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決定不再被情緒勒索,就要忍受一段被責備、批判、不諒解的日子,需要多久?不一定,有可能一輩子。
拒絕情緒勒索真的需要很勇敢很勇敢😢
.
#才光看推薦序文就差點淚崩
#bookshar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ookshare」的推薦目錄:
- 關於bookshare 在 何以奇 Facebook
- 關於bookshare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 關於bookshare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 關於bookshare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bookshare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bookshare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bookshare 在 Bookshar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bookshare 在 Assign and Read: Getting Bookshare Books is Easier Than Ever 的評價
bookshare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八卦
#2020booklist
「今天,媽媽死了。也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
「為了讓一切完整,為了讓自己感到不那麼孤獨,我只期望行刑那天有很多觀眾,以怨恨的吶喊迎接我。」
這是《異鄉人》故事的開頭與結尾,冷漠的看待母親的死亡與自己的即將被行刑,彷彿都跟主角莫梭自己無關。兩個荒謬的故事,沒有橋樑的連結呈現在這百來頁的小說,語句間的不連貫,是卡繆想呈現的一座座現代孤島。
.
也就是那麼剛好,拿起手邊由艾莉絲卡普蘭所著的《尋找異鄉人》碰上了由莎曼莎 @4samantha 主辦、葉浩老師主講的〈生命x哲學〉。一同搭上尋找異鄉人列車,前往並深入這本世界級經典與卡繆背後的本質。
.
還記得剛看完《異鄉人》的時候,不斷的去推敲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樣的因,讓卡繆得已寫出這樣的成果來?我們一直想要了解主人翁莫梭的心態,但看完整本書卻一直無法接近莫梭,更遑論進入他的內心,即便卡繆用了第一人稱敘事。
.
「追問意義是人的本能。」葉浩老師提到。而這也是卡繆在《異鄉人》深知並反其道而行的一個敘事手法,想要否定所謂因果關係的界定。(連老高也都曾經說過人類或許太過追求因果關係的輪迴了。)有時就是那麼沒有意義,所以荒謬。而荒謬是現代人的根本處境,手段與你想達成的目的一直無法契合,想要做的事與最後會成為的事,常常就不是一個因果關係。
「意義與世界的斷裂,造成人們荒謬的處境。」如存在主義代表之一沙特所言—卡繆的文字是一個個的孤島。是外在世界對人類的「柔靜的冷漠」。
.
薄薄的百來頁小說,卻是幾十年來的累積。
一句對話中的「他是個阿拉伯人」就可以令卡繆鑽研兩年。那是刻意營造莫梭心態的直白鋪陳,背後卻可探究深沉複雜的社會。你以為卡繆寫出了自己,並不。《異鄉人》是他在自己內心「找到」的書。
閱讀《尋找異鄉人》專業讀者兼作者如卡普蘭,從卡繆的背景一路到異鄉人的誕生與風靡全球影響無數,彷彿也正在看經歷戰爭時代的文學背景。而本質上彷彿一場找尋自我答案的過程,一邊找尋答案一邊又知道這明明沒有答案。葉浩老師的精準補充,知道所謂哲學能回答科學抑或是神學上的根本無解,這是比較實際派的我所耳目一新的課題,不自覺也跟著雲端哲人一同「尋找異鄉人」。
.
許多人懷疑故事中的莫梭是否為卡繆本人的投射,但葉浩老師透過寫過自傳的尼采與卡繆相較下根本不同的闡述:「這完全是一個誤會,異鄉人挑戰了尼采用自傳寫故事的可能性。」因為異鄉人紮紮實實的告訴你:
「自己可能從來都不是自己的主宰。」
這對過去沒有意識的我是一記當頭棒喝。
-
《尋找異鄉人》- Alice Kaplan / USA
#booksworm #bookshare #bookscover #reading #說書人 #書封 #復刻 #手繪 #異鄉人 #卡繆 #尋找異鄉人 #alicekaplan #camus #心得 #大塊文化出版 #好書推薦 #存在主義 #雲端哲人 #葉浩 #畫說有一天
bookshare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八卦
當夢想就在前方,儘管知道回頭才是唯一方法,你仍會拿命來堵上一切嗎?
.
這一兩個月走入山林之勤,除了是一直以來的習慣,也大概是因為不能出國後,唯一讓我得到慰藉的戶外消遣。而每次走進山裡,都有一種彷彿把自己交給山了這樣的感受,思考自我與自然的關係中,想到了這本《聖母峰之死》。
.
強.克拉庫爾繼《阿拉斯加之死》後,再度交出一篇更為亮眼的報導文學,而他本人更是在這場史上最大的聖母峰山難中的倖存者之一。(2014年才再度發生打破此死亡紀錄的聖母峰山難)
在海拔八千公尺以上的山上被稱為死亡區,人無法不靠氧氣瓶在這狀況下存活,也因此在強烈高山症下引發的各種不適與幻覺,讓人體在山上待一秒都是折磨。強克拉庫爾以分秒為單位,彷彿看到專業的電影運鏡切換,人物的細心刻畫,詳細敘述了即便是登山好手與專業領隊,如何太過真實的被困在雪暴中痛苦掙扎最後死亡,在他的腳邊失去生命,而他卻連回頭看一眼的力氣都沒有,又是懷著多少歉疚的倖存下山。
「我們為了活下去而說故事...我們從自殺中找尋啟示,我們詮釋我們所見的一切,在多種選擇中取最可行的一種。」
登山有沒有如此價值,不斷追求登頂的意義又在哪裡?
.
儘管這本書出版後造成極大爭議,包含對當年台灣隊的批判,本書比較貼近他個人的登山回憶錄。「西方人惋惜昆布地區昔日的美好時光不再,這種心態未免有些自以為是。大多數住在這片崎嶇山區的人,雪巴人可不希望被保存在人類學博物館當標本。」這段話顯現了當地人與登山者還有政府的三方矛盾,一切事故的起因也並不完全是氣候,而是人禍。為什麼攻頂如此危險還超收入山者?感嘆昔日純樸美好的村落變成盈利為目的的觀光客為何還是一再造訪?看似每個人微小的決定慢慢演變成山難主因的「塞車」人潮。從這本書中,看到不只是山難的過程,更是生死論辯、自我價值與自然的哲理之景,以及人性在面對攻頂與回頭兩難間的自我掙扎。
.
「到了七九二五公尺以上的海拔,恰當的熱誠和魯莽的登頂熱只有一線之隔。因此聖母峰的斜坡布滿屍體...山上彷彿有個默契,大家都假裝這些枯乾的屍體不是真的,也就是,沒人有勇氣承認自己是以什麼為籌碼換來置身此處的機會。」
「登上頂峰是真實的、永恆不變的、具體明確的。登山憑的是孤注一擲的決心,這讓這項活動具有我生命其他部分所缺乏的嚴肅性。」
-
《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 》-Jon Krakauer / USA
#bookshare #bookscover #drawing #reading #說書人 #書封 #手繪 #intothinair #聖母峰之死 #心得 #大家出版 #好書推薦 #jonkrakauer
bookshare 在 Bryan Wee Youtube 的評價
bookshare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的評價
bookshare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bookshare 在 Assign and Read: Getting Bookshare Books is Easier Than Ever 的八卦
Assign and Read Bookshare has made getting students books quick and easy. In one fell swoop, teachers can add students and set them up to read with the ... ... <看更多>
bookshare 在 Bookshare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