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羨慕的事
朋友說要趁疫情期間不能旅行的時候, 寫一些讓大家羨慕的巴黎喫喝玩樂. 比如逛無人的羅浮宮; 喫平常難訂的餐廳; 人煙稀鬆的藥妝店; 或是有包場錯覺的百貨公司.
也是苦中作樂. 其中最讓朋友心動的就是喫名店限量版的甜品糕點. 這我最在行了.
前兩天預告了兩位世界最佳糕餅師大胖Pierre Hermé X 水果哥Cédric Grolet限量版的新作: 榛果檸檬派, 隔天早上就收到了一個四人份的.
說起來結構很簡單: 六瓣花朵形狀的馬卡龍餅殼, 上層細薄, 底層厚鬆, 中間夾心檸檬cream. 整個甜點的文章重點都做在這個夾心檸檬餡. 檸檬cream+檸檬果凍gelée+半鹽漬檸檬果肉. 還有新聞稿裡面沒寫出來的: 夾心檸檬餡裡還有榛果普拉林醬praliné de noisette.
檸檬夾心是好的, 用不同質感 - cream, 果凍, 果肉 – 製造層次變化, 尤其是咬到汁液爆噴的果肉, 酸甜對撞, 暢快淋漓, 確實有大胖PH作品向來有的強烈風格, 不過我倒懷疑, 照說馬卡龍才是大胖PH的招牌, 而檸檬餡比較是CG做的.
上下餅殼的口感並不真的像馬卡龍那樣外鬆脆內綿軟, 更像是兩片不脆又不鬆的餅乾 – 尚未完全濕軟掉的餅乾. 害我的心(不是其他器官)跟著軟掉了…
是的, 很可惜, 我沒有那麼驚豔, 雖然是兩位大師的聯手之作…
不過我向來認為, 沒嘗過就沒有發語權, 有興趣的人還是應該自己去喫喫看, 建立自己品嘗甜點的風格, 跟穿衣服一樣, 不要隨便跟流行.
軟掉的心第二天馬上又堅挺起來了! 因為我跑去現在非常清閒空蕩的高級旅館Le Meurice喫早餐, 主題是水果哥的三款酥皮麵包: 可頌, 巧克力麵包pain au chocolat和蝸牛捲葡萄乾麵包pain au raisin.
別的不說, 能在Le Meurice這個巴黎最富麗堂皇的餐廳之一裡喫早餐就是一件爽事. 這個早餐的重點是, 每日早晨水果哥位在附近的麵包鋪Boulanger Cédric Grolet, 35, avenue de l’Opéra新鮮直送.
酥皮麵包的重心當然是酥皮要酥, 要細, 要薄, 要脆, 層次還要多. 最後這一點從側面看就知道. 咬下去, 奶油香味飽滿四溢, 表皮酥脆感細緻輕盈, 裡面的麵包鬆軟綿柔. 而且完全無油膩感.
可頌當然是奶香為主, 巧克力麵包外表竟然更鬆脆, 多了中間的巧克力和奶油香平衡得極好, 是我的最愛.
葡萄乾蝸牛捲則用黑白兩種葡萄乾組成, 建構不同的酸甜層次, 也非常好喫. 同桌的日本婆子都投票給這款.
這樣的麵包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新鮮, 一嘗進嘴裡鮮脆濃醇, 心都化了~ 水果哥說他都是當天現做, 不冷凍麵團, 不大量生產.
也應該如此吧. 現在巴黎想嘗到沒有冷凍過的麵團, 品質優良的奶油麵粉做的好酥皮麵包實在不容易找了.
但麻煩的是: 這麼酥脆, 一上手就碎掉一地, 很難外帶啊! 誰有能力經常上高級旅館喫這種早餐?
那只好去水果哥的麵包店喫了, 聽說排隊還不見得買的到… 我說的是平常啦, 現在, 容易得很, 改天再去他店裡裝假掰巴黎人喝下午茶喫甜點. 享受朋友說要讓現在來不了巴黎的人羨慕的喫喝玩樂.
但也不用太羨慕, 巴黎疫情日趨嚴重, 現在留校察看中, 說不定下周一開始政府要實施更嚴格的措施.
巴黎人剉著等呢.
#CedricGrolet
#PierreHerme
#LeMeurice
#PetitDejeuner
#PierreHermexCedricGrolet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次遇見這份點甜Flan à la vanille,是在2018年5月巴黎旅遊期間,那時在以Cédric Grolet為名,隸屬於莫里斯 (Le Meurice) 飯店的甜點店內。初次見到這Flan à la vanille甜點。以為它是一份烘烤類起司蛋糕,雖然她的樣子早在好幾本法文甜點書上見過,...
「le meurice」的推薦目錄:
- 關於le meurice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 關於le meurice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 關於le meurice 在 Facebook
- 關於le meurice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 關於le meurice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 關於le meurice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 關於le meurice 在 Best hotels in Paris: Le Meuric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le meurice 在 70 Best HOTEL Le MEURICE, PARIS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le meurice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八卦
法國當今最知名的(小鮮肉)糕餅師甜品舖即將開幕
La Pâtisserie du Meurice par Cédric Grolet
看完台北米其林, 我們來看看巴黎有甚麼新東東吧~
鏘鏘鏘, 螞蟻族們看過來,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高級甜品店就在這裡~
這幾年法國美食圈中名聲最高, 人氣最旺的, 笑容燦爛迷人(看他的笑容就知道甜點一定好好吃啊~), 而且單身(八卦精神堅強的站長深入調查過了)的年輕(33歲)糕餅師傅Cédric Grolet的糕餅鋪終於要在3月20日開幕了!
這位年輕小鮮肉主廚2012年起任巴黎高級酒店Le Meurice的糕餅總廚. 此後幾乎年年拿獎, 頭銜一堆, 每個都閃閃發亮, 檯面上有的獎差不多都給他掃光了:
2015 Le Chef 雜誌的「法國年度最佳糕餅師」,
2016年Relais Dessert的「最佳糕餅師」,
2017年Les Grandes Tables du Monde的「最佳餐廳甜品主廚」,
2018年Gault & Millau「年度最佳糕餅師」.
站長身為巴黎最有冒險精神的華人之一, 先去幫大家探路. (沒想到吃到一半, 老大中的老大Alain Ducasse突然現身~)
之前C. G. 以水果擬真造型轟動江湖, 代表作是擬真檸檬. 這次Cédric Grolet先推出五款甜品: 巧克力派, 巴黎-布列斯特, 擬真蘋果, 擬真檸檬, 擬真巧克力榛果.
每一款我都試了, 都要命的好吃… C. G.徹底將法式甜點甜度重新調整, 尋找新的平衡. 油膩度也重新修正, 口感輕盈, 滋味飽滿, 而且造型簡約優美, 確實是現代感十足的甜品.
我也試了剛出爐的瑪德蓮, 半生熟焦糖堅果鹽花餅乾cookies fondant, 布里歐古格洛夫Kouglof à la pâte briochée. 瑪德蓮這種每家路邊麵包店都有的尋常之物, 也做得非常出色: 周邊微微焦脆, 中心柔軟流沙, 服務生很有心機地一直端來是怎樣?... 剛出爐的古格洛夫也好吃到令人跌倒.
這是巴黎繼大胖Pierre Hermè的86Champ和俄式甜品Pouchkine Café後, 最教人驚豔的甜點作品!
L’attente lente est enfin finie!
La boutique du Cédric Grolet est prevue ouverte le 20 mars. Lancement de la presse hier a été salué par la presse présente à l’unanimité: l’excellente réalisation, des saveurs gourmandes et des apparences séduisantes.
Une fois de plus Cédric Grolet nous montre ce que c’est la pâtisserie moderne, beau et bon et irresistible!
Bravo et merci à Cédric Grolet (et au Meurice) !
La Pâtisserie du Meurice par Cédric Grolet
開幕日: 3月20日
地點: 6 rue Castiglione 75001 Paris
價格: 不便宜…
#cedricgrolet
#lemeurice
#lapatisseriedumeurice
#patisseriefrancaise
#alainducasse
#dorchestercollection
#chungtaoparis
#chungtaohsieh
le meurice 在 Facebook 八卦
艾蜜莉肯定沒少喝的寡婦香檳(上)
上回有幾個讀者大力敲碗想聽香檳盛產寡婦的故事, 這回就來蹭蹭香檳為何多寡婦.
愛喝香檳的人很難不注意到很多香檳酒莊都不像波爾多酒那樣以城堡Château命名, 而是寡婦veuve. (布根地則是莊園Domaine), 很奇怪吧? 比如知名的凱歌香檳Veuve-Cliquot, Veuve Devaux, Veuve, Veuve Henriot, Veuve Pommery… 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難不成香檳喝多了變寡婦? 還是寡婦特愛喝香檳? (小三也是…)
事實上是: 香檳的現代行銷約從19世紀初開始, 過去女性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未出嫁前冠父姓, 所有的社會權利都由其父親, 叔伯或兄弟代理行使. 出嫁後冠夫姓(或是保留父夫兩方的家族名字), 但是她仍然是依附在丈夫身上, 不論是開帳戶支票, 或是打官司討公道, 都必須由丈夫出面.
因此, 當時婦女是不能享有獨立的社會權利, 唯有變成寡婦之後, 才能以”為丈夫繼續行使權利”的身份可以記帳, 開戶, 以及管理公司.
過去葡萄園的繼承多半是由第一個孩子(無論男女), 所以當這個長子長女想要經營家族酒莊或是長子先生繼承的酒莊, 因此大拉拉地將自己的寡婦身份公開是唯一的可能, 寫在酒標上更是為了彰顯其合法經營的正當性.
今日最有名的香檳寡婦當然是芭比… oops, 對不起, 應該稱她寡婦芭比-凱歌Barbe Cliquot, 也就是今日隸屬LVMH集團的凱歌香檳. 其實芭比甚至不是凱歌香檳的創始人.
凱歌香檳是Philippe Cliquot於1772年創辦的. 芭比在1798嫁給了創辦人的兒子François Cliquot. 關於她變成寡婦之前的事蹟我們所知不多, 只知道她是香檳首府Reims的經營紡織銀行的富豪家族, 因此經營商業貿易對她似乎是與深俱來的能力.
1805年先生過世後(天啊, 她的結婚只維持6年而已耶!), 才27歲的她掌控先生的家族香檳事業, 將之改名為Maison Veuve Cliquot-Ponsardin, 就是今日在酒標上可以看到的名字.
不過寡婦芭比對香檳的貢獻不是只有將家族事業搞到風生水起, 橫跨整個歐洲, 事實上她對香檳的釀製法有不少真知灼見. 她是第一個釀製現在非常流行的年份香檳millésimé, 第一個年份是1810. 她也是第一個玩玫瑰香檳的, 1818年. 同時她也是將香檳的轉瓶技術研發至成熟完備的人(香檳裝瓶後在酒窖釀製時須不時轉動瓶身, 讓殘渣緩緩沉至瓶底, 並產生氣泡. 是瓶中二次發酵的重要過程)
寡婦芭比也是為自己的香檳印海報, 做廣告行銷的第一人. 厲害吧?
跟芭比同一年喪夫的寡婦艾波琳娜Apolline, 從芭比那裏得到啟發, 也在1808年成立Maison Veuve Henriot AÎné. 不過她倒不是盲目地模仿芭比, 而是她先生去世時繼承了一塊土地相當優質的葡萄園. 直到今日Henriot仍是一個水準頗高的香檳, 尤其是黑皮諾釀的玫瑰香檳, 是我個人的偏愛之一.
另一款我也很愛的香檳是Louise Pommery. 這是來自Pommery香檳酒裝的特別款香檳, 為的就是向知名寡婦路易絲-包瑪麗Louise Pommery於1858年創立這個品牌致敬. 喝過Cuvée Louise Pommery 1999年印象深刻.
說到這裡, 依艾蜜莉在巴黎裡面卡蜜兒家的香檳事業是由她媽媽主導(不是那個光屁股曬太陽的老男人)也就不令人驚訝了吧? 影集中她媽應該還沒當寡婦, 我們這個時代也不需要當寡婦才能當事業強人.
還有, 依艾蜜莉在巴黎跑趴的頻繁程度, 寡婦香檳她肯定沒少喝.
寡婦的故事還很多喔, Veuve Devaux, Veuve Perrier, Veuve Bollinger… 我們下集繼續來蹭寡婦. 休息一下, 工商時間.
喝香檳搭配甚麼最好呢? 當然是上乘的堅果! 巴黎玩家謝忠道(小弟敝人在下我)為無法來法國, 巴黎遊玩的朋友讀者們精選了幾款法國的好味堅果上周開賣後, 反應意外地熱烈, 已經遠超過團購目標了! 感謝各位捧場.
還在猶豫的朋友請把握最後兩天, 手刀搶購:
1. 黑松露腰果:向來只提供宮殿級飯店(巴黎Four Seasons George V, Plaza-Athénée, Le Meurice, Park Hyatt, Crillon, Le Cheval Blanc-Courchevel…)含2%真正黑松露的罕見黑松露腰果. 滋味簡約深邃, 像帥哥廚師加保利;
2. 普羅旺斯迷迭香鹽花腰果:以新鮮採摘後乾燥的普羅旺斯迷迭香加上南法沼澤鹽地Camargue生產的鹽花調製的迷迭香鹽花腰果, 優雅清爽, 像紳士風格的設計師姪子Mathieu;
3. 獨特鹹甜口味的芝麻五香長山胡桃, 則是符號學教授讓人迷惑狂亂, 可是停不下手啊~
請參考「巴黎逛逛街」: www.shoppinginparis.co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inParis
#香檳
#Champagne
#香檳寡婦
#veuveauchampagne
#凱歌香檳
#VeuveCliquotPonsardin
le meurice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評價
第一次遇見這份點甜Flan à la vanille,是在2018年5月巴黎旅遊期間,那時在以Cédric Grolet為名,隸屬於莫里斯 (Le Meurice) 飯店的甜點店內。初次見到這Flan à la vanille甜點。以為它是一份烘烤類起司蛋糕,雖然她的樣子早在好幾本法文甜點書上見過,但基於對奶油乳酪的喜愛度始終偏低,影響了研究她的好奇心。直到日前無意間在構思新甜點時,再次被書中拍得很棒的照片吸引,詳讀了配方表後才發現,這道甜點根本不含奶油乳酪 (Cream Cheese),完全是自己的曲解。她是一份內餡質地近似香草烤布蕾,同時結合了酥皮塔底的類布丁甜點,更是各大巴黎知名甜點店內必賣經典款。
她在操作上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是外層採用類千層質地的酥鬆塔皮,食譜示範則選用烘烤後,能產生近似膨脹質地的美式派皮,當然如果自己有本事做出千層酥皮或是選購市售千層酥皮也可以,質感會更好。內餡當然是這份烘烤布丁塔的精華所在,好不好吃就全靠它了。在研究幾本法文食譜書及參考幾支影片後,不萊嗯決定一開始就依自己的經驗重新推算食譜,也幸運的在第一次就完美將這份「法式香草布丁酥皮塔」想要的質地。接近卡士達的內餡經過烘烤,產生了適度蓬鬆,也保留住最佳軟嫩口感,香草籽、奶油與牛奶共煮後,輔助適當比例的雞蛋添加,入爐前表層撒上糖粉烘烤,讓她從外到裡都一貫的完美,視覺的好吃與想像,與入口時的滿足完全一致、毫無落差!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7824
[ 材料 ] 5.5吋x2份
慕斯圈:直徑14公分、高度3公分
美式派皮:1份 (350g) https://www.briancuisine.com/?p=4940
全蛋:3顆
蛋黃:2顆
細白砂糖(A):50g
中筋麵粉:45g
全脂鮮奶:350g
香草豆莢:1支
細白砂糖(B):60g
室溫無鹽奶油:30g
朗姆酒:20g
表層糖粉:適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dq1adcMPX8/hqdefault.jpg)
le meurice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評價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7519
[ 材料 ] (10吋蛋糕烤模一只)
35%動物性鮮奶油:150g
無鹽奶油:80g
冰鮮奶(或冰水):30g
冰涼蛋黃4個:80g
速發酵母:18g
中筋麵粉:325g
糖粉:90g
鹽:1/2茶匙
表層鮮奶:適量
表層海鹽:1/2茶匙
表層白砂糖:1茶匙
完全無須動用攪拌機,僅需以手工簡易混拌,妳就能做出這道相當接近巴黎甜點名店的 「海鹽布里歐」甜麵包。這份難忘的風味記憶,完全源自於2018年5月的巴黎旅行,當時來到藝術甜點大師Cédric Grolet,位於莫里斯 (Le Meurice) 飯店的甜點店外排隊準備入場,正在裡頭作業的甜點師,為了不讓排隊的顧客久候,貼心地端出了一份點心請排隊人潮試吃。同行的寶盒老師、我及製作人一吃,就被她柔軟、綿密,同時帶有微淡發酵酒香的口感與香氣所吸引。等待這為甜點師繞過排隊人龍再度回到我們面前時,寶盒老師立即抓住了機會詢問這份甜點名稱。
經製作人將法文名稱翻譯後瞭解,原來它就是經典的法式甜麵包之一「布里歐 - Brioche」,自己品嚐的當下不僅只是好吃,同時也觸發了我味覺記憶裡的熟悉味道,回想了好久後終於繞出這迷惑,原來它非常接近自己曾經製作過的一道甜點「法式廚師帽發酵甜麵包 -| Le Gâteau Battu」,那正是一份同樣是基於Brioche派系底下的發酵甜麵包配方,只不過那份配方源自於古書記載,奶油風味比重較高、顏色也較深 (因用了更多蛋黃之故),與當時巴黎店外吃到奶香濃郁卻不厚重的風味,呈色也較淡的組織略有不同,於是回頭重新調整該份配方 ( Le Gâteau Battu) 的材料後,果然成功重現那份5月巴黎名店外的驚艷與回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0ZczM9E75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udaIf2gNrbjFp6njmZC4dhSeE1Q)
le meurice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評價
人在巴黎期間所拍攝的資料量過多、檔案也偏大,不巧又遇上住所網路頻寬極為龜速,於是放棄了前一天拍、隔天隨即發佈的Vlog計畫,決定回到加拿大後再完成這些剪輯與發佈。
共同行程第四天,我們決定去看『城市地標 - 巴黎鐵塔』,雖然這幾年已經陸續來了三次,但沒看見愛菲爾 (Tour Eiffel),總有種空虛感....哈!連續的大晴天到了這天突然轉陰,還好天際線還是在我們出了捷運站時瞬間放晴。可能很多朋友沒有弄清楚,以為看鐵塔就要無極限的逼近她!但事實上,最佳的欣賞角度應該是在捷運站 【Trocadéro / 夏樂宮】 這一端的遠眺平台上,這裡才能無死角的拍到無限美的愛菲爾全身照片。拍完遠照後,再沿著投卡德侯花園 (Jardins du Trocadéro) 往鐵塔方向走去,然後從一路從平視角拍到變仰天角。
不過正如出發前收集到的一些資訊,環繞在艾菲爾 (或知名旅遊地標) 附近都會出現許多手拿問券板,以非常貼近到讓人開始感到不舒服的距離,問你會說英文或法語 (大部分是女性工作人員)的人。她們開場會問你一些關於關愛盲眼人士的看法,但很快的也不浪費時間,直接了當要你捐款幫助組織。
製作人Pierre一開始就成為目標被纏上,因為自己的戒心,一開始就完全不想理她們,從旁觀察很明顯地可感覺到這些人士的積極,並帶有些許侵略性的肢體距離,她們應該不會是要幫助啥眼盲組織,反倒更像是一個詐騙集團工作團隊,完全鎖定遊客下手,特別是人單影隻的男性遊客,最容易成為目標,不過零星還真有遊客掏出錢來耶~
一路從艾菲爾途經戰神廣場,然後轉往亞歷山大三世橋 (Pont Alexandre III),重點還是在欣賞這些建築物的美感與整座城市的活力與細膩景致。雖無法得知當時的法國皇帝 拿破崙三世和他的 塞納太守喬治 • 歐仁•奧斯曼 (George-Eugène Haussmann) ,為了徹底改變在1853年這座臭氣沖天的城市,開始歷經20年的變造計畫,一共拆除19,730座歷史建築,同時新建34,000座建築,而最終成就了如今壯闊的巴黎面貌。
1944年二戰期間,當盟軍解放巴黎時,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下令轟炸,毀掉這座城市巴黎。但只因德軍司令迪特裏希 • 馮 • 肖爾蒂茨 (Dietrich von Choltitz),極為欣賞巴黎的美,不忍心下手而拒絕執行命令,同時也因法國當時選擇投降,最終才能完整保留下巴黎今日的城市樣貌。歷史已遠,但留下的遺跡讓人讚嘆!
當日午茶,選定了抵達巴黎隔天就趕著想要吃到,也才剛剛對外開放沒多久的藝術甜點大廚 Cédric Grolet的新店,這間店鄰近杜伊樂麗 (Tuileries) 捷運站,就在莫里斯 (Le Meurice)飯店一旁,入口位於6 Rue de Castiglione, 75001上。當然排隊是一定會上演的戲碼,但比起鄰近的另一間甜點名店「Angelina」,Cédric Grolet的店,應該只有從網路上認識他作品的人才會甘心來排隊。整間店很小沒有座位,外觀比不上巴黎名店的富麗堂皇。不過當地朋友說:「想要貴婦奢華版的人,可以直接到Le Meurice飯店喝下午茶」。因為Cédric Grolet就是該飯店的甜點主廚。
當天品嚐了:
1. 擬真檸檬 (檸檬與薄荷調味) Citron Vert
2. 擬真蘋果 (蘋果與時蘿調味) Tarte Pomm Verte Sculptée
3. 咖啡塔 Tarte Café
幾天下來,在嘗試過巴黎當代具有代表性甜點店後,倒是有些個簡單想法與歸納。
1. 甜點大廚們一致都改用洞洞塔圈了。
2. 塔皮都一致擀到2mm厚度
3. 油酥塔皮風味,每家各具獨特風味特色
4. 塔皮烤到極乾,並選擇覆塗刷糖漿後再次烘烤,防止內餡浸潤塔皮。
5. 大膽創新風味及擬真水果的慕絲甜點,普遍受到注目。
6. 多層次堆疊的精緻甜點,確實考驗主廚美學與對味覺融合的實力。
7. 如何保留鮮果風味,應該是很值得做為甜點學習之路,值得鑽研的目標
★ 美食座標 - 莫里斯 (Le Meurice) 飯店的Cédric Grolet甜點店
https://goo.gl/maps/bBg3w5QHUHK2
★ 關於這位甜點巨星,這篇文章連結有非常完整的介紹
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ist_topic/9482
Days Like These by LAKEY INSPIRED https://soundcloud.com/lakeyinspired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joGCrgfYrP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1CHnWGm03o/hqdefault.jpg)
le meurice 在 70 Best HOTEL Le MEURICE, PARIS ideas - Pinterest 的八卦
Sep 13, 2017 - Explore Caroline Turner's board "HOTEL Le MEURICE, PARIS", followed by 268 people on Pinterest. See more ideas about hotel, paris, ... ... <看更多>
le meurice 在 Best hotels in Paris: Le Meurice.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