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唔係街坊,都未必會留意到呢間小店。
主廚Danielle Giambattista,曾就讀美國廚藝學院(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跟過唔少名廚同開過知名餐廳,當中包括大家最熟悉嘅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
擁有如此資歷,但佢最想要嘅,係一間有鄰里感覺嘅餐廳。
【頂得順地獄廚神 女主廚西營盤開親民烤雞餐廳】足本介紹: https://goo.gl/Wawbd2
#飲食男女 #西營盤 #烤雞 Little Birdy
==============================
飲食男女App大革新!立即開App寫食評,下一個食神可能就係你!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iOS App 下載:http://goo.gl/ZNVWFd
Android App 下載:http://goo.gl/MrW6YE
Instagram: http://goo.gl/KwjNO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eonard年僅28歲,爸爸是上海人,母親是台灣人,他在美國加州出生,直至升中才回港讀書。他自少對烹飪產生興趣,夢想長大後做廚師。中學畢業後,隨即去了城中著名的Bo Innovation及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當實習廚師。兩年後去紐約著名的Culinary Institu...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的推薦目錄: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Zass17 Facebook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 關於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Pin on 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 Pinterest 的評價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懷念永遠的法國神廚Paul Bocuse
【2007年4月28日《文茜的世界周報》製作《法國總統大選2007》特別報導 採訪法國神廚Paul Bocuse 他開設的餐廳連續52年獲得米其林三星評價 法國總統必光臨之餐廳】
法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廚師之一包庫斯(Paul Bocuse)20日辭世,享壽91歲。法國總統馬克洪盛讚他是「傳奇人物,改革了法式烹調,全法各地的廚師都在廚房中為他同聲一哭」。
法國美食評論家西蒙(Francois Simon)也稱讚「他是法國美食圈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是烹飪界的戴高樂將軍。」
包庫斯生於1926年的小鎮柯隆居歐蒙多(Collonges-au- Mont-d’Or),距離美食之都里昂(Lyon)不到10公里,業界大多稱他為「保羅先生」。他開設的餐廳連續52年獲得米其林三星評價,不只經營餐廳,他也出過書,2004年所創辦的廚藝學校更被視為全球廚藝的最高殿堂。
包庫斯1970年代曾發起「新潮烹調」(Nouvelle Cuisine)廚藝運動,帶動飲食革新,他重新詮釋法國傳統烹飪方法,鼓吹少用牛油及奶油、注重新鮮食材的更健康烹調方式;同時,也創造了名廚的觀念。包庫斯先後獲Gault-Millau及紐約「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選為「世紀廚師」(chef of the century)。
費加洛女士雜誌(Madame Figaro)2007年訪問他時,他曾給年輕廚師一些建議說,最重要的是身邊環繞著對的人事物,例如伴侶、朋友和好食材,還要懂得傳授。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Zass17 Facebook 八卦
年輕的廚師安東尼波頓,未來非常的不設限;成為名人食評家/旅行家/作家/主持人/慈善家
波登對食物的熱愛源起於其幼年在法國探親時的經驗。他在一位採集生蠔為生的漁夫的船上嘗試了他生平的第一個生蠔。他唸過文理學院,後來1978年從美國廚藝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畢業,多年來在不同的餐廳中當廚師,最後於1998年成為紐約法式餐館Brasserie Les Halles的主廚。
2018年6月8日,波登在法國拍攝節目時,忽然在飯店上吊自殺,終年61歲。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Leonard年僅28歲,爸爸是上海人,母親是台灣人,他在美國加州出生,直至升中才回港讀書。他自少對烹飪產生興趣,夢想長大後做廚師。中學畢業後,隨即去了城中著名的Bo Innovation及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當實習廚師。兩年後去紐約著名的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修讀廚藝課程。畢業後在當地的米芝蓮餐廳NoMad及Eleven Madison Park工作。2015年回港發展,分別在26 by Liberty(已結業) 及Blue Supreme擔任主廚。本來打算今年開餐廳,但疫情影響了計劃,決定在家做私房菜。
私房菜收費:五至六道菜$1,700/位 (6位起) $1,500 (8位起)
Instagram:https://bit.ly/3kO6dNr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3Z6kyZ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淺水灣豪宅 #私房菜 #美國Wolf焗爐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wUrtmBAlAM/hqdefault.jpg)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在香港與台灣賣到街知巷聞的獺祭,是近年最受矚目的清酒品牌之一,位於山口縣造酒最出色的岩國市山谷之中,以「山口縣山中的小酒藏」而自居,但它的名聲卻確實地邁向世界。與世界名廚Joël Robuchon合作的「Dassaï Joël Robuchon」,集餅店、酒吧與餐廳於一身,剛於4月在巴黎開幕;此外,又與被譽為世界最大料理大學的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合作,在美國紐約州興建酒藏,直接在當地釀酒,預計2019年完工,將日本清酒文化發揚光大。
在第三代傳人櫻井博志接手前,這間小酒藏曾陷入經營危機,連續10年銷售量下跌,後來經過多番賞試與努力,才走上專注於釀造純米大吟嚷的路上,獺祭品牌因此誕生。其平均精米度屬日本第一,這裏用的所有米,都是著名的釀酒用米山田錦,精米比例在50%或以下,三款常設純米大吟嚷分別是50%、39%及23%,當中以「二割三分」最受歡迎,只取用米粒最中心23%的部分,釀出來的酒香氣溫和、味道醇厚,口感非常細緻。
它的用心與精細,除了在杯中物感受,更可以從去年9月才開幕的酒鋪兼試飲室看得到。請來建築大師隈研吾為山間河邊的小屋翻新,以和紙包裹自然中的老建築,全白的室內環境,給人明亮純淨之感。店內窗畔位置是試飲區,除了試飲三款純米大吟嚷,還有有氣酒、遠心分離法做的二割三分、所用米粒比二割三分磨得更細的「その先へ(超越)」等多個選項;店內另一邊則是獺祭最齊全的展示,包括市面上極罕見、以獨特的二酸化炭微氣泡方法殺菌的「早田」,以及為了減少農夫壓力,購入未達最高標準的米所釀製的「等外」等不同酒款,加上一系列釀酒副產品,無論是否粉絲也很難忍手。
旭酒造株式會社
地址:山口縣岩國市周東町獺越2167-4
電話:+81-(0)827-86-0120
網址: http://asahishuzo.ne.jp
註:參觀釀造過程必須先預約,衛生衣費用 $14
山口縣觀光資訊: http://www.oidemase.or.jp
採訪:麥世榮 拍攝:梁偉德
鳴謝:山口縣政府、HK Express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ahtvl_S9U/hqdefault.jpg)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有聽過「洄遊吧」嗎?對海島台灣的料理又有什麼看法呢?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美國紐約的專業料理人 黃軍諺。
軍諺是台大商管畢業、之後在鴻海中國廠負責產品管理等業務。乍看是個標準公式的人生勝利組。然而,軍諺卻決定回花蓮和家人共同創辦了 洄遊吧Fish Bar,輾轉到紐約廚藝學校進修。
現是在布魯克林區的職業料理人,並以台灣肥貓的吃貨日記 @Livatelicats 品牌向紐約客推廣台灣料理"希望讓更多人藉由料理認識台灣。希望將西方Fine Dining與台灣地方食材結合、同時透過"魚"推廣台灣海洋文化。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軍諺在人生轉折的契機,及對海島台灣的料理的想像。
-----
🎙Ep082 - 洄遊紐約的花蓮料理人:黃軍諺
#HuangChunYen #黃軍諺
🔗 https://i5438572.wixsite.com/mysite-1
🏆經歷
- 美國 Winson Taiwanese American Restaurant
- 美國 紐約米其林三星海鮮餐廳 le bernardin
- 美國 紐約米其林義式海鮮餐廳marea
- 台灣 洄遊吧Fish Bar 共同創辦人
- 中國 鴻海集團經營管理專員
🎓學歷
- 美國 美國廚藝學院烹飪藝術學系 Culanary Art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 台灣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1VQYUSGS3U/hqdefault.jpg)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在 Pin on 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 Pinterest 的八卦
Nov 5, 2012 - Find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admissions and financial aid information for high school, transfer, adul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 <看更多>