作流程,也慢慢開啟我現在的寫作路。」
他既愛音樂,亦愛美食、動漫和流行文化,涉獵奇雜,統統都放進專欄裏去,再邊寫邊學,亞里安承認,他的寫作人生,起點都在《音樂一週》,此後,他在媒體的曝光機會愈來愈多,包括《AM730》專欄「亞里叭叭」、《君子雜誌》、《AV Magazine》、《東周刊》和《Cosmo Girl》音樂版撰稿,報章FB專頁指,周三(26/2)將會刊出他的遺作,而商業二台「叱咤903」於晚上9時至11時播出、由 Colin Mak 主持的節目《廣東爆谷》亦會播出悼念特輯。
延伸閱讀: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英年早逝 ─ 念一代香港甜美電音靈:http://bit.ly/2VmSX8Q
(2502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亞里安 #商台 #商業電台 #人山人海 #黃志淙 #袁智聰 Music Picks 3c Music 快樂的 香港樂評 HKMC² 881903.com 商業電台 廣東歌fans應援事件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minimal中文 在 Yale Chen Youtube 的評價
在這個影片裡,Yale Chen分享了自己怎麼成為極簡主義者的故事,看他怎麼脫離世俗對物質的渴望,找到內心的快樂。
免費線上課程:https://yalechen.teachable.com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GGmQpT
極簡生活書籍推薦:
中文
1. 擁有越少,越幸福:擺脫物質束縛,讓人生煥然一新的極簡之道 https://bit.ly/2tf6nUZ
2.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https://bit.ly/2JWsB8u
英文:
1. Minimalism https://amzn.to/2JQIAl5
2. Minimalism 紀錄片 https://amzn.to/2MzwRt4
**使用連結註冊Audible可以獲得2本免費有聲書喔!**
在這裡追蹤我:
👨🏻💻👩🏻💻FB: http://bit.ly/1otSo9C
👨🏻💻👩🏻💻IG: http://instagram.com/theyalechen
Credit:
Opening Footage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Co1Iptd4p4

minimal中文 在 Chris Lewis Youtube 的評價
关注微信公众号,请搜“英文驾校”。
上周有个朋友问我,如果你在学的外语有两个或者多个音特别相似,很难区分,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学外语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觉得,多听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根绝研究结果,光听是没有任何用的,我们小时候的语言环境已经决定了我们至今能够和不能够听出的音。(这就是我在视频里讲的所谓的 “语音归类” 和 “音位”)
有用的是,有及时反馈的测试,也就是,让你马上知道你实际上听到的和你以为你听到的音是否一致,这种测试。
语言学里面的 “最小对立体测试 (英文:Minimal Pairs Test)” 可以做到这个效果(视频里有解释)。最小对立体平时用于语言听觉疗法,目前很少被学外语的人使用。这让我非常震惊:一个能够让人学会区分一门外语很相似的音、以及提高听力水平的方法,在学外语路上的我们干嘛不用啊?
这期就告诉大家最小对立体的理论,告诉大家如何使用最小对立体提高你的听力水平。

minimal中文 在 SARAH & JASON Youtube 的評價
Everyone likes to learn swearing first, in any language
Cantonese swearing is pretty scary???
But besides this very popular method, learning idioms, proverbs, and expressions very useful.
#廣東話 #GAG #減壓 #屎尿屁
#放鬆 #中文 #Joke
#poo #pee #farts
#牛皮燈籠 #單眼佬睇老婆 #老公荷包
#神仙放屁 #冰格放咗五年嘅冰 #AUNTIE唔識字
#Cantonese #Chinese #English
#遊戲 #輕鬆 #學習
#Relax #Laugh #Fun
#好玩 #搞笑 #開心
#Happy #Funny #Smile

minimal中文 在 ROLE MODEL - minimal [中文歌詞] - YouTube 的八卦
Stream - https://smarturl.it/ohhowperfect--#中文歌詞- https://bit.ly/36KSbY5--▽ Follow ROLE MODELWeb | https://www.heyrolemodel.co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